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1:4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第一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时,常常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到了重要地位,很少有人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研究。并认为评价标准拟定出来后,评价的实施是一项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专门进行研究。实际上,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问题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否真正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并成为师生所接受的关键一环,也是决定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能否其正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作一定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确定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明的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同的评价目的其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甚至评价标准都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中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形成性目的与总结性目的。国外最初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其目的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状况,在确定评价目的时常常以总结性目的为主。以英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一直与对教师的奖惩甚至与教师工资直接挂钩,这在1983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发表的题目为(教学质量)的白皮书中仍有明显的体现,在白皮书中明确提出,“政府认识到,教师的工资结构与教师争取高水准成就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政府看来,必须设计一种工资结构,向具有较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提供较多的报酬„„”从这一白皮书中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表述来看,英国的课堂教学评价至少到1983年为止,仍维持在以总结性目的为主,这一现状引起了英国许多教师的不满。1985年,英国皇家督学团发表了(学校质量:评价与评估)的报告,这份报告基本改变了(教学质量)中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使用的调子,明确提出把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的奖惩制度分离。这份报告为英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由总结性目的向形成性目的的转向提供了保证。在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自50年代开始的听评课活动,主要是学校校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解的手段,其潜在的评价目的更多是服务于教学管理的总结性目的,虽然其中也有形成性目的的成分,如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工作等,但在实践中这些成分一直不占主导地位。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教育评价逐渐进入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评价受一般教育评价的影响也逐步走上“科学化”的道路,虽然此时在评价目的上,也有总结性目的与形成性目的之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的影响较大,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重总结性目的轻形成性目的的倾向。在具体评价中,常常出现听课与评课脱节现象,学校领导通过--次性听课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决定性评价,而听课后的评课则是教师很难得到的“奢侈品”。即使被认为具有高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优秀教师,也不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更不清楚好到什么程度。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确立不当造成的。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前提和依据是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特点。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的生成性活动,因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而一般来说,对过程的评价更多地与实现形成性评价目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应主要侧重实现评价形成性目的。具体地讲,课堂教学评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评价目的,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促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缺失,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地自我评价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观念,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受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较大。教育评价的基卞方式有两种:自我评价(简称自评)和他人评价(简称他评),自评是指被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他评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评价标准对被评价者所实施的评价。长期以来,中外在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所选择的评价方式大都是他评。在国外,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评定等级量表、以观察为基础的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以及叙述性描述方法等都注重的是他评的方式;在我国无论是50年代以来的听评课方法,还是80年代以来使用一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评价,或者使用学生评价量表进行的评价等,这些方法大都是以他评方式为主。即使后来提出他评与自评两种评价方式,此时的自评,也常常是为他评服务的。他评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他评可以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他评--般是在听课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评价者对评价标准有更准确的把握,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建议。第二,他评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全面。评价者对教学目的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大都有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听课,评价者可以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纠正可能存在的偏差。他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自评在评价中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自评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自评有以下特点和作用。第一,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被评价者本人对所评价的活动有更真切的了解,如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时,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变化和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殊的感受所产生的想法和由此所付出的努力,外人很难了解。在他评时,就很容易忽视教师的意图和初衷,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左的评价结论。但是通过自我评价就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分析教学成效与原来设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评价更加真实和准确。第二,有利于评价标准内化。评价就是衣据已有的评价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般来说,评价标准是外在于枝评价者并要求被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方式进行评价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接受速度较缓慢,评价标准的内化过程变长。而通过自我评价则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外在的评价标准,使外在的评价标准成为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内化。第三,形成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自评这种评价方式是实践这种理念的最佳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活动及其在活动中的行为与评价标准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评价标准内化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激发起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促使被评价者不断地调节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与评价标准相左的行为和内在动机进行有效的抑制,对符合评价标准的行为和内在动机不断地强化,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上面对他评和自评的特点和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种评价方式在评价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都是不可替代的,在选择评价方式的时候,必须遵循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特点,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在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时应有一定的侧重,即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确立以自评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过程评价,在对课堂教学这一过程进行评价时,他评虽仍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运用他评这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时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实施评价的次数毕竟有限,而自评则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评价,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这个角度看,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自评应在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评价目的来看,课堂教学评价在目的上倾向于形成性目的,而通过自评这种自觉主动的评价行为,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自我认识水平,达到自我激励、自我调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提升自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应改变自评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中的附属地位,正确认识自评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发挥自评的优势,把过去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解放出来,充分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不断地自我评价中面对现实,根据自评结果获得信息反馈,调节自己的行为,挑战并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在重视自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他评在教育评价体系中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利用他评,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评价准则能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通过他评,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外在调控,提高评价效率,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由于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特点,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综合利用两种评价方式。在自评基础上进行他评,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然后在他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自评,使评价标准逐步内化到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产生实效。

三、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变革与现代教育评价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教育评价产生之初,客观性的定量评价占绝对优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客观主义评价与主观主义评价之争和“硬”评价与“软”评价的争论,并形成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对峙。虽然人们逐渐认识到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无助于评价方法的改进,但到目前为止,教育评价方法仍有明显的分野。笔者认为,这些争论所围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实证与人文的问题,而定量与定性、“硬”与“软”之间的争论都是实证与人文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总体上看,实证化与人文化两类评价方法各有其优点,又各有不足。实证化评价方法优点是准确高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说服力大。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信息易失真,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人际关系的交流,灵活性不够则是其缺点。人文化评价方法的优点是更加适合过程评价,重视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强调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方法灵活,针对性强。其缺点表现在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主观性强,易受干扰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作为教育评价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存在着实证与人文两种倾向。在实证化评价倾向的影响下,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主要表现为评定等级量表方法和实证比较明显的相互作用观察系统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受人文主义哲学思想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开始考虑人与人的交流。随着“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出现,人文化的方法也逐渐出现在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之中,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评价面谈,这种方法对课堂教学中的数量特征并不作特别的关注,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中当时当地的情境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注意与作为评价面谈对象的教师进行交流,它对于解决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更直接的帮助。在西方现代教育评价方法介绍到我国以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受前苏联的影响,主要采用听评课的做法,由于它的经验性较强,在具体的使用上仍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交流时,二者也不是处在平等的地位,常常评价者处于优势,而被评价者处于弱势,双方进行的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西方早期教育评价思想如泰勒的教育评价思想和模式的影响,编制了一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都有明显的实证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也属于实证化评价方法。但由于人们把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寄托在以“量化”为特点的评价方法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量化的做法,把许多难以量化或根本无法量化的内容进行人为地硬性量化,把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推到了另一个极端。近几年,在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也有人开始对研究中的实证化倾向进行反思,同时随着国外教育评价新思潮不断介绍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但在评价实践中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消除原有听评课评价方法的随意性,又能有效遏制过度量化的倾向。因此,恰当地处理实证化与人文化两种评价方法的关系,就成为目前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重要问题。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处理实证化与人文化两类不同的评价方法时,应考虑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等因素。实证化评价方法和人文化评价方法作为两类不同性质和特点的评价方法,它们分别在评价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和领域。一般而言,实证化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评价活动,适用于区域性的宏观评价。人文化评价方法常用于规模相对较小的评价活动,主要适用于校内甚至班级内的微观评价;实证化评价方法在具有管理性功能的结果评价中见长,有利于实现总结性目的。人文化评价方法则对具有教育性功能的过程评价有优势,有利于实现形成性目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微观教育评价的一种,一般规模较小,而且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评价目的的确定中更倾向于形成性目的,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强调自评的地位。这些都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中主要应为人文化评价方法。人文化评价方法与我国的听评课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听评课方法的经验,人文化评价方法比较成熟,主要受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人文化特点的影响,重视“理解”、“阐释”、“交流”、“移情”等在评价中的运用。80年代末在美国以古巴和林肯提出的以“第四代评价”命名的评价就极力提倡这类评价方法。但国外在强调这种方法的时候,忘记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它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对于同样的评价内容,因评价人的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而且在评价实施时,也不主张事先确定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只是在评价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就可能会使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一致的评价标准,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重视人文化评价方法时,也不能完全放弃实证化评价方法;从二者的关系来看,虽然表面上二者存在着尖锐对立的倾向,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二者实际上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恰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弥补二者的缺陷,使它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相互吸收对方的合理因素,做到具体地、有机地结合。[参考文献]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998.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11).

第二篇: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历史学科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就不能一味依据教材结构和教材已吸纳的观点,陈陈相因、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因为这样做能把鲜活的历史知识在教学的磨堂里磨碎,根本无法实现新的消化吸收。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批判性,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被思维定势所困惑,而是要突破陈规,利用已有知识、材料,充分发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而由于中学生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就会在认识历史人物时形成思维定势,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低估、抹煞或夸大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历史人物的不能形成准确、客观、辨证的认识,这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般来讲,历史人物是生活在阶级社会之中的,因此,对历史人物还应进行科学的阶级性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如对封建统冶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要避免这种错误,教师就应向学生讲清两点:(1)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列宁说“阶级是各不相同的”,但“个别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自由地转到另一个阶级”。例如,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他领导这支队伍,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朱元璋本人也就由农民阶级转化为地主阶级了。

“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用矛盾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气节、修养、性格等。因为在相似的历史条件下,地位相近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表现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同是封建帝王,隋炀帝气度狭隘,对一些才能突出的诗人也要杀之而后快;唐太宗则胸怀宽广,善于纳谏。当然,个性特点并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主要标准是看历史人物对历史所起的作用。例如,武则天虽然大肆杀戮李唐宗室,但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郭沫若才会对其给予“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高度评价。另外,应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历史人物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并不一致。如,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为的是使他的统治“传之万世”,但客观上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却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只有以客观效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主观动机,才能对人物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分析。如果只强调效果,忽略动机,学生就不能掌握正确、客观、辨证地认识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一般应注意这样几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如: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试结合18世纪法国的具体史实分析恩格斯这一观点。思路:(1)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权保障利益;(2)拿破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3)因此拿破仑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正是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试结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关史实,评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作用。思路:作用表现于:(1)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2)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3)长征途中提出改变去湘西,转向贵州进发的主张,遵义会议上努力纠正“ 左”倾错误,挽救了革命;(4)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5)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活动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不仅个人而且人民群众也只能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违背规律则必将被历史遗弃。

在强调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个人主观意志对历史发展的能动作用,有时甚至起扭转历史航向的作用,片面夸大规律的决定作用而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将会犯历史唯心主义“归诸于天命”的错误。

4、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5、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涂上一层鲜明的时代色彩,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而且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纲领、行为方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要把他们的行动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价。要对每个历史人物做准确而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定能在历史课堂人物教学上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评价策略的运用

本人执教的教材是人教社出版的《pep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彩图设计鲜艳,漂亮,可爱;书中人物性格分明;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任务、游戏新颖,非常吸引人;学生非常喜欢学这套教材,我也非常喜欢教这套教材。

1.以学生为主体,评价语言丰富化,评价方法人文化

我们要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喜好,尽量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

2.以教学内容为主,评价方法多样化

针对新课程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①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同时,也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及学习要求具体制定一些评价的表格,如:按照英语教学目标要求,三年级学生只对听、说、读有要求。那么在制定单元评价时就可以从口头、听力和阅读三方面入手。

②课堂评价多样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地存在兴趣,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多花心思,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今天爬楼梯,(爬楼梯。制作几只类似人的脚板爬楼梯,组员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脚板就上升一个台阶,最先到达楼顶者为胜方。培养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态度,以此启迪学生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做人。)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用学生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快感,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课堂评价既是一种评价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评价的实施,使学生的兴趣更高、主动性更强、学习动机更明确,学习也变得更轻松;对教师也有所帮助,我们英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课堂评价,才能发挥评价最大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个人进行记录与评价。记录的方式(形式)及材料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而不同。我对五年级学生进行记录的方式一般是盖小印章,我有三个不同图案的小印章,小印章所给的奖励也不同,印着“yes!”的印章表示1分,印着“super!”的印章表示 3 分,印着“love!”的印章则表示 5 分,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活动可以盖不同的印章(印章盖在我的荣誉本上)也就标志他们得到了不同的分,如果有同学的总分累计到了 150 分,那么这名同学就是本班的“英语小能手”,可以得到一份小纪念品,评选“英语小能手”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名额限制。

下面谈谈我是怎么具体给学生“盖章”的。首先我把实验班的学生分为了 9 个小组。学生们自己评选出了英语小组长,还生动地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如:group super,group cool 等。下面是具体的“盖章”标准:①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每一次上新的内容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找和新内容有关的知识,或者是自己制作和新内容相关的小卡片,或是其他的小学习用具。学生在上新课的时候把自己的成果在小组中展示出来,根据准备的程度,所盖的印章也不同。② 听课时注意力集中,纪律良好,表现出持续的兴趣,课中认真进行听听、说说、读读、写写、唱唱等活动。给这类同学我一般是盖“super”。如果这个学生是个调皮大王,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那么我就会给他盖“love”,以鼓励他再接再厉。③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可盖“yes”或者“super”小印章;能够同他人合作或者帮助后进同学的,可以盖“love”的印章。④ 乐于尝试表演,大胆编故事的同学可以盖“love”等等。这么一来,学生们争当“英语小能手”的劲儿可足了。每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进步生,比如:有个同学,在我刚教这个班的时候,他每当上英语课就和我对着干,就是想把我气跑。我却不停地鼓励他,让他多看看周围的同学是怎么学习英语的,慢慢地他也开始上课认真听讲,参加各项活动,我就不停地给他盖章奖励,渐渐地他也开始喜欢学习英语了。有的同学为了得到更多的“love”印章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不仅自己学得好,还把本组的同学带动起来,一起上台表演。

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英话这门课的学习效果,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浅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为增强备课者的目的性、授课者的实效性、说课者的层次性、评课者的针对性,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标准,供授课者、听课者、说课者、评课者共同探讨。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与达成。

教学“三维”目标即教学目标。它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体现;二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重构和提升;三是习惯与方法目标的培养和养成。这三个维度的确立与达成,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体现。

教师的备课、上课,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读书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注意挖掘教材内涵的思想性,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形成文道统一,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注重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重构和提升。

教师上课能全面揭示课文的知识点,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进行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是方法与习惯目标的培养和养成。

教师要重在学生自学、认真读书、认真思考问题、认真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动笔等习惯的培养;形成动脑、动口、动手和学习卫生的好习惯、好方法。

二、教学“过程”实施的情景与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其本质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和合理的情感熏陶,从而使学生重构知识,形成和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教者备课、上课及说课者、评课者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能正确理解教材,善于利用、活用和开发教材,体现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处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体现经典精华精彩、揭示主题内涵。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要”:一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二要适宜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三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具体的说,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教师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人文性、教育性,能针对儿童、少年的不同特点和思想实际,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方式要具有训练性和综合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2)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热爱学生的情感、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语言来创设轻松、活跃、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学习氛围,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和求知动力,使学

(1)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问题设计新颖、开放;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新意和挑战性,答案不唯一;问题呈现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师从语文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地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感悟积累、语言交流能学以致用,有序进行。

(4)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

教师的每一堂授课,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教学、提问、指导要分层进行,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反映及需要,适当调整教学的难易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5)教法与学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化。

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的需要设计教的内容; 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出发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恰当,讲求实效。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教学技能的展示。

教师讲授正确;语言风格良好:即语言准确、清晰,语速适中,语调适宜;教态自然大方,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善于驾驭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有序而不呆板,教学机智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有效。

三、教学“效果”检测的要素与特色。

一是情感、思维、活动的参与。指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能提出独到见解,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是师生、生生互动。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得到增强,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

三是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指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创造力、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学有所得,同时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是教学有特色。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表现出所教对象的特点。

从以上内容可以知道,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包含着“三性”:即教学的目标性、过程性、效能性。如果说掌握了以上评价标准,并且把定量与定性评价、教师自评、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理性的激励性评价 田阳县头塘填四联小学

覃猛龙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

(2)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均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不能真正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相反会使学生产生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

记得有次听课: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听取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了几句话的,老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好”“真行”“你好棒”的称赞声充满整节课, 老师甚至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学生一次次掌声鼓励。我想这种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凡是过了头就未必是好的了。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对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反之,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很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很精彩”。一种是“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一般都有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真诚的情感是打动一切的泉源。教师的评价,无论是高明抑或很纯朴,只要真挚诚恳,都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虽然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却总是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尤其要忌讳的是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讽刺挖苦没有任何真挚诚恳,它带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长期并沉重的心理伤害。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教师的评价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拖后。超前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滞后的评价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应没有被重视和尊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评价的时机,该及时鼓励的就毫不迟疑,不宜立即评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热情为终极目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某一公开课时,因自己紧张而未及时给予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有的评价,而在老师想起并再次给予补偿式的评价时,全班的学生竟都“哄”的笑起来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完全被老师给“忽视”掉了。只有及时、有效、确切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我的老师,老师是熟悉我并时刻关注我的老师。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

(3)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妥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公正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评估,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希望下次发扬”。就完了, 并没给学生点出不足之处, 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 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评价艺术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学习的激励者”,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偶像和学习的楷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个人智慧、文化修养、师德素质等诸方面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为主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应充分发挥评价的两大主要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做到评价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引诱”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但就“研讨课”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反思如下。

一、比读,学生承受心理压力大。

以往教学中常常在研讨课乃至国家级研讨课上,听老师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谁还能比他更好。”先起来的同学需要有勇气才能站起来,压力很大。后起来的同学也必须有比前一位同学更好的本领和更大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试问:作为老师将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学的勇气做底吗?这看似鼓励的做法,恰恰给予全盘否定。导致的结果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朗读小能手”等的选拔,也恰恰反应了评价应避免的“选优”的要求。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评价的时候,只评价哪个地方读得好,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但不盲从。然后有针对性地读出你的感悟。让人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同学的音质不同、理解不同,允许他们各有千秋,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

二、评价教学中,仍需强调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

1、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

教学设计要做到“虎头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有的(4)公开课上,老师就让孩子们沉浸在泼水节的欢乐氛围中,在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朗读中结束。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大量搜集泼水节及总理资料、图片。学生直观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资料有“总理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有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有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动人故事等。学生感受到总理心里装着人民,是人民的好总理。人民才如此爱戴他,为课文打下很厚实的感情铺垫。接着进入朗读感悟阶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尾我设计问题情境:泼水节是快乐的、令人难忘的。总理也是像一般人那样寻找快乐的吗?为什么总理和大家一起过才倍加难忘?这在学生的头脑中荡起涟漪。沉默思考后学生答到:他关心傣族人民。我引导到:总理只关心傣族人民吗?有的同学说:我还知道泼水节时天气较冷,回来后总理得了重感冒。我又引导学生:作为日理万机的总理,是如此为人民操碎了心。你一定还想知道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故事,让我们去寻找总理的伟大足迹,去领略这位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去细读、精读,把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思想通过朗读、感悟,感悟后再美读,读后再谈收获。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让语文课堂学习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2、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也应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我课前让同学做充分的准备,把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利于教学时,我引导: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从他们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不仅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收获远远大于所获得的知识。这也是新时代小学生必备的素质。

三、无批评的评价是不完整的评价。

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为一味表扬,不说一个不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扬的评价,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响鼓还需重锤敲”。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响应的措施。如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满怀激情。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降低要求。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从而转差。中等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中心发言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优等生在肯定成绩后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他们比读,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18、乙:接下来出场的是五(2)班微笑绿叶中队,他们像绿叶一样鲜亮,像绿叶一样热情,像绿叶一充满生机。微笑绿叶中队——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一个生机盎然的乐园。他们背诵的是《弟子规》中泛爱众选段。屈原小学经典诵读大赛主持词

(男)敬爱的各位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男)大家下午好!(男)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女)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fù)郁的芳香。(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5)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女):中华诗文浩浩荡荡(男):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女):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徉(男):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女):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男):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yu秀(女):这里有塞北的广袤mao苍凉(男):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女):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男):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女):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女)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女)中国的姓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男)每一种姓都包含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女)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男)蕴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女)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bi益。(男)接下来,请欣赏一年级全体同学带给大家的《百家姓》诵读。(男)中华五千年历史,造就了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女)中华五千年历史,又造就了多少忧国忧民、品格高尚的志士。(男)让我们用心来聆听,用心来感受,从中我们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女)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由二年级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经典诵读《千字文》(男)恩欲报,怨难忘,报怨短,报恩长,是《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女)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是《弟子规》让我们懂得孝顺,学会做事(男)《弟子规》的铿锵音韵还在耳边回响(女)《弟子规》的谆谆教诲还在心头回荡(男)请欣赏由四年级诵读《弟子规》

(6)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许传优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一周只备一节; 2.不是人人都备课的,有的人可以连一节都不备;

3.备课实行轮流制,新教师、老教师,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负责的、不一定负责的都要轮流;

4.重在打造“导学案”,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的高质量;所有“导学案”循环使用。

有的备课是由个别教师以“教学案”的形式来完成,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当然兖州一中也有“集体备课”,通过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也许有经验的老教师凭老经验可以说几句,但也不过是空话、套话、“普通话”,说了等于没说。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因为没备课的教师基础是“0”,所以别人备的课哪怕水平再低,再低效,他们也只能说一个字:“好”。也许有人说,教师为了上课,肯定会自觉钻研的。恐怕不一定。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假如有人问:教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可能有这样几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回答:A.批改是教师的职责;B.批改是上面的要求;C.批改可以防止学生作业不认真;其实“批改”的本质是“学情调查”。批改与学情调查的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是站在教师本身的角度回答的,因而显得抽象性和表面化。B是站在领导要求角度回答的,言下更有着一些被逼和无奈。其回答共同性都是撇开了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明白教师批改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教师在批改面前的态度是被动、消极、机械的,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职责、任务,因而会使批改缺少目标和动力,成为一个机械性的劳动任务。C虽然表面上是站在批改对学生的作用角度回答的,但是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其片面性表现在弱化了批改的作用,把批改的作用认定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作业的完成的数量掩盖了作业本身的质量、数量、完成时间等因素对学生作业的影响,更无视学生通过作业所得到的提高。

2.重学轻练。学的时间过长,而用于训练的作业主要在课内,量很少,时间很短,导致重学轻练。重学轻练能否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值得怀疑。学生“学”果然比较扎实,但是,从哲学上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兖州一中只有一个“反复”,即“认识到实践”,学生的“正确认识”能够完成吗?即使上课时完成了,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完成,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例不十,法不立”。

3.要求宽松。一是不要求人人完成,二是不要求全部完成。“看起来很美”: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不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背负过重的压力,着重于训练的有效性。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1)削弱了学生与学习上的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见到困难就放弃,碰上“敌人”就“投降”,养成不完成任务的坏习惯。(2)“对学”、“群学”形同虚设。正因为中下等学生学习有困难,差生才热望优生解疑,优生才有机会施以援手。如果允许有差别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差生不练,优生不帮就变成理所应当。(3)因为部分学生、部分题目没有做,展示时,没有解题体验的学生必然没有参与的热情,参与了也昏天黑地,浪费时间。

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把批改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知道答题的结果。有时索性采用发放答案的做法,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意深入钻研,也不会另辟蹊径,多角度解题,创造性、求知欲受到压制。用预设的结果,压缩了学生奋力登攀的时间和空间,为有惰性的学生“抄答案”提供了条件。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批改一般没有记录,缺少思考,作业反馈时一是凭自己批改时的粗浅印象传递一下答题情况,表扬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批评几个不太认真的学生,随后就进入“讲评”阶段。由于批改时没有分清重点题、一般题,讲评时只好从头到尾,一题不拉地组织点评,使讲评重点不突出。又由于没有记录犯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名单,提问时往往盲目随意,有时会导致被提问的学生答案全部正确,或犯的是个别性错误而产生讲评低效现象。更由于批改时没有深入思考,想当然地评析,使评析达不到揭示原因、规律、方法的深度。

2.机械呆板。一个教学行为是否重要和必要的必须站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有利的角度去判断。站不对角度,批改往往变成僵死的、无活力的教学行为。例如不管作业量多少,批改难度如何,批改时间是否足够……强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结果一是以大量的、机械性的批改时间,挤占了教师的备课、选题、编练习、个别辅导的时间,导致有的教师以“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为名,拿着别人的编写的教案仓促上阵,上课时只能“灌输”结论,并穿插一些空话、废话、普通话。有的教师编写练习时忽视“先做”和挑选,“捡到篮里就是菜”,让学生做了缺少典型性、数量多而收效低的“作业”,隐形浪费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教师的批改时间,上课的点评时间。而且教师一天到晚,为这样的低效劳动而忙忙碌碌,甚至疲于奔命。

3.目标偏移。批改的目的一是从总体上了解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寻找讲评的重点;二是寻找学生的错误类型,以便探究其错误的原因和避免错误的办法。但是,在某些教师的操作中,批改的重点不是放在题目上,二是放在评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尽力完成”。就学生的得益角度看,这样的批改只有思想教育的意义,没有学识与能力提高的意义,也就是说在“三维目标”中只落实了“情意目标”,其余两个目标都落空了,因此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批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假如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由课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也有的展示是只请差生,这样做,没有学习困难的“优生”受害最深,长此以往会出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再说,展示代表固定请差生,有可能导致其它学生不认真完成“导学案”。

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应该说各有所长,可以灵活地在课堂上使用。但是有的学校却把黑板展示作为唯一的展示方式,导致了低效。比如,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只要把典型习题在投影仪上一放,不就清楚地展示了吗?有的题,只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一交换练习,就可以达到黑板展示的效果了,既快又效果不赖,何必不惜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利用课间作展示准备呢?特别是内容较多,一次不能展示完毕,需要在课堂上第二次展示的时候,这样的展示会浪费多少时间?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五)归纳中的问题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在基础年级的新课教学中,有的老师课文教了一篇又一篇,模块教了一块又一块,专题教了一个又一个,由于没有“归纳”,学生不知道专题、板块、课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诸多文本在头脑里留下的是模糊的知识,凌乱的方法、残破的观点……因而何谈形成运用、创新能力?在解题能力指导时,老师只满足于回答“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而不去深究错误的原因和满分的方法,何谈形成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是使用“演绎法”。有的教师也知道“归纳”的重要性,知道不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一味追求结论及其原因,属于低效或无效教育。但是他们采用的方法却是与“归纳法”相对的“演绎法”,即先把规律、方法以口授、板演、印发资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造成学科理论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节。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解题等学习实践后,教师往往把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总结、、归纳、反思的机会剥夺掉,代之以教师自己的“归纳”,其理由是“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完不成教学任务”,“浪费时间”……这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的变式或翻版。

第四是急于求成。似乎某些规律、方法的归纳,一次就必须系统、全面、正确,以后就一劳永逸。不知道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个道理。于是片面追求“归纳”完美,造成脱离学生认知水平,似是而非,一知半解。那么应当怎样实施“学生归纳法”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心中要明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道理。一定要在归纳法实施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二字,尽量为学生的归纳、反思提供时间和机会。因为只有学生对规律、方法的吸收和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归纳即使系统、正确、全面,即使能让学生倒背如流,毕竟属于“体外循环”,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血肉”,以致常常在新题型、新情景面前“干瞪眼”。

其次,要学会实施“归纳”的方法。学习与归纳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的得益和提高又是一个学习与归纳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归纳要放在学习之后,即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当然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回顾相关的规律、方法,加深印象,然后进入学习实践。但是“回顾”的应当是之前的学习实际,而不是抛开学习实际去空背规律、方法。

再次,要容忍学生在归纳中出现的片面性、表面性甚至错误。有的规律、思路、方法,对教师来说也许是简单的、完整的、严密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却往往是艰深的、破碎的、粗陋的,这是由学生的特定的学习阶段和特定的学习水平所决定了的。正因为如此,学生才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归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肯定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分阶段、分层次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对规律、方法的正确认识。

最后,要让“学生归纳法”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从时间角度看,要组织学生每节、每周、每月、每学期、每阶段都实施归纳。从学习形式而言,课堂上要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归纳、反思。学生个体的归纳反思的结论,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思维“碰撞”,激发思维“火花”,在辩解中凸显正确。也可以通过教师板书让学生辨析,还可以通过记录,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作业中要留有归纳反思的指定空间,迫使学生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当然归纳的任务必须具体明确,学生才好操作,教师才好评点。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王金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 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四、努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练”出学生的真水平

语文课是语言运用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下载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范文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系统。系统中,全体学生对自己的所有任课教师打分,综合评价该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的评价分值一定程度上能......

    课堂教学中的分层评价

    课堂教学中的分层评价 不同学生其认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不同,因而学习程度就会有较大差异。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班级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尤其明显。教学中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华龙区金堤路小学孙小丽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活动,而忽......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城郊中心校 朱金辉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教学中的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评价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薛晓宏 王蓉萍一、研究背景意义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沉闷的课堂凸显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中学 吴向前 崔云欢 李婷 万蕾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全......

    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