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的认识教学案例
0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学生们观看多媒体,从中获取信息)生:小猴子
师:那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它想干什么呀? 生:它想吃桃子。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我们来看一下,小猴子面前的盘子里放了几个桃子呀? 生:三个。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小猴子想吃桃子,咱们就让它吃一个,小猴子吃了一个桃子,它为什么不高兴呢? 生:因为它还想吃。
师:哦,因为它还想吃,那我们就让它再吃一个。
小猴子是不是把所有的桃子都吃完了呀?现在它总算高兴了。师:同学们,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一幅图,盘子里有2个桃子,我们用几来表示呢? 生:用2来表示。
师:那小猴子吃了一个,盘子里还剩下一个,用几来表示呢? 生:用1表示。
师:看!小猴子把剩下的那一个桃子也吃掉了,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这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用0来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小猴吃桃”的情境,引出一个桃子也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学生在已学数字中无法找到,从而引起认知的冲突,要用一个新的数字“0”表示。]
二、新知学习
(1)理解0表示“没有”的意思
师:同学们,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字。现在,我们先来认识0,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老师的盒子里放了几个硬币,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有1个硬币,用1来表示。生:有3个硬币,用3表示。生:有2个硬币,用2来表示。师:看你们猜对了没有?
请你再听一听,这次老师放了几个硬币,用几来表示呢? 生:没有硬币。
生:没有硬币,用0来表示。
[设计意图:把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利于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看到盘子里没有桃子用0表示,摇一摇,老师的盒子里没有听到声音,表示一个硬币也没有,也用0来表示。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0可以表示“没有”呢?。生:我在书上看见过0。
生:我把橡皮给了同学,我就没有橡皮了,就用0表示。生:我跟妈妈去商场里买东西看见过0。[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0”,从而加深对“0”的认识和理解。](2)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师:同学们有的说在书上见过0,有的说在商场里见过0,其实你们身边就有0,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 生:直尺
师:没错,它是一把直尺,那你们看直尺上有什么呀?(出示直尺图)生:有数字。
生:有0、1、2、3、4、5.生:有刻度。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看,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来表示,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在几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说的没错,0在1的前面,当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0就表示起点了。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0可以表示什么呀? 生:0表示起点。
[反思:该环节中,我对0表示“起点”引导的不是很到位,之后反思中想到,0表示“起点”时,可以融入有趣的跑步比赛,再用直尺加深理解。如果这样设计可以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促思,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0表示“起点”也会理解深刻、到位](3)0的写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0,你觉得0像什么呢? 生:像鸡蛋。生:像鸭蛋。
师:恩,你们说的都很棒!那么0怎么写呢?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小老师,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多媒体播放视频)
师:你们听清楚没有?为了加强你们的记忆,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写一下,请注意看。(板书0的写法)
师:从格的上线中间起笔,向左画弧形碰左线、下线,再向上画弧形碰右线,向上与起点相交。
大家来写一下好不好?(打开课本30页,大家先描写两个,再在空白的日字格里写两个。
师:写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展示关键字,让学生读)生:写0时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再分别拿写的好的同学和写的不太好的同学作对比展示,说一下,好在哪里和不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客观、公平评价、欣赏他 人和自己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并和同桌互相交流,欣赏对方。这样不仅认 识到自己好的一面,同时也利于找出不 足并进行弥补。]
三、知识应用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0的加减法。(板书加减法)看一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呀?(3只小鸟图片)生:鸟窝里有三只小鸟。(紧接着给出3只小鸟飞走的图片)生:3只小鸟飞走了。
师:3只小鸟都飞走了,那窝里还有小鸟吗?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3-3=0.师:小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鸟窝里一只也没有了,用3-3=0表示。(板书3-3=0)
那现在老师手里有2只粉笔,送给了司一涵 2只,老师手里还有吗?用式子表示出来。
生:2-2=0.(板书2-2=0)
师:我们来看一下,3-3=0,2-2=0,那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生:1-1=0。生:0-0=0。生:5-5=0。(依次板书)
师:真棒!下面大家来看一下,老师又把哪个小动物请来了?它在干什么?(出示幻灯片)生:小青蛙。
生: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的荷叶上没有青蛙。
师:那老师提一个问题,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你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4-0=4.师:这位同学说4-0=4,但是同学们,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呀? 生: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师:没错,一共有几只青蛙?哪位同学能帮帮她呢? 生:4+0=4.师:非常好!(板书4+0=4)
(反思:这个环节中,对说错算式的孩子没有及时鼓励,给出评价,很容 易使学生产生不敢回答问题的思想,应该不管回答对与错,都要给孩子积 极的评价,给出对错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多媒体出示图片)看一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玉米。
生:右边盘子2个玉米,左边盘子没有。
师:那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两个盘子中一共有几个玉米?怎么列算式? 师:谁能破解她的这道难题呢? 生:0+2=2.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请你们来帮老师算几道题,并说一说什么意思?(板书0+0=?5+0=?)
生:0+0=0,5+0=5,0表示一个也没有,再加五个,等于5.师:再考你们一个,5-0=? 生:5.师:恩,5-0=5,减0相当于一个也没减,所以等于5.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0,之前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数字? 生:1、2、3、4、5.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数字宝宝,谁想跟数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帮老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呢?(叫6名学生上台完成)
(设计意图:灵活地运用教材,以动态的形式完成练习,鼓励学生的多样思维)留下摆0的同学,问:为什么把0放在1的前面?
生:因为0表示一个也没有,要比1小,所以放在了1的前面。师:她说的非常棒,我们给她鼓鼓掌。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找同学来回答。(给出提前做好的卡片:1-0=?2-2=?3-0=?5+0=?0+0=?4-4=?0-0=?5-5=?„„)
四、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意思。我们还学会了写0,同时也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它、用到它,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整理,又锻炼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主题图制作成一个有关小猴子吃桃的动画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课堂上,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七嘴八舌编出的故事情节很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打破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热衷于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0的第一个含义便在学生灿烂的笑容中完成。
2、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讲0的第一种含义时,我巧妙的运用生活中的“0”:用猜硬币的方式,听声音猜硬币个数,当没有声音时,用“0”表示,让学生感知“0”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但是在整堂课中,一直能够跟随我,这也是教学中的一大进步。但是还需继续努力。检讨自己,在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理解新知上面,而忽视了让学生多说,教师做回“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上面。教学0的第二含义时没有更深入让
学生理解,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透彻;特别是忽略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课间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掌握。因此我觉得,目前,我面临的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本没有驾驭大容量课堂的能力,不能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
第二篇:认识厘米教学案例
认识厘米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 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 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
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二)感知1厘米
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学生边说边指)
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
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 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 ……
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形成表象。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三)感知几厘米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师: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 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
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量一量
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
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测量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物体要放平。用尺子两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量一量扶手的长度。(1)学生动手量一量。
(2)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2、闯关游戏。
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网站(1)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2)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回顾全课,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第三篇:《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www.xiexiebang.com
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
三、认识人民币
、同桌互相认
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
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
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
四、分类、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
五、猜价钱
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
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
、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
2、唱歌《一分钱》
3、认识1角=10分
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
(1)师生换钱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八、摸袋游戏。
九、全课小结。
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播放故事)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
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
生2:买衣服的时候。
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
生4:妈妈发工资。
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
、上车投币;
2、到超市购物;
3、到柜元机提款。
三、认识人民币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同桌互相认人民币
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汇报交流
(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
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
(2)师:你们可真厉害,是怎么认的?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多,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3)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师:“国徽”你找到了吗?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
四、分一分
师:你们看,这些人民币这么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咱们给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吧。
(1)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2)集体交流(实物投影演示)
生1:是按钱上的数字的位数。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
生2:是按纸币和硬币分的。
生3:是按元、角、分分的。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五、猜价钱
师:我猜你们平时一定去过文具店,你知道一些文具的大概价钱吗?我这有几个文具,猜猜它们可能会是多钱?
依次出示:一支铅笔、铅笔盒、书包让学生猜,再出示钱让学生认。它们分别是3角、6元5角、35元。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些文具的价钱,又认识了钱,以后再买文具时我们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带着了。
六、兑换人民币
、1元=10角
师: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多少钱?(1角)现在我想用手中的1角钱换你们手中1元硬币,换不换给我?(不换)我拿两张呢?(不换)为什么?(不公平)你们要多少张才换给我?(10张)为什么呢?(因为10张一角钱才等于1元钱)板书1元=10角
2认识1角=10分
师:咱们又认钱又换钱一定很累了,一起唱首歌休息一下吧。放《一分钱》
师:歌中的小朋友捡到钱能主动交上来?要是你能做到吗?我们都要做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歌曲中还提到了一分钱,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它是面值最小的人民币,不过我们可以几少成多嘛。瞧我这有几个一分钱,咱们一起数一数吧,(跟着一起数)10分就是多少?板书:1角=10分
七、小小银行,换钱游戏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个信封,里面装得是什么?快打开看看。现在你们手中有这么多零钱,能不能给我换点钱?现在你们就扮演银行的营业员,我就是顾客。看谁是最佳小营业员?
(1)师生换钱
师:您好,我有一张5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1:好的,我用5张1元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我这有一张2元钱谁愿意换给我?
生2:我用两张1元钱换给你。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生1:您好,我有一张1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2:好的,我用2张5角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这个小营业员不仅称职还很有礼貌,这1元钱还可以怎么换?
生3:5张2角。
生4:10张1角。
八、游戏:摸袋
师:我这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仔细听规则。
我这有两个袋,一个上面写着1,里面装着带有数字1的钱,一个上面写着5,里面装有带有数字5的钱,咱们男一组,女一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袋子里摸一个钱,大者为胜。
利用分别从两个袋子里随机抽出5分、1角;5角、1元;5元、1分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课后反思:
课程改革赋予我们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正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力争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始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从中体会人民币的优越性以及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猜价钱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在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摸袋的游戏是让学生在深化人民币认识的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到辨认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边的单位。这些知识都渗透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三次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分别是认钱、分钱、换钱。为了使他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首先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课前我让他们与同桌交朋友,握握手,为合作创造条件。学习前我让他们明确内容和要求,使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模拟换钱游戏时学生不够熟练,主要是因为为学生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他们准备的学具不太好辨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倾听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要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为了追求充满智慧的数学教学,我会不断思考、探索、努力……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及评析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评析
邮编:629212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陈古镇文聚学校 作者姓名:陈
虎
联系电话:(0)***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白纸、水彩笔。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体”与“面”的联系,认识、辨认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看,谁来了?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用好奇的眼光望着屏幕,屏幕上显示智慧老人和礼物。)师:先来看看这份礼物吧。(屏幕上显示由立体图形组成的机器人。)师:你知道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 生1:它的头是正方体。生2:它的身体也是正方体,它的手和腿是长方体。
生3:它的眼睛是圆柱,它的头还有一个物体,但我不知道它师什么形状。师:这个物体的名字叫三棱柱。
(点评:教师结合教材,创设了“智慧老人送礼物”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画画的心理特点,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体验探究
1、体会“面”是平的。
(课前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的物体作为礼物放在课桌上。)
师:这些礼物已经悄悄送到小朋友的课桌上了,赶快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份礼物。
师:用手轻轻地摸一摸物体的面。师:有什么感觉?悄悄告诉旁边的小朋友。(生悄悄地说了起来。)
师:哪个孩子愿意来说说你的感觉? 生1:我觉得物体的平面是平的。生2:我觉得是滑滑的。……
(点评:
1、教师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礼物。这样,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教师让学生轻轻地摸物体的面,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会到“面是平的”这个数学概念是具有真凭实据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2、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师:智慧老人想请小朋友帮忙,仔细听:这些平平的面留在纸上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能想个办法把它们的形状留在纸上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1)认识长方形
师:孩子们的纸上有很多图形。
师:谁愿意把你留在纸上的图形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我是把它画下来的。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得到的呢?告诉老师吧。生七嘴八舌地说:长方体、正方体…… 生:我猜是从长方体上得到的。
师:你猜对了吗?我们请这位小朋友再给大家做一次吧。师:哦,原来这个图形是从长方体上得到的。师:猜对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师:你留在纸上的图形象这种图形的,请把纸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长方形。(贴图形并板书名称)(2)认识三角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是用画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得到不同的图形的吗?(教师留意用其他方法在纸上留下三角形的学生,并抽学生上台展示。)师:说说你的方法。生:我是用印泥印下来的。师:再做一次给大家看看。师:小朋友们给这个图形起个名字吧。生抢着说:三角形。
师:这个名字不错,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呢? 生(自信地说):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你真的很聪明,你起的名字和书上一样。师:你留在纸上的是三角形的,请你举起你的手。
(部分学生举起手,师抽几个学生,把他们得到的三角形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师:(用小棒指图形)这些都是三角形。(贴图形并板书名称。)(3)认识圆和正方形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长方形、三角形,小朋友们的纸上还有其他的图形吗? 生(大声说):有。
师:(从学生中拿一个图形——圆)有象这样的图形的小朋友,请把纸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生(齐声说)圆。
师:对!这些图形都是圆。(贴图形,板书名称)
师:(从学生中拿起正方形)有象这种图形的吗?请站起来,把你们的纸举高点。师:小朋友们看看,他们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齐声说):正方形。
师:你们的小脑袋真聪明,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贴图形并板书名称)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3、辨认四种平面图形
师:这么多新朋友,你想怎样记住它们呢? 生1:圆最好记,它象太阳。
生2:我记三角形和圆,三角形象屋顶,圆象月饼。
生3:长方形象数学书的面,三角形象屋顶,圆象太阳,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 师点评。
三、效果检测
1、完成书上做一做。
师:其实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这些图形,不信我们随着智慧老人一起乘车去看看吧。
师:咦!路边有一些交通标志牌,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找到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
师:你知道交通标志牌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
2、游戏
师:我们刚才认识的新朋友不见了,我们来找找新朋友吧。
(屏幕上显示易混淆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和梯形等,学生在多种平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四、拓展应用
师:小朋友,这些新朋友非常调皮,它们露出了一点儿小尾巴,你们猜猜它是谁?
(屏幕显示有部分被遮住的图形,第一个露出半个圆,第二个露出两个直角,第三个露出一个直角。)……(点评: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得饱,体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五、全课总结
师:在这节课的活动中,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
第五篇:《认识负数》教学案例
认识负数
汾西县第一小学 李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⑶正、负数的读写法。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
3、-
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