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新视点---说明文(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1: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荣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新视点---说明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荣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新视点---说明文》。

第一篇:王荣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新视点---说明文

说明文

(一)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也有人称它为鹞子,古书上有“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和“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说明风筝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五代时,有人将竹笛缚于纸鸢之上,升空后,经风一吹,发出类是古筝的音响。据说,这就是风筝一词的来历了。

南宋时,杭州曾流行过“斗风筝”的游戏,盛况空前。每年清明节,踏青的人摩肩接触,男女老少手持风筝,真相追攀,风动争鸣,颇多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而外国则善于在风筝上动脑筋,赋予它科学的魂魄。譬如富兰克林在美国、罗玛斯在法国,都曾不约而同的在闪电雷鸣时,冒着雷击的危险,用风筝把雷电引下来,说明他可以沿导线入地,从而免去雷击的危害。正因为风筝试验,避雷针才得以问世。

“影驰碧空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春回大地,阳光艳艳的蓝天,纸鸢结伴而行,这样的时刻是美妙而难过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摩肩接踵()心旷神怡()声遏行云()

2.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3.本文按照

到,由

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有关风筝的知识。

4.最后一段所引诗句从视角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风筝的 和。

5.文中写美国的富兰克林、法国的罗玛斯,在电闪雷鸣时,冒着雷击的危险,用风筝把雷吸引时为了说明()

A.风筝的试验使避雷针得以诞生 B.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令人敬佩 C.寓科学与娱乐之中 D.风筝在国外的用途

参考答案:1.zhong(三声)

yi(二声)

e(四声)2.举例子

引用

作诠释

3.古

国内

国外

4.形态

声响 5.A

(二)狼

狼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它们的牙齿尖利,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耐力特别好。在食肉目动物中,论个头和气力虽然比不过狮、虎、豹等大型的猫科猛兽,但是也有胜过狮,虎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有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

狼保持严格的集群生活,一群狼少则五六只,多则三五十只。一只狼的攻击力量是有限的,而一群狼呼啸而过,能是凶猛的老虎、棕熊望而生畏,退避三舍。有人增亲眼看见一只几百公斤重的巨大棕熊,被狼群追的走投无路,乱扑乱咬,结果被群狼一拥而上,扯成碎片。

狼崽非常饥饿的时候,也会互相残杀。一般情况下,狼群之间视乎很团结。在追普猎物的时候,狼群中围得围,追的追,拦的拦,截的截,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分享猎物的时候,它们各自吞噬自己的一份,并不为争食而互相撕咬。

平时,狼还要通过许多“语言”,在同伴之间建立友谊,在自然界,没有集群的生活和团结,郎酒无法生存下去;而没有“言语”,狼群的团结就无话维持。

浪有那些语言呢?

狼群通常不在一处定居,宗师东奔西闯,长途跋涉。只有在活动中,才可能找到较多的食物。在奔走中,狼运用它们的“语言”——各种叫声互相联络。

听见过狼嚎的人,很难忘掉那种令人恐怖的声音。在荒野的夜晚,狼嚎声此起彼落,时而是单独的狼嚎,时而是整群的狼嚎,这就是它们互相联络的信号。

狼群的集体嚎叫在声调上大致一样,而没之狼的声色就不一样。这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共同演奏出和声。每一群狼都有自己独特的“和声”。每一只狼也都很熟悉自己那群狼“和声”。这样,走失的狼就凭着这个“和声”寻找自己的同伴。同时,狼群的嚎叫,还似乎向其它狼群宣布:“这儿是我们的活动范围。”

除了嚎叫,狼还会发出像狗一样的狂吠和豺一样的嗥叫,表达不同的含义

不连贯的狂吠,是在向群狼报告危急情况,是一种警报。

持续的狂吠以及大声的嗥叫,是在向敌人发出警告。

。。。

狼除了用叫声“说话”以外,还会用姿态和面部表情来“说话”。比如,狼尾巴的位置和动作能传达很多信息。尾巴下垂表示服从。尾巴平举,而且不停的晃动表示友好。头狼在狼群中来回走动,尾巴总是高高竖起,这不仅显示了他作为头狼的地位;而且也是互相整个狼群表示:“有我在这里,太平无事”

狼的面部表情很有趣,当一只地位低下的小狼像一只地位比它高的狼表示友好的时候,会咧开嘴装笑脸。而像别的狼表示轻蔑的时候,它又会装扮鬼脸。

研究狼的科学家确信,由于狼有这样丰富的“语言”,它们才能长期保持严密的群体,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依靠群狼的力量顽强地生存下去。1.将上述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2.狼通常用声音、尾巴和面部表情表达意思,试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文中语言生动,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三)飞向月球

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基就曾断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类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前苏联。这项计划以“阿波罗”命名,大约消耗250亿美元。

1964年,“阿波罗”飞船问世。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飞向月球去。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20日凌晨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了一大步。”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7艘载人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因途中出故障未实现登月。其余6次成功的登月计划中共有12人在月球表面着路,带回386千克月球岩石。“阿波罗”13号的受挫使美国国航空和航天局担心再次遭受失败,于是计划中最后3次登月飞行被取消了。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再度增温。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航天计划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始终吸引着人类。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

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并实惠月球表面的引力图。3月5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月球探测者”传回的数据表明月球上存在水,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吨至3.3亿吨的水冰。此后美国航天局披露了一项在月球建立居民点的宏伟计划。这项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所需材料直接取自月球。由于月球土壤中含有富有的铝和铁以及,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则建筑材料和能源均不成问题。

目前,俄罗斯也在实施新的月球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同位素氦—3.氦—3是一种核燃料,地球上极为缺乏,而在月球去极为丰富,几十吨的氦—3,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要。

总而言之,乐曲这块净土很快就会被打破沉寂,那是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景象,这任然是一个诱人的待解之谜。

1.联系你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摇篮

2.想一想,第二段中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小步”和“一大步”是否矛盾? 3.下列的句子中加点的词都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

(1)大约消耗250亿美元

(2)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吨至3.3亿吨的水冰

(3)“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你由本文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人类“飞向月球”的目的有哪些

(四)动物尾巴的功能

袋鼠的总类很多,其中红大袋鼠与人类差不多高,后肢极为强大,约为前肢的5至6倍,另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可长达1.3米。平时,它的前肢不落地面,休息时常用后肢与尾巴支持身体,成为一只“三脚香炉”。它不像马、牛、羊一步一步的行走,而使用后肢作跳跃式前进,往往一跳就有3至5米高、5米左右远;跳跃时,用尾巴维持身体的平衡。我们常见的马、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也长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尾巴末端还长着丛生的毛,当它们奔跑时,尾巴竖起,也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此外,带毛的长尾巴还负担着驱赶身上苍蝇、虻和蚊子等害虫扰乱的任务。

啄木鸟是举世闻名的林业益鸟,它不像其它的鸟蹲在树上,而是攀握在直立的干上,用坚硬挺直的啄,凿穿树皮,啄食危害树干的害虫。这类鸟之所以能够攀握在直立的树干上面,除了用它们的趾端钩抓住树干之外,还必须用刚硬而有弹性的尾巴撑在身体的下面,作为攀附树干的支点。

1.文中“三脚香炉”具体指的是

2.“可长达1.3米”中的“达”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3.啄木鸟能攀握在直立的树干上的原因是什么? 4.上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5..文中从哪三个方面来举例说明动物尾巴功能的?

(五)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

①当你去超级市场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袋(盒)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绿色食品”。②你也许会感到奇怪,绿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吗?怎么连奶粉、饮料之类也成了绿色食品?其实,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那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告诉我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无污染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

③绿色食品为什么受人青睐呢?这要从环境污染说起。

④环境污染问题是困扰全人类的重大问题,它使人类生存受到了威胁。因为人的食物结构中,大多数食物来自田野里的农作物和禽肉鱼蛋等,如果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它们的体内就会积累起有害物质,这样,人吃了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就会中毒,影响人的健康。

⑤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泡、电池、开关的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齿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症状,甚至会死亡。

⑥农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A.这种农药喷洒在叶片和果实的表面,一部分叶片吸收到植物体内,还有一部分则粘在叶片或果皮上。B.如果人长期慢性中毒,就会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 C.据统计,现在常用的400多种农药中,就有140多种农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机氯。D.人稍有疏忽,吃了用这些作物做成的食品,轻者会出现头昏、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还会丧命。现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屡屡发生,人类的食源已亮起了红灯。

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⑧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鱼肉、鸡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调味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⑨绿色食品不但有利于人的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绿色食品标识已成为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出口创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绿色食品带来的“绿色事业”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1.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

2.绿色食品的特点有哪些?

3.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大多数”去掉行不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下面是从第⑥段中抽出的一句话:“这种农药喷洒在叶片和果实的表面,一部分被叶片吸收到植物体内,还有一部分则粘在叶片或果皮上。”将此句还原到文中标有“甲、乙、丙、丁”的方框处,最恰当的是哪一处?

6.全国人民都在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做出自己的努力,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请你就“绿色奥运”提一条建议或一点希望。

参考答案:

1.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

绿色食品标志是由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标志。它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2.绿色食品的特点有哪些?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六)植物缠绕方向之谜

①牵牛花、金银花等攀缘植物有一套非凡的本领,这就是能够依附支架,利用茎尖的“运动”不断向上爬攀。就拿牵牛花来说,它茎的顶端10-15厘米一段,由于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一致,能在空间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而且始终以一定的方向旋转着,并以此为半径,在一圆周内遇到依附物后,就会把依附物缠绕起来,攀向高处去争取阳光和雨露。

②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银花、菟丝花、鸡血藤等始终向右旋转,牵牛、扁豆、马兜铃、山药等则向左旋转缠绕向上,而何首乌却是“随心所欲”地转头,有时左旋,有时右旋。

③那么,这些缠绕茎植物为什么会有固定的缠绕方向呢?

④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植物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是它们各自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远在亿万年以前,有两种攀缘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大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则向左旋转。经过漫长的适应、进化过程,它们便退步形成了各自旋转缠绕的固定的方向。以后,它们虽被移植到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其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被遗传下来而固定不变。而起源于赤道附近的单缘植物,由于太阳当空,它们就不需要随太阳转动,因而其缠绕方向没有固定,可随意旋转缠绕。

⑤分清作物的左旋、右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若错把左旋植物以右旋方式缠绕在支架上,则很快就会自行脱落;若绕的方向与其习性相同,则会缠得更紧,顺利向上攀缘,生长发育良好。参考答案: 1:逻辑

2:茎的顶端10——15厘米一段,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一致有依附物 3: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室友一定方向的举例子

4: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

5:必须顺应攀缘生长的习性

(七)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 ①什么是SARS致病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是病毒,而不是细菌或衣原体。这就是各种抗菌素对此病无效的原因。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它比细菌、衣原体的组成简单得多,仅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包在其中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而细菌是完整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染色体,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多糖、蛋白质、DNA和RNA核酸分子等。衣原体的结构类似细菌,但比细菌稍小。细菌的大小通常为0.5到5微米,衣原体为0.3到1微米,而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在生存能力方面,细菌能在自然界独立存活并繁殖;衣原体虽能在自然界存活,却必须进入被感染生物的细胞后才开始繁殖;而病毒却在自然界中无法独立生存,它们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因此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与宿主能够共存,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②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名称来源于此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出的一种花冠状外围的形态。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最典型的是通常于冬季或春季在人群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还有引发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在动物中,冠状病毒会引起啮齿动物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猪的胃肠炎。冠状病毒颗粒的大小为60—220毫微米,这就是预防SARS需要戴12层以上的厚口罩、杀灭SARS病毒需要选用能使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失活的消毒剂的道理。

1.选出填入第2段括号中最哈当的词语。(2分)A.出现 B.表现 C.呈现 D.浮现

2.选文第①段从以下两方面将细菌、衣原体和病毒进行比较:(2分)⑴从

方面

⑵从

方面

3.作者将生物细胞比作病毒的“家”,是因为病毒

。(用原文回答)(3分)4.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①段中的“宿主”是指(2分)

5.在防“非典”期间,假如你母亲去超市购物,准备戴—个只有6层纱布的口罩,你如何劝说她戴上12层纱布的厚口罩?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提示:①说明理由时可用文中的原句;②说话要得体;③不超过40字。)(4分)参考答案: 1.C 2.大小

生存能力

3.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 4.病毒所寄生的活细胞 5.要点:①讲清理由(“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或“冠状病毒颗粒的大小只有60~220毫微米”);②称呼,应将书面语“母亲”换成口语;③语言简洁。

(八)气流功能充满奇妙

①对气体施以一定的外力,它就会像水流一样能够流动而形成气流。当我们往自己的手上吹气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气流的存在。

②气流很小的时候可以吹灭火柴和蜡烛;再大一些,能够吹起气球或是给自行车轮胎充气;非常强烈的气流常用来清洗机器上的油脂或棉布上的污垢。有的时候,人们还会将空气压缩,存储到气箱或气罐中。使用时打开阀门,被压缩的气体就会急速膨胀,形成猛劲的气流。这种压缩空气常被用来喷涂、清洁建筑物。

③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中,气流的应用更是充满神奇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付诸实现了利用气流来发电。这种气流电站的构造很奇特,外形像一个既高又粗的大烟囱。大烟囱直径10米,高200米,可以用来抽吸空气而使热气流迅速排出。围绕烟囱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曲面透明塑料大棚。大棚与烟囱连接部分高约8米,边缘高2米,方圆252米。烟囱的底部装有发电机。由于塑料的透光和保温作用,大棚内的空气经太阳照射后便会逐渐升温,使棚内温度比棚外要高出20℃左右。利用空气热升冷降的特点,再加上高大烟囱的争速排出作用,可以使热空气以每秒20-60米的速度,经由设在烟囱底部的发电机,并驱动发电机进行工作。利用主种发电装置,这座电站白天可以发电100兆瓦;夜晚利用余热也可以发电40千瓦。据推算,发电成本与核电站相似,利用起来十分合算。

④美国利用气流的作用,研制出一座无水的空气游泳池。在一间直径6米、高7米的圆型房间里,安装一部大型鼓风机向顶部鼓风。在气流的作用下,房间里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托力,使得人们可以在房间里漂浮,既像在水中游泳,又像在空中飞行。这种环境,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又可以进行仿生飞行科学研究,为人类生存开拓出新的适应方式。

⑤现在,有人正在研究利用气流的作用制作气幕屋顶。当瓢泼大雨降落到体育比赛场地时,在体育场四周安装的高压空气喷管,就会把强大的气流喷向天空,将雨水移至它处。这样,体育场就变换成为体育馆。人们在巨大的气流和降雨声中观看比赛,真是别有一番情趣。1.本文的中心句是

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气流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喷涂、清洁建筑物。

B.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气流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经济效益。

C.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德国建成了气流电站,美国研制出无水的空气游泳池。D.现在,人们已经利用气流制作成气幕屋顶。

3.请说说“据推算,发电成本与核电站相似”一句中“据推算”的表达作用。

4.除了文中提到的利用气流的例子外,请你从生活中另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它是怎样利用气流的。参考答案:

1.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中,气流的应用更是充满神奇的色彩。2.D 3.语言准确,有分寸;交代了“气流电站与核电站成本相似”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表明这一结论的不确定性。

4.举例(如喷雾器、气垫船、吸尘器等),得1分;说明它是怎样利用气流的(九)最糟糕的发明

在一次名人访问中,被问及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时,有人说是电脑,有人说是汽车,等等。但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却说是冷气机。他解释,如果没有冷气,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国家,就可能有高的生产力,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活水准。他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看了有关报道,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没有记者问:“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2002年10月中旬,英国《卫报》就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殊荣”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发明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包装纸、塑料餐用杯盘、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发泡胶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会造成土地板结,不能栽种庄稼和树木;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一种称为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的过程中使用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属:“名至实归”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牲畜()

导致()

免疫()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受访人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有电脑、汽车或冷气机等

B.文中认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塑料袋,但不止是塑料袋,还有“其家族” C.废弃塑料袋焚烧时会释放出一种称为二恶英的毒性极大的化合物 D.塑料袋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3.根据文意填空:本文认为塑料袋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它所形成的垃圾既不能埋又不能烧。不宜填埋的原因是

,不宜焚烧的原因是。

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下还会。

4.文中“殊荣”和“名至实归”都用了引号,两个引号分别表示:()A.引用

强调

B否定

强调

C 否定

引用

D.引用

否定

5.发明的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但许多发明应用的结果都有利有弊,请再举一例并作简要说明。

(十)撒哈拉的变迁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第①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答:()→()→()→(沙漠)

3.第④段开头加点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

答: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D 撒哈拉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炎热是它的特点。雨林——草原——沙漠 3 起强调作用,用来说明 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 这些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至于撒哈拉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撒哈拉的季风雨来的少,降水量变少。撒哈拉处在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很大。

5(1)自然原因 撒哈拉的季风雨的异常使撒哈拉地区的降水量变少,而撒哈拉处于热带,太阳辐射很强,蒸发量很大,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2)人为原因 撒哈拉原来气候条件好,人们过度开垦,砍伐树木,破坏植被,使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十一)什么是田园城市

在许多现代大都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保问题。其实,这种典型的“城市病”,早在19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初见端倪了。当时,伦敦城终日大雾弥漫,泰晤士河黑臭无比,整个大都市就像是免疫系统出了大问题。100多年前,一个名叫霍华德的英国人,认识到了大城市盲目膨胀的悲剧性后果,并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崭新的概念。

“田园城市”又称为“花园城”,由1个中心城和6个卫星城共同组成。中心城人口约5.8万,卫星城人口约3.2万。中心城有6条放射性干道向四周辐射,与卫星城相连。每座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一个占地约20公顷的公园,外围分布着市政厅、音乐厅、剧场、图书馆、会场等公共建筑,再外围则为商业设施。从商业街朝外是一条宽128米的林阴道,其间有学校、教堂、花园住宅等。花园和绿地将城市按不同功能分开,使城市如同一个大花园,城市中心及周围都在绿色的环抱之中。

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因为它完美得有些脱离实际。不过,这一设想中的合理成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专家提出一种被称为“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

在专家们的眼中,未来的“紧凑城市”是由很多个中心构成的。每一个中心就像“田园城市”中的卫星城,住宅、工作场所、商业区、娱乐区及花园绿地等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每个中心内,居民只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了,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污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投入,未来城市的交通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观。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布赖恩·威廉斯介绍说,在不少国家,能大量载客的有轨电车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目前还出现了一种铁路、公路两用车,这种车既能在铁轨上行驶,又能开上公路,兼具火车和汽车的优点,使各个城市、各个居住中心之间的交通确实变得很“紧凑”了。

这种“紧凑城市”的布局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并可以将对汽车的依赖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1.第一段中的“城市病”具体指的是什么? 2..本文说明从现实入手,回顾

展现,这样的说明顺序属于

。3.霍德华提出的“田园城市”和建筑专家所说的“未来紧凑城市”,都具有突出人民生活条件、交通、市政,特别是

特点。

4.联系现实,简要谈谈霍德华的“田园生活”理想作为城市的一种固定模式,为什么“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 5..霍德华“田园城市”中的“合理成分”,指的是哪些成分?

6.假设“田园城市”和“未来紧凑城市”并不是最理想的城市模式,那么,你认为最理想的城市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十二)水

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它们才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陨石悬浮在空中的绩效的水滴。在夏季,天空中常常漂浮着一朵朵形似菜花、云体高耸入云的积雨云,这种云的水分较多,整个云梯的总水量可达上百万吨;还有一种连绵起伏、云层布满天空的雨层云,这种云云梯庞大,总水量可达几百吨到上千万吨。这些云就像空中的水库,人类向往着开发它们,以它们蕴藏的丰富淡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在自然状况下,水从海洋、江河、湖泊和陆地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水汽随着气流移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依附在大气中悬浮的许许多多小粒子上,凝结成云滴。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大部分云滴依然保持液态,叫做冷云滴。在一定温度下,过冷云滴碰到一种被称为冰核的粒子,就会变成小冰晶。这样,有的云滴之间互相碰撞逐渐变大,下降;有的云滴与雪晶碰撞,形成更大的粒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融化,降水就生产。

经过努力探索,人类找到了开发“空中水库”的办法,那就是创造促使云层降水的各种条件,进行人工增雨。目前我国人工增雨的方法,主要是在水汽充沛的云中施放催化剂,主要有干冰、液态氨,还有碘化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等。飞机人工增雨一般在稳定深厚的层状云内进行。层状云覆盖面积大,但自然降水量很小,甚至不降水,主要原因是云内缺少足够的触发降水的冰晶。飞机在高空中将液态氨Boston在层状云里,液态氮迅速汽化生产低温区,当温度低于—40时,云中产生大量的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高炮、火箭人工增雨,当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射入积雨云中,人为增加冰核数量,达到增加雨量的目的。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分之1,而且分布不均匀。全国百分之八十点四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占全国的十四点七。因此,专家提出,要加大科学的、规模化人工增雨的研究实施力度,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情况。1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的水圈。其中液态水质的是,固态水质的是

,气态水指的是。

2.下面是第一段中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

(1)淡水大约只占百分之三

(2)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种(3)海洋水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七

(4)这大约百分之三的淡水绝大部分有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见的高三地区

3.第二段中为什么把云比喻为“空中的水库”?要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 4.根据第三段的内容,为下图的四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5.联系全文看,对第三段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A.水由液态为气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B.气态水在云中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

C.自然状况下,从云中产生江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D.水从陆地、江河湖海蒸发变为气态,在云中又会变成液态或者固体 6.第五段运用了列数字合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和。

第二篇:王荣生语录

●语文教学充斥着太多的我认为和自以为是。●很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是一种病态的阅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变态的阅读。

●研究表明,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是集团性地、长时期地、大面积地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正因为问题乃至错误是集团性的、长时期的、大面积的,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才有其必要性,才有其意义。事实上,我所批评的那些课,执教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唯其优秀,才把他们当作承受批评的替罪羊,尽管这样做,我也于心不忍。

●教课文,要教对内容。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内容的点越具体、越清晰,更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是:合宜的教训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普遍的情况是你说说我说说他说说。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五种样式是: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建构主义的引进,使我们观课评教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其价值都极为有限。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之后,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考查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成

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脱离了上下文来学习词语,无论是看注释还是造句子,我认为都不妥当。

●追求效率,是魏书生老师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灵魂。

●从教学内容的显性层面,魏书生老师执教的《统筹方法》这堂课,效率几乎为零,很可能为负。●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转移到“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在中外母语教材的比较研究中,我鉴别出了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定篇、样本、例文、用件。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

●如果有意识地将一篇课文处置成样本,那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与本性根本矛盾的教学方式,绝对是个严重的事故;如果在讲和听的还是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那也许该称作语文教学的灾难。

●讲课文有讲课文适用的地方(定篇),教读法有教读法适用的地方(例文与样本),离开课文作所听说读写的延伸,也有作延伸适用的地方(用件)。

●我之所以倾向于教读法,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是因为在我

们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文频频发生严重事故,经常性地出现灾难。

●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有点类似名中医看病的样子,别人一般难得其中三昧。

●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紊乱,几乎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语文教材对课文的阐释、语文教材的思考与练习题、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有许多是不妥当的,有较大偏差乃至错误的也不在少数。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却照讲不误,而且在教学中放大偏差,往往还要增加新的错误。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必须彻底加以改变。●据我和同事的观察与研究,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目前极少有教对内容的,往往是错得一塌糊涂,严重地违反读与写的常识。

●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主导文类是散文,写作的全副心思几乎完全倾注在散文。何以如此?为何如此?我以为,这是很需要问一问、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的。

●散文的特征用南帆的话说就是无特征。散文无规范,只要一讲规范,散文就死。

●散文是真实人与事的抒写,不联系到被写的人与事,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散文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离开了写作这个人,也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一堂语文课,运用着多种教学方法。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呢?一线的语文教师往往茫然不知,或者是因为流行,或者是因为好看,或者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是因为“我就这样”,有不少人甚至还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而过去的语文教学研究,包括特级教师的创建教学模式,则把教学方法抽象化,依据什么“原则”、什么“理念”,或者抽掉眼下这一篇课文的这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谈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什么的,而压根忘记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有方向的、学习的范围是要讲场合的。离开了教学内容有效实现这一基准,七方法八方法、这方法那方法,在我看来,都是乱方法。

●教散文,需要朗读和串讲。只能由对文本有切身感受的人来朗读,只能由对文本有深刻理解的人来串讲。●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在合适是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阶段以2——3个为宜。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对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上。●语文教师教案里的教学目标,多数是骗人的。我建

议,为了避免骗人骗己,语文教师的教案最好不用教学目标这种高雅的词语,改用教学结果行不行?这至少有利于语文教师把事前设计与事后效果区分开来,把自我悬想与学生实情区分开来。教学结果,也就是一堂课里学生最后收获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大家在课堂里是看得见

第三篇:读王荣生有感

读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有感

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吴立东

辛辛苦苦啃完王荣生教授撰写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终于对萦绕自己很久的那个问题:“语文到底教什么?”有了些许答案。

王教授在书中提出,在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条目的含义尚缺乏确切解释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是语文教师的“语文”,提出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由教师解读、教师个性、教师风格等个体因素促成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再创造,置于课程标准管辖之下,促使教学内容足够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率。

王荣生教授论述道:目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至少混杂着四种取向的“阅读”,一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二是以分析课文形式为主,归结为生词、语法、修辞、章法的语文教师“职业性阅读”取向;三是遵循2000年《大纲》,以“诵读”为主要样式的“鉴赏者”取向;四是2001年《标准》所倡导的“感受性阅读”,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讨论法”的倚重。这段论述非常精辟,一语道破了当前许多语文教师所经历的阅读取向转型,无所适从的感受伴随着许多教师的默默转变。而学生也因此被有意无意地置于这样的相互冲突、相互干扰之中,无法形成一以贯之的良好阅读方式。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因而往往用“语文教材顶替着语文课程,课程的具体形态被淹没在教材层面。”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课程内容被直接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体现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备课”被局限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驱动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结果的显性表现,而不是需要学生长期积淀才能获得升华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任务驱动下,关注的是基于教学的不可避免的事实。

王教授在文中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师当然要教语文课程,学生当然要学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语文教师要努力地做“课程的语文”,阅读取向首先要考察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在课程标准指引下,进行目标、内容与教师风格、个性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教师研读文本、研究学生、创造性开发教学内容等行为,与由此关注和展现的结论,都要自觉符合语文课程的标准。

语文的课堂应该听得到思考的声音,这是解决语文教学重文本内容还是重语言表达形式的争论的重要方法。任何文本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丰满的内容来源于表达形式的完满结合。教师面对一篇文章,如果既能关注文本内容又关注文本的语言表现形式,那就能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豁然开阔视野,更好地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教师还得在研究学生经验上下功夫。把握学生,研究学生经验,即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背景、认知水平、生活积淀、可接受与可发展的差异等。经验探讨是有效学习的又一起点,以学定教,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王教授认为,如何去理解学生经验,是要研究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相关因素,研究学生在获得知识时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以及自主建构的形成规律。个人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当然是学生经验的重要内容,但除此之外,学生的前备知识,既已有知识结构也应归入学生经验之中,教师需要研究不同类别学生面对新知识,已经达到的不同知识水平和知识准备。更不能忽视研究学生对于知识表达的“方式解读”,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即我们经常说的,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教材。学生的学习经验是怎样的,教师就研究怎样的教学设计,过去的教学设计可能注重于形式与手段的表达,但形式探讨不是标准,形式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学生经验。适合才是最好的,不同的内容选不同的形式,不同学生选不同方法,教学手段才能体现高效性,体现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教。

第四篇:王荣生评课

王荣生教授评课实录

(背景:2010年11月15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0年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在上海市闵行四中进行初中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王荣生教授对云南省语文骨干教师丁永平、祁庆红以“同课异构”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学《黠鼠赋》进行了点评。以下内容为本人根据实录整理。)

王荣生教授:……我们邀请项目组长对两堂课进行点评。我提一个导向性意见:一堂课牵涉到教师很多方面,如技术性……今天评课的重点不要放在技术性的问题上,要从教学内容本身、设计本身来讨论。

[项目组长对两堂课进行点评;内容略。]

王老师(该项目组一位组长)的评课非常全面,涉及到了两个问题: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问题;

2、第二节课(祁庆红开)用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需要的。而浪费主要体现在用15分钟入课……要切割成几步走,让学生每组写一处主要问题,完整的问题要分步……

我们来探讨一下两个主要问题:

1、教学活动中有关字词教学的落实;

2、大的教学活动中坚持要介绍一下课文作者(有无必要)。

昨天备课时我问了一下项目组成员,他们告诉我原来的文言文教学是地毯式平铺,每个字都过一遍;基本上以教师教为主、翻译成白话文……今天这堂课根据学情的估量,把有些词不处理,如有注释的、学生自己能看的。

我们一起来看学生的板书:文本要解决的重难点与板书体现出来的学情是吻合的。“问题”的解决正好落在句子上,如“感受的道理”。

以学生的板书为教学起点,处理时要灵活,不仅解释词语,还要“边解边演”,如“发而视之”。从学生板书我们可以发现:

1、我们原先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情一致;

2、以学生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方式。对问题要做链接,问题的落点在于字词的难点;问题的回答要落到句子、词中去,如“狡猾”落到词句中去。

第一个问题,涉及工具性人文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祁庆红)“顽固地”介绍作者,这涉及到观念问题、选择内容的问题。教师喜欢一些作者,但更要强调学生学习时要组织哪些注释,介绍作者不应在此处介绍。几个环节是割裂开来的,读一遍课文,就要进入文本中去。介绍了作者没有用,没有利用资源。介绍作者要放在后面(理解道理时),教师把道理延伸一下,课程资源、拓展性资源的关键是“为什么要介绍”。要从学生角度、学生需要入手,不能从教师“喜欢”入手。

学生翻译句子、提的问题与我们初衷不同。学生提的问题,有涉及“不能通顺地翻译”的。文言文翻译,单纯翻译不是完全必要,因为很难一一对应。即使翻译了,但不能落到要害处,原文有趣味、神态在,只有把神态、趣味搞出来,后面的“不死而死”、“不啮而啮”才能落实。要“边解边演”,要把神态、趣味露出来。不要以为会翻译了就会懂课文,不要以为不会翻译就不懂课文。

……考试考到的字词落实要放在课外。放在课外延伸,要不断复习。

第五篇:王荣生老师书目

(转)王荣生老师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老师推荐阅读书目

(一)推荐阅读书目

(一)王荣生编

语文学科基础

(一)语言学 1.[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世生,朱瑞青.编著.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荣生,韩雪屏.编著.语言知识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章熊等.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二)文学理论 1.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第7版)[M].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1984. 3.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7. 5.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三)文章学

1.张寿康,等.古代文章学概论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2.仇小屏.吕祖谦《古文关键》文章论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0.3.叶圣陶,夏丏尊.国文百八课(叶圣陶文集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陈满铭.章法结构原理与教学[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5.曾祥芹,甘其勋.文章学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四)心理学

1.【美】麦克德维特,奥姆罗德.儿童发展与教育[M].李琪,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俄]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美]史迪芬·平克.语言本能——探索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M].洪兰,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语文学习领域

(一)阅读与学习阅读

1.[美]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加]佩里·若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陈美中,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莫雷.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我国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顾晓明.阅读的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谢锡金,等.儿童阅读能力进展——香港与国际比较[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5.7.鲍善淳.怎样阅读古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8.赖瑞云.混沌阅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二)写作与学习写作

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祁寿华.欧美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M].章熊,章学谆,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5.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美]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M].王德忠,张珣,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7.徐江.高考作文辅导再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叶黎明.语文科写作教学内容研究[D].博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7.9.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三)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

1.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王荣生.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J].上海:语文学习,2004(11-12). 3.【美】狄安娜·D.赛尔劳.公共演讲:门径与方法[M].朱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美】安德鲁·D·沃尔文,卡罗琳·格温·科克利.倾听的艺术[M].吴红雨,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美】查尔斯.J.斯图尔特,等.访谈的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

1.巢宗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J].北京:人民教育,2005(5):24-28. 2.李海林.活动量、活动对象和活动成果的语文性[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9):7-9.

3.洪宗礼,等.母语教材研究(第五卷)外**语课程教材综合评介[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5.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博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语文课程论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韩雪屏.韩雪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4.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李海林,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二)语文教材论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黄光硕.语文教材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4.王荣生,郑桂华.语文教材建设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付琼.文学教育视角下的文学选本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三)语文教学论

1.黎泽渝等,编.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4.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就教育出版社,2011.6.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谭轶斌.阅读教学田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9.陈隆升.语文课堂重构——基于“学”的视角[D].博士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四)语文评价论

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英]阿兰·戴维斯.语言测试原理[M].任福昌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3.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4.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5.李学铭主编.教学与测试:语文学习成效的评量[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语文课程资源

(一)语文通识资源

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张鸿苓,等,主编.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6.谢谦,编著.国学词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洪宗礼等,主编.母语教材研究丛书[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二)文本解读的优质资源

1.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钱理群.名作重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孙绍振.文本细读(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5.刘莉莉.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刘莉莉.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吴中杰.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吴小如.古文精读举隅[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三)优秀语文教师教学经验

1.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本书介绍了于漪、宁鸿彬、朱永焱、时雁行、张富、林炜彤、欧阳代娜、洪宗礼、钱梦龙、徐振维、顾德希、蔡澄清、魏书生等13位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思想。第一部分是特级教师的自述,第二部分精选一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展示。2.戴汝潜主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999年。

其中中学语文有《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颜振遥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张富中学语文教学法新探》《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钟德赣中学语文反刍单元教学法》。3.邹贤敏主编《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名家丛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丛书包括《于漪:追求综合效应》《钱梦龙:导读的艺术》《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蔡澄清:点拨教学法》《欧阳代娜:呼唤“整体改革”》《洪宗礼:语文教育之“链”》《洪镇涛:打开“学习语言”的大门》《张富:“跳摘”教学模式》。4.王荣生、郑桂华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中学教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该书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专家优秀课例的集中反映,汇集了1978—2005年间于漪、钱梦龙、魏书生、陈钟梁、张富、陆继椿、李镇西、顾德希、董承理、林炜彤、洪宗礼、郑桂华、黄玉峰、步根海、洪镇涛、余映潮、宁鸿彬、蔡澄清、徐振维、马骉、曹勇军、金志浩、王栋生、程红兵、韩军、欧阳代娜、胡明道、郭初阳、卢元、时雁行、陈日亮、王立根、潘凤湘、黄厚江等34位中学语文教学专家的34个课例,并加以评议。4.《大夏书系·名师课堂》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06年起陆续出版。

该丛书是新时期语文名师的授课实录,目前已出版的有:《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听袁卫星老师讲课》以及《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听王崧舟老师评课》《听窦桂梅老师评课》等。5.于漪、刘远主编《名师讲语文》丛书,语文出版社自2007年起陆续出版。

展示了蔡明、胡明道、李卫东、赵谦翔、程红兵、程少堂、褚树荣、邓彤、黄厚江、李海林、李胜利、肖家芸、严华银、尤立增、余映潮、陈军、李震、王君、张玉新、董一菲等中学语文名师的语文人生、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实践探索。推荐阅读书目

(二)王荣生编 语文教学设计

1.【美】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德】希尔伯特•迈尔.备课指南[M].夏利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美】Janice Skowron.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芠M].陈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皮连生.教学设计(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美】加侬,柯蕾.建构主义学习设计[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6.王荣生.“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系列讲座六讲[J].语文学习,2009(9.10.12),2010(1.3.5).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1.孙绍振.文学创作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2.范培松.中国散文史(20世纪)[M].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03.3.周红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经典[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4.贵志浩.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改善努力[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1(9).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1.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2.【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3.【美】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M].主万,冯亦代,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4.刘恪.现代小说技巧讲堂[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5.凌焕新.微型小说美学[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1.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2.葛兆光.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倪文尖.新课标语文学本·现代诗歌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李翠瑛.细读新诗的掌纹[M].台北: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2006年.6.洪子诚.在北大课堂读诗[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剧本阅读教学设计

1.廖可兑.西欧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2.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3.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王虹.戏剧文体分析——话语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周涌.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实用文章阅读教学设计

1.叶圣陶,夏丏尊.国文百八课(叶圣陶文集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王荣生,倪文尖,主编.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马浩岚.美国语文[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4.【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5.杨正润.现代传记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1.张中行.文言和白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周振甫.怎样学习古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2.3.黄灵庚.训诂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M].长沙:岳麓书社,1984.5.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写作教学设计 1.夏丏尊.文心·文章作法[M].北京:经济日版出版社,2000.2.王鼎钧.作文七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3.王鼎钧.讲理[M].台北:大地出版社,2007..4.岑绍基.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M].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5.5.[美]约翰·宾.研究性学习(原书名:多样性写作、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性学习)[M].张仁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雪梨.艾利斯.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M].刁克利,译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雪梨.艾利斯.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M].刁克利,译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安东尼·海恩斯.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M].杨海洲,杜铁清,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9.杰里来·哈默.朗文如何教写作[M].邹为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1.王荣生,王志凯.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李明洁.口语交际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英】斯科特·索恩伯里.如何教口语[M].邹为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美】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实用讨论式教学法[M].王文秀,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1.洪宗礼,等.外**语课程教材综合评介(母语教材研究丛书第五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美】约翰逊(Johnson, D.& R.).合作学习[M].伍新春,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比尔.约翰逊.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李雁冰,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博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1.倪文锦.普通高中选课与学习指南·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吴惟粤,王土荣.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优秀教学实例选评[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邱道学.高中语文选修课典型案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曹勇军.叩开高中语文选修课之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践研究[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5.吴欣歆.高中语文选修课选择性的实现——执行课程层面的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11.语文课堂教学行为及基本技能 1.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第6版)[M].丛立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美】Donald R.Cruickshank ,Deborah L.Bainer & Kim 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德】希尔伯特·迈尔.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篇)(理论篇)[M].冯晓春,金立成,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美】Marylou Dantionio,Paul.C.Beisenherz.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美】伊冯娜·金茨勒.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贺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课堂教学的现场调控行为及技能 1.【美】伊冯娜·金茨勒.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贺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美】Donald R.Cruickshank ,Deborah L.Bainer & Kim 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透视课堂[M].陶志琼,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美】Gary D.Borich.教师观察力培养——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M].么加利,张新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6.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语文教学中的媒体使用

1.祝智庭,等.实用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美】Norton.P,Wiburg K.M.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M].吴洪健,倪男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美】Judith Haymore Sandholtz, Cathy Ringstaff & David C.Dwyer.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M].宋融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美】Gray R.Morrison & Deborah L.Lowther.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M].顾小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语文教学评价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博里奇,汤伯里.中小学教育评价[M].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波帕姆.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艾瑞森.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M].徐士强,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语文学业评价 1.L·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阿特,麦克泰伊.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崔允漷.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石连洋,李小梅.中国名师作业设计[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5.胡庆芳,等.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下载王荣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新视点---说明文(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荣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新视点---说明文(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荣生老师讲座感想

    王荣生老师讲座感想 王王英 12010120 中本121 在昨天的讲座上,王荣生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每次写教学设计,或......

    王荣生解读“语文实践”

    解读“语文实践” 王荣生 摘要:语文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主张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然而这却引起了种种误读,导致目前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较大......

    王荣生《关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定稿)

    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 问:我觉得关于”实用文”分类很好,这样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以前从静态的文本上分,只了解了文本的结构,这样的知识能......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王荣生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上海师范大学 王荣生 一、背景:主导文类与解读理论阙如的困境 本文讨论中小学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问题。在讨论之前,先介绍下述两个背景,以......

    王荣生作文教学为什么“俗招”盛行?

    王荣生作文教学为什么“俗招”盛行? 为什么我国的语文教学因为崇尚文学性散文而导致应试“俗招”盛行?怎样在不偏废抒情性作文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

    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淮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班 2012年9月5日下午,在淮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楼多功能教室听了王荣生教授关于“以‘......

    王荣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

    王荣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王荣生老师这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他的题目是“阅读教学研究的进展”,一是澄清一些关键性的概念,二是明确阅读教学的路径,三是探索阅读教学的设......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王荣生(五篇材料)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王荣生 摘要: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