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实施动态想象的策略研究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实施动态想象的策略研究
作者:浙江省海盐县三毛小学 顾亚伟
摘 要: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在小学中高段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容易造成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空间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运用动态想象,降低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 动态想象 表象 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建立空间观念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抽象、概括,不断由浅入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空间与平面之间关系的过程。想象是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思维活动,然而很多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最大障碍也恰恰在于“眼中有物,脑中无形”,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现状 1.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仍比较薄弱。【现象1】脑中图形转不了
画出下图中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类似这样的习题,虽然做过几次,但是错误的学生还是不少。有的老师甚至于让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剪一个来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正确率。
【现象2】高在哪里找不到
学生在画水平摆放的平面图形的高时,正确率相当高。但是当遇到倾斜摆放的平面图形画高时,正确率就比较低。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还仅仅依赖于标准形式,一旦变成“变式图形”,识别和操作就比较困难了。
【现象3】长方体纸盒做不成
学生对于长方体相对的面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无法根据展开图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依据平面再造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薄弱,空间方位感比较差,存在视觉知觉障碍。而且,学生一般容易理解一些直观的、静态的简单几何图形,对一些较为抽象或复杂的、动态的图形,建立表象就显得比较困难。
2.学生对形体表象的感悟不够充分。
实践操作中的感悟不够。教师没有主动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借助动态想象来感悟形体之间的联系。许多本来有联系的形体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本来有联系的图形的运动也没有保留运动的表象,空间几何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想象交流中的感悟不够。对于儿童来说,“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不能单凭概念的传递来实现的,还需要通过交流、反思,在想象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对图形的认知。教师在教学图形时,没有让学生通过交流观察不同的图形,只是注重了标准图形,造成学生无法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空间想象能力薄弱。
学生动态想象能力的缺乏将不利于其空间观念的发展,影响其后续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动态想象能力呢?
二、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实施动态想象的策略 1.在建立图形概念时动态想象。
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环境和性格特征,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形象知觉特点。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概念时就要注意通过形象的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态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中垂直线段最短的认知起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同学们,请看这个三角形,假如有一只小甲虫在A点,要爬到对面的小路BC边,它怎样爬行的路线是最短的?接着,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动态想象,然后用手势表示爬行的路线。再指名到黑板上画出这条路线,最后揭示“高”的概念。由于A点被处理成一个动点,与传统的在静态下画高相比,学生对高的意义的理解更加丰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运动变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抽象,逐步理解了高的含义,明确图形高与底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空间观念。
2.在形成图形表象时动态想象。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过程中,不少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会把“长方体”“正方体”说成“长方形”“正方形”,往往纠正多次还是改不了。这仅仅是学生的口误吗?其实不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建构起清晰的立体图形表象。因而,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就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入手,在教学前先出示一个点,启发学生想象一下,这个点向右移动之后会变成什么;然后依次想象,逐步展现点、线、面、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到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动态联系,体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如果学生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象,就不会轻易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了。
3.在突破知觉障碍时动态想象。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主要依赖视知觉对对象的感知。学生在视知觉上表现出的最大障碍,可能就是不能有效地建立视知觉符号和大脑中储存的图式或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动态想象是学生知觉形体特征的重要手段。比如,有的学生因为不能建立圆柱体的侧面(长方形)与当前对象(圆柱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表象,所以即便是记住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是遇到计算“制作这个容器至少需要多少铁皮”的问题时,还是会感到非常困难。这说明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图形的表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将要研究的圆柱体实物是怎样的,说说这个观察对象的表面特征;接着观察几何模型,说说这个观察对象的内在特征;再结合动
态几何模型的操作演示,体会这个观察对象多种组成要素间的性质关系。通过加强对几何图形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到高年级时,可以在桌上放两个或多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再想象出看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这时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几何图形有时是相同的,而相对的面面积一般是相等的,使学生思维由杂乱到有序,有效地提升空间表象建构能力。
4.在沟通联系转化时动态想象。
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三维和二维的转换,即从立体转换到平面,反过来由平面再转换到立体。通常要求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找到平面图形,从平面图形中还原立体图形,把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实物等画出来,沟通平面图形与三视图之间的联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教学时,除了要关注个体单独的图形概念,更要把握基本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要重视图形静止状态下的知识教学,又要注意图形之间转化过程的教学。但是,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经常看到这样的设计:“选择哪几个长方形纸片能拼成一个长方体?”从表面上来看,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态想象,但由于这个动手操作活动的目标是由学生随机而定,可能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动态想象中完成。怎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感知长方体的6个面之间的联系呢?可以先出示长方体的一个面,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个长方体的另外5个面分别是怎样的长方形。接着,再通过反馈交流、实物试搭、课件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系统地经历一次长方体试搭组建的过程,沟通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之间的联系,思维经历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体会长方体面、棱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先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再动手操作验证,不仅更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而且培养了空间观念。
动态想象不仅包含着图形的变化,更蕴涵着数学思考。按照皮亚杰的研究,动态表象是学生数理逻辑经验生成的源泉,静态表象只能产生物理经验。空间观念不仅仅是一种印象,更是一种思考,一种逻辑,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把握。四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时有一个这样的知识点很难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画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往往无法在头脑中形成两边延长后角的表象,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动态想象和电脑动画演示,延长的过程用非常慢的速度放给学生看,帮助
学生理解角的本质特征。动态想象是几何思维的翅膀,只有将观察、实验、操作和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怎样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钱金铎.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实施“动态想象”有效性策略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0,(11)
第二篇: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的策略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的策略
郭琳琳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是最难于想像的。学生要根据生活实践经验,依靠直觉观察,反复实验,形成几何图形的认识,完成由直观表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亲自看到图形,让图形动起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猜一猜、想一想、验一验”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建立空间观念,形成鲜明表象,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
但是学生们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还是会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孩子们不重视推导过程,死记公式,面对问题不能变通。
②孩子们对操作很有兴趣,但却不能建立操作实感、生活实例与图形表象的有机联系。
③空间想象能力差,对于较抽象或较复杂的问题有畏难、浮躁情绪,缺乏探索精神。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图形表象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今后的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贯彻以下策略:
一、密切和现实生活联系为空间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观念往往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的,只有在头脑中具备了较为清楚的表象,学生才可能脱离实际物体,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图形。
二、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加强模型观察,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为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概念打好基础。空间智力的核心是准确感觉直观世界的能力,依靠人最初的感性认识形成变换和做出修正,即使在缺少相关的物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重建人的直观经验。
三、注重动手操作、形成和巩固空间观念
好奇、爱动手是小孩的天性,我就利用这点引导学生。先让学生要动脑想一想,这样有利于促进思维发展;让后进行动手操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用符合学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去进行教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研
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理念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就包括三个: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图形的认识、测量、运动、图形与位置。几何知识的教学主要就是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几何图形是从物体中抽象出的图形,同时学生能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际的物体,所以,空间想象很重要,要培养空间想象,必须经历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探究-体验的过程.一、存在的问题:
1、过去的教学总是忽视图形与几何的本质,忽视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比如:圆周率的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面积计算公式等,有很多老师都是直接告知结果,或者叫学生直接看书去获取结果,然后就开始让学生反复背诵,接着就是做题,试问: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当今数学课堂上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正风风火火地进行着各项探究-体验活动。课件越做越精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替代学生的操作或者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去猜想、操作、体验、验证,少有对方法的渗透。
3、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课堂面临着表面热闹而学生无趣或困惑的局面。
二、探究-体验的策略
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就是就是让学生投入到一定的实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实践和感悟,去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猜想、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并归纳得出结论,得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如:《圆柱的认识》一课,课标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认识圆柱的展开图。先让学生猜想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在众多的图形中自由选择材料做一个圆柱,然后又让学生把做好的圆柱侧面剪开,学生通过猜想、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活动,结合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际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选材、制作、分析、合作交流,验证出了自己的猜想,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经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从而沟通平面与立体的内在联系,很好的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整节课紧紧围绕“探究——体验”这一核心,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三、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具体策略:
1、注重生活经验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创设情景,引人教学。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先让学生说出每块三角板的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快速算出这三个角的总度数。然后,追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都是 180度呢?学生带着质疑或者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主动进行探究-体验。又如:在引入“圆”的概念时,首先可以这样问学生的:“你们见过车轮吗?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都做成这种形状?”其实,学生学习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形,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见到许多几何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基础,进而把这些生活中的原形抽象成我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2、观察形体体征
无论哪种图形的基本认识,学生都要依赖实物、模型。提供给学生充分观察、体验、交流的机会。从具体物体上剥离后抽象形成的。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拿着长方体实物,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自主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3、强化动手操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
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就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再把自己想到的办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体验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简单几何推理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时,学生自己选择体积是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拼成各种长方体,通过讨论、观察、发现,推理出所拼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正方体的数量的关系。
5、应用概念,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完善概念
通过运用已有概念解决相关问题,对所学概念进行重现、提炼,相互作用,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变式练习。
总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该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思考怎样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怎样把探究-体验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一定要体现实效性。
第四篇: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现状:
(1)目前有部分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概念的本质揭示不透彻、僵化教条地讲授概念、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形体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几何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乏味,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被动的学习产生了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概念的表象不清晰的后果,学生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选择等练习时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教学中常常为传统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不便深感烦恼,尤其是几何概念教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如旋转、平移等思想方法的教学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目的
开展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揭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深对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系统的了解,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带动我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内容
(1)整理出“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学生获得几何概念的基本方式。
(2)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的数学本质或核心意义。建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教学模式。
(3)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4)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4、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个案分析法
5、研究价值:
(1)、本课题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能真正解决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方式转变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2)、本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是新的课程标准下四个领域内容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是指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几何概念”教学。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几何概念,如何提高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
三、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2、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互助、互动的合作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强调 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2)生活化教育理论。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位公民的基本素养,简单的消费能力以及调查研究能力将成为人民的基本素质。教育家卢梭提出:数学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起点是生活,教育的终点也是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过程也应该是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只有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展。
(3)活动教育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再创造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批判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他提出以“做中学”作为全部教学理论的最基本原则,将在活动中进行教学作为最根本的教法。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并强调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包括设计合适的活动或作业)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3、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四、课题的论证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结合我校实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更加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我校师生在空间与图形中教学与学习的盲点,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重点是通过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主要研究过程
(1)、筹备启动阶段(2014年10月——11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
(2)、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9月)
①根据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整改提高。
②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各年级学科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做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结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3)、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等形式表达。最终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接受专家组验收。
(4)、课题研究要以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为基础,以现使用苏教版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线,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把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中有效性。
(5)、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适当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内容分析法等。
五、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总结出几何概念教学有效应对策略:①、寻找具有感性材料,积极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的尝试策略;②、探究概念的网络体系,丰富概念的本质特征,达到深化概念的尝试策略;③、有效利用媒体辅助,深化概念内涵,完善空间表象的策略;④、重视概念内化,注重应用表达的策略。
(2)、探索出几何概念教学的一般方法:课前预习、收集相关图例(初步感知)、小组合作、研究(得出结论)、巩固练习、课后实践。
2、实践成果:(1)、《浅谈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获县二等奖;(2)、2014年12月执教一节二年级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2015年3月执教一节《圆柱的认识》公开课;2015年10月执教一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3)、陈子恒、邱昌宝、房正获县科技智力竞赛一等奖;陈子恒获省金钥匙竞赛二等奖;(注:全部有本人指导)
六、存在问题:
1、在本课题形成的教学模式推广上,效率不高,应用面不广,表现在我校
部分老师(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师)不想去尝试,任然采用老办法。
2、课题研究不够深入,感觉在实践中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七、参考文献
钟启泉、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篇:小学数学低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低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摘 要:小学低段的学习是孩子们今后学习的一个基础阶段,包括几门学科的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习的版块是比较多的,而“图形和几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版块,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简要介绍和论述老师们如何更好地进行这一版块的教学,为更多的老师们的在这方面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段教学;图形和几何;方法;策略
在小学低段学习当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这是毋庸置疑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图形和几何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图形和几何的概念以及教会学生们应用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很有必要,它的重要性也是不断被提及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尤其理科方面的学生,不仅仅是要拥有很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思维水平。低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是最易培养的时期,也是为今后学习打基础的年龄段。因此,对于现在的我国的数学教学的现状做下分析以及如何提高教学策略和方法就显得较重要了。
一、目前我国的小学低段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现在素质教育在我国逐渐得到普及,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学单重逐步加深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素质教育是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改进当下的一些不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逐步让学校的学生由较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自主性,进而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就当下我国小学的教学来看,有部分老师是没有严格按照素质教学的精神去执行的,对自身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缺少目标性
有的老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对于学生们的接受情况不是太了解,或者对所要讲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目的不是太清楚,没有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重点难点的剖析和有针对性地讲解,尤其低年级的学生们,有的心智发育较晚,有的对学习内容接受快,包括涉及到图形的题目时,反应的速度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耐心,带领掌握快的学生帮助接受慢些的。不能只是老师讲了自己计划的内容,而且还很多,部分小学生却学的一塌糊涂。
(二)数学教学过中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有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只是采取口述和简单的板书的形式,这样就比较单调和死板,尤其小学生们是很难产生兴趣的,觉得老师讲的数学内容与自己没有关系一样。这样的缺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发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让学生们很好地吸收,降低了教学效果。老师在给低年级的小学生讲解图形和几何的问题时候,可以用教具,包括日常用的以及专门的教具,让学生们能够感官上认识到,毕竟小学生的,尤其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较差的。
二、教师更好地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采取的措施
小学低段教学中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对于学生们今后的长远发展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尤其对于在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图像和图形比文字有吸引力,会觉得更有趣。这一部分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几何图形是生活中较常见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是要研究现实的物体的,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转变的关系等,这就会成为启发我们深入地了解和描述空间的工具。想要很好地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是需要采取一下的一些策略的。
(一)要改变数学教学的观念
观念对于教师教学的过程和采取的方式方法起着指引性的作用,要是老师有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的教学观念的话,就会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学生们也就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小学的教学中,不论语文还是数学的学习,不论加减法的学习还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不论简单还是难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这样学生才可以完整学到知识的时候能力还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这要求教师要确立好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分析出教学内容的难易和重点,做好备课,在课堂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和生活经验角度进行有效地授课。
(二)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课本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的教学书目,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好的教学效果是离不开教材的,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课堂的教学中,首先,老师应该高效地使得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知识,在都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多补充一些辅助教材的内容,这样可以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增加生活中的常识。在教材的使用中不会的要作为悬念,多鼓励学生自己探寻答案,加深印象,这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一举两得。
(三)教学过程中要贴近生活的实际
小学生对社会生活和日常事物认识还很不全面,但是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较强的,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加强学生的联想,就像学习美术的时候与实际生活相连一样,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但是由于数学的学习的逻辑性很强,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实际事物,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和生动化,这样学生们才回会更好地明白所讲,进而学会。例如,在进行“长方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像书本、长方形的纸盒等,通过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像,结合实际认识和学习了长方形,为长方形和其他图形的学习进一步打基础。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加轻松。
(四)加强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在教室中普及,多媒体的普遍利用给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方便,也使得课程的学习更加生动,是教学过程的一大改革,尤其数学的学习,数学当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更需要多地利用多媒体来讲解。这需要老师们多做些课件,这样会使得枯燥的数学教学增添一些生动的画面,学生学习起来将更加直观。例如在学习“角”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使一个角由0°到180°逐渐变大,进而更好地认识30°,45°等角度,并且可以形象地得出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和关系。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为小学低段数学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老师们更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制定出灵活、多样和科学的教学计划,最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不断地加强。
参考文献:
[1]陈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研究[J].俪人:教师,2015(16):10-10.[2]郭福英.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5(8):120-121.[3]俞小英.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开展路径思考[J].好家长,2015(21):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