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同人格大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模式接纳程度的研究
不同人格大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模式接纳程度的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法调查不同人格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参观、心理游戏、项目实操的接纳程度。探讨如何采用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接纳程度受到学生人格的影响。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模式;人格;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7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如何改变高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日益增强的“倦怠”心理?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如何改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动的求知模式?这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探索的出发点。本文从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参观、心理游戏、项目实操这五个新兴的教学模式出发,研究不同人格大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接纳程度情况。
一、多样化教学模式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多种信息的综合表现媒体,包括声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借助计算机为其信息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的表述更为丰富多样(楚榕荫,2013)。国内学者采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探讨的研究方法,结合具体学科,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研究大多认为多媒体教学主要以教师个体的实践摸索为主,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尚未服务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黄娟,2013)。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课上知识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卢强,2013)。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重构教学结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优势。国内学者研究主要分析了翻转课堂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但还没有看到从实证的角度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的案例。
3.参观。参观是参观者在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以实物例证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培养多种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提升发展自我的能力。大学生的参观活动主体多为工科专业,主要是对参观活动的整体阐述。而对参观活动产生的效果、学生对活动的看法、参观活动对学生学习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4.心理游戏。心理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以“游戏”作为媒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进行心理辅导(王亚玫,2015)。近年来心理游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心理游戏的教学设计、心理游戏对学业情绪的影响、心理游戏教育策略的探究等方面,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而心理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心理游戏对学生的帮助等方面还有待研究,对心理游戏的研究对象也有待扩展。
5.项目实操。实操项目是学生以岗位人员的身份嵌入教学实践,以实践表现来评价学生实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对实操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容、电子、会计、钳工等高技术类工作的应用方面,而对于实操项目的基础特征、方法研究、普通专业的研究为之甚少。
二、人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当前人格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和全面。
综上所述,前人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参观、心理游戏、项目实操方面都有研究,但是对于多样化教学模式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探讨,而从人格方面来研究多样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大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又作为社会的中间力量,将他们作为研究主体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调查与统计分析
(一)研究工具
1.大五人格问卷。采用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大五人格问卷(Oliver John,1991),共44个测题。
2.多样化教学模式问卷。采用自编“多样化教学模式”??卷,包括多样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际操作、心理游戏、参观学习五个维度,共45个测题,三点计分(含有反向计分题目),计算每个维度下题目的总分作为对每个教学模式的接纳程度得分。
(二)人格与多样化教学模式相关分析
通过对两问卷各维度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外倾性与多样化教学总分(r=-0.298,p<0.01)显著正相关;宜人性维度与实际操作项目维度(r=-0.212,p<0.01)、心理游戏项目维度(r=-0.286,p<0.01)和参观学习项目维度(r=-0.348,p<0.01)均显著负相关;尽责性维度与实际操作项目维度显著负相关(r=-0.221,p<0.01);神经质维度与翻转课堂维度(r=0.175,p<0.05)和心理游戏项目维度(r=0.175,p<0.05)均显著正相关。
四、结论
外倾性与多样化问卷总分负相关,表现为外倾性水平高的人热情、乐群,更容易接纳多样化教学模式。外倾性学生对于多样化教学模式表现出了接纳,但对于具体的模式并无明显接纳,因为他们热情而乐群,故可以接纳每一种模式,但都不明显。宜人性与实际操作、心理游戏以及参观学习负相关,与多媒体和翻转教学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表现为高宜人性学生善解人意且乐于助人,更容易接纳团体实践活动类教学,实践活动更能让他们学到知识。尽责性与实际操作负相关,表现为高尽责性水平的人会有些过于严谨,更喜欢传统的教育模式。神经质与翻转课堂和心理游戏正相关,神经质得分较低的人,表现为较少烦恼,比较平静,更容易跟随老师引领学习;而在心理游戏中,情绪稳定的人也更容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认识、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关系。开放性并未与多样化教学模式中的任何一个相关,说明多样化教学模式对其学业没有太多影响,也没有特殊偏好。
总之,大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接纳程度受到人格的影响,从人格方面探讨多样化教学模式对大学生接纳程度的影响,有利于用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现代化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悦“商品表现”.实操项目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33):172-173.[2]蒯正明,孙武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1):32-35.[3]黄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现状及趋势[D].河南大学,2013.[4]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5]张玲.幼儿园参观活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6]闫苗苗.中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
第二篇:国家政策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注重过程习作法”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写的技能的培养既应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也应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然而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学中写的能力培养力度不够。鉴于种种原因,许多普通中学仅仅只是把写作教学当作备考的一项应试任务。结果平时的写作教学时间无保证,缺乏系统、高效的写作训练。即使到了高三开展了一些专项写作训练活动,但往往由于时间紧、急于求成,也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致使许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不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下大力改变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写”的教学现状。一方面,要认真完成好新教材所提供的专门为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设计的各类练习,例如:谴词造句、连词成句以及改写、缩写、仿写等有指导的写作练习等等。另一方面,一定要适时地开设一些写作课,不一定是一周一课时,可两周或三周一课时,也可一月一课时;可半节课,也可两节连堂,这都要视年级段或需要而定。写作课不能为开设而开设,要提高写作课教学的效果一定要有最新的教学思想作指导,要吸纳最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总结、应用他人成功的写作教学经验。
二、倡导“注重过程习作法”写作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综观国内外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依据国外学者Murray(1980)和 Richards(1990)等提出的“注重过程式(the process-focused approach)”写作教学模式理论以及麦肯齐(Mckenzie)和汤普金斯(Tompkins)于1984年提出的“过程习作法”(Process -writing Approach)理论,并综合国内外其他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学生已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应尽快、更多地实施充分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能给每个学生成功感的“注重过程习作法”(Process-focused Writing Approach)写作教学模式。
该写作教学模式将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策略运用。它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它强调学生在完成某项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它强调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阶段性的分析评价从而发现其发展进步的轨迹;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根据作文选题的需要自己去进行有关的资料收集;它强调学生的合作交流,倡导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交换意见,相互修改文稿;它还强调师生的互动,倡导师生之间的意见交流。
三、“注重过程习作法”写作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该写作教学模式包括八个步骤:审题(examining the topic)、议题(discussing the topic)、起草(drafting)、自查修改(self-response and making revisions)、征集意见再修改(getting response and revising again)、审阅把关(checking and approving)、成果展示(sharing or presenting)、反馈讲评(giving feedback)。
可简述为,1.审题
审题阶段又称酝酿构思阶段,它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在构思过程中,必须做到:
1)理清、明确写作任务的主旨及要求;
2)依据任务要求理出写作要点;
3)列提纲使所要写的内容条理化;
4)根据要点及提纲酝酿、选取书面素材;
5)打腹稿展开构思。
这个阶段的各种活动必须用英语进行思维,学生应在审题阶段根据写作任务,先围绕主题和必须写的要点,边构思边用英语写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并努力在脑海中追忆能支撑主题句的有关内容,用英语写出关键词及短语,理出要点、提纲、打腹稿,为下一步起草作好准备。
如果写作任务是类似高考试题中以图画、图表、提纲等形式提供情景的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首先应要求学生认真审看图画或审读图表、提纲,既注意其中表达的细节信息,更要从中解悟、领会命题者的真正意图及期望所在,明确该写什么,不必写什么;那些该详写,那些不用发挥,以保证文章切题。然后进行定要点、列提纲、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等,从而形成完整的构思,作好写前准备工作。
如果写作任务是紧接某一阅读任务之后再去完成的写作任务时,可在“明确写作任务”的第1)步骤中渗透以下活动:(1)在阅读材料中寻找与题目相关的信息;(2)以小组讨论形式交流有关信息及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从而通过集思广益进一步明确写作的任务要求。如果写作任务是自由写作任务时,应在“明确写作任务”第1)步骤中加进选择主题或确定标题的工作,可在“选取材料”的第4)步骤中加入调查、访谈等收集资料工作。教师则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拟订好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的写作任务,并在写作课开始时以简单、明了、直捷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清楚地阐明写作任务最终要达到的要求及目标。
2.议题
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在学生自己各自动脑审题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安排学生通过双人或小组活动进行讨论,开展一个“议题说题”活动,即让学生们各自说说每个人对写作任务的题目或者主题的理解及自己是怎样酝酿构思的,而且要求学生们相互比较并讨论各自的看法,在小组进行充分议论后,各小组还可派代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全班范围进行讨论,通过互相启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既达到“I have a clear idea of what I′m going to write about the topic.”这样一种境地,又学会了该如何去进行酝酿构思。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则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积极性,激活学生与写作任务相关的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启动写作的思路。
3.起草
经过审题阶段几个环节的酝酿构思准备,接下来就是将构思付诸与书面文字。这是一个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学生起草初稿不应是一气呵成的,这个过程应该是:思→写→思→(改)写→思→润色→初稿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安排,要考虑文章开篇的交代句和结尾的点题句,要将要点扩展成句,要将主题句再通过添加支撑句(supporting sentence)扩展成段落,要把各段按照时空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有一定层次感的初稿。
在初稿阶段,可根据训练目的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是训练写作速度为备考作准备,应采用快速写作(quick writing)的训练方法,即依据主旨、要点、提纲,快速写出文章的起始段、主体部分和结尾段,完成初稿。如果不是参加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应鼓励学生去使用那些他们目前还不是十分熟悉其用法的“生”词。如果学生只限制在他们现有的词汇水平中去写作,这样既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又失去了一个在语篇中学会运用新词的机会。因为,练习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正如Gentry(吉恩特里,1983)的研究成果所指出的:“在习作中大量运用生词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词汇量和词汇运用水平以及单词的拼写能力。”
4.自查修改
完成初稿后,作者自己要十分仔细地重读一次初稿,看看有无修正改进之处。这是个再加工的过程。文章是学生自己本人写出来的,不指引思路,很难保证学生自己能检查出自己下意识中所犯的错误。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份查错找错的思路清单,熟悉查错的路径,才能具备自查纠错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6个方面去进行查错修改工作:
1)所写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是否切题;
2)要点是否写全,有无遗漏;
3)有无开头、结尾,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内容是否连贯;
4)有无主谓一致、人称一致、时态、语态、冠词、名词单复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
5)有无句型、习语、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6)有无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慢慢熟悉、最终掌握“查错六路径”。
5.征集意见再修改
这一步骤是平时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经过作者自己初步修改后的初稿再给自己的伙伴(partner)看一看或者在几人小组中传阅,由这些同学根据上一步骤中提出的“查错六路径”去审读该初稿,再提出他们各自的修改意见,然后再由作者本人在听取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对文章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这第5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与交流”的新的理念,也是合作学习模式在平时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倾听、互帮互助,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通常采用同龄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去进行启发和讲解,常可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作用则是组织并安排好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在充分发挥好一名组织者的作用的同时,要再次提醒同学们有意识地按照查找错误的六条路径去思考检查。
6.审阅把关
这一步骤的主要工作是由教师或审阅把关小组来审阅把关。对重要的写作任务,一般应直接由教师对学生们的修改稿进行提示性的批阅或部分批改,即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习作,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如果估计学生自己改正不了的错误可帮其改正;其它估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错误则只用红笔划出其需要修正的地方,却不直接帮其改正,留下来让学生思考后自己去加以修正,重在提示启发,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写作任务,则可利用由英语科代表再加上班上几个英语最拔尖的学生组成的审阅把关小组去进行“分片包干”式的审阅批阅。一般情况下,审阅把关小组成员单兵作战,有些个人拿不定把握的问题则可放在把关小组内一起讨论或者直接向教师求助,然后把意见传递给每个学生。这样做不仅可减轻教师沉重的批改负担,也锻炼并提高了尖子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了了解学生作文中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在放手让把关小组工作的同时,也应抽取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典型、易犯错误分析,为全班讲评作准备。教师及审阅把关小组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思路除了继续依据上述的“查错六路径”之外,还应考虑以下五方面的体现较高写作能力的问题:
1)主题是否鲜明、突出;
2)词语使用是否得当,能否使用更贴切甚至更高级的词汇;
3)句子的长度或结构是否需要增减或改动,能否使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4)是否有效使用了语言间的连接成分,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清晰;
5)有否中国式的英语,语言是否地道、得体。
7.成果展现
学生在参考了教师或把关小组的意见经过最后修订之后,将文稿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形成最终文稿,然后以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例如,先在小组内宣读,每个小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宣读交流;通过墙报形式在全班甚至全年级进行有代表性的作品或者是优秀作品展示;每个学生都设置一个写作挡案袋,让他们将其感到满意的作品收集到自己的挡案袋中,使他们能常常看到自己的进步而获得成功感。
至于最终文稿要不要交给教师评分,怎么评分等,可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还可考虑采用一种与朋友交流式的评语方式对学生的作文给出评价。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无论是分数还是评语,它们的功能不是对学生进行甑别或排队,而是激励和推动他们向前发展。
8.反馈讲评
这一步骤的反馈有两层含义。首先,教师应及时依据本人收集、掌握的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一些典型错误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技巧。通常情况下教师最好能将范文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可以模仿或借鉴的样板。另外,应倡导学生们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自己以前的作文再重新审读、润色、修订、加工,从而通过学生的再次思考、实践去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准师生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作为组织者、督促者、评价者、辅助者身份发挥其指导帮助作用。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下笔、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就感,真正使学生成为整个写作过程的主人。
2.学生应以“合作交流、相互信任,诚实、坦诚、公正地对己和对人”的态度积极参与“议题说题”、“互相修改”、“成果展示”、“反馈评价”等交流互动过程。争取在这些过程中真正做到相互启迪、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应在写作训练中适当穿插读、听、说的活动。因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思想水平,不能只靠几节写作课。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因此,写应该和读、听 说有机结合起来。
4.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写作技巧指导。例如,让学生多使用典型句式,适当运用成语和谚语,恰当使用一些平行、对比结构;指导学生在想表达某种想法,却一下子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时,运用回避或者迂回策略等等。
5.鉴于教学模式只是一个整体操作框架,虽然有着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但实施过程中,教师完全应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自行决定每个步骤的时间分配,并可按需要取消或调整某些环节步骤。例如,假设只是一项比较简单而且需要学生快速完成的写作任务,而且只有半节课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八个步骤压缩成六个步骤,即“审题→起草→自改→互改→反馈”,甚至还可压缩成五个步骤,即“审题→起草→自改→互改→反馈”。
总之,教师应成为模式的主人,而不是模式的奴隶。
参考文献:
1.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 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何济生 王家云 “‘过程习作法’简介” 《国外外语教学》 1996年第四期
第三篇: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基于素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当前背景下,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研讨,首先将切入点放在阐述礼仪课程开展的界定及价值体现上,通过对现阶段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提升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
1.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概述
(1)商务礼仪课程的界定。商务礼仪是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化的行为举止及为人处世的能力,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此项课程的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同时,商务礼仪不仅能够体现个人的内涵及素质,同时也能够彰显出企业之间在贸易往来之间的文明建设水平与综合实力,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便昭然若示。
(2)商务礼仪课程的价值体现。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具有社会及教育性的学科,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及实用价值,学生通过对此项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社会就业困难的格局下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商务礼仪课程较之其他课程相比也应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并在培养学生得体行为举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够认清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2.商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1)忽视教学中的实践性。就目前来看,在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相关教育工作者仅重视相关理论教学的学习,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重要性的认知。不仅如此,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较为繁杂,不仅需要高校各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真正的职场中去,因此此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缺失会致使商务礼仪课程失去其实际的意义。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所积累的经验不足以解决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所有问题,因此现阶段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往往都会选择沿用过去,甚至是普通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师为课堂中的传导者,利用强硬的手段向学生传授商务礼仪理论知识及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此项课程的发展进程。
(3)尚未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现阶段的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内的评价机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教师主要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使学生也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对其实践意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高校学生的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在商务礼仪课程中所体现出的学习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故此种单一的考核模式也会造成学生对此项课程的学习失去自信心。
(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具体而言,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迎来了大众化时代,使得商务礼仪等选修课程的教师资源出现了极度匮乏的趋势,许多教师身兼数职,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商务礼仪课程实际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使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3.提升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措施
(1)强化教学实践性。现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现有学校资源与条件,让学生能够切实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在阶段性的课程讲解之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企业或其他社会活动中,并使其通过与他人的实际接触,掌握并应用商务礼仪技能及理论知识,以充分发挥出商务礼仪课程的真正作用。
(2)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摒弃原有教学模式中的弊端,结合不同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相关教师可将学生以性格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布置诸如模拟商务活动等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商务礼仪的实际操作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提升学生对商务礼仪理论知识的理解。
(3)构建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商务礼仪能力为出发点,整合过去以答题形式为主的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出勤情况、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衡量,强化与学生双方间的沟通及交流,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提升教师资源的优质性。现阶段各高校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商务礼仪专业人士的引进力度,并在现有教师群体中定期开展业绩考核或外出学习等活动,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对商务礼仪教学实质性意义的理解力,从而为学生带来最优质的学习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发现,为从根本上发挥出高校真正的教育意义,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现阶段的相关教育工作就应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及优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意识为重要渠道,创新原有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打开教学新思路,为学生带来带来最优的学习体验。
第四篇: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从2001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并在其制定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英语刚刚成为正式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理解和领会上,还是从内容和要求上,进而到这一模式的操作和运用方面,可以说都是一片空白,往往会陷入无“法”可循的困惑之中。因此,研究和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小学英语教学成人化,重学习,轻习得
2、小学英语教学幼儿化,重游戏,轻能力
二、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1、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2、活动是真实和有意义的
三、活动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1、活动型教学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2、活动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四、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1、活动课教学的教学目标
2、活动型模式的教学原则
第五篇:对我国古典舞教学模式多元化革新趋势的研究
对我国古典舞教学模式多元化革新趋势的研究
【摘要】古典舞是一种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高校古典舞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模式,但是这种口传身授的模式还存在单一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改革并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古典舞;教学模式;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7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22-01
如今,高校的古典舞教学主要以“口传身授”为主,即教师先讲解动作的重难点及其连接方式并加以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再去纠正,几经循环最终完成教学过程。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也难以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要求,亟待革新。
一、古典舞的情感化教学模式
情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典舞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是一种深程度艺术表演,其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述。舞者只有准确生动地把握人物情感,才能更好地对古典舞进行传承。比如在《繁漪?药》这个舞蹈剧目中,舞者要能够展现出不同情感态度,从厌恶到仇恨,从仇恨到愤怒的反抗,又从反抗动机引发出恐惧,从而使反抗转化为容忍,这四种情感行为层层递升,特别是最后反抗转变为容忍。只有在表演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人物情感,才能形象地塑造人物。因此,在高校古典舞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情感教学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对古典舞的热爱,同时运用讲故事、播放图片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和影视画面再现舞蹈情境,同时利用音乐来渲染情感教学,让学生对古典舞的学习和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舞蹈学习活动,在紧张而又愉快的舞蹈教学活动中自主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体会舞蹈的价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古典舞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对于改善古典舞蹈课堂枯燥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舞蹈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当某个组员对舞蹈技能不能很好地掌握时,其他组员便可以上前指导,强调动作要领,而且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观察动作,指导他人,帮助改正错误的舞蹈动作。比如在讲到气息运动的方法与规律时,教师通过引导性提问“气息的一吸、一呼有几种组合方式”,学生通过试做后找到答案,并在小组内反复练习体会。然后教师示范动作,请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气息的运行规律。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结合示范引导学生找到气息的运行规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掌握气息,并逐步具备对气息的初步控制能力。再比如在元素性动作的学习中,教师逐一示范,学生分组进行模仿,在学生模仿后每组提出模仿中出现的疑问与困惑,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部分动作的要领,最后教师再结合动作示范讲解学生遇到的难点。可以说,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交流。
三、古典舞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古典舞蹈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较大的被动和依赖性,缺乏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建构性,消除学生对古典舞蹈艺术学习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用气息引领动作来传情达意、塑造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教师准备的队形、音乐中自选一种,通过自设的情境,重新进行气息及动作顺序的编排与处理,叙述自设情境,展示自己编排的作品,将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达到传情达意、塑造意境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做出的舞蹈动作用视频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回看视频,找到其中的问题,建立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行分析揣摩。另外,培养创编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和舞蹈基本动作技能之后,可以给大学生布置一些古典舞蹈的创编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是舞蹈家综合历史文献与现存的传统舞蹈,经过二者的融合之后再现的所谓古代典范的舞蹈。在舞蹈教育工作者的辛苦探索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古典舞教学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凝聚了千百年来形体动作类艺术教学经验的方法。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舞蹈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向情感性、合作性、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嵩.对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课教学方法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3):44-46.[2]宁治.浅论中国古典舞的现代教学意识――身韵与剧目课程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3):66-68.[3]张蕊.多学科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舞教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208-210.[4]赵容芳.高校艺术专业中国古典舞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7):163-164.[5]马晓莉.对中国古典舞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试验研究[J].大舞台,2010,(1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