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和谐高效的课堂中享受母语的阳光
在和谐、高效的课堂中享受母语的阳光
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燕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其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课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践语文丰富内涵的重要路径。随着“人文语文”、“情智语文”、“生命语文”等专业名词的出现,我们的语文课堂真可谓是“花开数朵,各表一枝”。
07年,市教科院提出了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之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终于拨云见日。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启迪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这就是语文教学“根”之所在。我认为:只有做到“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只有关注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才能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教学理想,才能与学生们一起轻松、愉悦地享受母语的阳光。
一、主线简明是效率课堂的重要前提
崔峦老师明确指出:“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即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确定教学目标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来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比如说,我任教五年级时,面对的是一群有一定自学和阅读能力、个性饱满的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促使他们面对同样一篇文章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感悟。作为引领者,我就在教学中尽量帮他们将自己的那份或深或浅的理解感悟在反复的阅读中,在推敲词句中挖掘并恰当地表达出来。所以,处理精读课文时,我会以(高年级)第一课时“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提炼方法(语言),指导实践”为教学任务。而当我面对一群稚气十足的一年级新生时,作为启蒙者,我会带领他们在未知世界里播下一粒粒兴趣的种子,然后从一笔一画悉心教导,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又成了教学的首要,所以,我又把阅读教学(低年级)第一课时“全面识字、指导朗读”,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练习”作为教学目标。
学生的所需就是备课的方向,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契机。
2、落实整体教学思想,优化简约的教学内容。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我一直坚持使用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单元整体备课。大家知道,每个单元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教学单位。而新课标教材又都是按“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这就为我们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依据单元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去年暑假前,烟台教科院领导安排我为全市五年级语文教材培训班提供“精读课文”两课时的观摩教学,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怀念母亲》。依据单元整体备课思想,我没有直接考虑这一课如何教,而是首先对这一单元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这个单元由《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和《中华少年》五篇课文组成课例教学内容,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
根据这一学段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要求,备课时,我首先把握了本组的单元主题和习作训练点——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围绕这一主题我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本组安排了叙事性较强的《詹天佑》和抒情性较浓的《怀念母亲》为精读课例,除了展现伟人、名人的爱国情怀,还安排了一篇《彩色的翅膀》来表达普通人对祖国的挚爱,最后再以诗歌《中华少年》的磅礴气势来升华情感,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而《怀念母亲》一课在单元中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承接《詹天佑》一课,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悟的学习方法,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同的是教学这一课时要讲得更少,读得更多,悟得更深,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为后面的独立阅读《彩色的翅膀》和自主习作做好铺垫。
从文章的写作特点上,我发现《詹天佑》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总起句为文章开篇,而《怀念母亲》则应该把通过讲真实的故事来吐露真情的表情达意的方法作为阅读实践的重点,到了第三篇例文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篇末点题的结尾方法。“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教学时,挖掘并针对这些习作训练点,有导向性地设置内容,合理删减,强化练习,便可带领学生拾级而上。一个单元学完,习作从头到尾的框架清晰可见,学生再动笔就会坡度减缓,水到渠成。在备课时,把握单元主题这根主脉,尝试将单元的 导读与习作要求串联起来,指导每篇课文的教学,促使学生在单元整体思想下能够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
单元文本间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看似烦琐,其实,只要大家脑海里树立起单元的整体思想,明确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和所需,坚持从主题着眼,从整体入手,以单元导语为主线,以习作训练为落脚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会实现语文教学的“低耗高效”。
3、推陈出新,简化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以往教学,我们不无遗憾:设计套路化,操作固定化,常常是千人一课,千课一式,老师缺失了创新,课堂丧失了活力,效率丢失了保障。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时间挤出来,抠下来,形成简约——包容——易行的教学形式。
一是要在环节的安排上简约化,教学中我尝试研究三环节教学,即准备——探究——整理。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相应的环节相对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针对文章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楚,情节跌宕但故事完整,文字繁多但浅显易懂的特点,在第一课时里安排了“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2、合作探究,解读文本,3、自由复述、总结延伸”三个环节,从读通、读熟整篇课文到解决字词,从剖析故事、理解文章主旨到复述全文的能力训练,完成了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二是要在操作方式上求活、求简,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相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语文课堂上最根本、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就指导朗读而言又可以有多种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草船借箭》中人物对话时,我借鉴网络上的一个案例,进行分层次地训练:因为课文中人物对话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所以,我先让学生“去枝剪叶”,即去掉旁白只读对话内容,将其读正确、流利,甚至熟读于心,为了更深入地挖掘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活动,并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通过对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又引导学生“添油加醋”,也就是在原有的旁白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在课本适当位置加上人物心理的描述,表情、动作的演示,这样再分角色朗读,学生又说又演,很容易地就进入了角色当中,对人物特点把握准确,对故事情节也记忆深刻。应该说,在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极为高涨的,读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的。再如,在教学《将相和》时除了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还安排学生创造性地续写“负荆请罪”,开展可“人物评介会”、“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交流会”等,努力实现“老歌谱出新旋律”的教学效果。其实,教无定规,合适最重要,且好方法总是简洁的,它常常是一条“最短程”。应该说,简洁的教法才 能成就课堂“收成”的丰富,也才能让教学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最高境界。
二、细节饱满是效率课堂的有力保障
古代圣贤说得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到实处,就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1、在情趣交融中彰显细节。走进常态的课堂,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的科学主义弊端还充斥在我们的思维中,弥漫在我们的课堂上,它使学生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和感悟的灵性,思维僵化。厌学心理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惟有知情合一,激趣启智才能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指挥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地情感体验。
《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了下来,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长场。”文字表现了小动物给秋天增添了无限生机。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情趣呢?学生读完文章后,我将文中所描写的学生感兴趣的景物一一画到了黑板上:清澈的池塘、飘落的黄叶、机灵的小鱼、可爱的蚂蚁„„此时,有一处没照书上写的画,那就是没让池塘里的小鱼藏在落叶底下。在朗读“小鱼嬉戏”的段落时,学生来当小鱼,教室作池塘,一片大的梧桐叶教具在“池塘”里移动着,“小鱼”们追逐着落叶,在落叶下嬉戏、玩耍着。学生们尽情表演小鱼藏在落叶下面的情景,充分感受小鱼的调皮、有趣。然后,让学生随着课件来朗读描写这一景色的句子,随着学生的朗读,句子中的“藏”字被一片飘下的落叶挡住了,“藏”字真的藏起来了。而句子中的“伞”字也变成一把形象、直观的小花伞,学生在惊喜中体味到:原来表演中所体会到的情趣 也蕴藏在枯燥的语言文字中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惊喜的发现,品悟到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并通过再一次的朗读将自己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一个男学生在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后,忽然嚷起来:“老师,你画错了!小鱼是该藏在落叶底下的,你没让小鱼藏起来。”就这样,围绕一个“藏”字,学生在读、说、画、演中体验了情趣,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教学中,充满激情的读,思维敏捷的说,形象生动的画,动之以情的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每个孩子的潜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在朴实规范中渗透细节。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学中我凭借强烈的责任心和朴实的作风努力规范自己和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朴实中感受师者的关怀,在规范中全面提高。
我始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在教学中帮学生端正思想。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是一篇极有深度的爱国文本,我根据学生实际,没有更深入的挖掘爱国报国的思想内容,而是引领学生回到生活当中,思考母亲及其他亲人是如何爱自己的,而自己又该如何回报这些无私的挚爱。点燃爱的火花后,我又让学生继续思考集体、学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帮助有哪些,最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给予青少年的关怀,祖国与我们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小爱”到“大爱”,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再比如:我教一年级时,学习“常”字时,有个学生组了“常常”这个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说:“谁能用常常说一句话?”这时,我班最调皮、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举手发言说:“我常常不完成作业。”从语法上讲这个句子是正确的,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造的句都很简单。可我没让他坐下而是笑着表扬了他:“你很诚实,有时老师布置的背课文啊、在生活中识字的作业啊,你的确有没完成的情况,你能发现并且承认自己的缺点说明你很勇敢也很诚实。那你觉得不完成作业对不对呢?”“不对,老师我以后一定完成作业。”“好,那你把刚才造的句子再完整地说一遍,好吗?”在我悄悄地提示下,他终于说出这样的句子:“我以前常常不完成作业,这是不对的,以后我一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带头给他鼓了掌,并告诉同学们,把事情说明白才算完整。润物无声,细节有情,纠正知识缺陷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知识传授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特别是指导学生写字时,每个字的每一笔该如何书写,该书写在什么位置更要讲得明白,要求到位。对课堂上出现的难点、疑点,我没有绝对把握解决的,总能与学生坦白,课后多学多问,找到准确无误的答案再讲授给学生,避免出现知识传授上的错误;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也分外注意: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课前课后的书本摆放等等都是我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个不成文的要求就是一个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细节,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
3、在多元练习中延伸细节。我尝试地将过去单一的抄抄写写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人文性、多层次性、操作性、趣味表演性、实践性等多种类型的课后训练。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巩固练习。还是以十册二单元的教材为例:学习《詹天佑》之前,我布置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两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及事迹,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学完以后,我布置他们用画图、注释的方式进一步理解“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的科学合理,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再如教学低年级时,我经常让孩子们进行“画说训练”,即将看到的景象或想象的故事等用画笔先画出来,再用简短的几句话进行描述,满足了孩子们喜欢绘画这一兴趣点„„做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品质等多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之所以能采撷教学细节并使之饱满丰盈,是因为我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只要在细节之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我是伴随着课改的春风踏入小学语文教学殿堂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堂评价方式,使我的教育思想经受了洗礼。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迅速地成长着:从教13年,担任过小学各年段语文教学,教学成绩斐然。辅导的百余名学生习作在全国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奖。我个人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课教学骨干教师”、“莱州市教学能手”、“莱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莱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语文电教优质课一节,省级优质课两节,执教各级公开课几十余节,撰写的案例、论文等多次获奖,其中一篇发表在《山东教育》上。面对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我深感自己工作的不足。由于自己平时不够注重自身修养,在知识储备,技法运用和行为表现等方面欠缺。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旗帜下,我将继续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式,像大家那样融进课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完善师教,将教学做得更好!
第二篇:高效课堂中的和谐课堂
高效课堂中的和谐课堂
甘肃省敦煌市第三中学 畅鸿斌 736200 关键词:高效课堂 和谐课堂 新课程 谐调 创新 自学能力
高效课堂现已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10年,10年过去了,课堂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不尽如人意,问题仍然很多;那么,课堂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吗?如果需要,应该沿着怎样的方向进行,应该如何改革?对此,许多人产生了怀疑。一·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有效,新课改背景下,许多关于“有效”的概念被提出来;比如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有效提问,有效引导,有效作业,有效互动,有效自主,有效评价,有效批改,有效创设情境等。具体来讲,高效课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所讲的效是指三个方面的效:一是指效率,二是指效益,三是指效果;光有效率不行,还必须做到效率高,效益大,效果佳;课堂高效包括两个高效——教师高效和学生高效,教师高效和学生高效是课堂高效的两翼,只有既让教师高效又让学生高效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高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只有师生都高效了,课堂才高效,和谐课堂才能创建出来。
小课堂如同大社会,课堂上的各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好,问题就会产生,就会蔓延,就会变得而严重,以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真正的和谐起来,也许有人在想,“课堂不和谐”真的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吗?是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了?是的,课堂确实很小,只有50个人,只有45分钟,只有几个物件,只有几个行为,只有几个任务,但“课堂虽小,五脏俱全”。小课堂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若干种关系,只有对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只有把这些关系变得和谐了,学生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课堂的和谐是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其他教育顽症的根本途径。
二.高效课堂的着重点是追求和谐
关于什么是和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和谐是科学处理各种关系以使具有差异性的事物达到结合,统一,共存,协调;“和谐”的本质就是使事物谐调,平衡,共存,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地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和谐教学法是由王敏勤教授首创的,它是融合了“暗示教学法”和“沙塔洛夫教学法”而形成的,王敏勤教授所倡导和实验的“和谐教学法”,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首先,“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各种教学要素配合得合理,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形成一种合力,从而有力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各种教学要素配合得不够合理,就会形成一种分力,使得每种要素不但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还会抵消其他要素的功能,进而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和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从“不和谐”到和谐,再到一种新的“不和谐”;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
“和谐课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谐教学要求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需求,从智力,性格,兴趣,成就,情意特质等方面,不断提供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使其在保持并增进学习兴趣的同时谋求充分自由,全面的自我发展。
总之,“和谐课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体现了教育要尊重,唤醒,服务于学生的理念。
第三篇:和谐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构建和谐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高效的课堂,建立和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新时代教师迫切的任务。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集体备课,编写好导学案;三是优化学习小组,发挥互助作用;四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五是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除了以上五方面,我们还需要多动脑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民主的学习环境,利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信息技术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集体备课 优化小组 合作型课堂 教学评价
“和谐是一种完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的状态”。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高效的课堂,和谐高效的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建立和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新时代教师迫切的任务。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和谐、高效的呢?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前提
和谐高效课堂建设首先要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让老师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高效课堂建设确实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的伙,教
师是导游不是领导,要引导学生作自助旅游,而不是领着学生沿固定线路参观。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真正落实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同时,能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吃透教材的内容,在编写导学案和指导学生学习时得心应手。
二、加强集体备课,编写好导学案是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个人备课的重点是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确定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标准,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预设学法、教法与流程,选择教学手段,形成初案。
(2)集体议课是集体备课的核心。集体议课是集体备课的核心。但如果学科组内的教师太少,缺少议课氛围;如果学科组内没有具有引领性的教师,很容易人云亦云,效果不太好。那么,如何有效组织集体议课呢?我认为,一是进一步规范教师个人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强化“教师之间非正式的议课”;二是通过网上教研的形式,让主备教师将个人主备的“初案”提前挂到网上,学科组的教师在网上议课交流。在此基础上,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复案。
(3)消化整理是集体备课的关键。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学情、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消化整理复案,形成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再根据具体的课堂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个案,写好反思,让个案更加完善。
2.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实现的一个转变,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导学案具有预设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1)做好导学案编写前的准备。
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前,一定做好编写导学案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即“四知、三思、四设计”。“四知”即知课标要求、知目标要求、知教材内容、知学生实际;“三思”即思教什么——教学目标、思怎么教——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思怎么教好——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四设计”即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做好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能充分提高导学案的预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导学案编写以集体编写为主,个人修改完善。
导学案的编写应是通过集体研讨形成初稿,教师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教学风格进行补充、完善。
(3)导学案应注意“五统一”。
导学案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五个方面的统一,即学生的实际基础与发展性的统一,重点、难点的解决与整体内容把握的统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统一,适当密度与适当难度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上述五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要在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设计下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导学案预习部分要能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学案部分要能让学生合作完成。
导学案除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构建外,预案部分应有形式不同、切合学习内容与要求、且量适当的练习题,还应要求学生对教材不懂的地方标记,并能提出一至两个问题或能写出点滴体会。学案部分的问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完成,训练发展部分的当堂训练,首先要考虑目标达成训练,其次要适当延伸,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5)统筹、合理地安排课时内的教学时间。
导学案要统筹、合理地安排好学生自学,师生合作学习,自测、自纠各个具体教学环节的具体时间,其中师生合作学习应用时最多。统筹、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堂教学效益。
三、优化学习小组,发挥互助作用是关键
创造学理论指出,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为重要,因为许多独创性的想法都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产生,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案例中,小组合作是最基本的因素。
在分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各方面的互补,让他们成为一个和谐的共同体。教师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同时,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的评价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并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基本素质。
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核心 和谐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比较有这样几个质的变化:一是学生主宰课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三是突出了两个前置,即预习前置、自学前置;四是体现三种意识,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是指教学生用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和交流。教师要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放得下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五、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是保证 教学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教师通过询问、问卷调查、考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间的差异水平。通过教学前评价,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有效性地教学。
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哪些学生存在严重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通过教学中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下面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学后评价可以是课后的评价、章节评价、学期或学年评价。
及时、科学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对学生学习查漏补缺,又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师生更好的“教”和“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尚处在发展阶段,怎样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和谐、高效,怎样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内化为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还需要多动脑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民主的学习环境,利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信息技术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第四篇:构建高效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高效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庙滩镇中心学校付元林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增重、互相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怎么构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教师的角度上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尊重、充满关心和期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尽量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感到 “ 老师在期待着我 ”、“ 我能行 ”……。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课堂上同学的嘲笑是学生最害怕的,所以他们往往用沉默来保护自己,或是对教师的提问不予回答,或是遇到学习问题畏手畏足,也就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了。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建构起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哪些呢?
转换角色
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师教生”到“生教生”,再到“生教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或者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
2.学生是主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
效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对子之间、组与组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提问题,相互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感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最终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3.教师是引导者.鼓励者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们大胆提问。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证明他有认真思考过。所以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的过程,让学生从问中学,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要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总结,并且有意识的让学生总结。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给学生。在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后,要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应该及时指出,耐心帮助;实行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代办。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师生是共同合作者
师生要共同合作,坚持快乐学习进步的原则。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日益千里,每一个科技成果并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够完成。然而,在独生子女比例占大多数的今天,学生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基本能力。高效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导学案提供的问题开展研讨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适时恰当的选择时机,让学生们小组交流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形成了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师生是生活实际的参与者
教学要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探索知识。但凡熟悉的事
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探索新知。例如:以数学为例,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时,就可以结合大量生活上出现的平行四边形图案,要同学们举出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发掘身边的数学,数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用处,懂得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世界。
三、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做导学案时,小组讨论不积极,别人展示他无所事事。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如;我班有个学生平时作业拖拖拉拉,导学案不完成,组长检查时他说做齐忘记带,其实他根本没做。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我尽量给他们上黑板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还有,课堂作业堂堂清,我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再者,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总之,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索。我们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满怀热情地鼓励和肯定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篇:演讲稿--享受和谐在爱中成长
享受和谐,在爱中成长00
1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学校的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享受和谐阳光,在爱中健康成长。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年四季,从朝气蓬勃的春天开始,逐渐走向热情的夏天,辉煌的秋天,再到达沧桑的冬季。而爱心,是天上永远不落的太阳。如果没有太阳,一年四季,就不会有春风、夏雨、秋月、冬雪,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我们的成长,更是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从出生时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到爸爸妈妈的精心抚育;从走进校门的第一天,老师充满期待的目光到和同学们朝夕相伴;从呀呀学语的孩童一步一步成为一个阳光少年,我们得到了无以计数的关爱:医生把爱心投注在手术刀上;妈妈把爱一针一针织进温暖的毛衣里;老师把爱融进一次次鲜红的批语中,同学的爱,印在一张张笔迹稚拙真情无限的贺卡上„„
爱,无处不在,回想1998年那场罕见的洪水带来的灾难,尽管已经过去十年了,但我们忘不了,当洪水席卷而来时,多少村庄被吞噬,多少田园被埋葬,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在洪水中挣扎。然而,洪水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来援。人民解放军来了,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洪魔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老人来了,孩子来了,港澳同胞来了,海外游子也来了!他们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中华儿女一条心,筑起令洪水低头的钢铁长城!
爱,无时不在,就好像太阳一样,无私奉献着光和热。一身正气的任长霞:铁面无私,除暴安良,扶危济困,赢得百姓爱戴,因为她心中有着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她离去时,市民十里长街相送,告诉我们:服务人民最光荣!真正的耕耘者袁隆平:淡泊名利,用科学撒播富足,靠智慧让人们远离饥饿。他朴实的笑容诠释着:崇尚科学最光荣!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13岁,就用单薄的肩膀担起家庭重任,在生活中早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他给生活的回答是:“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把社会比作太阳,那人们不正是围成这太阳的缕缕阳光吗?我们在社会的关爱下长大。一颗小树、一株小草,尚且能够回报大地,那我们呢?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我们播洒爱的阳光。教学楼里,当一个同学不小心在楼梯上绊倒,遭到旁人嘲笑时,你有没有想到上前扶他一把?大街上,当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遭到人们的驱赶时,你有没有想到过慷慨解囊?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的身体随着车的行驶左右晃动而别人依旧谈笑风生时,你有没有想到过主动让座?当一位同学因成绩下降而遭人白眼从此一蹶不振时,你有没有想过要帮他重拾信心?
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小学一年三班,有一个叫冯洪新的女孩子,白净清秀的脸庞,”
鲜花的美丽需要绿叶来衬托,蓝天的博大需要飞鸟来彰显,社会的和谐之美更需要我们一同来构建。
做为新一代北大荒人,“建设和谐胜利,打造和谐龙江”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虽然,我们当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但只要我们真正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各尽所能,与人,与集体,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和谐”!
虽然,我们当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名垂青史,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头顶的天会更蓝,脚下的地会更绿,孕育我们生命的龙江大地会更美!不渴望歌颂,不期待报答,青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我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
一缕阳光,一份温暖。四季因为有了太阳才变得美丽,生命因为多了爱心才变得充实。同学们,朋友们,爱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坚强的堡垒。让我们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让社会的太阳多一份温暖,让它融化所有的冰川。和谐的乐曲正在奏响,让我们携起手来,伴着时代的主旋律大步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