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共5篇)

时间:2019-05-13 13:4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一篇: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促进作用

[论文摘要]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径和方法。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1 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2.2 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2.3 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3.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3.2 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3.3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 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4.2 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调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篇: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标准交谊舞起源于古代土风舞,经历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成为流传广泛的社交舞蹈。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原“舞种”、“舞步”、“舞姿”等进行规范整理,制定比赛方法,始形成国际标准交谊舞,并于1947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第一届世界标准交谊舞锦标赛。现已发展成艺术性高、技巧性强的竞技性项目。比赛按音乐节奏配合、身体基本姿势、舞蹈动作、旋律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舞步等方面评定运动员的成绩。

近年来,体育舞蹈被引入校园,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通过多年来对学生的调查表明,65%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舞蹈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内容之一。

甚至每学期的体育舞蹈选修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的呼吁下,定期举办几次体育舞蹈培训班,开设摩登舞、拉丁舞课程,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一切充分说明大学生对体育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大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当他们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就能自觉承受运动强度物密度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自炼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这个学期,我体育选修课正是体育舞蹈。主要是学习摩登舞(modern)中的华尔兹舞(waltz)和拉丁舞(latin)中的伦巴(rumba)。华尔兹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旋律悠扬而缓慢、有抒发性旋律的慢华尔兹舞曲,舞蹈慢速连贯滑动。而伦巴则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使我在学习的同时陶冶心情,身心愉快。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发觉体育舞蹈对心理发面有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体育舞蹈有利于改善身体形态。

体育舞蹈练习者的姿态是舒展挺拔的,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的姿态。这种严格的身体姿态要求,符合体育美学原则(姿态美)。合理地进行体育舞蹈运动,通过优雅的姿态练习,使身体各个部位和肌肉得到协调、匀称的发展。增强整个躯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弥补缺陷、优化姿态。合理的运动量能有效地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改善身体曲线,使人体外形更加的挺拔、体态更加刚健优美。这是物理层面的。当拥有如此一个美妙的外形时,人们就能以一种优雅的姿态进行各种活动。有助于培养自信心,增强个人魅力。同时,优美的形态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赞许与认可。体育

舞蹈是一种展示的活动。长期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产生表现的欲望,并由此达到自我满足。

其次,体育舞蹈带有自娱性。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与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在舞动的过程中,人们也能感受到快乐。已有调查证实积极参加体育舞蹈活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的高于普通常人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有关有氧运动的健心效应已被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如皮特鲁茨罗(Petruzzllo,1991),拉方丹

(Lafontaine,1992)等人的研究表明,有氧练习即可以降低焦虑,也可以降低抑郁有氧练习对长期的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都有治疗的作用;无氧练习只对抑郁有调节和治疗作用,但不能有效的降低焦虑。因此如果希望改善整体的情绪状况,最好采用有氧练习,有氧练习的健心效应应更加显著。据50名体育舞蹈班学员的心率测试表明,体育舞蹈与国际上流行的有氧运动、有氧操、有氧舞蹈是有区别的,有氧运动的心率指标一般在125--150次/分,而体育舞蹈中有些舞种的心率指标以超过180次/分,如快步舞、恰恰恰、加依夫等。人体活动的能量代谢以处于无氧代谢状态。从研究结果可知,体育舞蹈是一项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根据拉方丹等人的研究,这类有氧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最后,体育舞蹈还带有群众性。跳舞,通常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合作的。特别是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40多个同学在同一间教室翩翩起舞,产生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体育舞蹈仍然继承交际舞交性的特点,它是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的舞姿和轻快的乐曲相伴下,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会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可见,体育舞蹈活动即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丰富了社会生活,提高了参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根据司徒炳坤等人研究的结果——体育舞蹈活动对“人际关系”和“敌对” 两项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运动对这两项心理健康因子的积极促进作用显著。可以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

由以上三点可以得出,体育舞蹈对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现代“健康”体育教育新观念的影响下,体育舞蹈将会以它独特的方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第三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姓名:李源広

摘要:体育锻炼体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它还有助于矫正某些心理缺陷。总之,只要引导得当,体育锻炼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大学生。Abstract: physical exercise, body not only a strong body, 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a profound impact also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a sound personality formation.And it help to correct some mental defect.In short, as long as the boot properly, the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physical exercise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Keywords: physical exercise, mental health, college students.一、研究目的在社会化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强劲的挑战,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和愉快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存在心理上的问题;体质差对大学当地的气候环境不适应;以及对大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学习的效率不高等原因造成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大学生活,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人体的抵抗疾病能力,改善心理不良情绪。高校体育是“健康第一”发展目标的主要有效的手段。本文就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两所高校大学生的大学体育生活现状及对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和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本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锻炼对人的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并提高智力功能。

各种项目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器械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能对外界物体(如球、器械等),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和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便能促进人的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提高人的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锐、灵活;有些运动项目还能充分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如棋类;而体操、跳水、花样滑冰﹑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则能充分发展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美的表现力.一些走,跑等动作的发展对少儿感知和思维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排队、赛跑、跳上跳下、投包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培养低年龄学生的识别和理解上下、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和先后、快慢等概念,从而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低年龄学生在做复杂的游戏时,要敏锐地观察瞬息多变的环境,独立地,快速灵敏地,创造性的处理当时所发生的问题.这对发展和提高少儿的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情感过程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学生经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竟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据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IQ(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EQ(情商)。姑且不论其结果的正确与否,但从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工作效率的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其情感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不管是在大众体育活动和中小学的体育课上,还是在有竟争的运动会,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情感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在一起。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有利于人的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最好的例子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从年青时就开始醉心于体育运动,甚至在监狱中也坚持体育锻炼。他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我从来相信,人的体育锻炼不但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从前,有好多次我烦恼的时候,就跑到健身房对着拳击沙袋一通猛打,免得冲着同事,甚至是警察发火。"

(三)体育锻炼对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积极影响。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或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克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活动中,也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因为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常常意味着竞争,意味这着要达到某级运动水平或锻炼标准,而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你必须付出努力与汗水。如某一学生要达到体育锻炼“标准”,就必须意志坚强,吃苦耐劳,刻苦锻炼,坚持不懈。而当他努力达到“标准”时,则会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同时也会感到自己战胜困难的巨大潜力,从而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的勇气与自信。如攀岩原来属于成年人的一项冒险运动,然而,在当今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少年也开始迷恋上攀岩,有些中小学特别开设了攀岩课,由攀岩高手担任教练。据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400余所学校的17万名中小学生在接受正规的攀岩训练,并由此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等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此外,还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在参与体育运动的整个活动中能使人学会竞争,学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体育运动也能使人学会合作,学会相互配合,使许多个人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去夺取成功。体育运动能让你掌握一个与人相处的法则,这就是:自己成功时要善于谦虚,别人成功时要善于欣赏,大家共同成功时善于分享.这一法则正是健全人格的法则。

体育锻炼能发展人多方面的能力:协调能力、操作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应急能力等。体育锻炼还能磨练人的个性,使人变的坚强、刚毅、开朗、乐观。人们通过体育运动的各种项目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不同的锻炼,并在其中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与性格,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性更趋于成熟。体育活动还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形式.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又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马赛等人在1971年的调查发现,外向型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舞,身体训练以及做操等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还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这些观念如果迁移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则能有效的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使人的个性日趋完善。

(五)体育锻炼对矫正某些心理缺陷有良好效果。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而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青少年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这是因为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的心理与人周围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也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而体育这一社会活动则为人提供了一块珍贵的活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人的心理与身体、人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人与周围的人能充分地交融在一起,从而促进主体对环境的适应、促进人际关系,使人达到身心平衡,获得身心健康。

同时,如果某些人存在心理上特别是人格上的某些缺陷,也可在这一空间中通过参加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得到较好的矫治。如对于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怕难为情的人,可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项目的锻炼,这些项目要求人们不断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态,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面对困难,越过障碍;如对于不善与同伴交往、不合群的人,可以选择足球、篮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可以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体育项目,在这些活动中,任何犹豫徘徊都将错失良机、失败,从而培养人果断的个性。对于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的人可以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活动,这些活动要求持久而有耐力,从而能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改变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的特点;对于做事信心不足的人,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项目,使锻炼者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信心;对于遇事容易紧张的人,如考试总是心慌的人,可以参加足球、篮球、排球以及一些竟争性强的项目进行比赛,这种比赛形式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才能够在激烈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经常参加这种运动就能够使人遇事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对于自负的人,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复杂的项目,如跳水、体操、马拉松跑、艺术体操等,也可以找一些实力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这样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骄傲之气。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此培养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而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传授体育基本技能、技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创造能力等,更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六)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1、适度的体育锻炼。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 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从事体育运动(最好是两个人

以上的运动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 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 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2、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经常进行兰、排、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 炼,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人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团结互助。而参加游泳、溜 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 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 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而下棋、打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项目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3、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心理健康。有人作过调查,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交 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调查表 3第十题表明,有90%左右的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课持满意的态度。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实践性十分 明显。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 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通过身 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 体上的双丰收。

体育教学中,当教材难度较大和学习器械的练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心理。教师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 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如可采用暗示语教学法,还可以采用诸如点头示意的恰当表情动作,运 用“胆大者带胆小者练习”等暗示教学法。

4、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哪怕作为一名观众也好。调查表明,当学校(或系班)组织体育比赛时,积极参加占70%左右。说明大多教学生有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荣誉。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重要在“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级乃至不同系科的学生,为了观看或参加比 赛,可以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这种非言语性的间接交流,对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 和沟通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是重要的。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 进人际交流。

体育比赛的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观看比赛时,每当运动员不畏敌手,顽强拼搏终于进球(或获胜)的片刻,许多同学都会呐喊、鼓掌、感动不已,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使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 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观看比赛,可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同时也从失败中得到了人生的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了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 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得到转移,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而且 能培养学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调查中表明有90%的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时会激动呐喊助威就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看到,还有10%左右的学生对高校体育持否定态度。这一小部分学生限于

一天的三点一线,即穿梭于寝室--教室--食堂,除了上课、读书还是离不开书,对校系班组织的文体活动漠不关心,认为与己无关。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仅仅因为体育课是必修课,才硬着头皮应付,认为是额外负担。这些人不管是在运动场上,或比赛的场地上都很难找到他的身影,究其心理方面,确实存在心理障碍,在体育方面,也可能慢慢变成为 “差生”。有关此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广大的心理工作者和体育教师共同去研究解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对生理适应能力的促进,增强体质差的大学生对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二是对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与改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耐挫能力”减少大学生心理不良导向。三是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积极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主动休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很高,但还没有切身的去积极利用体育运动来提高自己的在校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因高度重视体育运动在大学生活中作用、影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传承体育文化,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优化体育教育环境。使广大学生能置身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的氛围中,让学生的体育态度得到改善,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将体育作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提高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二)建议

1,针对高校体育的特点,要求在对学校普通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有 必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 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 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2,针对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周进行心理卫 生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扰,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冲击的 心理准备,认识到产生这些障碍的必然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用脑”、“应激与健康”、“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讲座,让学生掌握抵消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及自我心理 保健的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许 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系及班的球类比赛、拨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 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针对大多数女生在异性面前既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又较羞怯的矛盾心理,在她们掌握动作泛化阶段练习中,应尽量避开异性学生,特别是她们同班的男生,以消除羞怯的心理障碍。但在掌握动作的巩固阶段,可 以利用新异的刺激来激发他们在异性面前自我表现的心理动机,加速正确动作自动化的进程,以此提高她们练习的积极性。

5,针对体育竞赛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活动组织应把体育竞赛视为一种业余体育文化,有意识 地去安排它,并及时配以赛前班级动员、组织观看、赛后总结讲座等。

6,健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各高校应成立“学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学生的身心健康 状况,专业人员应是精神医学专家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制订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找出影响心理健 康的内因和外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如利用墙报、黑板报及 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

7,编写一套系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以适应体育师资的培养和教师备课需 要,并将心理测量和心理调查与体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相结合。在体育教学设计、实施和平价时,都应考虑到如 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之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材。

当然,以上只是本人通过学习后所谈及的一些内容,身体锻炼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积极作用远不只这些,本人只是例了一些常见的、易通的,至于其它更深的,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以至于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世一:《加强身体锻炼、克服心理缺陷》,运动与健身1998年8期;

[2]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上海华东师大出所版;

[3]王强:《名人与体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所;

[4]董应宣:《健身、健心、健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所。

[5]闫梅:《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网。

[6]郭海力 :《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基础教育网。

[7]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

[8]冬立纯,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8]谢翔,体育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10]刘俊庭、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马北北。北京高校连续11天没有新增诊断病例[N]。参考消息。2003,5,20。

[12]塔季扬娜*斯科罗博加季科。提高免疫力尤为重要[N]《莫斯科新闻》周报2003,5,6。

第四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大为.体育活动对情绪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2(02).[2] 曾文星.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 刘俊成.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

(11).论文题目: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少的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的多功能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忽略,此时,每周固定的体育课堂时间也就成了发挥体育运动作用的最重要时间段,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1.1 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人才的必备素质,是否拥有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压力。自信心的获得是需要通过某种途径的,学生的自信心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优越的家庭条件、过人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等,但大部分学生是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是没有办法获得自信的,其实获得自信心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是具有明显效果的途径之一。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体育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教学内容与难度的合理设置,高校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体育教学设计要本着教学内容有难度,但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完全可以完成的原则。

1.2 体育教学有利于高校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

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身上会有着更直接的体现。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不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心态,在其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选择逃避或放弃,(下转第50页)(上接第24页)不利于今后的生活与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难度系数高的环节与任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为其良好心态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1.3 体育教学在帮助高校学生解压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代大学生除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外,也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各方面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大多对未来的发展与规划较为迷茫,在这种情况下,迫于就业压力,学生往往会变得焦虑、烦燥继而抑郁,若这一系列负面情绪长期无法通过合理途径得到宣泄,则极易使学生出现性格、心理以及人格上的缺陷,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有需要的加2863623720了解详情。通过笔者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可以发现,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压力效果非常明显且是具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可将一系列运动强度大、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释放压力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促进其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高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实际上就是人们为了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而在心理以及行为上所做出一些自我调整,并最终与他人及社会形成一种和谐关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处事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这些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同样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近

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证实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可以通过不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来实现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可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更多论文参考资料,请登录期刊之家网查询,或扣扣在线咨询.处事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其将来在工作岗位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野外生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野外生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xxxxxxxxxxxxxx

摘要:野外生存训练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对野外生存训练效果的研究,了解使大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一种途径。本文结合当代大学大学生身心问题及成因与普通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目的与意义探究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及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身心健康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野外生存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孤岛等野外环境中,不完全依赖外部提供的生存、生活物质条件,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它以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作为一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将野外生存活动列入体育课程中实践为主要手段,以野外生活为主要形式,使学生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进取的精神。

1.“野外生存训练”的目标:

“野外生存训练”是新拓展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它是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来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获取健康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培养协作和竞争意识,形成勇敢顽强、创新进取精神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根据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制定的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分为五个学习领域来确定“野外生存训练”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其中心理健康基本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社会适应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发展目标: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2.1智力水平迅速提高:

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日趋成熟,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已接近并达到承认水平。感知能力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深刻行和全面性。记忆力的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意义记忆快速发展并居于主要地位,想象的目的性、有意性发展突出,能够围绕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思维方式显著变化,辩证逻辑思维占优势,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性和理论性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喜欢独立地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事物的认识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能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争议、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虽然这一时期的智力水平提高较快,但由于个人阅历睡觉前,知识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尚不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够完善,因此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深思熟虑,从而过分自信,固执己见,易走极端。

2.2情感丰富而强烈

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处在体力和精力的旺盛时期,因此,他们的情感丰富多彩,有瞬息万变。情感的体验一鉴定、乐观与振奋为主要特征。对美的体验表

现得更为复杂而深刻。情绪的两极化比较突出,极易出现高度的兴奋、激动和热情,或是极端的愤怒、泄气和绝望。

随着和社会生活的接触日益增多,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使大学生逐渐具有了调节和控制

自己情绪的能力,因而他们的情感又往往表现出内隐性和闭锁性,他们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表露出一种与内心体验并非一直的情绪状态,或有选择地暴露给不同的对象这就对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3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自我认识和评价水平大为提高。表现在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能根据周围人对自己的各种态度来评价、认识自己,也能将自己与别人进行对比来评价自己,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有所提高。

第二,自我控制的愿望非常强烈、水平明显提高,有了明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逐渐以

社会标准社会期望、社会条件为转移。

第三,自尊心十分突出。别人的批评常使他们感到内疚和羞愧,别人的嘲笑更使他们难以

忍受。

第四,独立意向十分强烈。要求自主和独立,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当这种意向因某些

原因受阻时,会产生不满、对立情绪或反抗行为。

第五,自信心、好胜心增强。在接受新任务时表现为跃跃欲试,不甘人后。

3.野外生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基于上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野外生存训练的意义,可以看出野外生存训练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向健康的心理发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例如在野外当遇到困难时,人们会努力克服,当一人之力难以胜任时,大家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也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又因为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千周,在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除了采用心理学方法进行调节、疏通和治疗外,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各种体育运动也是心理健康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野外生存自然对心理疾病治疗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野外是一个变化多端复杂的环境,有很多事先预料不到的意外情况可能发生。如何面

对并处理这些意外是对线一位学生的严峻考验。通过野外生存训练增强学生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另外“野外生存训练”能够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朝一个良性状态发展,从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而且野外生存作为一项户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有以下几点:

3.1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某些人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和压抑等情绪反应,参加野外生存训练可以转变个体不愉快的意识和情绪,因为运动能够提高人的情绪唤醒水平。唤醒水平是指一个人情绪兴奋的水平。当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时就会使唤醒水平提高,使人精神振奋、乐观自信、充满活力。

3.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自主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野外生存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活动难度加大、运动损伤等)和主观困难(如惰性、胆怯、畏惧、疲劳等)。所以野外生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能够迁移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3.3有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人际交往能力强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野外生存活动增加了人与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并且野外生存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与他人紧密协作和配合的过程。

3.4有助于心理卫生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防治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野外生存作为一项体育活动自然对心理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美国一项调查发现,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80%认为体育锻炼时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认为应该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由于学校压力和其他方面的挫折因素,焦虑症和抑郁症已成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而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减缓和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4.总结

综上,野外生存将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导向,并能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等,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的日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作了良好的铺垫。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为学生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任帅钦 《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探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年第7期

2.叶长青等 《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01期

3.李伟 陈强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2期

4.姜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01期

5.丁芳盛等 《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四川体育科学

2008年04期

下载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论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心理现象,关注正面情感、塑造积极的品质和积极组织环境为高校......

    论文浅析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芙蓉区西垅小学:谢永亮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文章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阐述体育活动对小学生......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摘要:文章主要对体育教学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如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教育的特殊功......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不仅是现代化高等......

    儿童期创伤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感想(推荐)

    儿童期创伤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感想 一、 论文的选题。 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宗教、地区之中,儿童虐待现象依旧普遍存在。身体上的伤害自不必说,精神上的伤害也是不......

    奥林匹克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谈及奥林匹克对大学生的影响,奥林匹克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教育息息相关。我国与奥林匹克的渊源又最早来自我们的高校。同时,奥林匹克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运动的热爱,更有健......

    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 1001 071009004 葛惠茹 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翟万友内容提要: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