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山中心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制度
南山中心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制度
一、学校根据管理要求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进行管理,做到“校务、政务公开”网络化。全体教师的论文、计划、总结、备课、试题等各方面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学校建设好自己的特色云空间主页,教师建设个人空间主页,能够围绕课堂学习实现师生交流,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指导学生建设个人学习空间和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
三、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要求做到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定期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特色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按学校规定完成信息化教学应用课时。积极参加市、县级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四、学校专任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使用计算机、智能交换平板一体机等设备。教育学生爱护设施设备,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使用,保证使用触屏设备时的个人卫生与适当力度。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使用完毕后,必须按程序整理好设备物件。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学校管理人员,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动手维修,否则,造成不良后果,按其损失照价赔偿。
五、定期检查评比智能交互平板一体机的使用情况,确保教学应用达标。教师使用“班班通”开展教学活动,每期应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任课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上课后,要督促值日学生干部认真填写《“班班通”工程应用记录册》。教务处对各班级任课教师“班班通”上课情况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并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六、加强对教师电子备课的管理。电子备课的格式固定为WORD+媒体素材(课件)形式,其中文本内容(占60%),多媒体素材利用(占30%),个性特色(占10%)。文本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媒体素材和课件的使用要恰当,链接自如。电子备课要有分工备课和个人自备两个阶段。分工备课的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备好电子教案蓝本,上传于学校电子备课平台指定的文件夹中。执教教师将其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文件夹中,根据班级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下载教案修改增删,体现出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经教研组长签字同意后,上传到电子备课平台替换原始教案,并予以保存。主备教师还要在自己授课后,及时填充不少于60字的所备教案的小结与反思。教导处定时或不定时按要求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形成《电子备课检查情况通报》。
七、定期评比教师的个人学习空间。检查是否有空间备课、学习交流、制作、收集、上传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时,须按要求进行身份验证和注册,使用学校统一编排下发的标准信息码和注册口令。个人信息设置要简单大方,既有个性化又包含有本校标识的共性。创建文章、发表文章、上传视频、发表微博 要严格遵守学校和主管部门的对于网络的管理纪律。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建立学习群组,学生将作业以PDF/SWF格式的文件上传在自己的空间中,复制其附件的地址回复于群组。老师在讨论群组中采用跟帖的方式批阅统计成绩。
八、建立教育信息化档案资料资源台账。积极为学校教育资源提供各种优质教学资源,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的资源数量不少50份。网络中心管理员要认真填写《资源登记册》(县局教育技术中心印发),及时对下载、刻录、购买、上级下发等渠道来源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登记,分类存放。按照不同课件资料的技术要求,定期对其维护保养,保证完好无损。
九、实行奖励机制。各学校应建立教育信息化工程应用奖励机制,引导教育信息化工程在校园管理的多个区域广泛应用。对在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获奖的师生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应用突出的教职员工给予奖励,并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制度
定远县青山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
应
用
制
度
定远县青山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
应用制度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岗位职责
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是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执行组织,担负着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建设、管理、服务、维护的职能。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了解、研究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建设、管理及运行服务。
2.校园网建设:负责校园网络系统规划、建设、管理;负责校园网中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和故障维护,确保校园网出口线路的畅通;负责学校中心机房的安全和环境保障,负责学校应用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完善网络安全措施,及时发现系统安全漏洞,防止网络攻击,保障校园网计算机安全及网络杀病毒系统等;负责学校各职能部门计算机联网、IP地址分配及网络线路的故障维护。
3.网站建设:承担学校门户网站的制作与技术指导;负责网站信息资源的收集、制作、利用、发布,做好网站内容日常更新,做好学校网上宣传。
4.教学服务:负责网络教学的推广与应用培训,建立教学资源
库(课件、教案、试题、教学光盘等);协助教导处及相关老师进行各级精品课、优秀课、教学团队、示范中心、教改成果奖等网上申报工作。
5.源采集:承担校内宣传和优秀教学课例的摄录像工作,学科研究等专题片的制作,硬盘复制、光盘刻录、图片扫描、视频采集等。
6.培训任务: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培训工作,如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和办公软件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能。
二、网络中心管理员岗位职责
网络中心管理员的基本职责是负责网络线路、设备及相关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网络正常运转及其安全,并对网络建设规划及改造现有网络系统提供技术建议。
1.负责本校接入教育局域网的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的日常维护,对教育网接入线路连通性进行日常检查,保证线路畅通。不能自行排除故障的,上报相关维护部门。
2.负责统筹规划本校校园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负责组织对本校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硬、软件的维护和管理。
3.负责本校入网计算机IP地址的申请、发放、登记和管理等工作。负责本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4.随时监控本校计算机或网络的任何异常现象(包括故障现象),及时与教育局信息中心管理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监控本校校园网的黑客行为,随时过滤各种有害信息(包括反动、暴力、淫秽或有损国家声誉和形象的各种信息等)如发现立刻上报。
5.负责从技术上杜绝利用网络从事与教学、科研、管理无关的活动。负责本校病毒防护软件的升级,防止病毒扩散、下载、传播。不能处理的立刻上报。
6.负责对本学校的上网记录进行登记,并保留上网记录60天,对外服务的服务器必须记录日志,并保留90天。
7.协助本校用户解决网络使用上的疑难问题。组织协调本校行政工作人员学会并用好教育管理系统。
8.定期更改学校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密码,确保信息安全。不得以各种方式非法监控上网用户的上网行为,不得泄露用户的私人信息及邮件内容。有责任和义务举报任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非法行为。
9.负责建立本校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协助学校建立本校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导机构。
10.负责本校的计算机室、网管中心等场所和设备的防火、防雷、防盗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立刻上报学校负责人,尽快处理。
三、“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建立并落实管理负责制。“班班通”设备在学校分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班主任管理负责制。学校总务处应按班级建立设备明细账及设备总账,做到“账据齐全,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使用“班班通”设备前,学
校应组织教师对设备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全员培训,做到人人规范操作、正确使用。
3.强化设备使用率。按照“班班通”设备每周的课堂教学应用不少于10课时的总体要求,合理量化每个学科教师每周或一个学期的最低应用课时数量。教师运用设备资源备课上课要做到“四有”,即:“教案上有体现、课堂上有应用、记录单上有记载、电子白板或优盘上有存储”。
4.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班班通”教室设备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按程序关闭并切断电源,整理并安全放置好设备。教育学生爱护设备,定期打扫教室卫生,保证设备在清洁的环境中运行。安排值日人员每天及时关锁教室门窗。因工作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丢失,应照价赔偿。对故意损坏设备者,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处罚。
5.学期结束,应组织人员认真进行设备清查盘点,对需要维修、保养的设备采取应对措施。要根据本校实际,在生均公用经费中统筹安排资金,用于“班班通”设备的维修和更新。班主任如有变动,应在学校分管领导的主持下,认真办理移交手续,完成交接工作。
6.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班班通”设备的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防高温、防强光等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每年寒、暑假期间应安排专人值班,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凡因失职造成设备失窃等事故的,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制度
1.学校根据管理要求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进行管理,做到“校务、政务公开”网络化。全体教师的论文、计划、总结、备课、试题等各方面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2.学校建设好自己的特色云空间主页,教师建设个人空间主页,能够围绕课堂学习实现师生交流,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指导学生建设个人学习空间和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
3.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要求做到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定期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特色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按学校规定完成信息化教学应用课时,积极参加各级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4.学校专任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使用计算机、电子白板等设备。教育学生爱护设施设备,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使用。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使用完毕后,必须按程序整理好设备物件。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学校管理人员,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动手维修,否则,造成不良后果,照价赔偿。
5.定期检查评比班班通电子白板的使用情况,确保教学应用达标。教师使用“班班通”开展教学活动,每期应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任课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上课后,要督促值日学生干部认真填写记录表。教务处对各班级任课教师“班班通”上课情况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并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6.加强对教师电子备课的管理。电子备课的格式固定为WORDE+
媒体素材(课件)形式,其中文本内容(占60%)、多媒体素材利用(占30%)、个性特色(占10%)。文本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媒体素材和课件的使用要恰当,链接自如。电子备课要有分工备课和个人自备两个阶段。分工备课的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备好电子教案蓝本,上传于学校电子备课平台指定的文件夹中。执教教师将其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文件夹中,根据班级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下载教案修改增删,体现出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经教研组长签字同意后,上传到电子备课平台替换原始教案,并予以保存。主备教师还要在自己授课后,及时填充不少于60字的所备教案的小结与反思。教导处定时或不定时按要求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形成《电子备课检查情况通报》。
7.定期评比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检查是否有空间备课、学习交流、制作、收集、上传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时,须按要求进行身份验证和注册,使用学校统一编排下发的标准信息码和注册口令。个人信息设置要简单大方,既有个性化又包含有本校标识的共性。创建文章、发表文章、上传视频、发表微博要严格遵守学校和主管部门的对于网络的管理纪律。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建立学习群组,学生将作业以PDF/SWF格式的文件上传在自己的空间中,复制其附件的地址回复于群组。老师在讨论群组中采用跟帖的方式批阅统计成绩。
8.建立教育信息化档案资料资源台账。积极为学校教育资源提供各种优质教学资源,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的资源数量不少50份。
网络中心管理员要认真填写《资源登记册》(教育技术中心印发),及时对下载、刻录、购买、上级下发等渠道来源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登记,分类存放。按照不同课件资料的技术要求,定期对其维护保养,保证完好无损。
9.实行奖励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奖励机制,引导教育信息化在校园管理的多个区域广泛应用。对在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获奖的师生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突出的教职员工给予奖励,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第三篇:关于南山镇中心小学学习
关于南山镇中心小学学习“贵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汇报
自5月13日,参加县教育局在下桥中学召开中小学“贵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动员大会后,钟芳校长立即安排了我校有关人员学习下桥会议精神的教研活动。在殷俊副校长的主持下,我校先后召开了中心教研组成员会议和教导主任会议,会上参加下桥会议的几位同志分别和大家学习了“贵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确定了我校课改的方向,并要求与会人员回到本校后要立即传达新一轮课改精神,在教师中掀起学习新课改的热潮。中心教研组成员将进入课堂深入了解我校当前的教学状况,研究制定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高校应建立基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平台,实现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当然,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布局系统不完整、教师综合素质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高校扩招和专业增多等原因给其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如何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管理的规范性是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信息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指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高校教育的现代化管理,其管理内容重要包括课程库的管理、教学运行的管理、专业计划管理和教学任务管理等。基于现阶段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加速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缺乏系统的布局规划
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信息化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以高校的办学目标为依据,进行合理的规划。就目前形势看,我国高校在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信息管理系统较为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一些高校以企业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管理流程制定,但同样没有从全局出发,导致其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规划观念,不便于统一管理。
(二)缺乏网络信息风险意识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时代促进了管理系统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多数数据需要保密处理,因此必须建立内部系统的权限设置,要求管理人员采用固定的身份登录,防止信息丢失。并且要对系统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处理,防止由于病毒侵蚀导致的信息数据丢失。目前,我国多数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权限设置不明确等问题明显。
(三)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在信息化系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管理者,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的管理技术,又要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我国高校教师多为教育改革前招聘的教师,新生力量较少,对管理软件的熟知程度不高。这导致高校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影响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另外,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较慢,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方案。信息化管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水平和信息化操作能力都具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关于高校教师的技术培训不多,导致教师对新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方法认识不深,操作能力不强,制约了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的实施进程。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从而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构建分析如下:
(一)树立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念
树立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念要求高校在思想上进行创新,将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作为改革依据。逐步更新高校的管理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构建满足我国高校发展的管理方案,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者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的管理和协调环节。因此,促进高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高校应对教学管理者进行培训,使其正确理解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抓好队伍建设这一工程,选择优秀人员担任教学管理任务,确保其专业性、全面性。实施考察上岗制,对符合规定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其管理能力,采用合理的职位晋升制度和薪资发放制度,以激发信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实践为主,以增强其对新技术的掌握,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构建信息化校园,实现数字化的教学管理
科技的发展使高校教学和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为了满足信息发展的这一需求,高校应建立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实时的信息,它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校园作为社会经济信息时代教学创新的主要场所。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的输入或输出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管理和教学具有新的要求,实现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校园的构建,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新的社会信息,拓宽其视野。从而使校园内部各种信息更加流畅,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的基本目标。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即时信息的提出,使高校教学管理更加方便。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复杂性,这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具有专业的技能,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在认识到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同时还应逐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学管理的需求。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实施科学管理。另外,相关部门还应重视高校信息时代管理的重要性,扩大高校的管理投资,为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供基础。在高校内部逐步建立具有独特特色的信息管理模式,促进我国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第五篇:关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
一、高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1缺少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长期以来,教学管理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管理模式,学院尚未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对各种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采取趋同的管理。其特点是强调教育管理人员及教师的作用,但对学员的具体学习需求有所忽视。而且成人教育是高职院校创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学院更重视经济效益,对教学管理改革的投入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缺少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局面比较混乱。
1.2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技能不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招生规模不仅发展迅速,其教育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成人教育由于的特殊性,学员更需要贴近工作实践的教学指导。所以教学管理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而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往往只能驾驭基本的文字信息处理,填写电子档案与报表,其信息传递与交流、管理模式设计、教学管理规划方面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有的领导甚至不擅长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而也给决策带来影响。
1.3信息化管理缺少有力的软件
由于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理念及人员队伍素质的影响,教学管理的软件也非常欠缺。尽管学院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已开展一定的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如招生、选课、档案管理等,但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并不密切,甚至无法实现对接和转换,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二、高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2.1转变思想,树立信息化建设理念
高职院校应立足长远发展,将教学和管理视为有机统一体,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深化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服务学员、改善办学的重要保障,学院应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进而加深对信息化建设需求的认识,为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学信息化是成人教育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产物,因此,高职院校应解放思想,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
2.2科学设计,建设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高职院校对教学信息化管理观念的树立,学院应遵循购买和开发并举的原则,针对教学管理需求,科学设计,将招生、选课、教学、考核、档案等不同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建设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相关数据库的对接和关联,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满足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等需求,并保证今后的升级发展。
2.3打造网络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根据成人教育的不同需求,整合教学资源,使学员的学习需求获得有效保障。学院要借助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将知识更新、理论联系实际、互动交流作为平台的核心功能,倡导师生充分活动,及时将贴近实践的教学资源传递给学员,方便学员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
2.4完善信息公开管理,发展诚信教育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为营造办学优势,展现高职院校的诚信精神,学院应及时对教学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发布,及时回复信息,使学院办学的近况能够动态呈现,方便学员随时获取信息,便于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的了解和监督。
2.5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组建高素质管理团队
为推动以上工作的发展,高职院校还应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吸纳具备高度责任感、专业学历及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才,加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积极设计开发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将教学和服务关联起来,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服务,同时加强对原有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一、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的内容及应用模块
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的功能充分利用到教学管理中,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整个教学系统进行分析调控,给出合理的判断数据。课堂上教学的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内容,信息化也应当从这两方面进行运用。此外,信息化应用于教学管理中还要有完善的制度支持,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作用。主要有:教师用户,分为多学科教师用户,不同学科的教师登陆不同的用户和密码;学生用户,不同的系别,有不同的登陆名,并且系里边的学生是统一使用一个用户和密码,方便好记,还有管理员登陆窗口,根据不同的权限要求,管理员设置不同的权限,当然也可付给老师一定的权限,比如屏蔽某学生的外网,单独授课等等权限,教学资源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层使用方便的一项系统,管理层的领导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某一位老师的备课情况,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进度,是否对学生负责,还有就是全校的监控系统,也是一项信息化管理的手段。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项模块:主机、多媒体教学投影仪、手写触摸屏,语音等一些列的信息设备,多媒体教室内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的教学听课模式,进行随机的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模块,远程教学管理模块,全校自动化排课表,电子板书,网上教学,网上考试,因材施教的培养计划等。远程操控设备,实现了对多媒体教室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的质量的准确化,信息化,高效化,网络化,对整个工作人员工作的协调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多媒教学设备的充分运用和合理管理,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学生的电子作业档案,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最后通过软件设置的程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不单纯是最后一次考试决定“生死”。对老师的学期评教评学活动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二、当前使用信息化教学的应该思考的问题
2.1计算机信息化时代正在逐步发展起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在信息化阶段教学中,软件使用率少,在教学管理上很多软件是没有实现的,例如:一些教学评价,全校的排课表,排班表等,如果一个系统不兼容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系统的崩溃,全校教学活动将无法进行,影响教学计划和任务,很难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信息的交互使用。
2.2目前来讲,大部分老师已经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很熟练,尤其是一些年长的教师,对计算机还是不能操作自如,整体对计算机操作方面能力低,大多数管理人员还在只会一些简单的打字上,对整个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决策和使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以至于让这些教师产生反感影响教学。还有的教学管理人员根本就不会使用电脑,在对一些重要决策、通知等文件收集处理不及时,从而影响整个教学管理。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使用了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跟随时代潮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合理规划,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建设是一项不断更新的艰巨任务,工程师们在教学软件开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真正正的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拉近了校领导、中层干部、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传播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桥梁和纽带,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克服的困难,改进了教学质量,提高了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