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是强调美术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一、做好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首先要做好教学时间上的准备。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无论从“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 还是“欣赏 评述”、和“综合 实践”,每一节课都需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宝贵的40分钟里,教师课堂实际教学引导时间就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才能确保教与学的有效时间,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美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
做好教学准备其二要重视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思想上有了时间的概念,备课既有了时间上的约束,备课要精简,说课要精讲。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一堂高效的美术课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新课程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不好好准备,要想让课堂教学有效是不可能的。如“设计 应用”领域中,一是教师要好好备课,准备相关的教具、范画、课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准备好需要的材料。课前要让学生收集的材料是否到位,手工材料如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如水粉画颜料、笔、调色盘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些准备,要想教学成功有效就是一句空话。而像这样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有很多。
二、灵活运用教材
美术教师不仅课前要做好准备。胸中更要有教材,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心中有个整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大体系概念,只有心中有课标,主枝干清晰,低中高层次才能明了,到了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目的明了,不至于教学活动琐碎影响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胸有成竹,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二年级的《风来了》这看不见,摸不找的东西怎么引导学生表现呢?教材的信息也不多,我们可以结合语文的《风娃娃》,古诗〈风〉、以及其他有关风的诗句、还有风级歌、一年四季的风、名家名画的风等等结合本科教学,这样内容就丰满了,表现就丰富了。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充分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美术教学资源少、视野窄、功效低的状态。如六年级的《爱护古建筑》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拍摄、收集中外代表古建筑、福建代表建筑、以及全国个区域代表建筑多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再从各个代表建筑的整体、局部详细展示,让学生在这一节课堂中就可以遨游世界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如从教学的激趣、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导入课题开始,介绍课题知识、历史背景、事物演变、以及发展阶段的想象力引导训练,多媒体都能很好的为我们服务。
但是,如果我们在一节课中滥用了多媒体、过于依赖多媒体,不仅上不好课反而减低美术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如多余的图片、资料、只能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多余的背景只能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有些美术欣赏活动中,或出示古代或外国画家的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往往会为了达到美感的效果,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作为背景,还时不时地跳出几个动画卡通人物;无用的音响效果只能干扰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如:有的为了增加花样,在课件中滥用音响,其实,正是那种眼花缭乱的闪烁和燥声淹没了活动的主题。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反而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对于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要充分、还要合理利用。四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训练
在教学活动每时每刻,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训练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如美术的节奏、纹样装饰、剪纸语言等,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是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如四年级的《千变万化的帽子》这一课中,在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基本要求能用纸制作一个帽子。能力比较好的同学要求制作一顶造型美观色彩搭配比较好的帽子。能力强的同学要求制作一顶新颖。奇特美观的帽子。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强调活动适应学生能力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自我意识。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处理,力求做到分层要求,以适当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或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起初,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胸有成竹,在过程中,教师有效训练让学生的学习有成就感。课堂的教学活动始终会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还有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效,然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滥竽充数》案例分析
对于本堂课我认为它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和探掘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诚然,学生们的回答不是《滥竽充数》的本意。作为老师我认为应为学生们的这种回答感到高兴,他们说出了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应充分肯定和表扬。看问题应辨证的看,学生们能对南郭先生进行不同面的解剖,这很好。不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发掘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肯定一个问题的时候,引申出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正如《滥竽充数》教学活动中的片段那样有的放矢,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有效性
文章摘要: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关注学生体验是关键,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针对性的评价是保障,合作学习最省时,多媒体应用是锦上添花。
关键词:体验 认同 鼓励 动力 感受
推荐轻负高质,提高课堂有效性一直是学校所倡导,我们为之而努力的目标。美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课又有别于其他课程,他有自身的特点所在。如何做到省时高效呢?目前小学的美术课本中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绘画,雕塑、工艺及生活中的美学观念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合自身教学的尝试,我认为: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关注学生体验是关键,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针对性的评价是保障,合作学习最省时,多媒体应用是锦上添花。
1、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
美术没有语数外非常严密逻辑的知识体系,也没有他们紧密的上课密度,我们美术老师很容易把握不好知识点在整个小学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上课中把握不好度,于是,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相匹配,结果事倍功半。如学习人像描绘,小学教材中就涉及第一册中的《大家成为好朋友》,第三册的《我的老师》,第九册的《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这几课都要求能把握好人的脸型、发型、五官等的特点,显然不同年段肯定应有不同的度的把握。我送给学生的一句名言就是:你不必追求优秀,只要做到良好就行。
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
我们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科学务实的教学设计,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当然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个人的教学风格也有直接关系。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所以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准备充分的学习用具,有的是必须购买的,如记号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毛笔、素描纸、胶水、剪刀等,有的是课余时间收集的,如牙膏盒、废弃的瓶子、瓶盖、开心果果皮、果冻盒子、衬衣盒里的白板纸、彩色画报纸、彩色小珠子等,需要用时提前通知学生就可以了。准备的充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
3、关注学生体验是关键。
从真正意义上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的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应是对学生渲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渠道的沟通,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给学生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4、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
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我们美术老师的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其实,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一个小小装点,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传统的纸质又薄,页数又少的美术本已经跟不上课堂需求了,我要求学生的作业全部用素描纸完成。这样做有许多好处:(1)每袋素描纸3元钱、20几张,老师统一保管发放,可以用一年,经济又节约;(2)素描纸纸制较厚,方便学生直接用记号笔作画,用水粉着色,既培养了学生的一次性造型能力,也提高了绘画水平;(3)方便了学生的作业展示,只须两块小磁铁就可以贴在黑板上自我认同,让大家欣赏了;(4)优秀作业可以直接张贴在墙上,激发学生的自豪感;(5)参加比赛时直接上交作品 ;(5)作业纸还可以用于学生办美术小报,粘贴各种图片,剪纸、撕纸、吹画、折纸、做手工等等。如果每一次的学生作业都能让我们的学生享受成功,带来愉悦,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效率与此就成正比。
5、针对性的评价是保障。
美术课的作业讲评一般都是老师拿了几张作业,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多了,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原来几位同学,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对此,因搞教学研究就自然会提出一些疑问: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是否符合每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常有老师出于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愿望,搞作业评比竞赛,其结果往往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有悖于美术教学规律的弊端。小孩子会因为评比的导向而改弦易辙,使自己的作品迎合得奖需要,丢弃那不一样的个体创造,却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自我意识的丢失和创造意识的封闭;小孩子会兴致盎然地为第一名拍掌称贺,却不会去为第一名打个问号——认为那是老师定的,肯定无疑。比赛的效果往往会引起这样的思考:还是不要比赛为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不是更好吗如前所述,儿童美术作品应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评价很难用一根尺子量出长短来,作业讲评的确成了伤脑筋的事。但静心分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何设计讲评一环呢?我认为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信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这样做不仅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适当展示才是最后完成。每节课上我提倡学生的每张作业首先要有勇气贴在黑板上自己认同、琢磨、欣赏这世界上独一无
二、与众不同的作品,然后再接受大家的赞赏与翘起大拇指的鼓励。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全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同学平等地建立自信心自不待言,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同学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含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实践证明这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建议低段可以当堂作业当堂上交,养成准时、有效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老师也可以及时反馈,中高段可以让一部分有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带回家完成,既保证一般学生的作业质量,又能让好学生有可以发展的空间,每种学力的学生都有自己更好的发展。
6、合作学习最省时
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基础上,是独立学习的有益补充。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可取长补短。为此,我有意识地将爱动的和爱静的,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兴趣浓厚和兴趣淡漠的,各自特长不同的的学生编排在一起。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例如:本人在教学二年级的《头饰》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有负责设计绘画的,负责剪贴的,负责编写小故事的,负责表演的,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目的,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破学科界限,结合实际进行学科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能更好的实施学科整合教学。如在四年级《家乡的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家乡的桥的结构特征、建筑特色、历史背景、图片资料等信息,采用上网查询、图书查询、访问查询、实地考查等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然后回到课堂,合作学习,共享信息,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家乡的桥。同时各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这次教学活动,不但有效地完成了美术技能练习,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对桥梁知识,乡土历史,电脑的运用,图片的赏析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机地融入语文、历史、电脑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得到了一次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7、多媒体应用是锦上添花
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维获得,美术活动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因此美术教师应尽可能运用丰富的、直观的、多角度的感知材料。而网络犹如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库,它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首先,它的资料是动态的,处于即时更新的状态,它能推出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它的资料丰富多彩,含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第三,它的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脑的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随身资源库,将美术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美术欣赏课为例: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挂图、搜罗有关幻灯片,录像带等,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转换多种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采取网络多媒体美术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欣赏文字、图片、声、音、像等资料,也可查找素材库,然后通过 Powerpoint、Authorwai 等软件,制作成声、像、字齐全的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的实际随机点击,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主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
美术是视觉形象。许多美术语言只能用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受,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美术教学必须提供直接的视觉观察,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审美体验。所以,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演示学生才能清楚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是听讲解所得不到的。网络世界为课堂提供了大量的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色彩、视频图像等相关的信息集合于一体,为教学提供迫真的表现效果,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比如,我们要帮助学生体会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艺术作品是劳动的结晶。教学仅靠现有教材当中这方面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在课堂上通过网络带领学生参观中外的历史博物馆,使他们知道美术在人类发展史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如大量的洞窟壁画、岩画是我们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它们都是以描写劳动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原始人是如何猎杀动物充饥的、如何生活和交往的,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浏览这些岩画让学生明白了绘画与劳动的关系,即劳动中产生了绘画,绘画记载了人类的劳动。更多的美术(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作品都反映出劳动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
总之,美术课上教师把由线条、形状、色彩等构成的画面与学生的情趣,心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来感化学生的良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上好美术课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三篇: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有效性
文章摘要: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关注学生体验是关键,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针对性的评价是保障,合作学习最省时,多媒体应用是锦上添花。
关键词:体验 认同 鼓励 动力 感受
推荐轻负高质,提高课堂有效性一直是学校所倡导,我们为之而努力的目标。美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课又有别于其他课程,他有自身的特点所在。如何做到省时高效呢?目前小学的美术课本中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绘画,雕塑、工艺及生活中的美学观念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合自身教学的尝试,我认为: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关注学生体验是关键,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针对性的评价是保障,合作学习最省时,多媒体应用是锦上添花。
1、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
美术没有语数外非常严密逻辑的知识体系,也没有他们紧密的上课密度,我们美术老师很容易把握不好知识点在整个小学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上课中把握不好度,于是,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相匹配,结果事倍功半。如学习人像描绘,小学教材中就涉及第一册中的《大家成为好朋友》,第三册的《我的老师》,第九册的《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这几课都要求能把握好人的脸型、发型、五官等的特点,显然不同年段肯定应有不同的度的把握。我送给学生的一句名言就是:你不必追求优秀,只要做到良好就行。
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
我们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科学务实的教学设计,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当然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个人的教学风格也有直接关系。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所以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准备充分的学习用具,有的是必须购买的,如记号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毛笔、素描纸、胶水、剪刀等,有的是课余时间收集的,如牙膏盒、废弃的瓶子、瓶盖、开心果果皮、果冻盒子、衬衣盒里的白板纸、彩色画报纸、彩色小珠子等,需要用时提前通知学生就可以了。准备的充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
3、关注学生体验是关键。
从真正意义上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的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应是对学生渲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渠道的沟通,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给学生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4、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
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我们美术老师的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其实,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一个小小装点,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传统的纸质又薄,页数又少的美术本已经跟不上课堂需求了,我要求学生的作业全部用素描纸完成。这样做有许多好处:(1)每袋素描纸3元钱、20几张,老师统一保管发放,可以用一年,经济又节约;(2)素描纸纸制较厚,方便学生直接用记号笔作画,用水粉着色,既培养了学生的一次性造型能力,也提高了绘画水平;(3)方便了学生的作业展示,只须两块小磁铁就可以贴在黑板上自我认同,让大家欣赏了;(4)优秀作业可以直接张贴在墙上,激发学生的自豪感;(5)参加比赛时直接上交作品 ;(5)作业纸还可以用于学生办美术小报,粘贴各种图片,剪纸、撕纸、吹画、折纸、做手工等等。如果每一次的学生作业都能让我们的学生享受成功,带来愉悦,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效率与此就成正比。
5、针对性的评价是保障。
美术课的作业讲评一般都是老师拿了几张作业,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多了,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原来几位同学,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对此,因搞教学研究就自然会提出一些疑问: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是否符合每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常有老师出于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愿望,搞作业评比竞赛,其结果往往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有悖于美术教学规律的弊端。小孩子会因为评比的导向而改弦易辙,使自己的作品迎合得奖需要,丢弃那不一样的个体创造,却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自我意识的丢失和创造意识的封闭;小孩子会兴致盎然地为第一名拍掌称贺,却不会去为第一名打个问号——认为那是老师定的,肯定无疑。比赛的效果往往会引起这样的思考:还是不要比赛为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不是更好吗如前所述,儿童美术作品应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评价很难用一根尺子量出长短来,作业讲评的确成了伤脑筋的事。但静心分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何设计讲评一环呢?我认为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信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这样做不仅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适当展示才是最后完成。每节课上我提倡学生的每张作业首先要有勇气贴在黑板上自己认同、琢磨、欣赏这世界上独一无
二、与众不同的作品,然后再接受大家的赞赏与翘起大拇指的鼓励。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全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同学平等地建立自信心自不待言,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同学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含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实践证明这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建议低段可以当堂作业当堂上交,养成准时、有效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老师也可以及时反馈,中高段可以让一部分有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带回家完成,既保证一般学生的作业质量,又能让好学生有可以发展的空间,每种学力的学生都有自己更好的发展。
6、合作学习最省时
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基础上,是独立学习的有益补充。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可取长补短。为此,我有意识地将爱动的和爱静的,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兴趣浓厚和兴趣淡漠的,各自特长不同的的学生编排在一起。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例如:本人在教学二年级的《头饰》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有负责设计绘画的,负责剪贴的,负责编写小故事的,负责表演的,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目的,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破学科界限,结合实际进行学科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能更好的实施学科整合教学。如在四年级《家乡的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家乡的桥的结构特征、建筑特色、历史背景、图片资料等信息,采用上网查询、图书查询、访问查询、实地考查等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然后回到课堂,合作学习,共享信息,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家乡的桥。同时各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这次教学活动,不但有效地完成了美术技能练习,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对桥梁知识,乡土历史,电脑的运用,图片的赏析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机地融入语文、历史、电脑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得到了一次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7、多媒体应用是锦上添花
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维获得,美术活动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因此美术教师应尽可能运用丰富的、直观的、多角度的感知材料。而网络犹如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库,它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首先,它的资料是动态的,处于即时更新的状态,它能推出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它的资料丰富多彩,含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第三,它的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脑的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随身资源库,将美术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美术欣赏课为例: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挂图、搜罗有关幻灯片,录像带等,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转换多种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采取网络多媒体美术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欣赏文字、图片、声、音、像等资料,也可查找素材库,然后通过 Powerpoint、Authorwai 等软件,制作成声、像、字齐全的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的实际随机点击,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主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
美术是视觉形象。许多美术语言只能用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受,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美术教学必须提供直接的视觉观察,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审美体验。所以,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演示学生才能清楚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是听讲解所得不到的。网络世界为课堂提供了大量的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色彩、视频图像等相关的信息集合于一体,为教学提供迫真的表现效果,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比如,我们要帮助学生体会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艺术作品是劳动的结晶。教学仅靠现有教材当中这方面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在课堂上通过网络带领学生参观中外的历史博物馆,使他们知道美术在人类发展史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如大量的洞窟壁画、岩画是我们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它们都是以描写劳动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原始人是如何猎杀动物充饥的、如何生活和交往的,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浏览这些岩画让学生明白了绘画与劳动的关系,即劳动中产生了绘画,绘画记载了人类的劳动。更多的美术(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作品都反映出劳动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
总之,美术课上教师把由线条、形状、色彩等构成的画面与学生的情趣,心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来感化学生的良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上好美术课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例如在教学湘版义教教材《傲雪梅花》一课时,其能力目标可确定为“学生能在15分钟内用中国画工具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写意梅花图”。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考虑主目标、亚目标才生成性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如“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对工具、材料、方法、步骤、语言、原理等方面的认识、理解与运用,以及通过造型表达思想与情感等。②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湘版义教课标教材7-9年级中关于中国画的教学内容有三个课目:分别为《傲雪梅花》、《寄情山水》、《以形写神》,其教学核心目标分别对应为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程式、形神兼备。③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不要“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④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同是剪纸的教学内容,其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
(三)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这里所说的“形式”是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学习方式、活动设置等等。“内容”是指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就教学方法而言就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等。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形式”很多,一堂课不能都用到,也不能说哪种形式就一定最好,就某一堂具体的课来说,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例如:在学习一些基本的作画技法和步骤时,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再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了解一些学科性较强的知识时,采取游戏、接力赛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柔化处理就比较合适。同时,“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其利益最大化,即采取哪种“形式”对于解决“内容”更直接有效,所谓“该看的要多看,该说的要多说,该画的要多画,该演示的一定要演示”。
(四)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一堂课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教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流程设计的优化、教学时量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过程的优化应做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谓“好钢”是指课堂上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所谓“刀刃”是指一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最佳时机,把较多时间和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有效注意是有限的,很难保持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持久注意力,一般来说,一堂课开头的几分钟课堂还未安全安静,学生精力还未完全集中,不宜于马上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而应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由于“引人入胜的开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开始集中了,此时应花费较多时间用若干小环节学习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有一个“坚实的中部”。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如何把握好“刀刃”,即正确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重点,比如设计课教学中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设计思维的训练就是重点,至于制作步骤、绘制方法等显得不那么要紧了。再如制作课中,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的流程和工艺就显得很重要。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此,笔者建议教师用关键词呈现教学流程,并对表示重点和难点的关键词进行标记,这样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五)范例应具典型性
举一反三性是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要做到“反三”,“举一”就很关键,关键在于范例应具有典型性。尤其是美术课,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特点,所以范例的典型意义尤为重要。所谓范例的典型性,通俗地说就是范例与学习目标能够最好地最直接地挂钩,最能说明问题,即“用它”最能“说话”,并不是越经典就越好。美术课中的范例主要指美术名作、学生习作、教师范画等。不同类型的范例选择应考虑不同的典型意义,有的范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步骤;有的范例旨在学生了解形式语言和艺术原理;还有的范例则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审美特征和人文价值。
同一范例在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下,其典型意义的使用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例如有三个这样的课目:分别为《格尔尼卡赏析》、《立体主义画派》和《战争与和平》,教学中教师可能都会以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作为范例,但在这三个课目中其侧重点是应该不一样的,在《格尔尼卡赏析》一课中,范例的意义在于“就事论事”,即让学生了解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主题、构图、色彩、方法、原理、影响等方面;在《立体主义画派》一课中,以《格尔尼卡》为代表作品旨在了解立体主义画派的产生、艺术追求、造型原理、艺术风格等;而在《战争与和平》一课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战争与和平是艺术家表达的永恒主题之一,不同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手段与方法不尽相同,其中《格尔尼卡》运用了象征、寓意的手法,用主体主义的造型原理来表达,同样具有强烈的感憾力。
四、如何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优化,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笔者认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课堂文化建设情况以及教学的负效三个方面来进行检测。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主要指学生的参与度、作业状况和学习的生成性状况。其中参与度包括问题的参与、交流与讨论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评价的参与等方面的程度,可以通过问答、眼神、注意力、气氛、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作业状况包括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作业效果、作业过程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巡回观察、作业展示、互动评价等方式检测,重点是通过作业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成性状况主要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类比与拓展的能力,教学中可以看看学生有没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愿望,是否有新的问题提出,能否运用本课学习所得解决实践问题。
(二)课堂文化建设情况
一堂好课除了应达成教学目标之外,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课堂文化包括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科特征的凸现和健康心理情绪等。师生关系建立应体现为平等、亲和、自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体现为轻松、活跃、有节奏、有秩序;美术的学科特征应体现为感性的、感观的、感觉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绪表现为渴望、快乐、回味。
(三)反思教学的负效应
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有效教学的理念之一,而对教学的负效应的思考是教师反思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师中的内容、课件、演示、评价、作品等有时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或者副作用,如老师示范后学生可能完全模仿,课件等形式的“花哨”可能转移学生对内容的注意力,评价中的一味鼓励导致学生“好坏不分”等等都有负效应的具体体现。负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程度,需要在教学中对负效应进行有效的把控,让其最小化。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觉得首先要确认什么是课堂的有效性,学科不同,判断的依据也就不同。
就我们美术而言,我认为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或者说是学习的内容,这是最起码的,其次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或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最主要的,而作业的反馈是最有力的说明。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就是在这里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课堂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或者说是学习的内容,这是最起码的。然而,仅仅这样做是有问题的。据我所知,绝大部分的学科都要按照教材来上课,曾经我也是严格按照教材来上的,但问题也就来了。新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内容更为广泛,形式更为多样化。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新教材有一些内容并不很合适农村学生,而且上课的形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很多约束。曾经在别的学校听过几节课,给我的感觉是拘泥于教材的课堂还不如自我选择的课堂来得好。短短一节课,既要保证课堂的完整性,还要有作业的反馈,是有点难,新教材的内容较多,必须有所取舍。选择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其次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或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最主要的。看起来很简单,但理论知识在新教材上很不明确,需要教师加以充实,明确,条理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在生活中有所认识,加以应用。
最后,作业的反馈是最有力的说明。作业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也对课堂的有效性有影响。合理的,吸引学生的作业,学生自然感兴趣。说到作业,让教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学生的工具准备了。如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教室,配好相应的学具,学生的作业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核心问题是怎么教才是有效的,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1、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美术欣赏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虽然美术作品在艺术形象上有一定的确定性,但在涉及到一个人感受和理解时,会因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和知识的不同而对作品意蕴的认识有所差异。由于《美术鉴赏》教材中的许多美术作品距今都有一定的历史,而当代的中学生都是在迪斯尼卡通和日韩漫画中熏陶下长大的,所以《美术鉴赏》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在学生的眼里并不优秀,甚至很多学生还发出了不喜欢不欣赏的声音,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让他们能带着鉴赏的眼光理智的评价中外美术作品,而不是一味的否定,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在上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这一课时,第一张出示的幻灯片不是美术作品而是网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西方艺术界认为近代中国没有自己的艺术全是抄袭》。师提问:
1、你是否同意西方艺术界对我们的评价?如不同意你能否举例说明?这一问题的设置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这时有学生激动的站起来说:西方有中国的剪纸艺术吗?西方有中国的皮影戏吗?西方有中国的蜡染吗?西方有中国的国画吗?西方有中国的故宫吗?师:好!同学说的非常好!同学们既然知道这么多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知道中国故宫也是艺术品,那你们能说出故宫它美在何处吗?有北京故宫有何艺术价值?
探究的情绪激励着学生走进了故宫的艺术世界,在探究故宫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绪,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他们知道了故宫的对称式布局,知道了故宫的建筑色彩是红、黄、青、绿的绝顶运用,知道了故宫各种各样的屋檐造型,知道了各种令人眩目的彩画,知道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于故宫来说又是凝固的历史。知道了艺术作品有时候就是历史,只是,这种作品不是用文字写成,而是由生动的视觉形象组成,向我们展示历史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瞬间。以网上的一篇文章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质疑,导入学对故宫这一建筑艺术作品了解和欣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顺利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美术作品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的同时还反映历史。师引导学生不仅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艺术作品,同时要尊重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强调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师在完成本课教学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要有一颗宽大的胸怀,接受和学习世界上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此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阅读、归纳和总结 把课堂交给学生,师起到一个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图象与眼睛》,在上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要求他们阅读并归纳本课本内容(由于高中学生学习负担重,对美术课一般不太投入,平时他们是没有时间阅读美术教材的)。在这一过程中,师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防止学生慢无目的的泛泛而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课程的导入方式和设疑的准确性。师:图象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美术作品的类别?与眼睛有什么关系?由于高中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都很强,经过阅读学生都能准确的说出图象的构成元素也就是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色彩等基本要素,同时他们将美术作品归纳为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师指导学生再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他们自己去研究不同美术类型的特点,并归纳出一定的欣赏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得出:具象美术把客观事物的细微之处都描绘的非常充分,空间的表现都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但又不是简单地复制客观物象,美术家画什么都要与要表达的主题和目的有关。意象美术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这些作品不是用眼睛一下就能看懂,需要“行家”的解读。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客观物象,他的形成主要来自美术家的主观世界。这时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已基本掌握。师继续引导并要求学生对课文中表现形式不同的美术作品发表评论,由于课文中每幅图片都配有一段文字介绍,对学生有参考作用,同时学生又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把书中尚未涉及到的作品内蕴理解表达出来,如夏加尔的《生日》除了书中讲的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充满了抒情的幻想,是“心理的写实”以外,有的学生还提出他感觉到画面有宁静祥和的气氛;有的学生说画面是神奇的外星世界,人处在失重状态;有的学生说有一种爱的甜蜜和快乐的感觉;还有同学说他闻到了蛋糕奶油的香味。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欣赏,本课的难点这时也得到解决。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完全符合美的多义,体现了西方的一句俗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日》夏加尔(俄)
通过同学们的讲解和讨论,已完成了课本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掌握了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最后师提出思考与交流:同是再现自然物象,摄影家、中国画家、西方画家传达的图像有何异同?让学生比较后写出300字的短文。这一活动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下节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埋下伏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走进画家、体验感悟美术作品
走进画家、体验感悟美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家都是用心血和深情去创造艺术作品的,古人云:“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朱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坎坷的人生道路,创作的艰辛过程及时代背景的事实材料,是鲜为人知的,仅从表面去欣赏作品,远远不及在理解艺术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之后要全面深刻。脱离事实情景的概念、法则也不及通过案例事实、背景的探究后的出的结论,形成的知识深刻而有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超越于前者,因此走进画家与画家交流,了解画家的生平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在《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时,我以《追逐太阳,走进凡高》为课题,以美国乡村音乐家胡里奥的《星月之夜》歌曲做背景,向学生介绍画家凡高悲惨的一生,学生被深深的吸引,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此时课件展示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梵高共画了12幅向日葵,请同学们欣赏并分析,凡高的一生如此的悲凉,他为什么还这么热中于画向日葵?
学生已了解了凡高不幸一生,此时已能走进凡高的画中,有学生分析凡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材,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精神世界苦苦追求的生活。师再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梵高认为绘画的重大使命是色彩,色彩不应是静止的,而应该是跳动的。在梵高的作品中,他用深厚的块面,弯曲的线条和具有节奏感的笔触神奇地表现所描绘的对象。梵高的作品中高贵的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如美玉在噗,其作品之美表现在热烈单纯的色彩和奔放旋动的笔触。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梵高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梵高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在构图上摆脱了传统透视的深度,将向日葵处理成平面装饰性的,并用他那粗硬的线条勾画出叶茎和罐的轮廓,显示出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他的创作轰毁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传统绘画的桎梏。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这一价格更令学生感到震撼。课件展示凡高的其他作品,学生再次体会感悟美术家创造性的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每一节课,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美术教师每节课都应解决的问题,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能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第四篇:提高初中美术有效性教学的浅谈
提高初中美术有效性教学的浅谈
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美术课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本人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有效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当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1)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有些教师就偏离了美术课自身的特点。
2)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3)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却变得有些淡薄了。4)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常规,为何却往往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呢。5)到底什么是好课、优质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质课呢?以上种种突显出来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如何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一)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与教学环境的有效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的科学性是直接反映出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学环境设计不光要考虑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评价能力等都要做到相近的了解,难度太大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太过容易学生又学不到新知识、新技能,同样是无效学习。比如:我在《梅竹精神》一课中讲课堂设计成为一个竞赛形式,通过抢答、问答等形式并能得到比赛积分,对梅竹的优点品质、技法步骤等基础知识展示给学生,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最后再评选出优秀的梅竹作品,让学生感觉是在“玩”,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梅竹的基本绘画技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体现了有效性学习的核心------愿意学、轻松地学、有兴趣学。
第五篇: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而已。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等。从制作教具到多媒体课件以及相教室布置,教师的尽心尽力的准备,40分钟的一节课往往得准备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甚至还听到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就先让全体学生排好队伍进表演唱,最后还编排了一台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果却并不是本堂课学生的作业,而是教师带来的作品,表面上热热闹闹,就一台精美的舞台剧,但它就一定有效吗?就一定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吗?这种高付出的“豪华课”投入的精力与收获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省时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尝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如:《大嘴巴》、《信封纸偶》《水墨游戏》等等。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 “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绘画游戏》一课中,一走进教室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如在<<绘画中的线条>>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外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飘逸的线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在《剪花边》一课中在一班上课的时候就按照前面提到的模式,先是欣赏花边了解花边,然后示范键花边,最后就是生制作,但课后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于是在二班上课的时候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从一开始的随意剪折——尝试剪花边——创作出新颖的花边,三次创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四、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新颖的名片》一课中,当学生做完名片后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片与同学交换从而找到好朋友,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摘取相应的星星(创意星、巧手星、设计星)。并请说一说为什么摘取这颗星,有的学生说:“我摘取了创意星,因为我觉得我在爱好部分的设计很有创意用了绘画形式来表现。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做的名片很精致,所以我摘取了巧手星”等等。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