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6.1认识100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范文]

时间:2019-05-13 00:4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6.1认识100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6.1认识100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范文]》。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6.1认识100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范文]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1.认识100万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成百上千上万的数,对成百上千上万的数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感受数的方法,感受到了数字存在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进入数学新课程后,因教师理念的更新、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及受年龄特征和所用教材特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二 学习任务分析:

较大的数据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学生对此却缺乏体检,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提供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再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感受大数,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感受大数,发展数感。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采用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感受100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实例引入,激发兴趣;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实验操作;第三环节: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第四环节:交流解释,总结反思;第五环节:议议试试,提高升华;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实例引入,激发兴趣 活动内容: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祖**亲五十三岁华诞。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市园林部门特意准备了一百万盆鲜花装扮美丽的宜昌城区,大家沿途可以看到街道两边摆满了美丽鲜花,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百万盆鲜花放在一块儿,有多大面积?它能够美化多少平方米的绿地?我们怎样估测这个问题?” 目的:

利用符合当时、当地的现实背景作为引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尝试解决问题。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得到要估测占地面积,必须计算出一个花盆的面积。此时有学生提出可以先算花盆上面的圆的直径,然后算出面积;有学生对此质疑,提出不是求圆的面积,应该是求正方形的面积,因为圆形与圆形之间有空隙。明确了这点后,学生分组进行了计算。进而指出:“一百万盆鲜花占地大约在两万平方米左右。那么两万平方米有多大呢?”并给一些数据:若世界杯所用的足球场是7000平方米,那么刚才的一百万盆鲜花所占的面积相当于多少个标准的足球场?建议在该环节教师要及时巡视,以发现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实验操作 活动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一顿饭大约吃下了多少粒米?100万粒大米的质量又是多少? 目的:

由 “粒粒皆辛苦”引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先让学生猜测一碗饭的粒数,再让学生思考估测的方法,最后动手实践,得出较为接近真实的数据。

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提出了两种估算100万粒大米的方法。一是“先算出一百粒米有多重,再用结果乘以10000就可以知道一百万粒大米有多重。”另一种是“可以先称出20颗米的质量,然后算出一粒米的质量,再算出一百万粒米有多重。”根据这两种方法,请学生动手操作,每小组得到自己的数据。利用此数据解决“一顿饭大约吃下了多少粒米”的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并了解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

第三环节 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活动内容:

教师请各组指定一个关于100万的数据,并进行感受。

目的:在学生已获得了一部分100万有多大的体验之后,教师适时地提出能否用其它方式体验100万有多大,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开阔、发散学生的思维。

实际效果:课堂上学生人人都参与实验,有的小组甚至将实验场地由教室转向户外,与同伴合作较好,真正的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得以具体化。各个学习小组分别提议感受: 一百万棵树能绿化多少平方米土地?

一百万本数学书有多高?看看教室堆不堆得下? 一百万个一元的硬币摞起来有多高? 一百万支铅笔要砍伐多少棵树? 一百万滴水有多少立方米? 一百万步有多长?

第四环节 交流解释,总结反思 活动内容:

各组根据自己指定一个关于100万的数据进行感受并交流。

目的: 通过各组实验结果的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充分地、丰富地感受100万有多大,并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实际效果:通过小组交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强,并体验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在活动中充分了获得成功的乐趣。各个小组相应的估算感受如下:

一百万根铅笔大约要砍92棵树。这种树高500厘米,直径是10厘米。一百万滴水是6万毫升,相当于109瓶矿泉水。

一百万步相当于500公里,相当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二十五分之一,由此,二万五千里长征大约要走2500万步。宜昌到武汉的距离为330公里,相当于走去,然后走回来了一大半。

一百万棵树可以绿化1800个宜昌外国语学校,或1200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

(点评:学生能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比较,使比较枯燥的数据显得更亲切易于接受。这正是教科书的所要达到的目标)一百万本书摞起来相当于3500层楼高,大约占2个教室。一百万个硬币摞起来,有17个国际大酒店高。

第五环节 议议试试,提高升华 内容:

请学生谈谈怎样看待一百万

目的:围绕“100万有多大”的主题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际效果:学生从整个课堂中真切地产生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以《我眼中的100万》为题,谈谈自己对一百万有多大的感受。

目的:适时布置数学小论文《我眼中的100万》,让学生对100万有多大的认识的得以深化,在有话可说时学习撰写数学论文。实际效果:学生写出了高质量的数学小论文。

(点评: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积极性,通过亲自实验,而不是教师的说教来体会 100万有多大,所有的实验事先并没有准确数据,也训练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课后反应较好。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引导探究到放手让学生探究的做法值得借鉴)

四 教学反思:

《认识100万》是新世纪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录相课,多次在教师培训会上播放,效果良好。课本只提供了数大米的活动,而教师设置了三个问题:一开始就在创设的“一百万盆鲜花装扮宜昌”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有目的地探索问题,自然的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借以引入课题;紧接着,由古训“粒粒皆辛苦”,一顿饭大约吃下了多少粒米?引出和学生生活熟悉但又感觉陌生的话题,再让学生大胆猜测一碗饭的粒数,并思考估测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提出了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体验100万有多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可放开的程度逐步加大,课堂上都是采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前,要教会学生使用天平,提前布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对小组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小组合作活动更具实效性。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6.1认识100万教案

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优化推进教案设计

课题:七年级数学上册6.1认识100万

设计教师:

三台中学教师

杨建坤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2008年5.12大地震后,民政部门救助张大爷家100 万粒大米请你帮张大爷选用一种恰当的运输工具把它拉回家。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以下几种方式你选择哪种?(A)

大货车

(载重5吨以上)

(B)

面包车

(载重1~2吨左右)

(C)

三轮摩托车(载重300kg以下)

(D)

自行车

二、检测预习1、100粒、200粒、300粒大米的质量是多少?平均每100粒大米的质量是多少?

2、说一说每一小组的平均步长是多少?

3、说一说语文课本中每一页的平均字数大约是多少?

4、说一说我们班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5、说一说一本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三、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小组合作交流、测量、计算,能结合实例描述100万的大小,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估算大数的方法。

四、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揭示主干知识或核心知识 自学指导

(一)结合预习,小组交流、讨论并估计100万粒大米的质量。巩固练习(1):

2008年5.12大地震后,民政部门救助张大爷家100 万粒大米请你帮张大爷选用一种恰当的运输工具把它拉回家。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以下几种方式你选择哪种?(A)

大货车

(载重5吨以上)

(B)

面包车

(载重1~2吨左右)

(C)

三轮摩托车(载重300kg以下)

(D)

自行车

【反思】

1、你是用什么方法估算出100万粒大米的质量的?

2、谈谈你对100万粒大米的感受? 自学指导

(二)结合预习,小组交流讨论,完成P198“小组活动二”中的4个问题及P199“议一议”的问题。谈谈你对100万的感受及估算100万的方法。巩固练习

(二):

不间断的从1数到100万,估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谈谈你对这个时间的感受。

五、出示类比练习

1、一本小说的厚度为3cm,那么100万本这种小说共有30()A、分米

B、米

C、千米

D、万米 2、100万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厚约90m,则一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厚约()A、0.0009cm

B、0.009cm C、0.09cm

D、0.9cm

3、请在下列数据中选择你的步长()A、50毫米

B、50厘米 C、50分米

D、50米 然后 在这个基础上填空,100万步有

米,可以绕800米一圈的跑道跑

圈。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悟和收获

第三篇: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2.使学生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的模型,使学生形成利用方程观察、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以实际问题形成方程的模型、列方程.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问题展示,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大家交流,老师再作简单讲解.师:如果设A,B两地相距x km,你能分别列式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 匀速运动时,时间=.根据问题的条件,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可以分别表示为 h和 h.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所以比小1,即-=1

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①中的x是未知数,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师: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从而得出A、B两地间的路程为420 km,同学们将这种方法与算术方法相比较,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点? 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方程的感受.教师引出方程的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二、例题讲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几个例题.【例】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4x=24;(2)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已达到2450小时,那么在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小时,列方程得1700+150x=2450;(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列方程得0.52x-(1-0.52)x=80.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师:上面各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怎样列出方程呢?请同学们总结出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合作)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师:当x=6时,4x的值为多少? 生:24.师:也就是说,x=6是方程4x=24的解.教师总结: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巩固练习1.已知下列方程:

2(1)3x-2=6(2)x-1=(3)+1.5x=8(4)3x-4x=10(5)x=0(6)5x-6y=8(7)=3 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填序号).【答案】(1)(3)(5)2.下列数中,是方程5x-3=x+1的解的是()A.-1 B.0 C.1 D.2 【答案】C

四、提升练习

1.在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8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4人,参加奥运会跳水的运动员有多少人? 2 【答案】11人

2.王玲今年12岁,她爸爸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再做讲解)【答案】12年

五、课堂小结

师:这一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第2课时 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2.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方程吗?方程的解呢?那么什么是等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二、讲授新课 1.合作探究.师:像m+n=n+m,x+2x=3x,3×3+1=5×2等都是等式.通过下面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等式的一些性质.我们利用天平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并用语言叙述这个实验过程.生:天平两边分别放入一个铁球和砝码,天平平衡,再在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木块,天平仍平衡,再拿掉木块天平仍平衡.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完全正确!如果我们把天平看成是等式,那么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师:总结得出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是等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下面的实验,并用语言表述出这个实验过程.生: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小球和砝码,天平平衡,如果把两边小球与砝码的数量都变成原来的3倍,那么天平仍平衡.师:与上面一样,如果我们把天平看成是等式,那么又有什么结论呢?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师:我们可以得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2.例题讲解.【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x-5=4.分析:要使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因此两边要同时减7,你会类似地思考另外两个方程如何转化为x=a的形式吗? 解:(1)两边同时减7,得x+7-7=26-7, 于是x=19;(2)两边同时除以-5,得=, 于是x=-4;(3)两边同时加5,得-x-5+5=4+5, 化简,得-x=9.两边同乘-3,得x=-27.【例2】已知2x-5y=0,且y≠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1)2x=5y;(2)=.解:(1)成立,理由如下:已知2x-5y=0, 两边都加上5y,得2x-5y+5y=0+5y(等式的性质1), ∴2x=5y.(2)成立,理由如下: 由第(1)题知2x=5y,而y≠0, 两边都除以2y,得=(等式的性质2).【例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5x=50+4x;(2)8-2x=9-4x.解:(1)方程的两边都减去4x,得 5x-4x=50+4x-4x(等式的性质1), 合并同类项,得x=50.检验:把x=50代入方程.左边=5×50=250, 右边=50+4×50=250.∵左边=右边, ∴x=50是方程的解.(2)方程的两边都加上4x,得 8-2x+4x=9-4x+4x, 合并同类项,得8+2x=9.两边都减去8,得2x=1.两边都除以2,得x=.三、巩固练习

1.下列等式的变形正确的是()A.若m=n,则m+2a=n+2a B.若x=y,则x+a=y-a C.若x=y,则xm=ym,= 22D.若(k+1)a=-2(k+1),则a=2 【答案】A 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1)10x-3=9;(2)5x-2=8;(3)x-1=5.【答案】(1)x=(2)x=2(3)x=9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与同伴交流.学生发言,教师予以点评.

第四篇: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3角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4.3角 教学设计

灵璧县大路中学 李磊 2016-11-2

《4.3 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熟悉角的四种表示方法;认识度、分、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创设角及度、分、秒的思维情境,利用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度、分、秒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妙设疑,复习引入

问题1.在小学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

幻灯片2显示图片

问题2.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我们一起看一看,谁能从这些图中找出角?

幻灯片3显示图片

二、讲授新课 1.问题引入

问题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射线,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问题2: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2.角的定义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画成一个角的?教师在黑板上同步演示角的画法,学生归纳,观察后给出角的定义.教师板书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3.角的表示

问题1:所有的角都一样吗?为什么?

问题2:既然角有异同,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加以区别?

(1)角的符号:“∠”表示,读作“角”;(2)角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CCBBOαβB21O图1AO图2A图3A

a.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1,可记作∠AOB或∠BOA,其中O是角的顶点,必须写中间,A、B分别是角的两边上的一点,写在两边,可以交换位置.b.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1,可记作∠O.用这种方法表示的前提是同一个点作顶点的角只有一个时,否则不能用这种表示方法.如图2,∠AOC就不能记作∠O,因为此时以O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容易引起混淆。

c.用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表示:用这种方法表示角时,要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α、β、γ等,如图2中,∠AOB可记作∠1,∠BOC记作∠2,如图3中,∠AOB记作∠β,∠BOC记作∠α 练习:幻灯片7-8显示.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教师拿出教学用的圆规演示角的动态形成过程,从而生成一个角,学生观察,归纳并总结给出角的定义二:

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2.教师用幻灯片9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试着概括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体验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教师板书: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周角.3.角的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测量角时,有时以度为单位还不够,我们需要用比1°更小的单位,称之为分和秒,从量角器上看到,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为了更精密的度量角,我们规定1°的角等分成60份,计作1′;1分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就是1秒,计作1″;即1°= 60′,1′=(1)°,1周角 = 360°,1′=60″,1″=60(1)′,1平角 = 180°.60例1:计算:(幻灯片12显示.)⑴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⑵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牛刀小试:(幻灯片13-14显示)(1)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2)27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4.角的度量

本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设计时,力求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并度量角的过程,为此,设计:“做一做”,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的过程.做一做:幻灯片15显示.⑴请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⑵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⑶请用量角器测量出哈尔滨在北京的北偏东大约多少度?

四、随堂练习

书上116页随堂练习第1题.五、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1.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2.你还存在哪些未解的疑惑?

六、布置作业

习题4.3,知识技能 2.

第五篇: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资源

教学计划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一元一次方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2程”、“生活中的数据“、”可能性”。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6.1认识100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6.1认识100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数学上册 2.3 绝对值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绝对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条件下求这个数. 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买文具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和日常......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学计划 来源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 七班共有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科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新课改,体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白鹤 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6整式的乘法(1)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者:陈凤昌 学科:数学 年级:七年级 课题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6整式的乘法(1)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