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怎样移动重物

时间:2019-05-13 00:3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怎样移动重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怎样移动重物》。

第一篇:小学科学怎样移动重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怎样移动重物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二、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五、课后小结

第二篇:2017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1.2怎样移动重物 教案

1.2怎样移动重物 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技能目标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情感目标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怎样移动重物》。《怎样移动重物》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机械》单元中的第2课。杠杆是各种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组成的,它能改变外力的作用。本课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杠杆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机械科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杠杆,知道分析杠杆有支点、阻力点、力点;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杠杆的原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第三部分了解杠杆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情感目标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教师演示,激趣导入

1、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把讲台抬高,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然后让几名学生尝试将讲台抬高。

2、其实我们可以不费那么大力气用一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将讲台抬高,但我们必须借助一根棍子。谁能做的到? 学生讨论、实验,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初步感知利用杠杆这种装置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和省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导入】

(二)介绍构杠杆、并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杠杆的功能

1、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利用杠杆可以撬动重物后,我不失时机的出示杠杆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阻力点。

2、然后抛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利用平衡尺和支架组成一个杠杆”,比一比谁找出平衡的方法多。

3、指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两边的钩码数量不同而杠杆也会平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小组讨论得重臂和力臂的关系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把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叫做重臂,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叫做力臂)

4、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

这里具体分为三部:(1)小组讨论并设计试验方案,(2)先交流实验方案,让方案在交流中更加完善。(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并做好记录。活动3【导入】

(四)继续研究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的结尾我这样设计的:

1、拿出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然后讨论:下面这些物体有没有利用了杠杆原理?如果是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2、观察教材插图:分析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3、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呢?

4、宣布下课

5、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

这里具体分为三部:(1)小组讨论并设计试验方案,(2)先交流实验方案,让方案在交流中更加完善。(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并做好记录。

第三篇: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

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重点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教学难点 探究利用支点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若干、实验册、生活用品(指甲钳、老虎钳、剪刀等)。

2、黑板上事先画好杠杆示意图,杠杆尺刻度示意图

3、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研究主题认识杠杆

1.教师口述吊面粉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尺,初步了解杠杆的结构。

2.认识杠杆的构造,同时认识“支点”。3.演示与猜想:

a.在杠杆尺一边挂上面粉(钩码),会发生什么?(杠杆尺向一边倾斜)

b.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它恢复平衡呢?(用手在杠杆尺另一端施加一个力)

c.为了让杠杆尺恢复平衡我们用了多少力呢?

4.演示学生的猜想,并相机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分组实验,认识杠杆的作用 1.出示实验要求

a.在活动过程中,请注意本组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b.在活动过程中,请不要触碰尺子两端的调平螺丝。c.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改变尺子左侧所挂钩码数目和位置。d.活动结束后,请将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写出本组的发现。

2.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方法: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在右边挂上不同的钩码数,使钩码平衡

要求:边操作,边做好记录(使用实验报告册)思考: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相机板书 4.引导思考,形成共识

⑴相机让学生认识杠杆及杠杆各部分名称。⑵形成共识

a.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b.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c.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回归教材、拓展延伸

1.观察教材图片,思考如何移动重物。

2.认一认老师带来的工具,你能找出它的重点、支点和力点吗? 3.所以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在宇宙里,如果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棒,我将撬动地球”。他说的有道理吗?

4.教师总结:在生活中,人们也创造了一些费力的机械或者说工具,但是它能降低工作难度。怎样使这些工具变得省力呢?希望在座各位能在课后做更多的思考,思考出后,那就是你的发明创造了。

第四篇: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的特点,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通过实验发现杠杆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越省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小越费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杠杆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越省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小越费力。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教学准备: 杠杆 钩码 测力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直奔主题.1、谈话:同学们看,昨天老师遇到校长的时候,校长说草地的这块大石头有点挡道了,要搬开些才好。校长把这个任务委托给了老师。老师立马找了学校的几个同学帮忙,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搬开,你能不能帮老师支支招呢?

2、学生说自己的办法。

(1)追问:只用一根棍子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一个支撑的东西——支点)(边说边板书)(2)出示图片:看,大家说的是不是就是这个办法。

(3)提问:当我们在棍子的一端用力往下压时(用向下箭头表示),棍子会怎样动的呢?(另一端会翘起来。哪儿不动呢?支点不动。)

(4)介绍:像这种,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杠杆就是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上,我们施力的位置,科学上我们称为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称为重点;而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3、提问: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运动到了杠杆,你知道哪些呢?生回答

4、提问:为什么人们要使用杠杆呢?你觉得使用杠杆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板书:省力)

5、谈话:杠杆真的能够省力吗?科学是讲求证据的,需要我们做实验去验证。看,我们把大石头缩小成小石块,你能设计一个撬动石头的模拟实验去验证吗?实验怎么设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小组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7、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发现:钩码越往后移,杠杆翘的越高,这说明什么呢?越往后越省力,所需要的力越小,那你能用一块钩码翘起石块吗?那如果把钩码往前移,杠杆越倾斜,怎么办呢?加钩码,你能不能用三个、四个钩码抬起石块)

8、汇报实验结果: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有哪些发现呢?(钩码的位置越往后所需要的力越小,越往前所需要的力越大。钩码的位置也就是我们说的什么位置呢?力点的位置,也就是说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越省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小越费力。还有吗?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那我么来看看刚刚的问题:杠杆真的能够省力吗?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时省力,距离小时费力。

9、那有没有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状况呢?杠杆的省力、费力到底有哪些奥秘,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四、拓展运用

1、提问: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解释吗?

2、提问:虽然说的有道理,但你觉得可行吗?我们能找到这样的支点吗?有这么长的棍子吗?

3、谈话:其实生活中的杠杆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调查调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2. 怎样移动重物》教案3(小编推荐)

《2.怎样移动重物》教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二课。

杠杆是各种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组成的,它能改变外力的作用。本课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杠杆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

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和研究活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形成对杠杆的原理的分析方法,发现有关杠杆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为研究和学习其他类型的简单机械奠定良好的基础。

杠杆是用来提升重物或撬开物体的一种简单机械。当在杠杆的一头施加作用力时,另一头的负荷就被提升。根据支点相对于动力和阻力作用点的位置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支点在动力与阻力作用点之间,此时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第二类:支点与动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动力臂)大于支点与阻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阻力臂),这类杠杆是省力杠杆。这类杠杆包括扫帚、钓鱼杆、铁锹和垒球棒撬杠、铲子等。第三类:支点在杠杆一端,动力点在中间,阻力点在杠杆的另一端,这类杠杆是费力杠杆如:镊子。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许多工具大都是杠杆的变形。例如:一对杠杆在一个支点共同工作的工具有钳子、园艺剪子等。跷跷板也是一种杠杆,但它的支点不是在一端,而是在中间。我们的身体上有许多杠杆,如胳膊、腿、手指等,它们都以关节为支点像杠杆一样工作。

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杠杆。接着通过实验活动固定重力、固定重点与支点的距离来测量用力大小的实验,揭示杠杆的功能与作用。最后通过交流活动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常用的工具,让学生理解、体会到这些工具是杠杆的变形,并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如何根据杠杆原理来用好这些工具。教材没有对三类杠杆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专门的活动来探究、体验,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地设计相关活动、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杠杆这一简单机械有更深、更全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形成对杠杆的原理的分析方法,发现有关杠杆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为研究其他类型的简单机械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理解使用杠杆可以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容易、更轻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 ●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把讲台抬高,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

2、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教师让几名学生尝试将讲台抬高,让他们体会抬讲台的感受和体验。

4、讲台很重抬起来很费劲,其实我们可以不费那么大力气用一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将讲台抬高,但我们必须借助一根棍子。谁能做的到?

5、学生讨论、实验,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6、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讲台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字母O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

(1)利用平衡尺和支架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设计怎样使杠杆平衡。(2)比一比谁找出平衡的方法多。

(3)讨论:为什么两边的钩码数量不同而杠杆也会平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4、提出问题: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验要求:

(1)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块橡皮和一些钩码。(2)把橡皮作为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3)在尺子两端各放一个钩码,观察发现了什么。(4)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再加一个钩码,会发生什么?(6)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7)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个钩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8)在尺子两端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1)杠杆是否都省力?

(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这样的杠杆有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园艺剪刀等。)

(2)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费力的杠杆有镊子、钓鱼杆等,虽然使用它们费力但可以使操作变得更方便。)(3)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有天平、跷跷板等)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教学手记:

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请求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然后亲自实验,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讨论、设计、画图、实践,学生亲历了各种活动,了解了杠杆的秘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生活中提取实例。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让他们学以致用。我们常常听到他们发出的阵阵惊呼和慨叹,可以想到这么多办法,可以制造出这么多工具。进一步体会到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是无处不在的。科学总是在最现实的生活和最直接的实践中被发现和挖掘出来的!科学来源于生活。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的引导,并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探究空间,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就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得以提高。

下载小学科学怎样移动重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怎样移动重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南丰附小 郭志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恩施市舞阳办事处五峰山小学 田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科学......

    小学科学教师怎样备好科学课

    余庆县高坡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3年12月3日培训地点:学校图书室主 讲 人:龚兰英培训学时:一学时培训内容:小学科学教师怎样备好科学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移动科学展观后感

    移动科学展观后感 城三小学 四(1)班杨沁楠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们去了青少年宫。青少年宫内有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非常有趣! 首先进了大门我看到的是一个很大的球,球上......

    移动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范文]

    移动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代表的党中央的重大建树,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纲领。坚持......

    师讯网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物体怎样移动

    师讯网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物体怎样移动 幼儿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

    北路小学科学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

    怎样写好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大全五篇]

    怎样写好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陈素平教学论文就是“讨论”或“研究” 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因此,也就有论文的一般特点: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要有典型的论据,还要有恰当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