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能力目标
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深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法及学法:四步五环教学法
四、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组织学生讨论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导入本课知识。
(二)课堂设计:
1、出示导学题
(1)中美建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是什么?(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3)中日建交的时间?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是在什么时候?(4)1949——2001年,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外交事件有哪些?(5)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学
(自学)学生阅读教材,对照问题,找出答案。(合作)分小组针对导学题中的疑难问题,合作探究。
3、教
(1)“中美关系正常化”
老师出示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出示图片“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中美关系在70年代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更正或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关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出示图片: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教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学生: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教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恢复,是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另一方面的体现。现在请大家考虑: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了什么?
学生: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来自美国。恢复合法席位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师强调: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 3
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3)“中日建交”
出示图片: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在晚宴上
联系第一目“中美关系正常化”,讲清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田中角荣首相的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4)“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利用多媒体放映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亚太经合组织”并追溯其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此次会议的主题和通过的《上海共识》,认识到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多边外交活动。同时简要介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教师过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问:1949——2001年,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外交事件有哪些?
回答: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成立。
教师引出问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更正或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5)教师小结:本课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开始改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受美国影响,日本也在1972年与中国建交。同一时期,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议也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因此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得以通过。2001年,我国外交成就更是硕果累累:我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有这些外交事业的辉煌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4、练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当堂训练。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1971年4月“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3.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年,26届联大 2.意义:
3.中日建交:1972年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时间与地点:2001年。上海 2.主题: 3.意义: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
优 秀 案
金殿联校金殿三中
例
王小聪
第二篇: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说明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特点是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以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种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导入新课: 我运用的是投影展示图片《身着中华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目的是先入为主,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这是教材在本课中安排的最后一个问题,但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与导课相衔接,我顺势把这一教学问题先解决了,采用的是记者报道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这样通过“记者”的示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三、学生阅读教材,整体感知历史。教材是学生认知、感知历史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有效把握教材,为梳理知识形成能力、启迪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中美关系: 以设问引境、讨论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中美关系这一教学问题,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问题的整理、归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快速反映问题的能力。对“台湾问题”的回顾,培养学生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历史现象,认识台湾问题形成及解决的原因。
五、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日建交这一目教学中,通过投影这一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通过阅读小字,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突破难点(1)在自主交流中完成近几年来中国外交事业上重大成就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突破本课中的教学难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达到知识延伸拓展的效果。(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这些事实中你获得的最深体会是什么?”这一深层次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歌谣小结: 一方面能够浓缩总结繁琐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好地促使学生熟记所学的历史知识。
八、习题的设置有一定针对性,便于学生更好的再认所学知识,提高理解运用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本课的教学效率通过这一强化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有效课堂终于结束了,对于这节课我的感想颇多。
第一,本课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老师的所提供的导学案,查阅书本和相关的课外资料,并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形成一定的知识要点,为第二课时的小组发言做准备。因为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任务,且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所以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的准备中态度认真,效果好,并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协作的能力。我认为课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调动措施,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且会减轻课堂容量的压力。
第二,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杂乱。在上有效课堂之前,我为学生理清两条线索:一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二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学生的思路明晰了很多,同时利用ppt展示不同时期的重要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性理解。
第三,可能是公开课的原因,学生在这一节课配合很好,还会有人举手回答问题,着实令人欣慰。
这些都是令人愉悦的感想,下面谈谈不足之处吧。
第一,学生由于之前很少上有效课堂,课堂的节奏不能很好把握,没有有效的结合课本知识;站在讲台上,能明显的感觉他们的紧张。
第二,可能由于时间太紧迫,没有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知识点准备不足。第三,没有发挥好协调作用,每个小组之间的过渡不自然。
鉴于本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差,接受能力暂时有限,所以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要尽量简化知识点,理通逻辑思维。要经常给予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发挥自己潜能的平台,和学生一起进步。本班是只潜力股,相信师生共同努力,定能改变。
第四篇:《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定稿)
本课重在阐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重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难点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为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工作:
1.广泛搜集及筛选历史背景材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及时充电。如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我课上为学生展示了六则材料,激励学生分析材料,提炼出有效信息,认识到“从中方看,从美方看”,最后得出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中美双方共同的意愿,从而突破了难点。
2.精选图片,再现历史镜头。如在讲述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我展示了《乔的笑》,使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下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最后,我又展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申奥成功》、《上海世博会》等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新世纪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让学生查阅有关影视资料,扩展学生视野。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导入新课环节比较好,结合时事,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让学生角色扮演,分析的比较全面,也渗透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题的设置,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之一。探究一突出了本课的难点。探究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资料,预测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做到了学为所用。探究三通过不同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政策也不相同进行分析,得出: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课堂小结是本节课的有一个亮点,从“学有所得”表面知识的掌握,到“学有所思”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到“学有所用”达到学习是为现实服务的目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虽然通过欣赏《乔的笑》图片,让学生体会“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标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果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最振奋人心的一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则会更好。
(2)课堂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在处理探究题预测未来中美关系会怎样发展和会否一战时,如果给予学生充分讨论时间,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五篇:贺新新的外交事业的发展的说课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五龙口二中
贺新新
一、说本课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贯彻这一宗旨,我在本课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原则。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课书教”的新理念,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之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事实。2.过程与方法
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3)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号召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三、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却充满活力和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点能够记忆与分析,教师应引领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更深层次的历史内涵,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人生目标。
四、说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本着这个原则,课上我安排学生快速解读基础知识,然后展示课题成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启示,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遵循“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原则,把班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思维发散,交流探究成果,学会用历史的、发展到、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都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一是中美关系正常化。通过多媒体演示,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并且通过复述、设疑等方式来加深印象。补充材料,探究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二是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获取信息。运用影像资料体验历史的瞬间。设计问题,讨论,加深理解。难点:
一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从中美两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二是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通过比较旧中国外交处于无权地位与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各种表现,从而使学生认识原因。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尼克松访华周总理接见的历史照片,描述当时的历史场景,周总理对尼克松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历史照片重温这个重要的历史瞬间,引起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事认识到外交无小事,外交举动意味着各国根据国际形势、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为各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二)讲授新课 1、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了美国对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的政策,中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从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从缓和逐渐走向了正常化。中美关系是怎样实现正常化的?请同学看视频,总结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订《中美建交公报》(2)让学生分组讨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出: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过渡:正当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际,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展示: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播放视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冲破这种阻力的?意义何在?”
【这一环节由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向同学们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积极配合,生生合作,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同时当视频播放中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前冉冉升起时,学生的情绪也随着国旗的上升不断高涨,当画面定格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幕,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通过听觉与视觉上的刺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第二环节:学生出示《乔的笑》图片,学生讲述《乔的笑》历史故事。【通过学生展示图片《乔的笑》及讲述历史故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置身于联合国26届联大会场,与乔冠华及所有中国代表团成员一起感受胜利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中日建交
二战后,日本受美国的扶持,所以日本的外交是依附于美国的,尼克松访华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用史实说明近代中日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史实: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9年巴黎和会上妄图使侵占山东问题合法化,导致五四运动爆发;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主流:侵略战争)(过渡:日本由发动侵略战争到与中国建交,这也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上就是新中国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新中国21世纪的外交成就。)
5、多媒体展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及其21世纪的外交成就。
本次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上海APEC会议内容有哪些?APEC会议在中国召开说明了什么?具有什么意义?改革开放以后的21世纪中国外交事业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参与朝核六方会谈)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还没有消除,建议学生关心时政要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放眼看世界,以天下为己任。
“中国人在外交上更娴熟、更聪明了,他们更会通过外交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华盛顿观察周刊》访《中国新外交》作者麦艾文博
(三)满载而归
我们用一首历史小歌谣来记忆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齐读并记忆。
美日总统来访华,促进关系正常化。
联合国的大厦前,五星红旗迎风扬。
新世纪,新挑战,APEC首脑上海见。
多边外交规格高,唐装引领时装潮。(过渡:这首历史歌谣概括了今天的教学重点,希望大家重点掌握。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共同探究:我国出现辉煌外交事业的原因?
师生共同归纳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第一,应归功于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第二,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五)、教师寄语:(多媒体展示)
世界无限,外交无限,中国外交事业的辉煌来源于中华民族的自强,同学们的进步来源于同学们的自强,愿同学们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课后作业
1、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请就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谈谈你的认识。推荐网站:www.xiexiebang.com/chn 2、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会议,各国经济体领导人集体唐装亮相上海科技馆前,你能对此说一说看法吗?
七、说板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敌对态度——美苏争霸——陷入越战泥潭 中:中苏交恶——对外方针变化——国际地位提高 共同要求改善关系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中日建交和新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1)中日建交
(2)新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八、说教学反思
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丰富,只是点多,我主要围绕问题展开,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学生的兴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