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分析(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分析》。

第一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分析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中学英语角教育是当前整体中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教学活动实为师生双向活动,课堂实践教学阶段,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会受到严重影响,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可进行正规高效课堂创建,利于不同类型矛盾处理。以下是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化策略的详述: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生态化 分析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生态教育主要是指根据生态学观点去揣摩教育问题,目的就是为了深度挖掘教学生态危机效用,并为人类生存和人类发展找寻有效途径。换个角度而言,生态教育主要依托即为生态哲学理论,之后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借助教育理论将与教育实践强化来达成公众生态意识提升和公众生态素养提升,随之进行绿色生态文明创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处要素融入课堂,不仅要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也要使学生树立强劲生态意识。

一、生态教育内涵要点分析

上已对生态教育内涵要素有所提及,从实际角度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态教育主要分为教育生态化内容、教育生态学化内容和绿色教育内容和生态化解教育内容,此种新型教育思想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渐形成。应该了解到,生态教育内涵较为广泛,家庭教育是其中重点,与此同时,也分为学校教育内容和社会教育内容,生态教育对象包含了每一个社会公民,可以说生态教育是一种全民性教育,教育核心主要分为生态知识教学内容、生态文化教学内容、生态安全教学内容和生态价值教学内容以及生态哲学教学内容。生态教育以自然性教学模式产生,但也归属于社会性教育范畴内,共生式教育特点尤为明显。

二、中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必要性分析

1.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知识讲授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当前中学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单纯运用传统知识讲授模式进行中学英语课程教学,短时间段内教师可根据基本教学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案进行知识讲授,随之运用不同类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向学生传递不同类型知识内容信息,教学效果显著。但是传统知识内容讲授,从本质上来说,其仅仅是一种单向性思想交流模式和信息传递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由教师主导课堂。国外著名教育学者曾发表过言论,当教师进行直接教学时,精通教材是先决条件,教师教学注意力应放在学生态度方面和学生课堂反馈方面。当前中学英语课堂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状况时有发生,教师过多依赖知识理论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教学重要性,学生英语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均会受到消极影响,学生知识深度理解和学习能力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2.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缺失。英语迁移能力主要是指已经获取的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以此来促进优良学习态度生成和学习方法生成。需要注意的是,人类本体心智由不同类型官能组成,主要分为注意力内容、记忆力内容和推理例内容等,上述要素可像肌肉一样,可通过不断训练与调整等来不断向前发展与深度强化。假设官能在特定学习状态下加以调整、创新,其便会与各种教学情境相互联接,以至深度彰显学习潜力效应。中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可以助力学生积极接受和掌握英语知识经验以至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和英语学习质量,但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受到母语影响,学习迁移能力向度较差,生态化教学可实现学习能力完美迁移,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英语知识学习,并深度理解英语词句内涵以及英语语言意义。

三、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策略分析

1.以生为本,激发兴趣。中学英语生态课堂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准点,因为无论何种教学方式均离不开学生群体的有力参与,没有学生便没有教学,所以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及信息等进行深度理解与全面掌握,才能进行本体知识转化,这样才算的上是高效教学。当前我国教学制度不断改革,这是一种教育变革,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和课堂教学中心,应有效提升学生智力与学生能力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身心自由、和谐发展。

《Do you like bananas?》课程教学时,英语教师可设计相关活动,巧妙的将学校食堂饭菜和超市食品等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调查与统计,在此基础上将本课所学句型运用到真实生活场景中去,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愈加充实。

2.以师做导,资源整合。教师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效用,带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教学内容调整来提升教学水平。英语课程教学环节中,英语知识具备多样性特点和不可预测特点以及不确定性特点等,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进行资源合理整合,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与适当整改,切忌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在狭窄空间内,要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将生态化元素融入其中。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英语课堂上存在许多学习难题,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和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缺失问题较为严重,针对此种现状,应进行生态化教学策略实施,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还有就是要以师做导,通过资源整合、科学教学来提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静.生态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06).[2]赵奇一.生态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关于构建生态课堂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17).

第二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2290

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所以,英语教学应当全面考虑教学的目标、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全面考虑教学方法体系的内在规律,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程度、学法指导、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教学和教学手段的最佳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目前课堂现状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老师在第一线上,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课讲了一遍又一遍,题做了一道又一道,有时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做好有效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做好有效教学呢?

首先,我觉得英语课要有效,应该精讲多练。过去,我上课的情形大都是老师在说,学生在听。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生就容易开小差。让学生多做些练习,课堂效率会高很多。不经过训练,就不能达到目的。

其次,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口语能力,学之所用才是最重要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就重在交流.还记得和老外在谈话时,相对语法,他们也更重视彼此间的沟通,即使犯了语法错误,他们还是能理解.说实话,我们在说中文时也时常会出现语法错误,更何况是外语.同时,这也是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形式。

第三,正确运用多媒体。有时候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让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内容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的“花边”来修饰呢?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运用。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落实。教学中,我要经常反思一下:(1)课堂上

是面向了全体学生还是少数学生?(2)所讲内容是否进行了反馈,对大多数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是否采取了补救措施?(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4)学生的预习、复习、作业是否落到实处?(5)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经验(6)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并获得了解题能力?

教学无非是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如何使教与学落到实处,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确需我们下一番功夫。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平台,其优化设计直接决定了英语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最优选择的问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体系的熟悉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的素养,这就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所在。

1、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优化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相对集中,切合实际,这就是结构中的主轴。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原则。

2、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课堂教学的方法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外语教学首先在教语言,教语言本身,教语言学研究的个性,而不是撇开语言本身去教语言使用,教交际。就英语教学来说,不但语法要各系统的教和学,语言、词汇也要有系统的教和学。离开这一点,不成其为真正意义的教学。

3、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形成教学层次,构成教学坡度。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孤立地研究一节课、一篇文章的教学,不去研究教学的全过程。一节课、一篇文章、一个语法现象的教学,对学生掌握一项知识,虽然也经过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但这对整体来说只是一个系统。我们必须把教学过程作为整体来研究,才能看清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化的重要原因。

4、学法指导的优化

教学中重视及时反馈,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是课堂教学的“枢纽”。学法指导的优化要从研究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方法等方面着手,把学法研究和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将学法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5、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教学的优化

人素质的高低,首先表现在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上,在外语教学中突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而语言教学的本身离不开思想教育。故事、寓言、传记等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价值。可以通过对具体课文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鉴别能力,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法讲解或造句练习中要注意选择有积极意义的词语和句子。作业布置及批改,课堂提问等环节要向学生进行意志和耐力等优秀品质的教育,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这无疑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会起重大的作用。

6、教学手段的优化

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信息处理的范围从文字扩大

到了声音、图像,动画,这就为外语教育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外语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挥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科学具有规律性的内涵,艺术具有创造性的外延。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条件。

三、新课程改革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努力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改变旧的教学行为模式,逐步形成并完善新的教学行为,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1、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1)、教师应该变写教案与写学案

教案是教师依据对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理解、分析为自己编写出的一个“剧本”。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都在教案中体现出来。有的老师甚至把要说的每一旬话都写在教案上,生怕讲课过程中有遗漏。一些老师讲课都离不开教案,甚至还有老师拿着教案照本宣科。“剧本”写好了,演员是谁呢?传统课堂上整节课基本上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们成了观众。老师往往又偏重于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学案是教师结合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对学生的分析,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为学生编写出的一个“剧本”。这个剧本的重点是设计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把一堂课的知识设计成几个小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建构知识。

2)、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和角色上转变。

新课程教学要求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刀、探究性学习获得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以知识的绝对权威自居。教师要意识到自已在课堂上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耍放下架子,“屈尊”将门已放到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和提高。

3)、教师要以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寓情感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授课中的情感投入和学生听课的情感投入是成正比。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教态,一经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4)、教师要赏识学生

新课程要求不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求教师要赏识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人。所有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一一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赏识教育要求: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赏识导致学生成功,抱怨导致学生失败。赏识是每个学生生命成长不可缺少的氧气。老师的目光应该一直盯在学生的优点上。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受忽视而萎缩。即使赞美学生最细微的进步,也比斥责学生的过失要好得多。

2、形成新的教学行为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新大纲提出“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只有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才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会品

味到英语语言的关妙和腕力。采用这些方法的教师常说这些方法使他们的工作变得轻松多了。学生也喜欢这些万法,并且学得快、记得牢。教师由于教学有方而倍受学生爱戴。有难度的练习和试卷先经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教师再有的放矢的评讲。实施“任务型”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等经常进行反思,进而改革和创新,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也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三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准确地把握当前初中师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和现状,有效推动《中学英语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以探索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1、调查对象:本校八年级6个教学班,共发放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教师调查对象:本校及徐扬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师共计20名,发放问卷20份,收回20份。

2、调查内容(详见《关于中学生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

3、调查方法:(1)师生问卷调查(2)个案调查

在调查阶段,我们对每个班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了面谈,从他们了解到对英语课堂学习的期望,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从部分老师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其教学情况。4.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以下信息八年级(1-3班)有67.3%的学生喜欢老师课堂语言中英结合,32.7%的学生喜欢老师主要使用汉语教学。而八年级(4—6班)学生普遍希望教师用汉语组织教学,高达60.6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课堂对自己的英语提高有很大帮助。学生把影响学习英语兴趣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教师、课程内容或设备环境等方面,必须指出的是:慈祥、幽默、一视同仁、有扎实英语专业知识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的向师性比较明显。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集中在词汇的记忆上(占53.9%)。90.3%的学生渴望轻松活跃的英语课,绝大部分学生相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课外英语活动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主动寻求课外学习资源的仅占9.8%。关于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选择积累或忽视不理,出错时希望老师帮助指出错误的占52.1%,主动说英语的更是微乎其微。通过个案访谈,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最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肯定评价。

对于教师的调查,得到以下信息:两个学校中有70%多的老师在教学中尝试过不同模式的教学,30%的老师从未尝试过(以年龄大的教师为多数);多数老师期望能够得到专业指点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但仍对是否可行有一定的担心,其余个别老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综合调查分析,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英语教师方面。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目前初中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突出“四重”:重教材、重讲解、重传统、重尖子。

2、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英语问题可归为“四缺”:缺目的、缺兴趣、缺信心、缺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对教师的要求。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标。

当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最能诱发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多设疑,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鲜、有趣。(2)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交际离不开情境,同时也离不开语言。在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加强变式练习,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不同课型,争取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听说法、视听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法、TPR(全部动作反应法)等方法,利用图片、幻灯、录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听说练习,并配合唱歌、游戏、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设计各类主题活动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对学生的要求。

(1)明确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努力的导航,指引学生前进的脚步。(2)找对学习方法。

现在很多学生找不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总是盲目地、拼命地、不加选择地、忙忙碌碌地埋头苦学,结果是所学知识杂乱无章,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劳而无获,学习成绩下降,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3、对社会、学校与家长的期望。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社会,包括学校与家长,应该对他们多一点关爱与支持,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在他们的英语学习方面,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语言环境。

第四篇:《诗经》两首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贵州省首届重点课题“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研究与实验”(2013A11)铜仁二中课程改革语文校本化探索与实践

《<诗经>两首》“问题化生态课堂”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较,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突破】

1、反复吟咏,体会感情;

2、了解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3、培养自主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设计类型:“生态课堂”完整型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设计特点】

设计理念为“生态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课堂特色是“三生”:生活、生成、生动

课堂环节三层级六步骤:三层级为读通、读懂、读好。六步骤为自主预习、激趣导入、主题学习或《学案》(问题)导学、分组探究、成果展示、迁移应用。

“生态课堂”教学设计适用于各种文体,特别适用于经典美文。一般文章可根据教学内容、时间和进度对三个层级六个步骤进行变通处理。

【设计说明】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因而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度不大。要求教师按照“生态课堂”理念,结合注释,读懂文章,以鉴赏为重点,反复品读,揣摩其意味,在问题中学,在学中会提问,将诗歌上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态课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学习层级:读通 第一步:自主预习(课前完成问题化预习)活动

一、自读课文,圈点勾画

养成习惯,勤于动笔(教师检查)活动

二、学会积累,完成问题

1、你找出哪些生字词?

氓()

蚩蚩()

匪()来贸丝

愆()期 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

尔卜尔筮()以我贿()迁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淇()水汤()汤

渐()车帏裳 靡()室老矣

夙()兴夜寐

咥()其笑矣

隰()则有岸

言笑晏晏()3.你能按要求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按要求答题吗?(1)通假字

①将子无怒:

②于嗟鸠兮: ③匪我愆期:

④犹可说也: ⑤隰则有泮:

⑥岁亦莫止: ⑦彼尔维何:

⑧玁狁孔棘:(2)词语解释

①将()子无怒

②以我贿()迁 ③载()笑载言

④女也不爽()

⑤不遑()启()居()

⑥忧心烈烈()⑦载()饥载渴

⑧王事靡盬()⑨忧心孔()疚()

⑩四牡()业业()(3)古今异义(古今)①至于顿丘:

②秋以为期:

....③泣涕涟涟:

④将子无怒

..⑤以我贿迁:

⑥总角之宴:

..⑦忧心孔疚:

⑧彼路斯何:

.⑨四牡业业:

⑩小人所腓:

(4)词类活用 ①三岁食贫:

②士贰其行:

..③夙兴夜寐:

④雨雪霏霏: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①秋以为期:

②莫知我哀:

③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④蜀道之难,难于上

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4.你了解《诗经》吗?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5.通过预习,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氓》

(带着预习,进入第二层级)二.第二学习层级:读懂

第二步:课前三分钟(或激趣导入)第三步:学案(问题)导学或自主学习

活动

一、再读文本,总体感知,完成问题

1、再读诗歌《氓》,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吗?

明确: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直至被遗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怨恨和反抗之情,反映了妇女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2、《氓》全诗共六章,你能概括每章内容吗?

明确: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活动

二、精读文本,完成问题,学会展示(也可主题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

1、请结合具体词句,你能概括每个阶段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心情吗?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温言相劝,善解人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天真痴情,甜蜜温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沉痛告白,告诫女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忠于爱情,却遭变心。“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勤劳辛苦,无怨无悔,却遭虐待。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亲人误解,独自伤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认清现实,清醒刚烈。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提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3、《氓》中有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明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开头,先以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女,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将结局悲惨,悔之晚矣。第四章紧承上一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虽然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好处: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一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女主人公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活动

三、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设擂辩论

你能提出关于文本内容理解的问题吗?

(在读“懂”基础上,生成问题,进入第三层级)

三.第三学习层级:读好

第四步:合作探究(初步生成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一:学生生成探究问题。

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成问题方法指导。第一、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有疑而问,探究才有针对性;

(2)有感而问,能借感受深化课文的学习;(3)要有本探究,探究的过程不能偏离文本;

(4)要有效探究,注重探究的效果和成果的价值。第二、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么写?

(4)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5)本文的实用价值。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领悟,每人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试着自主探究。

3.小组选择问题。组员将问题在课前交给小组长,组员共同评估问题,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4.小组合作探究。全体组员围绕问题,发表观点,寻找依据,写出汇报材料。

5.教师寻视各组,了解情况

(设计特点:提问是创新的起点,问题由学生自主生成;减少教师预设,课堂灵活度高)

第五步:成果展示

展示探究成果,打开思维障碍,促进交流合作。(1)分步展示,质疑解疑。(略)(2)自由提问,设擂展示。(3)遗漏问题,教师补充。

针对学生探究情况,学生可自由提问,先由学生回答,难点问题可由教师点拨或回答。

第六步:迁移应用(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

欧阳修:《氓》,据《序》是卫国淫奔之女色衰而为其男子所弃困而自悔之辞也。今考其诗,一篇始终皆是女责其男之语。凡言子言尔者,皆女谓其男也。至于“尔卜尔筮”独以谓告此妇人曰:“我卜汝宜为室家。”且上下文初无男子之语,忽以此一句为男告女,岂成文理?据诗所述是女被弃逐怨悔而追序与男相得之初殷勤之笃而责其终始弃背之辞。(《诗本义》卷三)

高亨:这首诗的主人是一个劳动妇女。她的丈夫原是农民。他们由恋爱而结婚,过了几年穷苦的日子,以后家境逐渐宽裕。到她年老色衰的时候,竟被她丈夫遗弃。诗的主要内容是回忆已往,诅咒现在,怨恨丈夫,慨叹自己的遭遇。(《诗经今注》)

陈子展:《氓》篇和《谷风》一样,也是弃妇之词。这都是关于民间妇女生活的故事诗,可以作为小说来读。陈沣《读诗日录》说:“此篇绝妙。”《谷风》篇的弃妇确是由于其丈夫得新忘旧,《氓》篇的弃妇像是由于其夫始乱终弃。(《诗三百解题》)

《采薇》

(带着预习,进入第二层级)二.第二学习层级:读懂

第二步:课前三分钟(或激趣导入)第三步:学案(问题)导学或自主学习活动

一、再读文本,总体感知,完成问题

1、再读诗歌《采薇》,你能感受到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吗?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明确:“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活动

二、精读文本,完成问题,学会展示(也可主题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

1、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3、第六章写了什么内容?戍卒有归乡的喜悦吗?

明确:战士(戍卒)返乡)① 动作:“行道迟迟。”风雨凄迷,道路泥泞。戍卒一个人踽踽独行,面带苍凉和忧伤,步履沉重而又缓慢。日思夜想的故乡就在前方,那条熟悉而又陌生的乡路就在前方延展,戍卒内心却充满赶上和愁苦。② 心里:“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雨雪霏霏,旷野迷茫,戍卒孤独而无助地发出一声悲叹“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途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增加了他的忧伤;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两不可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又袭上了心头;战争结束了,战争所造成的痛苦依旧在心底绵延。曾经的种种,已化为不可弥合的心灵创伤,隐隐作痛。戍卒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前路迷茫,物是人非。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这一句景与情的关系怎么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杨柳迎风招展,轻盈婀娜,秀色可人。美好的时节却“往”矣,能不感伤吗?戍边抗敌,义务所在;但分别在即,却难言豪壮,只有离别之痛。一路行来,“依依”的杨柳牵扯起的是依依的惜别之情,离愁别绪溢满心头。“杨柳依依”以乐景写哀情,极言其哀。

“霏霏“状凄迷纷乱之景。自然之雪,也是诗人心中之雨雪。此时,征人心中也是一片迷茫,一片阴冷,一片纷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命虚耗,徒留伤悲,战争对于征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以哀景写哀情,极言其哀。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活动

三、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设擂辩论

你能提出关于文本内容理解的问题吗?

(在读“懂”基础上,生成问题,进入第三层级)

三.第三学习层级:读好 第四步:合作探究(初步生成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一:学生生成探究问题。

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成问题方法指导。第一、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有疑而问,探究才有针对性;(2)有感而问,能借感受深化课文的学习;(3)要有本探究,探究的过程不能偏离文本;

(4)要有效探究,注重探究的效果和成果的价值。第二、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么写?

(4)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5)本文的实用价值。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领悟,每人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试着自主探究。

3.小组选择问题。组员将问题在课前交给小组长,组员共同评估问题,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4.小组合作探究。全体组员围绕问题,发表观点,寻找依据,写出汇报材料。

5.教师寻视各组,了解情况

(设计特点:提问是创新的起点,问题由学生自主生成;减少教师预设,课堂灵活度高)

第五步:成果展示

展示探究成果,打开思维障碍,促进交流合作。(1)分步展示,质疑解疑。(略)(2)自由提问,设擂展示。

(3)遗漏问题,教师补充。

针对学生探究情况,学生可自由提问,先由学生回答,难点问题可由教师点拨或回答。

第六步:迁移应用(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

《诗经》中重章复唱的手法非常普遍,希望同学们课外阅读《伐檀》《硕鼠》《无衣》《关雎》《蒹葭》,体味重章复唱、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并尝试着把《无衣》与《采薇》、《关雎》《蒹葭》与《氓》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对相近题材的了解会更加全面。

第五篇: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

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育尽可能地关照儿童本身,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主动的发展。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亮色。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他强调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美国进步主

义教育家杜威创立“儿童中心说”,主张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本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3)教育生态学研究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学术界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多部专著,多篇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教育生态学以其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的研究,具有开拓领域、启迪思维的积极作用。

3.基本条件

沙坪坝区多年来实施“目标教学研究”、“主体教育”研究、“创新学习研究”、“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等,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经验;区进修学院教研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我校开展的“提升教师创新素养”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具备现实的、可行的条件。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科学研究的经典思想、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和区域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支持。本课题研究切入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态学对于教学的具体影响和启示,在实践操作上探索生态化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课堂教学,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拓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参照,促进课堂教学优质化。

二、课题界定 1.“生态化教学”:

依据生命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生态化教学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师生生命成长需要,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学平衡、协同、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

“助长”的有机结合的理想的教学情境。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本课题借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理论假设

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生态化教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教学中主体因子的正向变化影响着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反之,教学中主体因子的逆向变化影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建起 生态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四、生态课堂目标及内容 1.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源动力,建构自学、自主、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长性、生成性;抓住预习指导、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师生心理因素对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影响

将健康的心理融合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促使课堂上师生心理情感的和谐。重点研究生态课堂教学健康心态的构成要素;建设宽松、平和、协调的课堂。

3.生态化课堂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两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五、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拓展教学研究的思路,对区域学校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参照,促进教学优质化。通过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催升理性思考,丰富生态化教学的理性认识,形成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六、研究思路

我校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立足教学的实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针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教学效益。

七、生态课堂原则

本课题的将坚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聚焦学校课堂教学现场,重点研究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重要目标。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之间理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

3.本课题研究注重传统、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力求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能够推广运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八、课程评价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课堂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

1.课堂观察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研究。

2.文献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找到理论根据,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质量。

3.经验总结法: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概括和组合,从而获得比

较深刻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5.数据分析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分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因果关系。

九、课程措施

1、积极组织,形成课题管理、研究网络,组建务实、有力的研究队伍,调动主研人员、实验学校的积极性,落实研究目标和任务,针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科学、规范的研究。

2、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增强研究人员的科研实践能力。立足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丰富理论素养,提高科研水平,推进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进行。

3、加强资源共享、协同攻关,形成合作、互助、和谐的研究氛围。开展学术争鸣,集思广益,促进课题研究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4、明确重点、难点、疑点,立足课堂教学,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建立保障措施,确保课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下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分析(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分析(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育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六步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平台,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形式,通过......

    关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讨论

    关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讨论 荆林中学陈曙玉 古人云:“学有所乐,学友所长。”不难看出,学习在中国也曾一度是件快乐的事,师德无拘无束的问答与玩笑,学生充满个性的表述,师徒相从游......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共5则范文)

    浅谈如何开展兴趣英语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

    浅谈怎样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怎样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在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

    基于变式的生态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一中 ( 364000) 方秦金 变式是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殊属性,概括出事物的一般属性的思维方式.瑞典教育家马登认为:学习就是鉴别,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教......

    《谈中国诗》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人:艾振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中国诗与西方诗的异同。 3.熟知中国......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 本文通过总结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和语言学习应遵循的规律,分析现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

    Nphxss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对话初探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