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报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0: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小报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小报教学案例》。

第一篇:历史小报教学案例

让学生们都动起来

——历史小报设计活动课教学案例(含教学反思)

历史活动课的设置,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但对于历史活动课教学,我们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我校组织了对历史活动课教学的专题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历史活动课与常规历史课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学生会得到怎样的发展?历史活动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怎样才能推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在这次活动中,我进行了一次尝试,把历史人物小报设计比赛引进课堂,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设计的乐趣,让历史课成为学生的“动感课堂”,“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

一、教学案例 1、活动项目

本教案的活动项目是《历史人物小报设计比赛——怀念张学良》。

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一方面张学良将军的一生丰富多彩、跌荡起伏,可供查寻的史料极其丰富,网络、报刊、书籍上都有介绍,易于学生收集;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张学良将军这一历史人物,可能会比较感兴趣,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

2、活动目标

了解历史资料的丰富性,知道收集历史资料的多种途径,学习选择和初步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加深对历史人物与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相关性的理解。3、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张学良的历史读物,图集,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在收集资料的初期,学生因为是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觉得头绪太多、杂乱无章,理不清思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回顾将军一生的经历,通过讨论,知道了要有目的、有专题地去收集资料,可以把将军的一生分成几个重要的阶段,如东北易帜时期、西安事变时期、囚禁生涯时期,也可结合将军的兴趣爱好,介绍将军感人至深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等。因此,大家根据自己意愿,自由结合成组,各小组都确定了自己的主题,组内分工合作,能者多劳,从而使收集资料工作进入了正规。学生所收集的资料来源十分广泛,既有报刊、书籍,又有因特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带着目的去收集的,因此很自然地就学会并掌握了各种搜索、查找的技能,而当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他们对信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信息的丰富,更要求信息的特色,从最后学生展示的内容来看,学生所收集资料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料。

4、活动过程

(1)四人一组,每组自选本组的历史小报主题,主题要围绕历史人物张学良。(2)历史小组的成员按各自的兴趣或特长编写不限文体的小报,关键是有具体的史实。小报的编写要丰富多彩,可以版面不限,报头题目自拟。要求图文并茂,自由发挥,要注明编写者的姓名并注明资料来源。

(3)编写完后,每组选举一名同学介绍本组的编辑思路,报纸特色以及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

(4)展示成果,教室中张贴展示小报,各组相互观察,交流心得体会。(5)选举最佳编辑小组和最佳创意奖。5、活动效果

本案例的实施,取得了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多的多的效果。

首先,由于活动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其中,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增强了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开始感受和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并且感悟到应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探究。

其次,学生开始体会到如何根据需要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网络搜索、软件操作等为学习目的服务,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去领会和掌握,并真正成为改进自己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

第三,由于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始终以小组形式完成。整个项目的最终完成又是全班各小组合作下形成的,因此,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也初步认识了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所起的作用和集体融合的关系,班组的实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体现出来。

6、活动后记

同学们有创作的灵感,他们编出丰富多彩的报纸,内容形式都很好,表现出对历史人物很大的兴趣,也体现了同学们积极向上,乐观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二、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那么,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如何体现上述要求,开展创造性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可以说,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活动课作为开展历史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独有的优势。

所谓活动课,是指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它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得到发展。虽然我们的研讨还不够成熟,但通过这次活动,通过这次尝试,有以下几点认识:

1、历史活动课减少了对教师和学生的束缚,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的丰富多彩,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个宽阔的平台,从而形成对历史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历史活动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还要注意方案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兴趣产生的影响。

2、历史活动课与常规历史课相辅相成。常规历史课中所学的历史知识可在活动课中去体验、去感悟,并运用于解决活动课中的问题,借助于活动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历史活动课中所形成的历史学科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常规历史知识。

3、历史活动课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活动课的学习,形成历史学习的研究之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弥补了常规历史课的不足。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通过独立思考去主动选择和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教师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因为学生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人,他们的头脑并非像原料场那样,给什么装什么,给多少装多少。而是一个加工厂,要经过自己自觉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所以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自觉运动的过程。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就要求对各种事物和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甚至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和结果,会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和观点。

4、教需要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其一,教师在活动课中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真正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其二,活动课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协助,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对活动思路的指导、活动目的的指导、活动方法的指导以及活动结果评价和表达的指导,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导。其三,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提出活动任务,提供活动信息,同时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

5、组织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活动课及“活动与探究”思考题,如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故事会、成语大赛等;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小制作、填图;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调查、辩论会等。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较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提供参考。我们可以采用教科书中的活动,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围绕一定的主题,自己组织历史活动。如历史讨论会、历史辩论会、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晚会等。

6、为了有利于活动课的开展,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首先,对学生历史学业成绩的评价中,应该包括学生在历史活动课中的表现,即使是书面测试,也可以考虑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使学生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其次,对教师的评价,除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以外,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具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社2003年4月版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探究教学论》 靳玉乐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会 2001年7月版

4、王 雄:《创造性与综合能力培养》,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历史教育与素质教育》 赵恒烈著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1999年7月版

齐渝华:《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引自互联网http://

梁励:《论研究性学习下历史教师角色意识的策略应对》,《历史教学》2003

年第3期

金正文:《浅谈历史活动课方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自互联网http://

第二篇:历史小报[范文]

中国古代科学贡献

初一一班 唐一骏

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第三篇:三明治历史英语小报

Sandwich is a bread with stuffing, now widely popular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About the origin of sandwich,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story.Originally, the Sandwich is an unknown town in southeastern England.In eighteenth Century, a man called John Montagu Earl , was a lover of playing cards.He indulged himself in a poker game and neglected eating and sleeping.The servant was hard to please his diet, then put some dishes, eggs and sausag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slices of bread, to let him continue playing cards while eating.Did not expect to find that Montagu saw this kind of food with exultation, and casually called it the “Sandwich”.Since then, he would shouted: “take sandwiches!” when he was hungry.Other gamblers also imitated, and ate the sandwiches when they played cards.Soon, the sandwich spreaded throughout the British Isles, and spreaded to Europe, and later to the USA.三明治其实就是一种夹有馅心的面包,如今广泛流行于西方各国。关于三明治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三明治本是英国东南部一个不出名的小镇。18世纪时,镇上有一位叫约翰〃蒙塔古的伯爵,是个酷爱玩纸牌的人。他整天沉溺在纸牌游戏中,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仆人很难侍候他的饮食,便将一些菜肴、鸡蛋和腊肠夹在两片面包之间,让他边玩牌边吃饭。

没想到蒙塔古 见了这种食品大喜,并随口就把它称作“三明治”,以后饿了就喊:“拿三明治来!”其他赌徒也争相仿效,玩牌时都吃起三明治来。不久,三明治就传遍了英伦三岛,并传到了欧洲大陆,后来又传到了美国。

第四篇:历史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

郝明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的品德是成才的关键,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使命和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写到“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证明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从教学内容而言,中学历史涉及远古人类的文明、古代灿烂的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世界的大动荡与大变革、数不清的文人志士、数不尽的英雄先烈、数不尽的人间败类„„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修养教育的有利素材。

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教师,我时刻注意利用这些有利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作为自己工作重点和中心,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注意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空间,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辨证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绝大多数时候,教学过程能按照我预先设计好的计划,有步骤轻松愉快地进行。但是,在前几天,我讲到《难忘“九一八”》一课的时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难忘九一八》一课共分两大块内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实行了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这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极好机会。“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为了迫使蒋介石联共抗日而发动的。正可利用这一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内容涉及东北,涉及学生的家乡,对学生来讲有亲切感,而且“兵谏”诸如此类造反的事,也是学生,尤其是男生所喜爱的内容,因而我事先认为这堂课一定很精彩,会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顺利完成对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于是新课开始后,我按预先设计好的步骤,先讲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实行了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带兵撤入关内将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同学们面对东北的沦丧,做为东北人,我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原以为学生会义愤填膺,痛恨日本侵略者,痛恨蒋介石,可是没想到,学生对我的问题态度漠然,只有寥寥数人无精打采的说蒋介石可恨,与我预想的火爆场面相去甚远,我感到很失落,但不能灰心,于是我重整旗鼓,接着讲解。可我开始讲解不到十分钟,有些同学就已经昏昏欲睡,就连以往对战争感兴趣的同学,也变得表情漠然,更有甚者,同桌之间已经开始小声聊天了,我预先想到的那种热烈场面根本没有出现。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我故意提高了声调,希望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们。然后,我放慢节奏,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思考。可是,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我和学生中间,仿佛有一张无形的隔膜,眼见着学生离我越来越远。可是我却无能为力,我的希望在一点点落空,心情也变得极其沮丧,心想快点把剩下的内容讲完,然后让学生做练习算了。正当我自顾自讲到“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而采取的兵谏,是伟大的爱国将领时,突然一个学生举手问到“老师,张学良将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是卖国贼,发动西安事变只能是功过相抵,怎么就能评为爱国将领了呢?”我刚想训斥他,可突然看到许多昏昏欲睡的学生突然睁开了眼睛,闲聊的学生也把眼睛盯着我,我意识到,这也许是个机会,打破目前课堂尴尬状态就在此一举。于是我一面口中慢慢表扬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同见解,一面在心中快速思考,于是我问他“你是不是认为做了错事就没有受敬仰和爱戴的资格,是不是他的功抵不了他的过?”他点了点头,其他同学也表现出了热情,“那好,我们现在就来讲一讲张学良”,于是我为同学们介绍了张学良从出身到少帅,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从送蒋返南京到被囚半个多世纪,同学们经过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张学良能够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国家危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扭转时局,虽有过失,但的确担得起“爱国将领”的荣誉。同时通过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人无完人,再光鲜的人背后也可能有小过,我们要看到一个人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贡献,同时通过对张学良一生的讨论,同学们也懂得了用辩证的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道理。虽然这样一来,打乱了我最初的教学计划,但却出其不意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也达到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标。案例反思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预先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给学生预设了德育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仅仅给学生泛泛的进行德育渗透,以至学生产生了抵抗情绪。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过程中,所运用的史实或人物,离学生较远,因而难以达到预设的效果,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对于感知、判断和推理对象,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从各方面进行考察,找出其中相互矛盾的特征,形成全新的概括,这些概括常常离开了思考对象,而把人引入到另一个境界中去。

在本案例中,教师后来敢于放弃原定计划抓住有利契,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切实的完成了德育渗透的目标,成功的在历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了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学雷锋 树新风”小报制作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学雷锋 树新风”电子小报

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教研室 冒静权

一、教案背景

学生:小学四年级。学科:信息技术。课时:2。

学生课前准备:阅读雷锋日记和雷锋格言,并摘抄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准备:保证网络机房正常访问互联网等

二、课题分析 【对教材的分析】

《制作电子小报》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的主题活动,前面几课已经安排了word中文字编辑、图片(剪贴画和来自文件图片)的插入和排版、对艺术字和表格等素材的编辑和排版的学习,可以独立对word各元素的编辑。本课作为一节主题活动课,通过主办一期“学雷锋 树新风”主题的小报,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集、处理各种关于雷锋的信息,并制作成电子小报。本课是通过实例来综合应用,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相互交流合作、信息处理和客观评价等能力,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作出表现主题的电子小报。

【对学生的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初步掌握了word软件基础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了解小报的各种版式要素、设计自己的电子小报。在教师进一步指导下,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下,能够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协助,明确电子报的要素。2.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准确查找信息,下载、保存网络素材。

3.运用WORD对文字、图片等素材的编辑处理,使学生能够完成电子报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学雷锋 树新风”主题小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鉴赏他人作品,自评与互评提升学生作品的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学雷锋 树新风”电子小报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雷锋,更加能够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可贵,发扬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精神。同时通过互联网搜集的各种资料制作成电子小报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互联网下载的图片和文本等资料制作电子报。【教学难点】

文字、文本框和图片的合理布局和颜色的协调搭配,设计出具有创意电子小报。

五、教学方法

1.启发探究式 2.任务驱动式 3.多媒体教学演示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遥远的记忆中,雷锋的名字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中国大地,在那火热的年代里,多少颗心为了他而悸动,又有多少人把他的日记做为座右铭,恪守一生。

师生共同欣赏一些与雷锋相关的资料。请几位同学根据收集的资料畅谈自己对雷锋的了解,教师向同学们补充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陶冶学生情操——勤俭朴素、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今天的信息技术课上,我们一起学习制作“学雷锋 树新风”主题电子小报,学习雷锋不是一阵风的事情,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这是我们终身的事业,是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永远追求。心动不如行动,我们一起开始吧。【教师板书】“学雷锋 树新风”电子小报

(二)欣赏作品 领悟要领

1.百度搜索,欣赏作品

师: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school/agjq/x/学习雷锋好榜样.mp3

1.组内协作,设计小报

师:请小组长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将组内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开始制作。

生:组长进行分工,组员合作。一人制作,其他人协助设计制作——可百度搜索材料、设计布局或者设计颜色、字体等内容;负责与外部交流,当组内成员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或资源使用等问题时,他可利用“举手提问”或小组讨论和教师或其他组同学进行交流。

师:如果在技术上遇有问题时同学们可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字查找解决办法,百度搜索也是你的老师,网络的本领可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形式进行制作,考虑到任务比较中,在合作完成中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

2.组间交流,取长补短,改进小报设计。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的交流能更好的体现合作精神,学生们想法非常多,给他们相互借鉴的机会,同时也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能力弱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帮助。

3.组内合作,使用word编辑下载的资料,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制作小报。【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个别指导。4.师生共同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请学生展示介绍本组作品,其他同学欣赏、提问,着重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集中遇到的问题。

5.引导学术思考小报制作是不是把下载的素材运用的越多越好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合理引导学生对素材的处理能力,形成正确的信息获取、应用能力。

(四)多元评价 学习反馈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小设计们”,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心得,大家共同点评。

1.小组长汇报展示作品,讲述小报设计的思路,简单介绍制作经验。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挥团体的力量,也是对制作过程一次梳理,有利于更好的掌握word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2.师:大家说一说,你认为这幅作品哪一点最值得你们学习。

【设计意图】作品的评价不是简单过场秀,需要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发现作品优点。3.师:如果给大家更多的时间,你们将如何修改这幅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思考小报如何更加美观,更具有教育意义。

(五)课堂小结 德育拓展

师生讨论:在这节课上大家学到了什么,懂得了哪些。

师:这次的小报制作活动很成功,同学们很有创意,透过小报同学们应明确“学雷锋 树新风”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精神的内涵,同学们应感受到在新时代我们仍需要雷锋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仍存在许多活雷锋。请同学们把做好的电子小报打印出来贴到黑板报上共同学习。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Word章节的主题活动课,知识点多,操作多。考虑到这个内容的综合性比较强,结合3月份学雷锋日选择了“学雷锋 树新风”的主题,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更多考虑是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通过百度搜索了解雷锋精神,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深刻体会雷锋“钉子”精神与“奉献”精神的真谛,使学生能真正将“钉子”与“奉献”精神付诸于行动。学习这课,必须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可能操作一般学生可能会跟不上,在巡视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注。

首先在作品欣赏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看懂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看明白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在观察分析中拓宽视野,丰富想象力,使创造力得到培养。其次和学生共同分析小报制作所需素材、版面设计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创造性的吸取别人的优秀做法。再次在小报分组制作过程中,组员根据分工有条不紊的使用百度搜索查找资料,分工协作、团结互助完成小报的制作,使得学生在合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作品的评价环节中运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讲评等不同评价手段去分析、完善学生作品,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学生的兴趣也会更加的浓厚。

下载历史小报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小报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制作电脑小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制作电脑小报 一、背景分析 《制作一份电子报》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

    八年级历史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教学案例 一:背景介绍 本次所上班级为八(1)班,该班级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清楚,有的甚至是一张白纸。比如:第一次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题: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九年级历史教学案例

    九年级历史上册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中华书局 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 维新开始的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例 教育的改革在全国迅速的开展着。作为一线的教师,自己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都在加强,并以此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希望自己能以微薄的力量为教育事业添砖加......

    历史教学反思案例

    历史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第一、注重理论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

    历史教学案例及反思

    历史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三节课,九﹙1﹚班,一堂历史专题复习课《俄国﹙苏联﹚的变革史》。在学习了俄国﹙苏联﹚历史上的改革之后,在归纳改革的过程时我的思路本来是这样设计的: 亚历山大二世......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合集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2014—2015上学期) 政史地组 张丽华 岳麓版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我觉得课本在没有介绍英国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就讲君主立宪制是如何确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