第一篇: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
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的科目设“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六书”是识字教育,汉代郑众说,“六书”即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1]。它是周代小学教育科目中最早教授的[2]。这说明,周代不但有了识字教学的科目,而且已经产生了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科学。
汉人称文字学为“小学”,在经今古文斗争中,一批古文经学家利用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把分析汉字形、音、义作为解读儒家经典的津梁,使文字学取得了与儒家经学相应的地位。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做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有名论断,汉字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崇高地位已确定无疑。
汉代为汉字确立的这种崇高地位,经过历代科举制度的强化,借助诸多名人书法的传扬,又由于被汉字书写的典籍越来越多,汉字用于外交政务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而日趋巩固。只要看历代纂集“小学”专书数量之多,就可以知道前人对汉字的重视。自全面整理、确立汉字形义统一原则、描写汉字总体系统的《说文解字》之后,正字(规范)之书如《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广存异体之书如《碑别字》,搜集俗字之书如《龙龛手鉴》……一代一代,编纂无穷。汉字变成每一时代首先需要关注的一种解读前代文化、书写当代文化、存于后世文化的工具,它自己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要素。
封建时代宫廷和上层文化对汉字的崇尚,在变成一种统治文化的观念后,对群众的影响是无形的。民间的“敬惜字纸”之风,便是这种崇尚汉字的观念对民众心理的浸透。
18—19世纪清代的乾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汉、唐的经学和小学,通过对大量古文献的爬梳,对汉字学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使识字、写字、正字、解字、读字都回到了《说文解字》的标准,他们站在学术的高度,使传统的汉字观得到又一次的巩固。
二
19—20世纪之交关于汉字争论的第一次高潮,就是在上述强大的传统势力笼罩下展开的。
首先去摇撼传统的汉字观念的,是清代末年极少数懂得西方拼音文字又关注教育普及的知识分子。他们发动了切音字运动,尖锐地指出,一旦向民众去普及教育,汉字的繁难便成为最大的障碍。尝试过科举又专攻过英语的卢戆章(1854—1928),在1892年,写成了第一个中国人创造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一目了然初阶》。在这一方案的原序中,他发出了“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下之字之至难者”的感慨[3]。在卢戆章之后的王照(1859—1938),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避难两年,受日本假名字母的启发,1900年秘密回国后,用笔名发表了双拼制假名式拼音方案《官话合声字母》。从两位切音字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可以看出他们普及教育、振兴国家的爱国主义初衷。他们都认为汉字繁难,民众无法坚持学习,需要有帮助学习的拼音字母来减少难度。
第二篇:汉字文化研究
汉字文化研究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记录汉语诞生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成为反映古今汉民族人民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汉民族独特的造字思维理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五、六千年以来的发展演变、汉字独特的以形表义的字型结构系统、汉字的一字多义、形外之义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自身形体结构意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最小单位是词,词是语言中语义和语音的结合体。也就是说,语言具有语义和语音两个要素。语义是抽象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语音是表达语义的声音,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得到,但是稍纵即逝。这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不可能传之异地,留于异时。然而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人们需要将有义有音的语言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在更加广大的时空范围内进行交际,以便交流、协调人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们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使得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成为了可能。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就在其《尚书序疏》中把汉字记录汉语的这个理论总结表述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这样,汉民族稍纵即逝的有声语言,就可以借助汉字的记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以传诸异时,留诸异地。汉字的这一功能,语言学上一般称之为语言交际功能。汉字的语言交际功能,已为人们所知,此之前历代的汉语研究和各类汉语研究专著、汉语教科书都有了深透的研究,产生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一个个具有神奇生命力的方块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成就的一块块化石、是光照日月、功盖天地的文化精灵。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反映现当代哲学、政治、宗教、科技、教育、文学、历史、艺术等一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的书籍、刊物、资料,在中国也主要是用汉字以来书写记载的。通过解读一个个汉字,研究一块块汉字化石,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汉民族创造文字的独特的思维观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变、汉字滋生的形体构意等等,都蕴含着语言交际功能之外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人们可以坐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汉字形体构意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一功能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创造,来巧妙地反映人们思维千变万化的言外之意。人们还可以通过研究汉字形体构意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来认识汉字造字时代的历史文化,来认识、再现汉字形体构意所反映的古今汉民族精神文明成果和物质文明成果,来研究汉字的语言交际功能之外的相关文化现象。
汉字文化研究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综合性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仅以语言学知识和方法来说,就需要研究者掌握普通语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古代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中国古代,古代汉语又叫做小学,小学由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三个互相关联又有区别的分支学科组成。古代读书人一般都学习掌握了较多的小学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小学功底。现代人则相反。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中文教师应当在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学习中掌握较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基本功,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汉字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形体构意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应当说,所有的汉字都可以成为汉字文化研究的材料;但是我们不可能全面地一一研究所有的汉字材料,而只能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汉字来研究起蕴含的文化信息,研究汉字文化信息的规、特点,研究汉民族创制和使用汉字的独特思维理念和文化历史背景。
汉字文化的研究,是一项严谨而艰苦的研究,其严谨性和艰苦性吗,除了表现为汉字文化信息不易被发现、总结之外,主要还表现为必须有足够的文献信息资料来印证所发现、所总结的汉字文化信息知识。一般地说,汉字的文化信息主要表现为汉字与中国古今文化现象的联系,而古今文献是古今文化最直接、最明快、最详尽的记录,因此,汉字的文化信息如果能够得到古今文献记载材料的印证,那么其可信度、准确性和科学性就有了充分的保证。如果没有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古今文献材料来印证研究者过于汉字文化信息的研究结论,那么,这种研究结论只能是主观臆测,是站不住脚的。由此可见,在汉字文化信息的研究中,古今文献材料成为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印证材料。我们在汉字文化研究的研究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古今文献材料的印证工作。
通过假期参与汉字文化研究学习活动,我获得了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了汉字文化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掌握了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些研究方法,从而提高了文化素养,我在此次研究活动中受益巨大,同时为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娴熟地运用汉语汉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一七班朱珠
第三篇:浅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传统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教学需要的高效的方法,这篇论文就是对现有多种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利弊综合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应用到汉字教学中,以促进和推动汉字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字】汉字 教学 研究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此,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大量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根据孩子们的特性,让教学更生动、活泼。
一、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古时在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就以结绳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事。随着人类的进步,结绳记事已经不能满足日渐繁荣的事务。于是,聪明的人们就试着把一些事物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兽甲上。殷商的甲骨文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终于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自从有了汉字,人们就能用汉字记录大量的信息,而别人也能从这些记录中了解到无限宽广的知识。而了解这些记录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要识字。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二、汉字教学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汉字识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其看法及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总结,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研究:
1、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进行了探讨: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以形表意是汉字的根本特点,关于这一点,吕叔湘先早就指出。根据这一点,戴汝潜先生(《汉字教与学》主编)认为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特点的出发点和逻辑体系,尽管存在些差异,但是这些汉字识字教学法没有哪一种不是以汉字自身的文字学、语音学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有一些学者是对汉字起源、性质、历史演变规律等汉字本体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例如谢锡金学者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提出针对文字特征的识字法--部件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等。黄宇鸿学者在《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一书中归纳出三种方法:先识字后读书法、六书析字法、归类识字法。再如霍玉生先生在《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指出,以许慎的“六书”理论为知道,根据汉字以形表意的根本特点来教学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是目前走出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有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然后得出相关结论。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验——坚持寓识字于读写之中,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作法——这项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教学结果。再如江新学者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是以两组识字水平相同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组的效果更好。潘先军学者的《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马明艳学者的《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赵明德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等等。
3、汉字的教学分为基础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加上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加,对外汉字教学也逐步成为重点,所以有些学者将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重点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万业馨学者的《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梁彦民学者的《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崔永华学者的《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石传良和罗音合著的《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迟安然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是对汉字本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研究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三、汉字教学基本情况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的技能。
学习汉字被认为是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因为汉字与西方文字性质不一样。首先汉字是汉语书写形式的方块字,由笔画组成,难写难记,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字音和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显;西方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直接记录语音,易学易记。汉字具有这样的性质,使得小学生在认读和书写上有较大的难处。谢锡金学者在他的《综合高效识字法》一书中也提到过学习汉字存在的“三多三难”的问题,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三个问题就使小学生以及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学习汉字认读、书写、应用的周期延长,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识字教学的难度。
四、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汉字的用途不仅在于记录,也是实践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汉字教学时,准确的发音也是学好汉字的关键。汉字很英文不同,有的汉字虽然能从字形上会懂它的意,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发音。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首先就是教会学生汉语拼音。反复的跟读带读拼音音节,逐步纠正一些错误的发音。当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学生就能通过查看字典、阅读带拼音的书刊自主的学习汉字,为学生学习汉字扩宽渠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有利于学生进行发音的练习,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能在发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五、发挥想象,趣味教学
我们的汉字有一个特点,有部分的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知表意的局限,由一边的形旁表意义,一边的声旁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有时候改变一个形旁就变成另外一个字了。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将形声字进行归类比较,运用联想。如:“扁”,“编织”的时候我们要用丝带来织,所以“编”是“绞丝旁”;“走遍”大地的“遍”要用脚走,所以用“走之底”。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清晰的区分这几个字了,更方便于记忆。
除了形声,汉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形象。古人根据事物的形态创造出汉字,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汉字演变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教学“山”字,三竖就像山峰一样,教师可以通过搜索一些象形文字的图片,先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再由象形文字转化到现代文字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猜字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字形较复杂的汉字,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共同创造适合学生自己的记忆方法,如教学“坐”,我们可以看成“两个人坐在土地上”;教学“德”,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个顺口溜“十四个人一条心就是德”等等。
六.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
(一)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
(三)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
七、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
(一)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
(四)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
八、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在学生初学写字时,就应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强化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切实抓好。如写毛笔字,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指执笔法,知道各手指的作用和执笔、坐姿的要领,并使学生学会它。为了巩固,则在每节课专门安排几分钟检查,纠正,并实行过关制。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姿势和执笔作为一种常规教育来抓,贯穿于平时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执笔和姿势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教学,而且是一种习惯的教育。“习惯成自然”,只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时时处处地教导,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时间的推移、年级的提高,教师、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这是不行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是写字素质的一种体现,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前提,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忽视
(二)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
(三)善激励。
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九、经验与不足
经验,了解教授对象特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心里接受能力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
理性选择字数范围:选字规范科学, 收字数量适中。汉字到底有多少, 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估计在 6 万至 8 万之间。这些字要想全部学会, 那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必要。当今字频研究与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 只要认识 2500 个常用字就可以阅读报刊中 99%的字。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在小学阶段,常用字字量在 2500 个左右。”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第二阶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选择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即可。汉字本体研究不足,理论研究的亟待完善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2]黄宇鸿.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04(8)
[3]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4]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2)[5]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6]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8]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9]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第四篇: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选题缘起(意义价值)
传统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教学需要的高效的方法,这篇论文就是对现有多种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利弊综合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应用到汉字教学中,以促进和推动汉字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
识字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基础。汉字识字教学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起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汉字识字教学的优良传统。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指出要开设“中国汉字”一科,目的是“使识日用常见之字”。因为汉字数量之多,结构之复杂,读音、意义之难以掌握,所以汉字识字教学就一直以来成为了我国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为了更好更快的让学生认识、书写、应用一定量的常用汉字,运用相应的识字教学方法也就成为了进行汉字识字教学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汉字识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其看法及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总结,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研究:
1、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进行了探讨: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以形表意是汉字的根本特点,关于这一点,吕叔湘先早就指出。根据这一点,戴汝潜先生(《汉字教与学》主编)认为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特点的出发点和逻辑体系,尽管存在些差异,但是这些汉字识字教学法没有哪一种不是以汉字自身的文字学、语音学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有一些学者是对汉字起源、性质、历史演变规律等汉字本体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例如谢锡金学者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提出针对文字特征的识字法--部件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等。黄宇鸿学者在《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一书中归纳出三种方法:先识字后读书法、六书析字法、归类识字法。再如霍玉生先生在《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指出,以许慎的“六书”理论为知道,根据汉
字以形表意的根本特点来教学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是目前走出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有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然后得出相关结论。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验——坚持寓识字于读写之中,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作法——这项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教学结果。再如江新学者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是以两组识字水平相同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组的效果更好。潘先军学者的《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马明艳学者的《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赵明德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等等。
3、汉字的教学分为基础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加上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加,对外汉字教学也逐步成为重点,所以有些学者将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重点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万业馨学者的《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梁彦民学者的《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崔永华学者的《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石传良和罗音合著的《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迟安然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是对汉字本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研究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论文提纲
一、汉字教学基本情况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的技能。
学习汉字被认为是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因为汉字与西方文字性质不一样。首先汉字是汉语书写形式的方块字,由笔画组成,难写难记,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字音和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显;西方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直接记录语
音,易学易记。汉字具有这样的性质,使得小学生在认读和书写上有较大的难处。谢锡金学者在他的《综合高效识字法》一书中也提到过学习汉字存在的“三多三难”的问题,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三个问题就使小学生以及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学习汉字认读、书写、应用的周期延长,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识字教学的难度。
二、汉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文章主体部分,比例70%)
1、六书理论教学法
优点: 依据汉字的根本性质教汉字, 是一种符合儿童识字心理特征和汉字性质特点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 是走出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不足:而将其运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必须提高小学教师的古文字学水平。
2、字义教学法
优点: 它既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能力、理解能力的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真正掌握汉字具有决定意义。
不足:只是从字义入手,对于字形字音及语法语用功能很少涉及。
3、声旁识字法:对汉字性质认识的偏误、重形不重音的偏向万业馨
4、看图识字法
5、韵语识字法
6、注音辅助法
7、语境识字法
语境识字法就是改革传统的由字引词的认知教学方法,将一篇课文所规定的新汉字融于相应的语境当中,并且通过所需的认知方式来完成汉字形、义教学任务的学字方法。
优点: 充分考虑了学生身体的学习和情感的最大满足、弥补了现行教材的不足,重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为汉语文诸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8、理据识字法
汉字是一种极有理性的文字。它的形体、含义、读音都有自己独特的道理。“字理识字法”就是按照汉字自身的道理, 即内在规律进行汉字教学。
优点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 老师好教, 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对外汉字教学, 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 都有极大意义。
不足:对老师要求,理论性比较强,对儿童教学有一定的困难。
三、经验与不足
1、经验
了解教授对象特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心里接受能力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
理性选择字数范围:选字规范科学, 收字数量适中。汉字到底有多少, 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估计在 6 万至 8 万之间。这些字要想全部学会, 那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必要。当今字频研究与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 只要认识 2500 个常用字就可以阅读报刊中 99%的字。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在小学阶段,常用字字量在 2500 个左右。”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第二阶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选择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即可。
2、不足
汉字本体研究不足
理论研究的亟待完善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2]黄宇鸿.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04(8)
[3]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4]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2)
[5]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6]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
[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8]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9]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0]石传良、罗音.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11]迟安然.《“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吉林大学,2012年4月.进度安排1、2012年9月15日—9月30日,确定选题和题目;
2、2012年10月1日—11月20日,完成开题报告,进行论文开题; 3、2012年11月21日—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4、2013年4月1日—4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
5、2013年6月10日—6月20日,论文答辩
第五篇: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前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而,汉字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2.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3.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4.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 4.1 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2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4.3 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5.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 5.1 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5.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3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5.4 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6 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6.1 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在学生初学写字时,就应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强化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切实抓好。如写毛笔字,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指执笔法,知道各手指的作用和执笔、坐姿的要领,并使学生学会它。为了巩固,则在每节课专门安排几分钟检查,纠正,并实行过关制。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姿势和执笔作为一种常规教育来抓,贯穿于平时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执笔和姿势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教学,而且是一种习惯的教育。“习惯成自然”,只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时时处处地教导,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时间的推移、年级的提高,教师、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这是不行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是写字素质的一种体现,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前提,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忽视
6.2 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3).善激励。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7.总结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