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6节 立足文本 展现自我)
经典演练提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有一天下午,走出地铁站后,觉得困倦难当,就到对面的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里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当参加座谈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儿媳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温暖和寒冷是一对反义词,既指自然界的温度,又指现实社会的某种现象。B.文章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C.作者自述怕狗的这件小事,表明了作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D.“一扇落满晚霞的窗”既写出对印章的观感,也寄托着对艾芜先生的崇敬之情。E.作者运用辩证和反衬的方法,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突出了文章主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还要进入鉴赏的层面去深入体会。B项说“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错,作者叙写东北四季分明,与下文香港“不凋的绿”形成比照,凸显对家乡的热爱,强化“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主旨。C项对怕狗之事的解读有误,实际上作者是借此引出妈妈接我的情节,表现亲人间的温情。
答案:BC 2.文中两次点题,使“寒冷也是一种温暖”有了双重含义,请根据文意解释这两重含义,并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第二次点题含义的感悟。(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及探究的能力。第一问,“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在文章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寒冷”是指故乡的寒冷,但“温暖”是指亲情体验及对故乡、亲人的那种情愫;第二次,在文章结尾,属于文章的升华部分,“寒冷”是指文学大家的作品受冷落,“温暖”是指虽受冷落,但他们依然坚守,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感觉到心灵上的温暖。第二问,需要结合第二层含义及自身的体验来谈个人的感悟。作答时要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两重含义:①故乡冬季寒冷,却带给作者自由的身心体验和温暖的亲情体验,寄托着作者依恋故乡,思念亲人的温馨之情。②创作出具有深厚品质的文学作品的大家,虽然在当今社会遭遇冷落,但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炒作、不谋利,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让作者觉得亲切。感悟: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义,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做客,也曾被请到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原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作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⑪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⑫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年三月二十二日
(选自《季羡林小品》,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述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错,目的在于说明他讲课认真、严肃。D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错,并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这些作者的揣测,意在表现作者对雨僧先生的为人比较了解。E项,“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其中“详细”和“与雨僧先生交往”错,并不都是详细记述,且有些不是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琐事,而是作者的听闻和揣测。
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4.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二者应该是不矛盾的。关键是从“特立独行”和“真正的人”两个关键词思考作答,“特立独行”是指其为人有个性,不同流合污;而“真正的人”是从他的为人、他的品性、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及他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说的。作答时结合二者分析即可。
答案:不矛盾。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却是“一个真正的人”。(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归于泥土 耿立
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但他固执地说:“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
⑥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
⑦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
⑧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土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亲近。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了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
⑨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
⑩霜降过后,父亲说:“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谁不累呢?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
(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中打下的烙印,通俗形象,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⑥段中“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等词语,表明泥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
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
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
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述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设置悬念”不恰当;B项,“泥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说法不当,“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意在强调人如果亏待了土地,土地就不会给人带来沉稳的收获;D项,“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文中无此意。
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6.《庄子·在宥》中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此题,应注意审题,“归于泥土”是文题,理解应从全篇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又要联系生活体验作适当的阐发;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格式,讲究层次,观点突出。
答案:要点:①我回故乡,泥土把故乡记在皮肤上,在我的皮肤上刻上乡村的徽章,故乡的泥土、故乡的一切永远让人眷顾;②惊蛰回归,泥土释放生命,送走一茬庄稼,泥土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深情赞美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③来了霜降,泥土回归宁静,人对土地应心存感激,亲近和敬重生长收获、养育生命的泥土;④生命归于泥土,人与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农民以在泥土中的收获来计量生命的长度,启示人生应辛勤耕耘,不懈努力,才能收获如泥土般的沉稳、宁静与满足。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题。
暗影生异彩 季季
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领会暗中静坐的乐趣,对于十七岁的女孩们来说,是多么正常。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多姿多彩,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做垃圾再做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做堆肥的房子,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被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过一段时间,垃圾都已腐烂,就被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化: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活得更好。它们失去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了能滋养生命的泥土。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间,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段时间,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做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让这泥土重新滋养我自己,滋养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间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这方泥土滋养我自己和我的儿女都显得贫瘠,怎么还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
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之鲋。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于是我顿悟了: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
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知识的世界,我向往那个静态的世界所呈现的动态世界的相貌。我向往高山大河、波涛壮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草原上的牧人;向往神游太空,伸手摘星,翻掌覆雨;向往大博物馆的阴凉、古朴、丰盛;向往原始森林的小径和荆棘。我尤其向往的是许许多多在我内心中澎湃不已的人间角色:小贩、农民、工人、推销员、艺人、精神病患、孤儿……我渴望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爱憎悲喜。我挚爱这些坚忍或者沉默的手足同胞,他们在我内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一个大政治家或大企业家。
⑦我的欲望如此多,而今我却为卑微而烦琐的现实生活所禁锢。我不能出走,不能自如地去接近那些向往已久的事物,去和我的欲望合而为一。就在这样的困顿无奈中,我终于自寻出路,和我的欲望取得了另一种妥协。白日已尽,俗缘暂失,我在暗中静坐:只见那许多欲望的精灵都化为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我眼前歌咏不止。暗影幢幢,我竟得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了。它们不再仅是脑中的幻影,它们是嶙峋高山,是我航行过的大海,是绿得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故宫,是荆棘,是一群群劳动者疲乏的脸和枯涩的眼……我不仅看见,而且还倾听:草原风声,浪涛击岸,林中猿啸,民歌悠远……这是一片大好风景,一片在暗影中更显得清晰的异彩。只在这时,我才真正地无虞匮乏,充满喜乐。攀登高山,乘风破浪,仿佛一下子就可成功。人生至此,尚复何求呢?而这样壮观的娱乐,又有什么可以取而代之呢?
⑧这样的娱乐,或许要被人讥为“只不过又落入梦幻的陷阱罢了”,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那些欲望,对我来说,也不会是永远的幻影。我不知何时能逐一将它们由幻影化为真实,如今我只知道每日在暗中静坐时,我能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而且我相信在这浑噩尘世里,也有许多人俗缘半生,却也能曲径通幽,在暗沉沉的黑影里,瞧见那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选自《海内外华人名家名篇选》,有删改)7.结合文本,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有人认为本文无非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将“暗中静坐”当成一种娱乐,这对你有何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题。第(1)问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谈看法是这一问的重点。要注意表述的条理性。第(2)问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个性”表明允许有差异,但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后,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答案:(1)不同意。首先,作者在第⑤段中对欲望表达了感激之情。其次,作者在第⑥⑦段中对欲望的描写采用了赞美的笔调。再次,作者在第⑦段中对欲望在静坐中复活表达了“喜乐”的感情。最后,作者在第⑧段中写出了对欲望的认识。所以,本文的主旨不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而是呼唤人们回归心灵世界。
(2)启迪:人的内心宝藏非常丰富,不能只知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而荒置自己的心灵,这样做的话就会错过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生活是美好的
【埃及】艾哈迈德·哈桑·齐亚特
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被称为人的这类动物歪曲生活之美。因为人类并未像其他万物生灵那样循着天定正途、大自然的引导生活,而是按其自定法则生活,这些法则乃是其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所随意制定的。所以,他常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
或许兽类会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会为食色而相互厮咬,但那种残杀和厮咬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而人类与之不同,他是平安之中的浑浊,生活之中的灰尘。他有记忆力,所以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他有洞察力,所以常为自己制造布满恐惧的未来。他的现在是永无休止、永不消歇的激烈厮杀:他要么为记忆中昨天的旧恨复仇,要么为预见中今天的食物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要么为想象中明天的恐惧而小心防范。
生活是美好的,比之更美好的是生灵,是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这种美好并以其点缀自身的万物生灵。鸟儿美于花园,因为它懂得怎样将花园中的五颜六色装点到自己的羽毛上,将花园中的乐曲集于自己的啭鸣;狮子美于森林,因为它能够使森林的威严活生生地体现在它的威严之中,将森林的雍容和庄重体现在它的雍容和庄重之中;骆驼美于沙漠,因为它将自己存于大漠之间,使大漠中的山丘化为它的形体,将大漠的黄沙描绘在它的肤色之中;鲸鱼美于大海,因为大海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平静的海水、汹涌的波涛和湍急的水流便是构成它这部分生命的内涵。
生活是美好的,它的美并不局限于某个民族而不惠予另一个民族,亦不局限于某个阶层而不惠予另一个阶层。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追寻,尽情地去享受吧!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都会在每一个地方感受到美。那些对生活之美熟视无睹的人,生活的自然之花在他们身上已然枯萎,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
生活是美好的,美的感受,其表现是欢乐与幸福。你会看到:哪儿笼罩着暮气与忧伤,哪儿的生活便是被疲惫困扰,被丑恶蚀化,被邪恶败坏。那里生灵的悟性便会死亡,或者美丑被倒置,善恶被颠倒。大自然之美须由心灵之美去感应,生活的清纯须由心灵的清纯与之对应。对于那些感觉阴暗、暮气沉沉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品尝不到生活的醇美的。
要成为心灵美的人,方能视万物皆美,包括原本丑的东西。何时你意识中充满了美的感觉、美的感受,世界便会在你心中显得无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便会变得甘之如饴,苦酿便会在你口中变成玉液琼浆,你会情不自禁地向往去尼罗河、花园岛和乡村一游,同鸟儿一道鸣唱,同蝴蝶一道飞舞,同鱼儿一道戏水。你可同富翁们比富有,同他们赛欢乐。你可以自豪地对他们说:美好产生出来的幸福远远超过金钱产生出来的幸福,金钱属于你们,你们只能自己享用,而美好则属于主,可把它施与众人!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之子啊,你是这美好的继承者,你为何将头扭向别处,对它视而不见,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他们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君不见,开罗市区和郊外,有着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向生灵撒播着无限的享受,这些美景和享受足以遏止你对富有的嫉恨,足以平缓你对生活的愤怒。这美丽的尼罗河在它神奇的两岸之间奔涌向前,为两岸平添了许多娇媚。有谁能阻止平民百姓在尼罗河中泛舟荡桨,又有谁能阻止他们乘舟劈浪戏水,又有谁能阻止在尼罗河两岸举行各种比赛盛会和娱乐集会?你可以任意在早晚哪个时分在尼罗河岸边徜徉,都会感到在笼罩着岸边和水中的无边静谧之中,尼罗河仿佛在人烟罕至的旷野上奔流。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鉴赏》,有删节)8.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与人类相比,兽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厮咬,都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B.鸟儿美于花园,狮子美于森林,骆驼美于沙漠,鲸鱼美于大海,作者认为,只有来自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万物生灵才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C.在作者看来,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感受到美,人们对生活之美之所以熟视无睹,是因为他们的感官麻木,不善思维。
D.如果一个人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就会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就看不到那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
E.文章以排比的方式进行架构,层层递进,“生活是美好的”成为每个层次的引领性语句;以议论、抒情为主,也有概要的叙事,全文蕴涵着浓厚的哲理意味。
解析:A.理解恰当。B.基本准确,但“又高于自然”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不善思维”这一分析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D.理解错误。“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的是那些生活奢侈的人的做法。E.对散文的写作手法分析恰当。
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项不给分。9.导致生活不美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类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随意制定生活法则,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②人类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为了复仇而相互厮杀;③人类常常因眼下的利益和对未来的恐惧而不择手段或小心防范。
10.文章最后一段,概述了开罗市区或郊外的美景、尼罗河的美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意在指出人世间不是没有美好的景致,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人们对它视而不见;②这些美景人人都可以欣赏,它不会像个人的财富那样为某个人所有;③欣赏这些美景可以平缓一个人对生活的愤怒,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11.文章围绕“生活是美好的”这一中心,从认识生活之美、发掘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等不同方面来谈。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之美需要人类去认识。①对于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心灵去认识;②人类应该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之美;③对于生活的美好,要打破民族、阶层、贫富的界限去认识。∥生活之美需要人类去发掘。①要认识到美,其表现是欢乐与幸福;②要认识到大自然之美须由心灵之美去感应;③要认识到生活之美属于每个人,它不受金钱地位的影响。∥生活之美需要人类去感受。①应该感受到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之美;②只有用心灵之美去感受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③只有抛开嫉妒、仇视等各种杂念去感受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第二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字形教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识记现代普通话汉字字形
(一)学习目标:正确识记现代普通话汉字字形。教学重点、难点:形声字、易混字。学法指导:勤读勤查字典词典勤归纳总结。典型试题: 考点1:形似字
【例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肄业 优哉悠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对薄公堂 考点2:同音字
【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 矍铄 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 B.部署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赋与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考点3:错别字
【例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苍桑 笑靥 秣马厉兵 篷荜生辉 B.脉搏 涣散 耳濡目染 汗流夹背 C.喝彩 炽热 哀声叹气 恼羞成怒 D.副刊 伫立 青出于兰 察言观色 考点4:语言应用中的易混字
【例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寒冬腊月,买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对窗头案上着意欣赏一番。
B.与人间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
C.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D.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2012高考试题解析】
(2012·天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概率 陶治 冠名权 众志成城 B.渲泄 开销 暴发力 杯水车薪 C.余暇 神彩 发祥地 掉以轻心 D.倾泻 凑合 摄相机 摄像机 相儒以沫(2012·浙江)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2012·四川)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 微言大义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B.磐竹难书 两全其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 曲意逢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至高无上 原型必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12·山东)2.下列词语中,没有特别字的一组是
A.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理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2012·江西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洲 呕心沥血(2012·湖南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 B.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 C.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仇寇 D.缄默 疏浚 得垄望蜀 望风响应
(2012·福建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 袅娜 歌声缈茫 荷塘薄雾 B.霜天 廖廓 峥嵘岁月 浪遏飞舟 C.细腻 箫索 落蕊残叶 秋蝉嘶叫 D.嫩黄 葱茏 婆娑起舞 繁茂苍翠(2012·安徽)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脉搏/平添 造型/摄像机 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 摩挲/万金油 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 修葺/结骨眼 戏谑 /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 竣工/终身制 熨帖/扶老携幼
(2012·重庆)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修炼 俏皮话 集腋成裘 动则得咎 B.朱砂 冷飕飕 锥心泣血 犯而不校 C.恭候 岔路口 废话连篇 故弄玄虚 D.敲诈 副作用 大块朵颐 分庭抗礼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识记现代普通话汉字字形
(二)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1年全国卷)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2年全国卷)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3年全国卷)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年全国I卷)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 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5年全国I卷)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磐石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6年安徽卷)..A.养分 舶来品 凭心而论 知往鉴今 坐收渔人之利 B.渲泄 擦边球 断章取义 真知灼见 迅雷不及掩耳 C.家具 座上客 明枪暗箭 扪心自问 恭敬不如从命 D.简炼 侃大山 披星戴月 曲意逢迎 毕其攻于一役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7年安徽卷)
A.隐秘 黯然失色 独挡一面 化干戈为玉帛 B.涵养 合盘托出 惺惺相惜 反其道而行之 C.鼓噪 出神入化 难辞其咎 不登大雅之堂 D.膨涨 抑扬顿挫 不绝如缕 如坠五里雾中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2009年安徽卷)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2010年安徽卷)
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
C.六载奉献沤心沥血,两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
10、(10年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11、(10年湖北卷)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B.姻缘/因缘 C.口型/口形 D.意想/臆想
机遇/际遇 飘荡/漂荡 定势/定式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12、(10年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援 万户侯 明察秋毫 急风劲草 B.规矩 流线形 歪风邪气 通宵达旦 C.催眠 及时雨 寸草春辉 防患未然 D.签订 护身符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字形学案答案
(一)1、A(B,融汇贯通--融会贯通。C,气慨--气概。D,凋蔽--凋敝)
2、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其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
3、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其中各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但有一定干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步署”,“备受青睐”容易误写成“倍受青眯”,“恰如其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现在也有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 C组“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正确的写法是“通牒”:至于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4、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 轻歌曼舞”容 易误写成“轻歌慢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容易误写成“燕鹊安知鸿鹄之志”。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 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 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5、本题共有十六个词或短语。A 项中“蜚然成章”的“蜚”应为“斐”。C 项中“烦燥”的“燥”应为“躁”。D 项中的“盛名之下,其实难负”中的 “负”应为“副”。B 项没有错字,答案为B。
6、C(A 项中的“凭”应为“平”,B 项中“渲”应为“宣”,D 项中的“攻”应为“功”,“简炼”是“简练”的异形词,就目前来看,不能算错。)
7、C。难度不大,语料都是常见词语,错别字多为“经典”别字。A项“独挡一面”中的“挡”应为“当”,B项“合盘托出”中的“合”应为“和”,D项“膨涨”中的“涨”应为“胀”。
8、D 解析:本题吸取了浙江卷的考查形式,应该说更具理性化。因为当今学生用错字主要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不辨析词义而乱用同音字词造成误用。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9、D 本题主要考查同音字、形似字。A项“精典”应为“经典”B项“齿浃”应为“齿颊”C项“沤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
10、C“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寥若晨星(稀少得如同清晨的星星)”如果不明白短语的意思容易判断为对。
11、A “扭怩”应为“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飘荡/漂荡”“定势/定式”有一定迷惑性,要加强平时积累。
12、解析: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故选D
高三语文字形学案答案
(二)1、解析:此题考查正确识记字形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即选出书写正确的一组,B组中“优哉悠哉”应为“优哉游哉”,“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出自《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C组中“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D组“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A项没有错误,故选A。
2、【纠错剖析】答案为D。错误原因:不明词语中的重要字的意思,造成与其他字的混淆。如不明白“经络”的意思,结合误写为“精络”,不懂“祸福与共”的意思,结果把“与”这样简单的字也写错,不明白“即”与“既”的区别,结合混为一谈。
【举一反三】防止因不明字义而误,除了运用上面所提供的方法外,还应该:
一、多注意那些次常用字,以求积累起足够的词语。
二、借助生活经验识记字形。很多词语反映的是生活现象,只要联系生活,再认真辨别字形,就容易弄清字的正误。
3、【纠错剖析】答案为A。错误原因:字形相似而写错。比如“沧”被写成“沧”,“蓬”被写成“篷”,“浃”被写成“夹”。C项“唉”被写成“哀”,D项“蓝”被写成“兰”,都是因为音近而误。
【举一反三】防止因字形相似而误的方法:1.依义辨形。根据词语的意思判定该字的意思,再根据该字的意思判断它的正误。如“寥若晨星”,词义是稀少得如同早晨的星星,如果把“晨”写成“辰”,词语的意思就变成了:稀少得如同天上的星星。意思就不对了。2.依形辨义。认真分析字的结构,进而分析其意思,从而断定字的正误。如“戮力同心”和“戳脊梁骨”中的“戮”和“戳”字形不同,意思也不同,不能弄混。
4、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常见易写错的字,没有生僻字,较简单,C组中“急功进利”的“进”应为“近”,“平心而论”就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功,成功;近,眼前的。”。,所以答案选C。
1、【答案】A【解析】B项“渲泄”应写为“宣泄 ”。C项“神彩”应写为“神采”。D项“相儒以沫”应写为“相濡以沫”。
2、答案:备 哄 疾
3、【答案】C【解析】注意:A项“万事俱备”的“俱”;B项“罄竹难书”的“罄”;D项 “原形毕露”的“毕”。可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推断。
4、【答案】C解析】A、精粹;B、赔礼道歉;D、元宵节
5、答案:A(B、更迭;C、旁征博 引;D、九州。
6、【答案】B【解析】A 项中的“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C项中的“赎职”应为“渎职”,D项中的“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平时正确的读写的积累,否则很容易错选。
7、【答案】:D【解析】:A项中的“歌声缈茫”应为“歌声渺茫”。B项中的“廖廓”应为“寥廓”。C项中的“箫索”应为“萧索”。
8、【答案】:D【解析】:A项中的“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B项中的“影牒”应为“影碟”。C项中的“结骨眼”应为“节骨眼”。
9、【答案】:D【解析】:D项中的“大块朵颐”应为“大快朵颐”。
第三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一花一世界学案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一花一世界学案
复习目标:
1、梳理基础知识
2、结合考点运用练习
3、写作素材积累
一、字音字形 《荷塘月色》:
脉脉(mò)倩(qiàn)影 棹(zhào)桨 敛(liǎn)裾(jū)踱(duó)步 鹢(yì)首 点缀(zhuì)弥(mí)望 颤(chàn)动 独处(chǔ)酣(hān)眠 婀(ē)娜(nuó)蓊蓊(wěng)郁郁(yù)妖童媛(yuàn)女 《听听那冷语》(节选):
惊蛰(zhé)孺慕(rú)仓颉(jié)氤氲(yīn)(yūn)岑寂(cén)羯鼓(jié)寒濑(lài)迢迢(tiáo)黏湿(nián)《金岳霖先生》:
麂(jǐ)皮 毡(zhān)子 释鳏(guān)《亡人逸事》:
粜(tiào)米 梢(shāo)门 机杼(zhù)闺(guī)女
二、近义词辨析 1.均匀·和谐
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时间或空间间隔相等。和谐:指配合得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洽。
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2.苍茫·渺茫
苍茫:指空阔辽远、无边无际。强调大而边界模糊不清。渺茫:指相距很远而模糊不清。
例:⑴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3.受用·消受
受用:指享受、得益。如:受用不尽。
消受:指享受、享用。多用于否定。如:无福消受、难以消受。
例:⑴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⑵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4.凄楚·凄迷
凄楚:书面语,凄惨痛苦。
凄迷:书面语。①(景物)凄凉而模糊。如:月色凄迷。②悲伤,怅惘。如:神情凄迷。
例: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5.凄凉·凄清
凄凉:①寂寞冷落(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物)。②凄惨。如:身世凄凉。凄清:①形容凄冷。如:凄清的月光。②凄凉。如:琴声凄清。
例:⑴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6.演绎·演变
演绎:指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
例:⑴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⑵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7.爽快·痛快
爽快:①舒适,痛快;②开朗,直爽。
痛快:①舒畅,高兴;②尽兴;③爽快,直率。
例:⑴“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⑵实在不知道怎样才是实实在在的痛快,找不着方向,踏不了实地,只好这样对比着,每天每天都这样安慰自己。
8.朦胧·曚昽·蒙眬
朦胧: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 曚昽:日光不明。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也作“朦胧”。
例:⑴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象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⑵不知道过了多久,夜,在我曚昽的不设城防的睡意中,慢慢沉寂下来。
⑶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9.斑驳·稀疏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的颜色。
稀疏:指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间隔远,不密集。
例:⑴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⑵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三、熟语积累
1.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2.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例: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比喻想法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非非,指虚幻境界。
例: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例: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 5.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例: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天作之合:上天撮合的婚姻。形容极其美满配对的婚姻。例: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7.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例: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8.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四、考点链接: 合作探究: 《荷塘月色》
1.第4段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应考点:分析修辞手法]
2、在第5段,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对应考点:分析语言特点]
3.第6段中作者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对应考点:分析作者情感]
《金岳霖先生》
1.第3段中,写金先生上课时教室里“坐得满满的”,说明了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句意]
2.第8段写王浩的笔墨很多,对表现主人公起了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表达技巧]
3.写金先生回答小说与哲学的关系时,为什么要写到他捉跳蚤? [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练习: 《听听那冷雨》
1.第1段中“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这句话多处使用了叠词,试分析其作用。[对应考点]:
2.作者在第5段中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对应考点]:
3.赏析第5段最后“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这句话。[对应考点]:
练习:
《亡人逸事》
1.文章第三部分主要叙述了亡妻哪几件小事?这些小事表现了亡妻怎样的美德? [对应考点]:
2.第三部分中“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也短了”这一描写对表现妻子的品质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3.结尾交代妻子临终前还记得丈夫做小职员时寄到她家两丈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五、[技法指导] 1如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运用借景抒情,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尝试运笔] 根据你对本文“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和感受,使下面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两种意境。(意境塑造中应包含鲜明的感情)早晨,太阳放射出光芒,树上的鸟唱着,树下的水流向远方。(1)表现清新明丽的意境:
(2)表现凄清苍凉的意境:
2、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哪些
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既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尝试运笔] 仿照《亡人逸事》,抓住人物特征,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写一个熟悉而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可以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课后测试:
一、基础测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偶.然(ǒu)
机杼.(zhù)屡.次(lǔ)
下场.
下地(chánɡ)B.避.雨(bì)
逸.事(yì)夫妻情分.(fèn)
摘.北瓜(zhāi)C.粜.卖(tiào)
忌讳.(huì)小闺.女(ɡū)
四壁.
生寒(bì)D.挎.筐(kuà)
仓促.
(cǔ)死不瞑.目(mínɡ)
冰连地结.
(jié)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寒濑.(lài)
岑.寂(cán)惊蛰.(zhé)
鸟声啾啾.
(jiū)B.滂沱.(tuó)
青霭.(ǎi)夜宿.(xiǔ)
淅淅沥沥.(lì)C.氤氲.(yūn)
羯.鼓(jié)潺潺.(chán)
一峰半壑.
(hè)D.薄.荷(bó)
耀.
目(yào)万籁.(lài)
雷电霹雹.
(báo)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屋檐(yán)
狡黠(jié)
落拓不羁(tuò)
毡子(zhān)B.呢帽(nī)
演绎(yì)
责无旁贷(dài)
麂皮(jǐ)C.细菌(jūn)
跳蚤(zɑo)
文采斐然(fěi)
华侨(qiáo)D.徽墨(huī)
蹬腿(dènɡ)
熙熙攘攘(rǎnɡ)
脖颈(ɡěnɡ)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遗憾
仓促
四壁生寒
天作之合B.娇贯 梢门
人事皆非
再接再厉C.爽快 板凳
有所不讳
自出机杼D.拇指 源泉
短小精悍
唯唯诺诺5.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孺慕
灰蒙蒙
料料峭峭
闲情逸志 B.腥气 瓦翩翩 山隐水迢 绿草如茵 C.断柯 湿漓漓 秋雨萧萧 凄凄切切 D.绵延 防波堤 云撩雾绕 密织成网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熟练
枯燥
深居简出
谈吐才华 B.频繁 脖颈 混然不觉 熙熙攘攘 C.感慨 欣赏 甚为得意 一愁莫展 D.毡子 纳闷 满腑经纶 名副其实 7词语辨析)))))
(1).幽僻 偏僻
①在深山()处,泉水缓缓流出,淌成小溪,它是那么安静、淑雅。
②大庆第二制药厂西侧一()的民宅内,一个用砖垒起的池子内,装满尚未加工的地沟油,刚一走近,恶臭扑鼻。
“幽僻”指昏暗而僻静,侧重于光线的昏暗。
“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侧重于距离。(2).渡过 度过
①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21日说,朝鲜对于韩国火炮实弹训练采取的克制做法说明,朝鲜半岛的局势已经()了难关。
②世界最长寿男性木村次郎右卫门19日在日本京都家中()115岁生日。“度过”指时间,如“度过假日”“度过岁月”“度过光阴”“度过一天”等。“渡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渡过困难时期”等。注意:“困难时期”当然也是属于时间,但这里已比喻为“像渡过河一样”,从“此岸”到“彼岸”,有明确起点,因此要用“渡”。(3).约略 大约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2012年经济增长的大体走势,有()80%的网民赞成这种分析。“约略”,副词,表示感觉隐约粗略;一般不用在数字前面。“大约”,大致,大体,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或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用在数字前面。8.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文章一事,除重大________外,也允许记些私事。②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________了。
③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________也做不到。A.体裁 抛掷 解脱
B.题材 抛掷 摆脱 C.体裁 抛弃 解脱
D.题材 抛弃 摆脱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________是不可能的。(2)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________令人耳朵过敏吧。(3)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台阶下________侵到他舌底,心底。A.基本 进而 径直
B.基本 反而 一直 C.几乎 进而 径直
D.几乎 反而 一直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与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作品的。
②中央电视台同时在三个频道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改变了以往时政新闻报道时效________的局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③台湾塑化剂**已在岛内延烧了半个月,仍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________为严重食品安全危机,已波及大陆、港澳以及所有进口台湾食品的地区。
A.品位 滞后 演变
B.品位 落后 演变 C.品味 落后 演绎
D.品味 滞后 演绎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外国朋友对粤剧舞台上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经过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
B.央视“CCTV歌手大赛”,选手才艺双全:比赛唱歌,曲尽其妙;考查素质,底蕴丰厚。C.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D.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B.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C.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D.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阳春三月,窗明几净,窗外野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给小屋增添了许多生机。....B.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C.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D.读先生的文章,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就像越南战争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一样,虽然美军在伊拉克伤亡远不及越战,但是这场战争可能形成美国单极时代终结的标志。
B.刚刚公布的《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是继去年卫生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抗菌药整治计划后,再次打出的一记重拳——医生乱用抗菌药,其处方权将被取消。C.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D.百姓的期盼,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发力点。这个春天,一条条饱含真知灼见的议案、提案和建言,一条条囊括群众期盼的新闻、电邮与微博,也正随着代表委员一同涌进会场。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B.十年前,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使他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C.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D.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一定是不可能的。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金岳霖老先生是学问满腹、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一位大哲学家。
B.我很早就认识金岳霖和沈从文两位先生,我曾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写到过先生,但一些事情并没有完全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C.很多时候,我们的孤独是由于自己没有主动与人交往,不敢面对新的人际关系造成的。
D.黄昏中的“珍珠之城”马斯卡廷宁静而美丽,这个只有2.4万人的小镇因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再次到访而举世闻名。
二、表达交流
1.依照下列句子,请以“风来了”或者“雪来了”为开头写一段话(必须使用描写、比喻的方法)。(6分)雨来了,轻轻地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散句变成整句,不能改变原意。(5分)金岳霖先生聪明过人,率真幽默,他既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又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是一位风格独特、感情专一的哲学家。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是汪曾祺先生的创作感受,顺序已打乱,请排出正确的语序。(5分)①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
②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兼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③我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智慧的论著。④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
⑤也写不了像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⑥感情过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然有点不好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塘月色》
[课内素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正是这“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显示着作家灵魂挣扎的凄苦。应用角度: “追求自由”“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 “心灵的池塘”“寻找精神的家园”等。[应用片段]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春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池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鲜活素材]:
这一次只是“为了爱情”
金牌编剧高满堂在《闯关东》系列和《北风那个吹》之后写的爱情史诗剧《我的娜塔莎》将在银幕上与观众见面。他表示,这一次他的故事里不要硬汉,不要年代感,只是“为了爱情”。他说:“《我的娜塔莎》源于前年在《大连晚报》上看到的一则消息,说的是一位前苏联红军让儿子为他到大连寻找妻子,结果他的妻子已经在大连去世了。就这么一则几百字的消息打开了我创作灵感的闸门,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它写成电视剧,让全国观众都看到这份爱情。”
为了创作《我的娜塔莎》,高满堂“潜伏”到了大连的婚姻登记处,调查发现,“在短短8小时内,离婚的年轻夫妇居然达到十来对!”有儿有女的高满堂对此感到很忧虑,他希望能用《我的娜塔莎》展现父母辈那种对爱情的认真、执著和坚贞,让现代年轻人摆脱那种“不安全的爱情”“不信任的婚姻”感觉,找到爱情和婚姻的真谛。
[热评] 离婚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无论什么海誓山盟,什么海枯石烂,在现代社会以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都已经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我们不禁要问:人们怎么了?“爱情”真的就成了一场游戏?高满堂的初衷是好的,他想唤醒人们心中渐渐睡去的爱情的种子,效果可能很小,但无论如何,保留一份纯真的情感在心底,别拿爱情当儿戏,却是人们的共识。总有一天,在回首往事时,你会发现,只有这份爱是经得起风浪的,拥有真挚爱情的人生才是充实、美丽的人生。
听听那冷雨
[课内素材]:
乡愁诗人赤子情
《听听那冷雨》的字里行间都浸润着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那对于故土与故国的思念曾引起海外华人赤子的深深共鸣。余先生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亲的国度”,又曾自称“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余先生爱国,然而两岸长期隔绝的政治环境却让他的乡愁情节只能在心灵的地窖中不断发酵、滋长,这段时光愈久,这份真情就愈显浓烈、隽永。他在演讲中多次引用“乡音未改鬓毛衰”之类的诗句,或许是他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太多人的“家”的情结,因此才更加的令人肃然起敬。
应用角度:“思乡”“中华情”“爱国”等。[应用片段] 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的乡愁是琦君对那场八月桂花雨的回味,是李白对月而吟的低头思故乡,是稼轩无意间的深山闻鹧鸪——那透明的阳光是乡思的誓言,那细微的啜泣是雨水的吟诵。异乡羁旅客行走于别人的城市,踽踽独行,衣上酒痕诗里韵,点点行行成怨。追思儿时的故乡,跌落的是曾经的回忆,站起来的是冷冷的乡思,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一把握不住的苍凉。童年总有一个夜晚,立在霜染的风林中,望着升起的圆月,耳畔划过雁声,无端地有了些许酸楚。日后,白云苍狗飘零他乡,再度立于露台,遥望冷月,童稚纯真不再,惟有凄冷在心,经久不散。
据《大河报》报道,4月21日,郑州郑上路的一段排污明渠内,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大量空心胶囊,300余米的渠沟被各色胶囊堆积成了“彩虹河”。据悉,附近村里有小作坊生产药品,几个月前已被查处,以现在的情况看,可能还是有人在偷偷生产伪劣胶囊。大批“空心胶囊”浮于水面,被网友戏称为“胶囊投渠自尽”。然而,大量胶囊被弃并非个案。
《西安晚报》报道,4月18日,西安市灞桥区枣园苏村无人居住的山坡上被人倾倒了大量的空胶囊。[热评] 为什么毒胶囊之类长期毒害人民而有关部门不闻不问?为什么地方政府只重视GDP而不重视人民的健康,每次都先由媒体曝光而后才有政府部门的行动呢?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其实答案很简单,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里的干部队伍只关心自身利益,只关心和自己升迁有关的问题,只关心讨好上级不愿深入基层,不关心民众切身利益,一句话,一切轰动案件都折射出干部队伍的腐败风气十分严重。
金岳霖先生
[课内素材] 本文选取金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反反复复、不避其繁地突出其“率真、可爱”。金先生的率真、不谙世故其实就是童心的体现,是一种诗意生活。而金先生的捉跳蚤、与鸡同桌吃饭、和小孩比赛……正是童心的体现。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已经把人们的诗意生活密密地阻挡住了,可我们应该持有更高的追求——精神的追求。摆脱物质的外壳,让心灵诗意地栖居。不管是青年,不管是老年,不管是贫困失意还是富足得势,都应该让诗意在心灵中长驻。应用角度:“真诚”“要有个性”“率真”“坦率”及“诗意的生活”等。[鲜活素材] 科学发展,实则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所以眼下呈现出一股竞争人才的好势头,各地纷纷开出高价,别出新举,招揽激励天下英才。日前,江西省百万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配以专车秘书,给以省级待遇;温州也试行公务员聘任制,专辟通道,许以高薪,以揽特殊人才。
[热评] 这些不拘一格奖、降人才的举措,无疑是功在千秋,善莫大焉。但应注意人才需要定标。突出贡献者理当重奖,特殊人才应当特殊政策。但作为政府的这个“突出”和“特殊”应该有一个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也应该是事先就确定并公之于众的。不拘一格,那这个“二格”“三格”“四格”,总该是要有个“格”。“突出”“特殊”几人就是几人,当然可以多多益善,但是不够格的就得空缺,不可为了某种需要“矮子里面挑长子”。在相关“挑”的过程中,需要履行严格的评审程序。
我们常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实践中却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将“不拘一格”,弄成了“不拘格”,对待人才连个“格”都没有,想咋重视就咋重视。结果你重视了,到了他的手里就变样了;现在重视了,明天又有所偏重了;说到的时候很重要,一忙起来可能就不要了。因此,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重视人才仍需定格。
亡人逸事
[课内素材] 孙犁夫妻结婚很早,但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日少,相对愁叹之时多。青春也在战争年代里抛掷,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恩爱。晚年孙犁深情地说:“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亡妻),想摆脱也做不到。” 应用角度:“爱若醇酒”“两情若是久长时”“爱情与事业”“牵手”等。[鲜活素材]: 奥巴马和鱼翅汤
奥巴马日前在旧金山将参加3场筹款会,他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馆买了一些饮茶的小点心。总统光顾中餐馆,这引起了在场食客的轰动,也引起不少华裔民众的兴趣。奥巴马这么做,本来也许是有心讨好美国的华裔选民,但却不意惹出了麻烦。
奥巴马去的那家叫“迎宾阁”(Great Eastern restaurant)的餐馆的菜单上有三种不同的鱼翅汤,价格分别是28、38和48美元。奥巴马在旧金山可以光顾的中餐馆很多,却偏偏挑中迎宾阁,这引起了动物保护和环保人士的猛烈批评。对此,白宫发言人卡尼上周五回应说,奥巴马的幕僚团队是在得知媒体报道后才注意到这件事的。卡尼在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明确告诉记者说,奥巴马造访唐人街,买了点心,但没有购买鱼翅汤。
2月18日,有记者甚至用“奥巴马掉进了鱼翅热汤”这样的题目来描绘奥巴马因此事件而陷入的窘迫处境。白宫方面的上述解释似乎并没有令环保人士服气。一些环保团队称,他们想要的是奥巴马的道歉,而不是白宫发言人的解释。这些团体威胁称,要组织一次集会抗议,既表达对奥巴马的不满,也宣传对鲨鱼的保护意义。据环境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 300万只鲨鱼被捕杀,导致有些品种的鲨鱼数量下降了90% 奥巴马自己在去年1月份时签署了“鲨鱼保护法”,规定禁止将切割的鱼翅进口美国,现在奥巴马造访的那家中餐馆却偏偏是出售鱼翅汤的。反对他的人士当然会将此视为一个讽刺,就连支持他的人士,也都不能不觉得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
[热评] 奥巴马造访有公共道德瑕疵行为的迎宾阁餐馆,确实是一个由于幕僚们不当心才发生的错误选择,但由于他的总统身份,他在公共场合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避免地会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看来,领导人物的衣食住行,还需其幕僚团队做好全面的考察和思考。当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保护人类与自然的长久和谐。
一花一世界复习答案
《荷塘月色》
1、提示:通感。借助感觉的转移(嗅觉到听觉),贴切地写出了荷香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
2、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的特点。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3、提示:作者本想寻一宁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却未能如愿。这寂夜里的蝉声和蛙声更反衬出作者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作者内心的哀愁与苦闷无法排解,当然伤感。《金岳霖先生》
1、提示:“满满”既显示了金先生的个人魅力,又表现了当时浓厚的学术气氛。尽管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战事频繁,纷扰不断。
2、提示:详写王浩,表面上看游离于文章主题之外,因为文章是写金岳霖先生的。其实,作者正是想通过王浩的“怪”来写他受金先生影响之深,通过王浩的突出成就,来写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
3、提示:这篇文章不是为我们介绍金岳霖先生在学术方面的造诣,而是要从生活的几个方面,写出他的“有趣”来,这个趣味就是要表现他质朴的生活化、可笑可爱的某些特性来。捉跳蚤这一细节与前文讨论严肃的学术问题一对照,表现了金先生质朴单纯而率直天真的个性。《听听那冷雨》 练习:
1、[对应考点:赏析语言特点] 提示:大量使用叠音词,将雨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雨的缠绵、细密,柔情也溢于言表,同时增加了音乐的灵感。
2、[对应考点:分析材料的作用] 提示:作者化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抒写了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下听雨的不同心情,实则在抒写自己远离故土,与祖国分离的凄楚的怀乡之痛。
3、[对应考点:赏析语言] 提示:这句话将雨比喻成湿漓漓的灵魂,形象生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此时哀伤的心情。“窗外在喊谁”,是故乡在呼唤游子。文中本是作者在思念家乡,思念故土,这里作者却写成是故乡在思念自己,可见作者的思念之切。《亡人逸事》
1、[对应考点:概括文意] 提示:文章这一部分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 “学习织布”“卖布粜粮”和“抱孩夜走”几件小事。这 几件事情写了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 的妻子与母亲。这个过程凸现了妻子勤劳善良、善于学习、疼爱孩子的品质。
2、[对应考点:分析描写作用] 提示: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妻子是怎样学习纺线、织布的,而是通过侧面描写自己所看到的妻子“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来展示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学习纺线、织布时的坎坷经历,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
3、[对应考点:分析情节的作用] 提示: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二,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的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了多少爱与体贴。
五、技法指导:
1、如何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
(1)早晨,温暖的太阳放射出金子般的光芒,茂盛的树上鸟儿欢快地唱着,树下的流水哗啦啦地笑着流向远方。
(2)早晨,太阳放射出凄冷而沉寂的光芒,铁一般直立着的树上,鸟儿在无奈地唱着歌,树下的流水在冬日里显得分外寒瘦,呜咽着流向迷茫的远方。
2、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幽默是范老师最大的特点。范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他的自我介绍就十分有趣。那天,范老师夹着书,大步跨进教室。看着他那张陌生的脸,全班同学都安静了下来。我的大脑中闪出了一个问号:这位老师姓什么?我等他介绍自己。他走到讲台前,放下书,高声说:“我姓范,既不是吃饭的‘饭’,也不是犯罪的‘犯’……”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范”字……第一堂课,范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喜欢上语文课了。上完了一堂语文课,我们就盼望着下一堂语文课的到来。
课后测试答案
1、解析:A项,“屡”读lǚ;C项,“闺”读ɡuī;D项,“促”读cù。答案:B
2、A项,“岑”应读“cén”;B项,“宿”应读“sù”;D项,“薄”应读“bò”。答案:C
3、解析:A项,“黠”读xiá;B项,“呢”读ní;D项,“蹬”读dēnɡ。答案:C
4、解析:B项,贯—惯。答案:B
5、解析:A项,志—致;C项,萧萧—潇潇;D项,撩—缭。答案:B
6、解析:B项,混—浑;C项,愁—筹;D项,腑—腹。答案:A
7、(1)幽僻 偏僻(2)渡过 度过(3)约略 大约
8、解析:“体裁”是一种文学样式,“题材”是取材范围,这里当然是指取材。“抛掷”倾向于书面用语,较“抛弃”更好。“摆脱”是指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情况等),“解脱”是摆脱苦恼,得到自由,佛教用语。这里应用“摆脱”。答案:B
9、解析:“基本”一般用于肯定句,“几乎”表示十分接近;“进而”表递进关系,“反而”表转折关系;“径直”表直接、不拐弯,“一直”表示顺着某个方向下去。答案:D
10、解析:品味,一般作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一般作名词,用“品位”恰当。滞后,(事物)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落后,工作进度迟缓,落在原定计划后面。“演绎”意在推理;“演变”指重大发展变化,适合语境。
答案:A
11、解析:A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可以改为“难以理解”。B项,“曲尽其妙”委婉细致地把妙处都表达出来。不能形容唱歌。C项,“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能起极大的作用。说话有分量并不表示讲诚信。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D
12、解析:“石破天惊”出自唐代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答案:C
13、解析:“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答案:D
14、解析:A.搭配不当,“形成”改为“成为”。C.成分残缺,“防止”缺少宾语。D.不合逻辑,“议案、提案”和“建言”不能并列。
答案:B
15、解析:A项中“和”应为表选择的“或是”;B项成分残缺,去掉“在……中”或将“他”移到“在”前并去掉“使”;D项相互矛盾,去掉“一定”。
答案:C
16、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一位”移到“是”字的后面。B项,“写到过先生”中“先生”指代不明。C项,应把“由于”中的“于”字去掉。
答案:D
二、1、答案:雪来了,轻轻地洒落,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像撒了一层淡淡的棉絮,雪落无声,静悄悄的,从来不打扰别人,纯净里透出一种纯洁与无私,她一遇到温暖的大地就融化了,变成了水,如天使般释放着她的滋润与美丽。
2、答案:金岳霖是一位哲学家,他既聪明过人,又率真幽默;他既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又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他既风格独特,又感情专一。
3、解析:本段是汪曾祺先生的一段创作感受,排序的时候注意找一下它的中心句,仔细分析所给的6句话,只有②是总领性的句子,所以先排②。⑤必须紧跟着③,因为句中有“写不了”“也写不了”等提示性字眼。④句必须紧跟着⑤,因为④句中有“也很少”等字眼。①句是作者紧跟着④谈自己对散文感情的看法,⑥是对①的进一步解释。所以正确语序应是②③⑤④①⑥。
答案:②③⑤④①⑥
第四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之修改病句(教师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之修改病句(教师版)
1.(2012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答案】D 【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2.(2012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答案】B 【解析】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C项缺少谓语“有”,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3.(2012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俱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答案】C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应倡导„„更俱积极意义”。B项语义重复,“善款”与“费用”重复,所以将“费用”去掉。D项搭配不当,“不健康”应改为“不良”。4.(2012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答案】B 【解析】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改为“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C项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D项成分残缺。
5.(2012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答案】C 【解析】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D、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所以答案应为C选项。
【点评】本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选材广泛,既联系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联系了社会时事,又有山东的地域色彩。并且句子中的语病设计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六种类型,涉及了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意在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言语意识。
6.(2012广东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7.(2012安徽卷)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辨析语病的能力。A.句式杂糅,“规划拟把„„作为目标”。B.语序不当,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D.提承不一。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8.(2012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答案】C 【解析】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9.(2012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B.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把“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外”和“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被子外”两种说法糅在了一个句子中。B语序不当,把“如果”调至“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D搭配不当,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
10.(2012全国卷新课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答案】C 【解析】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
11.(2012全国卷大纲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不合逻辑。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12.(2012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答案】C 【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方法点拨】辨析病句可将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法、类比检查法逻辑分析法和寻找标志法结合起来。近几年主要的错误类型常在谓语与宾语的搭配、句子的杂糅、成分的赘余和宾语的残缺等。
13.(2012全国卷大纲版)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6分)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1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答:
【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③他还搜集了 700余份戏单。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从修改语病角度看,属优劣改每写出一句给2分。句①如果未表达出“自称为客”意思的,不给分;句②如果不用“戏曲界”作为话题,不给分;句③如果不用“他”作为话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处符台要求,可酌情给分。
14.(2012福建卷)下面这段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①快递服务的固家标准5月1日起正式实施。②该标准作出了“先验货后签收”、“文明分拣”等决定。③多数消费者对“新国标”表示欢迎,也有人认为“新固标”在实际执行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答案】②;“决定”改为“规定”。
【解析】该病句类型为词语搭配不当。作为一种行业参照“标准”只能是作出“规定”,不能作出“决定”。
15.(2012重庆卷)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需保持原意。
(1)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曾经播下两粒宝贵的种子:一粒叫做梦想,另一粒叫做信念。
(2)作为父母,他们逐渐认识到,在做游戏时总是让儿子取得胜利,其实是在溺爱他,对他的成长不利。
(3)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美院的编外学员,有的鼓励,有的讥讽,但他不为所动,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
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针对性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与修改病句的能力。有语病的一项是(3),可针对性修改为:改“更加”为“依然”,也可在“他不为”与“所动”之间插入“讥讽”或“后者”二字。
第五篇: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0课时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学案
第10课时
编写:肖 磊
一、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高考考点
1、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自主探究
1、判断①强调就业门路不拘一格的,体现自主择业观。
②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
2、思考①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②正确的就业观有哪些?
③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④应该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设计
五、典型题例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主要经济生活道理。
(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2)政府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摊点设置,调节经济活动。
(3)上海市政府出台《导则》,设置和规范摊点,发挥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优势,既有利于实现自谋职业者的就业权利,又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六、课堂训练。(单项选择)DABAD C
1、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从事月嫂的大多者是四五十岁的家庭妇女。可是,在西安市妇女再就业服务中心,一位27岁的女孩也来到这里接受月嫂培训。据这里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越来越多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月嫂这行。这表明
①年轻人的择业观念正在改变②劳动者正在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③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④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上海市促进就业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至2010年4月底,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目标已完成过半,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各区县充分挖潜、强化培训,平衡、有序地积极推进促进就业的各项工作。前四个月,全市已新增就业岗位27.9万个,完成年计划55.8%。这主要表明国家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C、调动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D、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因为
A、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靠政府安排
B、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消灭失业,维护社会稳定
4、依据上题材料,为了实现就业与再就业的目标,党和政府必须
①把加快发展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 ②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③重视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④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职业的平等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据报道: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一边倒,即只讲企业的利益,很少或者不提用人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上述做法
①维护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利益,是正确的②是与劳动法的基本精神相悖的 ③损害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④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年底结账时,经常遇到雇主赖账或克扣工资的情况,当一些人告上法庭,却因为拿不出劳动合同而败诉。这表明
①订立劳动合同无关紧要
②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法盲,打官司必然失败
③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④劳动合同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课后练习10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 DAADA D
1、徐虎有硬的技术,他干一行爱一行,不仅有高尚的思想境界,还有一手高超的维修技术,能够为居民解除种种不便,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誉。这说明在我国,劳动者
①虽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
②都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③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④光荣属于劳动者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各地政府对本地方下岗再就业工作要高度重视并负有重要责任,为此 A、应加强引导和培训,为下岗工人再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B、实施地方保护政策,不用外地商品从而扩大本地企业的规模 C、不允许外地民工进入本地方企业工作
D、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某企业是一家集体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多,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要求职工。每天加时工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职工每月累计加班加点高达120小时。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利。这家集体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
A、休息、休假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该企业职工应该
4、随着北京顺义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该区被征地农民中,有很多因没有一技之长而就业无路。22岁朱上程没有技术,前几年找了好几次工作,均被拒之门外,上个月,参加了村就业指导决举办的车工免费培训班后,便被一家工厂请进了装配一车间,每月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有本事不愁赚不来钞票。”一学到能够糊口的本事后,小程底气十足。这主要启示劳动者
A、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
B、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择职业 C、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D、应当树立竞争就业观
5、《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进展。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因为
①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②就业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消灭失业,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新华报业网消息,南京劳动市场高薪招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月薪5000元,汽车喷漆熟练工月薪6000元……面对这些令人咋舌的高薪工种,一方面,民工市场有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征者廖若晨星。这种状况告诉我们,要实现就业,作为劳动者最重要的是
①提高自身的技能 ②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 ③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 ④提高自身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2008年为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为631万,2011年毕业人数将继续增长
材料二:从200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报酬,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其人生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大,就业问题比任何时候都突出和紧迫。所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2)有人认为,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能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①我国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造就业环境,有利于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题中的观点体现了这一点,是正确的。②劳动者实现就业,从自身来说,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的旧思想、坏习惯,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要加强培训,提高自身素质。题中观点忽视了这一点,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