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衔接一体化工作研究
团队衔接一体化工作研究
发贴人:蒋怡波 发表时间:2008-10-15 15:37:50 阅读 398 次
团队衔接一体化工作研究
北京市东城区遵循科学发展观,本着“队为主体,团为核心,团队共兴”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作为团队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团队衔接工作的发展思路、组织结构、保障体制、目标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广泛开展调研,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达到团校一体,团队共兴。
《北京市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和正确教育引导他们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完成好‘两个过渡’,帮助学生认识中学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珍惜中学时代,适应中学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团的发展对象,并强化团员意识。”东城区团队工作遵循科学发展观,本着“队为主体,团为核心,团队共兴”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作为团队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东城区团队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调研,理顺关系,在团队衔接一体化工作思路和管理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在具体工作中创新实践,团校一体,团队共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团队工作科学研究和理论指导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共青团和少先队事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建立“初中团队领导一体化”工作班子,职责明确
团队衔接需要重点解决中学少先队组织建设问题,其中尤以队伍建设为紧迫。鉴于东城区团队相对统一,组织结构紧密,人员编制限定的基本形势,东城区教育团工委、少工委提出了整体构建,一人双任,共同管理的解决思路,即各初中团委书记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负起团的建设、团队员的教育管理与队建设、队员的教育管理双重责任。初中学生团支部、团小组的干部(团支部书记、委员、团小组长)兼任少先队的干部(大中小队长或小辅导员),也担负起领导团与队的双重责任。
这就明确了基层团组织和团干的职能和责权,形成了团队一体化,团带队的基本局面,为团队衔接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人员精简对工作的影响是有限的,由于职权明确,分歧减少,团队融合度提高,办事效率相应增加。中学少先队组织建设规范化被列入中学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检之列,团队衔接研究实践被列为团少工委重点考察和研究项目,直接影响到团干的政绩考评,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校队一体”工作体制,团队共兴
中学少先队组织建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对于少先队组织的关注。建立“校队一体”工作机制,成为团队衔接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校队一体”即学校充分重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主体作用,让少先队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整体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则努力当好学校教育的助手,自下而上自觉、主动地配合学校建设和教育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初中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校队一体”工作机制就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把少先队工作融入共青团,融入学校工作之中,通过校、团、队三结合,形成共同优势,达到共同目的。
(一)学校重视少先队工作,加大扶持力度
⒈学校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把少先队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纳入行政管理体系。
⒉把配齐、加强大中队辅导员工作纳入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选拔、配备了优秀的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团队辅导员,并按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的有关文件、政策认真落实;建立一定的培养、培训制度,帮助团队辅导员学习教育理论和辅导技术,不断提高对团队工作的认识,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增强光荣感、使命感,发扬敬业、民主、科学、创新精神。
⒊指导班主任增强中队辅导员的角色意识,促进其以队员为教育核心,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合作与辅导;促使其在工作中做到班队结合,指导队委会建设,支持中小队创造性开展活动,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从而促进班集体形成,发挥重要的建设作用;督促其主动掌握初中少先队一体化、自动化、少年化、民主化的指导原则,避免远离、吞没少先队或者班队分家。
(二)少先队主动支持学校建设,提高主人意识
⒈少先队主动支持学校建设,提高主人意识。少先队组织在学校中以素质教育为主要任务,以能力训练为工作重点,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工作方式与途径,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力量。
⒉少先队大力推进奖章活动。这是一项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科目化、主体化、实践化的标志性活动,它有明确的目标,有可操作的训练规程,有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估措施,根据年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是学校奖励、表彰学生的必要补充。
⒊少先队主动配合德育工作,形成学校教育的两翼:通过队集体的力量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精神;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丰富学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动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为学校稳定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⑴强队建团。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以少年团校为依托,强化队员意识,激发爱队、爱团情感;强调队干部建设和推优入团衔接工作,通过队员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产生的队干部、队骨干,送入团校学习,并逐步向团员发展。
⑵强团带队。经过团校培训,发展入团的队员继续保留队籍,留队带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团队员”,肩负起团结和教育其他队员的责任,并充分发挥他们在队内的核心示范和带领作用。在全校构筑起“队为主体,团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形成团队自然衔接、相互交融的强大合力。
⑶校队一体。学校设立“团队办”,增设一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年轻教师为团委副书记兼大队辅导员。“团队办”直接向校长室(党支部)负责,策划、指挥全校团队工作,全面负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⑷班、团、队共进。发挥队的组织优势,全面促进班集体建设。除初一设联合团支部外,初
二、初三每班还设团支部,通过民主评选确定支委、中队委,团支书、中队长二位一体。支委、中队委可交叉任职,班、团、队溶于一体,班、团、队共存共进共发展。
三、建立“阶段性团队衔接一体化”的目标体系,科学发展
团队衔接一体化不是简单地以团代队或者团队一体,而是作为弥合二者断层的一种措施和机制,由于二者所对应的年龄段不尽相同,其任务、要求和特点也各有异同。因此,研究二者的异同,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策略和要求非常关键。把建立“阶段性团队衔接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加以印证。
(一)初一阶段以少年团校为突破口,架设桥梁
⒈建立少年团校,搭设团队衔接的平台
以“中学生团校”为团队衔接工作突破口,使团校成为团队衔接工作的平台和桥梁。
中学团校组织由学校团委组织建立,聘请学校有关的负责人、教师担任团校的辅导员,根据团校教学内容和要求,建立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团校应该成立班委会,下设班长、副班长、组长等各级班委,负责团校培训班的业余管理。学生进入团校要先写好申请,经班主任推荐,校团委批准,在填表后参加开学典礼进行学习。团校通过提问、测验、反馈等决定该学员能否结业。不定期地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教师、学员写心得体会,总结经验,从正反两方面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管理的正规化、制度的规范化、组织的系统化、教学的科学化,为青少年团校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
⒉推优入团为优秀的少先队员打开大门
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对象(简称“推优入团”)工作,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活跃中学少先队组织的主要抓手。为了切实做好“推优入团”工作,我们制定出“推优入团”工作细则。
⑴实施“推优人团”工作的具体操作环节:分为培养、考察、推优、发展四个环节。建立健全中学生团校的组织机制,对初中一年级少先队员进行系统的团前教育,为“推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培养、考察要求入团的少先队员,积极稳妥地进行“逐级推优”工作;由团委委派团支部做好发展工作,帮助他们建立团支部;加强团后教育,充分发挥佩戴红领巾的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⑵制定“推优人团”的推荐条件:少先队组织向团组织推荐的发展对象,包括中学少先队优秀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雏鹰行动积极分子、学雷锋标兵等。其思想道德品质优秀、学习成绩良好、工作表现积极、热切向往共青团、能起一定模范带头作用,获得多枚雏鹰达标奖章;年满十三周岁。
⑶推荐“推优人团”人选的步骤:以少先队中队为单位进行,由少先队中队委员会讨论,提出推荐对象,填写推荐表,报大队委员会;由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对推荐对象进行审核后,签署意见向团组织推荐。
⑷推荐发展对象的中队委员会会议的程序一般是:
①推荐对象汇报个人简历、学习及工作情况,谈对团组织的认识,表达入团的愿望及动机。
②推荐对象的培养联系人报告推荐对象的情况及自己的意见。
③听取队员、辅导员对推荐对象的意见。
④中队委员会报告对推荐对象的审议意见。
⑤与会队委就推荐对象能否推荐入团进行讨论。
⑥采取举手表决或无计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中队委员会讨论两个以上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⑦大队委员会对中队委员会上报的推荐材料,要召开大队委员会会议,集体审议,表决决定。审议的主要内容是:推荐对象是否符合团的发展对象的条件,推荐手续是否完备等。审批意见要填写在《推荐表》上,并通知其队委员会。
(二)初二阶段以团的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团建
⒈团课制度是打好青少年爱队、爱团、爱党、爱社会主义基础的保障。根据《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的规定,少先队员为6周岁到14周岁,因此中学在爱队教育的同时,需要逐渐加强爱团、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团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团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进行团章、团史和团的优良传统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团的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了解团的性质、任务、团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团的组织纪律,增强参加学习的少先队员或团员对团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确立团员意识。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五爱”教育为基础,与民主法制教育、国情和形式政策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相衔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⒉联合团支部制度是做好支部初期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
推优入团工作完成后,初二各中队都将出现1或2名优秀的带着红领巾入团的同学,但是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规定,三人以上,才能建立团支部,可是这一时期,每个班的团员人数均不足三人,无法建立每个班自己的团支部,但是年级中总的团员数已在三人以上,因此这一特殊时期,可在年级中由推优入团的团员组建联合团支部。并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联合支部的书记,每班推优入团的同学都要根据自身特长担任支委,与校团委老师、支部书记一起开展联合支部的工作,形成班中团、队共存,支委、中队委,团支书、中队长可交叉任职,班、团、队的一体化局面。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团组织在少先队员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好地发挥全团带队的作用。
⒊团干部培训制度是团干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东城区教育团工委制定了《新团干部培训与聘任工作方案》。方案共分为五个部分,新上任的团干部必须通过前四部分的学习和考核,才能最终取得校团委颁发的聘任书,光荣上岗。第一部分:学习阶段(为期一周)。团委为所有由班级推选的新团干部配发《团章》,团干部必须重新温习《团章》,熟练掌握《团章》的内容,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第二部分:讲座阶段(1-2次)。由校团委书记为全体新团干部开办讲座,讲解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与活动,如团员发展、宣誓工作;青年志愿者活动;党校教育等,帮助团干部了解业务知识。第三部分:交流阶段(1次)。请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团干部介绍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第四部分:考核阶段。在以上三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对团干部进行笔试考核。(总分100分,80分以上者为合格,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第五部分:颁发校团委团支部书记聘任书。
⒋多辅导员制度是在当前教师聘任制度下的一种必要补充
班主任既担任中队辅导员、同时也是各团支部的政治辅导员。此外,聘请高年级优秀团干部任低年级团支部的第二辅导员,还可以聘请社会热心人士、家长等为校外辅导员,根据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需要加以选择,力图形成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四维一体的团队衔接工作体系。
⒌友谊支部制度是团队工作的优良传统
帮助初二各支部和对应的高二各支部建成友谊支部。使大手拉小手,充分调动高二各支部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活动上帮助和指导初二团员和少先队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
初二阶段以团的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团建
(三)初三阶段在加强团课的基础上开始党课,逐渐成熟
⒈活动基地的转接传承着团队文化
一般每个支部都有自己的校内校外活动基地,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底蕴。在开学后不久由初三的团干部带领初一少先队员到本支部的活动基地进行交接,这样既保证了基地的持久性和连贯性又体现了团与队在活动上的承接和指导。
⒉高级团课逐渐普及
高级团课在面向所有初三年级学生的同时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成为关键,提倡面向全体,多层次,分部分开展。团课学员既包括积极要求入团的青年学生,同时也包括已经加入团组织并且积极向上的青年团员学生。团课的内容要包括对于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的青年学生,对他们开展更为深入的团的理论教育,促使他们了解共青团、热爱共青团、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团课的内容还要包括对于已经入团的青年团员进行团的理论知识的再教育,强化团员意识,为共青团增光填彩,另外对部分非常优秀的共青团员进行基本的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初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并且学习初步的党的理论知识,为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党校打好基础。
⒊初三年级上好人生第一课
做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组织好毕业典礼,上好人生第一课非同一般。初三年级的结束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要开始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如果能够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明确的发展概念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尽管已经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是所谓“画龙点睛”的一笔还是要靠初三年级阶段,特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毕业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更要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总结,并且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党组织的追求。在条件允许的学校要求在仪式上悬挂“三旗”--队旗、团旗、党旗,并且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⒋党课学习小组使人逐渐走向成熟
有条件的团支部要采用出板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团员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有关党史和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党课学习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很浅显的,但是要更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踊跃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共同体验中共同进步,党课学习小组的负责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高年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在鼓励学生主动交流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高年级入党积极分子理论知识相对扎实,思想更为成熟的特点,鼓励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间的交流。
无论是少先队员还是共青团员,都是国家的希望,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做好团队衔接,不仅是团队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好“两个过渡”以少先队为主体,以共青团为核心,团队共兴,把“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作为团队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东城区,乃至北京市、全国的团队工作和理论建设做出贡献,为我们的国家发现、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后备人才,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必须完成的神圣使命,必须书写的宏伟篇章。
第二篇:团队衔接
做好小学到初中的团队衔接
一、存在的现状。
近年来,初中少先队工作普遍呈弱化的趋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少先队作为初中少年儿童的主体组织,如何在新形势下紧扣时代,深化改革,不断为处在这一特定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的成长发挥积极的教育功效,成为了当前少先队工作一个严峻的课题。
办好中学生团校,做好初一团队衔接工作。针对初一少先队员对共青团的向往,承办两、三期初一少年团校学习班,并在两期团课,培训的基础上,由各中队酝酿推荐优秀的少先队员作为发展入团对象,举行隆重仪式,产生初一第一批共青团员。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初一少先队员加入共青团组织的积极性,增加团组织的向心力,为初二建团打好基础。
开展适合初中少先队员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基地,成立文学社、舞蹈队、英语俱乐部、小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配备专业辅导员,定期开展一些辅导课,为培养学生特长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不足
1、认识不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学少先队的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家长重智力开发,轻素质培养,以及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虽经几年的试点和推广,中学队的意识淡薄,概念仍较模糊,没有重视学生进校后队的意识教育,工作做的不够扎实;二是对初中少年的特点认识不到位。辅导员和校领导普遍认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认为学生都大了,不是小孩子,强调“青年”概念,忽视初中少年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三是对初中团队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校领导和辅导员认为只有七年级是队员参加队活动或不组织活动,其余都归团组织管理。而实际上初中团员是少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游离在组织之外,既不参加团活动,也不参加队活动,重团轻队,初中少先队缺乏应有的组织地位,队员过早离队,出现中学团队工作脱节、组织教育断裂现象,少先队工作萎缩、共青团工作缺乏厚实的组织及思想基础。
2、辅导员缺少业务培训。应该说绝大多数辅导员没有参加过系统性的少先队业务知识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有畏难情绪。有些积极性高的辅导员,工作抓的不得要点,最基本的队会程序和队活动仪式不清楚,有要培训学习的迫切要求。
3、队活动不够丰富。初中少先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特殊年龄段的少年社会组织,理应比小学少先队更活跃,但实际上由于辅导员兼课较多,业务不熟,加上升学压力,导致队活动设计少,不活跃。
三、对中学少先队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1、充分认识中学少先队组织的独特作用和特点。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这个阶段的教育涉及到小学教育的巩固与发展。党和政府历来强调要重视中学少先队,指出“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学少先队组织是整个少先队组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初中少年的主体组织,初中生既有小学阶段的基础,又接受着中学教育,知识更丰富,对队组织性质和任务的理解更加深刻,且组织观念已经养成,各种能力明显提高,伙伴间的相互影响和集体的力量对其身心发展的作用更大,少先队组织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发挥。同时,初中少先队是共青团的后备队,做好初中少先队工作对于实现“以团带队,团队共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队员进入初中后,成人感日益明显,他们开始向往共青团,希望少先队组织能帮助、指引他们入团,由此出现了一个团前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学少先队的团前教育为队员进步增添了新的动力,大批积极分子的涌现又为团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建团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中学少先队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在组织、教育、培养广大少年的过程中,中学少先队的工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发挥着学校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充分了解“初中团队一体化”工作思路。“初中团队一体化”是让初中少先队成为初中少年全员全程性的主体组织,消除初二队员集体离队后,一部分入团,大部分无组织的组织断裂、组织教育“真空层”,扩展少先队的组织作用的一种尝试。同时,通过推荐优秀少先队入团,入团不离队,留队带队,仍在队组织中兼任干部或当学生辅导员,以及在团队员中开展各种活动等手段,把初中团队组织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使团员和队员融为一体,消除团队分离、脱节现象,充分发挥初中共青团全程带队、全程衔接作用,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3、充分把握少年时期的特征,做好团队衔接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中学少先队员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队员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对少先队集体和活动产生了种种新的期待,渴望活动能满足他们求自主、求新、求知、求美、求乐等内在需要,因此,中学少先队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要求到措施都要高于小学。按照队员少年期的年龄特点及其成长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活动,体现少年化的特色。中学少先队活动应比小学具有更深刻的理论思辩性、更丰富的社会实践性、更广泛的主体参与性和更广阔的知识包融性。在教育内容上要强化少年立志教育、少年成才教育,要在小学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新一轮、高一层的少先队铭言、队礼、队名、队风、队纪等组织教育,开展“新世纪少年形象大讨论”、“对历史的采访”、“青春奠基礼”、“登高观日出”等富有时代气息、少年情趣的教育活动,以妥善做好中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的衔接。同时,也要做好团队组织衔接工作。队员的组织心理是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的心理基础。一般来说,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心理过程包括对组织的向往、追求、满足、热爱和形式上的终结。通过调查显示,队员的组织心理在中学有了新发展,出现了新特征,即队员开始向往各种生动活泼、能展示其个性才华的具有少年化特点的活动,并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这说明中学少先队员的组织心理已处在少先队组织心理的后期,共青团组织心理的前期,这是一个组织心理上的过渡、交替时期。中学少先队要认真做好团前教育、推优入团、离队等工作,使少先队和共青团之间的组织教育得到衔接。
第三篇:做好团队衔接工作的思考
探索德育整体化,做好团队衔接工作的思考
团工委 李航 张玮
一、做好团队衔接工作的理论依据:
1、团的十五大修改的新《团章》中第九章“团同少年先锋队的关系” 中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工作。共青团要发扬‘全团带队’的传统,健全少先队组织的各级工作机构,支持少先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学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对少先队员入团前的培养教育,少先队组织应积极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
2、根据团中央组织部曾经作出的规定及基层长期操作形成的惯例,可以推荐年满13岁的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的发展对象,开展“推优入团”工作。
二、做好团队衔接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工作必要性:
1、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完成现阶段任务,特别是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
《团章》总则中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社会监督,同各种危害青少年的现象作斗争,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要完成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必须不断加强团的建设。要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活泼、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核心。团的建设必须贯彻以下基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之中,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建设。基层组织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的领导机关要确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发扬务实、求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不断增强基层活力。”
共青团要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首先要能够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而满足青年全面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又是团队组织考虑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中学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入团愿望,团队组织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需求做好工作。
2、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树立大德育意识,搞好小学少先队德育与中学有共青团特色的德育衔接的要求。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从事的是党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党组织联系青少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德育整体化观念已经被德育理论界和德育工作人员所广泛认可,是现代德育理念之一。小学少先队长期开展的学生体验教育,特别是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值得中学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借鉴。加强团队衔接探索其核心就是借助小学少先队和中学少先队、共青团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和良好的工作平台,探索校学德育和中学德育的整体化,创建新的衔接、沟通机制。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强中学少先队组织的建设。
3、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是现实情况反映出的迫切需要。(1)本学期,团工委通过问卷形式对团队衔接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共下发问卷59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
首先,从少先队基本情况来看:
经过不完全统计,海淀区中学系统共有少先队员12000余人,中队300余个。学校都配备有大队辅导员,并确保每个中队配备一名中队辅导员。
其次,从少先队建设情况来看:
各校都举行初一建队仪式,且时间大多集中于第四季度;学校以主体队日、社会劳动实践等形式定期开展少先队活动。
再次,从发展团员情况(2002年9月—2003年9月)来看: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初一发展数为460人,初二发展数为1230人,初三发展数为 2167人,总计3857人。发展时间大多集中于第二、四季度。发展新团员中属于推优入团情况的人数为830人,占发展总数的21.5%。
最后,从团队衔接情况来看: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9月后全区初一年级写入团申请书人数为1945人,其中作为团员发展对象人数为772人,实际发展数为209人,只占作为团员发展对象人数的27%。(2)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全区各中学少先队组织基本健全,有独立的大队和中队,大队、中队辅导员编制基本到位,从大队辅导员来看,有2/3的中学大队辅导员由团委书记兼任,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老师兼任。
②中学少先队工作基本能够正常开展,在少先队各项活动中比较重视初一年级建队仪式和初二年级少先队退队建团仪式,各校还能够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各项教育要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
③初中团员发展高峰为初三年级,推优入团人数在发展新团员总数中比例还比较低。初一年级写入团申请书人数还比较少,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学生中团员发展力度较小,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初中各年级团员发展力度,同时,有必要将团员发展高峰由初三年级向低年级前移,以避免初中毕业团员突击发展的倾向。
(3)由此看来,现阶段中学少先队的现实情况在某些方面为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少先队组织基本健全、大队和中队辅导员配备到位为进一步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大队辅导员由团委书记兼任在一定程度上为团队衔接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初一建队仪式、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已形成传统,为团队衔接工作提供了教育阵地。
与此同时,现阶段中学少先队的现实情况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何利用好中队资源,使中队辅导员在团队衔接工作中发挥有利作用;如何将少先队活动和共青团活动融为一体,形成团队教育工作整体化推进的工作局面;初三年级仍为中学团员发展高峰,如何将发展工作重心前移;入团意识在初一年级学生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激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早日加入共青团;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团员发展力度。综上所述,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是中学少先队现实情况反映出的迫切要求,如何利用好中学少先队有利资源,克服不利因素,是做好团队衔接工作的关键。
三、团队衔接工作的基本思路:
1、团队教育内容整体化。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少年先锋队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及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团队组织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上存在一致性,因此,推进团队教育内容整体化是团队衔接工作的重点。作为基层团队组织,要结合学校实际、联合团队力量努力寻找团队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特别是要将小学少先队体验教育内容与中学“集合在共青团的旗帜下”为主题的初中团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有形的活动载体。将小学少先队雏鹰争章、体验教育等教育内容与中学共青团教育体系结合,使之成为预备团员发展的重要依据;中学共青团“迈好青春第一步”教育活动要与小学少先队教育相结合,为团队衔接工作提供新的教育阵地和活动形式,以此促进德育工作整体化建设。
2、尝试预备团员制度。
结合团队实际,尝试预备团员制度。探索在小学高年级(六年级)成立少年团校,开设团课,采取各校推荐的方式选拔品学兼优、工作出色的学生参加少年团校,为发展预备团员做好人员准备。将进入初一的12岁优秀学生纳入到团员发展范畴,尝试实行预备团员制度,设定考察标准及期限,在初中一年级发展预备团员,当预备团员年满13岁时,按照团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对考察合格者给予转正。同时继续在中学不断健全推优入团制度。
3、把做好团队干部衔接工作作为团队衔接的入手点。团队干部是开展好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力量,做好中学系统团队衔接工作,首先应该做好团队干部的衔接工作。从调研结果分析来看,中学系统大队辅导员有2/3由团委书记兼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团队衔接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创造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团队干部衔接工作。通过配发学习资料、开展讲座、通过座谈等形式等形式加强对团队衔接工作理论方面的学习,加强团队干部之间的交流。
第四篇:学校团队衔接工作意见
学校团队衔接工作意见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本着“队为主体,团为核心,团队共兴”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作为团队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团队衔接工作的发展思路、组织结构、保障体制、目标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广泛开展调研,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达到团校一体,团队共兴。
一、建立“初中团队领导一体化”工作班子,职责明确
团队衔接需要重点解决中学少先队组织建设问题,其中尤以队伍建设为紧迫。学校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负起团队的建设、团队员的教育管理责任。初中学生团支部、团小组的干部(团支部书记、委员、团小组长)兼任少先队的干部(大中小队长或小辅导员),要担负起领导团与队的双重责任。
二、建立“校队一体”工作体制,团队共兴
学校充分重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主体作用,让少先队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整体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则努力当好学校教育的助手,自下而上自觉、主动地配合学校建设和教育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初中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校队一体”工作机制就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把少先队工作融入共青团,融入学校工作之中,通过校、团、队三结合,形成共同优势,达到共同目的。
(一)学校重视少先队工作,加大扶持力度
⒈学校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把少先队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纳入行政管理体系。
⒉把配齐、加强大中队辅导员工作纳入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选拔、配备了优秀的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团队辅导员,并按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的有关文件、政策认真落实;建立一定的培养、培训制度,帮助团队辅导员学习教育理论和辅导技术,不断提高对团队工作的认识,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增强光荣感、使命感,发扬敬业、民主、科学、创新精神。
⒊指导班主任增强团队辅导员的角色意识,促进其以队员为教育核心,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合作与辅导;促使其在工作中做到班团队结合,指导团队委会建设,支持中小队创造性开展活动,1
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从而促进班集体形成,发挥重要的建设作用;督促其主动掌握初中少先队一体化、自动化、少年化、民主化的指导原则,避免远离、吞没少先队或者班队分家。
(二)少先队主动支持学校建设,提高主人意识
⒈少先队主动支持学校建设,提高主人意识。少先队组织在学校中以素质教育为主要任务,以能力训练为工作重点,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工作方式与途径,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力量。
⒉少先队大力推进奖章活动。这是一项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科目化、主体化、实践化的标志性活动,它有明确的目标,有可操作的训练规程,有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估措施,根据年龄的不同具有⒊少先队主动配合德育工作,形成学校教育的两翼:通过队集体的力量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精神;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丰富学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动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为学校稳定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⑴强队建团。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以少年团校为依托,强化队员意识,激发爱队、爱团情感;强调队干部建设和推优入团衔接工作,通过队员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产生的队干部、队骨干,送入团校学习,并逐步向团员发展。
⑵强团带队。经过团校培训,发展入团的队员继续保留队籍,留队带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团队员”,肩负起团结和教育其他队员的责任,并充分发挥他们在队内的核心示范和带领作用。在全校构筑起“队为主体,团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形成团队自然衔接、相互交融的强大合力。
⑶校队一体。学校设立“团队办”,增设一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年轻教师为团委副书记兼大队辅导员。“团队办”直接向校长室(党支部)负责,策划、指挥全校团队工作,全面负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⑷班、团、队共进。发挥队的组织优势,全面促进班集体建设。除初一设联合团支部外,初
二、初三每班还设团支部,通过民主评选确定支委、中队委,团支书、中队长二位一体。支委、中队委可交叉任职,班、团、队溶于一体,班、团、队共存共进共发展。
三、建立“阶段性团队衔接一体化”目标体系,科学发展(一)初一阶段以少年团校为突破口,架设桥梁 ⒈建立少年团校,搭设团队衔接的平台
以“中学生团校”为团队衔接工作突破口,使团校成为团队衔接 2
工作的平台和桥梁。
中学团校组织由学校团委组织建立,聘请学校有关的负责人、教师担任团校的辅导员,根据团校教学内容和要求,建立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团校应该成立班委会,下设班长、副班长、组长等各级班委,负责团校培训班的业余管理。学生进入团校要先写好申请,经班主任推荐,校团委批准,在填表后参加开学典礼进行学习。团校通过提问、测验、反馈等决定该学员能否结业。不定期地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教师、学员写心得体会,总结经验,从正反两方面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管理的正规化、制度的规范化、组织的系统化、教学的科学化,为青少年团校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
⒉推优入团为优秀的少先队员打开大门
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对象(简称“推优入团”)工作,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活跃中学少先队组织的主要抓手。为了切实做好“推优入团”工作,我们制定出“推优入团”工作细则。
⑴实施“推优人团”工作的具体操作环节:分为培养、考察、推优、发展四个环节。建立健全中学生团校的组织机制,对初中一年级少先队员进行系统的团前教育,为“推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培养、考察要求入团的少先队员,积极稳妥地进行“逐级推优”工作;由团委委派团支部做好发展工作,帮助他们建立团支部;加强团后教育,充分发挥佩戴红领巾的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⑵制定“推优人团”的推荐条件:少先队组织向团组织推荐的发展对象,包括中学少先队优秀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雏鹰行动积极分子、学雷锋标兵等。其思想道德品质优秀、学习成绩良好、工作表现积极、热切向往共青团、能起一定模范带头作用,获得多枚雏鹰达标奖章;年满十三周岁。
⑶推荐“推优人团”人选的步骤:以少先队中队为单位进行,由少先队中队委员会讨论,提出推荐对象,填写推荐表,报大队委员会;由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对推荐对象进行审核后,签署意见向团组织推荐。
⑷推荐发展对象的中队委员会会议的程序一般是: ①推荐对象汇报个人简历、学习及工作情况,谈对团组织的认识,表达入团的愿望及动机。
②推荐对象的培养联系人报告推荐对象的情况及自己的意见。③听取队员、辅导员对推荐对象的意见。
④中队委员会报告对推荐对象的审议意见。⑤与会队委就推荐对象能否推荐入团进行讨论。
⑥采取举手表决或无计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中队委员会讨论两个以上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⑦大队委员会对中队委员会上报的推荐材料,要召开大队委员会会议,集体审议,表决决定。审议的主要内容是:推荐对象是否符合团的发展对象的条件,推荐手续是否完备等。审批意见要填写在《推荐表》上,并通知其队委员会。
(二)初二阶段以团的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团建
⒈团课制度是打好青少年爱队、爱团、爱党、爱社会主义基础的保障。根据《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的规定,少先队员为6周岁到14周岁,因此中学在爱队教育的同时,需要逐渐加强爱团、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团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团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进行团章、团史和团的优良传统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团的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了解团的性质、任务、团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团的组织纪律,增强参加学习的少先队员或团员对团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确立团员意识。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五爱”教育为基础,与民主法制教育、国情和形式政策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相衔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⒉联合团支部制度是做好支部初期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
推优入团工作完成后,初二各中队都将出现1或2名优秀的带着红领巾入团的同学,但是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规定,三人以上,才能建立团支部,可是这一时期,每个班的团员人数均不足三人,无法建立每个班自己的团支部,但是年级中总的团员数已在三人以上,因此这一特殊时期,可在年级中由推优入团的团员组建联合团支部。并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联合支部的书记,每班推优入团的同学都要根据自身特长担任支委,与校团委老师、支部书记一起开展联合支部的工作,形成班中团、队共存,支委、中队委,团支书、中队长可交叉任职,班、团、队的一体化局面。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团组织在少先队员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好地发挥全团带队的作用。
⒊团干部培训制度是团干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制定了《新团干部培训与聘任工作方案》。方案共分为五个部分,新上任的团干部必须通过前四部分的学习和考核,才能最终取得校团委颁发的聘任书,光荣上岗。第一部分:学习阶段(为期一周)。团委 4
为所有由班级推选的新团干部配发《团章》,团干部必须重新温习《团章》,熟练掌握《团章》的内容,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第二部分:讲座阶段(1-2次)。由校团委书记为全体新团干部开办讲座,讲解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与活动,如团员发展、宣誓工作;青年志愿者活动;党校教育等,帮助团干部了解业务知识。第三部分:交流阶段(1次)。请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团干部介绍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第四部分:考核阶段。在以上三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对团干部进行笔试考核。(总分100分,80分以上者为合格,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第五部分:颁发校团委团支部书记聘任书。
⒋多辅导员制度是在当前教师聘任制度下的一种必要补充
班主任既担任中队辅导员、同时也是各团支部的政治辅导员。此外,聘请高年级优秀团干部任低年级团支部的第二辅导员,还可以聘请社会热心人士、家长等为校外辅导员,根据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需要加以选择,力图形成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四维一体的团队衔接工作体系。
(三)初三阶段在加强团课的基础上开始党课,逐渐成熟 ⒈活动基地的转接传承着团队文化
一般每个支部都有自己的校内校外活动基地,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底蕴。在开学后不久由初三的团干部带领初一少先队员到本支部的活动基地进行交接,这样既保证了基地的持久性和连贯性又体现了团与队在活动上的承接和指导。
⒉高级团课逐渐普及
高级团课在面向所有初三年级学生的同时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成为关键,提倡面向全体,多层次,分部分开展。团课学员既包括积极要求入团的青年学生,同时也包括已经加入团组织并且积极向上的青年团员学生。团课的内容要包括对于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的青年学生,对他们开展更为深入的团的理论教育,促使他们了解共青团、热爱共青团、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团课的内容还要包括对于已经入团的青年团员进行团的理论知识的再教育,强化团员意识,为共青团增光填彩,另外对部分非常优秀的共青团员进行基本的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初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并且学习初步的党的理论知识,为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党校打好基础。
⒊初三年级上好人生第一课
做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组织好毕业典礼,上好人生第一课。初三年级的结束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要开始选择自己今 5
后的人生之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如果能够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明确的发展概念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尽管已经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是所谓“画龙点睛”的一笔还是要靠初三年级阶段,特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毕业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更要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总结,并且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党组织的追求。要求在仪式上悬挂“三旗”--队旗、团旗、党旗,并且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无论是少先队员还是共青团员,都是国家的希望,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做好团队衔接,不仅是团队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党政要高度重视,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〇 年 月 日
第五篇: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地方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衡阳高新经济区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也在持续提升。本文主要对衡阳高新经济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与方法展开探究与分析,旨在促进区域经济资源得以更好地优化与整合,提升衡阳高新经济区发展的整体品质。
[关键词]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衡阳高新经济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资源整合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对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加快经济区的区域一体化速度与进程,推动经济区的发展更加快速且全面。
1.衡阳经济区的概述
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6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2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总面积达137.35平方公里,为华南北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重镇、交通枢纽——衡阳市中心城区西部和南部,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南北部地区科技创新的综合示范区、国际产业技术转移升级的承载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智慧生态、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拥有110余家研发机构,其中博士后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输变电产品检验监测中心2家。
2.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衡阳市高新区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目标,努力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初步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化,带动了整个衡阳经济的发展。
在高新区,没有被动管理,只有主动服务。衡阳市高新区管委会把竭诚为企业服务奉为宗旨,进区企业从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到日后的生产发展,都能得到高新区管委会良好的支持、指导和服务。如为尽快使真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水口山新材料有限公司进区动工,高新区派专人协助办理国土、立项、报建等手续,帮助跑资金,协调处理农民矛盾,确保项目顺利投产。项目投产后,又主动报请省科技厅,帮助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在组织企业申报引导资金的工作中进行全程跟踪,认真准备申报资料,及时上报省科技厅。为了解决申报引导资金所需的地方配套资金,多次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促使银行为企业出具配套资金担保,使企业迅速投产,其产品很快就行销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7年,高新区制定了《关于加强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全面推行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当年,高新区为区内产业发展申报各级产业扶持计划9项,向省科技厅申报和申请重新认定2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召开9次协调会,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达13例,为高新技术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引导资金、产业发展资金等三级资金达400万元,为区内产业项目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
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角高新区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依托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进步。1994年,高新区提供土地,由衡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投资1200万元,在高新区兴建了“火炬创业服务中心”,进行高新技术孵化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建设和运营,“火炬创业服务中心”已经拥有12000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孵化场地,成为高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托和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基地。每年都有30余家工业企业(项目)进入“火炬创业服务中心”进行孵化,这些年来,经“火炬创业服务中心”孵化而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已经超过20项。
高新区已经步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园区产业经济发展形势一年好过一年。2007年实现全区财政收入总额1.7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区级财政收入4445万元,同比增长38.7%。其中,高新产值占区内总产值的92%,高新增加值占区内总增加值的95%,高新利税占区内总利税的9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衡阳市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衡阳钢管为代表的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紫光古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镭目科技和泰豪通信等为代表的军事通讯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广汽长丰和湖南六和等为代表的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特种车辆产业集群、以乐福地、金化、水口山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世界500强企业荷兰帝斯曼、中国500强企业娃哈哈、广汽长丰集团等知名企业。园区内的优质钢管材深加工产业已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在衡钢的牵引下,围绕无缝钢管及深加工主导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2011年,仅衡钢集团钢管深加工产业产值已达110亿元,位居国内钢管深加工产业首位。
2011年,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衡阳公司落户高新区,该公司将人脑和电脑紧密结合,吸引和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衡阳市打造“衡阳云谷”“数字衡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在高新区总部即可观测到衡阳市各个地区的信息动态,地区之间也可实现信息共享,这就是“云共享”。城市云、教育云、医疗云、社区云、金融云、科技云、商旅云、企业云,将会成为衡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3.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略探究
为了能够加快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结合衡阳高新经济区发展的实际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发挥出关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促进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更加一体化。下面对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展开研究与讨论:
衡阳高新区把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视为园区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建设之初,就制定了《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招商引资及项目进区暂行办法》,明确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土地出让优惠条件。1997年至2003年,陆续出台了《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加快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区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措施。
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参加国内外有关招商会、洽谈会,是高新区推介自我,广交客商,引进资金、项目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方式。自1994年首次组团参加“深圳招商周”活动以来,高新区共组织参加湘交会、港交会、中国南岳衡山国际寿文化节经贸招商会、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中国(衡阳)船山国际文化节等各类招商节会达百余次之多。
除利用各类招商节会招商外,高新区还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客商信息,热情主动上门招商。如针对500强企业之一的荷兰帝斯曼皇家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项目,高新区以诚待人,多次主动上门洽谈,最终与帝斯曼公司成功签约。现项目建设已经启动,2008年底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亿元。
高新区又大胆创新,推出“我出地、你建厂,你招租、我收税”新颖的招商方式,即引来资金在园区内建筑标准厂房,以招租的方式引进中小型企业入驻生产,减少企业的先期投资。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经建成,已经有韩国佳明数码电子有限公司和湖南实盟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租用标准厂房生产。
虽然对工业项目求之若渴,但高新区没有简单地追求产业个体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产业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新区制定了《工业项目入园评审办法》,对进区项目实行准入制度,要求引进的工业项目都必须符合“三高一低一无”的标准,即高投入、高强度、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否则,则拒之门外。如由于能耗高,排污不能达标,投资上亿元的香港华阳公司和投资10亿元的台湾豪佳集团公司被高新区亮了“红灯”。1998年引进的晶科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人造金刚石,年产值过亿元,但其排出烟尘有污染,2004年被迁出高新区。
以诚相待,笑脸相迎。热情真诚的高新区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中外投资者的目光,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突出的工业项目陆续前来“安家落户”。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发展衡阳高新经济区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其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重视对其发展现状、局限与不足的分析与把握,能够促进其产业结构得到更好地优化与升级,推进市场一体化的有效建设,重视产业集群的建立,强化优质人才培养,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打造优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群,增强衡阳高新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后劲与实力。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路径研究——兼谈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启示[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33-37,41.[2]沈子兰.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间合作机制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16(4):112-114.[3]金锋,赵秀文.关天经济区的贫困问题及对策浅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8(6):53-55,61.作者:洪松 单位:渭南市委党校
[4]赵海军.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5(02):19-23.[5]熊曦,张闻,魏敏,等.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6(6):89-91.[6]马亮.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之我见[J].中国商论,2016(31):119-119.[7]杨洋.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8(07):85-91.[8]何瑾.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9]洪美王.城镇化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内容[J].智能城市应用,2019,2(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