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高效课堂中几个关系的处理
浅议高效课堂中几个关系的处理
胡玉平
(宁县良平初级中学 745207)
[摘要] 目前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创建被大多学校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各种教学模式异彩纷呈,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也积极尝试、实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教学模式的内在精神实质理解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或浅尝辄止,反映在课堂上就无法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的平等关系,教与学的主次关系,多与少的时间关系,先与后的顺序关系,动与静的相对关系,质与形的内涵关系等,致使课堂效率不高,课改推进缓慢,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改革;认识和处理;关系
追求“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践行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不管采用哪种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堂高效这个目的,就可以肯定地说,课改就是成功的。
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是否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我国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就已经开始,至今已有13年。曾记得,1998年刚参加工作,接触到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法,2002年,我校根据县局精神,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有限,可借鉴学习的理论知识少,进行新课改等于摸着石头过河,凭的是满腔的热忱和对自身的挑战,直到那届学生毕业,才证实我校课改取得一定的成功,我们也认识了到课改的好处,2006年,我们学习借鉴洋思教学模式,以学习理论作为切入点,努力探索实践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外出考察学习河南永威中学的“四清”训练(洋思中学教学模式配套工程之一)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去年,我校开始借鉴推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课堂教学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课堂教学的浮躁、虚假现象尤为突出,一味地追求外表的热闹,形式的多样和庸俗的时尚,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与课改的最终目的渐行渐远。一路走来,虽然取得了些许成功,但我们也苦恼过,彷徨过,质疑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深思考。
下面就课改中怎样认识和处理好师与生的平等关系,教与学的主次关系,多与少的时间关系,先与后的顺序关系,动与静的相对关系,质与形的内涵关系等,谈点个人的见解,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师与生的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关系。老师是教育者,是教育学生的人。学生是受教育者,是被老师教育的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权威是第一位的,学生要做的就是绝对的服从。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师生平等的观念占据了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没有批评、要求、管理,只有关注、劝说、暗示。师生关系从相对的平等(人格上的平等)走向极端,转变成了绝对的平等,课堂上师不像师,生不像生。我认为以人为本的内涵是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但毕竟教师与学生不同(知识、阅历、能力、责任、职责等不同),这就决定了师生平等中必然存在着不平等,如果是绝对的平等,那么,还要教师干什么?学生不可以完全自由地发展吗?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做好教师,学生应首先像一个学生,师生各司其职,各谋其事,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与学的主次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上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教与学关系处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职责正如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施教,只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唯有认真听、认真记,这种学是无意识的学,失去了主体地位的学,学的不深刻,不持久,效果差。新课改理念重新界了定教与学,教就是导,就是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并懂得学生的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往里面输送必需的东西。导学习目标,导学习内容,导学习过程,通过导,导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热情,质疑精神,创造意识。这里我们要注意导的时机、方法、方向、时间等,只有全方位进行科学的“导”,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发展。学就是学生自动、自觉、自主的行为。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充满乐趣、充满自信、充满希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所悟、所思、所想、所获。通过这样有效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所以就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
三、多与少的时间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一节课的时间由教师来支配,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基础,无视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成为空话,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讲得多,占用课堂时间多。新课改提倡教师“精讲”,就是教师的讲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课堂的三分之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实现让学生全过程学习,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健康发展。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将“精讲”变成了“少讲”和“不讲”,当然“精讲”对老师来说是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做到真正的“精讲”,对那些不愿改革,不思进取的老师来说“精讲”成了他们“少讲”和“不讲”的托词,教师的少讲或不讲导致学 生的学习处于无序,盲目的状态,更不用说学生的学习效果了。
四、先与后的顺序关系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在先,学生的学在后,教师按自己的思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教的思路去记、去背知识点、完成作业(学习任务)、复习巩固。而新课改不管哪种模式,都要求学生先学,先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先实践,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实践,这样会暴露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做学习的主人,依靠自己、依靠同学解决,只有当学生真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再进行“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而是启发、点拨、引导,这是一种帮学,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会与会学。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有疑问时,学生合作、探究没有结果时,老师迫不及待就会给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失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的主动学习也蜕化成被动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先后关系,就是要做到不学不教。
五、动与静的相对关系
传统课堂,学生需规规矩矩坐着,不能随意走动,不能左顾右盼,不准交头接耳,甚或学生的坐姿都做统一要求,学生要做的就是静静听。新课改强调“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于是,很多课堂都“动起来”了,而且不是一时的动,而是全过程都在动,不是一个人动而是全员动,老师也跟着动,老师对动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动的本质把握不清,采取的措施不当,这种动成了表面的、形式的动,成为了骚动、躁动、浮动、乱动,为动而动,成了装门面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学生在这样的动的课堂上,缺少了自觉、自制、自醒,慢慢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气。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诸葛亮说“学须静,才须学”,说明了学习需要静,只有静下心来,埋下头来,用心真学,学习才会进步,所以,新课改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静促成自主学习的高效,动促成合作探究的高效,二者有机结合运用,课堂的生动性、实效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六、质与形的内涵关系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为我们推进新课改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这是好事,可是今天有些课堂已经离不开了这些多媒体设备了,如果离开,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没有错,但是,有些老师把运用了多媒体授课就等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导致课堂教学变成了多媒体的有序展示,一节课不用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设备,大量时间在“形”上求新,大做文章,而忽略了质,忽略了有用,同时也忽略了传统教学设备所具有的现代教学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曾说“课堂不是做给人看的,是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笔者认为多谋体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另外一种形式的现象就是,在所谓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提问(有些问题没有提问的价值)时,如有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就问学生,回答的好不好,好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应该鼓掌,这时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集体鼓掌肯定、表扬,学生确确实实被老师“绑架”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演变成了一种形式,对学生有多大的激励性呢?
有人说“课改,是一场全方位的理论实践创新”。学无止尽,教无定法,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将会积极进取,且思且行,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课改之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第二篇:推进高效课堂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推进高效课堂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学习和推广高效课堂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各学校都试图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高效课堂教学的典范。那么,如何把他人的经验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呢?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整体参与和分类推进的关系。学习推进高效课堂要结合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在整体移植或学习他校经验的同时,必须思考哪些经验是适合我们的,要区分学校类型,研究适合于各自实际的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推进策略,不能搞“一刀切”。
二是学习先进经验与提升或优化本地本校优秀教学经验的关系。既要很好地学习借鉴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吸收借鉴本地一些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把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精髓与本地本校的优良教学方法相结合,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把先进的经验内化为教学行为,做到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三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高效课堂不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内涵是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是用“满堂问”替代“满堂灌”,不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没有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要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
四是高效课堂与德育的关系。高效课堂必须依靠学生坚强的意志、刻苦的毅力,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互相帮助,要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荣辱观、助人为乐、坚强乐观、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五是全面提升与重点培优的关系。高效课堂的显著标志就是克服和转化后进学生,高效课堂不是补差的教育,而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六是高效课堂与海量阅读的关系。某校有一个活动叫海量阅读,每一年级的学生要读40本经典著作,要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还要搞诸多的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简单地看,这似乎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大,但是通过阅读,学生知识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这些都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七是推进高效课堂与抓教研、形成校园文化的关系。推进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改革,要认真地研究教风、学风建设的策略,激发师生潜力,将高效课堂纳入学校校园文化,使学校都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让教师在良好的群体中得到熏陶感染。要努力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用各种先进的、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教师、引导教学,让教师通过学习与思考、反思与重建、实践与创新,真正将自己的行为与先进教学观念建立联系,自觉地把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追求。
八是常规管理建设与构建教学模式的关系。高效课堂必须要落实在常规管理中,好的常规往往潜在于成熟的教学模式当中。因此,科学构建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必须要规范教学常规,提倡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尝试对课堂进行模式构建,并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体现出更高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追求。
九是高效课堂建设与形成长效机制的关系。推进高效课堂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焦点在评价,但管理在校长。因此,推进高效课堂必须要校长带头、全员参与、科学管理、联动推进。推进高效课堂不能单靠教师,也不能单抓课堂,没有制度保障的课堂改革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推进高效课堂必须要从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管理、评价、教研、考核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石,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培植独特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评价体系建设为保障,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9日第8版 段生英)
第三篇:2010开发区中高效课堂汇报材料
开发区中学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强化措施
推动“高效课堂”深入发展
2010年开发区中学为践行“办一所好学校,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增强素质,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的学校办学理念,以“建设高效课堂”为使命,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致力于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一、有效引领,确定方向
什么是“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怎么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小组自主合作探究?面对着种种不解和疑惑,我们学校通过三个方面,从思想、制度上解决了问题。
1、参观学习,聆听专题讲座,把握高效课堂的内涵和特征。去年3月中旬学校先后两次带领骨干教师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观摩取经,取经期间,我们参加了两所学校组织的专题讲座,从教育教学方面,我们进行了专题学习。学成归来,学校又举行了“创建高效课堂”动员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市教研室《关于“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实施方案》,针对杜郎口、洋思中学现象开展热烈讨论。通过学习讨论,老师们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认真学习,提高素质。“高效课堂”对老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够使老师具有过硬的业务素养,进而培养学生们的“独立人格”“自主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勇气”,成为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去年以来,我们组织学校老师较系统的进行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高效课堂22条》《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市教研室下发的教学模式等,老师通过学习,实现了四个转变:教学行为由规范化向个性化转变,课堂由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结合转变,由教师主导向师生合作双赢转变,由“满堂问”向学生自主探究转变,做好“三指导”、“四落实”,做到了“三讲三不讲”。
3、建立健全活动领导小组,完善评价考核措施。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领导和组织“打造高效课堂”整体活动,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业务副校长王校长任副组长,为动的具体负责人;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各学科集体备课组;以教导处成员、教研组长为成员,成立“高效课堂达标考核小组”。学校根据市局下发的实施方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开发区中学“高效课堂,有效学习”实施方案》,调整并完善了评价考核制度,增加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权重,将高效课堂达标情况按等级纳入教师考核。课堂教学水平在低效等次以下的,在该的评先表模和职称晋升时实行一票否决。
二、大胆创新,以新方法促进教学改革
杨思中学的坚持发展,永不满足,着眼素质,面向全体,锐意改革,不断探索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去年4月份,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一)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课前预习
1.引导预习,先学后教。怎样让学习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做到提前预习。具体做法:学生在课前拿到导学案,按照课前预习的内容阅读课本,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都浏览一遍,并完成“课前预习”,做预习检测题,若在预习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在导学案上的“疑难问题”处写明你的困惑与不解,学生的有效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精心备课,加强指导。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老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更加辛苦了。不仅要精细备课,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注重导学案的实用性。开始时,我们部分老师用习题卡代替导学案,也有个别老师多印导学案,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部分老师的导学案只是从网上下载了教案,没有进行修改简单重复运用,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加强了检查,加强了指导,注重了导学案的实用性。
其一,合理确定难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班里90%的学生能够当堂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达成能力训练要求。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负担,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学和训练目标要确定在略高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注意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又要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课堂教学应分层优化,分类指导,培养特长。
其二,合理安排容量。课堂教学容量要科学适量,不能容量太小,浪费时间,使学生处于“饥饿”状态。也不能容量过大,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滋生逆反或厌学心理。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拱便捷、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分组学习,引领学生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有机组合,形成学习互补,促进组与组、生与生间相互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培养“领头雁”。在小组中推选学习相对较好、信任度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上课之前老师让小组长吃小灶,提前掌握知识,把他们培养成“小老师”,让他们安排小组活动,指导“学困生”参与探索交流。同时,采用小组长竞岗制,增强小组长的责任心,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独立思考。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归纳、去反思,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才会出现思维碰撞的火花,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4、学会倾听。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学会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倾听那些在成人看来是千奇百怪甚至是荒谬的想法,倾听学生错误的想法,了解他们头脑中的思维动态,有效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才会挖掘出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保护学生难得的智慧火花。
三、深入规划,推动发展
一是重点研究课堂。就是要按照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抓住影响课堂高效的重点问题进行突破,形成相应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学校成立了以学校分管领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评委小组,对申报市公开课、学科优质课的教师,进行逐一听课,评选出学校公开课、优质课,然后通过出示校级公开课的形式,竞选开发区公开课、优质课,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全体老师参加,认真学习优秀老师的教法,上课模式,在运用到到自己的课堂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上课质量和水平。听好诊断式推门课。成立了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人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推门听课小组,随机到各级部推门听课,诊断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情况,提高日常课堂教学高效性,优化教学有效性。通过重点研究课堂教学,老师们认识到,高效课堂来自于来自于精心准备,来自于自觉反思。要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优化时间安排,让课堂40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优化评价方式,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优化教学反思,敦促自己改进教法。
通过重点研究课堂,各教研组找出了各自的问题,例如英语组找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单词教学中,欠缺识记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通过研究提出的改进措施有三: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字母组合发音规律记单词;二是采用分类记忆法。如按颜色、职业、季节、月份、水果、文具、交通工具、动植物、民族、语言等,记忆也就容易而且能长久保持;三是采用趣味记忆法。初三语文组也进行了无效现象透视,总结出如下一些“无效”“低效”行为:教师语言啰嗦,学生发言寥寥无几,小组合作装模作样,写作训练严重缺失,教学资源拓展无度,教学节奏松散缓慢。他们认为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这一头,应从以下策略着手:即未雨绸缪——课前精心备课;推陈出新——变换教学方法;删繁就简——大胆取舍内容;千锤百炼——提高语言修养;统筹兼顾——保证合作有效;旁观者清——反思教学行为;厚积薄发——致力校本教研。
我们还发现:某数学教师,培养数名学生当教师的上课助手,让这些助手掌控课堂教学环节及教学节奏。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学生终究是学生,虽然能按照导学案按图索骥,把教学流程进行完了,但环节的衔接、课堂时间的分配以及课堂现生成的问题等方面,学生不可能驾轻就熟,火候到家地处理好。学习杜郎口、洋思中学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应着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方面下功夫进行理性思考转变,在如何“高效、有效”方面进行探讨,吸收精华;要对照自己的教学,自觉修正,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否则,可能“水土不服”,导致东施效颦的效果。
二是叩问课堂,实行探讨式评课。叩问课堂,就要真正走进课堂,关注课堂中的人和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梳理,对课堂现状形成清晰的认识。我们坚持集体说课,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到锻炼一人,成长一群。同时,针对创建主题进行探讨式评课,从这样一些角度来反思:假如我来教,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怎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怎样进行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怎样去评价肯定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一种幸福的享受,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大家集思广益,你有什么金点子,我有什么好主意,他有什么新创举,都在评课中各抒己见。这种听课、评课活动,对各位教师都有促进;这种交流、切磋,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改进集体备课方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把老师从繁重的写教案中解脱出来,增加集体研讨的时间,以研促教。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还是有教师认识不足,只想少写,不愿多研。为了切实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我们一方面加强了专业引导,从认识上纠正偏差;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操作流程,严格遵照学校关于《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统一使用 “学校集体备课学案设计”样表,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强调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不仅讨论教材核心内容、教法及学法,还要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位教师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使集体备课真正避免形式化,体现高效性。备课组长将备课安排表上交教导处,教导处不定时抽查。
四是严格绩效考核。学校以课堂教学量化评价标准为依据,做好教师上课、听课、评课、听课反思等各项工作的考核,作为年底教师量化绩效考核主要依据之一,推动教师加倍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重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四项措施,学校要求每位老师重视课堂45分钟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教学流程管理的“五心”(精心备课、开心上课、用心批改、耐心辅导、爱心育人);“五有”(心中有计划,手中有资料,训练有方法,目中有学生,信息有沟通); 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 “五个重点”(即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上课”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上;把“批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次要求、分类提高上;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试”(作业、测验)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逐渐形成开发区中学的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载体的“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工作。
“361”模式具体为:“3”是指定向导学、教师带领互动探究学习、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6”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达标测评六大环节;“1”指布臵一节课的教学内容。“361”模式还体现在其它方面:课堂45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5+25+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361”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36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点拨及反复训练才会的。
四、激发兴趣,提高活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怎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活力是关键。去年以来,开发区中学在工作中注重了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千分赛规则,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实施了实施 “千分赛”活动,实行“过程性评价”,评价不仅对成员个人的评价,组长的等级评价,还有对学习小组的整体评价,挖掘学生的才能。在千分赛规则中,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回答、预习笔记的建立,作业的完成等小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严格实施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在劳技课中拆卸微机,在学校课程中品味中学经典,在学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中学习各种技能,在齐鲁文化中畅游山东大地,在活动课中,培养自己的个人兴趣,在书法课中提高自己的书写,在乒乓球队中立志为祖国争光,等等我们学校开起开足了各种课程,建立个各种社团和活动小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活力。通过学校开展优质作业展示、学习标兵评选、经典诵读、书法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各项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力。
实现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是漫长的道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各种方法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不懈努力!
2011.4.2
第四篇:平中高效课堂汇报材料
平寨乡中心学校高效课堂推进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前来我乡检查指导工作,您们的到来,将是对我乡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次促进与提升!
我乡以乡中心完小、初中部作为试点以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以推进“高效课堂”为中心开展工作,加强管理,强化过程,严格要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研组及本校名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教学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措施。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
为了保证推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我乡以乡中心完小、初中部作为试点,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及片区校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乡高效课堂的推进和开展。
二、宣传动员,研究教学模式1、3月10日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会议讨论高校课堂推进实施方案,决定分五个阶段来完成高效课堂推进工作,即:宣传动员阶段(2014年3月10日——3月31日)理论培训阶段(2014年4月1日——4月30日)、初步探索阶段(2014年5月1日—7月)、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反思深化阶段(2015年1
月1日起)。会后两校分别又组织召开教职工及各教研组会议广泛宣传2014年3月23日丘北推进高效课堂的会议精神。3月13日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分组下到各完小检查开学情况并又组织教职工召开反馈会,反馈会上各组同时又传达高效课堂推进是我县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让全乡教师知道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方向,明白下一步的教研方向,为全乡高效课堂推进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乡中心完小以语文组、数学组为单位,初中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再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高效课堂文件精神及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材知识结构,通过同事合作、个人研读、提高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能力,两部都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推进高效课堂的共识。
3、通过各组教师单周开展的教学研究,乡中心完小和初中部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乡中心完小以导学案的形式进行教学探索,初中部以制作课件、应用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探索。
4、教务处对导学案的编写、课件制作进行把关与指导,确保导学案及课件制作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5、教务处组织教师聆听专题讲座及高效课堂实录,让教师基本把握高效课堂的内涵和特征,为推行高效课堂做充分的准备。
6、开展听课制度,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学校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课堂进行的,听课既可以了解教师的教,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可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帮助;也可以发现好的经验方法在全校总结推广,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措施。我乡实行课堂开放、推门听课以及
领导听课制度,通过推门听课、巡查听课、指导听课、解剖听课、诊断听课等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们近期宣传动员、推行“高效课堂”的情况,今后我们将按照领导的安排与部署,不遗余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实施下一阶段“高效课堂”的探索、提升和推进工作。
丘北县平寨乡中心学校
2014年3月17日
第五篇:高效课堂中的困惑
高效课堂中的困惑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改革者有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既要不断创新,又要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尽快解决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浅谈打造高效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一、教师理念:明白容易转变难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在课改之初,教师就要面临接受新思想,实践新事物。与之俱来的是两种心理不适,一是否定自我的痛苦感。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和超越。面对这种变革,年轻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经验和理念上还没有定型,适应尚容易些,年纪稍大一点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成就感强的优秀教师要发生这种角色转变,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们原本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要他们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法宝”,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二是调整师生关系引发的不适感。传统教育师生关系本质是师道尊严。知识传承是一种单向性服从关系,“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单一性说教关系。而新型师生关系的倡导的是民主、平等与和谐。
对策——
1、加强学习,不断探讨。要求教师经常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2、“忍痛割爱”,要求教师主动接受“改造”,不能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捆住自己的手脚。
3、不要担心“邯郸学步”,只要心存课改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一定能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只要教师心存课改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备课那刻起就立足于学生,再到上课、辅导、检测,就一定会成功的。
教师不妨先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看自主学习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不教学生通过自学一定能够掌握的。
问题
二、学生习惯:说改容易养成难
教师改掉一讲定乾坤的习惯难,而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索取的学习道路同样阻力重重。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可忽视。需要教师在自身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调动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走向高投入度、善于合作、善于表达的学习道路。
对策——
1、积极引导。在过去传统的课堂上,学困生习惯于坐等老师“喂”食物,不想动口、动脑、动手,就需要老师注意引导。
2、激发兴趣。可以建立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开展“明星小组”评选活动。
3、建立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决定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比较改革前后的效果,使学生“确信”课改的效能,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充分相信学生,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问题
三、集体备课:安排容易做实难
集体备课容易流于形式,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形成文本难。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为了搞形势,结果备课质量不高。
对策——
1、形成制度。要求教师准备好导学案初稿,按规定时间到场。由组长负责组织调控,年级主任负责督查,学科主任亲临指导,教导处抽查,2、贵在坚持。集体备课一定要长期坚持!只有长期坚持,并不断总结集体备课的经验和不足,才能逐步备出高质量的“方案”。
3、强化“有效”。学校完善督察制度,除了督察教师集体备课的出勤、备课的数量等方面外,更要督察所备“方案”的质量,即是说检查教案的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强不强,这才是集体备课的根本。
4、总结评比。各种督查、检查结果计入月评比,种种措施环环相扣,确保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问题
四、导学案:编写容易有价值难
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练习题的堆积,而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介质,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导学案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编写得如何,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思想、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内容等)。
对策——
1、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学生化原则”、“学科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整合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2、导学案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每个学校或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应该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是说课堂上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个环节要注意哪些,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这样就能编制出价值较高的导学案。
问题
六、小组:建立容易建设难
小组的“建立”和“建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境界。小组的建立与建设就像盖房子与装修。如果说小组建立只是拥有或存在框架,那么小组建设是装修,是心旷神怡地逐步完善。建立就是初步的组建,很容易的,建设就是用心去经营小组、完善小组。
对策——
1、培训组长。小组的建设第一要务是组长的培训,组长的培训与指导主要包括思想培训和能力培训。训练小组长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评价能力。鼓励组长有服务同学的思想,必须高度负责。消除“当组长影响自己学习”的顾虑。(“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毛泽东)
2、分工细化。劳务分工和学务分工要责任到人。做到每个人都有事做,各负其责。否则把组长累死也劳而无功。
3、团队建设。要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开展帮扶,人人当小老师。
4、奖励机制。为了充分调动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在班级或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明星小组评选”活动,对“明星组长”进行表彰。
小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不断总结工作得失,逐步完善运行机制。
问题
七、督导检查:评价容易长效难
这是所有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之一。一开始,奖励还起作用,可是时间一长,奖什么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教师自己也感到疲于应付。问题何在,怎么解决?
对策——
1、完善评价体系。学校要构建有效的评价手段(即时性评价、结果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立体评价体系),包括个人评价体系、小组评价体系、班级评价体系、教学组评价体系、年级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从而有效保证评价的可持续性。
2、完善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可实行三展、六评、一奖惩制度。
三展:督察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每天要把检查结果在门厅公示板上公示展评,打出分数,列出优缺点。
六评:每天有六个层面的检查直指课堂,校领导、督察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教学组长、班主任、各检查人员要对检查情况,做出各自的评判,形成一个高密度的评价网络。
一奖惩:每月一次综合评比,各层评价。每月兑现奖惩。
3、创新管理办法。一种好的制度、一种好的管理办法不会长期有效的,需要我们根据情况适时创新,不断完善督查系统。
评价权利下放,管理责任上移,所有评价直指课堂。
问题
八、课堂展示:泛展容易精彩难
展示即发表,即暴露,即提升。初始课改的教师遇到的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展示什么,只要是问题全部上黑板展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要高度重视展示,但不可为了展示而展示。
对策——
1、明确展示什么。文科应侧重成果展示,关键在于分享成果。理科要重视问题展示,探究问题。
2、明确展示级别。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小组展示就是由组长负责,把本组学生所做的练习、对于问题的讨论结论,先进行组内交流;班级展示就是由教师组织,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各小组展示成果。
3、明确展示原则。展示要关注其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创生性。
4、明确展示目的。展示的目的就是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就是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展示过后一定要有质疑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言,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解决。
问题
九、学习任务:设计容易完成难
对照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很容易,但是真正完成任务——做到堂堂清就难了。完成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想较好的完成当堂任务,就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对策——
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要严格按照“五步三查”的流程来。各流程环环相扣,只有上个环节做扎实,才能保证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1、实施“五步”——课堂5个环节。
⑴ 自学。在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后,要求学生紧张、高效、专注的学,也称“独学”。
⑵ 对学、群学。这一环节也是自学的过程,学生个人学习时不懂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及自己的见解可以与本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
⑶ 组内小展示。在组长负责下,本组先展示自学效果,在组内达成共识,以备在全班进行展示。⑷ 班内大展示。在教师组织下,展示成果。要充分调动各个小组的积极性,参与面要大,要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
⑸ 整理学案,达标测评。要求学生认真参加测评——当堂完成作业,一定要独立。
2、开展“三查”。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这是非常必要的,是了解学情、二次备课的前提。
⑴ 学生自学(独学)时,了解学情。⑵ 组内小展示时,了解学情。
⑶ 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了解学情。
落实好五步三查,实际上就把握了学生自学效果的命门。抓住了高效课堂的根本。
问题
十、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容易提高难
课改是一个历程,必然会经历跌宕起伏。开始的时候期望值不要很高,首先要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入手,还原学校和师生的生命活力,进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这样的环境和心境,教学质量提高指日可待。
对策——
1、坚定信念。不必担心“邯郸学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2、加强学习。不断学习课改的先进理念和高效的方法,并不断创新,及时总结经验。
3、走出误区。⑴ 农村学生“素质差”不可搞高效课堂。正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城市差些,学校发展滞后,才要下大力气搞高效课堂。
⑵ 年龄偏大的教师不能搞高效课堂。年龄大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的财富,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适应了、深入了照样可以搞高效课堂。
⑶ 毕业班不宜搞高效课堂。毕业班复习课程很紧张,更要提倡课堂的高效,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探讨,共同提高。试想,毕业班的教学需要的是“低效”的课堂吗?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项工程,会遇到问题的,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深入研究去发现问题,不懈探索来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打造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