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时间:2019-05-13 00:3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第一篇: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朗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朝阳中学

丛美林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事实也是如此,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朗读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课文读好了,许多问题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但多数农村初中语文却少了琅琅的读书声,显得单调,枯燥。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和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正 文】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它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胸中如能装下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致“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

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更应回归文本,还课堂以琅琅读书声,但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状。在我们 的语文课堂上,很难听到或激情飞扬或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师生一堂课里绝大多数时间都纠缠在纷繁复杂的理性分析中,“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教学往往来去匆匆,如雁掠去,且无痕。朗读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是走过场。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教师的教法观念没有改变。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师只让学生在课堂泛泛自读,并不提出具体要求。也不对学生试读进行指导。

三是课堂朗读方法方式单一。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最喜欢采用学生集体齐读的方法,这样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没有培养成,语文能力也就差。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让朗读之花绽放于课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精心设计,还应注重朗读法的指导。下面结合自己的朗读教学实践,谈点做法和体会。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朗读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

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二、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我教朱自清的《春》时,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自己示范读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和想象,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就会越丰富,文章的主题就会越鲜明。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

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课堂是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主要阵地,但仅靠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还要多听新闻联播,并且经常举行一些演讲比赛、背古诗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多参加实践活动 ,从教师的范读中学、从电影电视广播中学、从同伴身上学,学生“读”的能力会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最后,让我们回归文本,还学生琅琅书声,使朗读之花悄然绽放于语文课堂。让学生读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读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读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以上是自己的数疏浅看法,还请多指教。

第二篇: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2011-01-03 16:31:36)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论文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

古往今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要,但多数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却少了琅琅书声,显得单调枯燥。语文教师要明确朗读的意义,精心设计朗读环节,指导、示范学生朗读, 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朗读之花绽放于课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朗读,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 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更应回归文本,还课堂以琅琅读书声,但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状。不知什么时候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很难听到或激情飞扬或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师生一堂课里绝大多数时间都纠缠在纷繁复杂的理性分析中, “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教学往往来去匆匆,如雁掠去,且无痕。朗读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是走过场。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教师的教法观念没有改变。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讲为主,而且一讲到底,独霸课堂。这样一来,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就少了, 甚至没有。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师只让学生在课堂泛泛自读,并不提出具体要求。一味放教学录音,不亲力亲为,作示范,也不对学生试读进行指导。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或朗读时间少,或读不得法。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没有培养成,语文能力也就差。三是课堂朗读方法方式单一。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最喜欢采用学生集体齐读的方法,这样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就很有可能会“似有实无”。新课程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回归文本,而回归文本的关键就是要多读课文,重申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我认为首先要明确朗读教学的意义。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它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胸中如能装下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致“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同样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能找到答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就无从感悟文章;就难以理解文章。一个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认为,不读,就不是语文课。我们应让朗读之花绽放于课堂。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朗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素养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点尝试。

一、精心设计朗读环节。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文章不是教出来的。”语文教学

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朗诵是学习一篇课文的重要步骤。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则是托起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学习一些散文、古诗词时更应该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例如,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会使人联想到辽阔无边、无限美好的北国雪天风光图。再如朱自清的《春》,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就会越丰富,文章的主题就会越鲜明。

二、指导、示范学生朗读。我们相信大部分学生是爱读书的,但并非每个学生都会读书(或是说不会进入作品所渗透的感情中朗读作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文体特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可持续提高。比如在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时,因为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大部分学生利用注解和工具书就能疏通课文,所以我就把教学重点定在朗读这一环节上。初读和疏通课文之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揣摩曹刿、鲁庄公说话的神态、语气。大家都认为曹刿的语气应是自信的,要能读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鲁庄公的语气是没把握的,要读出鲁庄公的“鄙”。接着让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读,然后指名朗读,师生就该学生读出的人物语气进行评点。时机成熟了,我才范读,最后让学生再试读。这样靠读靠叹诵取得的效果,有时理性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又如学习古诗,学生比较难把握朗读的语气,我就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备课时, 把古诗制成投影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诗句的重音、停顿、感情升华处进行勾划,用 “/”表示间隔,用“√”表示升调,用“.”表示重音,边读边标出,甚至鼓励学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学生学习诗歌的激情就出来了。这样就抓住了难点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长进。

三、努力培养朗读习惯。课堂是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主要阵地,但仅靠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指导 学生给自己制定近期、远期目标。例如每届新生,我都留下每个学生入学时的朗读原始录音, 然后帮助其制定目标,很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朗读水平与当初入学相比,真的可以用 “刮目相看” 几个字来形容,这算初中期间的一个远期目标。我还有个习惯,每学期开头两周都要求学生利用早晚读和课余时间读完整册课文,并在语文活动课上轮流介绍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篇课文(规定用 3—5 句话)。另外,每节语文课前都有“三分钟说读训练”,学生可以朗读课文片段或即兴演讲或讲故事等。我班每个周末还有一个固定的“家庭作业”——听新闻联播,并且经常举行一些演讲比赛、背古诗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样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朗读技巧,从教师的范读中学、从电影电视广播中学、从同伴身上学,“读”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是学生最好的范文。让我们回归文本, 还学生琅琅书声,使朗读之花悄然绽放于语文课堂。让学生读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读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读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l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做法

刚上初一的学生,就接触到古诗词,由于和小学知识有点脱节,所以学生学起来都比较困难,提到如何教古诗词的问题,我也很困惑,究竟怎么教好呢?的确,古诗文离现在生活比较遥远,文字习惯和情感与学生有较大的隔阂。从教学大纲上看,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似乎除了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背诵、默写外,也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是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境进行体会和感悟,总是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果只是按以前的方法,串讲、默写,可能也掌握得不错,但比较枯燥,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利,尤其是对初一学生,应尽量增强趣味性。

我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识素质的提高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并能让学生较直观的体会古诗的情感美以及语言美。

1、体会意境美

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初春景色的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很难体会的美感。教学这首诗时,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多媒体放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诗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那翠绿的青山,如因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漫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然后再让学生随朗读录音朗读诗文,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训练,训练充分到位,教学效果良好。在这堂课中,学生伴随着春意盎然的画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

例如指导朗读《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屏幕上显示一幅幅图画: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这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随着音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边听到的是曲调婉转的古曲,充满深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融为一体,即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在练习时就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这样,同学们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不仅把握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而且培养了语感,使他们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行、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古诗《 使至塞上》“大么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的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换吗?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

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画面中领悟到“直”“圆”字的妙处。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必不可少。因为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朗读又是阅读的主要方式,所以,抓好朗读教学就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分析朗读过程的心理机制,可以看出,朗读时眼、脑、口、耳同时活动,而且精力高度集中,可见,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朗读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古人在私塾里读书,每上新课,先生先给学生划一个段落,这叫“号书”,然后由学生诵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时,先生才讲解,即“开讲”。诵读时有一定的腔调,而且拉韵,这叫“唱读”。读到精妙处,亮开嗓门,拉长声音,摇头晃脑,其乐融融。

古人对诵读十分重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是对朗读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既训练了读和听,也为说打下了基础,故而朗读既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培养能力即素质教育的要求。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以诵读为主,刚步入初中,学生还不适应默读。有声向无声的转变,不仅是阅读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诵读是其最主要的过渡方式,因此,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朗读的作用

朗读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默读虽然能够提高阅读速度,但是很难发现学生的读音错误,而朗读可使之得以及时纠正。朗读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一次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对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十分奏效,特别是对性格内向者效果尤佳。

2、创设情境,激发感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诗歌句式整齐,音韵铿锵,便于诵读。散文语言优美,抒情性强,朗读起来容易进入情境。故初中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教法应以朗读为主。如教杨朔的《荔枝蜜》,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以便加深对蜜蜂的感情。通过朗读,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仿佛觉得小蜜蜂就是劳动人民的化身。这样由赞美蜜蜂进而赞美劳动人民,于是学生也就领会了文章的主旨。

3、增强语感,发现问题

所谓语感,是评议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是对语言的直接感知。汉语的语法、句法变化较为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比较困难。通过反复读诵,学生就可以大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培养出敏锐的语感。朗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搭配、顺序及句子的类型结构,又能从中发现语法、修辞、逻辑之类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意的体味。

综上所述,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待朗读教学呢?

二、如何正确对待朗读教学

1、注重朗读技巧,提高范读质量

教师成功的朗读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深厚的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饱含感情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和传递文章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文”,完成再创造。因此,可通过朗读教学磁带来读准字音,避免丢字、添字、语气不连贯等毛病,熟练运用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训练语感,提高朗读质量。

2、创设情境,合理安排朗读步骤

朗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尽可能让学生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针对朗读材料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安排合理的朗读顺序,确定明确的朗读目的,营造良好的朗读气氛。

3、探索朗读新法,加强课外辅导

(1)注重朗读的审美性。朗读时,要做到声情并茂、娓娓动听,使学生置身于文章优美的艺术境界之中而为之移情动容,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2)注重朗读的趣味性。感知的效果来自对感知材料的兴趣。朗读须灵活多变、形式多样,或浅吟低唱,或慷慨陈词,或配乐,或分角色,或辩论,或朗诵。还可以采用计时的办法,这种朗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调动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收效较好。

4、把朗读教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末,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讲授新课,一读感知,二读体会,三读巩固,四读鉴赏。讲评作文,初读了解,再读赏析,三读汲取。因为读中能够见情,读中能够见义,读中能够记忆,读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朗读既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能力。朗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应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大力加强朗读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成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论文

朗读,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有声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教与学的源起和缘起,是基础,乃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之本。朗读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朗读在教与学上的作用

语文重感悟积累,语文靠读。汉字这种表意文字,它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可以通过声调和语气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传达出来。朗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也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简单的手段。学生对课文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来体现并判断。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婉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畅的,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文章的感情、韵味的,说话也一般比较有感染力。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他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并作技能训练。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可以使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得到环节上的简化与内容上的深化。

梁实秋在回忆他的语文老师时有这样一段话:徐先生教书,“首先是把原文一丝不苟地吟咏一番,好象是演员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象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象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一半了”。

在教学上,以读带讲,边读边品边议,这是最科学的、最经济的教学方法。

二、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施朗读课型,有两个明确和两个重要要求。

两个明确是指:

教师一是要明确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和标准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二是要在第一的基础上明确地把握整册书的总体要求与单元及单篇教材在朗读训练上的具体要求。做到这两个明确,我们便可以科学有序地实施朗读教学。

两个重要要求是:

一是教师应指导有方。

教师自己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和技能,这就很大一部分教师提出了素质要求。如教师在朗读教学方面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通晓关于朗读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训练普通话的发音技巧,使学生在一定量的朗读训练之后能做到吐字清晰,语音响亮,悦耳动听;能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传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要有较强的朗读水平。对教学中所读的材料,自己本身应有丰富的感受,能够把握表达感情的支点,洋溢着朗读的渴望。要努力把感受到体味到的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丰富内容和情感,并在“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让学生也充分感受体味到它,以此来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第三,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方法,并能根据教学目的单独或综合运用。

二是能组织得法。

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如一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那么,我们就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一是疏通文意的读法,教师可以教读,可以指导个别品读、研读、评读等;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可以品读、赏读、教读、辨读等;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可以自由品赏、联读,边读边思。综合以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进行有组织地朗读教学。

三、朗读教学的教学思路

设计朗读课型,应以训练朗读为要素。其中心视点应放在“教学思路”上。有了明晰的、科学的教学思路,就有了步骤清晰的课堂教学。下面就介绍一下朗读教学设计的多种思路:

1.教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重在“法”而不在“果”;

2.析读——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文情、文序、文色等的分析,使学生在“析”中明;

3.品读——就是赏析式读,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要求一个“深”字,解决“how-why”的问题;

4.研读——就是要研究、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应当怎样读。如何读;

5.理读——就是进入课文的朗读,寻找式地朗读,清理式地朗读,它要求一个“细”字,解决“精华是什么”;

6.辨读——就是在辨析中朗读,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和现代文语境与文境下“why-how”遣词教学;

7.评读——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

8.说读——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9.写读——朗读中学写,写中有朗读;

10.听读——重点突出配乐朗读;

11.背读——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背好;

12.赛读——用“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朗读教学;

13.复读——用“反复式多角度”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深而细地朗读;

14.演读——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身临其境而后获知;

15.想读——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训练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16.类读——将主题相近的课内外文章合在一起连类而读,由一点生发而及面的朗读教学,聚沙而成塔;

17.比读——将能够进行比较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由一点或多点进行比较深入而广阔地阅读。

18.扩读——为文章“找朋友”,要求一贯“配”字,一贯“补”字,它解决的是为配合文章语言积累而找到文外之文或其他语言材料的朗读教学。

以上这样一个思路系列,就如同一部法律,一旦选择了它,它就会规定着我们艺术生动地进行朗读教学。

第五篇:浅谈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浅 谈 朗 读 教 学 的 重 要 性

——— 从英语演讲比赛中得到的启示

上个月学校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们都很积极参加,虽然准备的时间只有一周多,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收效还是不小的。我们这次演讲活动的内容和体裁不限,志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这次参赛的材料看,学生们喜欢的体裁依次是诗歌、散文、小故事等等。那么,怎么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爱好, 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在以后的英语演讲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呢?下面谈谈我从这次英语演讲比赛中得到的启示。

首先,要重视朗读教学。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 “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1、朗读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朗读还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有所理解,反过来,反复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如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长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It’s because …(在It is 之后的表示原因的从句中,只能用because 来引导,不能用since或as。)这个句型和词组 grow(be)craze about(对…狂热;十分痴迷)而不用机械的去记。

(2)朗读能内化情感。不管朗读什么篇、段,都要全心地投入,要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后,诉之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因为朗读能使课文语言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说写时,自然而然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3)朗读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英语时只有一开始时就注意语音、语调,大胆效仿,及时纠正口型和舌位,才能讲出标准的英语。

(4)朗读能培养语感。良好的语言习惯,指语言运用纯熟而自然结合度几乎近于本能。这是一种直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语言有所领悟,有所辨别——对好的 1 语言,善于吸收;对不好的,则善于辨别而摒弃之。英语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让学生明白,更在于引导学生去应用。洪宗礼先生曾说过:“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理,这样读书才能真正读出书中之‘味’”。比如:“你不会找不到的”,说成“You can’t miss it.”不说“You are thought to find it.”通过朗读这些简单而流畅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美的语言不须刻意雕塑,得体、流畅、上口便是“雅”,从而鼓励学生创雅。

2、创设朗读环境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激励学生好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语言典范,以生活为“大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克服原始心态。突破自身心理围墙,注意自我改造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敢于开口,不怕嘲笑,不怕丢脸,树立为了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而磨破嘴皮的决心。

(2)树立“大教材观”。即以教材为依据,把日常生活当作语言大教材,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使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言感觉的形成。

(3)让学生在群体语言环境中増强记忆效果。很多时候,词汇和句型的输入光靠死记硬背是艰难而短暂的,相反,在生活情景中偶然碰到的东西却令人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4)在学生中开展阅读活动,尤其不可轻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这是形成语感的基础。

最好采取“限时法”实现目标,要求他们做到最快速、最大声、最清晰。其次,多组织实践性活动。

实践性朗读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单独进行训练,以达到巩固、效仿和流畅为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然后教师听后指点,或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这种多适合于早读和夜读。

教师除了课堂的朗读以外,课外还可以组织演讲会、故事会、诗歌朗读、唱英文歌曲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有个直接感受,来全面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再者,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挑选一些优美的、韵律感强的诗歌给他们朗诵、背诵。

总之,如果在教学中能做到以上这些,学生们的口语水平一定能不断地提高,今后的英语演讲比赛将涌现出更多的、更出色的人材。

下载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设计--评读 评读,就是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进而评析其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点妙要......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朗读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朗读甘肃省陇西县首阳初级中学 贾强【摘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书是要读的,朗读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的重要的作......

    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 宜春实验中学 钟思超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初中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对......

    朗读教学论文

    浅析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赣榆县赣马第二中学 222124 李学诗 *** 朗读,既是我们读书治学的法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从教育实践看,朗读......

    朗读教学论文

    朗读——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朗读、重要性、重视读法指导、重视教师范读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课堂上如何......

    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关键词]语文 朗读 语感一、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能力。通过对文章反复地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反思大多数教师不太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能读下去的层面,朗读不仅是通畅流利地读课文,还应该要求学......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朗读(大全五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朗读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初级中学 贾强 【摘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书是要读的,朗读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的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