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

时间:2019-05-13 00:1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

第一篇: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

必修三四古诗文知识盘点

必修三四:唐诗宋词赏读盘点

必修三四:诗歌赏读要点难点攻略:

1难点一:准确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多数古典诗词都是因事兴感,因景兴感,因物兴感,因史兴感,因人兴感。感,即情感,所以要明白万诗皆有情,至于什么情,既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人生主张来揣摩,另外读懂景与人、古迹与人、物与人、历史与人、人与人的关系,诗人自己前后感情的变化关系,也可以帮助你快速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感情。

对策:找出诗的类别------判断诗中的关系-------确定诗人的感情

《琵琶行》借人抒怀----人与人的共鸣关系----白居易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先后被贬,诗人描写了: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也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咏怀古迹》其三,借古迹抒怀----古迹与人共鸣的关系-----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秋兴八首》其一,借景抒怀------景与情的交融关系-----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感情变化抒怀-----赞美和向往周瑜的功绩与感慨落泊失意的现实的矛盾关系------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不被现实所困扰,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醉花阴》借感官抒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受与人凄苦难耐的心理活动的关系------表达了重阳时节女子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凄苦绝伦的思念之情

2准确把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也是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要点和难点,特别是常见常考的几种手法辨识不清,这就需要记牢课本中的例句,对提高这一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对策:找出意象或是对象-----判断作者的情感----确定手法-----阐释作用 A《马嵬 》“鸡人报晓筹”“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反衬手法-----用过去的安定反衬今日的危机,有力地批判了唐明皇的误国误民误己的荒唐行径。B《马嵬》“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写出了作为帝王的种种无奈-----对比手法----鲜明有力地批判唐明皇的可悲下场。C《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借用典故-----简洁精炼意境深远地表达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无法排解的痛苦和惆怅。D《雨霖铃》“清秋”、“寒蝉”、“残月”------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衬托手法----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与情人离别的感伤氛围,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更浓。

配套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

绝句(其一)

杜甫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 无赖春色到江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问: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问:诗句采用了那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诗歌鉴赏答案:

1(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3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必修三四:文言文阅读要点难点攻略: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重点 :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算是做到“王道之始”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提出养民的主张、教民的主张,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劝学》

学习难点: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

文章共使用了20个比喻。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 6 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卜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过秦论》

重点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并培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宝物以及肥沃富绕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②试使山东之国②与陈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假使让肴山以东的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师说》疑难词句解释。(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的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这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不仅指古代作学生的青少年,也包括古时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人倒去从师,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人却不从师。

这几个分句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即“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本篇还有一个合叙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中“先后生于吾”,是“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的合叙形式。

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配套练习:

阅读分数提升对策问答:

生问:我平时做了很多阅读理解得练习,考试时为什么没什么效果,有时反而更差,这看起来不太合理?

师答:因为平时的训练并不是全模拟,没有具体时间限制,对阅读时间的不够重视,也无法使用应急的阅读策略,所以那种练习的效能低是正常的。生问:那么怎样让平时的训练效能转化为考试的效能呢?

师答:考试时最大的特点是限定时间。所以掌握好时间关键。阅读时间既不能过长,也不能不足。时间分配涉及到阅读策略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没有明显的策略,这种现状平时阅读训练是无法发现问题的。

生问:我也使用了策略,比如在关键词上划线,也注意到先了解题目设题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还是效果不佳?

师答:其实这里还是有个潜藏的问题。一是平时阅读训练一般是老师讲解,给出标准答案。二是老师不批改,不讲解,靠自己参考答案做出判断。但考试的评价一般按照得分点给分。涉及到内容准确与否,表达简洁与否,可是同学平时不会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的,只是领会大概意思就认为自己的答案很完善了。两种不同评价标准当然带来了结果很大的差异。生问:可是平时我觉得该答的都答了,参考答案好像还没有我的完整,那又怎么解释呢? 师答:其实这也是认识误差。有些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可能不只一句,但是高中阅读的文章不像初中那么明显地出现中心句、主旨句等,高考文章可能有几个相关句子,但能帮助解决问题的句子往往在不太起眼的地方,或者是几个句子的关键词加以整合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句子或句群的表达重点,准确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对复句关系的把/ 6 握尤为重要。

生问:对于复句关系我们也知道一些,虽然初中时也听老师提到过,课时我们在阅读中没有发现复句在阅读中有多大的价值,这又是怎么回事?

师答:这当然也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深入地、系统地学习这个问题。所以只能对它有些模糊的认识。但我认为这将是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阅读,也关系到写作等能力的提升,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投入些注意力,在训练、理解、评价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生问:有没有快速提升阅读能力的诀窍呢? 师答:有啊,你们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看体裁,寻思路;找原话,做标记;(在原文中做标记)第二步,看问题,做标记;关键词,对信息;(在问题上做标记,确定与原文对应的信息)

第三步,想答案,有策略;既要全,又要准,还得简;

第四步,够概括,用原句;如分散,速整合;单复句,要分清;关联词,酌情用。第五步,对答案,勿主观;找不足,看原文;明错误,勤纠正。五步骤,分时间,做练习,不可偏。

写作中如何准确审题

审题其实就是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准确理解题目中文字的要求,才能选择恰当的内容,也才能解决立意高、角度新、语言美的问题。所以我认为高考写作最关键的问题时怎样准确把握题目要求,不偏题,不跑题。准确审题的对策:

一、抓住两个关系:作文题一个字,注意抓隐喻的意思,还有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也注意可以反向立意。作文题是一个短语、或是一句话、一首诗的,要抓住语句的逻辑关系,注意表述主体是谁,注意是单一型还是关系型;也可注意有无中心词或中心句; 二、一则材料的要注意追问到底,明确对象间的关系;多个材料要明确材料间的关系注意是否具备共性、具备独立性、具备因果关系、具备包含关系、具备对立关系、有的具备对立统一的关系,还要兼顾每个材料内部的相对关系。材料和命题注意统一性和对立性。

三、注意语言的修辞:用到比喻修辞的,要准确把握本体,才能准确立意。如“绿色生活”的“绿色”隐喻“顺乎自然”的意思,不能把所有好东西都理解为“绿色”。

四、处理好材料语、命题语和要求语之间的关系,不可断章取义。

五、处理好段落的关系,多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挖掘题意,避免平面式,并列式。

六、注意空间角度:自然地角度,社会的角度,人生的角度,家庭的角度,学校的角度,职场的角度等等。

七、注意时间角度:现在、过去、未来。

八、注意审美角度:真善美、假恶丑。

九、注意抽象的联系形象地,形象地联系抽象的。化虚为实,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

十、改变两个角度,有自然反观人,由人反观自然

十一、小我、群我、大我

十二、避免下面的问题就可以避免审题的偏差:

准确-----偏离题意。创新-----复制话题

深入------认识肤浅

突出------漫无边际

追问-----思路不清

选择最适合的文体-----拟题不当 / 6

• • 的”

A、偷梁换柱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

• B、旁逸斜出

• “下跪”:人要有尊严——韩国人用下跪来表达友谊、关怀——各国下跪的风俗

• C、只取一面

• “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只谈“母爱伟大”“亲情无价”等感情,不谈这些感情亲疏造成认知上的错位;或只谈哲学上的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抽象道理,没有联系感情的亲疏来谈。

• D、另起炉灶

• 诚信——要宏扬民族美德 •

切题和一个人对文字信息把握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不能准确审题原因有二:一,把握的是部分信息,二、把握的是错误的信息。主要原因是对语言内部逻辑的把握缺乏一定能力,逻辑关系可以看出如单指向型作文,关系型作文,关系型是属于相关性还是对立性,应该说这些训练平时是很不够的,学生没有经过专门的审题、切题训练。所以只是在考试时才开始面临这些问题的思考。另外,平时的阅读对准确理解写作者意图的思考也明显不足,语言表达时也很少思考怎么让自己的文字更浅显明白。所以审题是一个大地综合问题。审题偏题,跑题暴露的是一个人文字阅读理解能力的缺陷,解决这个问题和前面提到的现代文阅读中呈现的问题一致的。但做法上稍有不同,可以作一些系列问题的训练。如记叙性文字议论性文字不同的阅读把握。如对题目不同类型的把握,如怎样发现提示语中隐藏的信息,怎样了解语言表达形式、修辞手段的运用,题干和问题部分的区别、判断,命题者的价值认识的暗示,社会现有榨汁认识的范围。文学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文化内涵和社会内涵的融合。这里还要克服愤青、极端或是过于理想的思维方式。虽然说作文是一种主题创作,但其实写作时体现出的应是一种符合客观情况的客店,而不能毫无限制地当成春主观的解读。审题专题训练其实是让学生把自己无序、无边界的思维训练得更有序、更贴切,反过来对其他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积极地。另外,在审题中出现偏题、跑题现象还是一种心理在作怪。有些人其实在看题的同时常常先入为主,看到材料或是题目中的某些词语信息就产生了愉快或是积极地联想,类似我看到过、听说过或是我喜欢这方面的内容,这些联想都无情地割裂了身体这去单/ 6 方把握命题者意图的思考。吧纯粹的阅读理解过程掺杂了主观认识的因素。难免不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审读作文题时不是“命题人让我们写说什么”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写作心理的问题。学生虽然常年似乎都在写作,实际上对写作心理问题都知之甚少,甚至是全然不知。这是我们写作教学,包括身体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写作分两种,一种是自由写作,主要是我想写什么,一种是奉命写作,就是别人让我写什么,考场作文主要是第二种,当然不能说自由写作与命题写作是完全对立的,实际上市相辅相成的。在自由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训练了对社会问题、阅读感受,生活体验的认识、辨别、判断能力,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命题者命题时的选择范围,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那么考试作文永远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考试作文的题目永远都是陌生的,都是困难难的。也有的同学会说:

A我平时写作业很积极,范围也很广,为什么还是会偏题,跑题,住不住重点呢? 答:因为你平时往往对生活的思考不成熟,所以看到所给的试题事不会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多大联系,就又陷入到前面提到的逃开题目而不是符合、切合题目。

B我为什么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的范围写?写作不是个性化的吗?这样不是扼杀了创造性吗?

答:写作是个性化的语言活动,但是也不能忽略写作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既是交流就就不能否定相互回应的特点,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那么沟通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创造,却无法让别人认可,其实是很痛苦的事,哪些死后才被人认可的例子就是一种痛苦,不过多数人要承受的是作文分数很不理想的痛苦,其实也是不被认可的痛苦。

作文题目:

电影《姐姐的守护者》讲述的是律师莎拉因长女患有先天性白血病,就选择了生下小女儿安娜,为姐姐凯特配型。为了凯特,莎拉不顾丈夫的不安,长子的茫然,阿娜的牺牲,凯特的痛苦,执着地等待了十几年,等待阿娜为凯特骨髓移植的那一天,甚至在安娜把自己告上法庭后也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了凯特,她什么都愿承受,都愿一搏。结局是安娜车祸后为姐姐捐献了器官,凯特重获新生。

电影《不存在的女儿》讲述的是医生戴维来自一个具有唐氏综合症基因的家庭,妹妹患有这种疾病,只活到了12岁,却给自己母亲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当妻子临产时他亲自接生。一对双胞胎降临人间,其中的女孩也患有唐氏综合症。为了保护家人,或者保护自己,戴维选择欺骗妻子女儿已夭折。未婚女护士勇敢地收留了孩子并把她健康地养大。直至戴维去世,他妻子才得知真相,母女、兄妹得以相认。

这两部影片都探讨了生命问题。虽然一个是挽救,一个是逃避,但都能看出主人公在面对生命问题时的选择与挣扎。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每天都在见证人们面对生命时的选择与痛苦、快乐,所以生命向来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也永远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一个生命的降生、存在和消失都会对我们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人生旅途当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这种经历:在某个时刻,我们的某个决定,某个动作,当时自己并不能了解。很久以后,经过反复思量,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当年的决定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提示,并联系生活,以“面对生命”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6

第二篇: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文(最终版)

13、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4、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6、登高(背诵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

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8、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

《孟

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9、劝学(背诵全文)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20、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

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三篇:必修1-5古诗文

必修1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徐志摩

《再别康桥》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背诵易水诀别一段。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背诵课文第2、4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必修2

《诗经》两首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离骚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注:课后虽没要求背诵《采薇》和《离骚》,但近两年高考有涉及,及部分学校会要求高一就背诵,所以大家可以先背起来哦~

必修3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龞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龞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过秦论》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必修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必修5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答案

现代文复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一单元

chì(敕)造 tán(檀)木 cuán(攒)聚(钱)积zǎn(攒)赤金盘chī(螭)yīngluî(璎珞)圈 kân(裉)袄 lài(癞)头 dí(嫡)亲 翠wî(幄)金wěi(蜼)彝 biàn(便)宜行事zàn(錾)银 fǔfú(黼黻)老mïmï(嬷嬷)shù(漱)盂 měngdǒng(懵懂)bâi(惫)懒 chēn(瞋目)píncù(颦蹙)niâ(孽)障 皮náng(囊)笑yâ(靥)guàn(盥)洗 金chuàn(钏)fù(阜)盛 wǎn(绾)发 内wãi(帏)cǔn(忖)度 朱tà(拓)手zhuï(镯)瘦xuē(削)xiāo(削)面 chïu(踌)躇(踌蹰)宫tāo(绦)miù(谬)论 形hài(骸)醉xūnxūn(醺醺)xùn(驯)服 shàn(讪)笑 yǎotiǎo(窈窕)xīn(歆)慕 lǐ(醴)酪(pánshān)(蹒跚)炮luî(烙)zhuìzhuì(惴惴)不安 背qí(鳍)nǎng(攮)gā(嘎)吱 邮chuō(戳)qiào(撬)开 雪qiāo(橇)zuàn(攥)紧 编zuǎn(纂)cuàn(篡)权 sǔn(榫)头 qīng(鲭)鲨 第四单元

默qì(契)提纲qiâ(挈)领 qiâ(锲)而不舍 咀juã(嚼)jiáo(嚼)舌 倒jiào(嚼)yuán(羱)羊 tuǒ(椭)圆 撒手人huán(寰)lán阑珊 斑lán(斓)畏xǐ(葸)yān(湮)没 guō(聒)噪(脊)椎jǐ 装(卸)xiâ 防(御)yù 广(袤)mào(璀璨)cuǐcàn 晕(眩)xuàn 脚(踝)huái 镶(嵌)qiàn 磅(礴)bï(褶)皱zhě 铁(杵)chǔ(忤)wǔ逆 狰(狞)níng 杜(撰)zhuàn(湮)yān没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放诞:行为放纵,没有规矩。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便宜:方便。

磊着:层叠地放着。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总角: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乖张: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态:情态,风韵。靥:面颊上的酒窝。袭:承继、由„„而来。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屏:抑制呼吸。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支吾(书上为支梧):用含混的话搪塞。

不更(gē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讪讪:难为情的样子。蹙缩:皱缩。强(jiàng):固执,不听劝导。窈陷:深陷。窈:幽深。攮:(用刀、叉)使劲儿刺。畏葸:畏惧。

三、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 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文言文复习

第二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守或匪亲。(匪:通“非”,不是。)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 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徒,空。今义:作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树叶。今义:树木。)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言:感斯人言(话语)为:因为长句(写)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自言本是京城女(说)为君翻作《琵琶行》(为,替)命:遂命酒(吩咐)暂:凝觉不通声暂歇(短暂)

命曰《琵琶行》(取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转: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

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隐晦,不畅达)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可:畏途巉岩不可攀(可以)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哪能)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名词用作动词,冲击。转:使动用法,使„„滚动。)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闻舟中夜谈琵琶声(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六、要点选析

1、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当局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写作上,虽为叙事诗,但具有相当浓厚的抒情成分。特别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一段,由于作者精通音乐,运用细致生动的艺术语言,描写音乐的音响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并通过“急雨”、“丝语”、“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具体事物来比拟各种不同音响,写出音乐的复杂变化,写出声音的疾徐轻重,更从这音响节奏中,衬托出弹者、听者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都充分显示出作者诗歌创作的杰出才华。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情境、氛围、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7、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8、《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 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诗歌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多用典故。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虚伪,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之意,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第三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威振四海。(振:通“震”,震慑。)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始皇既没。(没:通“殁”,死。)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赢粮而景从。(景:古“影”,像影子一样。)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义:没有罪过。)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检查。今义:参加、参见等。)

用心一也。(古:用,使用;心,心力。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蟹六跪而二螯(古:足,脚。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安置,安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义:指划船的工具。)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今义:认为。)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今义:没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义:道路,道德。)

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ǎng,竭力,勉强)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

远处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

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吾师道也(学习)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师必退(军队)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用作动词,吃。)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日:名词作状语,每日。)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内立法度(内:名词用状语,对内。)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绳、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动词,险固的地势。)尊贤而重土(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名词作状语,像浮云、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形容词作动词,处于困境之中。)

外连衡而斗诸侯(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流血漂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约从离衡(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无知。)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是故圣益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益愚(愚: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师。)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輮以(之)为轮(省略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六、课文要点分析

1、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2、《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 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3、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

4、《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

5、贾谊,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

6、《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希望汉王朝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作者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者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

7、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主要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8、《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第五篇:必修一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必修一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成语

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

二、通假字

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

三、古今异义 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

四、词类活用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

五、特殊句式

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

六、固定格式

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 

《师说》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同逗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

(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 曲调)(6)长 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5.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6.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7.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五、重点语句默写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①未始 古义 未尝,从来没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 没开始 ②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攒蹙累积。今义 积累

③然后古义 这样以后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④于是 古义 从此,从这时 游于是乎始。今义 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 ⑤更 古义,动词,更换交替。醉则更相枕以卧。今义 程度副词,更加。⑥披

古义 拨,拨开。到则披草而坐。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⑦就 古义 接近颓然就醉。今义 就是

⑧向

古义 从前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 朝 ⑨志

古义 记 故为之文以志。今义 志气、志向。

⑩是

古义 代词,这 是岁元和四年也。今义 判断动词。(2)一词多义。①异A称奇 始指异之。B独特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③为A成为

自余为僇人。B作,写。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 就 醉则更相枕以卧。B 转折连词

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动词 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名词 模范 榜样 以身作则。5 与A 动词 连接 外与天际。B 介词 和

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 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其 A代词 我的 日与其徒上高山。B代词 那些 其高下之势。

C 代词 它的 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 其如土石何?

E 代词 这种 专其利三世矣!而 A 连词 表修饰 则施施而行。B 连词 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 表承接 卧而梦

D 连词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 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F连词 才

穷山之高而止。(3)通假字:

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意有所极,梦亦同趣。(4)词类活用: 箕踞而邀

名词作状语 像簸箕一样。2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 每天(5)文言句式

1故为之文以志。省略句 “志”后省宾语。2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被动句

“我有”即“为我所有”。

《沁园春.长沙 》知识点梳理

《沁园春.长沙 》知识点梳理

词的知识

一、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叫做长短句。最初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也叫“诗余”“歌曲”。

二、词牌

词的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

A、词的题目有的只有一个词牌名。例:

范仲淹《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B、有的词在词牌后另加内容作题目。

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三、词按字数分类:

1、小令(58字以内)一般分上下阕(片)

例:李煜《相见欢》(36字:无言独上西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46字:茅檐低小)

2、中调(59~90字)一般分上下阕(片)

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0字:老夫聊发少年狂)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2字:醉里挑灯看剑)

长调(91字以上)一般分为三叠、四叠或五叠,依次类推。

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

《沁园春•长沙》结构特点:上阕开头3句——起句

中间7句——铺叙

最后3句——煞尾或小结

下阕开头2句——过变或换头

中间7句——铺叙

最后3句——煞尾

《沁园春.长沙 》 时代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四、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也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除了诗人之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常见意象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表达爱情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4、鸟——男女恋情(《关雎》)

五、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答题示例二:《沁园春.长沙 》上阕“看”句到“万”句一层就是一个意境。诗人用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创造出朝气蓬勃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的秋景图,抒发出作者要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意境。

下载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修1-5古诗文导入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而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

    课外古诗文(三)

    课外古诗文背诵三 课外古诗文背诵(三) 诗中花 浣溪沙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析】《浣......

    英语必修三Unit2基础知识小测(最终版)

    广州市玉岩中学 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必修三第二单元小测试题满分100分 Test on Unit 2, Module 3 Name_________ Class________ Number__________ Mark_________ 批改人____......

    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

    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 一、字音·字型 百舸争流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怅寥廓 携 寂寥 颓圮(杞人忧天) 惆怅(倜傥)彳 亍漫溯 斑斓(谰言) 繁衍(敷衍) 青荇笙箫(萧条) 涟漪 彷徨 檐头瓦菲(菲薄)......

    温家宝历年两会记者会引用古诗文盘点

    温家宝历年两会记者会引用古诗文盘点 每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温家宝总理总是能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诗词古赋、名言警句信手拈来。一系列精彩的回答,不仅体现出温总理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及注释盘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及注释盘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说有着重要影响......

    常识基础知识(三)

     云贵高原上最大的湖泊是: 滇池  有“东方瑞士”之称的城市是: 大理  死海位于哪个国家? 约旦 1969年到1972年阿波罗登月成功几次? 6次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

    信用卡基础知识(三)(汇编)

    购汇还款 持卡人持有的信用卡或其他类型的银行卡有境外使用功能(即支持外币的卡),在境外消费(主要是透支消费),持卡人回国后可以用人民币偿还欠款。 人民币换外币,就叫"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