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通用技术”理念下的新课程物理教学
探究“通用技术”理念下的新课程物理教学
摘 要: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教学中,通用技术被上升为教学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组成要素,显示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意向与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合通用技术思想,是把技术的思想运用于物理,以知识的实际运用反哺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解技术,理解一切发展来源于科学。本文就通用技术的教学意图、物理教学与通用技术理念的互通处、如何将通用技术应用于新课程物理教学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 通用技术 新课程 物理教学
物理新课程标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数学工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倡客观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在理论学习、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在以上能力中,学生学习物理后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数学工具的能力有了提高,但是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很缺失。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进通用技术理念,目的就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操作、创新等多项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有效性。物理课堂引入技术思想是一种联系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活动,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通道。
一、通用技术的教学意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通用技术理念被应用于教学,它是一门在实践基础上,融创新、综合、科学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在物理教学课程中引进通用技术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增加教学的广度、实用性、专业性与降低学习难度的技术。通用技术教学理念以操作学习与设计学习为外形,实践新课程理念,以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方式,成为新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减少讲授知识板块的比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通用技术教学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中强调书本内容,不能变通式教学的缺点,增加教学内容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现状等内容的联接,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从课本中发掘自身的潜能。最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通用技术教学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注重知识点机械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更强调知识点的理解性学习,让学生将学习当做一项成长中的“副业”而不是一种任务,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物理教学与通用技术理念的互通处
(一)教学理念的互通处
高中物理课与通用技术课在课程理念方面具有共通之处,这是二者实现融合的关键要素。实施物理教学与通用技术教学都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强化生活技能,为学生今后发展、形成现代化学习理念及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思维方式的互通处
通用技术思想与物理教学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共同之处,从发展结果看,二者都是人类对生活细微处的观察结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学科性质方面看,二者都是思维的劳动,二者在教学过程上脑力劳动占据重要位置。从教学过程看,二者都存在逻辑思考、形象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二者具有紧密联系。
三、如何将通用技术应用于新课程物理教学
(一)学习内容的设计
学习形式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组成通用技术下物理教学的学习形式。例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设计,设置的问题为:第一,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三者的概念。第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实验的操作练习少的问题。第三,课堂上所得出的实验数据准确性差。教师带领学生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所得数据。针对上述问题,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充分利用通用技术对教学实验进行改造,带领学生对转动的风扇进行调整,观察风扇各点运动有什么规律,以此引入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再将风扇转动规律与地球绕太阳所做的运动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与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二)技术应用的转化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单纯的讲述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网络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中的困难。这样既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瓶颈,又可以拓展教学信息的广度,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时,学生所观察到的实验效果不强,只能看到灯泡发光,而用肉眼很难观察到的酸、碱、盐水溶液的正负离子变动情况,这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将微观的实验过程放大,让学生所观察的现象更明显,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酸、碱、盐正负离子导电的核心内容。又如,有关电的学习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电磁感应、电流形成等,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电的有关知识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理解难度。
结语
将通用技术引进高中物理教学中,把物理资源和通用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把通用技术资源运用于物理课堂,通过“具体化”、“简约化”、“抽象化”等隐含的不同层次,努力塑造学生“开放的过程观”、“动态的过程观”和“辩证的过程观”。让闲置的通用技术发挥作用,让物理课堂生动、有趣、实用,从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波,王秋阁.“通用技术”理念下的新课程物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0,49:186-187.[2]刘静萍.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地方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3]黄永利.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的体会[J].生物技术世界,2014,02:131.[4]赖昭胜.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3:125-127.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探讨
贵州省兴义市 兴义市万屯镇中学 葛周 邮编 562409
摘 要: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掀起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课程走进课堂。于是,高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成为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了,不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再好再完善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材料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关键词:物理情境;应用物理;教学活动;主动探究;交流合作 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以往相对陈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师生关系淡漠、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枯燥、教学空间狭隘,于是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成为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再好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材料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与时俱进,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创新教育方式手段,以更加素质化的教学活动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应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求知的欲望。
由于物理的内容大多是抽象化和形式化的概念,这种特点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冰冷,难以理解,无法产生兴趣。作为教师所要承担的角色就是使学生从“冰冷”的状态回到“火热”的学习中去,从抽象回到具体中去,让学生学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的方法和物理的思想。当然,由于学生情况和学校自身环境的多样性,教师的课堂教学创设也要灵活多变,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徐径,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而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寻求未知的知识,而情感因素是学习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新课程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将一重锤用细线悬吊起来,然后用手把重锤拉到自己的鼻子前挨着鼻子,在保证鼻子(或头)不动的情况下,将重锤释放,一会儿重锤又返回来,它会碰着鼻子吗?”。学生提出各自的猜想,之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在重锤释放后返回来,同学由于第一次比较还怕,本能反应会立即让开。此时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再让他重做一次发现重锤根本不会碰着自己鼻子,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机械 1
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就不再枯燥了。
(二)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物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生活中的物理比比皆是,也是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中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可以使学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丰富他们的物理意识,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体育运动中抛掷铅球时铅球运行的最大水平距离问题(抛体运动);卫星发射问题;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拔河比赛问题。通过感受身边的物理,体验物理不是空洞的,而是现实的且富有意义的,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三)重视物理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和能力。应用取向已成为国际物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认为物理应用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对待物理基本的观点和态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强调物理应用,不是简单的计算、理解等,而是培养一种物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要让学生在“用物理”的活动中学到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提高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要让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用物理知识去搜索、处理信息,亲身感受物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生动活泼且有效的物理活动
物理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教师要有效地组织物理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
(一)在物理活动中,感受到物理的真谛
通过观察、提问、猜想、验证、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物理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有的物理概念比较抽象,用讲授的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逐渐形成概念。比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推、拉、压、提、拍物体,在做的的过程中感受力作用效果,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力的概念效果。
(二)开放课堂活动,注意活动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过度控制,往往唱独角戏或者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增加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如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正确对待,并能视为重要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质疑是学生构建知识的重要环节,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不能是权威者,而应当是参与者。只有学生有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物理活动有效地开展。
2.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对每一次活动的参与热情,真正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物理活动不要流于形式,不是简单的讨论或争吵,而是有目的、有程序的和有意义的。
3.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预期的教学进度和任务,而要关注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探究,既是一种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又是一种在人际互动中内化人类文明成果,获得经验与体验的社会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引导和启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活动,才会有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对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十分重要。例如:高一学生初步学习力,不知力为何物,它无颜色、无气味、无形状,容易产生困惑、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用手拍桌子会有什么感觉?”“一个人不用其他东西自己能将自己提起吗?”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二)设计探究问题,使学生分组探究
创设恰当的探究问题,能促使学生探究动机的形成。根据认知理论,课堂探究教学过程应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必须是能启发思维的,富有探究意义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气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使学生积极探究 在知识重难点处让学生大胆寻疑,教师适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让他议一议,说一说,学生在自行解疑中既发展了思维,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的重难点往往是疑问的集合点,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寻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这样教师便可以构建起以疑为导线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变教师分析、讲解重难点为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学习,在交流探索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四、有效开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
交流合作是当代物理课堂上的一个基本特征。交流与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种相关的社会行为。通过交流、组织和巩固学生的物理思考,能连贯地、清晰地与同学、教师和其它人交流他们的物理思考,分析和评价其他物理思考和策略,并能用物理的语言来精确地表达物理思想。教师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交流合作的有效开展。
(一)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是有效交流的前提。合作过程中人际交流会促进交流,合作行为必然导致更多的沟通和经验共享,合作的成果需要在交流中清晰和完善并且成为学习集体的共同财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充分说明了集体的智慧和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
(二)注重课堂上的相互交流
在教学中师生交互作用方式是多变的,既可以是采用讲授、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又可以用“茶馆式”(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甚至“开
放式”的学习方式。据研究,各种交互作用方式的结合和变化,对于提高学生心理活动的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祖刚.物理教学论..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 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3]叶奕乾 祝蓓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
摘要:为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落实高效课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教学 创新思维 合作探究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落实高效课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经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但它们对所面对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比较浅,研究的方式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和实验出发,几乎不涉及物理模型,也不会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思维训练方面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在高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的过程不是拍照,不是素描,也不是简单的书写,而是源于具体事物,而又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思维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学生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听听还懂,解决实际问题就困难。关键在于他们还是习惯于初中的那种形象思维方式,只会记概念、规律的静态结论,而不重视得出结论的发展过程。只会照葫画瓢,模仿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善于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现实情景的物理模型,而后纳入到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加以处理,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决。本人认为,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清晰地构建出情景条件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惧怕物理课,厌恶物理课,甚至痛恨物理课。他们认为物理枯燥、难懂,没有趣味。为什么他们对物理格格不入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开始就没真正学懂,以后不懂的地方就越来越多,只好死记硬背去应付习题和考试,苦不堪言,兴趣就无从谈起。
物理是一门精密学科,其中包括许多概念,它们从实际抽象而来,界定比较严格。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里形成的直觉或潜意识(“前概念”)相左,这就是初学物理的人不能绕过的障碍。如何能够克服这一障碍呢?就是将物理概念与实际挂钩,而不是停留在字面里或公式里,在头脑里不含糊地确立科学概念,并能自觉地应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对学生来说“学会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才有可能学会,学会才可能学好,学好才能产生真正的兴趣。我认为:物理教学要把学生对物理学科情感培养作为物理教学基本价值取向,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动脑团结合作探究,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作用非常大。利用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艰苦奋斗的探索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探究活动可让学生经历一些物理知识规律的探求过程,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之一。教育研究证明,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困惑,能够有效提高思维创新水平和动手能力。所以,教师要抓住物理学科的探究实践性,认真研究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经常设
置或提供学生动手解答问题的时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探究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口头陈述。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的时间,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教师可采取自学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更高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因此,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可以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新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或者直接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敢于发现,主动思考,勇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在认识过程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高考内容的改革,也体现了注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所以,对高中物理这门课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即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们还要不断地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劳动,不断尝试,不断提高,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丙亭:《高效课堂22条》,新浪博客
[2] 张树成:《打磨高效课堂,提高备考效益》,山东省昌乐二中 [3] 刘力编著:《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物理教学
——“五步两段一体穿插教学法”实施有感
灵台一中
王永永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课程的改革,冲击着我们物理教师的一些旧理念,也对物理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新课程理念倡导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科学探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灵台一中周建荣校长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新的教学法(下称新教法)。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该教法既符合新课改理念,又能满足我们的教学实际。
一、新教法的可行性。
1、新教法正真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领路人的作用。新教法从学生自主阅读到基础检测,从合作探究再到拓展练习,自始至终都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能动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2、新教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
新教法注重学生学习与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参与者的教师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在新教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中心论”被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表述,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也落实到了实处。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3、新教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落实了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
新教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借助导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即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基础检测,不仅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有帮助、督促学生记忆本节课学习的基础知识。
4、新教法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讨论赢得了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与讨论能力。
创造教育的倡导者陶行知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而培养学生提问与合作探究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新教法规定每节课有15分钟的探究、讨论时间,这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新教法的实施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性思维得到了确确实实的培养。
5、新教法有助于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分析能力。在新教法的合作探究环节,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得到落实。
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五步两段一体穿插”教学法。
1、只有“功”在课前,才能“力”在课堂。
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关键是教师有对每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准备好导学案、明确自学要求和方法。其次,在备课组内部论证好“基础检测题”。再次要论证好探究问题,目的是通过学生探究能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疑点,真正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四是要论证好学生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应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把握,作业难度因该适中,作业量30分钟完成为宜。
2、在物理课堂中,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实验探究创造条件。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构建,物理教学更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物理规律的形成和探究过程。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为物理课堂的实验探究搭建了平台。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全部改成学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3、合理安排教法的循环周期。
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的循环周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如《力学单位制》,教材内容较少,可用一个课时完成一个循环;如《力的分解》可用3到4个课时完成一个循环。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死板硬套。
4、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课外“两段”时间学习过程的督导。
为了督促学生能充分利用课外的40分钟学习完善所学物理知识,在课堂上应该就上节课的导学问题加大提问力度,强迫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后督促学生按时收交作业,同时做好统计,并在学分认定时加以体现。
5、要使用好“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应高度重视“新课导学环节”。
“新课导学”环节是“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的一大创新。在整节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本节课与下一节课的联系,有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通过新课导学问题,为学生预习下一节课提出了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清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脉络。因此必须重视新课导学环节。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
刍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成都市城厢中学校 蒋世政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应更新,高中物理教学改变,应从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始,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当前的物理教学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物理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中学物理教育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在全面倡导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探讨。
一、教师要有新课程意识
新课改实验以来,广大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所谓课程意识,就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长期以来,在教师的意识中只有“教学”的概念,而缺少“课程意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多使用教学术语,很少谈论课程论话题。在新课程实施中,广大教师尝试用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理论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当前的教学改革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课程的话语范围进行的,因此,在两者关系中,课程首次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成了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了教学观。
由于长期受传统课程与教学论影响,在对新课程目标的理解上,常常混淆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希望在一堂课上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所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欠缺了学科特点及课型特色,目标欠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不清楚,把理想的课程目标当成标签,使教学陷入困境。又如,“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没有统一要求的教材,教师会用“教学”的话语与思维去解决课程领域的问题,基于此,在新课程实施上,教师应确立这样的课程意识:关注课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所教学科,把所教学科放到整个课程结构中去思考、去衡思,树立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去认识,去处理好教学中各种矛盾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只有确立了课程意识,才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不再是机械被动的课程方案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二、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所谓良好的开端,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彻底调动起来的一种状态,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直接提出新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使其 1
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物理,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兴趣和乐趣,是值得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兴趣与动机有关,如果在物理学习的历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得到满足,兴趣将随之产生。因此,只有从调整物理学习动机去设想,才是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可行途径。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把课标中对物理知识的要求分解细致,目标越明确,也就越容易评定自己的成绩,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成绩,自然就会满意,兴趣也随之产生。对于学习物理教材疑难偏多的学生,应选择与疑难问题有关的浅显的材料来学习,使学生的能力与内容相配合,这样学习才会有成就感,兴趣自然会产生,然后再不断深入地学习,疑难就会被解决。
将学习物理的心得体会及时地表达出来,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一条途径。学而有得是一种满足,把心得表达出来,有利于加强学习时寻求心得的兴趣。学习心得的表达方式很多,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之间讨论,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设立板报,办物理小报,征集实验方案等活动。为了准备将心得表现出来,学生在学习时自然要用心思考,能将书中的材料重新组织,纳入系统的记忆之中,心得表达出来会受到别人的重视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尊,这会更加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物理学习不应只局限在教科书内,应伸出触角,广泛接触前沿的、边缘的相关知识和成果,感受物理学科的价值,深化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性。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一些逻辑、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与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展开,联系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种种成功机会。
2、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物理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物理知识能帮助人们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背后的物理规律。教学中用于问题研究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小球、木快、小车等更多的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轻松感到的物理事物的现象。例如:在曲线运动中的物体有汽车、导体、铁饼、雨伞上下落的雨滴,在受力分析的例子中可以列举发生形变的跳板和被弹起的运动员及悬挂着的工艺品,在强撞中有台球的碰撞、两节列车的链接问题,在简谐 2
运动的图象中可给出心电图仪、地震仪的记录图像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以及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忍痛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且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增加对学习任务和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理解,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富有个性。
四、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怀疑、发问的意识和能力
物理教师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势引导,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要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角度,强化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环境,教师要善于吸收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怀疑是创新的心理动力,是思维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要倡导多向怀疑。如果没有怀疑,物理学就不会有新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探究,对书本,对以往的结论敢于怀疑的精神,鼓励学生针对要怀疑的某一课题多方面收集信息、资料进行探究,勇于从多角度、多层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如果对任何事物能大胆地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揭示矛盾,发现不足,找到课题探究的突破口。教学一开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时,就要保护、促进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为多数学生还未养成发问的习惯,而且此时心中即使有问题也顾虑重重地怕自己提的问题太简单,怕提错了问题被别人笑话而不愿和大家一起探讨。
以上是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看法,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的课堂机智,高尚的人格,在教学前后要不断的学习、反思,运用课程教学理念,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