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建模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学建模与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
要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不论这个问题是来自工程、经济、金融或是社会领域,都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首先找出该问题的某个或某些重要特征,然后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数学语言创建一个数学结构,该结构可以是方程或方程组、算法、图示、表格等,我们将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近几十年来,数学迅速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及金融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并已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用数学解决各类问题和实施数学技术,数学建模均起关键的作用.因此,为新世纪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就不能不重视培养数学建模这一必备技能和素质,对理工、经济、管理学科,甚至一些人文、社会学科的大学生,都应该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就应运而生了.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开展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虽然目前我国许多独立学院在数学建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学生们在竞赛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引发出对独立学院传统的数学建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思考.2 数学建模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现状
尽管独立学院纷纷明确了培养应用型、大众化人才的办学定位,但在师资队伍、教材选用、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仍依赖主办高校,所以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时间,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每年一般在七月中旬开始组织的报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培训内容为集中讲解一些建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理论和数学软件知识、计算机使用知识和历年的数学建模竞赛的真题等;第二部分培训内容为进行建模的模拟训练,让学生自愿组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简单的建模练习题,并为同学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仍依赖
主办高校,而不是因材施教,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数学知识并不全面,理解力也有限,所以对所授的知识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更不用说模型建立能力的培养.至于问题的形成背景、建模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很少顾及,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交流,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没有把数学建模工作纳入日常的基础教学工作中.在基础数学教学中很少向学生灌输数学应用的思想,而总是喜欢将学生带到深奥的理论之中,总是喜欢让学生不断的重复理论知识的推理与计算.不要说一般的数学教师,就是我们这些一线数学建模指导老师在讲基础数学课的时候,由于教学任务和大纲的压力,也由于自身科学研究的匮乏,讲起数学理论也不善于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可能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又因为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块状编排,开设课程的时间较短,内容繁多,缺乏应有的教学经验来借鉴,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采用模型机械的讲解,因此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困难重重就是自然的事了.第二,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对于数学建模竞赛,高年级学生参赛的较少,获奖的比例却较大,由于他们面临毕业压力、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尽管他们有较深厚的数学基础,却无心顾及竞赛;低年级学生参赛的人数较
多,积极性很高,但却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课程没有开设或开设太晚,而出不了好的成绩.第三,数学建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据了解,大部分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教材都是照搬其相应的主办高校.这些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材内容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比较深奥,涵盖大量难度较大的现成的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应用了大量的数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因此独立学院学生所学的基础数学理论远远不够用来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教材的编排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块状编排,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过分突出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学习不能从根本上掌握,只能依靠模仿和生搬硬套.数学建模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婷婷,陈艳君(南昌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330029 摘要:独立学院只有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制定出相应的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对独立学院数学建模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对数学建模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并提出具体改革建议.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课程设置;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O1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0806A-0004-02 Vol.24No.6 Nov.2008 第24卷第6期2008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4··
3以多种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独立学院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独立学院应针对它所面对的生源基础、社会人才需求市场结构中独立学院可发展的空间,确定自己不同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和独立的教学大纲,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应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用符合独立学院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和贴近生活实际的范例演示数学建模的过程,让学生感知数学原理的来龙去脉,使数学建模成为培养数学思想素质和训练数学应用技能的重要平台.其途径和方法可以描述如下:
首先,数学教师应在日常基础数学理论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的知识.这就要求(1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高校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比如说:市场上的某物品价格变化频繁,数学教师在搞清其价格变化函数后,就可将其引入教学中,作出其价格变化曲线,预测蔬菜价格在近期的变化趋势.这是一般人所忽略的事,却是数学教师运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的良好机会.(2数学建模教学应与现行教材相结合来研究.教师应研究在各个基础数学课程乃至各个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在讲高等数学中极限的计算的时候可以将连续复利问题引入其中来解决;讲微分方程中逻辑斯谛方程的时候可以引入其在人口的增长、新产品的推广、人才的分配、价格的调整等方面的应用;讲线性代数中矩阵的计算的时候可以补充一点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的简单数学模型等等许多.高校教师要经常渗透建模意识,这样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其次,精心设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建模教材,开展案例教学法.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所蕴涵的应用数学的材料,从中加以应用、推广,结合不同的专业选合适的实际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多安排学生身边的或选用专业教材中的问题为案例,教师以具体的案例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示例,介绍模型的思想方法.课堂上的活动包括(1老师讲授.讲授时应注意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讲清问题的背景、建模的要求和已掌握的信息,如何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分析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还要强调如何用求解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检验模型.这种方法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又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例如讲授传染病模型时,不同的假设会导致建立不同的模型,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地修正才能使之成为一个成功的模型.除此,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改进的方向,让学生自己课外独立探索和钻研.(2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教师先讲清楚案例的背景、关键的因素、所运用的数学工具等情况下,运用怎样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迫切要求下学习.这些问题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动手操作、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这正是数学建模教学所能达到的要求,虽然问题的解答不一定很完善,有些甚至无从下手,但是只要我们的学生会去查找资料、实地测量、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真正体验到数学建模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授知识变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地达到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再次,把好暑期集中建模培训关,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暑假期间封闭式集中培训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培训为
(1补充数学知识如建模概论,数值计算,概率与统计等等;(2补充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学软件包Mathemathmatica,Mat-lab的使用、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使用;(3介绍简单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第二阶段的培训为(1扩充数学知识,如线性规划,图论与网络,差分方程与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等;(2培养建模能力和计算机数学软件Mathe-mathmatica,Matlab等应用能力;(3历年来建模竞赛优秀论文讲评与讨论.再从暑期集中培训中选拔优秀的参赛队员进行九月份的赛前培训,培训的内容是(1结合暑期培训归纳总结出数学建模常见的模型种类和常见的求解方法.例如网络模型、运筹与优化模型、种群生态学模型、传染病模型、随机模型、层次分析法、数据拟合法、计算机仿真法等等.(2对参赛队员进行模拟竞赛实践.另外,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可以创建数学建模网站,为学生提供通过网络了解、学习、交流数学建模心得体会的平台.该网站包含数学建模介绍、数学建模最新书籍介绍、期刊介绍、国内外相关网站介绍、最新电子课件、常用软件下载、数模心得、历届题目与学生论文、学校历届获奖情况、指导教师介绍、企校合作平台等内容,这些内容几乎囊括了数学建模教育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就可以全面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安淑华.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5 ··
第二篇: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Independent School “Decoration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Of” Study
On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摘要:装饰材料与施工是室内设计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是是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课程。本文从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探索、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研究适合独立学院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更为科学、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室内设计;装饰材料;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对室内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材料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甚至关系到整个室内外环境设计的成败。装饰材料与施工是室内设计落到实处的具体细化处理,是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没有合理的、经济的、切合实际的装饰构造方案设计,没有和装饰构造相匹配、相协调的装饰材料,即使有最新、最好的构思,也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完美实用的空间。合理、经济的装饰构造设计,应充分做到利用各种装饰材料的有关工艺特性,结合先进的施工技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设计师构思中所要表达的效果。
《装饰材料与施工》是环境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课程。只有掌握了装饰材料的设计方法,正确的运用,才能营造出具体而生动的室内空间,只有对材料的施工方法、室内构造的节点有充分地理解才能使室内设计方案变为现实,成为有实际意义的设计。因此,这门课程是所有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纵观各兄弟院校对这门课的开设情况,基本上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
1、讲解材料的物理化学成份、结构、制造工艺。
2、室内设计施工工艺、基本构造节点大样。
3、材料市场的调研。
4、装饰材料与施工专题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装饰材料与施工》最大的特点与难点是装饰材料品种繁杂。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双方都带来很多局限性,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系统性差。常用的装饰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三类九种,不同材料之间的专业知识领域跨度大,缺乏关联性。教学中难以将繁杂的课程内容归纳成相互衔接的渐进过程,使课程的讲授条理性差,教师难讲、学生难学。
2、在各版本的教材中,所介绍的材料从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到使用条件等几乎都离不开参数表格。面对数目繁多、枯燥乏味的表格和数据,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3、实践性强,教学条件相对滞后。装饰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其装饰效果、使用性能等有关知识需要通过实际体验、实验分析来加强认识。由于受到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许多应用问题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欠佳。这样的课程体系与特点总的来说能够让学生对室内设计涉及到的装饰材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施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会独自的画出一部分施工图、节点大样图。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课程完了还是有些
[2]
[1]懵懵懂懂的,一旦遇到实际情况就无从下手。
此外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还有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的特点:宽进、严出,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低于普通的二本院校,专业基础往往不好,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较大,加上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没有学习的兴趣,对材料的掌握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只限于知道什么情况一般是用什么材料,什么部位通常是用什么材料,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思维很局限。即使能够画出这些材料施工的图样,但作为设计来说,很难做出让人满意的设计,创意平平,没有深度。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作品往往是在空间处理上独具匠心。因为对空间的设计手法教学很成体系与规模,具有很深的学术积淀。空间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这比较符合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对材料的设计能力相对于空间来说,是比较弱的,比较肤浅的。学生的创造力与想像力难以发挥,最后设计的方案平庸无新意,缺乏艺术气息。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材料构造课程的积极性呢?
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教育理念就能给我们带来启迪。早在20世纪初他们就强调技术和艺术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工厂车间,强调培养设计师的动手能力。而在艺术创造方面也施行先进的艺术创作方法。例如包豪斯学院著名的教育家伊顿特别强调学生对各种材料的感受,以现代构成艺术的方式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与深层次感受。这些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功能与物理化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发掘每个学生对材料的独特感知,体现出材料的文化意义与性格特征,使产品与室内外环境更具有生命力迸发出强大的场所精神。
借鉴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与后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更新
1.情境体验式教学
在装饰材料课程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装饰工程项目,围绕项目开展装饰材料与施工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按照项目的真实情境直接参与完成任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真实体验与全情参与,全方位的感受和学习工程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逐步领会和探索独立工作的能力。创设的情境可分为真实情境与模拟情境。真实情境的体验即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模拟情境则虚拟一工程项目,让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师和客户,现场开展业务的模拟,在此过程中,“设计师”要洞悉客户心理,在短时间内捕捉客户的需求信息,帮助客户分析出房间的基本结构和布局,指出不合理的空间布局并做调整,快速勾勒出所需设计的环境草图,“客户”则在洽谈过程中或配合或设置障碍。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和真实化。受个人能力所限,学生在情境中只能扮演极少的岗位角色,获取的职业信息也十分有限。因此,个人学习目的的完成有时只能依靠小组、团队有组织地分工合作来实现。这就需要在项目驱动下,教学组织形式必须从传统的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小组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
2.研究式教学法
这种模式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配置合适的研究课题,例如对
[3]玻璃或金属等某一材料的专题研究,同时在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学习知识,摸索、形成成果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引导他们成为研究课题完成的主导者,使他们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确立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学习,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把“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探索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由于多媒体课件生动、高效的优点现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让学生掌握最基本、重要的材料与应用。因此在课件中要体现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符合课程特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由课件展示。例如材料工艺流程由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绘制就更能让学生理解工艺的前后过程。
2.视频动画的使用。材料的施工工艺如果以视频的形式动态的演示室内构造施工的过程与步骤,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能更清晰的了解材料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视频素材可以从网络下载或者购买,也可以由教师到工地有针对性的现场录制然后制作,第三种方式是用3Dmax、SketchUp等3D动画软件来制作模拟材料结构的层次和施工工艺的过程。讲授过程中重要的工艺流程教师必须辅以黑板绘制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中一再强调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能正确的运用材料的构造方法,快速的进入社会工作角色,职业院校强调这一观点尚可理解,但所有本科高校都强调这一点有失偏颇。对技术的强调可以培养一个好的技术工匠,但绝出不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才是设计师成功的法宝。
除了使用功能,装饰材料在室内外环境设计这一概念化和经验化的空间形式之中还具有典型的文化意义。五湖四海阳春白雪的各种材料,共同参与到凝固化音乐的空间表现形式当中,这些零散的材料因为可以依凭人们的文化记忆和生活经验而构成深奥的语句,从而在某一空间形式中获得了语言符号的意义;其次,空间环境依赖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各种材料平日里所各自扮演的社会角色之间很可能隐涵着某些出人意料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或者存在着反差对比(如粗糙狂放的岩石和光滑洁净的玻璃),或者存在某种类似性(如木板与塑料),或者在某些特定场合碰到一起会具有特定的语意关联(例如在中国传统厅堂摆放的钟、瓶、带镜的插屏等)。因此,材料通过组合的方式能够使观者产生联想与思考,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无论怎样,一件精致的室内设计作品都无法回避词汇符号——材料,以及表达的语法——设计师对材料的搭配组合这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根据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艺术经历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侧重从材料的文化艺术层面加强对装饰材料的讲授与讨论。要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其符合时代特点,避免
[4]过多枯燥的数据内容,使授课内容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诱导学生对各种材料有更深层心理的、文化的思考,探索材料的本质特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物理特点上。引导学生关注装饰材料的使用历史、象征意义、材料的地域特点、材料的形式意义等,研究不同种材料的组合搭配、同种材料的组合造型、材料的表面加工、材料的连接方式等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四、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
材料不仅有视觉上的特点,还有各种肌理,要在生活中真切的感受才能对材料有所认识,才能在设计中合理运用。仅课堂讲授这种方式对学生掌握装饰材料显然是不够的。
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是作为装饰材料课程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装饰材料市场类型多样,有综合市场,有建材超市以及一些分布在社区的小型建材五金店。调查可以分组分专题进行。通过市场调查,学生直接面对产品,了解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丰富信息。
除了材料市场的调查,多到工地现场考察无疑是最直接的学习实践方式。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和施工人员的课内外交流,多看工人施工,多收集施工图集,这种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上课的时间有时很难遇到实际的工程,即使遇到,由于实习时间短,而工程工期长,所以也看不到整个施工过程,还是加深不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建立材料工艺实验室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可以选择工艺较简单,种类较多且具代表性的装饰构造,由老师示范并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物装饰工艺操作。以木地板铺装工艺为例,可根据材料种类(实木、复合、强化及竹地板等)或工艺种类(工字纹、人字纹或拼花等)将学生分组,然后进行实物操作实验。
结束语:作为本科层次的一种新兴高等教育模式,在独立学院的《装饰材料与施工》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其生源、办学等特点,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特色的装饰材料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文化艺术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等多层次立体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对材料的创新设计与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能够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作品的高素质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李朝阳.装饰材料与构造[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21.[2] 黄凯旗.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6(10):69-70.[3] 祝频.结构教学观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实践中的尝试[J].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5(12):82-83.[4] 贺爱娟.多媒体技术在独立学院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109-110
第三篇: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成果材料清单
一、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一式三份
二、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内容简介
一式三份
三、附件
1、数学模型教学大纲
一式一份
2、数学模型教学课件
一式一份
3、出版《数学建模方法》教材一本
共一本
4、兰州商学院关于印发《兰州商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奖励办法》 的通知
一式一份 5、2005年兰州商学院科研资助项目“数学建模方法研究”
结项证书
一式一份 6、2004、2005、2006年兰州商学院数学建模暑期培训
时间安排
共三份
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证书复印件
共二十三份
8、近三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阅结果的通知
200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竞赛成绩通知
一式一份 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竞赛成绩通知
一式一份 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竞赛成绩通知
一式一份
第四篇: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3-8-8 9:29 黄延霞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独立学院会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由于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分强调理论,不注重实践教学,使得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影响就业率和单位满意率。这就要求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制订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整体效率,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零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独立院校都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但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适应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独立院校目前并未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部分只是把实践练习分散的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老师讲、演示→学生听、看→学生操作→老师辅导”为教学流程,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范围窄,层次低,学生停留在操作层面,但对于利用财务软件生成的信息来解决企业实际中的问题则显得不足。
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标准
很多独立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有的只是通过应试教育来量化,这种考核标准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客观评价。学生对实践教学要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也含糊不清,势必影响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实施方面存在较大局限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的教学软件层次较低,版本老化,跟不上财务软件更新的步伐;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从师资情况来看,学历、职称、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1.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体系改革为基本内容,以校企协作、产学研结合为途径,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特点,高度强调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的比重,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构建一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金字塔形的实践教学结构。首先是基本能力培养。在该层次中,通过对各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践训练,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综合实践、认知实践等,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形式。其次是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分模块应用能力,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教学实践基地,结合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进行各模块的应用技能培养。再次是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以综合实训为主,培养综合能力。按照真实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设计实践教学流程。在此阶段利用前面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在该阶段要以顶岗实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该环节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直接上岗的重要实践环节。
3.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保证措施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优良的实践环境,更主要的是要有时间保证。而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则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实施质量。在实训场所管理上,采用开放性的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4.制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方案
为了使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训练计划,在确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整体目标的同时,还要有阶段性的实践目的、作用及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具体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为了配合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实习成果的质量与实习中的表现相结合,以突出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综合评定。
总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理有效地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五篇: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作者根据职中生的能力特点,认为plc教学适宜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并介绍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以及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 plc 案例 任务 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的前提和归宿。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中职教育者普遍探索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我根据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在plc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如何选取并运用好案例,如何设计任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以案例为主线的教
plc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着案例来开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案例应是课程某一单元或环节的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重点和难点,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例如,我在介绍plc梯形图编程方法时,选取了“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程序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简单、实用、典型,通过案例重点介绍了基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out、end等的功能与用法,梯形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梯形图程序与指令表程序之间的转换。透过分析案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另外,案例的运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保障。首先,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是主角,但不等于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相反,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要事先花更多的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计划安排案例的个数,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设备的配备,等等。其次,教学中对所应用的案例不妨先演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激发求知欲望。
在职业中学,plc的教学侧重于实际的基础性编程设计,如果在教学中以传统的线性顺序进行,每一个问题先分析清楚再进行下一个问题,这对plc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一个个独立的概念、指令很枯燥。另一方面,plc指令的数量也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指令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指令,那么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指令知识,而是一个实用、典型的案例。在教学内容变得实例化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以任务为驱动的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plc教学,在形式上是:明确并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学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及讲评。
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然后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步进顺序图应用于plc程序设计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请你设计一个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任务进行切分,从母任务中分解出一个子任务,即要求学生先完成控制十字路口东西或南北单方向交通灯程序的设计,然后进行十字路口两个方向的合成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更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必须正确了解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功能,否则无从入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比如,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交通灯控制功能的文字说明后,普遍提出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应及时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是否可以采用流程图或波形图来描述其控制流程?帮助学生通过更直观方法去解读其中的内容,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一种处理类似任务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参照老师讲过的案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应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在大约一半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召集学生进行任务讲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程序浏览一遍,挑选出几位编程技巧较高而思路各异的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程序,谈谈各自的设计思路、编程技巧等,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其他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学记》中有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相互切磋技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案例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载体,任务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
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上机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