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葫芦丝在识谱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郭永乔
葫芦丝在识谱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佛山市顺德区世纪小学 郭永乔
【摘要】:随着音乐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是小学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非常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相对难的教学内容,目前小学生识谱能力低下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形成识谱能力的障碍,培养小学生识谱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识谱能力已经成为急迫的事情。本文分析简谱教学的现状,在提出趣味简谱教学几种方式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课堂乐器葫芦丝与趣味简谱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葫芦丝演奏中学习识谱,有效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关键词】:葫芦丝
趣味
简谱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这与《音乐课程标准》中体现的理念,即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意义有类似之处。此外,新课程的设计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基本实现了对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有效指导效果的及时反馈,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的进步。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而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识谱问题可以说是最大投入,而最无收获。
一、识谱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识谱缺乏兴趣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普遍的情况是,儿童入学开始的音乐课,就迎头碰上抽象、难以理解的五线谱、简谱。之后各年级的课堂上,都是把很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花在了看谱划拍、看谱读词、看谱歌唱,教师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解决谱子上的节奏、唱名、变化音、二声部等等难点上,这些音乐的“碎片”只会使儿童觉得音乐是那样的晦涩难懂,兴趣索然,节奏、音准的困难解决不了,乐谱学得更是茫茫然。
2、识谱教学长期陷入困境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然而识谱教学长期以来陷入困境,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校园里,谱盲有增无减。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还不足0.5%。造成这种状况既有音乐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也有音乐教师不重视识谱教学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识谱教学,多年来一直没有走出“分散识谱教学法”的误区。
二、趣味识谱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全面掌握识谱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对陌生的音乐符号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够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和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策略:
1、采取游戏教学方法。
把音乐与游戏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 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循序渐进式的策略。例如:可以用“摘水果”识谱游戏,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2、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例如: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
例如:课堂上,让学生听辨火车汽笛鸣和汽车喇叭叫等声音的高低,也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进行对比,如“2”比“6”高还 是低?“6”比“1”低还是高?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单音听辨练起,慢慢地发展到听简单的乐句。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动物的叫声和平时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先分辨差别大的,再结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乐句。启发学生用心去听,培养他们对音高的想象力、辨别力,从而唱准曲调。
4、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
三、结合葫芦丝的识谱教学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音乐教学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 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包括了听、唱、奏等基本要素。而葫芦丝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深受广大师生的青昧。成功的葫芦丝教学对于识谱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葫芦丝的特点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携带方便、音色优美,适宜学生吹奏,符合集体教学原则。葫芦丝参与课堂不仅仅是技术传授,更是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它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满足大部分孩子学习音乐的欲望,课堂学习,课后吹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现在很多学校都已开展了葫芦丝、竖笛、口琴、口风琴的教学,大多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学具,为歌曲伴奏。只要气息控制好,指法正确,还可以在音高上做到准确无误,这对学生的识谱教学有很大帮助。
用葫芦丝吹节奏,可以免于学生口念一大串的象声词,还可吹和声。多声部的节奏,每个声部所奏音高不同,又相对和谐,既让教师能清楚地监听每个声部所吹节奏正确与否,又培养了学生对和声的感受力。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穿插在一起,还能训练学生灵活变换吐奏方法。
2、借助葫芦丝、具体且直观
葫芦丝的学习必须融入到识谱的整体教学中去,并借助其它教学内容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加深音高印象,同时手、眼、耳、脑等多种器官的并用,既协调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促进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1)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一个自然音,或背对学生在葫芦丝上吹奏一个音,请学生听辩。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如果有葫芦丝,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笛子上试着把教师给出的音高吹出来,若不对,可先判断是高了还是低了,然后再找,直到正确。久而久之,学生对固定音高的记忆得到加强。
(2)音乐课程中《龙的专人》是一首简易而优美的歌曲,全曲有四个乐句,一、二乐句乐句和四五乐句都有重复的音符,在演唱旋律过程中如发现自己唱音不准,就要及时根据葫芦丝声找出原因;如发现吹奏的声音与唱的旋律不和谐就要针对曲谱进行纠正。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正确的识谱演奏能力、敏锐的听觉能力及葫芦丝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流行元素带来的效果。
a.聆听范奏《荷塘月色》,说说这首曲叫什么?喜欢吗?
(学生很兴奋地回答: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是流行歌曲)
b.出示第一乐段旋律及歌词。看看一段音乐有哪些音符组成?
c.视唱曲谱,注意反复记号。
d.学生自已吹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比任何一节课都吹得认真和投入,连平时不太爱吹的几个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e.分组合作。一半吹奏曲调,一半演唱歌词,并对调。
(学生做得棒极了!学生课后纷纷跟我说喜欢这样的识谱教学)
四、小结
1、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器乐教学引入音乐课堂,把葫芦丝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大大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提供一个实施音乐新课程的有益思路和可借鉴的教学实践方向。葫芦丝教学与识谱教学相辅相成,葫芦丝教学必须结合识谱教学,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再加上葫芦丝在学生掌握音准、节奏感,增强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的良好影响,其作用不言而喻。
2、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钟启泉,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3]韩中健.《葫芦丝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
[5]范晓君.新课程观下的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3。
1、《音乐课程标准》
第二篇:关于音乐课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关于音乐课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乐居乡中河美泰苗圃希望小学:汪小东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但,它仅仅是音乐素养的一部分,与之共存的节拍、音准、音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等要素,更是不可或缺的。那,在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特别是如何做好音乐教学中的学生的识谱教学工作呢?
主题词:音乐课
识谱教学
大家都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我们固然要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知能力,并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但是,根据小学音乐教学标准的要求,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音乐启蒙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们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学习:A、“唱会歌”;B、“唱好歌”;C、“会唱歌”。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个人认为,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这三者并不是逐层递进、相互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整的整体。“唱会歌”是基础,“唱好歌”在“唱会歌”中体现,(不能等技术成熟了再进行艺术处理,歌曲的处理要在学会中同步进行的),“会唱歌”(如技巧的学习等)在“唱好歌”中生成。而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有部分音乐教师由课改前的一个极端走向了课改后的另一个极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标理念,甚至错误地认识音乐艺术及特征,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有悖于中小学音乐教学规律的现象,如强调兴趣,忽略技巧;强调唱会,忽略唱好;强调手段,忽略目标;强调综合,忽略音乐本体等。由于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节奏、音准、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等基本音乐能力,课堂上难以听到和谐美妙的歌声,难以看到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同时,而且,有很多所谓的专家认为,那是在培养专业人才,与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相违背。个人认为,这是顾此失彼了,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基础知识就是我们音乐学习的“规”和“矩”,不学好音乐基础知识,这是难以想象我们的学生可以完整、完美演绎一首优美的歌曲的。
所以,个人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特别是低级阶段,不仅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基本节奏感;而且,同时应注重识谱的训练。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而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歌唱、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由此也可见,识谱教学依然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教师不应该从课改前一味强调识谱教学的极端,走向课改后不要识谱教学的另外一个极端;我们既要认识到识谱教学不识音乐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又要认识到识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要通过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达到课标提出的“识读简单乐谱”的要求。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歌曲学习《田野在召唤》、六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三年级上册《可爱的家》„„,这些都是谱面比较简单,学生易掌握的,而且,歌曲的旋律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经过简单学习就能会唱、唱好的歌曲,这就比较适合在识谱教学中,拿来作为学生识谱能力训练的练习曲目。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个人结合他人的教学观摩总结了以下部分音乐教学工作中的识谱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一、手指操的练习。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do、re、mi„„根本很难记住的,那我借助我们自身的辅助工具,每节课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手指操,学生和老师互动,唱音出示手指,逐步演变到看谱出示手指。如:看到fa,可以两手分别出示两个手指头,也可以一只手出示四只手指头;看到la,可以两只手分别出示三只手指头,并模唱出la的标准音高„„等等,如此反复,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与音准。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与伴奏合唱或清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
三、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三年级下册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我通常的做法是低年级(一、二、三)用手打节拍为主,四年级以上开始要求用脚边演奏乐器边打节拍。这样的要求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脑、手、脚身体多器官功能的协调配合能力(当学生的能力达到基本要求时,又可以要求学生用心打节拍)。
四、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六、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七、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口琴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八、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但是,具有标准音高的乐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
当然,在识谱教学中,并不是每首学习的歌曲都必须唱谱,只要我们记住义务教育阶段对识读乐谱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熟悉乐谱进行复习性视唱”和“在有乐器伴奏下进行看谱视唱”,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教学要求降低到学生“可以接受”的标准,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的歌曲进行识谱学习,即可。
通过以上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训练,经过小学三至四年的基本音乐知识系统的学习,我相信学生的识谱能力、音乐艺术素养一定能达到自我学习歌曲、自我分析歌曲、自我表现歌曲的层次。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在课后,学生的课后巩固练习也是必要的功课,也就是说音乐课也是有一定的课外作业的。
2011年3月25日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宁波出版社
2、《音乐教与学问答388》山西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中如何渗透识谱教学
小学音乐课中如何渗透识谱教学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识谱的效率是教师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因为识谱的枯燥而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公开课上,也很少看到老师落实这个环节,也许怕影响整个课堂效果,从而忽视了最基础的教学。要重视识谱教学,必须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采取一些生动活泼,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绎童话,情景中学
引入和演绎童话故事,在童话的氛围里,让学生感受和接受乐谱的特点,从而掌握乐谱。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喜爱上音乐中的七个音符,在教学中,设计一个童话故事,首先问孩子们:“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说:“听过!听过!”于是顺势引入一个故事(出示多媒体画面):在美丽的音乐王国里也住着七个小矮人。画面里走出七个五颜六色的音符1、2、3、4、5、6、7。孩子们一下子就高声说出了他们在数学中的名字1、2、3、4、5、6、7。紧接着说:“小朋友们刚才叫的是他们住在数学世界中的名字,可今天他们搬家了,住到了音乐王国里,他们就另外取了属于自己的好听的名字。来,让我们听听他们叫什么。”在音响效果的配合下,老师讲着关于这七个小矮人名字的故事:最小的小个子“1”do do的敲着门走了进来,在他的后面“2”re re小妹一蹦一跳的走了出来;“3”咪咪叫着mi出来了,后面的“4、5、6、7”唱着歌儿走了出来,让学生听听他们怎么唱自己的名字“fa、sol、la、si”。学生都觉得很新奇,兴趣也很浓,便问道:“你最喜欢哪个小矮人,喊喊她的名字。”教室里一下子热闹开了,最后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好听的声音请出七个小矮人,do、re、mi、fa、sol、la、si,同时结合多媒体画面。
二、设计游戏,互动中学
音乐游戏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学生认识了音名之后,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熟悉音名、巩固音高。如“找朋友”的游戏:请7个小朋友,头上戴着写有音符的头饰,然后我出示一个音符,让学生在一段《找朋友》的音乐中,任意走动,音乐声停,学生的脚步也停止,要求找到出示的音符的左边和右边的音,并一起手拉手。这时,老师再请学生一起来唱唱。再如游戏“小鸟回家”: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进一步认识音名、感知音高。如:我说、唱、弹一个音,然后让小朋友找到写有相应音符的小鸟,并把这只小鸟贴在写有相应音符的小屋上。
低年级的孩子毕竟年龄还小,对于这些不容易记忆的音符名字和不易掌握的音高还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的很好,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对学生放低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给他们贴贴五角星,争当识谱小能手来啃地功能他们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识谱带来的成就感。
三、借助乐器、吹奏中学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是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的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往往认为识谱是较难的,但自从我们学会吹竖笛后,我发现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引入新歌,练唱中学
对于高年级学生我有一个原则:让学生少点负担,多些兴趣。因为他们都非常有个性,喜欢流行歌曲,觉得课本的歌曲不好听、不好学,更何况是单调的识谱学习,所以我时刻注意兴趣的培养,如歌曲教学中,我坚持先入为主的原则,先让学生唱会优美歌曲,再倒过来练习歌曲曲谱,如果是学生一致公认的优美旋律,他们还乐意背唱曲谱。尝到了甜头,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提高了。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但并非抛弃必要的技能训练和学习,音乐课也一样。作为音乐课一个基本任务,识谱教学不应被我们音乐教师摒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是要扎实的进行识谱训练,并且能根据各校特色和学生年龄特征,丰富教学形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
【摘要】 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应该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应当使学生在有乐趣、有追求的条件下去掌握。这就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识谱 音乐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中,识谱教学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对此话题,教师之间常有一些歧见。而这些歧见也正是音乐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但其中有一点,相信大家已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那就是中小学识谱教学是普及性还是专业性的问题,答案是普及性。因为普及性的目的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这,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所在。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笔者认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条途径是把探索音乐美、享受音乐美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识谱则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附带着的解决问题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工具是在使用中经过不断的磨砺而日趋锋利,得心应手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以识谱教学为辅的教学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经验。
1、在唱歌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唱歌使用乐谱的机会多而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唱歌的兴趣浓厚,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负担(如操纵乐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包括识谱上的困难。特别是歌谱的实用价值也能够直接地激发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唱歌活动中接着学生的识谱能力,应该帮助学生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歌曲的旋律线、歌曲的调式特点等,这有助于使学生掌握歌曲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音程固定关系和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艺术风格。
节奏是音乐的骨髓,是音乐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时一般要经过三个时期。1.1初期,训练内容应以时值比较规则的节奏型为主,例如: 2/4 ×
× | ×|| 2/4 ×× ××| × ×
| ×× ××× | ×-|| 2/4 ××××
×× | ××××
× | ×××
×××× | ×
0 ||
1.2后期,要增加稍复杂一些的节奏型。如:
×·×;×·×; ×·××× ;××· ;× × ×;××;××× ……
1.3后期,要引导学生掌握更难、更复杂的节奏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连音和弱起节奏。如:
×××;0×;0××……
莫扎特说:“旋律是音乐的精髓”。拉赫玛尼诺夫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这是因为旋律是直接表现人的情感或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的事物。在旋律结构中,不能忽视节奏的重要作用,而旋律的生命线实际上就是千变万化着的音程。所以,分析歌曲的旋律线,关键就在于掌握音程的固定关系。
对于音程的训练,笔者认为练好三度音程可以为练习其它音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纯
四、纯
五、纯八度、大
六、小六度都比较容易掌握。较难掌握的是大、小、七度和减五度。最难掌握的是增四度及各种变化音。可在这些方面多加训练,解决这类问题,除了用琴帮助学生之外,老师准确的范唱和带唱也是很有效的。
可以说,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一条最主要、最常用、且见效最快的途径。
2.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
结合器乐演奏学识谱比结合唱歌识谱要困难得多。因为它增加了操纵乐器的负担。但现在提倡器乐进课堂,特别是坚笛、口风琴等简易乐器进课堂,因这些乐器演奏技术简单,学生一学就会。这样,学生基本上就不存在演奏技术的障碍,反而为学识谱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为乐器的音高是固定的,只要演奏方法得当,吹准节奏,基本上可以达到识谱的目的,只是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须注意:
2.1要严格而认真地注意乐曲的句法。因为只有正确地分句,才能表达出乐曲的内在情感。
2.2涉及到演奏技巧上的识谱问题时(如坚笛演奏时的临时变化 音),除了要好演奏技巧外(如坚笛的指法及口风的运用等),更要引导学生以作品的实质情感出发,演奏好作品,达到识谱的目的,而不要死盯住一、二个临时变化音的音准、复杂节奏等。演奏民歌更应如此。
3.在欣赏音乐的活动中学识谱
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是极普遍的,也是极浓厚的。要求出是很强烈的。因此,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识谱的需求。
在欣赏活动中学识谱,最常用的方法有: 3.1听主题、唱主题、背主题。在通常的情况下,给学生听或唱主题,都有旋律性强、节奏鲜明、容易记忆、容易演唱等特点。在欣赏音乐时都有乐谱作依据。在教课中,老师要尽量地使学生的视、听、唱联想与想象等心理活动协调一致起来,给学生听、唱的方题。应要求学生背下来。
3.2感受、记忆节奏与节拍。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听音乐时,随着音乐做律动,按节拍击掌,按节奏型击掌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一)听音乐时,随着音乐做律动。
(二)按节拍击掌。击掌时,既可以落在音乐的强拍上,也可以落在音乐的每一拍上,还可以落在音乐每一拍的后半拍。
(三)按节奏型击掌。将听到的短句中的节奏型,用击掌的方式再现出来,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有利,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很有利。
(四)在欣赏音乐中记节奏谱。交典型旋律的节奏用乐谱记录下来。这一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需循序渐进地训练。
3.3感受乐曲的旋律、唱旋律、记旋律谱等。
感受乐曲的旋律线,就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用人的身体动作或用手势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出来。如:上行旋律,做由下向上的动作。物、手势:下行旋律,做由上向下的动作、手势:平行、上下起伏的旋律等,依次类推。
唱旋律是将听到的旋律,用韵母或唱音将其模唱下来。
记旋律谱是把欣赏到的旋律,简单的音乐主题记录成乐谱,这个要求很高,务必要给学生正确的答案,使他们在判断自己记乐谱的正误时有所依据。4.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学识谱 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创作音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学生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利用乐谱记录音乐构思,可以顺带地解决识谱问题。因为,创作音乐离不开音乐思维中,离不开记谱法。于是,创作音乐使学生得到了自己运用记谱法的机会。这无疑有利于识谱。
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识谱的主要教学方法: 4.1编写节奏谱
这是学生初学创作时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验创作音乐的经验。另一方面则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节奏的组合方式及其一般的情绪特点。
4.2编写旋律谱
这必须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创作经验的基础之后的教学内容。这时,要鼓励学生定出优美、流畅、有感情的旋律来。
4.3为歌词谱曲
这是在学生具备了较丰富的创作经验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分析它的情绪、节奏等特点,配上适合歌词内容、情感的旋律并用乐谱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着眼点是如何把歌曲写好,可是这一活动的结局都落实在完好的乐谱上。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识谱并没有被当作目的去追求,而识谱的作用也不是被忽视。只不过识谱是从属于创作音乐这个主要目标的,它是创作音乐的一个副产品,是在顺带之中解决的。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应该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应当使学生在有乐趣、有追求的条件下去掌握。这就是在音乐中进行教育,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教学思路。
第五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数字、字母和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识谱教学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形象识谱教学调动学生的识谱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比如,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让学生伸出小手念儿歌来学习音符的唱名及位置:下加一线敲敲门do、do、do来来来re、re、re,第一线上有猫咪mi、mi、mi,第一房间坐沙发fa、fa、fa,第二线上说说说sol、sol、sol,第二房间手儿拉la、la、la,第三线上笑嘻嘻xi、xi、xi,第三房间歌儿多dol、dol、dol,再配合柯达伊手势进行范唱。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识谱知识,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识谱教学
1、先节奏后音准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音准与节奏。其中,音准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而节奏入门相对容易一些。另外,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可从节奏教学先入手,可先学习五声音阶,即学习“do、re、mi、sol、la”的唱名及音准,然后再扩展到七声音阶的学习。
2、先唱词后唱谱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唱词,后唱谱,这样学生既容易感受歌曲形象美,又保持了对学习歌曲的积极性。这正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是一样的,如学唱《过新年》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曲调所陶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情不自禁的跟着录音唱了起来。通过这样试唱,学会歌词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
三、通过游戏进行识谱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陌生的音乐符号感到枯燥无味,但如果采取游戏教学方法,把音乐与游戏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如,在学读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我让学生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当他们感受到“走”用的时间长,“跑”用的时间短后,意识到“跑”的时间是“走”的一半,我在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学生就会在这个游戏中了解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了两种音符的读法。就这样,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在音乐识谱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直观化、形象化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让音乐教学变成一个个美丽的音符,润化孩子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