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教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模式
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知识
所谓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即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事实
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教学内容优化
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优化教学内容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教学内容过程化
教学内容过程化,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探究教学法
即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备课
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教学反思重在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寻找自己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寻找教学效果与重新教学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说课
一般地说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
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 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评课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板书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其作用在于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于学生记忆,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图画式板书
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上课
上课通常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40分钟或45分钟),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过渡
即上课中的课堂过渡,指教师巧妙地将所学内容的章(课)与章(课)、节与节、章与节、专题与专题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此问题与彼问题转换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技能。过渡旨在体现教师上课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维连贯地学习新授课内容。
教师风格
教师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它是教师教学特色,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教学风格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风格往往是内在形象的表现。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概念,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新课程认为:课程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乡土教材
主要指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的教科书,对历史学科来说,就是地方史教科书。内容不需太多,但必须有特色。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了解;以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基础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 各种教法的优化组合将是改革的主旋律;
★ 建立与各套教材配套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新的实验课题; ★ 常规教学方法将常用常新,推陈出新; ★ 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农村地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将是解决的重点问题。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 就评价功能而言: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 如对学生来讲: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 从教学评价主体来看。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把学生、家长、管理者也作为评价的主体。
★ 评价的方法看: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纸笔考试、还可以采用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课堂观察和行为记录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等。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 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
★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 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 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 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思维定势
4、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 创设课堂情境: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实物情境、音乐渲染、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的展现。
★ 用形象诱发情感:教师情感的流露能唤起学生的爱与恨,苦与乐。
用声调来渲染:教师用语言艺术来渲染情感,声调对传播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体态语言强化情感: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人们表情的外部流露,包括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等。
5、简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 主题化:我们每上一节课都应该有个教学主题,通过这个主题把其他知识串起来。★ 集约化:历史教师必须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最大教育能量。
★ 结构化: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 层次化: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分层次的。从认识历史的表象,到历史的概念、历史概念体系,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客观过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中把历史进行层次化,识记,理解、运用就是历史知识的层次化。
★ 理性化:尽可能把历史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炼观点,概括结论是其基本要求。★ 方法化:一是体现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分析方法;二是要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6、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布局调整?
★ 认真研究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 联系实际,适当调整教科书顺序。★ 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变化多样,给学生全新的认识。★ 对教科书进行深化、扩展。
7、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
一、师生认识历史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其功能是着重在掌握历史系统知识和历史基础理论。
二、师生实践学习历史的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学习指导法、参观法、微型研究法、练习法等。其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实践、练习,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技能。
三、师生评价历史学习的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激励法、陶冶法、欣赏法和检查、评价法。其功能着重在价值判断和情感方面。
四、师生交往学习活动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交往指导法、小组讨论法和班集体讨论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探讨能力和表达能力。参考答案二
1、讲授式教学法
2、自学式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4、历史比较教学法
5、练习式教学法。
6、尝试教学法。
7、历史图示法
8、历史情境教学法
9、历史目标教学法
10、多媒体教学法
8、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观点,我国教学论育专家的定义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总得说来,定义为: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学原则
★ 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 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
★ 直观性与发展历史思维结合的原则 ★ 高要求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 情感性原则
★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 教学向自学过渡的原则
9、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有哪些新的含义?
★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 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 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 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10、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 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 内容选择要合理
★ 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 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 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 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 问题设计要精当 ★ 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 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 练习设计要精当
11、简述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教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种内容
记成功做法,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问题,记学生见解,记学习心得。
12、简述说课的要求。
★ 说教材——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 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 说教法、学法—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说教学程序—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 说效果—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
13、试述导入新课的功能和要求。
功能
★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什么学)★ 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学什么)★ 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怎样学)要求
★ 导入的问题要准确 ★ 简洁明快、切入主题 ★ 不单纯追求兴趣性 ★ 不牵强附会 ★ 生动感人不呆板
14、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 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类型多样,提出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各种类型问题 ★ 设置坡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问 ★ 耐心细致,控制等待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余地 ★ 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恰当的评价
15、简述历史教学中结束技能的作用。
★ 巩固强化作用 ★ 过渡衔接作用
★ 加强认识、深化主题作用 ★ 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作用 ★ 内外沟通、立疑开拓作用
16、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在45分钟之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根据45分钟之内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的起伏发展规律,每一堂课应重视以下几个时段的设计。
★ 起始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这5分钟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时区。
★ 兴奋时区,大约15分 钟时间。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 调试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回归时区,大约15分钟时间。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终极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总结回应时区,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加快语速,强化情绪,总结新课,圆满完成任务。
1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试述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一,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知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第二,要有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要求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精神。同时要为人师表,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第三,教育能力素质。教师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还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语言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第四,自我进步意识和开发意识。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论述题
1、请结合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论述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从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历史教学新理念包括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教学目标
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改变过去那种知识传授、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的观念。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教学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的教学中师生互相交往与互动,实现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工作不能凭空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技术为基础,这就是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手段主要包括:A、客观世界具有的、在教学中直接采用的各种物体。如教学中使用的文物、复制品、动植物遗体、标本、模型等。B、教学用书及图表。如教科书、手册、词典、习题集、表格、地图、示意图以及其他直观教具。C、现代化视听辅助用具。计算机、放映机、录音机、电视机、投影机等。D、教学专用设施。语音室、历史专用教室、各种实验室等。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的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就评价功能而言: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从教学评价主体来看。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方法看: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2、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请分别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重点: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从历史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看,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重点;从教与学的活动看,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也是教学重点;从情感教育来看,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学重点。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中,其教学重点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及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如何突出重点
一是灵活调动教学内容。
二是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补充中英贸易情况,补充鸦片的相关知识,以及鸦片贸易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三是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
如在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就需要将时间倾斜于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而不是花大量时间讲秦国统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就是头绪较多,比较艰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非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二是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三是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四是超越现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五是为了阐明重点而必须增补的历史知识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中,其教学难点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如何突破难点
第一,将头绪比较多的内容通过多媒休进行简化。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比较复杂,我们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列表,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革命的过程。
第二,用具体事例讲述一些艰深的问题。如讲述社会变革问题,必须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如果我们光是讲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些理论,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我们结合社会变革原因,过程、结果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第三、补充材料,化解难点。如太平天国《天朝朝田为亩制度》的空想性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补充这个制度在土地分配的产品分配方面的史实才能说得清楚。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和以陶冶为主的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以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另一种是运用教学工具(包括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为载体的。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应该: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可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用语言为媒体,用多媒体为辅助,进行历史教学。
2、要正确应用各种教学手段。(1)、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2)、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从而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而以《清明上河图》 为主。先让学生通过找资料,适当了解此图的基本情况,如背景、主要内容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静态、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补充相关的影视、文字资料,从而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讲解这幅图去看待北宋的社会生活。
4、试论述备课环节中备学生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意义。
基本原则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 主体性原则。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
★ 差异性原则。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 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主要内容
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 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
★ 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 备学生的能力。★ 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备学生的身心特征。意义
★ 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 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 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5、听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试论述如何提高听课水平?
参考答案一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听课水平,则需要听课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应当有准备,这主要包括:树立科学的听课观,选择正确的听课方法,了解教材和教师,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2、抓紧听课过程,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我们主要听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等方面。主要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执教者的情况、学习者的情况);二是教学评点(听课者的看法和体会)。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等方面。
3、听课要细心。要重课堂设计,重教师语言,重学生怎么学。
4、关注课堂气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参考答案二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听课水平,则需要听课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思考。主要包括: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思考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并如何修正,想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在与教师的教学比较之下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2)把自己当成研究者。一是看符合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看教材把握的水平与程度如何;三是看教师是不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通过听课看他人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巧,实现“智慧地教”。
(4)带着问题听课。听课者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5)学会选择听课。听同头教师的课,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借鉴但不能照搬;还要学会听不同学科的课,它可以教会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管理课堂,赢得学生,完善人的精神家园。
6、试论述历史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优化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历史课堂提问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目标明确,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摒除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问在哪就问在哪的做法。如在讲述《唐的社会经济》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二牛抬杠的直辕犁”、“曲辕犁”两幅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①二者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②分析比较两种犁的作用,说明当时的耕作水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激发兴趣,一方面,发挥历史知识丰富的特点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历史学科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加强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述《开创外交新局面》这一课时,可以提问:为何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那么是什么背景促使这种情况产生?
3、选准时机,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非常关键,在历史教学中,选准提问的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看似无疑处设置疑问,于枯燥乏味处设置疑问,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疑问,在教材的前后衔接处设置疑问。如在学习《美国的建立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一课时,在解决完基本问题后,可以设问: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为什么到18世纪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4、培养能力,根据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分别设置各种问题。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
第二篇:中教法答案
一:美术教学的特点:美术课属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科目,它既有学校教育科目的共性,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个性
1、形象思维的自主性:对一幅作品的理解,即使同一个老师讲解,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对造型也是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共性
2、脑。手并举的实践性: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美术教学需脑手并用。当领会到素描学习的方法与步骤,需不断地思考,临摹写生,不断动手总结才能掌握素描的方法和表现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美术课重视注重对此的培养,对学生启发性去思考,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4、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矛盾性:学生个体美术水平不同,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以集体为主,原则上对全班学生都要有统一要求,提醒老师课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集体教学的关系
二:美术教学原则:
1、整体性原则:体现两方面含义:1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即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人才,2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要求:1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必须要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性是指合理地对结合材料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上应侧重审美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努力使教学的科学性与审美思想性教育有机结合2、实现传授美术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1教师选择科学的规范的美术知识,注重知识的质,也保证知识的量,在教学法上引起学生积极探求的兴趣,又注意训练学生的能力,3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全面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接受和加工信息,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起来4抓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非只是心理因素的培养,把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实现美术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精通教材,了解学生,熟悉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环境,处理各要素间的关系,使教学各要素在具体完成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配合,保证最佳整体效益
二、直观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由美术的造型艺术特点决定的,利于从直觉直觉感知升华到本
质的认识,不仅可以引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让他们以更大的激情,投入美术专业的学习中,可以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
1、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学生在老师直观形象的讲解启发下很快就明白了(透视,近大远小马路,树林都汇于一点)
2、直观教具的创作和运用,范画,过程范画,模型幻灯片学生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有些问题用语言表达不来,但面对直观性的图像工具反映便十分简单清晰-----直观性的优势(素描中的5大调子,白色石膏球,聚光灯)
3、示范:最常用最见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从示范过程中学会模仿,掌握基本方法,再经教师启发,从而进入自己创作,(水墨画,毛笔,宣纸性能掌握,需要反复示范,反复实践
第三篇:中教法实验方案
力的合成演示器的整改方案
一、仪器现状:
如上图所示:该仪器由支架、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测力计、可调节角度的滑轮、角度盘、圆心、汇力环组成。
二、简介操作步骤:
(1)将两个测力计转开零刻线一定角度,将汇力环上的两根线分别挂在两个测力计上,另外的一根绳子自由垂下;
(2)在自由下垂的那根绳子上挂上一定数目的钩码,适当调节两个测力计的高度,使得汇力环的中心与力盘的中心重合;
(3)读出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所挂钩码的质量m,并由此计算出与m对应的重力Gmg(g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得出当地的g值)。
三、目前仪器的不足之处:
(1)精确度不高;
(2)操作复杂,单是调节汇力环的中心与力盘的中心重合很费时间,而且效果不明显;
(3)不易作图、记录实验数据。因为实验仪器的缘故,记录数据的误差太大(因为要求汇力环的中心与力盘的中心重合的要求对于个人来说判断的方法不一样);
(4)测量时要求的角度特殊。例如30、60等等,其它的一些非特殊角度在该仪器上很难演示。
四、仪器的改进方案——电子化力盘:
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之处,我想到了电子化力盘这个改进方案,整体的规划如下:
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用电脑来控制力盘的工作,(1)设计一个程序,这个程序可以使得力盘的三个力遵循力的合成规律,例如你给出一个测力计的数值与角度,它会根据够码的重力与你给出的一个测力计的数值与角度依据力的合成规律来计算出另一个测力计的数值与角度,从而在力盘上演示出来;
(2)改良力盘的结构,在力盘基座上装上数据输入器,在这里可以输入钩码的质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一个测力计的角度与数值大小,首先它通过执行器调节一个测力计A的数值与位置,然后在力盘的背面装一个小型的微机,用来实现上面提到的程序,数据经输入器到达微机处理,然后通过输出器(下面提到)输出到执行器,由执行器来对力盘的另一个测力计B进行调整;
(3)输出器的作用是将微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到执行器对力盘进行调节;(4)执行器:执行微机的输出结果,对力盘进行调节,显示力的合成规律;(5)改进力盘的测力计,它有一个显示器,可以显示现在的力的数值与力的位置,保留它与汇力环的连线,这样形象地显示力的合成规律;
(6)确定汇力环的位置在力盘的中心,固定不动,只用来挂取钩码。
五、整改后仪器的工作情况:
(1)由于它现在是微机控制,实验人员只需输入数据的部分,所以省去大量时间去调节它的平衡问题,易于操作;
(2)由于以微机为主,所以得出的数据可靠、精确,由于力盘的测力计改用电子显示,所以读数方便,快捷易于作图;
(3)对于角度的选择不要求特殊角,甚至是一些不常见的角度都可以实现。
六、整改后的不足:
(1)在向同学解释的困难增加,这不在是探索实验,就只是一个演示实验;(2)操作简单,不易于同学自己探索,有益于教师演示;(3)结构复杂,成本高。
第四篇:怎样看待《中教法》
怎样看待《中教法》
《化学教学论》作为化学系的传统课程之一,是培养未来化学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深厚基础和鲜明特色的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化学教育研究室数十年以来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多年来该课程吸取了教育学、心理学与化学专业学科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实践方面、在教学效果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这是以教师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目标,尤其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方面大大加强,也强化对专科生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结合中学化学新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的训练的培养。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激励的探索学习、教学演练的环境和平台,这对提我们师范生和中学教师的化学教学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内容的安排上必然结合了普通教育学原理和化学学科本身所有的特色。同时化学教学论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理论课。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发展。开设的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程并不拘泥于传统教学,而是在一般教学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给我们以另一番教学天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对传统教学的分析,有对当今课堂的探讨,展现了这一国民经济的支柱学科——化学,所展示的特有魅力。《化学教学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整个大学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的化学教学论课程从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角度出发,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养成。分组模拟教学实践情景,每个同学既要扮演教师说课、讲课,又要扮演学生配合教师听课,同时还要做出评价,在不断的练习和讲评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建立了对于优秀课程的评价标准,自觉吸收了别人的优点,改正了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了我们的授课水平,为以后的教育实习做好了准备。不仅如此,每节课都会带给学生额外的信息,让学生始终产生好奇感,对老师也会保持着一种期待,从而令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优化。这些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化学教学论》是一门不一样的课程,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不只是坐在下面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参与其中,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享受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乐趣,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掌握了需要的技能。
徐老师的教学认真也一直是学生啧啧称赞的。这一点从我们上讲台可以看出来。让每个人都上讲台,事后老师还给予肯定、细致的点评,特别是还很少上过讲台的人,也都知道自己心里很慌,说话语无伦次,但老师还是发现其优点,并给以肯定和鼓励,还指出每个人的缺点,也做了相应的记录,希望下次能有所进步。从这些点点滴滴都能看到徐老师令人敬佩的为人,其实她不仅通过语言向我们传授知识,更身体力行地向我们诠释了“为人师表”四个字真正内涵。
化学教学论是对于化学师范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不仅仅着眼于普通教育学原理上对于理论的教育,而且结合了化学学科本身的特色指导我们师范生如何理解化学教育,更为重
要的是在实践上给予我们指导及评价,帮助我们从老师的角度去看待学生、教学及教材。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在学习了许多化学专业知识后,是化学教学论这门课让我真正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和意义,学会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活动,锻炼了教学技能,对自己以后走向教师岗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教法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教法
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在中学阶段学生由于知识及阅历的不足,对历史的学习比较费劲,再加上历史的学习时间少而内容多,这样在学习时就比较头疼。从而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转换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就会做到事半而功倍。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把历史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缩小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时代距离,是所教的历史知识由被动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对问题积极主动地解答和理解,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的问题和问题群,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有关的知识,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使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图表直观教学,使知识线索脉络清晰。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活跃,采
用图表直观的教学的方法进行历史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揭示出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不免有大海捞针之感,从而萌生出对历史学习的畏难心理。运用图表进行教学,逐层深入,多角度剖析历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获得整体性、丰满的立体认识,能生动的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懂得不能静止地看待历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直观的图表进行教学,并适时地插入相应的说明、描述和关键性的词语,图文并茂,能够使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同时接受和传递信息,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思想教育。
三、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及时的归纳总结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在每一单元或每一阶段历史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同时通过归纳总结,使分散的知识形成体系和网络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纲目并举、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类的知识点。如:讲解《侵略与反抗》一单元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从帝国主义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和一系列的不平
等条约的签订来认识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使学生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列大事年表,理清思路、把握脉络
学完一段历史后,把散落的重大事件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列成历史大事年表,从而构成总体知识框架,通过列大事年表,把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来加强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既有利于突出历史主干知识,是历史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又可提高学生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列大事年表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2012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