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教学的四个层次[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1:3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读课文教学的四个层次[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读课文教学的四个层次[最终版]》。

第一篇:自读课文教学的四个层次[最终版]

自读课文教学的四个层次

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自读课文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教、研、练活动,并有了一定收获。

一、树立正确的自读课文教学观

在许多和语文教师眼里,自读课文不是“责任田”,而是“自留地”。长期发来存在着两种不当的做法:一是把自读课等同于讲读课,从字词篇章到写作特点,一一剖析,点滴不漏;另一种则是把自读课当作自流课,置之不理,干脆不上,或两三课并成一课来上,总是认为反正中考都不考。前一种做法忽略了自读课的应有特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而第二种做法则明显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功利观,认为不考则不学;教与不教,则以考与不考为取舍标准。针对以上两利偏颇的做法,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内容的取舍应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为标准,“要避免单纯以应试为目的,把‘只学不考’理解为不教不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要树立正确的自读课文教学观:自读课文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构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它不仅是对讲读课的重要补充,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阵地。自读课文的教学,是进行知识迁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自读课文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读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自能阅读”或“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来谈自读课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二、注意把握四个层次,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1.以“读”为突破口

自读课文的教学,应该以“读”为突破点。这里的读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读,而不是教师的讲读。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自读时间,要把握好两个环节:

首先,确定自读目标。确定自读目标是进行自读的第一步。目标明确了,读起来才有指向性、效率性。从初一年开始,我们便逐步教给学生确定自读目标的方法。注意把握自读目标的“三个来源”,即从单元提示中来,从自读提示中来,从课后练习中来。确定自读目标,一般应放在预习时进行,要求写在“预习笔记”中,通常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课题体裁、作家作品;二是生字词;三是写作特色(训练重点);四是思想意义。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后,学生大都能够根据具体课文自行确定自读目标,为自读活动的顺利开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次,围绕目标自读。在确定自读目标后,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装围绕目标自读。在自读中,提倡的主要阅读方法是“批注法”。先个别自读,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读情况,确定疑难点,对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交由全班集体共同讨论解决或由教师适当点拨解决。当然,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巡查,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

2.以“练”为巩固点。

检验学生自读效果的主要方法是练习、测评。通过练习检测达到巩固的目的。练习大多以课后习题为主,对要求过高或与本文训练重点无多大关系的则给删换。这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的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互相测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参加练习与测评,及时了解学习掌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3.以“写”为主为迁移点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之后,就要进行实际运用,而写作是实际运用的主要渠道,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往往被学校领导发现,学生的写作练习次数非常少。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要落实“八大八小”,有的教师没有落实一个单元完成一篇作文训练,有的教师平时没有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小作文,学生练笔的机会是小之又少,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读课文这块“自留地”勤加耕耘,加强作文训练,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自读过程中,要提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当然,写作训练的设置,既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加以确定,又要体现训练的序列化和科学性,避免随意性、无序性。不过,我这里所说的“写”,既可以是特指大作文,也可以是小作文(如片段作文)。

4.以“评”为提高点

在感性的读、练、写之后,应进一步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角度加以提高。所以,在自读课教学中,还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可分目标评价和学习评价两种。目标评价即是对本文的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学习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评价可由教师总评,也可以由学生自评,还可以由同学互评。开始先由教师的总评,然后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让学生所学的知识逐步内化。

以上四个层次在一般情况下是循序渐进的,但往往又是互相渗透的。在具体教学法中可根据实际灵活处理,有时可以以评代读,也可以先写后读。这里还应该指出的是,对课外自读课文,要记得提倡写“读书笔记”,或进行摘录,或进行评析,或自定题目进行写作训练,然后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上进行交流。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三中学)

第二篇:自读课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的自读课文的教学

王十万乡中学

胡爱花

【摘要】: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它与讲读课文一样,是初中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有目的地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词】:自读课文教学的弊端 更新观念 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都在每单元选配两到三篇略读课文(即自读课文)。通过学生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语文单元教学中尤其是自读课文教学却存在着三种弊端,严重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置之度外”式。现在中考、高考出题皆围绕基本面目,而未把非基本篇目(绝大部分是自读课文)列入考试范围。于是,许多学校、老师无视教材编排体系,急功近利,认为基本篇目(绝大部分为讲读课文)才是教学之本,自读课文为“闲文”,教之多此一举,置自读课文于课堂教学之外。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了一半。”“置之度外”式教学方式未能正确认识自读课文的地位与作用,到头来学生只能是“死”读书本者,更谈不上“知”向“行”的转化,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成为了一句空活。以这种态度教学,充其量只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2.“一刀切”式。有些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辩正关系认识含混,认为只要是教材中出现的课文,不管它讲读还是自读课文,应该一视同仁,不应偏颇,于是出现两类课文每篇必讲,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方式一样“一刀切”。由于两类课文并驾齐驱,主次不分,结果造成教时不够,篇篇详教,篇篇教不好,从表面看,学生的“知”似乎得到强化,但根本点“行”却未得培养,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的未得实现。

3.“若即若离”式。有些教师认为:教材中既然编排了自读课文,就得教;但中考、高考中又未把自读课文列于其中,故不应重点教,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若即若离”式教学。这种教学对自读课文只作简单、草率的处理:有的要求学生只背字词、文学常识;有的让学生抄下练习答案及所谓的重点并背熟;有的干脆让学生读读了事,不作任何教学要求。这种教法从表面看是教了,实际上是一种应付式教学,“知”未得强化,“行”未得培养。

以上几种弊端主要是对自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没有理解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受应试思想影响的结果。显然,这三种方法皆有悖于教学原理,没有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如不认识这些问题,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便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的自读课文,有必要端正思考,提高认识。

一是更新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用好教材,新编语文教材在课文编排上,搜出同年级要求,以单元教学为单元,编排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的自读课文,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目的是要学生“课内打基础,课外连功夫”“得法于课外,得力于课外”,即让学生在“教读课文中得到认识,又在自读课文中训练能力,养成习惯”,因此认识如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意义,正确使用好教材,是提高语文教学能量,实现语文教学的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为主要战略目标准备途径。

二是释放思想,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叶圣陶先生论述过评议教学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本身包含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意义。对教师来说教学中就要尊敬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着想,以导演、教练的身份启发引导学生自求自得,让学生在如学演戏学游戏这样的实践中,自己动手动脑筋,变被动为主动,并配角为主角,变依附为独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过分地强调讲解的作用,有意无意地将自读课文变成教读课,简讲课,既是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更是不相信学生,把学生当容器,硬塞硬填。

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使自读课文教学真正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下面,我就初中语文中的自读课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愿与各位老师“合作,探究”。

第一是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每个学年份段都应该重视朗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中每个单元提示都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也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因此,我认为,在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时,朗读教学也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但在教学时,不能让学生泛读,滥读,教师要适时的引导,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这样,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夏感》这篇自读课文时,把朗读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1是听读。先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朗读的热情。

2是自读。在听读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出作品中蕴含的那种“磅礴之势”,感受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3是精读。朗读前给学生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读,必免朗读的盲目性。比如,(1)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2)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3)文章以“夏”为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4)细读品味优美句子:⑴“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象再仿写一两句吗?⑵“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认真读这句子,究竟什么像舰船?⑶“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使文中景物、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第二是重视自读课的自主、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地遵循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最终目标。自读课文教学尤应如此,如教学《散步》这篇自读课文时,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设计:第一步,理解文意。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根据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要求,完成课文的初步阅读;第二步,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并能提出疑问。比如,“分歧”是如何解决的?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第三步,运用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调动生活积累和经验,从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报导,而你喜欢看动画片,而摇控器在你的手里,你该怎样做?运用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谅,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幸福,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珍爱亲情,珍爱生命,起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是重视自读课的合作、互动,让课本剧走上自读课的讲台。课堂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推崇“整合”。在教育理念上,强调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继承传统和面向未来的整合;在教育结构体系上,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整合;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个体差异与整体协调的整合;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则强调读、写、听、说、活动的整合。而演课本剧正是对这些整合要求的再整合。在这一独特的动态中,使语文剧陶冶灵性的人文性功能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功能得到完美而和谐的体现,使学生获得心灵智力的启迪。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教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这一篇课文,有人物,有故事,有场景,有情节,基至于还有对话,比较适于学生表演,采用“演”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恰当的。分配角色,讨论台词,计议细节,揣摩人物心理,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几天后,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后演出。结果,学生在表演中把盲孩子的心理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而且学生在准备和演出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盲孩子失明的痛苦、对光明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激发了学生关爱弱者的感情,也深深感受到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收到了好的效果。同样的手法,我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时,也让学生当演员,分别扮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生先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课文,对赫耳墨斯的爱慕虚荣、自命不凡有了一定的认识,再让学生讨论如何演,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再分小组合作编写剧本,进行演出。这时,学生异常的活跃,一系列带有夸张性的戏剧动作,居然演得活灵活现,十分动人。凡此种种,不能不说是凝聚着自觉、合作、探究、创造、智慧的结晶,不能不说是一种“乐学”与“乐教”和谐共振的结果。

总之,在自读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抛弃过去教师把繁琐的分析和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的做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同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参考文献:《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略读指导举隅》z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每单元有2—3篇自读课文,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许多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曾作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抓好自读课文的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教自读课文才合符九年义务教材大纲的要求?才能真正达到配合讲读课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要求?

为大家所共识的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待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偏见:老认为自读课文没讲读课文重要,要么简化过程,要么就完全忽略。这样做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学生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教师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读课文成为是巩固学生知识,锻炼能力的基地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明白自读课文在课本结构体系中的价值。自读课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为学习材料,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意识,把教读课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扩展到自读课上,使学生在自我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认识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的不同分工。自读课与教读课各有各的功能,它们只能相辅相成却不能相互取代。有人把它们比作数学课中的习题与例题,虽不十分确切,但能说明两者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说教读课是重在认识,是吸收,那么自读课则重在巩固,是运用;教读课是引路、示范,自读课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实践的阵地。

第二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自读课的几种功能的认识

(一)自读课文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素材。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检验原有认知结构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都知道现行语文教材的课型分配是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几乎是对等的。我认为编者这样安排教材的目的为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中来。组织完教读课教学之后,使学生初步构建了某一认知结构,就要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读自练,趁热打铁进行知识迁移以内化为他们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捷径。古话说的好,“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者的使命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在讲读课文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就是为了要让他们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上得到锻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自读课文就成了学生自学的最好捷径。大家都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自学日益成为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所以,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大有裨益。

(三)自读课文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我们知道因为要多方面的兼顾,现行语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在教读课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些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这样难免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境地,阻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到了自读课文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动求知,有思维的时空自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对他们思维的训练,启发多角度思维,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深。学语文就是接受他人富有个性的语言所传递的带有共性的人类认识与思想,就是学习如何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述带有共性的人类认识与思想。真正的自读也是一种创新活动。

第三方面是我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尝试的几种方法

(一)以速读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在通常情况下,自读文安排的课时较少,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所学信息,就必须要求学生以速读的方式来学习。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时只获取主要内容。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要求学生速读的过程中,要有计划的指导他们按照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学习,力争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阅读法。因为自读课文基本上都是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所以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把两者进行比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比较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或者阅读体会等等。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都是写人物的,比较的内容就有国内与国外的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等等。通过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三)以问题为中心法。对于每一篇自读课文,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些类似阅读题的问答,践行我校“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自学、小组讨论、展示、质疑。目的有二:一个是通过做题迅速把握文章内容,达到以练代讲;第二是在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的答题思维和能力。

虽然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探索任重道远,但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样的摸索乐趣无穷。

第四篇:《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占很大比重,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自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下面我提供以下四个环节作为参考:

一、确定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朋友,是伙伴,大家戮力同心,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协作探究。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思想深度,文学素养,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的高深和广博。以上是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还要注意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述展现作品情境的创设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共鸣。

三、自主学习。

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在关注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对学生作出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中、力的把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云追求标准答案,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四、反馈总结。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共同体现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那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需求和个性品质。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求知的愿望、获得的需要,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

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协调合作,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设置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个体积极参与影响群体,群体又影响个体,相辅相成,互相激励,共同上进。这样的课堂,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以情启真,由境求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的学习课堂,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交互感应”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世间的美丽。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如实地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与需求。

(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

总之,语文教学从来就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不变的模式,而上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日趋完善,更适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讲出合情、合理、适度的课来。

希望大家能够针对以上这些不成熟的经验给予批评,指正。

END

第五篇: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卧牛吐学校初中部

杨东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占很大比重,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自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下面我提供以下四个环节作为参考:

一、确定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朋友,是伙伴,大家戮力同心,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协作探究。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思想深度,文学素养,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的高深和广博。以上是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还要注意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述展现作品情境的创设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共鸣。

三、自主学习。

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在关注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对学生作出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中、力的把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云追求标准答案,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四、反馈总结。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共同体现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那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需求和个性品质。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求知的愿望、获得的需要,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

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协调合作,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设置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个体积极参与影响群体,群体又影响个体,相辅相成,互相激励,共同上进。这样的课堂,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以情启真,由境求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的学习课堂,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交互感应”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世间的美丽。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如实地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与需求。

(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

总之,语文教学从来就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不变的模式,而上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日趋完善,更适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讲出合情、合理、适度的课来。

希望大家能够针对以上这些不成熟的经验给予批评,指正。

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梅里斯区卧牛吐学校初中部

杨东义

下载自读课文教学的四个层次[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读课文教学的四个层次[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声》自读课文教学设计(推荐)

    《心 声》自读课文教学设计 主讲老师:舒利平教材分析: 《心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

    如何教好自读课文(5篇模版)

    如何教好自读课文 长久以来,自读课文内容一般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的老师忽视了自读课文的存在意义。很少有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自读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把所有精力都......

    解放思想的四个层次

    精选范文:解放思想的四个层次(共2篇) 新一轮解放思想需要厘清四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解放思想的原则。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解放思想的实践......

    解放思想的四个层次5篇

    新一轮解放思想需要厘清四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解放思想的原则。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解放思想的实践看,准确地把握和自觉运用实事求是、一切从......

    课堂教学水平的四个层次(合集)

    课堂教学水平的四个层次作者:康体鹏 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对教学的了解,我把课堂教学水平分为......

    人的本质的四个层次

    我对人的本质的四个层次的认识 2011年9月10日,智宇合联的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堂课,他讲:人的本质分四个方面——根器、心量、愿力、行力。让我们对人的本质以及我们自身有了一个......

    小学课文《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四个太阳》,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他以一个孩子特有的想象,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孩子特有的纯真愿望。他虽然是写太阳,可实际上却是在写四季的特点......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自读课文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它与讲读课文一样,是初中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有目的地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