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1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

第一篇:生态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

课堂生态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

“课堂生态学”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沃勒于1932年提出,2O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课堂生态,其涉及的范围有:课堂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生态视域中研究课堂,是以生态核心的内涵为关联,联系课堂的多种因素: 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等。_l 课堂生态通过各因素的动态交换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本文认为,这里的“高效”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高效,而不是教师讲课的高效 要实现这个教学效果,就得关注课堂的生存空间,关注课堂中每个生态因子及其相互关联,即:课堂环境、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唯有掌握课堂教学中的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高效”。

本文运用课堂生态学的相关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学校和其他教学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动态平衡的诸种生态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梳理和总结有较强实践运用的生态规律,以最终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高效课堂”的最小量规律

依据生态学的观点。科学家在研究了各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影响后发现,当一种植物所需要的某种营养物质,降低到该种植物最小需要量以下的时候,这种营养物质就会限制该种植物的生长,这被人们称为最小量(Minimum)定律。同样,这种最小量定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明显地存在着。

首先是教学内容。2001年1月,教育部刊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两个条文。笔者结合近几年小学英语教学的经验,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严格按照上述两个条例展开,即主要包括: 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等。然而随着小学生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和年级的提升,上述内容在不同年级中已经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如若还是仅仅局限于此“最小量”,就会降低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时就需要英语教师启用放射性思维,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巧妙地增加与条例精神相符的教学内容。

其次是教学方法。教育部的条例中明确指明,小学英语教学采用“昕、做、说、唱、玩、演” 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上述方式在低年级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但是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时,这些教学方式则到了其“最小量”的界点,此时就需要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这一点,笔者将在下文中仍有论述

最后是师生互动 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这一表象形式,而是牵涉到复杂的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认为,在瀑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变化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饱满的精神和高涨的情绪常常会感染并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有檄情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学习效率自然提高;相反,如果敦师的精神面情绪状态开始低于正常状态的“最小量” 时,即当教师精神萎靡或者带着满肚子的怨气走到课堂,或把个人不满情绪迁移于学生,必然会使学生的精神状态陷入低谷,甚至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其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由于整体性是课堂生态的最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整体关联形成的“高效课堂” 目标,就像一只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木桶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足,即找出上述这些教学元素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并加长,课堂教学的“高效”就会明显体现。

二、“高效课堂” 的食物链规律

食物链(Food chain)概念,是由英国牛津大学埃托(Elton,l917)最先提出的,其后美国科学家林德曼(R.Lindeman)在《生态学中的营养动态方向》(1942)一文中给予了创造性论述,不过他坦率承认这是受了中国哲学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的启示。I2 同样,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也存在着食物链规律。这种食物链现象基于教学的互动关系而将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参与元素联系起来形成链环,并承担教书和育人两种功能。

但是,课堂教学的食物链通常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型的食物链(Food chain),而是一种复杂的互动式食物网(Food webs)。从教学过程来看,其食物链为:教师的认真备课一课程的精心讲解一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一教师的认真备课一:从教师专业素养角度来看,其食物链为:教师自我检测不足一专业素养的提高一教学质量提高一教学效果明显一教师自我检测不足一;从师生关系来看,其食物链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一良性师生互动一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一教书育人成就感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一: 从教学同事关系来看,其食物链为:融洽的同事关系一教科研的协同合作一优秀教师群的出现一融洽的同事关系一。在这里,前项要素制约并影响着后项要素,后项要素呼吁并反馈着前项要素,它们之间互动互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小学英语教学的食物链规律告诉我们:无论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实力如何,无论生源的数量质量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这个教学目标,师资力量的优劣依然是主导性因素,这就要求当代小学英语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如下的生存策略:首先集中力量不断找寻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其次强化多元的知识系谱,小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牵涉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团队意识的逐步培养、社会人生观念的有益熏陶等多方面基础教育。这就在儿童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对当代小学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极强的挑战。

三、“高效课堂” 的生物钟规律

春夏秋冬,花开花谢,斗转星移,潮起潮落,自然界这些带有规律性循环往复的变化,就叫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类似这种生物钟的规律也普遍存在。就教师来说,其事业的发展有一个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的生命周期。就一个学校的发展来看,它有一个创办期、发展期、鼎盛期、衰退期的必然过程。就一位学生来说,它有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生命轨迹 就小学生英语学习来看,它有一个感性接触、逐步掌握、理性自学的学习规律。因此,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诸多生物钟规律。

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笔者发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要素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更替、循环而发生周期性交化,聪明的教师会自觉地适应它,并提前做好准备、抢得先机。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讲解《牛津小学英语1B·Unit 9:Happy Birthday 》时,笔者首先调查了本班学生的出生年月,找到那几个当日过生日、刚刚过完、即将过生目的学生名单,并在课前准备好生日小礼物。在讲解该Uint时,充分调动当天过生日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有意识地提醒他们去年怎么过生日,这一年中自己取得了哪些进步,并为来年的生日做好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准备。同时,给这些孩子送上祝福和生日礼物,全班同学为他们唱生日快乐歌,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种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物钟规律的充分利用,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 在遵循教学生物钟规律时,还要密切关注学校近期发展的生物钟轨迹、教师个人近期科研的生物钟规律、国家和不同地区敦育主管部门敦学要求生物钟规律,努力使课堂敦学与小学生学习的生物钟规律相适应。在不同教学阶段。针对不同Unit的具体内容,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高效课堂” 的适度性规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但若是“锄禾日当午”,则有《悯农》的“汗滴禾下土” 感喟。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必然要与外部环境的注重因素保持一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的适度互动关系。如果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性质或含量“过”或“不及”,超出小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生态耐力的界限之外,违反了适度性规律,就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构成致命的损害。

课堂生态学的任务是要求教师找到保持教学生态平衡、教与学适度的内在和外在的控制因素,准确把握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耐度和适应度。从课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态关系不是硬性地强调“主一客之分”和“主要一次要”之分,而是要强调两者之间均衡适度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注重两者之间网状型的良性循环运动。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对“五步教学法”、“差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努力将这些教学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在不断的总结中,笔者曾在拙文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按照小学生的智力、能力等现实基础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选择,以不断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存在于师生之间完整的体系中,而不是单个的教师或单个的学生。

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努力探究师生之间整体性上的动态平衡。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充分尊重小学生外语学习的规律,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耐度有限的学习特点,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量”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其次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尽管现在众多优秀教师和教育学者总结出多种适合小学生英语教学的方法,但笔者认为这些教学方法并非一劳永逸地适合每个学生、每个学校。因此需要教师详悉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状态,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家庭背景,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每节课在整体性上体现出不同层面的适度性和动态平衡性,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虽然本文已经将此作为一个较为严密和完整的教学生系统进行了详实的论述,但从宏观的教学生态系统来考量,其依然是一个较小的生态系统,其周边还有学校、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等众多复杂并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的生态因子,但无论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前途多么宽广,本文依然坚信用生态观的思维模式和生态哲学的思维方式来逐步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实现小学英语教育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第二篇:生态学视域下的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生态学视域下的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生态作文教学是指在和谐、开放的环境下,参照生态“平衡”“系统”等特性,着眼于学生习作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学生(写作主体)、教师、文本、生活世界等元素构成的作文生态系统及其相应效应,探究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思路,让作文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动,从而提升作文教学的品质。因此,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学会多向倾听,合作共赢,构建作文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限制因子定律:激活“微量元素”,培植学生自我话语

有生物学家发现,谷类作物的产量,通常不受它所大量需要的营养元素的限制,反而受那些微量元素的限制,只要稍微加入所缺的微量元素,产量就会明显提高。在这里,微量元素成了影响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在作文教学中,找出限制因子,加以改进或消除,显然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集体有意识的“失语”状态。在阅读学生的习作时,许多教师一面慨叹学生词汇的匮乏、语言的平淡、思想的浅薄。一面又千方百计为“扮靓”学生的习作而巧施“脂粉”,向学生灌输各种写作技巧。堆砌华美辞藻。这种做法只能造成学生“自我话语”的缺失。学生的“失语”,不仅是话语权的丧失,更是写作者的主体性的丧失。这就是影响作文教学效益的“限制因子”。激活“微量元素”,培植学生的自我话语的主要途径,便是实践对话,为学生提供锤炼语言、历练思想的机会,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自我话语”。

丰富学生“自我话语”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引导学生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己对话,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积淀人生阅历,历练思想情怀。营造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是激活学生对话的前提。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适时适度的赞赏激励、不失时机的点拨引导,都可以催生学生鲜活的语言。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关注生活细节,勤于挖掘,这样学生的作文会变得灵动而多彩,丰富而充盈。有一次,我发现教室后的黑板报图案新颖别致。版面匠心独运,选文精练隽永,于是灵机一动。引导学生围绕黑板报展开讨论,学生们妙语连珠。然后让学生以此为话题作文,佳作迭出。不妨回味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断:

一期小小的黑板报,好多同学都发表了议论,同学们思考如此之多,看得如此之细,讲到了考试方法,讲到了生活的道理,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师的高明!我想,从小事中去发现、挖掘,是我们学习的最大乐趣!(杨田《处处留心皆学问》)

读完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觉得插图配得比较美。有的觉得文章选得很精彩,还有的认为版式设计新颖灵活。总之一个字――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常常成为遗憾。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遗憾,渐渐地我们认为身边的一切是多么的平淡琐屑,百无聊赖: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丽》张文静)

几笔流畅的线条,一幅幅简洁的插图,再加上秀丽的粉笔字,便构成了我们班一道亮丽的风景――黑板报。飞扬的线条,飞扬的汉字,飞扬的花朵,飞扬着一个五彩的青春!(张莹《一道亮丽的风景》)

实践对话的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其间的愉悦感往往会创造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习作时的一幕:

“写好了吗?我写得一定最差。”A同学挡着自己的作品说。“没事儿,别谦虚了,让我们欣赏欣赏嘛!”B同学说着看起了A的“作品”。“不错嘛,语言简洁。通俗易懂,”B同学赞扬道,又顿了顿,“只是不太生动。”“嗯,我觉得加上一些细节描写,会更加精彩。”我接着B的话说,原本有些害羞的脸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二、促进自我调节:学会倾听自我言语心声,引领学生自主作文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由学生(写作主体)、教师、文本、生活世界等元素构成的作文生态系统。不仅关注系统内部因子的相互对话,更关注写作主体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倾听,力求自觉、自悟、自能作文。

从写作学来看,作文不仅是对话的过程。同时也在倾听,用耳、用眼、用心去倾听,正如清代张潮所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在声音中静观自然,俯察宇宙,通晓人情事理,领悟人生真谛。王尚文教授认为:“倾听与写作同行。倾听之我一面倾听自我心声,一面倾听言语的声音,监察双方的共振程度。发现落差,提醒并要求写作之我努力缩小言语形式和表达意向、意图的差距,从而消除落差。融合视域。”

写作倾听的意义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指导学生自改作文,要有层次性。每次练习都有明确目的和要求,确定重点,有的放矢,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循序渐进。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倾听言语心声。诵读品味,反复推敲,力求言辞声音的准确美妙。修改不仅是作文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好习惯,好的习惯自然可以修炼生命品质,提升人生境界。

其次。关注每次作文后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倾听自我心声。我要求学生在每篇习作后附上“后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习作完成后的反思习惯,倾听自我心声,明确创作意图,明晰文章思路,总结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在互改作文时,可以借鉴写作方法,使批改的针对性更强,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握学生作文时的心灵轨迹,使批语更有指导性。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窗外的一棵高大葱郁的朴树为话题作文,有两位学生在“后记”中这样写道:

我一向不注意观察身边事物,但有一次不经意间从三楼向窗外望去,便发现了这一片美丽的风景。朴树、银杏、紫藤萝三者合一,是那样和谐而又美丽。于是把主题确定为“合作才会成功”。写法上我用了三个片段,分别用童话的形式采描述事物。写出了三种植物不同的特点,选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富情感性。我认为文章含蓄为贵,结尾运用抒情,言简意赅。(张媛《朴树?银杏?紫藤萝》)

看到窗外的朴树,不能不联想到歌手朴树。之所以喜欢朴树,是因为朴树不像其他的娱乐圈人自大而奢侈,他的音乐底蕴就是朴素,彻头彻尾的朴素,就像穿梭不息的鱼群中的泡泡透明澄澈,而这种品质正如窗外的朴树。没有紫藤萝的婀娜娇艳。没有银杏的挺直秀颀,只有一颗纯净的心灵。(陶馨竹《朴树?朴树》)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学会倾听。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留一些发展的空间,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充分表达。在听取他人文章时,仿佛都在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在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到“他者”的美好,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三、关注“群聚效应”:建构作文学习共同体,营造和谐共赢的作文情境

在自然界中,生物具有群聚现象。群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会产生群体动力的生态现象。群聚有利于学习,但是。群聚程度太高则会产生社群压力。导致拥挤效应,有生态学家认为,种群的疏密程度随生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存在着群体大小的适度原则。有一份调查表明,影响学生语言发展的第一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生态作文关注群聚效应,根据作文学习内容,学生原有起点能力。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差异教学资源,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建立学习共同体,尊重个体差异性与多样性,促进作文水平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信心。

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这场地震让数万人失去了生命。昔日的绿水青山变得满目疮痍。安定温馨的家园化为废墟。灾后的许多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其间饱含浓浓的真情,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以‘汶川地震,我明白了的含义’为题作文。”由于汶川地震一直是学生当时关注的重大时事,文题一下拨动了学生心弦。他们通过小组讨论,从生命、幸福、色彩、草根、承诺、珍重、相思、勇者、存在、携手、天使等角度将标题补充完整。接着。我把训练重点放在采用发散思维安排文章结构上,让学生列一个简要提纲,学生经过独立构思、小组评议修改后,围绕所填的关键词,列出的提纲如下:

“永别”的含义:永别是一种残缺,永别是一种异样的美,永别是重振的力量

“生命”的含义:生命之素,生命之华,生命之韧

“天使”的含义:白色天使。生之幸福,红色天使,生之奉献/绿色天使,生之伟力

“草根”的含义:用草根的力量搭建起生命的桥梁/用亿万草根的力量编织起全人类的团结/用草根的力量编织起爱国的心……

尽管写作是个人化行为。带有隐秘色彩。但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显然有助于学生丰富写作的素材,借鉴结构的技巧,增添思想的深度,也有助于感情的互通、语言的润色以及合作探究的深入。由此不禁想到钱理群教授所说的话:“进行群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语言交流,青少年是有很高的积极性和极强的创造力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会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语言环境,整个教学群体将在相互激励、促进中,得到知识的不断增长与精神的不断升华。”

四、警惕“花盆效应”:开放写作生态空间,倡导个性化写作

“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作为一个小生境。由于人为地布置出适宜的生存环境,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等主要影响因素,作物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状态良好;但如果离开这个环境,外界的温度、湿度发生较大变化。作物就会枯萎死亡。在作文教学中,这种“花盆效应”十分明显,课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往往能够完成有一定质量的作文:但如果课外缺少引导,自由练笔的质量往往较差。学生大都应差了事。

写作就是为了表达心声,写作从来不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警惕作文教学中的“花盆效应”。指导学生把课堂的习作与课后的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我写故我在”。课堂上的写作,“习得”必要的写作方法:课堂外的写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更为从容的思考时间,可以记录心的轨迹,情的脉动。因此,我们与其殚精竭虑批改作文,不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可以写写日记、书信、演讲稿、随笔等大块文章,释放内心情愫,演绎花样年华;也可撰写对联、广告词、座右铭、赠言格言等。在方寸天地锤炼语言,升华内涵;如果条件允许,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激扬文字,挥洒激情……

在学习沈从文的《端午目》后,我让学生以“端午”为话题,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发“短信”,学生们才思泉涌:

阵阵粽子香,是我送去的串串思念;杯杯雄黄酒,是我递去的深深祝福。(盛楠)

夜空中,我为你摘下一颗星星;清风中,我为你留下一丝清凉;蓝天中,我为你采下一片白云;在这粽子飘香的季节,我为你送上一份希望,愿你的人生路永远辉煌。(杨华云)

燕尾剪出了翠艾。麦叶托起了粽子。家家户户喜洋洋。老老少少笑满堂。盘子里的粽子,心窝里的祝福,顺着蒲叶尖流淌。端午的喜悦,在水中蒸发,弥漫在金黄的大地上……(陈晨)

课后许多学生围绕此话题写了随笔,体裁多样,构思独特,描写生动,语言清新,时有创新的火花绽放。如以下几组:

合作赢得成功《我合作?我快乐?我成功》(记叙文)

思念亲人《又到端午日》(诗歌)

现代化通讯缩短心灵距离《短信:沟通无极限》(议论文)

民俗文化内涵丰富《艾叶?粽子?五色丝线》(散文)

在狭窄的校园空间中,学生作文的情感必然是单一的,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的色彩。我们必须拓展学生写作空间,丰富其个性化的体验。学生只有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来感受生活。才有可能获取生活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碎片”;只有交织着自己的情感、个性和对生活的理解的作文,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才能成为塑造人格的关键性力量,成为健全个体心智、完成强健人格的最佳方式。

第三篇: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形态的思考

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形态的思考

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国际间文化交流,外语教学更显重要。为适应外语人才需求,在外语教学中更为注重对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外语课堂教学,就是从教学功能的角度出发,使教学形态体现出教学形态的生态化和教学内容的生态化,实现外语教学的系统性展开,且能够发挥其独立性,使外语教学课堂环境和谐而友好,且能够培养学生生态化思维方式。这就促使外语不仅仅是语际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融通的载体。基于此,针对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形态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学视域;外语课堂教学;教学形态;教学评价生态化;生态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151-02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研究专家霍根在其著作《语言生态学》中提出了“语言生态”这一名词后,语言学研究界开始关注语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1]。“语言生态”(ecology of language)概念的提出,将语言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关联,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生态学是伴随人类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引导人们建立生态意识,就是要从生存的角度出发,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语言纳入到生态学视域中,同样是从语言的文化传承角度出发,强调与语际间交流要注重语言背景,由此而促进了语言学研究进入到新的发展取向。语言生态学又被称为“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长期以来被视为理论工具,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按照生态模式展开,就是从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展开教学[2]。

一、语言生态学就是在外语教学中树立生态理念

1树立语言生态理念,体现语言文化价值

语言生态学是学术概念,是建立在与语言相关各项要素基础上的。语言生态学有自我生存空间,且在自然要素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完成语言交流。比如,外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形态,还要照顾到语言文化思维基因,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只有各项条件紧密结合,才能够将外语教学理论在相应的教学环境下展开。将生态学与语言学相融合,可以在语言研究中注入生态学理念,从价值角度上与生态实践方法适配,以更新教学架构,使语言不仅仅是语际交流的工具,还会被释放出文化价值。

2外语的语言表达要符合语言生态环境

语言表达离不开属于自己的生态环境,要提高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就要选择合适的语言环境。语言生态是借用生物理论,从环境背景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实现语言与生态之间的相互渗透。在开展外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整个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转,就要注重教学生态系统中所呈现出来的动态发展的模式。任何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都要保持生态平衡,否则就要面临淘汰的危机。语言亦是如此,对于语言表达考虑到语言生态环境,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打破常规模式,就能够使语言表达符合语境[3]。

3语言生态是动态的语言应用创新过程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学系统化,教师作为系统知识的分解者,其是将相关的知识以及各种信息进行提炼、分解,并引导学生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外语学习方法,使整个的外语课堂教学系统化,并将外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接受外语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后,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要对于这些趋于抽象化的学习方法和教学信息,以主观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再一次地加工处理,实现了外语语言应用技术上的创新。

二、外语课堂教学生命态

1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外语学习的自组织能力

自组织本身是一种现象,是将系统中的各项元素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构成系统化结构,以使其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将自组织理论纳入其中,就是通过提升学生的“自组织”意识,对学生的外语学习产生催化作用。促进外语课堂中学生的“自组织”意识的形成,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理论支撑阶段,引导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自组织性产生认知[4];动力驱动阶段,就是将学生外语学习的情绪调动起来;效果校验阶段,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以测试;持续发展阶段则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外语学习能力。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基础,逐项展开,其中重要的环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环境的角度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环境与教学技术的搭配,催化学生的自组织意识[5]。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自我调整学习方法,完善学习计划。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就会长期坚持下去,由此而获得预期的外语教学效果。

2外语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实践环境效应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课堂的生态性,就要构建生态化的外语教学媒体环境,以使外语课堂教学符合媒介生态的良性发展,形成外语教学实践环境体系。外语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为目标,教师设置外语教学的开放性系统架构,可以发挥外语媒介生态效能,确保外语教学朝生态化方向发展,并顺利展开。计算机网络促进了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形成,对于目前的外语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可以将新的生态环境建立起来,使外语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模拟的生态化语境,而可以运用实施案例来说明生态语境的重要性[6]。但是,对于内容翻译却引发了诸多的歧义。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意识不同而产生了曲解。成龙在Twitter上的原文为“HK is a nation built by a lot of different people,dont worry!We do not hate!”但是,由于主观目的不同,香港地区的一家报社对这句话的翻译引发了诸多的歧义,即“香港是多元化的种族社会,这件事情无需道歉,我们没有怨恨”。从生态语境上来看,这段话中的“dont worry”应该被翻译为“不用担心”;“We do not hate”应该被翻译为 “我们不会仇恨”,这样的翻译是符合当时的演讲语境的,而且意思表达更为达意。但是,却被这家报社翻译为“我们没有怨恨”,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无异于火上浇油[7]。教师采用这种外语教学方式,主要是强调外语交流中,语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交际场合,不同的语境,语言表达的内在涵义也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个体话语的诉求往往会成为一种理念的表达,或者情绪的宣泄,这些都需要从语言生态角度加以解读。

3外语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外语的功能性

外语语言教学模式的设定要根据语言功能性展开。比如,外语教师讲授旅游英语,就要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所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要能够凸显出语言文化模式[8]。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同时是文化的表达形式。从各自文化层面理解旅游环境内涵,就必然会产生差异。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模式展开旅游英语教学,让学生观看旅游景区的标识牌,让学生尝试着翻译为英文。当多媒体课件定格在“关爱生命热爱花草”,如果仅仅从语言传译的角度进行翻译,则为“Protect flowers and grass love our lives”。但是,在旅游景区如果外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标牌内容就不免产生误解,采用符合英语语境的规范标准的标志语“Keep off the Grass”效果会更好些。由此可见,在语言表达中,从环境角度出发进行语言表达,有助于双方有效沟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生态产生直观的印象[9]。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学视域下对外语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就必然要建立生态化外语课堂教学理念,运用生态的观点设置外语教学形态,有助于使外语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而言,外语生态化教学本身就是外语教育与生态学的结合,其中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性极具代表性。将“自组织”理论运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外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独立展开,且不失整体性,可以确保外语课堂教学更为符合客观规律,实现外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由此而获得良好的外语教学效果。此外,对于外语课堂教学还要强调语言的功能性以及所发挥的实践环境效应,以引导学生从语言应用等教学自我调整外语学习方法,促进外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娟.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23―128.[2]Snell-Homsby,M.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13―127.[3]刘芳,胡洁雯.从伽达默尔解释学看文学翻译标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22―23.[4]柯平.视点转换、具体化和概略化――再谈变通和补偿手段[J].中国翻译,2012,(1):42―43.[5]Robinson,D.The Translators Tur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124―156.[6]Hu,G.S.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J].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2003,11(4):87―110.[7]王姝丽.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形态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2):171―173.[8]刘贵芹.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79.[9]胡蕾.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形态研究[J].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2014,(4):15―19.(责任编辑:刘东旭)

第四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课堂管理研究论文

教育生态学是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念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比较落后,直到近年来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才开始将教育生态视角引入进来。教育生态学是指将生态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和周围环境(如自然、社会、规范行为)之间的和谐统一,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总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因此将生态教育学理念应用进来也就成为必然。

一、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

教育生态学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着新旧教学方式的冲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当前充满活力、注重开放的教学过程,因此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发展,就需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要在课堂中形成合作互助的教学风气,开展小组式的学习,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通过和别的同学共同探究来获得结果。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每天都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Naturaldisaster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放映有关地震、海啸、泥石流以及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视频,最好是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近的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学生就会了解自然灾害和自己其实并不远,而这些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因此教师就在整个班级里面开展了“ProtectNature,ProtectUs”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保护自然的英文名言,然后写在标签上贴在教室后面的教学园地中,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就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整个活动,学生增强了对自然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培养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

在形成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的时候,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树立绿色的生态观,逐渐从课堂的独奏者向伴奏者进行转变,而引导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演奏的主角。为了在班级中营造出和谐生态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对自己和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转变,放低自己的姿势,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同学,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要通过恰当的形式给学生指出,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的。教师要在保证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之上来开展差异教学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处于不平衡的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是不同,因此教师就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4Wildanimal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野生动物”,就让学生表演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话剧,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英文句子和单词应用起来,设计话剧台词和服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非常用心在准备,而有的同学则感觉整个活动跟自己关系不大,教师最后在对话剧的表演过程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对一些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也要指出一些学生在整个话剧准备过程中不良行为,比如消极对待、不参与等,要单独来对这些同学进行谈话,教师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在一个团队中,自己认真做事,而别的同学则消极怠慢的时候,自己会如何想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逐渐产生一种集体的荣誉感。

三、构建动态可持续的评价机制

教育动态学中也提倡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构建动态可持续的评价机制。要丰富评价过程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生在对别人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会熟悉评价规则,自己再完成任务的时候就会按照标准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在学习中涉及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的评价,还需要从情感、态度、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Fashion”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以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就让学生针对自己对“fashion”的理解来做一个5分钟的报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需要自己来准备英文演讲稿,并且熟练背诵下来。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关注“fashion”,因此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准备的过程也不尽相同,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不同。有的学生就是平铺直叙将课本上的句子引入进来,而有些学生就注重将演讲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将自己的演讲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自己认为流行的服装、流行的颜色、流行的偶像等,将课本内容进行了课外拓展,因此演讲效果就非常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可以从准确充分程度、重视程度、演讲水平以及展示水平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可以将这个学生的演讲过程作为一个标准,这样就能够对别的同学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促进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探讨[模版]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探讨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当前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传达积极信号、构建和谐关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品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英语;教学途径

【分类号】G623.31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主张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固有的潜能,促进个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逐渐完善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积极心理学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内,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一、培养积极情感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孩子的好奇心和英语学习的难度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自信、愉悦、满足等积极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胆怯、担忧、逃避等消极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给学习效率带来阻碍。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心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为学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在学习“服装和颜色”时,可将不同颜色的卡片剪成不同的服装,让学生为“纸片小人”穿上衣服,并说出相应的句子,如“a white shirt”、“a pink shirt”等,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和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经验,培养学生面对英语学习时的积极情感和心态。

二、传达积极信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大多十分崇拜老师,教师的情感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除使用正能量的口语外,还应合理运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传递积极的情感、能量和精神,使学生能够接受积极的信息,形成积极的情感。如教学中可使用丰富的表情配合口语,学生发表见解后,用肯定的眼神、鼓励的微笑等肢体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在传达积极信号时,还应注意语言的音调,抑扬顿挫的音调往往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同时英语口语有轻重分明的语调,发音所需的长短取决于重读音节的多少,而不是句子的长短。如“I buy a car”、“It is a car I buy”、“But it is a car that I buy”,三个句子虽然长短不一,但都是只有“buy”、“car”两个重音节,读每个句子的时间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念出抑扬顿挫的节奏,为学生做好示范,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水平。

三、构建和谐关系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师的支持,消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担忧等消极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积极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感,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积极品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儿童都有着其个性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接纳个性,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不同的学生消除消极的情感。同时,师生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中,英语自身的价值在于沟通与交流,课下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英语基本的礼貌用语进行对话。从而使得英语走出课堂,早上遇到教师可说一声“good moring”;进入到教师前说一声“Excuse me”;与教师交流时,友好且日常的问候一句“how are you”,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英语的实际应用。

四、注意激发潜能

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随着知识的深入,需要记忆的内容增加,学生易产生退缩、逃避的情绪。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传授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背单词时,可运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如学习“cold”时,可运用其谐音“扣”,天气寒冷时,人们要把衣服“扣”上,使学生更容易记住“cold”是“寒冷”。心理学认为内隐记忆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隐记忆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增加信息量是增强内隐记忆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中,可适当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挑选适合小学生的英文绘本,如《Fish and Toad are Friends》、《Prince Cinder》、《The Jolly Postman》、《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 series》等,开展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内隐记忆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创造积极的课外英语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接收英文元素,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积极心理学强调利用自身的积极能量促进个人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人格,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1]李欣.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32):182-183.[2]於陆燕.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1):39-40.[3]向倩倩.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0):145.

下载生态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电子书包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

    浅谈电子书包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 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摘要】电子书包是一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新的技术产品。......

    美学视域下的篮球运动(精选)

    美学视域下的篮球运动 姓名:彭丰 学号:0103120933 摘 要:本文通过课堂学习和文献研究, 运用美学、体育美学的基础理论, 从美学视角审视篮球运动,阐释篮球运动具有身体形态之美......

    浅谈党建视域下反腐倡廉建设

    浅谈党建视域下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更是进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必须进行伟大......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姓名**导师张梅时间2021.9.14地点**小学研讨主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学习心得(不低于500字) 有了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计算并不是简单的计算规则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颜集镇中心小学;李力座位号:096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目的不同,学生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照评......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推荐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课堂 南城县上唐镇中心小学 邹淑婷 ***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面临更多的是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需要全球意识、跨文化交际......

    管理视域下的制度视角

    管理视域下的制度视角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靠人治不依法制,凭热情、靠感觉处理事务,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不落实,企业就不可能实现持续成长......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