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生活化作文教学三个走向
试论生活化作文教学三个走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09-7-30 14:47:46
随着课改的深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接受和应用。然而,并非具有了回归生活的强烈意识,就能指导学生写出多彩生活之灵气的习作来。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上,一些作文课堂仍然无奈地停留在与生活的背离状态之中。如何克服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使作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的本真呢?
一、从“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
圣人撰文,立意务求高远;学生的习作则立意崇高纯真。学生作文追求立意的“高远”,并非是教师的过错,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写的是习作,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强加于未成年人的学生身上,逼他们虚假地、甚至违心的去说一些崇高、神圣的话。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学的束缚,作文命题都是教材或教师预先设定的,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确定的中心去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这也就是所谓的“立意本源”。正是深受“立意本源”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的习作被异化为精神的侏儒。学生只是揣摩命题者的心思,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或套用《优秀作文大全》之类的现成的素材,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儿也没有的“高尚情操”。如:高考作文,为了表现战胜脆弱,每100份考卷中,不惜编造父母双亡,自己却能坚持顽强学习的竟有30多篇,便是有力的佐证。下面不妨来看看我们的作文课堂。
[案例]教师节前夕,一位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我的小学老师》的习
作指导课。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他是这样启发指导的:由“带病上课”想起老师的红烛精神;由“冬夜灯光”想起老师繁忙的工作情景;从“雨中赠伞”想起老师关爱的美德;从给自己补课想起老师的工作责任心„„
这样的作文教学,表面上关注了生活,实质上抹杀了学生的生活个性。给学生生活画定框框,设立中心,规定类型,学生习作难免回到套话、假话的老路上来,写出“千人一面”和近似“千篇一律”的习作来。虽然这位老师有了作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但作文指导仍是在亲近中走向了背离。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视野中的老师,由于学生具体经历,直接体验,情感取向,价值判断的差异,必然是各不相同的。用老师视野中的“老师形象”去引导学生构思作文内容,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强调的仍然是“立意本源”。所以,应该是组织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选择写作的材料,领悟表达的中心。这样学生习作才会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种色调,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课堂。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生活本源”的理念呢?
1、活动体验作文:搭建“活动大篷车”。在文章写什么的问题上,过去“立意要高”的衡文标准,必然导致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比如:写助人为乐的一件事,“五子登科”纷纷亮相登场: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票子、扶瞎子。不少老师也一再利用范文分析,耳提面命,让学生明白:人物精神一定要升华,事件要写光明„„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淡化主题,提倡写真,才是作文教学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提倡写真,学生笔下的东西绝对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别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笑语和泪珠”(冰心语)。事实上也只有真的才是最美的,最有魅力的,最能感动人的。同样是写人的习作的训练,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那是“
三、八”节前夕,课前布置学生为自己所敬爱的女性制作一件小礼品,写上一段“语丝”。课中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入,营造浓郁的氛围,接着让孩子们手持作品(如:有书法《游子吟》,有国画《母子情》,有自制的音乐盒、贺卡等。),自由上台介绍作品意义,交流所写的“语丝”。通过交流,一幅幅生活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紧接着老师吟起自己的下水文《妈妈,女儿想对您说》,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女性的习作,最后组织点评。由于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指导仅是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提供写作的方法。因而学生写下这些生活,就是真情无拘无束的流露,就是自己在和自己谈心,是在倾听生活中最动听的旋律,欣赏心中最美的画面,下笔自然流畅。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使学生融入生活的回忆之中,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情要抒,而且让许多听课的老师不由自主地融入生活的回忆之中。由此可见,提倡写真,让学生习作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真情就会涌动,情不自禁地由“心动”而“笔动”。习作就会张扬个性的独特,展现生活的精彩。
2、生活体验作文:定格“生活小镜头”。作文教学强调“生活本源”的理念,绝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特别到了高年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去领悟所表达的中心。从要表达中心的高度来观照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表达生活的能力。一个孩子在《我的心愿》中写道:“父亲打了母亲,母亲走了,父亲也去远方打工了,他们不要我和奶奶了。奶奶每天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十几里路的山下。在晚上,奶奶害怕冻着我,把仅有一条被子都盖在我的身上。我的心愿并不算伟大,我只愿自己是一床温暖的被子,盖在奶奶身上,这样奶奶就不会再冷了„„”读了此文的人,想必都会被孩子那一份纯真、善良和温暖的心愿感动,想必都会对小作者产生一份敬意,可见立意之高不在口号,而在本真。作文回归生活,不仅是让学生有了写作之活水,同时也是使作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
二、从“模拟生活”走向“现实生活”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依我看,就是要以生活化作文教学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交际活动和生活。一方面让学生在交际生活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焕发出一种感悟生命的活力。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喜欢采取“模拟生活”的方式来代替现实生活。不可否认,这也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这与真实的生活相比,就缺少了生活原有的味道。
[案例]一个女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爱惜粮食”的主题进行写作。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白馒头。课始,师生表演,老师扮吃馒头者,咬了一口馒头,扔了馒头,边大声嚷嚷,嫌馒头不好吃。学生扮同学,边拾馒头边劝阻,然后再引导全班学生来劝阻。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爱鸟》《保护环境》等,进行表演,最后根据课堂的表演自拟题目,进行习作。
这是一堂典型的“模拟生活”的习作指导课,但是静下心来细细想想,作文教学难道真的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写成一篇文章吗?无须关注原生态的生活本真吗?“模拟生活”的空间真能够启发学生表达出真知灼见和抒发出真情实感吗?笔者认为,学生习作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是心灵世界的独白,真正意义的生活化作文必须是经历了生活,体验了生活,表达了生活,创造了生活。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哪里还会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哪里还会有“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等待;哪里会有“落花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惆怅?所以习作指导必须从“模拟生活”走向“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吻花草、拥抱树木、倾听虫啾、畅饮溪水、品尝野果,到社区调查、采访、劳动„„不同生活,必然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带来各不相同的体验,把这种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作文。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走向现实生活呢?
1、在观察中引导体验,丰富积累,驱动作文动力。观察是作文获
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我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如: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日月星辰、小河田野、蔬菜瓜果„„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浏览乡村的市场,当一回家庭“主妇”;做一次小贩,留心捕捉新的印象。比较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交警风雨无阻指挥交通;爷爷、奶奶勤俭朴素;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一面,也可以了解社会现象中假、恶、丑的一面。让学生想一想,并利用日记、社会拾真集等形式,把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猛然感悟的及时写下来。在观察中,我十分重视指导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比如:有序观察法,定点、定时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在平凡中孕育非凡,平淡中包含新奇,一旦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非但不会害怕作文,而且会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
2、在参与中丰富体验,“找米下锅”,写作性灵之文。有意识组
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也关系到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最佳立意点的选择和作文主题的深化。如:进行写人的作文训练时,若老师只作简单指导,让学生写,则学生执笔茫然无从下手或写成空空洞洞的“干瘪文”;若老师作过细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范文,学生又会“依葫芦画瓢”写成“葫芦文”。因此,在习作前,我结合班队活动,有目的开展一些“夸夸他”、“他真行”等主题演讲活动。学生就会有意回忆,搜集所赞扬人物的材料,去选择典型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我还充分发挥社区人文资源的优势,经常开展活动。如:聘请农民书法家浦耕霖为校外辅导员,利用双休日开办书画班,组织学生参观浦耕霖的画室;邀请诗人校友浦学坤来校赠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利用综合课请集邮爱好者叶祥伦讲述邮票上的人文知识;与国际女子象棋世界冠军谢军的教练叶恭川先生通信;组织学生随文物收藏家王晓羿老师一起去洪口墩遗址考察;深入农村、工厂、企业进行采访„„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作文与生活融成了一体,学生对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学生的习作内容真实、丰富,感情真切、真挚。
3、在交流中强化角色体验,再现精彩瞬间,铺设展示平台。作
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的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蹁跹。作文,也是一支心灵的交响曲,只有内心有了真切的感受,每个人才能唱属于自己的那支充满情趣的乐曲。一句话:有体验才会写出好文章。我倡导的生活化创新作文,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还是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的体验生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往往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认识和体验,会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有遇到不顺心的烦恼;会有受到困难挫折的懊丧;也会有受到责难、误解的悲伤和惆怅„„作文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主体”
《标准》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等弊端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学生才是生活的主人,因而也是作文的基本,不能以教师的生活体
验强加给学生,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这种作文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呢?我认为可以从抓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拟题。学生“自主拟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
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交流作文素材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中拟定作文的题目,然后组织班级评比,看谁拟定的作文题目新颖、有趣,让学生从中初步掌握拟题的一般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自拟题目。
2、作文指导要明确着力点。有效的作文指导,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开
阔学生作文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要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一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说明、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减轻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
3、作文修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作文方
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态度上,要求积极参与;在人数上要求人人参与;在过程上,要求全程参与;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参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透过写作来学习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生命中一项无价的技能。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关注生活的研究探索。可以这样说,写作离不开生活,关注儿童的生命世界,实现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作用。(朱竞芳)
此文在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系统2005年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第二篇:让初中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化
让初中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化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英语,是《新课标》强调的“做中学,学中用”的体现。以往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英语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英语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倡导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从而实现高效率、人性化的初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生活化 情境 拓展
一、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产生背景 1.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
“我国初中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甚至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弊端”(教育部,2003 年)。出现“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李岚清,中南海外语教学座谈会)等明显问题;许多学生从小就开始学英语,学了十年八年,到头来还是似懂非懂,稀里糊涂。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对英语学习兴趣低,收效当然是甚微。
2.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此,笔者尝试开展“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需要学生大量实践、运用、练习的课程,学生只有在真实生活语境及交际活动中,才可能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内涵特征
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英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取有活力的知识。
三、走向生活化初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和原则
“课堂教学与生活”这一命题本身也标示出课堂教学不同与生活,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有这样一幅生活化教学的画面:在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言课上,孩子们正在学习汉语拼音。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女教师讲解时的神情与一举一动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每人手举着能代表各个音素的物品,念着、唱着、跳着、听着音乐的旋律、排队组合;他们画一幅很大的图画,画中藏着学习的所有音素,他们玩起抓迷藏的游戏,念着有韵律的诗歌,听着美妙的故事。虽然他们不知道每个字如何写,但是他们知道语言很美,很动听。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有想象力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激情源于有兴致。我们还可以看出: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教学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教学在于提供一种条件,教学在于唤起一种感情。英语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将会为师生的交往互动提供舞台,为教师展现智慧,引导学生发展提供场所,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供机会。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与活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为了使听、说、读、写的活动更加具体化,教法的选择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做到:眼到、脑到、口到、手到,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即遵循情感性的原则;为促成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倡导、自我强化的能力,学法指导遵循自主性原则(八个“给”):
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2、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3、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4、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5、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6、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7、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8、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四、走向生活化初中英语教学的设计方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驭课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课堂设计中,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与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英语生活化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主动构建提供学习资料,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群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展。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从时代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度来认识职高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采取各种办法努力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我们对初中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一些认识和设想,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初中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就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他们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我们目前使用的仁爱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非常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内容包括自身生活和学校生活,如:姓名年龄、个人爱好、性格特长、家庭成员、理想中的职业、最喜欢的朋友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在新学期开始,结合教材第一单元 Making friends 内容,可以让学生这样做自我介绍:“My name is …, I am a 15-year-old boy.I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 “I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 too.So we have the same interest.We may be good friends.” “I major in accounting.I like making friends.I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honest……”等等。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学习、生活、运动,交友、谈心。校园的许多设施: playground, computer room, library, classroom等等,都是学生很想学到的语言材料,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比如“Mr.Li is our head teacher.Every morning,he runs on the playground with us.”,“I enjoy my new school life.I ca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And I can play piano in the music room…….”
等。
2、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笔者经常根据本校专业的特点,联系教材,设置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角色表演,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Stay in a hotel这个单元后,我让学生扮演客房、大厅服务员和客人进行对话或小品表演。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很自然地用到了课本中学过的交际用语:“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room for one night?、“Could I have your ID card?”、“I’d like a single/double room.”。学了 Places of interest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导游,为游客作介绍 :Suppose you are a guide. Please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 Lake(或本地的其它旅游景点)to a group of visitors?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讨论活动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我们在组织学生Discussion时,要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亲身投入到生活中,这样学生渐渐就会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例如,在教学Time这一课中,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time or money ? Why ?”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一个组代表说:“We think time is more important.Because time is limited.If you lose it, you can never get it back.You can make more money but you can’t make more time.”.另一个组说:“.We think money is more important.Because we can buy many good things with money.If we have no money, we won’t enjoy the wonderful life.Don’t worry about the time , because we are young ,we have a lot of it.” 又一个组说:“We think time and money are both important.If we have more time ,we can make more money.And if we have much money ,we can do something easily”.这样的设计首先将知识还原为生活,其实是对生活本身的讨论。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在坦诚的交流和讨论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认识,开阔了眼界。这样的讨论,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3)、生活化的写作训练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对社会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探究生活,反思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操作等能力的集中表现,教师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写自己的生活,自然淡化语法教学、淡化词语教学、淡化阅读分析教学。比如在教学Environment 后,要求他们写一篇“In your daily life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的文章,这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英语,基于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思索生活,理解生活,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培养足够的能力和信心。(4)、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走进了英语课堂。它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真实的情景。比如在学习Unit9 Health 这个单元时,为了能使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受,同时使学习材料更有趣味性,我用DV拍摄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运动等镜头,把它们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们能在课件中发现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身影,既感到亲切又觉得真实、自然、充满人情味,使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为语言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作业布置生活化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我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简单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做以下小结。(1)操作性的:如让学生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写说明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上网查资料的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水平。我们还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产品说明书、中英文广告、标牌,如“Pierre Cardin” —皮尔.卡丹,“Peace bird.”— 太平鸟,“ Bank of China”— 中国银行,等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会为能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英语而高兴,从而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驱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语。(2)交流性的:在课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或教师帮助学生配对,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3)习得性的: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英语广播,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并学唱英语歌曲。
4、课外拓展生活化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校园文化的布置 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或者校园中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条件好的学校有广播台和电视台,它们是校园内覆盖面最广,学生接触面最频繁的两大媒体。学校要积极筹建好这两个英语平台,如确定指导老师人选,和组建采、编、译、主持等节目制作团队,计划每周播出的次数和时间。这样一方面使广大学生逐步适应并乐于用英语获取信息,并在英语情境潜移默化地增强英语使用意识,培养英语语感,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节目制作人员,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一个较大的台阶,为其他同学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全校同学学习运用英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 Ⅰ、利用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节日和生日,开展英语晚会等英语主题活动。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同学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举办英语晚会既是英语学习进一步升华,也是一次领略收获喜悦的成果展示。Ⅱ、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英语比赛。如唱英语歌曲比赛、英语风采大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学生可在欢乐的气氛中参与英语活动,体验并感受英语魅力,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让学生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交流。让他们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真实的语言。通过组织和参与多样化的英语活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策略得到了调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活动
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做中学、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将生活的内在需求转化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生活化的教学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更充分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考试内容生活化
考试内容生活化,即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中考英语命题近些年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的命题思路和风格,内容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更广,更加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从听力、语法、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改错或翻译,到书面表达,无论哪一部分的试题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强的时代感。下面以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为例加以说明。
(1)阅读理解生活化。
近几年的初中英语试题阅读理解的语篇均选自英文原版读物、国内外英文报纸(如 China Daily 等)甚至英文网页。阅读理解的内容无所不包,上自天文地理,下至社会历史、风俗民情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话题等。以 历年的恩施卷为例,内容涉及奥运会、最美新娘张莉莉等。语篇涉及的体裁也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应有尽有。常见的试题类型有:辨认特定细节题、确定事实或情节题、归纳文章主题或论点题、为文章添加标题题、根据上下文确定生词或词组的意思题、根据所给信息推理判断题、预测下文题、识辨作者情感态度题等。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2)书面表达生活化。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的命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所提供的材料或文字、或表格、或图片,内容都是考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或现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写作体裁都将有可能出现。这些写作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提示部分的文字言简意赅,这给了广大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五、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
通过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收益匪浅。
1.课堂“活”了
课堂“活”起来,不仅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景活,而且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使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学生“活”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且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产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变为了指导;学习的目标从单一到综合;学习的空间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学习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拓展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中考成绩也得到明显地提高。
3.教师“活”了
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英语,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在学生实际运用中,既能让学生的所学得以正确地运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教师回到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我提升、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基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而教学。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帮助者、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监督者、促进者、资源提供者。教师要善于发挥主体意识,扩展教学空间,灵活有效地把英语生活化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密切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的个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生活化教学将知识生活化,不再过于重视教教材,而是注重用教材教,教会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做事,回归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进而把英语生活化教学将生活知识化。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生活化”浅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序 2006.2.《课程标准与任务教学策略》载《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与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3.《呼唤有智慧的教育》载《教育参考》2001(4)4.《浙江省中等职高学校课本》——《英语》
致谢: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12年以来,一直在研究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在总结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初中英语走向生活化我觉得最为成功,感谢英语教学的平台,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第三篇: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
《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结题报告
柏城小学 徐桂芹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法,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到数学知识。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课题研究,创设生活情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运用小组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建议,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一般模式的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五、具体做法 :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
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时,先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树叶、手绢、红领巾、作业本黑板擦等实物,让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学生发现学习数学中应用的物品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你们
想给妈妈买礼物吗?学生都说想。然后我就出示一家商店的一些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说说想买哪些礼物,要付多少钱。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妈妈选了这么好的礼物,而且作出了不同的购物方案,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数学。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图形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动手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回家测量家里餐桌的长和宽,求出周长。可以量出自己的胸围、腰围等。这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习“克和千克”时,课前先让学生到商店进行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通过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采用实物演示、小游戏、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填一填等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五、实验取得的成果:
1、通过实践与研究,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改变了学生以前的“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课题实验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本人的课堂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3、通过实验,逐步形成了一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师的教科研、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收到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不是所有的知识,我们都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学好。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只顾着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应有的“数学味”,毕竟,“生活”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唯一底色,“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追求。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如:收集有关知识的信息材料,举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选读数学课外读物、选做数学课外习题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
七、今后的设想: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一如既往,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继续探讨生活与数学结合的方式,及时总结、整理经验,完善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为让本实验得到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而努力。
总之,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
第四篇:作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戴莎
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生活实际的反映,作文教学不仅要面向书本,还要面向生活。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多项活动,给学生创造出可参与的环境和事情,调动他们的各种器官,启发他们回忆、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和能力。
一、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是课堂生活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开展主题队会、科技小组、才艺活动组,学生可根据爱好,选择某一活动。学生喜欢某种活动,也就对活动有了兴趣,就会全身投入。在活动中加深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锻炼了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学生也在活动中感受了生活,从而想表现生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的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这对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极为有利的。作文课如何变老师讲得多、指导多为学生趣味多、主动多是众多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记得我曾亲眼目睹了我校李老师上了一堂非常成功的作文课。那是三年级的一堂作文训练课,李老师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同学写作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学生亲身经历的写起来顺手,也有感情。作文指导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显得有活力、有情趣。
“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呢?”作文课一开始,李老师就兴奋地问道。
“想!”大家笑着回答,声音特别响亮。看得出来,小朋友们对游戏是多么喜欢,尤其是在课堂上同学们、老师一起参加,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李老师首先告诉大家游戏的玩法规则。如:选两位同学当“木头人”(不动、不笑的人),另外再选出几名同学在两个“木头人”面前做各种夸张、搞笑的动作。如果“木头人”笑了,说明装“木头人”失败,反之成功。在游戏过程中,许多同学为了使“木头人”笑起来,都使出自己搞笑的“绝招”。课堂上时常出现同学们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声。其中就有一位较胖的男生在“木头人”面前拼命扭屁股的动作,惹得同学们及全体听课教师捧腹大笑……
游戏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挑一个最喜欢的、有趣的过程说一说时,个个手举得高高的,抢着说。
“你们再给这游戏取个题目吧,写在纸上,比一比,看看哪位小朋友取的题目最棒。”话音刚落,只见学生笑眯眯地写起来。我想:可能把作文命题的自主权交给孩子,他们思路会更开阔,兴趣会更足。
果然不出所料,只一会儿工夫大家便写好了。于是李老师让一组组同学上台展示交流,说说理由。结果
题目真的各式各样。例如“木头人”活了,有的命题为“我成功了”,还有的命题为“木偶历险记”等等。我暗自惊喜,这远比老师的统一命题好多了。
针对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李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二十分钟的写作比赛。计时刚开始,同学们一个个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唰唰地埋头写起来。
比赛结束,老师又让同学进行交流评价,推荐佳作。在小组里,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你这句话不通!”“哟,你这里有好几个错别字!”“你只写自己,活动中还有其他同学的情景,你为什么不写?”“你的过程太简单了”“你没有写出心理活动”……小朋友们互相阅读着、议论着,有批评、有表扬,他们全然忘了这是在上课。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想读!”“我!”“我!”各组的同学争着举手,不愿下课。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改革以往的“一言堂”,注意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因此他们兴趣浓,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在笑声中,他们尝到了学习作文的快乐,我们老师也从中体会到了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的甜头。
二、面向生活 放胆习作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看作是教育的“本体”,他指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自觉形式的生活教育,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生活教育。
生活是有“序”的,作文教学的尝试必须遵循三个序列:一是以表达为主线。围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两项语言表达要求,尝试句子说话、片断说话、篇章说话训练;尝试看图说话、片断仿写、观察日记、课堂素描、布局谋篇等训练。二是以观察为先导。因为,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会作文的基本素质,通过观察画面,落实图文对应;观察自然,寻找素材,增长见识,感受大自然气息,体验自然乐趣;生活则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人生事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特征感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观察画面、观察实物、观察生活这三个循环的尝试,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这就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且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是以思维为核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只要在尝试观察画面、观察实际的人、事物、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和布局谋篇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和谐地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决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是“生”的,生机盎然,无时不在。作文的取材和教学,都难以避免程式化和学术气。如果我们把枯燥的命题作文进行一番“消化”,就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生机”。根据现实结果,尝试一些信息见闻,辩论争议,感想体会,通信便条,布置设计,说明介绍,过程描述等,作文不至于“无病呻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书只能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学生是用活书去生产、去实验、去建设。”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作训练,以前作文指导由于老是模仿、依样,所获得的结果总比
别人慢几个节拍。罗索就曾断言:“人类事业的创造原理是希望…….一切使人成为伟大的都是从要得到好东西的尝试中产生出来的。”生活是“活”的,要有活的教材,就要将教材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活的教材,才能培养出活的人才,这活的人才就是创造人才。
教学需要活教材,活方法。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命题作文可以分解操作,实验、设置场景、补写、扩写、续写、看图作文、课文同步习作。在强调自主意识的同时,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动”的形式,进行遣词造句,游戏生活,表演情景等尝试。社会生活是沸腾的,又是美好的。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作文教学的治本之道,就是以生活为基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由自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放开眼界,面向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因此,我们在指导作文时,提倡四多:一是多读课外书,观看影视作品。二是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凡人小事。三是多练笔,勤修改。四是多提问,多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议可发。那么,作文就由苦事、难事变成了乐事、趣事。
※此文荣获2005年端州区小学语文课改优秀论文二等奖。
谈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
作者:韦国江 文章来源:田东县思林镇兴恒希望小学 点击数:737 更新时间:2009-11-10
谈到作文指导,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痛的问题。是不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指导真的那么难呢?笔者认为,那可未必。主要看我们的教师怎样指导,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指导,是以“我”为核心,把学生套在条条框框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教师还是采用过去陈旧的方法,将学生套在一个模式里,按老师的模式来写,那简直是强制性地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必然抑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做好农村小学的作文指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说话开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城镇学生所见视面窄,很少接触外面先进的世
界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就是由于视面问题,造成农村小学生胆小怕事、害羞、不善言语;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单一,更加抑制了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堂作文课上,只听到教师的说教声,却听不到学生的只言片语,学生对教师的说教唯唯喏喏。这样,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岂能不被抑制,教师指导起作文来怎能不困难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办法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核心作用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一、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会说一句通顺的话,将他们观察到的、想到的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表述出来。到了三、四年级就要加强片段作文的指导,这段时间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所感或近段时间来喜闻乐见的事情口头表述出来,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然后用文字写下来,就了片段作文;这样,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何愁学生写不出三、四百字的片段作文呢?更何惧已有一定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五、六年级学生写不出五、六百字的作文呢?主要学生会说了、能写了,他们不就对作文产生兴趣了吗?有了“兴趣”这位老师,我们指导起作文来还有何困难可讲呢?
二、从范文出发,向生活掘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要逐步提高片段作文的要求,帮助他们挖掘作文题材。由于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限,作文常出现写不具体、突出不了重点等毛病。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毛病,教师在讲授课文或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去细嚼、品味文章的内容及精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布置他们在课后找一些同类的文章阅读或在班上朗读,模仿说、写。这样,读同类的范文多了,写起同种类型的作文也就容易了。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学一写三,即学一段(或一篇)范文,就让学生说、写几段(或几篇)同类的文章。如学了《海上日出》就引导他们写《山上日出》或《乡
村月出》,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就引导他们写《记家乡的×××洞》,学了《我家的小花猫》就引导他们写《我家的小××》等。千万别让学生陷入范文里不能自拔,切忌抄范文,而是让他们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自如、更熟练地把生活中的题材构思成自己的作文。
三、走进大自然,向生活思意
农村小学的学生每天无不在大自然中度过。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是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他们同样具有城市孩子所具备的天真活泼,所不同的是他们每天所接触的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规律,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山间清澈见底的溪水,雨后万马奔腾的自然洪水,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都是农村小孩子喜闻乐见的值得观察、描写、感受的内容,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悟出自然生活的乐趣。如指导学生写《蜜蜂的辛勤劳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勤劳酿蜜,进而联想到蜜蜂勤劳酿蜜的原因是为了一年到头有甜蜜的蜂蜜吃;结合现实生活人们只有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才能过上甜蜜幸福的好日子。指导学生写《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只有靠辛勤的劳动、靠技术才能喜获丰收;从《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体会到没有春天人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秋天的丰收硕果。从而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学生将自己在自然、生活当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和亲身体验到的东西写到自己的作文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既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也开发了学生智力,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享受生活。
四、走进民间,丰富学生想象
农村小学生跟城镇的小学生所见的世面不同。他们虽然看不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但他们却能真实地看到农村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听到丰富、神奇的民间故事。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到民间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预定家乡未来的美好前景;听老人讲那丰富、神奇、动人的故事。回到学校指导他们写想象作文。如《我们村的甘蔗楼》、《我们村的瓜果楼》、《我们村的2050》等;或组织学生开展续写故事(编故事)竞赛。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指导,就是要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体验、感受,让他们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有所感,写到作文里。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精彩的作文。同时,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指导作文难的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三)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居教学原则之下,比教学原则具有更多的操作性;居教学方法之上,比教
学方法具有更多的综合意义和理性指导。
据此,我们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小学作文生活化策略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高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
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主要对象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都一直认为,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因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创设良好的作文训练环境,探索在实践活动中
练笔育人的途径。
(二)生活作文思想是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内容
(一)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
写的境界。
(二)营造好作文环境,走“生活作文”之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
水平,让学生人文素质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能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
五、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作文生活化策略必须绝对尊重学生的主体,所谓教师的主导,也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反映。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的必然王国,走向主动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国。主体性还体现在协作性上,鼓励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二)活动性原则。生活是活动生成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提高生活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性,没有生活化策略。
(三)生活性原则。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应当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生活化策略研究 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五)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六)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
(七)创新性原则。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前进,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代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时代生活的生活
教学策略。
六、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
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科技艺体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们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 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
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
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
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另外 我们还让学生设计班队活动,设计美化校园,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七、研究成绩。
(一)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我们对影响作文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生活作文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学校的师陶学陶工作与教学改革工作。
(二)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通过研究,教师作文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编印《作前指导教案集》一套。学生写作能力与生活认识水平有所提高,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作品增多,现共有100余篇文章发表。学校编成《童心》一书。
(三)取得了整体效应。由于生活作文研究的整体性,学校的整体工作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工作综合评估连续四年获得县第一名。生活作文研究树立了作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对各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生活目标和写作目标,达到了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生活教育理论育 真人的目标。
八、主要参考文献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大语文教学的探索》 山东教育出版社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改趋势》 河南大学出版社
《构建生活大课堂》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 2000、9 2001、1 2002、2
《小学语文教师》 2001、6 2002、5
《人民教育》 2001、9 20025 《小学教学参考》 2001、10 2002、1
《小学教学研究》 1999、11 《语文教师之友》 2000、3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5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作者:李修成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小学总第163期 2009-12-16 9:37:01
热点推荐:
第二届“语文报杯”原创文学大赛截稿倒计时
悼念本网小作家、我们可爱的朋友董旭云同学
说说您对三大集团的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的看法?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叶圣陶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现在,很多学生一提笔就觉得无话可说,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心里没有“生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生活情境。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再现生活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教学“我的班主任”时,教师可以设计师生互打电话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模拟角色,使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话可说。
二、拟定生活化的习作文题
文题是一篇文章的命脉,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在命题时要克服单一化现象,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
生活作文强调从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素材。
1.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让大千世界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例如,我指导学生观察街道的建设与变化,留心家中生活设施的改变,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慢慢地,学生笔下的世界开始变得精彩起来。
2.创造想象氛围。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其大胆想象。
例如,教学“假如我是……”时,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在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未来。
3.优化活动,写出童趣。
活动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眼中有物,笔下才能“有神”。
例如,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要求学生在描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用几个象声词的练习。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如果教师不认真对待,不精心设计,学生是写不出精彩来的。因此,教学时我带学生去不同的地方体会不同的象声词。于是,“湖面炮声隆隆,汽笛声声,电光弹腾空而起,人工烟雾笼罩湖面”“蓝色的天空中伞花朵朵,刺耳的呼啸声不绝于耳”等一幅幅声像结合的立体画便跃然纸上。
四、设计人性化的作文评语
教师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1.情感性。
教师的评语要以情感人,敞开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轻扣学生心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用心关心他,用情欣赏他,用爱发现他,以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一次,我们班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孤僻的学生在《我渴望》中吐露真情。我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从你的字里行间,老师看出了你对母爱的渴望。你质朴的语言,淳朴的感情,令人动容。老师觉得你是个优秀的孩子,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让家人对你刮目相看,并以你为荣的。”当这个学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2.趣味性。
教师一句深刻而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情境,而且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一个不会用标点符号的学生的习作中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的位置呢。‟。”从此,这个学生很少再乱用标点符号了。
3.激励性。
教师要善于用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
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在写作中能运用到古诗文。此时,教师不妨在评语中送上一句:“你真了不起!能把古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来。”我想,每一个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都会心花怒放的。
4.启迪性。
当教师面对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时,不应直接给予批评,而应用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例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炒鸡蛋》中,没有把自己学炒鸡蛋的过程写具体。我并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指出文章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修改。
综上所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从生活化角度设计作文教学,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准确地抒发自己“心中”的“意思”和“情感”。
第五篇: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一、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
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面对文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大都是他们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缺少积累体验。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他还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些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写作,好的写作,应建立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积累体验之上。
1、指导观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为此,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观察豆子发芽、观察太阳落山,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开始只写了100多个字,简简单单的一个骨架。于是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选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指导写作。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这样,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很多学生作文不具体生动,是不会把“死”东西“活”写,作文也变得粗糙而没有生气。教师再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写。
二、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训练时,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3、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三、作文评语多样性。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1、针对性评语。这种评语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作文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个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又还需要改正。
2、启发性评语。学生作文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或对习作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弯弯的月亮象香蕉”,如果教师不同意这一看法就可以把两样物品画出来做个比较,还可以配个问号,增强学生的探索欲,不过可能这些评语可行性有限。
3、激励性评语。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现在都提倡欣赏教育,所以对习作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激励性话语也不宜过多,要针对习作内容而言。这种做法也可以通过符号点评方式来进行,比如利用星星印章配上鼓励话语。
四、作文评价主体多样化
(1)自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
(2)互评。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
(3)教师评。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