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时间:2019-05-13 00:4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第一篇: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前言

中专学校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音乐课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于美的追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美育的培养。笔者试对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具体来说,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教师而言

2.1 学会对教材挖掘美

在教师对中专学生进行音乐课的选材时,首先要适应他们的自身特点与发展要求;其次在对教材进行撰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教材本身的挖掘。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缺少的只是发现它的眼睛。音乐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它能通过各种丰富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与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品格和情操,让他们受到有益的影响。

比如,笔者在撰写音乐欣赏课件《春江花月夜》的过程当中,首先明确这首曲子是歌颂赞美我国大好河山的,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学生对这10个小段落进行逐一的欣赏。在每段的欣赏过程中,笔者会大体地介绍每段的曲意,一遍过后,学生对其就具有初步的印象。接着,笔者将全曲完整地进行播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两次播放完毕后,笔者将要求学生挑选其中的任意一个章节,用自己的话把音乐所表达的意思与画面写出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美好遐想中,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2.2 在教学中要体现美

在音乐课程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对美的认知能力,带领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走进音乐的情境当中,感受里面的人或事、情和景。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从音乐的创作者、创作的背景等方面入手,联系歌词与旋律,将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或优美的意境很好地再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如身临其境,有所感受与领悟。

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就多次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音乐作品,几次下来,发现这个方法十分有效。学生闭上眼睛就能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在视觉相对薄弱的条件下,他们对听就更为关注。这样一边听音乐一边就能在脑海中勾画出音乐表现的主题与意境,尽管这只是他们初步的体会与感受,但对于之后的教学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类似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轻松地实现音乐的教学与美育的渗透。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多媒体、钢琴等,将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提高。对学生而言

3.1 要多接触音乐作品

中专学生是处在身体发展关键期的一个特定群体,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与接受能力。音乐课的教学一周只有固定的一次课,这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在课下,学生要学会自己去收集与接触一些音乐作品,这将有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欣赏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课后学生可以寻找阿炳的另外的一些二胡曲来听,或者也可以找别的艺术家如刘天华的二胡曲目来欣赏,从中去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而不能没有针对性地乱选,甚至有的学生会选几手流行歌曲来听,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2 要多注意观察生活

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都包含社会的生活百态,这就需要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善于去发现、去体会。只要他们有足够的耐心与细致的观察力,音乐是无处不在的,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当你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时,是否能想起自己曾经听过的某首歌曲?当你看到野蜂在花丛中飞舞的时候,又是否能记得那首著名的钢琴曲?其实学生只要能静下心来去观察、去思考,都将对音乐、对审美产生新的认识。

3.3 要多深入地去体会

只有学生多去观察,多去感受,才能深入地体会到美。这种对音乐、对美的灵敏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总结出的。如果你去听一场演唱会,就一定要注意观察演唱者的神态、表情;如果你去看一场舞蹈,就一定要留意舞者任何一个细微的肢体动作;如果你去欣赏一场歌剧,就一定要对人物、故事情节和歌曲含义等有一个综合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体会分析,对美的认识和把握才是充分的、全面的、综合的。

参考文献

[1]开红.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施途径[J].科技资讯,2009(7):164.[2]吕爱慧.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J].吉林教育,2005(11):20.[3]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甘肃省财贸学校)

第二篇:幼师音乐教育中的美育

幼师音乐教育中的美育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从心灵出发,到达心灵深处的美育活动。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就教育的本质来讲,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及较强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完善学生人格、和谐身心发展、培育高尚情操、积蓄优秀品质等方面均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内化效果。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师音乐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发育的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因而,在幼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树立音乐美育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显得突出和重要。这既回应了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即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也凸显了音乐美育功能与其他艺术教育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一、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可行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映照出人的美好的精神世界。幼师音乐教育中,本身就富含了音乐审美教育元素,或叫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在常规的学科设置中,声乐课、钢琴课、器乐演奏课、合唱合奏课等,均是从不同教学角度、不同教学目的出发,实现着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声乐课中学唱一首《我爱你中国》,会让学生领略到祖国秀美的山河,激发热爱祖国的崇高之美;钢琴课中,弹奏一曲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能让学生体会到外国古典音乐的优雅之美;教师和学生互动、合唱《让世界充满爱》,便会唤起大家热爱和平的一种大爱以及和谐之美。这些,均是在平日教学中就可实施、体现的具体的音乐审美教学内容。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在对学生的美育方面,音乐美育以富于情感的人性化方式,引导着学生感受美的魅力、欣赏美的真谛、创造美的愿望,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价值、自觉增强文化艺术修养、完善道德人格。

二、幼师音乐美育的内容

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一般应着重在感知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培养、认识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综合体验的一种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敏锐的听觉感知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的前提。幼师音乐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课、音乐欣赏课、声乐课、钢琴课,及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视唱练耳课应担负起对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其他音乐课程,实际也是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学习、欣赏音乐缺少音乐想象的翅膀是不可思议的,没有良好的对音乐音响的想象和联想,也就不可能生发相应的音乐形象,更谈不上音乐审美上的意义。这一点上,幼师特色的音乐欣赏课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对音乐本身富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层次地审美体验,同时,使之自我的思想情感得以拓展和升华。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保护学生个体的音乐情感体验,不应强求所谓的“标准化”。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音乐情感差异化的体验,就会自然存在。这也说明了音乐艺术所独有的艺术欣赏个性。

音乐艺术作品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与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欲达到完美的音乐欣赏效果,还应从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完美的、综合性的音乐审美体验。上升到音乐美育教育的认识高度,幼师音乐教师所有的教学努力,都应是“育人”、“树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外部世界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和正确的认识。想想,我们的中外音乐大师、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科学家、甚至政治领袖,如:贝多芬、孔子、钱学森、周恩来等,谁没有和美妙的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呢?

三、幼师音乐美育的途径

实际上,音乐美育在幼师音乐各科教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即使在技术含量要求较多的教学中,也包含着音乐美育的因素,哪怕是技术性的欣赏美。

(一)开设音乐欣赏课程

音乐欣赏课中欣赏古琴传统名曲,在给学生提示必要的基本欣赏要素,以及古琴的抹、挑、勾、吟、揉、绰等具体弹奏技法外,还可以对古琴艺术上升到人文化的审美艺术表述。如是: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史可查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古琴不仅是一种演奏音乐的乐器,它还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这样升华了的音乐欣赏,浸染了学生的艺术文化熏陶,无疑是一种令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而获得从心灵到精神上的美育满足。

(二)在声乐教学中贯穿音乐美育

幼师声乐教学中,教授中外经典名曲是必不可少的。像教唱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除歌唱技巧以外,如果教师能从多角度对歌曲进行解析,上升到多维审美高度,同时伴随着必要的声乐技术训练,就可能更好地使学生表达歌曲形象,体现特有的艺术风格。如:《茉莉花》是我国的一首经典民歌,它已从江苏唱到了全国,从全国唱到了世界。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了《茉莉花》,将其确定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美国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将《茉莉花》改编成萨克斯独奏曲,使之风靡世界。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再次唱响了世界。《茉莉花》这首民歌,已不仅仅停留在歌曲本身的意义上,它可以是中华民族高尚的情操、向上向善的精神体现,很好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像这样充满多维审美信息量的声乐课,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三)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依托提高幼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幼师音乐教育在美育上的强化,还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综合音乐艺术审美体验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合唱重唱、合奏重奏、配乐舞蹈、音乐比赛、文艺晚会。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身先士卒,并激发学生随着音乐的美妙律动,适度摆动起身体,大胆自我表现,充分体验音乐的情感之美、情态之美,使学生感知到合作的愉悦,分享音乐的快乐。实质上,学生在随着音乐进行有韵律的适度摆动,是学生对音乐情绪体验的一种外化表现,这样的表现,也很好地展现了幼师年龄段学生朝气蓬勃,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美好形态。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与学生互动的音乐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鼓励,构建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增强感知能力,和谐身心发展,使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愿望得以实现,并使之不断地丰富和成熟。

(四)提升教师的音乐美育观念

幼师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教师的审美意识、审美视野、审美情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应进一步增强美育观念,尽可能多地汲取自身专业以外的其他的艺术养分,丰富艺术美学思想,贮备足够的教学能量。

音乐美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师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意义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即是教书育人的美育工作者。幼师音乐美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幼儿,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师音乐教育肩负着美育未来一代的重任,崇高而伟大。因此,教师应不断扩展自身学习的广度,扩展自身的音乐艺术视野,清晰地认识幼师音乐教育的价值,满腔热忱地投身到美好的幼师音乐教育事业中。

第三篇:音乐教育中的美育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

昔阳县北关小学 王惠

音乐是一种美好的东西,而美的事物能感动人。音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属于美育中的艺术美。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具有情感性、技能性和形象性。所以音乐教育能产生以下美育功能:培养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品格,激发创造思维。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它不但能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还能为今后自身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能进一步陶冶自己的情操。音乐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的正确感受和创造,是思想意识、情感、文化修养的表现。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

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它是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对小学生开展形象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小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感受音乐展现出来的崇高理想,形成高尚的、美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音乐审美活动能够使小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的确在实施美育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从事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

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四、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苛求有些学生的声音不够甜美,也不要计较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美好的化身,要以一片真诚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音乐的奇妙世界。

第四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巴东一中 王才良

课堂教学要立足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如何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如何科学实施探究教学法,是我们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运用最多的,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强调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并且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与失败逐步走向正确的过程中,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探究情境中去,当学生进入探究过程,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绝不可名曰“探究”,实则“放羊”。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学生能否有目标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学生能否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去探究,学生探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

二、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目标、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一堂数学课,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探究:

1、通过“引导”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乐究”。

教师首先要创设探究情境,“引”学生“质疑”,也就是说要“奇思妙想创情境,千方百计激兴趣”,进而明确探究目标和方向。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情绪处于高涨状态,脑海中的疑问不断增强,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激趣生疑,由疑引思”。抓住学生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好表现的特点,以“趣”、“疑”来做好引导的文章,精选素材,诱发探究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探究中去。

2、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使之“善究”。

探究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实际素材和各种工具、使用有效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使用的工具、素材上,放在学生运用的方法及学生呈现的思维方式上,而不是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得出正确标准的答案”上。好比“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

3、鼓励支持、评价反馈,激发学生成就感,使之“好究”

“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同样,当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消极等待、观望时,教师要给他们以启迪和信心,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及时评价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手段。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最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总之,要让学生爱好探究。

三、把握好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才使得科学探究能围绕提出的问题而展开,才使科学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学科探究能一步步走下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性过程,学生要在通常的已习惯的实践中,发现不寻常的因素,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也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特色的提出问题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猜想并不是胡猜乱想,它是要与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是对问题的解决提出预见性的思考,对科学探究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如在《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室前方挂了一串串联的小彩灯,并在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后,让同学们猜想,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猜想假设,提出八、九种假设:从电源正极开始电流逐渐变小(因为每个用电器都消耗电);从电源正极开如电流逐渐变大(因为电流最终回到了负极,负极“存”了许多电);电流的大小与用灯泡的发光有关(灯光较亮的通过的电流大,较暗的通过的电流小);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就像水管中的流水一样,入口多在出口就多大)等等,还有许多很有创意的假设,每个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假设时,都简述的自己的猜想理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简述理由的过程,正是学生对自己猜想的评价,是自我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并不是也没有“胡猜乱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对众多的猜想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实验,实验前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应将方案的设计变成更加具体的要求,如:列出实验中要用的器材、仪表;画出实验装置图或实验电路图;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估计出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的物理量;规划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等,这样学生就好完成一些。

4、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不是游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带着学习任务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某些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铺垫、引导,这样可能消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畏惧感,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在数据记录时,一定要尊重实事,如实记录,同时,对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应及时的指出纠正,以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

5、分析与论证。对于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不去分析,就不会有结论,科学探究也只能是半途而废。教师应引导学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规律,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分析自己测到的数据,还应主动的关注别人的测量数据,认真比较,全面分析,才能排除误差带来的影响,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6、评估。这一环节是我们以往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学生评估在实验操作中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如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对自己探究活动中的失误进行评估,可进一步地优化探究方案,可引出一些新的发现,也有利于同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交流与合作。其实,交流与合作应该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就是完成的探究报告;口头交流就是用准确、规范、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激发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欲望,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表述欲望。交流过程中,要新生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别人的观点,但也要坚持原则,不随风倒,不人云亦云。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这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间有分工又合作,要群策群议,充分调动各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的聪明才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不能只强调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应全面的锻炼自己,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培养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应该表现为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进行创造性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既要了解探究式教学七个环节的内涵,又要意识到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做到创造性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更好地为课程目标服务,为教学服务。

第五篇: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

作者:刘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8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博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高中古诗文又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可靠的文本资源,它是语文课堂进行美育的好媒介。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内涵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内涵应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审美感受力”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能力。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辨别能力和品评能力。语文教师如能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学生们的审美鉴赏水平就会“水涨船高”。“审美创造力”主要是指审美主体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运用及二度创造所能达到的水准。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标明审美实践活动的三个不同层次。审美创造是审美实践活动的最高境界。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要有意识地吸纳古代文化思想精髓,借鉴运用经典古诗文的艺术手法,力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创作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方式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方式主要有三种:

1.寓教于乐

古罗马诗人和美学家贺拉斯在论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原则。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是古今中外的教师们心向往之的快乐教学方式,甚或可以说是一种层次极高的教育境界。笔者认为,语文中的“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一种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方式。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与空洞说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它必须通过古诗文中的形象与情感因素来浸染学生。优美典雅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思,曲折离奇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均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之产生快乐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心灵的洗礼与美育的熏陶。

2.潜移默化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不是依靠对古诗文文本的抽象分析实现的,而是通过情感渗透与美感传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感悟与启迪来实现的。

高中古诗文所选篇目均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传世之作,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审美教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学资源。学生在语文老师有意识的“审美视角”引领下,在诵读和研习古诗文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悟和领略古诗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等等。例如,读白居易的诗,可以欣赏其自然流畅的语言美;读李商隐的诗,可以欣赏其凄迷朦胧的形象美;读张若虚的诗,可以欣赏其幽美深邃的意境美;读李清照的词,可以欣赏其缠绵悱恻的情感美;读辛弃疾的词,可以欣赏其气壮山河的思想美……

3.创设情境

在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有时需要根据古诗文的特定内容,创设某种特定情境。“创设情境”在语文美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它能使学生在研习和鉴赏古诗文时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之感,全身心沉醉在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审美教育。

在古诗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音频渲染情境,或以视频显示情境,或以现场表演再现情境,或以文学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例如,我们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首先可以用一曲古雅悠扬的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将学生带入一种寥廓、宁静的情境中,接着播放朗诵名家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诵,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播放与《春江花月夜》内容相关的视频。老师在引导学生领略此诗的诗情画意时,务必因声求气,涵咏诗韵,用抑扬顿挫之声和含蓄隽永之语展现诗中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构建而成的幽美深邃之境。如是,学生定能从审美的视角去解读此诗的主题意蕴: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颂自然美景,讴歌男女真情,探究宇宙人生……在一种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中,让学生接受一次深入其心的美育熏陶。

三.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路径

1.寓美育于诵读中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几乎篇篇具备反复诵读与吟咏的价值。在反复诵读中,细致品味古诗文的优美意境和真挚情感,是学生获得审美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学生在诵读与吟咏古诗文时,应声情并茂,既要充分体现出古诗文所蕴含的节奏美与韵律美,也要将自身相合的人生感悟与情思融入其中,这样能在更深层面上获得音乐美与情韵美的真切体验。

例如,学生在诵读李白的《将进酒》时,在充分把握其句式长短相间、韵脚疏密转换的基础上,要深入领会诗人内在的感情基调是“愤激”:由最初的慷慨悲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到中途的愤世嫉俗——“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再到最后的旷达开怀——“与尔同销万古愁”。我发现,学生们在诵读与吟咏此诗时,感情的激流随诗情的发展而跌宕起伏,真可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古诗文诵读的灵魂是对其音乐美与情韵美的把握与传递。其终极目标是借助审美视角解读诗意文情,进而获得美的浸染与熏陶。《诗经》的复沓回还,《离骚》的华美蕴藉,李白的豪迈飘逸,柳永的婉约缠绵……为我们在诵读时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2.寓美育于意境领略中

在高中古诗文中,诸多作品为我们描绘出一系列经典意象,营造出一个个优美意境。在解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再现出作品所描绘的意象和意境,使之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充分感受和领略蕴含于其中的诗情画意之美,继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和高雅的审美享受。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出动静结合、幽雅空灵的山水田园风光。学习此诗后,笔者曾布置一次课外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到郊区或农村“游山玩水”一次,切身体验类似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然后写一篇游记。不少同学在游记中将郊区或农村的自然风光与王维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进行比较,与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审美认同。

3.寓美育于情思感受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对读者进行情感熏陶与思想启迪。高中古诗文中那些韵律优美、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的经典名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表达对祖母至孝之情的千古名篇。笔者在讲授此文时,曾让一名女生谈谈自己对文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理解。她先讲了父母对她的千般疼爱,又谈到自己“将身难报父母恩”的深沉感慨。坐下去不一会儿,她又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看过„伯俞泣杖‟的故事。故事讲述伯俞犯错,母亲用手杖打他,他哭了。母亲说:„我以前也曾用手杖打你,你从未哭过,今天你却哭了,这是为什么?‟伯俞回答说:„以往儿子犯错,挨打时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很康健,今天母亲打我,我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年老体力不支了,我担心以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悲伤哭泣。‟”这位女生说完后竟失声哭泣,其他同学也被她的情绪感染,一个个情至深处,泪眼朦胧。笔者立即抓住眼前这绝好的情感美育契机,真诚地说:“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对长辈,尤其是对父母,要多有一份体谅,多尽一份孝心,少留一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学生们在这深入心灵的情感审美教育中,涤荡和升华了情感。

总之,美育有着“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与魅力,值得语文教师们不懈探究与实践,在高中古诗文教材中充分挖掘美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建美,最终达到让学生濡养心性、提高学养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边涛、吴玉红.学会审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曹利华.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3]于亚中、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下载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无锡市广益中心幼儿园 崔倩昀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华侨小学 汤艳梅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财务投入,取得可能多......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高家小学高丽云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广水实验高中 孙建华 内容摘要: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关系到未......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尝试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尝试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既保证美术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美术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二)加强朗读,诱发同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像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所谓“涵泳玩索,久之当有自见”,有其合理的内核。40年......

    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育中 渗透美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阜蒙县东梁学校 马玉汗 1 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

    有效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有效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泾口第二中心小学卢洪年 在有效教学的今天,如何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