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李萌范文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不被重视,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或规定“范本”让学生套作,或者放任学生完全随心所欲写作,使得学生的习作没有真情实感,问题也不够鲜明,这样作文水平就得不到提高。教师要充分运用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在模仿中求创新,在问题规范的前提下,自由写作。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 兴趣 模仿创新 自由写作 批改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教师对作文教学不重视,学生鲜有写作兴趣。
一些教师虽然知道作文分数很重,但并不十分重视作文教学,因为“教了往往跟没教效果相差不多”。不少教师上作文课都没准备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基本是随心所欲。作文教学缺乏循序渐进的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教材,很多教师都是处于“无序”状态,甚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校一般要求每学期不少于6篇作文,而一些教师仅满足于作文的数量,不立足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时还会让学生从一些作文选刊中抄袭。这样的作文教学怎么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呢? 2.范文模式束缚学生思维或淡化文体致使学生“胡写”。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有些老师总是先展示一篇范文,然后分析文章的结构写法.接着让学生仿写。作文教学本是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思想的一个活动,范文讲解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失去可贵的写作灵气。
而与之相反的做法是淡化文体,放任学生任意写作。在个性化作文的呼唤声中,创新作文、创意作文、个性作文以及新概念作文等纷纷登上写作的舞台。但在个性作文之下的教学并不是不要文体。高考作文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也不是不要文体,而是给学生自由选择文体的权利,是为了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文笔写出更精彩的文章。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文体淡化,在教学中一味让学生“放胆”,结果学生作文开始“出格”,有不少学生因缺乏文体的必要训练而写成“四不像”作文。
3.过于追求写作技巧,导致学生作文失去真情实感。
一些教师为了应对考试,经常针对各种文体,教给学生各种写作技巧。套用模式。例如:议论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要使用何种修辞手法。还有如何写主体部分,要用什么论证方法等、,束缚学生的思维。这种训练, 与学生每天经验的、感性的、真实的、个体的生活相去甚远,把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技术培训。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思想、感情,学生习作怎么会有真情实感? 4.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不到位。
很多教师面对一百多位学生的作文,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去一一批改,有时效果确实也不佳。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只在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或者干脆把收上来的作文又发给学生,让学生用课余时间互相批改,改完了就写下一篇,也不利用课堂时间评讲。那些认真写作的学生想写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又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而导致作文出现偏题,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明等问题。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1.教师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语文标准》中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非常重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就要靠语文教师的感情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作文兴趣。
教学中可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品激发法,课前安排几名学生演练小品,在课堂上表演,作文题目便由此生发出来。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收集名人事例、哲语和歌词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还可以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对生活进行思考,洞察社会现象。这样 1
在写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运用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保证文体规范,指导学生在模仿中求创新
模仿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是再创造的基础。钱钟书先生曾说:“善用不亚于独创。” 模仿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前提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及常见的应用文是必要的。每种文体,都是有它的固定要求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熟习“套路”,从一些比较死板的“模式”学起,达到活学活用、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写作境界。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活”,但是这个“活”必须从“死”开始。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
3.让学生自由写作,抒发真情实感
老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写作欲望。我们都知道学生的随笔或周记要比他们的课堂作文鲜活得多,中看得多,因为那是他们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真正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真实就会产生真情,真实就有个性,就有创新,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在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的基础上,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挥洒自己的灵性,充分体会写作的乐趣。老师的任务只是引领他们如何观察生活,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境界。渐渐地他们对写作就有了信心,便能养成写作的习惯,在不经意间他们就学会抒写自己了,再也不怕写作了。所以自由写作应该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4.采取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
作文教学的评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上。魏书生老师很早就采用学生评改作文的教学法了,他觉得“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很多教师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精批细改的作文,往往是劳而无功的。大多学生只关注分数,真正去琢磨老师的评语和批注的人很少。
首先,教师评改、学生评改相结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评,学生先评价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写出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老师针对学生的评进行适当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再写上鼓励的评语。
其次,个人评改与小组评改相结合。教师可以打散写作水平高和较低的学生,分成小组,由一名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任组长。评改时,可以先人手一篇,在作文中圈点评改。
最后,精细批改与浏览评改相结合。精批细改是收效最大的评改方法,但一味地精批细改会浪费时间。所以应采取精细批改和浏览批改相结合的方法。
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作文教学真的做到有实效,既要与时俱进,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又要勇于实践,扎扎实实地开展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葛桂斌.写作突破【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陈玉成.点击高中作文现状【J】.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4】胥照方.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2006(10)【5】王乃宁.高中作文教学亟待摆正三对关系【J】.教育导刊,2010(4)地址:新疆五家渠高级中学语文组:李萌 邮编:831300 电话:***
第二篇:李怡萌作文
秋院里的婆婆
李怡萌
以前待的地方,有个庭院,四周都是墙,土做的。屋顶也不高,刚好进个人。
那叫秋院,是平时小孩子们最不爱、甚至最怕去的地方。因为那儿有个“可怕”的婆婆。我听说婆婆不是本地人,活了挺久的,啥时候来的我也不知道。还听说那房子本来叫知春院,后来,婆婆给换了。
孩子们都说她长得吓人,但都没见过。我“有幸”见过她一面。
说实话,长得跟我们不太一样。夏天正热她也浑身上下除了手、脸,别的地方都裹得紧。她的脚是那种只在书里见过的“三寸金莲”式的小脚,小鞋紧贴在脚上。我看她走路摇晃,是因为这个吧。
我走近了几步,她像是没瞧着我,眼睛无神,像干涸的死水,若非偶尔闪过的流光,我快以为她就长眠在此了。我又壮着胆子靠近了。她突然拿起不知从哪变出来的一把黑色的木制长尺在我垂下的手腕处狠狠打了一下。疼!真疼!我一下子跳起来,哭着就跑出去了。
这事我没敢与妈妈说,因为大人说小孩是不能靠近秋院的,会有可怕的魔鬼。我还每晚担心梦里可怕的婆婆会不会来找我。
隔了几个月,我听见人们议论秋院,于是又跑去看了看。
她似死水般的灰色眼眸居然有了一点光彩。我没敢靠太近,所以听不见她到底在呢喃什么。我才注意到她那根长的放不下的辫子,像是很久没有打理过了。她从袖子里摸出一张红纸,放在嘴上抿了抿,又掏出一个小盒子,拿出一根木簪,戴上,这是„出嫁么?可她脸上分明是痛苦的神情,虽然这神情放在她脸上并不称得上痛苦,反倒有点可怕。临走前,我听见风中飘来一句似叹息似呼唤的年代感极强的话:我回不去了,我也守不住„
第三天,她就走了。没见儿女们回来。
后来,妈妈终于肯告诉我那个早已成为废品站的秋院的故事。
婆婆唤春娘,自幼足不出户,被培养的知书达理,早早就嫁了人。儿子娶了思想先进的姑娘,女儿嫁了教书先生。丈夫呢?早就死了。她怎么没改嫁?三从四德。儿子怎么走了?因为受不了她的教育。女儿呢?对知识的渴求惹怒了她,被她赶走了。
听说,她要入她丈夫的祖坟,可是她丈夫在哪里呢?这里的人都不知道。
第三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最能体现语文综合素质的优劣,《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一总的目标要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有不同的表述。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为“写话”,中高年级称为“习作”,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心态下学会书面表达。
作文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或者说是根本任务,因为我们知道,平时我们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作文教学准备的。有人常把习作训练比作建造一座房屋,土、石、砖、瓦、钢筋水泥则是日常阅读教学所做的一切繁琐准备,阅读教学做得越扎实、充足,这座房子便会盖得越高大、坚实。仅有充足的材料准备还不够,还得有熟练精湛的技术,于是各种写作技巧应运而生,诸如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写作专用术语铺天盖地。是不是掌握这些写作技巧便可以如法炮制出一篇精美的作文?恐怕不是,有的学生提起写作技巧,口若悬河,可一旦让他下笔写文章,便是笔拙语塞,吞吞吐吐,东拼西凑。看来只学技巧还远远不够。分析其中的原因,恐怕还得追溯源头――作文教学的课堂。
一起来看看现在作文的教学实际状况吧,有的教师在第一节课读一两篇范文(作文选中的标准作文),然后让学生谈谈这篇作文如何精彩,最后再让学生写同题作文;有的教师读几篇上次作文的佳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好在哪里?有何启发收获,再布置这次作文的题目,学生只管埋头写,下次作文课亦是如此,循环往复;还有的教师布置好作文题目,大谈特谈这篇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甚至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把每段的提纲都列出来,再列举出一大堆写作技巧、手法,好像这样就锦上添花,美不胜收了。也有用些心思的教师,先用两三分钟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联想到的内容,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写作„„不少语文教师都是这么上作文课的,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假如没有校本培训,或许我也会这么一直教下去。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意识到这种作文教学方式需要反思。
那么,这样的作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种作文教学读标准范文,会极大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从标准范文的框架中跳出来,难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真实的作文。第二种教学法方法虽然关注本班学生的作文实际,但每次范读的优秀作文往往是班里的佼佼者的习作,久而久之,其他学生便会失去信心,认为只有那几个优秀生能写出好作文,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被教师欣赏,所以容易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慢慢地便会对作文失去兴趣。第三种教学方法看似很专业,其实是在卖弄学识,学生既听不懂也不感兴趣,所以收效甚微。至于帮学生写好提纲的做法就更愚蠢了,这是一个学生在写一篇作文,是几十个学生在写几十篇作文,仅一个提纲怎么够用呢?学生的个性表达何在?学生的独特体验何在?第四种教学方法似乎进步了许多,但短短两三分钟不能引发学生太多的联想,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引发学生联想也要有方向,有深度。
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著作《文心雕龙》中曾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写作是一种感情冲动,要解决目前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达的现状,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的体验开掘,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思路。
情感是一种心理因素,它不是客观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引起的主体内在体验。情感的两极表现就是“爱”与“恨”。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加大名著阅读量,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勤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大有裨益的.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领悟以下两个重要的心理素质。
一是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捕捉力。
二是胸怀诗意,对生活产生丰富细腻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自身的这两种心理素质,“要有意识地使自己原始的,粗糙的、愚味的、麻木的感情进入一种艺术的、净化、发达、灵敏的个性化境界”。
如果契合语文教材中课外名著导读,培养学生多读名著,读好名著,做好读书笔记、摘抄、读后感,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好读书的兴趣,读好书的兴趣。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课外阅读会带给学生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周都会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并要求摘录精彩语段或写几句感想,利用早读、自习课的时间检查、讲评,逐渐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少学生的文笔都有很大进步。
每学期结束之时,我会布置学生利用寒暑长假读长篇名著,推荐1―3篇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水浒》、《西游记》等中外经典名著,下学期开学时会利用两节课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常常是高谈阔论,兴趣盎然.有一次讨论古典名著《水浒》,学生们就梁山好汉是不是真英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是英雄,有人反驳占山为王,烧杀抢掠此乃草寇„„看他们争的面红耳赤,趁机布置他们写一篇评论文章,效果很好。
二、增强劳动锻炼和挫折体验,激发写作热情
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锻炼,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更能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体验。“艺术源于生活”,而劳动创造着生活,学生如果每天只坐在教室里读书,只靠教师的讲解和传授来理解生活人生,那么他一定不能全面深切地理解。“听不如做”,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促进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可以体察劳动的辛苦和收获劳动的快乐,从而能体谅父母,体谅他人,这是写作中难能可贵的思想珍宝。
没有劳动,更谈不上挫折了,人在经历挫折时,情感往往最为丰富,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几乎都是在经历种种挫折的过程中才勃发写作的欲望,作品往往真实感人。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这篇文章中谈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蹶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可见挫折是激发写作冲动的最直接、最有利的情感因素。有一次,学生刚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那节作文课让学生讲述活动经历和体验,许多学生感言离开家,没有父母的庇护,在外打工的日子太苦太累,根本不是想象中浪漫和潇洒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谈到对集体力量和团结精神的真切体会。学生畅所欲言,趁着兴致,布置他们写一篇《劳动的滋味》作文,学生欣然而作,效果极佳。
求知的挫折,实践的挫折,劳动的挫折都是写作的宝贵的情感财富,日积月累,也许就能产生非写不可的创作激情。因此,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受挫折,体验挫折,反思挫折,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宝贵的财富。
三、培养学生爱心,丰富写作情感
有爱才有恨,一切艺术表现出来的,无非都是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和“恨”。爱是一个人的情感基础,一个人只有有“爱心”,才会真正关注社会、人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这样的情感写进文学作品,才会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美的心灵,美的事物,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去认识。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常带学生去田园野外观察感受,引导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尊老爱幼,关心集体,孝敬父母„„,以此来培养学生纯真、美好的心灵,提高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志趣和能力。记得有一回正在上课,窗外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放下书本,去室外赏雪。学生欣喜若狂,欢笑着投入雪的怀抱„„回到教室,看满身是雪的孩子们激动的心难以平复,我让他们即兴抒怀,学生们边创作边朗读,“一场大雪染白了初冬的校园”、“雪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雪的精灵欢笑在大地上”„„就连平时最恐惧写作的学生也动起笔杆来,描绘这美丽的雪景,我明白那场雪已经落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饱满的情感正是作文源源不断的清澈泉水。只要你善于发掘,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眼清泉。
第四篇: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髙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与学生诗歌鉴能力赏能力以及自己平时诗歌教学相对照,笔者发现目前高中诗歌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笔者在自己所带的两个理科班132名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喜欢诗歌的14名,107名学生表示如果不是高考需要,绝不会主动阅读诗歌,但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高考导致诗歌教学趋向功利化,老师想方设法将诗歌鉴赏简化为应试技巧的指导,学生恨不得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像数学公式一样的“灵丹妙药”以应对所有试题,缺失了审美鉴赏过程,谈何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学修养的提高,这样的教学背离了诗歌鉴赏的宗旨。
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的课堂仍是一个人的舞台,无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重要的特点,课堂里看不到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思想碰撞的火花,没有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没有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声音,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是一节课,教学效果平平。
四、学生诗歌训练没有系统性,鉴赏水平浅薄。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按历史顺序共编排了23首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远远不够,致使在学完5本必修,大多数学生鉴赏水平仅停留在文字解读层面上,不具备开掘出诗歌蕴藏的深邃思想、浓厚情感的能力,甚至对一些浅显的诗歌有时也存在分析障碍,即使能分析出一些道理来,也是很浅薄。
结合上述诗歌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诗歌本身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古典诗歌的教学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如是说。老师可推荐经典诗歌,早读时间学生自主选择诵读吟咏;学生之间可针对熟读成诵的诗歌,交流感受及喜欢的原因;也可写不限字数的赏析性文字交流,校园教室应该定期张贴更换诗歌书法作品,学校班级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课桌角设计每日一诗等。给古典文化一席之地,营造一个诗韵氤氲的大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久而定见成效。
二、遵循诗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是这么定义文学鉴赏的:“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在进行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文学发挥和实践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诗歌鉴赏也是一种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自主活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诗歌形象、意境、情感的把握应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加上老师的引导调整共同完成,而不是老师个人的体会认识,老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学生可自主理解感悟、生生可合作探究、师生可互动交流的有序、和谐、宽容教学环境,而不能把课堂当成老师一个人的舞台。
三、结合高考的命题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诗歌鉴赏很久以来一直成为高考必考的内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已成为高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高考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性,鉴于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鉴于古代诗歌鉴赏在语文中的不可忽视性,教师必须结合高考的命题情况,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1、根据诗歌的特点开展教学。诗歌的特点是情感性、画面性、音乐性。别林斯基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白居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也认为诗歌的核心是情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挖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如学生对苏轼的“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的解读,一开始仅仅停留在景物描写的层面上,在老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后,有从写景角度,解读出远近动静结合的,也有从情感角度提出是对前途迷茫的感慨,还有同学认为青山随船在水中起伏时抵时昂是诗人对宦海沉浮感慨的形象表达,这些个性化的解读非常好,应予以肯定和赞扬。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可以从较为简单的或带有故事情节的古诗词入手,让学生改写成现代散文诗;也可以从现有的化用古典诗词的歌曲中让学生找出对应的古诗词,如歌手许嵩的《庐州月》旋律典雅,化用了成语和古诗词,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古诗词,兴趣盎然。
3、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鉴赏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拓展诗歌课外阅读量,才能慢慢体会出其规律,感受其特点,也只有见得多,认识才会深刻明确,才能感受是人丰富含蓄的情感,才能准确把握其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门独特的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它言辞凝练,想象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形成简约、精炼、形象、意蕴丰富的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古典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尊重学生个性解读的前提下,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所有一线老师的责任。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自贡市大安区回龙中学范永江
摘 要: 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用来交流思想和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 也是衡量他们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作文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学生写作态度不积极、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等原因导致初中作文教学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教学方式上,二是平时的积累上,三是训练方法上,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兴趣 积累 写作训练
众所周知,作文是一种高创造性、高度综合性的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清晰地表达知识和经验 ,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活动。它不仅是学生用来交流思想和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他们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作文的性质
1.创新是作文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所以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的过程 ,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是有创新性的作文呢?个人认为,只要是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了真体验、真感情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飞他们的思想。
2.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生活感受, 都有一段不褪色的永恒记忆。所以,释放一个人的真实性情是写作文的最佳素材。学生在书写自己的内心的真情实感时 , 既可以求得心灵的慰藉,又可以为自己积累起丰富的情感体验,一旦真情迸发 ,就有可能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触人心弦。所以,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感情 ,并书写下来。
3.个性是作文的魅力。
没有个性就会失去魅力 ,没有个性就会流于平庸。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 ,所以也不可能存在两篇相同的作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个性 ,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独特的作文风采 ,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奇葩含芳吐艳 ,让学生的作文充满个性魅力。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态度不积极。
每个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是学生的生活空间毕竟有限,生活内容较为单调,而且初中学校多为封闭式管理,学生课业负担重,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再加上初中作文多是命题作文,学生的心里话无处倾诉,结果只能是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无物,写作态度极不积极。
2.作文命题与学生的生活脱节。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初中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的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转化为作文的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能熟悉多样的题材,写作时文思枯竭 , 硬拼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写作质量差。
3.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由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导致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语文教师在教授写作时一般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两种表现:一是走马观花,即写作跟着课文走,学什么课文就写什么作文,话题固定,题材固定;二是没有过渡,目标过高,即在教学中,把写作的基本技巧交给学生,就指望学生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学生没有切身体验,这对他们而言根本难如登天。
三.如何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转变方式,培养兴趣。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写作教学,首先要从兴趣着手,都说兴趣是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在全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让作文教学课变成学生满心期待的课堂。语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作文课 ,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他们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感知到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写作不是为了应付了事,而是为了表达真实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写, 愿意去写。
1.将听说练习融入写作训练。
要将写作课融入到听说训练中,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比如,我有时候在写作课堂上要求学生们自己一人想一个故事,给每个人两分钟的时间来讲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写作课堂的参与度,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类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见识,扩展思维,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平时也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比赛、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多读多说,激发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2.将美文鉴赏融入写作训练。
鉴赏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两个部分,通过鉴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文学写作技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应对文本中的一些好的文章加以引导,从作者的谋篇布局,重点词句上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鉴赏,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隐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体悟到遣词造句的玄妙之处。现在的语文课除了教学课文之外,都会在书本后面附有名著导读的部分,老师应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课文去阅读,看应该如何对名著进行分析和鉴赏,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针对教科书,阅读相关的名著。比如,在谈到《忆读书》这篇课文时,我会将跟冰心有关的作品拿出来跟学生一起探讨鉴赏,同时为了鉴赏的时候不枯燥,我会讲解一些冰心老人生平的趣事,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培养兴趣。
3.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写作与真实的生活是密切不可分割的,作文必须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比如,我有次在作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做一次饭,然后把感想写出来。到了周一,果然学生们纷纷把自己的感想交了上来,而且基本上都写出了真情实感,有的写的是对父母的理解和体谅,有的写的是自己做饭的技巧和做事的技巧相互比较带来的心得感悟,有的写的是第一次做饭的心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只要学生真正从自己真实的生活出发,就不愁没有东西去写。
此外,还要注意学生构筑交流和表现的平台。例如,搞一些学生自己的作文报,在班上一起交流和学习,定期将一些优秀的作文报贴出来,让学生完全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些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4.将写作训练融入大自然。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 ,生活中的人和事是丰富多彩的。为了写好作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为此 ,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大自然 ,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收集写作素材。比如,春天到了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踏青, 走进山间田野,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状态 ,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这样,学生就能描绘出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视野开阔了,写作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地提高了。
(二)厚积簿发,重视积累
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有了写作兴趣的情况下,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使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进步,才能厚积薄发,积累的习惯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生受用的。
1.博览群书,陶冶学生性情。
纵观古今中外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博览群书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积累的同时,书香也能陶冶学生的写作及性情。此外,我也推荐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阅读有关的名著及文本,比如说对于红楼梦,我推荐学生可以结合电视剧《红楼梦》一起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名著本身的理解,也能加深对名著主题的理解。2.摘录名句,凝聚哲理华章。
有些好习惯是一生受用的。我培养学生们在平日的阅读中,准备一个小本子,可以将一些优美的句段随手摘抄下来。久而久之,那些平时自己摘录的优美句段成了他们文章中的华章妙语,写作也不再担心没有文采了。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了作文技巧的学习,这些所谓拿作文高分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路,更束缚了学生大胆创新的脚步。而所谓“功夫在诗外”,就很好的说明了学习写作、提高写作的根本在于自身的积累,如果可以学习到书中的精华,也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随写随记,喷发写作灵感
叶圣陶说:“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所以,我主张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遇到有想法、有感悟的时候就应该拿起手中笔,把感想、感言记录下来。还有位作家说:“只有写,才会写。”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所谓“不吐不快”的境界,也是说这种有感而发、随性而记的写作激情。比如我每周会给学生布置写周记的家庭作业,有些学生甚至一周内交给我好几篇周记,这就是学生在用心生活的时候,用手中的笔将有感而发的瞬间及时记录了下来。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论
兴趣和积累都是为最终的写作所服务的,我要求我的学生要巧练习,多用自己的观点去评论,看到一些作品,一些新闻事件要有自己的想法及看法。在写作教学中,我通常会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仿写是“以读促写”的一种形式,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不去仔细的品读,是很难领悟到写作中可以运用的技巧及知识的。我在闲暇之余,把自己所认同的名篇中的一些名句、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段摘录下来,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仔细地去品读那些优美的字句,对于句子的结构、段落进行细致的研读,并且能融会贯通。仿写的量不大,也有助于学生迅速的掌握写作的技巧。
四、结语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打好作文基础,对于今后形成个人的习作风格、形成良好的阅读及思维习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作文教学会对学生的发展、主体意识的强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系统工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教学实践会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彭海涛.初中语文作文探究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6).[2] 赵伟.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 [J].教育教学论坛, 2011(24).[3] 庄素芳.主题作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J].上海教育科研 , 2011(3).[4] 马苏云.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3).[5] 周学武,张梅兰. 初中作文评改策略与反思[J].宁夏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