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心理学(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0: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知主义心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知主义心理学》。

第一篇:认知主义心理学

新认知主义语文观的探索与建构主义教学观批判

——关于后结构、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理念的质疑(上)马

平[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师大写作与思维研究所,610068)

文章来源:马正平写作学与美学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lsxz/xsjz/display.a.[12] 何克抗.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

3、4.[13] 张肇丰.西方写作教学主要模式及其元分析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8/2.[14] 冯维.现代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课改走向成功的新支点,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4日

[16] [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特邀演讲,中国大学教学,2003/6 [17] 霍力岩、沙莉.多元智力理论研究应走向理性与客观—试析西方学者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反思.学前教育研究,2006/7-8.[1]作者简介:马正平(1950——),四川西充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写作与思维研究所所长,现代写作学、语文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写作学、思维学、中国美学与文论及语文教学论。曾特邀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二册的修订和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稿的讨论

[2] 北京郝建教育集团郝老师学校在媒体披露,该校有教师1000多人,在北京市就有近80家分校,据说该教育集团今天将成为继新东方之后的教育培训领域的上市公司。[3] 当然,这不能苛求加德纳的,因为,在西方学者眼中,这不是心理学家的任务,也不是教与学家的任务,甚至不是思维学家的任务,而应该是各个学科专家学者们的任务。

第二篇: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1ogy)的理论,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认知(cognition)一词的涵义,系指人们对事物知晓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解答一道数学应用题时,由认识文句,而了解题意,而找出已知条件,而推知求解答案,而实际运算,到核对结果等一连串思考活动,就是认知活动。因此,认知的简单解释,亦即“知之历程”。基于此意,认知心理学即可界定为:对知之历程的科学研究,如将此一界说与前面的心理学界说相对照,“知之历程”自然也是包括了行为与心理历程。

认知心理学一词,实际上含有广狭两种意识。广义言之,凡是以吾人记忆、理解、想像、思考等行为与心理历程为研究题材者,均属于认知心理学。凡是采用“知之历程”来解释行为现象者,即泛称认知论(cognitive theory)。狭义言之,认知心理学一词,仅限于用来解释人们凭感官接收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历程。此一历程叫做信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以信息处理为主题的心理学研究,就称为信息处理心理学(information-processing psycho1ogy)。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实际上与信息处理心理学涵义相同。信息处理心理学,也称作信息处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信息处理论兴起于六十年代,其背景除受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研究的影响之外,电脑科学发展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返回

第三篇: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这就使他们注意到信息在人体内流动有个过程。他们常用计时研究法。首先要测量出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并以此来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

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还是 F或 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的的时间。这一切表明,知觉是累积的,它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

反应时研究法也是一种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反应时,而不是简单反应时。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因此,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

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口语记录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客观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

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今天是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发展。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与他的观点很接近。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是意识内容,方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有些心理学家说,认知心理学又返回到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提法,今天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

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认知心理学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不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

认知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首先,语言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乔姆斯基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所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了一门边缘学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关系极为密切,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分析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的新途径。

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方向被行为主义切断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今天,认知心理学延续了这一方向,同时又保持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的假设演绎法,增加了机器模拟法。这就在认识过程的分析方面扩大了研究课题。

图灵于30年代发表后来称为“图灵机”的数学系统,对心理学也发生了影响。数量逻辑和图灵机使人们想到,人类的认知系统也可以视为符号运用系统。人类的某些观念可以用符号来代表,而且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确定的符号运算过程加以变换。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研究上对认知心理学都有重要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可以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计算机接受符号输入,进行编码,对编码输入加以决策、存储、并给出符号输出。这可以类比于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把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计算机与认知过程的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水平上的类比,即在计算机程序水平上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计算机的逻辑能力,而不是计算机硬件和人脑的类比。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巨大变化。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学派,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方向,更多的人则赞同库恩的观点,说它是一个新“范式”。库恩把科学中新旧范式的更替称为科学革命。一些美国心理学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为主义的兴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明,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这样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行为主义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四十年之久,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认知心理学则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而不管内部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内部心理过程。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实验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认知心理学则既重视实验室实验,也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说,改变外部条件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识结构的辅助手段。

认知心理学企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它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很可能会发现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

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也就是要用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动机、个性等方面。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领域。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第四篇:构造主义心理学教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或构造主义是19世纪末由冯特在德国奠基、铁钦纳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严密的心理学体系,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流派。

奠基人:冯特 创始人:铁钦纳

为什么说冯特是奠基人呢?

关于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问题,历史上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构造心理学形成于1879年,由冯特创立,而为铁钦纳所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构造心理学由铁钦纳所创立,而冯特仅是构造主义的先驱。赞成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居多。尽管铁钦纳声称自己是冯特的忠实追随者,但是当他把冯特的心理学从德国带到美国时,他戏剧性地改变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铁钦纳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法,称之为构造主义。但是他却仍然称它代表着冯特的心理学。事实上,两个体系大相径庭。“构造主义”这一标签或许只适合于铁钦纳的心理学。

一、铁钦纳的简介

铁钦纳(Titchener,Edward Bradford)(1867-1927)铁钦纳是“在美国代表德国传统的英国人”。后来终身执教于康奈尔大学,他主要工作生涯就是在纽约的康内尔大学度过的。他总是穿着牛津大学的学者礼服来到课堂,每一节课都非常富有成效。

他的助手在他的监督下仔细地准备好讲台上的一切。那些资历较浅的教员被要求听他全部的讲课,但只能从一扇门进入,在前排找一个位置,而铁钦纳则从另一扇门进入,直接走向讲台。尽管他跟从冯特学习只不过两年,但是他在许多方面都类似他的指导老师,模仿老师的贵族风格、讲课形式,甚至连胡子的样式也酷似冯特。

生活背景

铁钦纳出生于英国南部的奇切斯特的破落家庭,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境生活也是比较困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后的了很高的成就,他在求学期间获得了很多的奖学金,其中的马尔文学院奖学金使他有幸进入了马尔文(莫尔文)学院这所英国著名的学校。

在1885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哲学,并与1889年获得了哲学学士的学位。后来在牛津大学的生理学实验室工作了一年,在当时英国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哲学气氛的影响下,他对新兴的冯特的生理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当时牛津的学者们对生理心理学之类的新科学不屑一顾,他还是带着他翻译的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第三版译文去求教于冯特。1892年他以单眼刺激对双眼的影响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他获得学位后原来想回到牛津大学执教,但是还是由于牛津的学者们对生理心理学的不屑一顾,在牛津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来应他的同窗好友的邀约去主持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

(一)主要作品

 1896-1923年《心理学纲要》  1898-1927年《心理学入门》  1901-1910年《心理学教科书》  铁钦纳晚年《系统心理学》,未完成!只是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些章节,后来韦尔德编成一卷《系统心理学:绪论》作为遗著出版。是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名著之一。这本书是铁钦纳最后一本著作,海德.布雷德(1933)指出:“这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正式铁钦纳所教授的这种心理学,正式这种以德国实验室为中心的事业使心理学第一次被承认是一门科学。

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心理学的定义和题材问题,特别是对意动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的各个心理学家的观点做出了介绍和评论。在导言部分,他介绍了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心理学。

(二)主要成就

1、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发起人之一;但是他从来未参加过一次会议。

 2、1904年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称为“实验者”俱乐部,又称为“实验主义者协会”,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学术团体;

这个组织是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这个会议只讨论那些铁钦纳认为合法的心理学主题,而排出心理测验、比较心理学和其他应用心理学主题。作为一个教师,铁钦纳的讲课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心理学系的同事从他的研究生课程中了解了许多心理学的新发现和理论洞见,他的研究生也被他的博学和睿智所折服。前面提到过他被认为是“在美国代表德国传统的英国人”,由此可看来,铁钦纳并不认同美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而一直坚守欧洲文化传统。总的来说,铁钦纳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学者和教师,而且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他精通哲学,自然科学,擅长文学和音乐。他这一生都卓有建树,为心理学史上留下了和浓彩重墨的一笔!

3、在35年中,共授予50多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其中不少称为美国心理学界的名人;

在铁钦纳指导的5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在授予女性博士学位方面,铁钦纳比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个男性心理学家都多。铁钦纳同样支持雇佣女性教师。在这一点上,连他的同事都认为他太激进了。有一次,他不顾系主任的反对,坚持雇佣了一位女教授。

在心理学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是沃斯伯恩。她也是铁钦纳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她曾经回忆道:“他并不太知道怎样与我相处”。沃斯伯恩毕业以后,在比较心理学方面写了一本重要的书,即《动物心灵》(1908)。她成为第一个被推选进美国科学院的女性心理学家。她也当选过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虽然他鼓励和支持女性在心理学中的发展。在康内尔,他接受女性读他的博士研究生,而在同一时期,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是拒绝接纳女性研究生的。但是他的实验主义者协会是不接纳女性的,他的实验主义者协会的规则之一就是不允许女性参加。铁钦纳想要的是“那些可以被打断有争论价值和能被批评的口头报告,这些报告在充满烟尘的房间里进行,里面没有女性。。因为女性太纯洁了,一直不能忍受烟雾”。

有一位来自宾州的学生试着参加会议,但被命令离开。有一次,她们在会议期间藏在桌子下面,而另一位女性则在旁边一个房间,“半开着门,想听一听这些大男人心理学家到底干些什么。”波林回忆道,她们似乎也没有听到什么令她们震惊的东西。

克里斯廷·莱德—弗兰克琳(Christine Ladd-Franklin, 1847-1930)写信给铁钦纳,要求给她一个机会,参加的实验主义者协会的1912年会议,宣读她在德国哥汀根大学缪勒的实验室和柏林大学赫尔姆霍茨的实验室所从事的色觉研究报告。在此之前,她在霍普金斯大学已经修完了数学方面的哲学博士课程,完成了论文,但是因为她是一位女性,霍普金斯大学拒绝授予她学位。44年之后,霍普金斯大学补授莱德--弗兰克琳博士学位。但是,铁钦纳拒绝了她参加1912年会议的请求。莱德—弗兰克琳写道:“我震惊地得知,在这种年月,你仍然排除女性参加实验心理学的会议。这是一个多么陈旧的观点!”。然而,莱德—弗兰克琳在争取参加会议的战役中并没有退缩,多年来她一直在抗议着,称铁钦纳的政策是不道德的和非科学的。

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铁钦纳写道:“由于我没有让女性参加这个会议,我一直被莱德—弗兰克琳的纠缠所苦恼。她威胁要当面和写文章质问我。或许,她能成功地捣毁我们的聚会,逼迫我们不得不象兔子那样转到地下某个昏暗的地方来举行我们的会议”。

4、他发表了216篇文章和评论,翻译了37本冯特和屈尔佩的著作,出版了不少的书籍; 

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铁钦纳在跟随冯特学习之前,在牛津大学研习哲学。17-19世纪的英国哲学,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占主导的地位,铁钦纳深受其影响。这两种哲学思想连同经验批判主义一起成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哲学基础。

(一)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主张摆脱宗教神学的玄思,将经验世界作为哲学的对象,把知识置于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人类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来源于感觉印象。然而感觉所提供的只是一些认识材料,是一些简单观念或认识元素。简单观念虽然是实在的,但对于认识确实不够的,心灵通过自己的创造能力,将这些简单的观念构成复杂观念,成为心灵的模型或原型。

对铁钦纳的影响表现在:铁钦纳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意识,分析为元素,指出人的意识和心理现象就是这些元素构成;

(二)联想主义

联想主义可上述到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事件倾向于在心灵中被联系起来,产生联想。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三条联想律,即相似律、对比律和接近律。联想主义后来成为哲学中用来解释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英国联想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心理事件是由联想规律控制的,在意识中发生的一切是由心理事件之间的联系所决定的。从联想主义的角度看,心理学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心理事件能产生联想?控制联想的规律是什么?心理事件经过联想之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对铁钦纳的影像表现在: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基本任务与联想主义的任务非常相似,构造主义表现出了联想主义的痕迹

(三)实证主义即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

实证主义是一种复杂的哲学观念,它主张关于世界的正确知识必须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为基础,那些超越客观事实的宗教和哲学辩证性的概念是无效的。铁钦纳在莱比锡大学求学期间就被实证主义所吸引。英国的联想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指一种自然现象,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理解,这与实证主义的基本理念相一致。实际上,英国的联想主义是实证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在马赫看来,物质不是第一性的,而要素,即感觉是第一性的。物质以及自我都是要素的复合,因此他把经验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并用要素代替感觉以避免主观片面,从而使要素成为一种非心非物的中性的东西;阿芬那留斯则提出了纯粹经验的概念,纯粹经验即可以是物理的东西,也可以是心理的东西。他声称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清楚经验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内容,并进一步将纯粹经验分为从属经验和独立经验两种类型。

对铁钦纳的影响表现在;

1、实证主义以感觉为哲学的出发点,铁钦纳则以感觉为心理学研究的起点,并把他视为心理学的基本元素。因此,铁钦纳的心理学体系可被视为 “是与冯特唯意志论明显对立的感觉主义”;

2、铁钦纳用阿芬那留斯的从属经验和独立经验代替了冯特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将经验的从属性和独立性作为区别心理学和物理学研究对象的标准,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和物理学研究的都是经验,但心理学的经验是从属于个体的,而物理学的经验则是独立于个体的。

经验主义、联想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给构造主义心理学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发展方向。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铁钦纳同意冯特的主张,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和意识经验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经验。

但是在铁钦纳看来,心理和意识是有区别的。心里是指一个人一生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的总和;而意识则是指发生于任何特定的、当前时刻的心理过程的总和。他用总和来表示心理学研究的是整个经验,而不是它的一个有限部分。虽然铁钦纳将心理和意识都视为心理学的对象,但是它更重视意识,把它作为心理学的研究的对象。

铁钦纳不同意冯特关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分,他将经验分为独立经验和依存经验。在他看来,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观点来考察人类的经验。物理学和心理学所处理的是同样的物质和材料,区别在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经验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心理学研究的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铁钦纳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假设自然科学的经验是间接经验,那又如何可以观察呢?即是说对象又如何是间接的呢?”所以他指出我们应当“把心理定义为人类经验的总和,认为人类经验依赖于经验着的人”。

举例说明;物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光和声,但物理学家是从物理过程来看这些现象,而心理学家则是根据这些声、光现象转怎样为人类观察者来考察它们的。

对于这样的区别,铁钦纳曾做过这样的生动的描述:“热是跳跃;光是以太的波动;声音是空气的振动。物理世界的这些经验形式被认为是不依赖于经验着的人,这既不温暖也不寒冷,即不暗也不亮,即不静也不闹。只有这些经验被认为是依赖于某个人的时候,才又冷热、黑白、色彩、灰色、乐声、斯斯声和砰砰声。而这些东西则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铁钦纳还列举了一个温度的例子,比如说,一间房子中的温度是华氏85度,无论有没有人在房子中的经验这种温度,这个温度都是一样的。然而,当把一个观察者置于房间之内,这个观察者报告他感觉太热时,这个温度是依赖于那个经验着的个体,即在房间当中的人。对于铁钦纳来说,这种类型的意识经验才是心理研究唯一适当的关注点。

在铁钦纳的遗著《系统心理学:绪论》中,他给心理学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心理学史研究依存于神经系统的实在经验的一门科学。”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铁钦纳把心理学对神经系统的依存看作纯粹的逻辑的关系或是数学上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看作物质的依存关系。

(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任务

在铁钦纳看来,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和自然科学是一样的,他曾做过明确的论述,认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心理学的结构;把基本过程从意识的产接种拆解出来,或者把一定意识的组成成分分离出来。具体而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任务有这么三个方面;

1、将具体或实际的心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元素,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发现这些元素结合的方式以及结合的规律,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3、把这些元素和它们的生理或是身体条件联系起来,明确心理过程赖于产生的条件,即他与神经过程的联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把这三个问题结合起来,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和说明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以及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规律,即时心理过程产生的生理机制。(1)是什么:意识元素的分析

对于这项任务,铁钦纳描述的最为充分。他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基本元素,即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物理对象引起的,是组成知觉的元素;意象是一种近似于感觉的心理过程,但又与感觉不同。它在想象中或者感觉刺激消失之后以及感觉刺激未出现之际皆可存在,是观念的特有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不同感情的结合形成诸如幸福和悲伤,爱和恨等情绪。铁钦纳认为,心理元素有四个特征,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度。这四个特征是所有感觉和意象都具有的,呈现于所以的经验中。但是感情状态仅仅有这四个特征中的三个,即性质、强度和持续性,感情状态缺乏清晰度这个特征。铁钦纳认为,注意是不可能指向情感和情绪元素的。当我们把注意指向伤心或是愉快这样一些情感性质时,它们也就消失了。

在对意识经验分析的基础上,铁钦纳又对感觉等基本元素作了最为详尽或是繁琐的分析。比如他他分出的而感觉元素多达44435种,其中视觉元素32820种,听觉元素11600种等。(2)怎么样:意识元素的结合

明确了意识的结构元素之后,那么接下来就要确定它们怎样结婚成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一问题上,铁钦纳反对冯特的统觉和创造性综合的观点,而赞成传统的联想主义,仅用联想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他认为,某一时刻在意识中出现感觉或意象都会伴随着早期的意识中曾产生过的感觉或意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联想律。虽然联想律包括相似律、接近律和近因律和频因律等,但铁钦纳主张,所有这些联想律都可以归结为接近律。铁钦纳认为接近律联想,我们首先把两个同类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然后把两个以上的同类元素结合在一起,最后,在把不同类的基本心理过程结合在一起。

在心理元素如何结合的问题上,铁钦纳没有像冯特那样提出一套具体的原则或规律,但由于这个问题是他的心理学主要任务之一,他对此也作了阐述。他认为,组成复杂经验的一些元素会被其他元素掩盖。比如。我们最初可能把愤怒分析为“伴随着一阵愤怒的一团感觉”,但是这种复杂的感觉会被其他的心理过程所掩盖。在铁钦纳看来,意义如同注意一样,是某种属于我们意识经验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产生感觉和意象的语境的结果。诸如感觉、意象和感情这些基本的心理元素或心理事件仅被我们所经验,它们本身不具有意义,但我们所感觉到的世界都是有意义的,这是由于心理元素的组合或安排,使得无意义的感觉形成了有意义的知觉。例如,红色本身并五意义,但是当它在意识中与一种圆形的形状、光滑的感觉以及一种甜味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知觉到了一个苹果。这就是说,当红色获得了意义时,若干种心理元素被结合起来了。因此,意义或客体的整体属性,是个别心理元素的总和。

(3)为什么:心理过程赖于产生的条件

从身心平行论的观点出发,铁钦纳主张为了解释心理过程,必须详尽的叙述心理过程发生的条件,即找出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生理过程。他认为,用生理解释心理正如用一个国家的地图解释这个国家的地图一样,尽管神经系统不引起心理活动,但可以用来解释心理活动的一些特征。换言之,心理和生理虽然是平行关系,但是了解了生理过程有助于了解心理过程发生的环境。比如,虽然红色的感觉不是由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神经化学事件引起的,但视觉经验的变化总是伴随大脑中枢的神经化学事件的变化。因此他认为,“身体的过程。。。是心理过程的条件,对它们的说明会给我们提供心理过程的科学解释”(铁钦纳1913年)。他相信,可以脱离生理过程来研究心理过程,但是完整的心理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相关。显然,铁钦纳一方面要为心理事件的“科学解释”变得模糊不清,也使得身体条件对心理事件而言似乎可有可无。

铁钦纳在晚年时开始从基础上改造他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并试图对其心理学体系进行一个全新的解释。大约是在1918年,他讲课时放弃了心理元素的概念,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不应该是基本元素,而是心里生活的更大维度和心理过程。这些维度包括性质、强度、持续性、清晰度等。几年之后,他在给研究生的心中写道:“你必须放弃根据感觉和情感进行思维的方式。10年之前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它已经完全过时另外。。你必须学会根据维度而不是根据诸如感觉那样的系统概念进行思考。”从1920年起,铁钦纳开始对“构造主义心心理学”这一术语产生怀疑,而改称他的理论体系为“存在心理学”。他开始用内省的方法,赞成一种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的方法考察自然发生的经验,而不是尝试把经验破解为元素。

这些都显示出铁钦纳理论观点的戏剧性变化。如果铁钦纳能获得更久一些,去贯彻这些观点,那么或许他回彻底改变构造主义心理学的面貌和命运。

除了上述的三个任务之外,构造主义还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心理学应该被视为意识的科学吗?二是心理学的方法应该仅限于内省吗?三是心理学的任务应该是对心理元素的描述吗?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同任务一起,构成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体系,决定了它的方法。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方法

铁钦纳把观察法看作是一切科学的通用方法,他认为观察的事实具有优先性。既然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那么,它理应采用观察法,并且它所运用的观察法必须同物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精确。但是他又指出心理学的观察不同于物理学的观察。物理学的观察不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是一种向外的的观察或检查,心理学的观察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是一种向内的观察或称内省。既然心理和意识都是人的一种内部经验,那么内省就是向内对意识经验的观察。

同时,由于实验是一种可被重复、分离和变化的观察,因此心理学为了得到清楚的经验和准确的报告,就必须把观察和实验结合起来。

铁钦纳将把内省和实验结合起来的方法命名为“实验的内省法”。在研究方法上,铁钦纳与冯特是相同的。但是铁钦纳对实验内省法的使用比冯特更加严格而复杂,具体表现在:

1、在实验者的选择上,铁钦纳要求实验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内省训练,坚决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2、他要求参加实验的内省者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进行自我观察,内省时周围环境必须安适,无干扰。

3、内省者必须客观准确的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去描述刺激物。

4、在内省的应用范围内,铁钦纳打破了冯特的限制,从只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推广运用到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

由于以这样一种方式看待内省观察者,因而铁钦纳把被试当做客观的报告他们观察到的刺激特征,机械的做出反应的记录仪,被试只不过是一台无偏见的、客观的机器。同冯特一致的是,铁钦纳认为受过训练的被试会变得如此的机械化和习惯化,以至于他们的操作变成了无意识的过程。

(四)、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具体研究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情绪和情感。

1、对注意的研究

在这个主意的研究问题上,铁钦纳的研究是较多的,他将注意归于感觉,认为注意是感觉清晰性的一种表现,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铁钦纳并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将注意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他说:“注意的状态可以描述为心理的某种类型和配置,显现出明亮焦点和朦胧边际的类型时,在我们眼前就出现了注意。”他把注意分为被动的与主动的、有意的和无意的以及初级注意和次级注意两种类型。初级注意有清冽的、新异的刺激所引起,这种注意产生的过程通常是不由自主,不受意志控制的,是有刺激的特性所决定的,这是注意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比较低级的阶段。刺激注意是第二个阶段,引起刺激注意的刺激物理特征往往不明确,强度较低,缺乏新异性和吸引力,因此,需要意志的努力来维持注意过程。但是,如果注意的主体对主义的对象产生了兴趣,这时注意就不需要意志的控制,而且可以恢复到初级注意,铁钦纳将此视此为注意的第三个阶段,因为这种恢复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除此之外,铁钦纳还对注意的持续性、惰性和注意的努力程度以及影响注意的身体条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对联想的研究

铁钦纳反对冯特的统觉和创造性的观点,而赞成传统的联想主义,仅用联想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他引用休谟的一句话:“联想对心理学的作用就如阴历对物理学的作用”,并将传统心理需所界定的所有联想律都还原为接近律,认为接近律是联想的基本规律。

他是这样解释的:

“联想说旨在解释事实,我们尽力。。。找到描述这些事实的原则。而且我们会发现,意识当中无论何时出现的某种感觉或意象过程,以前与之同时出现过的所有感觉和意向过程都可能与它一起出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联想律。。现在,我们可以稍加强制的把接近律转化为一般的联想律。”

铁钦纳对联想的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将所有的联想律都归结为接近律;第二,排除情感在联想当中的作用,认为情感过程要在联想中发挥作用,必须有感觉和意象的参与;第三,铁钦纳一联想解释意义的形成。

3、对情绪和情感的研究

情绪和情感的研究也是铁钦纳心理学的主要来源之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情绪理论是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这个学说认为,人的情绪体验是有身体反应引起的,即先有生理变化,后才有情绪体验。铁钦纳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不符合常识。按照常识,是情绪体验引起身体的反应。虽然身体反应能够引发情绪和情感,但激发情绪和情感的因素很多,如记忆中的感觉和意象、人的本能倾向性、环境中的刺激以及生理状况等等。

铁钦纳将情绪和情感分为三类,即情感、情绪和思想感情。其中情绪是由情感组成的,而思想感情处于最高水平,其内容比情绪和情感更加丰富。它既包含感受的成分,也包含着认识的成分,比如辨别和评价等。由上可以看出,铁钦纳对情绪和情感的解释比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更具合理性,也带有明显的元素主义色彩。

四、铁钦纳对冯特心理学思想的改造

铁钦纳声称自己是冯特的忠实追随者,但当他把冯特的心理学从德国逮到美国的时候,却戏剧性的改变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提出了构造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体系,并认为它代表着冯特的心理学。虽然作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在心理学上的基本理念上与冯特相似,但毕竟着两个体系大相径庭,“构造主义”这一名称只适合铁钦纳的心理学。总的来看,铁钦纳的心理学主要是对冯特心理学的继承、发扬和改造。

同冯特一样,铁钦纳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情绪和情感问题,提倡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但他把冯特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改变为独立经验和从属经验,将冯特所提出的情感的三个维度压缩为一个维度,即愉快-不愉快,又把冯特的实验内省法改造为系统的内省法。

铁钦纳在继承和改造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同时,还极大的发扬了冯特的某些心理学思想。

1、他把冯特的元素主义推向了极端,对心理学元素做了最相近的划分,扩充了心理元素的性质。

2、他突破了冯特对内省法运用范围的限制,不但用内省法分析感知等基本心理过程,而且还用内省法研究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

3、铁钦纳发展了冯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特性和人文科学特性的综合性科学。铁钦纳却认为心理学完全是一门自然科学,无视冯特心理学的人文科学方面,并且将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唯一方法。

4、铁钦纳突触了冯特心理学的分析性。冯特即重视对心理元素进行分析,有注重心理过程元素的复合或结合。但铁钦纳不仅强调心理元素的综合必须建立在对心理学元素的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且还把综合室分析的必然结果,是心理元素产生新质特点的关键。因此,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综合尤其是创造性综合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铁钦纳却对冯特心理学中的分析更感兴趣。

五、对铁钦纳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学派,也是心理学史上一个短命学派,从19世纪末建立到20世纪20-30年代消亡,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在心理学史上,对构造主义心理学以及创始人铁钦纳多持负面的评价将其作为学派兴衰的反面教材。然而任何一个学派的兴衰必有历史规律可循。构造主义心理学尽管只是昙花一现,但作为一种心理学思想其影响却是很深远的。

(一)、主要贡献

1、强调实验室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在康奈尔大学作了很多的实验,并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其巨著《实验心理学》中,铁钦纳对心理学实验的仪器、步骤以及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等都作了详尽的说明。

2、对世界心理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铁钦纳的许多著作如《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入门》《心理学教科书》等都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学习者。

3、为美国心理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铁钦纳培养的博士中,有很多都成为了美国心理学界的中坚力量。如心理学史家波林、心理测量学专家吉尔福特和动物心理学家玛格丽特等。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一个“实验主义者协会”,促进了心理学家之间的交流和科学心理学的传播。

4、充当了批评的靶子。构造主义为了提供一个公认的正统学说,为了反对这种正统性,心理学中的其他新兴运动奋起抗争许。这些新兴的心理学思想流派之所以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对构造主义观点的进步性改造和批评。后世许多心理学派都是在批判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用严格控制的内省法将科学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引入了心理学。他一直追求科学的客观性,认为心理学的方法和物理学的方法是一样的,对物理事件的观察与对心理事件的观察是对等的,他试图借助内省实现心理学的客观性和精确性,认为内省时一种严格二精确的观察,与早期的哲学家有关心理的哲学思辩不同的,他对内省法所进行严格限制,目的是尽可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确地记录和测量,力图通过方法和方法论使心理学获得科学性。这一理念不但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不是研究对象,而是研究方法。

虽然铁钦纳所倡导的系统的内省法并没有完全使心理学获得客观性和精确性,并为此招致了诸多的批评,但正如心理学史家维内(W.viney)所言:“他的严格的科学态度却被保留下来了,并且在具有实验倾向的心理学家中享有至高的荣誉。”(维内,W.viney1998,P.242)

(二)、主要局限

虽然铁钦纳认为他为心理学建立一种基础,但他的努力仅仅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铁钦纳去世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时代也就结束了,这也说明构造主义心理学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在研究对象上: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和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和功用;过分限制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认为任何不能被经过训练的内省者观察的心理学过程都是无关紧要的,应该将它们排除在心理学的范围之外,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的产生和发展。

2、在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过分贬低心理学分的应用价值,忽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比其老师冯特走的更远,研究过于狭窄。

3、在内省方法上: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单一化,过于倚重内省,使心理学不能脱离安全脱离哲学思辩。

4、在身心关系上:铁钦纳坚持身心平行论,限制了用生理来解释心理的可能性,构造主义心理学所受到的致命打击是它未能及时吸收进化心理学。

五、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争论

(一)1、在研究对象上的分歧

(1)、构造主义研究意识的内容和意识的构成元素。

(2)、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

2、在研究方法上的分歧

(1)、铁钦纳采用内省法,是重在内省的实验法。

(2)、机能主义采用客观的方法,虽不能取消内省法,但不能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社会研究法等。

3、在研究内容上的分歧

(1)、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他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的元素;

(2)、杜威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

4、在身心关系上的分歧

(1)、铁钦纳主张身心平行论;

(2)、机能主义认为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互相影响。

(二)、1、鲍尔温与铁钦纳之争 早在1895年,鲍德温就提出所谓的“反应类型说”,认为感觉的反应时间与运动的反应时间的差别是属于个人间的类型差别,而不像铁钦纳认为是由于观察者的随意态度不同引起的。这一对立使铁钦纳的立场与多数美国心理学家的立场之间的不同更加明朗化,并且很快就导致了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之争,尽管波林认为这个争论已被安吉尔和穆尔的研究所解决。

2、杜威与铁钦纳之争

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中,批评了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与反应的元素主义,主张刺激与感觉一样,只是为了行动而存在,除非考虑它们与行动的关系,否则刺激便没有什么意义。

1898年铁钦纳在《构造主义的公设》一文中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这两个直接对立的概念。铁钦纳认为构造主义是研究“是什么”的心理学,机能主义是研究“为什么”的心理学。1899年铁钦纳又发表《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一文,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区别。

3、安吉尔与铁钦纳之争

1907年安吉尔在《机能心理学的领域》列举了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三个区别:

1921年铁钦纳在《机能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讲述了机能心理学的四个特点。

4、卡尔与鲁克米克之争

1911年鲁克米克发表《英文心理学教科书中机能一词的用法》一文,指出机能心理学所用的“机能”一词含义不明确,认为机能这个词有时是指心理活动,有时是指这一活动的功能。

直到1930年卡尔在《1930年的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一章 才对这一批评做出答复。卡尔认为:这两种用法没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两种用法并不代表两种含义,它们的含义是完全一样的;说机能并不违背逻辑,也不是什么谬误,其实这种用法与数学用法相似。在严格意义上说,卡尔与鲁克米克之争已不再是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之争,而是关于“机能”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之争,因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之争到了1927年铁钦纳逝世后便慢慢平息下来。

第五篇: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 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 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 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答案:A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答案:C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Neisser于()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答案:D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

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

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答案:B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A.保守性聚焦

B.同时性扫描

C.博奕性聚焦

D.继时性扫描

答案:A

1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组块。A.3 B.4-5 C.7±2 D.9-20 答案:C

16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A 根据(),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C

18根据(),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19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样例集和特征集

B.概念、事件和背景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答案:B 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概念、事件和背景

B.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答案:D

21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负责识别一个模式(如字母)的是

A.特征鬼

B.映像鬼

C.决策鬼

D.认知鬼

答案:D

22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四层为

A.特征鬼

B.认知鬼

C.决策鬼

D.图像鬼

答案:C

23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由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Atkinson和Juola B.Sternberg

C.Hamilton

D.WiC.kelgren

答案:A

24记忆的产生效应支持

A.多重存储模型

B.加工水平途径 C.TuLving(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D.平行

分布加工途径

答案:B

25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A.唐德斯(Donders)

B.斯滕伯格(Sternberg)

C.波斯纳(Posner)

D.汉密尔顿(Hamilton)答案:A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A.逆向工作

B.简化计划

C.手段-目的分析

D.算法

答案:C 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A.头脑中储存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

B.记得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

D.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

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或更长时间,那一位置的目答案:C 属于前瞻性记忆的是

A.头脑中存储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

B.记得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

D.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

答案:B 双重记忆模型中的双重记忆是指

A.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B.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C.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答案:C 双作业任务可以用来研究

A.工作记忆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A

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作用理论

C.晚期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

答案:B

所谓()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A.气氛效应

B.启动效应

C.典型性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B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

A.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技术

B.跨通道启动技术C.双耳分听技术

D.句子核证技术 答案:D

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作

A.心里不应期

B.负启动 C.负启动反转

D.返回抑制

答案:D

图像记忆具有除()以外的三个特点。

A.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B.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D.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答案:B

下列方法中,()是用来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

A.双作业操作

B.空白实验

C.部分报告法

D.扫描实验

答案:C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直接检验概念形成中所采用的假设

A.人工语法实验

B.空白实验

C.人工概念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B

下述方法中,()适合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A.眼动记录法

B.反应时记录法

C.开窗实验

D.出声思考法

答案:D

下述模型中,()是计算模型。

A.TLC.模型

B.ELINOR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

D.集理论模型

答案:D

下述模型中,()是计算模型。

A.特征比较模型

B.ELINOR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

D.TLC模型

答案:A

下述模型中,()是心理学家Clark提出的

A.空间表象模型

B.操作模型

C.语言模型

D.表象-语言混合模型3

答案:C

下述模型中,()是心理学家Hunter提出的。

A.空间表象模型

B.操作模型

C.语言模型

D.表象-语言混合模型

答案:B

43下述研究方法中,()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A.开窗实验

B.计算机模拟实验

C.减法反应时实验

D.加法反应时实验

答案:A

44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字符、数码还是其他图形,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时,其反应时最短。

A.90

B.120

C.180

D.320

答案:D

45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这种现象叫做

A.字母优势效应

B.字词优势效应

C.构型优势效应

D.客体优势效应

答案:B

46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这种现象叫做 A.字词优势效应

B.客体优势效应

C.构型优势效应

D.字母优势效应

答案:C

心理学家吉布生(Gibson)提出的知觉理论是

A.假设考验说

B.认知理论

C.直接理论

D.特征分析理论 答案:C

一般认为,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脑区是 A.顶叶

B.额叶

C.颞叶

D.枕叶

答案:B

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A.联想

B.命题

C.原型

D.概念

答案:D

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___,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A.命题

B.联想

C.概念

D.原型

答案:C

在Rips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相应的()空间。

A.问题

B.气氛

C.语义

D.启动

答案:C

在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

B.联想

C.概念

D.原型 答案:C

在对数字“7”进行反正判断的实验中,反应时最长的顺时针倾斜角度为" A.60 B.120 C.180 D.270

答案:C

在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时,多重通达模型与整合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考虑到相对频率的作用

B.语境起作用的时间点

C.注意选择所发生的阶段

D.非句法信息在句法分析早期是否起作用

答案:B

在绝大多数发表的语义记忆损伤个案中,选择性地受损通常是 A.有生命物体的识别

B.人造物体的识别 C.具体词的理解

D.抽象词的理解 答案:A

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之为

A.模板

B.原型

C.样例

D.维量

答案:B

左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A.只划左边的一半

B.只划右边的一半

C.只划上边的一半

D.只划下边的一半 答案:A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Kahneman认为决定注意的关键因素是所谓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受()等因素的控制。

A.对能量需求的评价

B.当前意愿

C.当前唤醒的能量

D.短时记忆的容量

答案:A;B;C Kahneman认为决定注意的关键因素是所谓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受()等因素的控制。

A.对能量需求的评价

B.当前唤醒的心理能量 C.长期倾向

D.当前意愿

E.短时记忆的容量 答案:A;B;C;D

3当我们说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时,我们所强凋的主要是

A.自上而下加工

B.自下而上加工

C.概念驱动加工

D.数据驱动加工

答案:A;C 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概念

B.最佳实例

C.事件

D.样例集和特征集

E.情景

答案:A;C;E 根据特征表说,概念是由()等因素构成的。

A.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B.概念的定义性特征

C.概念的特异性特征

D.整合定义性特征的规则

E.最佳实例 答案:B;D 根据心理学家Newell和Simon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等功能。

A.建立符号结构

B.过滤

C.贮存

D.复制

E.条件性迁移

答案:A;C;D;E 根据原型说,概念的表征是由()等因素构成的。

A.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B.概念的定义性特征

C.概念的特异性特征

D.整合定义性特征的规则

E.最佳实例 答案:A;E 根据知觉的认知理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知觉过程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B.知觉是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C.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

D.知觉是直接从环境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E.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A;B;C;E 关于Stroop效应,正确的说法是

A.一般来说,老年人在早晨的Stroop效应要比晚上的大 B.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C.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医生经常用Stroop任务来评估病人顶叶的机能 D.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评估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答案:B;D

10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B.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

C.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 D.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

答案:A;B 尽管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具有()等基本特征。

A.目的指向性

B.认知操作

C.选择算子

D.操作序列

E.问题空间

答案:A;B;D

12可以安全的用于人类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有

A.PET扫描技术

B.fMRI技术

C.ERP技术

D.单细胞记录技术

答案:A;B;C 能为直接通达假设提供证据的有

A.同规则词相比,人们对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更短 B.规则词与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没有差异 C.对同音异义词的分析

D.临床上对深层诵读困难的观察 答案:B;C;D 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等基本方法。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出声思考法

C.开窗实验

D.计算机模拟

E.加法反应时实验

答案:A;B;C;D;E 认知心理学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等方面。

A.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B.使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C.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D.重视生理机制的研究 E.从心理物理函数研究走向内部心理机制研究 答案: A;B;C;E 认知心理学家将()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

A.视觉代码

B.听觉代码

C.语义代码

D.言语代码

E.口语代码

答案:B;D;E 属于内隐记忆测验的有

A.线索回忆

B.再认

C.词汇判断

D.知觉辨认 答案:C;D 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课题是

A.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

B.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C.前瞻性记忆

D.自传记忆答案:B;C;D 属于上位范畴的物体有 A.椅子 B.家具 C.动物 D.猫 答案:B;C 图像记忆具有()的特点。

A.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B.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D.保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E.其容量至少为9个项目或更多 答案:A;C;D;E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A.Broca区靠近大脑额叶,Wernicke区位于皮层后部

B.Broca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

C.Wernicked失语病人语量较多,但不能表达意义

D.Wernicke区也某种程度地参与语言产生过程

答案:A;B;C;D

22下述模型中,()能解释范畴大小效应。

A.特征比较模型

B.激活扩散模型

C.集理论模型 D.直通模型

E.层次网络模型 答案:A;B;C;E 下述模型中,()是命题模型。

A.集理论模型 B.HAM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

D.ELINOR模型

E.特征比较模型

答案:B;D 心理词典中存储着词汇的A.正字法信息

B.语音信息

C.语义信息

D.句法信息

答案:A;B;C;D 语义记忆可以储存

A.过去发生的事件B.将来发生的事件C.关于“大象”的知识

D.关于“pint”如何拼写的知识

答案:C;D 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较难时,人倾向于使用

A.平行加工 B.系列加工 C.自动加工 D.控制加工

答案:B;D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___复述是指对刺激加工的不断深入,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可以产生持久的记忆。答案:精细 ___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答案:语义 ___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的加工。答案:控制性“三段论”推理的“气氛效应”是指___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答案:前提的性质 Anderson认为,问题解决具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和___三个基本特征。答案:认知操作

Atkinson和Shiffin认为短时记忆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二是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___。

答案:加工器Atkinson和Shiffrin认为短时记忆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___;二是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加工器。

答案:缓冲器Johnson-Laid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___。答

案:心理模型 Johnson-Laid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型相当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___。

答案:知觉;表象 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涉及4种过程:即___过程、发现过程、放置过程和表象过程。

答案:图示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涉及4种过程:即图示过程,___过程、放置过程和表象过程。

答案:发现 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___和言语系统。答案:表象系统 13 Posner和Cohen(1984)提出,视觉注意包括___、___、___三个成分。

答案:应用算子

答案:把视觉注意施加到一个目标上;把注意从一个目标上解除;把注意转移到新的目标上14 26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___四个阶段。Selfridge(1959)提出的“鬼城”(Pandemonium)模型以___为基础。

答案:特征分析 Shepard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___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同构关系。答案:类比 Shepard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___关系。答案:同构 Wason通过四卡问题的研究发现,在命题检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人们表现出强烈的___倾向。答案:证真 按照区别性特征模型,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___的时间。

答案:长 编码刺激的空间关系和特性的皮层视觉系统分别称作___系统和___系统。

答案:后期注意;前期注意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___编码和语义编码三种方式。

答案:视觉

2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和___编码三种方式。

答案:语义 根据Newell和Simon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贮存、复制、___和条件性迁移六种功能。

答案:建立符号结构 根据Shiffrin和 Atkinson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___而实现的。

答案:复述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___、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答案:问题表征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算子、___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答案:评价当前状态 根据特征比较模型,一个概念的各种语义特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特征,另一类是___特征。

答案:定义性;特点 根据心理学家Newell和Simon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贮存、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___六种功能。

答案:条件性迁移 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与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

答案:抽象分析法 经典心理旋转实验说明表象以___形式存储,这样,表象是___的近亲。

答案:模拟码;知觉

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___加工,而练习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___加工。答案:自动;控制

模板说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它的基本思想就是___,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这种形式的匹配被称为模板式匹配。

答案:刺激与模板匹配

33纽维厄(Newell)、西蒙(Simon)等人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还是无生命的计算机,其信息

加工系统都是___系统

答案:操纵符号

确认某种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叫做___。

答案:模式识别

人们对作出“苹果是水果”的判断要快于“葡萄釉是水果”的判断,该种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叫做___效应。

答案:典型性

人们在进行判断或推理时,总是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该种启发式策略叫做___启发法。答案:代表性 37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___。

答案: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家们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识别一个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线段,这种现象叫做___效应。

答案:客体优势

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是感觉信息的___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答案:组织和解释

40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有一些神经细胞只对具有一定特征的刺激作出反应,这种专门化的神经细胞叫做___

答案:特征觉察器

双通路假设认为,词的意义既可以通过___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___通路间接达到。答案:视觉;语音

42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这种类比是一种___水平的类比,而不是结构水平的类比。

答案:行为

43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相匹配时回忆成绩更好意味着,当提取任务强凋表面信息时___加工比___加工记忆效果更好。

答案:感觉;意义

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的全部认知状态叫做___。答案:问题空间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指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以___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

答案:信息加工

心理扫描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____。

答案: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新手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___特征,而专家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___特征。

答案:表面;结构

一种记忆理论认为,记忆代码是对加工这个代码的认知过程的记录,每种加工方式都产生一个认知代码,一般说来,语义加工越多,加工深度就越深,代码越深,记忆越持久。这种理论叫做___

答案:加工水平理论

有研究者提出,深加工之所以能导致更好的记忆,是因为两个因素。其中,一个是___,一个是____。

答案:深入分析;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参与

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___,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性。通过抑制实验表明,在短时记忆中两种被加工的材料越接近,互相干扰越大。

答案:抽象的代码

在Rips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或语义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相应的___空间。

答案:语义;认知

在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___等方法。

答案:实验;观察;计算机模拟

在特征整合理论中,___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

答案:分散注意

54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___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___,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答案:较小的知觉单元;较大的知觉单元

最先提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概念的是___。

答案:美国学者詹姆士

四、判断题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整体加工是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2 模板(Template)与外部的模式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答案:2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整体,然后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10有关词汇歧义消解,多重通达的观点认为句子语境不能立即阻止歧义词不合适意义的通达。

五、名词解释 1A.V.L单元

大多数心理学家常把听觉的(an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答案:1

答案:2 模板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3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的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好。答案:2 双耳同时分听实验,支持过滤器模型和支持知觉选择模型。从整体上说,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的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特定信息也是可以回忆的。

4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单一(长时记忆)的,存在着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答案:1 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在这里可以通过复述的策略进入长时记忆,不可能产生遗忘。

答案:2 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在这里可以通过复述的策略进入长时记忆,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信息得到复述后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否则很快消失。集理论模型可以解释范畴大小效应,但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性效应。

答案:1 集理论模型可以说明范畴大小效应,但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效应。集理论模型还提出了非预存的思想,概念间的联系要通过比较或计算才能得到。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Selfridge提出生成转换法则,对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答案:2 转换生成语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提出。8 Shepard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答案:1 表象的实质是一种类比表征。但表象并不是直接地从结构上来表征外部客体,它与外部客体在结构上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心理旋转研究是当前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9 Johnson-Laid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统一命题。

答案:1 Stroop效应

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编码

从一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刺激形式,或者从一种符号系统转变为另一种符

号系统。抽象分析法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的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

机模拟等方法。不管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称为抽象分析法。代表性启发法

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范畴大小效应

范畴大小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

断更快。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范畴特异性损伤

同无生命物体相比,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

出更大的困难。(或者)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操作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作范畴特异性损伤。负启动

当N次试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试验中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这种现象称之为负启动。精致性复述

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

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可得性启发法

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

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控制性加工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

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两种记忆说

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是Waugh和Norman最早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模型。模式识别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是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人的模式识别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入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即给刺激一个名称。内隐记忆

其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启动效应 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启发法 是指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它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却常常有效地解决。比较常见的启发法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和计划等。气氛效应 Woodworth和Sells提出的一种推理理论。他们认为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具体来说就是:两个肯定前提使人得出肯定结论,两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一个肯定前提和一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两个全称前提使人得出全称结论,两个特称前提使人得出特称结论,一个全称前提和一个特称前提使人得出特称结论。

情景记忆

按照贮存的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认知地图 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实验性分离现象

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手段-目的分析

其核心指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这样做还要先消除应用算子与当前状态的差别,如此进行下去,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双作业任务

一种常见的注意研究的范式,要求受试者同时进行两项作业,而研究者的兴趣通常在于两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干扰的程度。问题空间 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解决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24心理词典

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库,这种知识库被用来储存词汇的正字法、语音、语

义和句法等信息。所谓的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25心理旋转

心理旋转就是人在头脑中将某个图形的映象做平面或立体转动的心理运作过程。70年代初Shepard及其同事开展了“心理旋转”的研究,并由此将心理旋转看称一种

类比过程。直接通达假设

有关视觉词汇识别三个不同的假设之一。直接通达假设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当你看到一个词时,视觉模式足以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状态依存性记忆

信息的提取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提取线索。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

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提取线索,叫状态依存性记忆。字词优势效应

这个效应是Reicher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如work中的k),比识别一个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如字母串orwk中的k)的正确率要高。29 自动化加工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了两种加工过程理论。其中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就很难予以改变。30 自上而下加工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

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该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米勒1956年首先提出。米勒认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以信息论中所得比特为单位的,而是以组块为单位的。

六、简答题 简述表象的计算理论。

答案要点:Kosslyn在心理扫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表象的计算理论。这个理论尝试具

体地说明表性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依照这个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1)表层表征,即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2)深层表征,这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表象依赖于表层表征。这种表层表征出现于视觉短时记忆中,其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极易衰退。表层表征保留了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对于构成表象基础的深层表征分成两类:(1)本义表征,这种表征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的。(2)命题表征,这种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表构成的,它们是解释客体的。据此,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要涉及图示、发现、放置、表象四个过程。简述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

答案要点: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2)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Bourne等用C=R(X,Y„)来表示这种概念结构,其中C.为概念;X,Y„为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定义性特征:R为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它们确定诸定义性特征的关系。从特征表说来看,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完整地表征一个概念,即构成一个特征表,就应当定义性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地结合起来,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行。

3简述概念结构的原型说。

答案要点: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Rosch称这个维量为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它表明同类个体的容许的变异性。概念就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1)原型(2)范畴成员的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概念的原型是概念的这样一种实例,与同一概念的其他成员相比,它与更多的成员有共同的特征。RosC.h 认为这种概念结构可以解释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们日常应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简述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

答案要点:Bruner,Goodnow和Austin首先提出的关于概念形成的学说。他们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储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假设可看作认知的单元它是人解决概念形成问题的行为的内部表征。这些可能的假设组成一个假设库。

照假设检验说看来,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形成和考验假设并不是在任意的或没有规则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作出有关决定的序列可被看作包含一定目的的策略。这种目的包括:A.从每一个决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信息;B.使任务的压力保持在可处理的限度以内;C.调节在规定的时间或活动的范围内未能掌握概念的风险以及作出一个决定所带来的风险。Bruner等人还认为,不管人是否意识到他的这些目的,任何一个策略都可以从这些目的角度来加以评价,而每

个决定的相应后果就反映出这种策略的目的。具体的策略有: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和博弈性聚焦。这些策略的运用构成假设考验说的核心。由此看来,概念形成过程是一种富有策略性的假设考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因而带有明显的智慧色彩,表现出人的主动性,这是假设考验说的最突出特点,也是它胜过其他理论的关键之处。简述集理论模型。

答案要点:该模型由Meyer提出。是关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模型的一种。在该模型中,基本的语义单元为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这些信息集可分为样例集和属性集或特征集。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或特征,这些特征称为语义特征。这样来看,语义记忆就是由无数的这种信息集所构成的。然而,这些信息集或概念之间没有现成的联系。当要从语义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对句子作出判断时,就可以分别搜索属性集,再对两个属性集进行比较,根据其重叠程度来作出决定两个集的共同属性越多,重叠程度就越高。重叠程度高时,就可以做出肯定判断,反之则作出否定判断。简述记忆信息加工三级模型。

答案要点: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的记忆系统的模型。他们认为记忆有三种存储: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这个模型中,外部信息最先输入感觉登记,它按照感觉通道可以分为视觉的、听觉的等等,即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等。感觉登记有丰富的信息,但很快可以消失。其中有些信息进入短时存储。进入短时存储的信息可具有不同于原来感觉的形式,即要进行变换或编码,编码单元为AVL单元(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并且信息也能较快的消失,虽然速度比感觉登记要慢。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在短时存储中可保持15-30s。短时存储是一个加工系统,它有两个功能: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信息通过各个槽道,借助复述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有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和视觉的编码形式。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相对地来说是永久性的,但它们可以因消退、干扰或者强度减少而不能被提取出来。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出来,就转入短时记忆了。该模型还认为:信息从一个存储转到另一个存储,多半是受人控制的。人对感觉登记中短暂存储的信息进行扫描,得到选择的那些信息经过识别而进入到短时存储。此外,有些信息还可以直接从感觉登记进入长时存储,不经过短时存储的中介。信息从短时存储进入到长时存储的所依赖的复述也同样体现出人的控制。总之,对记忆的信息流程的控制是该模型的一个突出特点。

简述加工水平说。

将A和B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关于程序:对基本信息过程系列的规则的说明,是信息加工系统的行为的机制。

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复制以及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简述知觉的直接理论。答案要点:Craik和Lockhart从信息加工的操作来看记忆系统,最早提出来提出了加工水平说。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时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Craik等人曾经用一系列的实验来支持他们的理论。这些实验的典型形式是所谓的不随意学习,即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记,待任务完成后,出乎意料的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答案要点:刺激物说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其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实验的关键在于所安排的任务需要体现不同水平的加工。一些实验的结果支持了加工水平说。简述衰减模型。

答案要点:Treisman对过滤器模型提出的改进模型。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非追随耳的信息要想受到高级分析,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阈限。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鸡尾酒会效应”。照Treisman看来,主义的选自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还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简述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答案要点:Johnson-Laird提出的阐述推理内部过程的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型相当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知觉或表象。在这些前提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心理模型通常提示某个结论。然后通过搜索与该结论不相容的其他替代的心理模型来评价该结论的真实性。如果搜索不到,即没有足以破坏该结论的对前提的其他解释,那么这个结论就是真实的。所有上述推理的过程均依赖于工作记忆的加工资源,并且受制于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因此,构建心理模型是一个费时的工作。并且有些前提的形式不允许对其信息立即作出整合,因而构建心理模型需要进行一系列有赖于工作记忆的加工。总之,在心理模型理论中,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模型是三段论推理的关键。简述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答案要点:

1、信息加工就是符号进行操纵。

2、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1)加工的对象:符号结构;(2)加工的构成: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3)关于加工器的功能:A、一组信息处理过程;B、短时记忆: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入或者输出的符号结构;C、解说器:

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12简述中枢能量理论。

答案要点:中枢能量理论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于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Kahneman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较好地体现中枢能量理论,他认为人可得到的资源和唤醒是连在一起的,其数量也可因情绪、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个人的长期倾向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中枢能量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同时进行两个作业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

13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要点:可得性(availability)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经常出现。这是一种典型的根据认知难易程度来选择和加工信息。人们通过不费力地回想出的信息进行概率推断,结果导致赋予那些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比重,而对大量的其它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哪些生物学证据支持特征分析说?

答案要点:特征分析说就是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比较,一旦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1)Pritchard利用技术使客体在眼睛运动条件下,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不变,得到客体的固定网像,结果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客体的知觉并不是立即消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逐渐消失,消失的是完整的特征,暂留的也是一定模式。(2)D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把微电极插入麻醉动物

皮层的一系列神经元中。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存在特征觉察器。什么样的证据支持负启动可以在范畴水平发生?

词干。

而排除测验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呈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

答案要点:扩散抑制现象是有力的证据:Tipper向被试呈现两个上下放置的普通物体的线条画,其中一个为分心信息,以绿色呈现,另一个为目标,以红色呈现。如果探测显示中的目标与启动显示中的分心信息相匹配,那么,与相继呈现无关图片相比,被试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要长。然而,更加有趣的是,当探测显示的目标与启动显示中被忽视的分心信息虽然不是同一个刺激,但在语义上有联系,比如相继呈现绿色的狗图片和红色的猫图片时,与相继呈现无关图片相比,被试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也要长。因此,负启动完全可以在范畴或语义水平上发生。为什么同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相比,基本范畴具有特殊地位?

答案要点:相关范畴包括上位范畴、基本范畴、下位范畴。基本范畴是指即不是太一般也不是太专门的一种范畴。它具有特殊的地位:(1)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2)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3)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有关句法歧义消解,研究者提出了哪些理论?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在过去的20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的实验发现上:

一、当识别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时,读者或听者增量式地建立词串的句子水平的表征。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即句子的结构暂时有歧义,人们也能立即作出一个特定的分析。

二、人们能够很快地使用详细的词汇信息获得合适的分析。

(1)花园中径理论框架:在花园中径理论框架中,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则,一个是最小附加原则,其含义是,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按照这一原则,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另一个是迟关闭原则,其含义是,只要语法上允许,读者总是倾向于把每个新的语言材料附加到当前刚刚假定的从句或短语上,该原则能够保证新的成分即时地附加到先前的材料上,因而使得超出读者工作记忆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2)花园路径模型:它假定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最初,只是纯粹的句法分析原则起作用,然后,语义的和词汇的信息才起作用,它们被用来证实或拒绝最初阶段的输出。在词干补全任务中,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的指导语有什么区别?

答案要点:包含测试要求被试用回忆出来的词补全词干,如果无法回忆,就用头脑中所想到的第一个补。显然,在这种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都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 最小附加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花园路径理论框架中,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分别为最小附加原则和迟关闭原则。最小附加原则是指,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按照这一原则,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

七、论述题

1试评述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答案要点:(1)特征表说的基本观点是: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它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A.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B.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Bourne等用下述方程来表示这种概念结构:C = R(X,Y,„)其中,C为概念,X,Y,„为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定义性特征;R为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些规则又称作概念规则,它们确定诸定义性特征的关系。

特征表说的观点简单明了。它的优点是可以很好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并且与当前的一些语义记忆模型相一致。但是,特征表说的弱点也是明显的。目前它只涉及一些逻辑概念和取自命题演算的概念规则,还难以解释各种类型的自然概念或现实概念。特征表说寄希望于深入研究规则学习的规律,进而发现更适合于解释现实概念的更有效的概念规则系统。

(2)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Rosch认为概念就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A.原型或最佳实例;B.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作用。照Rosch来看,这种概念结构可以解释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们日常应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特征表说和原型说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特征表说着重概念的诸定义性特征,带有分析性色彩,原型说强调最佳实例或原型,带有整体性或综合性色彩。前者认为特征是由语义表达的,后者设想原型是以一般表象来编码的。特征表说与逻辑对概念的解释及下定义的方法有直接联系,原型说则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认识论对概念的理解。但是,二者仍然有共通之处,彼

此是可以沟通的。特征表说并不排除概念的诸特征在实例中的整合,原型说所强调的的原型则是具有更多的同类个体共同的属性的实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征表说比较符合一般对概念实质的理解,因而易于被接受。原型说将概念与感性形象相联系,这有合理的成分,但表象的概括程度是有限的,抽象概念与表象没有直接联系,难以解释所有的概念。试评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答案要点: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这两个对立的模型各有其论据,自60年代以至现在,始终引起激烈的争论,同时也推动了实验研究的开展。

现在对于这两个模型,心理学还没有充分的根据来肯定一个并否定另一个。但是,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显得太不经济了:所有的输入都得到包括高级加工在内的全部加工,然后大多数经过分析的信息几乎立即被忘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有力的论据,像这种看起来不经济的过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类似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是存在的,比如Sternberg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其实,这两个模型也似乎不像有关双方所想的那样尖锐地对立。反应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堵塞现象,它也是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联系着的。而且,这两个模型也都认为,几个通道的信息也可以同时受到注意,即都承认注意的分配。这就是一些实验结果既可以从知觉选择模型又可以从反应选择模型得到解释的重要原因。现在可以设想,注意既可以是知觉选择,也可以是反应选择,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有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两类模型在性质上的差别不应被忽视,而应该进一步加以研究。

从目前的实验研究来看,有两点似应加以改进:1.在迄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主张知觉选择的人大多利用附加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他们所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而主张反应选择的人大多应用非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程序,他们所研究的是分配性注意。这两种实验的差别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来说,改变这种对某一个方法的侧重并应用多种方法无疑是有益的。2.以前的研究几乎都是在听觉感觉道内进行的,很少涉及其他感觉道。因此,利用其他感觉道特别是同时利用不同感觉道进行实验,将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有利于揭示主义的实质和机制。试评述知觉的直接理论和间接理论。

答案要点:知觉的直接理论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其中的著名代表Gibson则提出了“直接知觉”的观点。Gibson认为观察者可直接从环境中的丰富信息抽取出与深度、大小及动作等有关的知觉。他强调观察者与环境两者是不可分的;知觉是观察者与环境之间主动、互动、持续与动态的过程。按照他的观点,距离就是我们直接知觉到的。著名的Gibson结构密度级差实验的结果支持上述看法。

知觉的间接理论认为人在知觉时,接受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刺激是什么的假设。知觉是一种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依照Bruner和Gregory的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在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知觉时意识不到假设的参与,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在弱的照明下看东西,有时可以体验到这种假设考验。

知觉间接理论注重观察者的内在处理过程,知觉直接理论则注重外在环境的信息内容。但是知觉的直接理论过分轻视了视觉的分析处理表征的过程,以致于无法完备的解释人类视觉的复杂性。而知觉的间接理论缺少对于各种知觉现象的生理基础的探讨。

4试评述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答案要点: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Collins和Quillia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该模型,实验结果支持语义记忆具有层次网络结构的看法。

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是按逻辑得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的网络。这使它具有简洁的特色,但是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层次网络模型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是极少的,概念之间既有垂直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在层次网络模型中,主要连线为“是一种”、“有”、“会”等性质的关系,没有涉及其他种类的关系。其次,层次网络模型节约了贮存空间但是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此外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典型性效应。

激活扩散模型是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也是一个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用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模型中的结点表示一个概念,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明联系愈紧密,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在激活扩散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确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该模型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在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启动效应是对该模型的支持。

激活扩散模型是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它用语义模型取代了层次结构,因此比层次网络模型显得更加全面和灵活。激活扩散模型更适合于人,可容纳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哪几个试验能够证明注意选择发生在相对靠后的阶段?

答案要点:

1、注意选择的模型发展。注意的心理机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早的实验课题之一,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明注意的选择机制,实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双耳分听技术。从布鲁德本特(Broadbent)最早提出早期选择模型以来,认知心理学家又先后提出了中期选择模型、晚期反应选择模型和资源限制理论等不同观点。

2、注意选择反应选择模型。De 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之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注意的晚期的反应选择模型与早期(知觉)选择模型的差别:瓶颈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业性质决定,早期(知觉)选择模型是再认前选择,反应选择模型是语义分析。

3、支持反应选择的实验。为探讨瓶颈在哪一位置,平行加工停止,系列加工开始,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一: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二:Shiffrin等(1974)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他们让被试在白噪音的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实验条件分为两种:一用双耳听,不确定辅音出现在哪个耳朵;二只用单耳听,确定辅音出现在哪个耳朵。得到的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对特定的辅音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支持注意选择的反应选择模型。实验三:刘易斯(Lewis,1970)的分听实验。让被试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单词而忽视非追随耳

中的任何信息。非追随耳呈现的信息而是单词,不过这些单词与追随耳的单词有时没有语义上的联系,有时却又是同义词。实验要求被试在执行分听任务是,对追随耳的单词作出声音反应,并测量从追随耳单词出现开始到被试对其作出反应之前的反应时。结果发现:非追随耳呈现是是追随耳单词的同义词时,被试对追随耳单词的反应时会延长,而非追随耳呈现无关单词时则观察不到这种效应。

6试举例说明非对称性搜索的实验证据及其理论意义。

答案要点:Neisser(1963)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视觉搜索的非对称现象。所谓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搜索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搜索一个甲类项目(靶子)。结果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即出现非对称现象。特雷德曼和索瑟(Treisman & Souther,1985)的非对称性视觉搜索实验:在实验中呈现两种图形,要求被试完成两种不同的搜索:A、或者从若干个圆形中搜索带小尾巴的圆;B、从若干个带小尾巴的圆中搜索圆。结果表明:A搜索要比B搜索快得多。而且,A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不显著影响被试的反应时,而B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解释:A搜索是自动加工的,产生的是相对简单的特征地图,被试只能拿看到圆上的小尾巴就能做成肯定的反应;B搜索应该是控制加工的,产生的是位置地图,被试必须将圆和竖线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将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逐一比较,才能做成正确的反应。

非对称性搜索的实验的理论意义:

1、支持了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1977,1980)在注意研究的背景中提出了特征整合论。特征整合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理论的出发点是知觉的特征分析。知觉在前注意阶段是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过程的不同阶段实现的。她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2、提供了特征觉察器存在的依据。在视神经研究中,研究者把有效的视觉搜索作为某种基本视觉特征觉察器存在的依据。搜索具有前注意基本特征的靶子比搜索缺失那种特征的靶子要容易,因此,视觉搜索不对称现象在辨别作为基本特征的刺激维度时具有重要作用。视觉搜索的非对称还表明:干扰项的特点对某些靶子的搜索速率有影响。这提示搜索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寻找靶子,而是在加工靶子与干扰项的关系。

下载认知主义心理学(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知主义心理学(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知心理学学习心得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感觉进行研究起源于英国经验主义者洛克,他指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它为知觉和其它复杂认识过......

    认知心理学学习心得

    认知心理学学习心得 1. 认知心理学概述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一般认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

    认知心理学作业

    试卷名称:0042_作业_1 单选题 (10.0 分)1. 特征整合理论的实验支持来自于()实验。 A) A:视觉搜索 B) B:双耳分听 C) C:Stroop效应 D) D:错觉性结合纠错 多选题 (10.0 分)2. 把拼图的过......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合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

    认知心理学心得

    网址:www.xiexiebang.com 《认知心理学》学习心得 —联合同济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心得 (作者:韩海 同济心理研究中心武汉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本文为其参加“认知心理学”课......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cognitivism)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用乔纳生(Jonassen,1992)的话,即向与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对立的另......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 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传统认知主义,这里简称为认知主义中繁衍出来的,是对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用乔纳森的说话,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方向发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