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灌南县小学数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程序实施指要
灌南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程序实施指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质量的提升,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以突破。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了位。我县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先学后教” 思想为主导的“自学——交流——反馈”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升级转型,全面提升我县小学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教学基本程序
1.实施说明: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如下几种程序只是基本范式,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的僵死的程式。因课型不尽相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环节和内容,予以调整或删减。可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各环节的教学时间,掌控好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教师对基本范式运用熟练以后,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构建教学变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程序及释义:
A.新授课教学程序之一
学情调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全课总结 学情调查(5分钟左右):上课一开始进行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或自学情况,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起到组织教学作用。
合作探究(12分钟左右):这是课堂核心部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要为合作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展示交流(10分钟左右):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延伸,是指学生把探究新知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进行展示交流。教师要做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适时点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程度地扩大交流展示面。检查反馈(12分钟左右):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应习题或教师自主编制练习,教师要关注学习困难生,做到当堂反馈,及时矫正。检查反馈一定要在课内完成。全课总结(1分钟左右):教师或学生总结报告检查中工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些问题及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环节也可以安排在检测反馈之前。B.新授课教学程序之二 基本训练——尝试练习——展示交流——巩固练习——全课小结
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课始,要进行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铺垫。
尝试练习(10分钟左右):本环节是对例题的探究。出示新知,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基本情况,同时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阅读课本,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展示交流(12分钟左右):是指学生把探究新知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进行展示交流。教师要做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要善于组织交流,适时点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程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要有精当的点拨,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形成的技能;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练习应采取多种形式,也可以分散进行。
全课小结(3分钟左右):教师或学生对要节课所学知识作一个简单的小结,这一环节也可以安排在巩固练习之前。
C.新授课教学程序之三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创设情境:在进行计算、概念、统计公式等内容教学之前,创设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新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达标检测:通过多种形式的达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巩固、理解、深化、达到熟练的应用的程度。反馈矫正:对达标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或结论要及时反馈、给予矫正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确错误原因,搞清事理,提高认识。D.练习课教学程序
复习铺垫——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分层练习——拓展练习
复习铺垫: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让学生唤起表象,以利于学生投入,为后续练习作必要的准备。基本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比较浅显的、基础性的练习让学生练习,也可以进行一些基本技能或基本能力方面的训练。
对比练习:设计一些现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容易错误的、题组对比式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从中发现本质特征达到概括提炼、总结提高的目的。
分层练习:可以解决教材本身的编制的习题,也可以设计一些能应用所滨核心内容解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分层练习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各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选做题等,注重独立性,规范性,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
反馈矫正:对学生在练习问题及一些不同的解决给予及时的反馈、评进,达到互相学习、整体进步共同提高。
E.复习课教学程序
梳理概括——板块练习——达标练习——反馈交流
梳理概括:按照知识形成的先后顺序或逻辑结构对所要复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结构。板块练习对上结重点知识或数理关系等给予足够和重视,进行板块练习,为达标练习做好准备。达标练习:;应用于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期来到熟练的应用。反馈矫正: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些不同的解法给予及时的反馈、评讲、达到互相学习、整体进步共同提高。
灌南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程序实施指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质量的提升,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以突破。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了位。我县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先学后教” 思想为主导的自学交流反馈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升级转型,全面提升我县小学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效果目标:
1、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时间30分钟左右,教师指导点拨时间10分钟左右。
2、学习目标当堂达成70%以上当成达成95%以上。
二、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自学——交流——反馈”
三、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模式结构 导学——自学——交流——反馈
2、操作释要
导学。一是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二、出示本节课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导学案的编制要本课时学习目标,导学案是学习提纲,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导学功能,不能把导学案编制成练习题。
自学。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课文,导学案可印发,也可投影出示。学生自学时可以边在课本上,可以在导学案上,也可以在自备的学习展示本上,写下学习所得和存在的疑问。自学时间10——15分钟上,教师要在学生间巡回指导、调控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交流。学习交流要紧紧围绕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纲。交流可采用组合交流、组内交流和集体交流等形式,组合交流即强强交流,让班级内自学能力强的同学,打破小组自学任务的前提下,按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组内交流是一个兵教兵的过程,是大面积生生交流提升学习效果的过程组内交流可以是学生相互解决疑问,交流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想到此检查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集体交流则是学生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质疑问难、升华学习成果的过程。在集体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点拨指导,教师的点拨包括对学生展示的评价,错误的纠正,写定的指导,课文重点句段落的品读,学习方法的点拨等等。
反馈。
在自学、交流的基础上用分钟的时间,用5-8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当堂反馈。反馈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巩固。检测反馈要是紧扣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要充分利用《补充习题》《伴你学》等教学资源。
3.实施说明。
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范式,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程式。由于小学各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教学的要求不同,建议本模式在小学中、高年级试行,高年级可采用大板块教学,与初中教学接轨,中年级可采用小板块教学,将自学、交流环节分散、交替进行。
因所学课文的类型不尽相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环节和内容,予以调整或删减。教师对基本范式运用熟练以后,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课文,构建一种教学思想下的若干教学变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形成灵活多变、新颖的教学风格。
(二)小学作文教学模式
1、模式结构
三个环节:作前导学吸收——作中指导练习——凃后评改赏析
五个步骤:感知积累——交流指导——尝试习作——展示评改——品读赏析
2、意义释要
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为基础,将认知、技能、情感意向为教学一体化目标,注重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体现自主、开放的教学特点。
该模式以情知意能组合教学为核心,按“三环五步”进行开放式民主型的自主学习活动,体现学生积累运用、交流展示的参与过程,体现教师启发、引导、点拨的主导过程。
3.操作提示 作前导学吸收
要引导广泛阅读,加强作前材料积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多途径收集素材。作中指导练习
这一环节包括交流指导尝试习作。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各多种形式创设学生需要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充分交流作前积累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构思写作思路,点拨写作方法,进行习作尝试。
作后评改赏析
这一环节包括“展示评改品读赏析”。讲评要及时,倡导学生互评互改,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的赏析能力。讲评的基本流程为:组内互评互改集体展示评改佳作品读赏析。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课 质疑课题 引入初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主动探索的欲望,并初步了解课题涉及的内容。注意此环节不易占时太多。
二、整体感知 了解学情 以学导教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初步掌握一些直观、简单的自学方法,进行最高效益的自学,帮助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检查,掌握学情,以学导教。
1、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2、明确自学要求
3、检查自学,肯定鼓励
(1)认读字的检查 多种形式识字认读。
(2)检查课文朗读,指导读准、读流利。
(3)二年级可以训练针对课题初步质疑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是对一个字、一个词的质疑,使学生学会初步质疑,集体解惑。
三、精读课文 评鉴领悟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学习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一定语气的朗读课文。课文的学习探究主要通过运用情境帮学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理解体会课文内容,适当采用问题导读法来深入理解。
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词语的理解、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问、关注想象。
四、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1、回归全文,朗读课文
2、思维、阅读拓展
五、积累内化
指导背诵、复述
六、自主识字 指导书写
程序:我来记(要体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我来组词(扩词训练,鼓励向课外延伸,与生活结合);我来描(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学生书空,然后描红);我来写(本上书写、组词)。说明:以上六步可以作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二三四)主要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第二课时(五六)主要积累语言、学习生字词。
三------六年级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交流预习,整体把握,以学定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写了什么”,涉及对文章内容及字、词、句的理解。
1、交流预习,了解学习重、难点。
2、梳理问题,明确目标,以学定教。
二、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为什么这样写”,涉及对上面问题的理解和深化,分析要结合课文特点进行。
1、潜心读书,用心感悟,自主学习。
2、多维活动,合作探究。
3、平等交流,展开对话。
4、上钩下联,带动全篇,再次质疑,深化认识。
三、重点阅读,领悟表达,从读到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涉及文章的思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1、回顾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展示情感。
四、拓展阅读,丰富认识,发展能力。
要有坡度的推进学案引领,扩大阅读,一篇引入,多篇跟进,一篇带多篇带一本书的多种阅读方式。大力提倡使用“主题学习丛书”,开展“主题学习”实验。
说明:
1、以上四步可以作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二)主要处理内容(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第二课时(三四)主要处理形式(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2、三——六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字词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会认会写生字,要体现出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做到课堂教学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3、学案式预习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灵活操作。
4、多维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应视学情而定,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
第三篇: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露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实施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
一、阅读文本解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潜心解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正确、细微、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更谈不上能求得教学的创新、教学品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尝试研究这个话题,改变课堂教学现状,让教师从解读文本开始,真正走入文本,走入学生,走入课堂。
1、学生独自解读文本。
这里的‚学生独自解读文本‛,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各种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初读课文。其解读目标是:识字词、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知晓课文大意及作者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材的重难点以及词、句、段、篇、标点持异处质疑问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领性、全局性问题,为生生、师生共同解读文本定向。
2、生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生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对上一环节中梳理出的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全面、深入地读议、交流、精读深思,使学生对中心问题达到点、面、纵、横多方位的解读。
3、师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师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生生合作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对中心问题解读情况及时确定针对性策略,及时组织一条合理开放的教学主线,师生合作解读文本的‚文、道、质‛。其具体操作过程必须遵循‚语言→内容、思想→语言‛的阅读双向心理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以及《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中的相关习题,研究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用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别人的课后反思,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根据教学重点,我从最后一自然段入手,设计了教学的三个主要板块:一是动物们看到老虎之前的情形;二是动物们看到老虎之后的情形;三是探究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用动物们前后变化的对比给学生的思路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道理。最后,学生谈看法时,说得较为深刻,如‚自己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不能考欺骗的手段来获得别人的敬畏‛,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
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笔者以为,情境创设应做到‚真、简、明‛。
1、真。所谓‚真情境‛,是指它贴近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创设生活化的‚真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全国小学语文特级老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巧妙地创设了小稻秧与杂草的对话,采用师生共同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表演中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了‚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语。这样的情境创设轻松了老师,受益了学生。有位老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难点‚冒‛字,他就让好多学生扮演荷叶,让一个学生扮荷花。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看似‚生动‛,实则呆板;这样的情境创设,看似‚生活化‛,实则太形式化。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此处情境创设的效能。其实,只要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出示挨挨挤挤的一堆荷叶,冒出一朵荷花来,学生就能很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反思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只有自己扎实地把握课文,充分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化作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越过一个个学习障碍,攀爬一个个学习石阶。
2、简。学语文,扎扎实实,简简单单。许多老师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环节中创设了大量的情境,大费苦心。道具准备、多媒体音响、环境布置等。如此地苦心劳力,大费周折,学生只见‚形‛而忘‚质‛,完全被迷花了眼,而全然不知教师的真正意图。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她们同时注意到了‚会师‛‚ 围攻‛‚ 坚守‛这些词语较难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第一位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了‚方阵模拟图‛,泥塑人物真抢学生眼球,以至于有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停地喊着‚我要,我要‛。而第二位老师则利用板画和巧妙的语言渲染,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将这一教学难点突破。如此简单易行、事半功倍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相较而言,‚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二位老师做到了。
3、明。‚明‛,就是要明白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实现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创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的训练和提高都各有侧重。教师应十分明确,在把握文本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能力不同程度得到锻炼和提高。特级老师王崧舟《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学生把诗词读通读懂以后,王老师以画面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边听配乐朗诵边把诗词语言想象成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学生最终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吾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潜能得到了大大的激发。这样引导训练的目标是‚明确‛的,效果是‚明显‛的,不容质疑的。
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语文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
①在体会文本有困难时开展合作学习
苏较版教材有许多课文蕴含深刻的道理,在理解上对我们山区里的孩子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独立探索中出现困难是很
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学生自己品读、发现、总结、提炼,这样习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记忆持久。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浅层次的初读表现在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夸赞嫦娥如何美丽善良,乐于接济穷人的品德上。对于嫦娥在遇到险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学生读不透,理解肤浅。这个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乡亲们,你们想念嫦娥仅仅因为她美丽善良,常常接济你们吗?‛再组织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足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时间。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们深深认识到嫦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在逄蒙抢夺仙药的险情下她还那么勇敢、机智,以至于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药,舍下了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些情感体验,都是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合作交流中产生。②在课堂生成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整个过程应该是富于思维的灵动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缺乏,对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之间认识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这时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从而对把握理解新教材更加丰富和全面。
例如:我教到《雪儿》时,有位学生当堂质疑:‚雪儿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表示什么意思?而卧并没有给学生正面的解释,而是把问题带入课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前文的学习来感受雪儿重获自由的心情。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生成的疑问,我没有急着给以正确的解释,而是将小问题‚扩大化‛,引导全体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仅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结构与脉络,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出了完美的解释,完善了认识结构。
3、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五、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张庆主编曾经说过:‚要重视整体感悟,不要把课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领子,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学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为纲领,做到纲举而目张。‛我
一直觉得这番话说得很好,并一直努力实践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教师只提出一个纲领性的问题,即‚登山看海成功最佳奖应该发给谁?请陈述理由。‛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必须通读全篇,整体把握,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整合,才能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课堂上,问题少而精,教学节奏就显得简洁、顺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曾几何时,当启发式教学风生水起之时,我们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一节课提上百个问题,问题琐碎而繁杂,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老师满堂问,整个教学成了问答式,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1、运用不同的尺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2、评价语言的中肯幽默
幽默风趣的评价好比‚佐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魏书生就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一个学生读课文读得很不流畅,加字、漏字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拍拍他的肩,说:‚看来你还不太关心老师哦。明天,再请你读课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不加字、漏字。你可得当个关心老师的好学生啊!老师期待着!‛在谈笑中,既婉转地点醒了学生,又提出了要求,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的愿望。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总之,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篇:浅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为增强备课者的目的性、授课者的实效性、说课者的层次性、评课者的针对性,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标准,供授课者、听课者、说课者、评课者共同探讨。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与达成。
教学“三维”目标即教学目标。它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体现;二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重构和提升;三是习惯与方法目标的培养和养成。这三个维度的确立与达成,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体现。
教师的备课、上课,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读书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注意挖掘教材内涵的思想性,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形成文道统一,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注重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重构和提升。
教师上课能全面揭示课文的知识点,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进行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是方法与习惯目标的培养和养成。
教师要重在学生自学、认真读书、认真思考问题、认真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动笔等习惯的培养;形成动脑、动口、动手和学习卫生的好习惯、好方法。
二、教学“过程”实施的情景与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其本质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和合理的情感熏陶,从而使学生重构知识,形成和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教者备课、上课及说课者、评课者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能正确理解教材,善于利用、活用和开发教材,体现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处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体现经典精华精彩、揭示主题内涵。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要”:一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二要适宜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三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具体的说,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教师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人文性、教育性,能针对儿童、少年的不同特点和思想实际,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方式要具有训练性和综合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2)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热爱学生的情感、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语言来创设轻松、活跃、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学习氛围,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和求知动力,使学
(1)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问题设计新颖、开放;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新意和挑战性,答案不唯一;问题呈现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师从语文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地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感悟积累、语言交流能学以致用,有序进行。
(4)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
教师的每一堂授课,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教学、提问、指导要分层进行,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反映及需要,适当调整教学的难易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5)教法与学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化。
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的需要设计教的内容; 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出发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恰当,讲求实效。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教学技能的展示。
教师讲授正确;语言风格良好:即语言准确、清晰,语速适中,语调适宜;教态自然大方,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善于驾驭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有序而不呆板,教学机智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有效。
三、教学“效果”检测的要素与特色。
一是情感、思维、活动的参与。指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能提出独到见解,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是师生、生生互动。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得到增强,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
三是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指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创造力、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学有所得,同时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是教学有特色。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表现出所教对象的特点。
从以上内容可以知道,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包含着“三性”:即教学的目标性、过程性、效能性。如果说掌握了以上评价标准,并且把定量与定性评价、教师自评、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理性的激励性评价 田阳县头塘填四联小学
覃猛龙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
(2)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均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不能真正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相反会使学生产生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
记得有次听课: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听取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了几句话的,老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好”“真行”“你好棒”的称赞声充满整节课, 老师甚至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学生一次次掌声鼓励。我想这种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凡是过了头就未必是好的了。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对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反之,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很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很精彩”。一种是“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一般都有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真诚的情感是打动一切的泉源。教师的评价,无论是高明抑或很纯朴,只要真挚诚恳,都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虽然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却总是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尤其要忌讳的是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讽刺挖苦没有任何真挚诚恳,它带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长期并沉重的心理伤害。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教师的评价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拖后。超前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滞后的评价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应没有被重视和尊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评价的时机,该及时鼓励的就毫不迟疑,不宜立即评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热情为终极目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某一公开课时,因自己紧张而未及时给予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有的评价,而在老师想起并再次给予补偿式的评价时,全班的学生竟都“哄”的笑起来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完全被老师给“忽视”掉了。只有及时、有效、确切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我的老师,老师是熟悉我并时刻关注我的老师。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
(3)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妥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公正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评估,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希望下次发扬”。就完了, 并没给学生点出不足之处, 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 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评价艺术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学习的激励者”,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偶像和学习的楷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个人智慧、文化修养、师德素质等诸方面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为主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应充分发挥评价的两大主要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做到评价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引诱”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但就“研讨课”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反思如下。
一、比读,学生承受心理压力大。
以往教学中常常在研讨课乃至国家级研讨课上,听老师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谁还能比他更好。”先起来的同学需要有勇气才能站起来,压力很大。后起来的同学也必须有比前一位同学更好的本领和更大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试问:作为老师将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学的勇气做底吗?这看似鼓励的做法,恰恰给予全盘否定。导致的结果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朗读小能手”等的选拔,也恰恰反应了评价应避免的“选优”的要求。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评价的时候,只评价哪个地方读得好,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但不盲从。然后有针对性地读出你的感悟。让人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同学的音质不同、理解不同,允许他们各有千秋,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
二、评价教学中,仍需强调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
1、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
教学设计要做到“虎头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有的(4)公开课上,老师就让孩子们沉浸在泼水节的欢乐氛围中,在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朗读中结束。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大量搜集泼水节及总理资料、图片。学生直观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资料有“总理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有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有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动人故事等。学生感受到总理心里装着人民,是人民的好总理。人民才如此爱戴他,为课文打下很厚实的感情铺垫。接着进入朗读感悟阶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尾我设计问题情境:泼水节是快乐的、令人难忘的。总理也是像一般人那样寻找快乐的吗?为什么总理和大家一起过才倍加难忘?这在学生的头脑中荡起涟漪。沉默思考后学生答到:他关心傣族人民。我引导到:总理只关心傣族人民吗?有的同学说:我还知道泼水节时天气较冷,回来后总理得了重感冒。我又引导学生:作为日理万机的总理,是如此为人民操碎了心。你一定还想知道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故事,让我们去寻找总理的伟大足迹,去领略这位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去细读、精读,把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思想通过朗读、感悟,感悟后再美读,读后再谈收获。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让语文课堂学习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2、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也应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我课前让同学做充分的准备,把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利于教学时,我引导: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从他们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不仅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收获远远大于所获得的知识。这也是新时代小学生必备的素质。
三、无批评的评价是不完整的评价。
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为一味表扬,不说一个不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扬的评价,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响鼓还需重锤敲”。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响应的措施。如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满怀激情。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降低要求。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从而转差。中等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中心发言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优等生在肯定成绩后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他们比读,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18、乙:接下来出场的是五(2)班微笑绿叶中队,他们像绿叶一样鲜亮,像绿叶一样热情,像绿叶一充满生机。微笑绿叶中队——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一个生机盎然的乐园。他们背诵的是《弟子规》中泛爱众选段。屈原小学经典诵读大赛主持词
(男)敬爱的各位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男)大家下午好!(男)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女)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fù)郁的芳香。(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5)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女):中华诗文浩浩荡荡(男):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女):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徉(男):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女):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男):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yu秀(女):这里有塞北的广袤mao苍凉(男):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女):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男):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女):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女)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女)中国的姓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男)每一种姓都包含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女)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男)蕴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女)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bi益。(男)接下来,请欣赏一年级全体同学带给大家的《百家姓》诵读。(男)中华五千年历史,造就了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女)中华五千年历史,又造就了多少忧国忧民、品格高尚的志士。(男)让我们用心来聆听,用心来感受,从中我们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女)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由二年级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经典诵读《千字文》(男)恩欲报,怨难忘,报怨短,报恩长,是《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女)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是《弟子规》让我们懂得孝顺,学会做事(男)《弟子规》的铿锵音韵还在耳边回响(女)《弟子规》的谆谆教诲还在心头回荡(男)请欣赏由四年级诵读《弟子规》
(6)
第五篇: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露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实施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
一、阅读文本解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潜心解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正确、细微、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更谈不上能求得教学的创新、教学品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尝试研究这个话题,改变课堂教学现状,让教师从解读文本开始,真正走入文本,走入学生,走入课堂。
1、学生独自解读文本。
这里的‚学生独自解读文本‛,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各种学习资料和学习方
晓课文大意及作者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材的重难点以及词、句、段、篇、标点持异处质疑问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领性、全局性问题,为生生、师生共同解读文本定向。
2、生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生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对上一环节中梳理出的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全面、深入地读议、交流、精读深思,使学生对中心问题达到点、面、纵、横多方位的解读。
3、师生合作解读文本。
这里的‚师生合作解读文本‛,是指在‚学生独自解读文本‛、‚生生合作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对中心问题解读情况及时确定针对性策略,及时组织一条合理开放的教学主线,师生合作解读文本的‚文、道、质‛。其具体操作过程必须遵循‚语言→内容、思想→语言‛的阅读双向心理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以及《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中的相关习题,研究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用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别人的课后反思,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
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笔者以为,情境创设应做到‚真、简、明‛。
1、真。所谓‚真情境‛,是指它贴近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创设生活化的‚真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全国小学语文特级老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巧妙地创设了小稻秧与杂草的对话,采用师生共同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表演中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了‚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语。这样的情境创设轻松了老师,受益了学生。
有位老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难点‚冒‛字,他就让好多学生扮演荷叶,让一个学生扮荷花。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看似‚生动‛,实则呆板;这样的情境创设,看似‚生,实则太形式化。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此处情境创设的效能。其实,只要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出示挨挨挤挤的一堆荷叶,冒出一朵荷花来,学生就能很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反思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只有自己扎实地把握课文,充分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化作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越过一个个学习障碍,攀爬一个个学习石阶。
2、简。学语文,扎扎实实,简简单单。许多老师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环节中创设了大量的情境,大费苦心。道具准备、多媒体音响、环境布置等。如此地苦心劳力,大费周折,学生只见‚形‛而忘‚质‛,完全被迷花了眼,而全然不知教师的真正意图。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她们同时注意到了‚会师‛‚ 围攻‛‚ 坚守‛这些词语较难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第一位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了‚方阵模拟图‛,泥塑人物真抢学生眼球,以至于有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停地喊着‚我要,我要‛。而第二位老师则利用板画和巧妙的语言渲染,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将这一教学难点突破。如此简单易行、事半功倍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相较而言,‚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二位老师做到了。
3、明。‚明‛,就是要明白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实现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创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的训练和提高都各有侧重。教师应十分
学生的能力不同程度得到锻炼和提高。特级老师王崧舟《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学生把诗词读通读懂以后,王老师以画面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边听配乐朗诵边把诗词语言想象成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学生最终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吾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大大的激发。这样引导训练的目标是‚明确‛的,效果是‚明显‛的,不容质疑的。
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语文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
①在体会文本有困难时开展合作学习
苏较版教材有许多课文蕴含深刻的道理,在理解上对我们山区里的孩子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独立探索中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学生自己品读、发现、总结、提炼,这样习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记忆持久。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浅层次的初读表现在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夸赞嫦娥如何美丽善良,乐于接济穷人的品德上。对于嫦娥在遇到险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学生读不透,理解肤浅。这个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乡亲们,你们想念嫦娥仅仅因为她美丽善良,常常接济你们吗?‛再组织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足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时间。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们深深认识到嫦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在逄蒙抢夺仙药的险情下她还那么勇敢、机智,以至于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药,舍下了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些情感体验,都是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合作交流中产生。
②在课堂生成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缺乏,对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之间认识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这时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从而对把握理解新教材更加丰富和全面。
例如:我教到《雪儿》时,有位学生当堂质疑:‚雪儿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表示什么意思?而卧并没有给学生正面的解释,而是把问题带入课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前文的学习来感受雪儿重获自由的心情。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生成的疑问,我没有急着给以正确的解释,而是将小问题‚扩大化‛,引导全体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仅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结构与脉络,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出了完美的解释,完善了认识结构。
3、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五、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张庆主编曾经说过:‚要重视整体感悟,不要把课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领子,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学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为纲领,做到纲举而目张。‛我一直觉得这番话说得很好,并一直努力实践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教师只提出一个纲领性的问题,即‚登山看海成功最佳奖应该发给谁?请陈述理由。‛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必须通读全篇,整体把握,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整合,才能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课堂上,问题少而精,教学节奏就显得简洁、顺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曾几何时,当启发式教学风生水起之时,我们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一节课提上百个问题,问题琐碎而繁杂,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老师满堂问,整个教学成了问答式,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1、运用不同的尺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2、评价语言的中肯幽默
幽默风趣的评价好比‚佐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魏书生就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一个学生读课文读得很不流畅,加字、漏字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拍拍他的肩,说:‚看来你还不太关心老师哦。明天,再请你读课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不加字、漏字。你可得当个关心老师的好学生啊!老师期待着!‛在谈笑中,既婉转地点醒了学生,又提出了要求,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的愿望。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总之,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