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生有效阅读
小学师生阅读实施意见
对于师生来说,课外阅读的意义就更为重大。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语文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质量,而小学的语文教育又是我国学龄儿童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语文科教育和文化教育,中师生的语言素质及语文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的搞好课外阅读教学,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贯彻落实教体局“行动与研究”教育教学研讨会精神,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帮助师生形成扎实的人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并结合我校师生阅读的现状,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和新教育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建设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为落脚点,用坚定的信念、全部的智慧和持续的行动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阅读目标
1、在全校掀起阅读热潮,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师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课程视野,探索师生阅读的有效路径。
3、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倡导教师精读专业书籍与经典书籍,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浓厚持久的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4、不断强化师生阅读教育,让学生在读书中丰富知识、提升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途径
1、加强图书室建设,让师生有书读
学校将着力做好图书室图书及阅览室的配备工作,按计划及时订购适合师生阅读的报刊杂志和图书,尤其是购臵新课标规定的阅读书目,丰富图书种类(详见附录一、二),提高图书质量。学校还将开放电脑室以便网上阅读,建立“电子阅览室”,满足师生读书的需要。完善图书借阅制度,保证每学期让学生到图书馆(室)借阅图书5次以上。大力推进班级图书角(室)的建设活动,提倡在班级建立小型图书室。学校图书室配有专职的管理员,保证师生能随时借阅到图书。阅览室要建立完善的阅览制度,保证学生有固定的阅览时间和地点。同时引导师生根据实际,订阅优秀期刊,购买优秀图书,鼓励师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组织师生相互借阅,实现资源共享。
2、保证阅读时间,让师生有时间读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周一、三、五的朝读课为阅读时间。语文教师每周要利用自习课或语文课时间上1节主题式阅读课,地点可安排在教室或阅览室,对学生的阅读活动
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如: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荐课、阅读积累课、阅读互动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或双休日、节假日分散阅读(每天确保40分钟以上)。各学科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课后作业的数量,保证师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以上的自由阅读时间。
3、倡导师生、亲子共读,让大家乐读。
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助于师生读书。学校将从促进师生发展的高度、从建立“书香校园”的角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通过开展师生(父子、母子)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父子、母子)共同成长。
4、深化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平时班内要开好每月一次的读书班会,总结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年级内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活动,如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等。通过故事会、赛诗会、课本剧表演、读书征文、优秀诗文诵读展示、百科知识竞赛等集中活动,展示读书成果,评选书香个人、书香班级,总结推广阅读经验。学生的读书成果,要及时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各教研组、班级要充分利用报廊、宣传栏、黑板报、网络等宣传工具,开设“阅读专栏”、“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栏目,及时宣传报道阅读先进典型,刊登学生的阅读习作;积极组织师生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参加各类论文、作文评比。
学校将把读书活动与“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学校每学年将确定所有教师的基本阅读书目,提出阅读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论著,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心得或教学反思;每学年开展2—3次教师读书会或专题讲座(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的学习交流),让教师在畅谈读书心得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增强读书的欲望,提升读书的品味。同时,学校还将组织教师开展“学电脑、学现代教学手段、学学科外知识”的“三学”活动,每周二、四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通过开展师生共读、共学、共写随笔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从教理念,锻造一支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富有人文底蕴的教师队伍。
5、认真做好阅读的评价
学校将制定师生阅读活动的考评细则,科学使用考评结果,督促、激励师生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阅读活动,杜绝此项活动流于形式。附:
常见的阅读课型
一、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的基本环节是:读书尝试——交流体会——阅读方法指导。或者阅读方法指导——读书尝试——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指导深也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在生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指导课要重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种课型适用于主题单元和名著引读单元。
二、阅读推荐课
基本环节:介绍读物-激发兴趣-课外阅读
1、介绍读物
⑴ 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⑵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⑶古今中外的名著。
2、激发兴趣
采取自己擅长的方式,大力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达到吸引其他同学,形成争相阅读的场面。形式有:讲故事、评书、课本剧、新书招贴画„„
这种课型适用于推荐书目中的一些儿童读物的推荐。
三、阅读积累课
基本环节:自由诵读-积累练习-反馈阅读效果。
积累练习:摘抄词句、写读后感、仿写片断等等,建立读书卡片(佳词卡、佳句卡、仿写卡、拓展卡、体会卡)。
四、读写互动课
读写互动课的基本环节是:佳作赏析-拓展想象-自主尝试-赏析点评。在自主尝试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给课文续写故事,改编连环画,进行剧本创作,创作意境画,书法创作、配乐尝试、舞蹈创作等等。
五、阅读欣赏课
基本环节:佳作欣赏-个人点评-全班交流。体会语言的分寸感、形象感、情味感、畅达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可配乐朗诵、谱曲吟唱、背诵等形式。
六、阅读汇报课
基本环节: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点评。形式有:自办阅读手抄报、制作名言书签、演课本剧、故事会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音乐天才”选择了画连环画,“表演天才”则选择了演课本剧。学生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挥。阅读汇报课可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阅读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师生共同阅读
一、读物推荐课
内容:通过教师的过滤、提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目的: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主要方法: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低年级以有趣的寓言故事、简明的记叙文、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向高年级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名家之作,题材更加多样,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乐读,初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在阅读中体会感情、陶冶情操。最终使一部分学生脱离了教师的帮助,自己能独立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
二、阅读方法指导课
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之能独立阅读。阅读方法指导课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
主要方法:1.三读法
浏览性泛读。介绍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圈点勾画,作批注。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读书笔记)
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将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和背诵。(读书卡片)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小作文的形式体现)
3.边读边思考法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一般包括专 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 践、畅谈收获等。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评价建议(二)阅读(见附件二)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基本上达到面对不同种类、性质的书籍,采用相适应的阅读方法,不仅速度得到提升,效率更是飞跃式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阅读更多的书籍,扩大了阅读范围,拓展了视野。阅读速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5-6年级每分钟不少于300字,7-9年级不少于500字;阅读总量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阅读汇报课
内容: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
主要方法:学生准备汇报提纲。教师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以使学生对前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选准汇报的内容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提纲一般包括:阅读的书名、作者或文章的题目、作者;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疑问、困难或建议。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生发开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真知灼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幼稚可笑,教师也要加以鼓励。
学生汇报,教师调控。大致按教师启发谈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的程序进行。汇报形式力求多样,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为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之教学建议第五条: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效果: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四、阅读欣赏课(每周一次的精品指导文章)
内容:阅读欣赏课是选定短小精悍、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寓意深刻、情感丰富的文章,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形式上可分体裁赏析、写作手法赏析、内容和主旨赏析等
主要方法:自由讨论阶段。讨论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也可以是多人一组。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的方针,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学生上台演讲。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
教师小结。教师肯定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教师小结既是对当前课的有力收束,又能为下一节阅读欣赏课蓄势,以使这种课型长期进行。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之教学建议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效果: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
精心选择阅读文本。阅读文本要力求短小精悍,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第二篇:师生有效沟通心得体会
师生有效沟通的点滴心得
通过这次的学习与培训,回想自己的经历,我对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有了点滴心得:
(一)尊重与理解是前提
传统的观念中,学生必须尊敬教师,唯师是从,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感,学生害怕与教师进行沟通,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其实,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不仅学生要尊敬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教师当众教育学生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单独与其进行交流,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一定放下架子,让学生对你不再具有畏惧感,能够敞开心扉与你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在互相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够平等、融洽地进行沟通。
(二)学会倾听是关键
倾听是一门艺术,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学会倾听。当学生心情不好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先诉说内心的苦恼,此时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心倾听,充当学生的知心姐姐。其实,有时候,学生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用心倾听他们内心想法的朋友,让他们在难过时可以宣泄,让他们在高兴时可以有人与其分享;
(三)用xin交流是诀窍
在师生沟通中,我觉得教师要做到三“xin”:用心,用欣,用新。用心交流,是指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用心,比如教师要与问题学生进行交流前,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他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朋友圈子等,如果教师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那么交流时谈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使谈话的氛围变得轻松,让学生敞开心扉与你进行交流。用欣交流,一是指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态度要好,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不管你心中多么的生气,也不能立刻发火,要面带微笑地向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因为有时候事情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用新交流,是指教师要用新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都非常喜欢用QQ、飞信等通讯方式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用QQ等聊天工具和学生聊天,问一下学生最近心情好不好,有什么需要教师帮忙的等等。这种并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以消除学生内心的约束感,使学生更加能够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让教师了解到更多真实的情况。
第三篇:师生有效沟通的体会
师生有效沟通的一点体会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平时的沟通中,老师一般占主导地位,老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非常重要。老师与学生沟通一般要遵循几个原则,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一.理解
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二.爱心和关怀
与学生在沟通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
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
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三.尊重和欣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平等对待
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
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要求。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六.专心倾听
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老师重
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七.面带微笑
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我在阅读学生的一篇作文时,有一篇令我非常深刻――《我们的新班主任》:“班主任你非常潇洒可爱,一头乌黑的头发,水汪汪的眼睛下有一个高高的鼻子„„非常开朗,经常笑,但有时却非常严肃,还带着一些凶恶的表情。老师我好希望你保持你开朗的笑,我喜欢看你的微笑。”学生爱看老师笑,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微笑而心花怒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接触温馨可亲充满笑容的老师,而讨厌整天带着凶恶神情的老师。细细一想,对!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对教育而言,老师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在当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输入你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
教育学生决不是说了就行,和学生沟通应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尤其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
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思想得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老师怎样判断自己与学生的沟通是否成功呢?事实上老师只要看学生的反应就可以了。换句话,学生是不是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样去想了,去做了,别人对你的印象如何?你的班级是否团结,这些都是判断师生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
总之,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最关键的地方,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教师可以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到的育人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打开学生的心理的壁垒,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分忧,为他们清除“病灶”,把学生心灵世界的沃土垦植成“真、善、美”的苗圃,真正建立起新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只有用爱心换起学生的信任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喜欢老师,再喜欢他所提供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第四篇: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
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
牛山小学
马京丽
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有效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于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有一些体会。
1、接纳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 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我班有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叫张容榕,在上课时他经常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他不会。于是我把他叫道办公室亲切地说:“容榕,想不想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呀?”他说:“当然想了,可是我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回答,有极少数我会又害怕答错。”我又耐心地说:“答错了没关系,就连孔子也有不会的问题呢,更何况我们呢。你看这样行不行,下次提问时,如果你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老师见你举左手就让你回答。”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我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以后的日子我又乘机教育:“如果你用心读书的话就什么问题都能回答出来了,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些呢?”从此,他学习更加努力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教师从内心真正地接纳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2、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平时我的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我经常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你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在老师眼里你是完美的,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孩子们听了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愧疚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完成作业,再也不撒谎了。”可见,尊重学生,关心他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学生就会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在和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我还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第五篇:如何有效提升幼教师生职业素养
如何有效提升幼教师生职业素养
摘要: 伴随着《幼儿教育指导纲领》的颁布于推行,使得幼教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受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教育机构通常更多的关注中等、高等教育,对幼儿教育关注较少,这也致使我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缓慢。结合新时期幼儿教学时间,对提升幼教师生职业素养进行教学策略探析,期望对幼教师资力量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 新时期;
幼教师生;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具备说、唱、做、弹、跳等基本职业素养,具有高尚的品德,优异的智能机构,较强的学习与教研能力,敬业、端正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等。幼儿教师的素养应从幼教生入学开始,这对学前教育学生是否能胜任该工作具有直接影响。从师范学校培养教学看,教师是培养幼教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力军,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那么如何有效发挥课堂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来培养幼教师生职业素养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师专业教学
师范院校担任幼师教育的广大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幼师人才的重任。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幼教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应从幼教生的培养着手。但在当前的教育观念中,给予机构对幼教工作重视、支持不足,加之教育模式有些僵化,部分幼教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幼教
生职业素养地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机构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师范幼教专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各类师范院校应及时调控幼教生培养计划,改变以往重知识、重理论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幼教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视幼教生责任心、事业心、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育观念的有效落实,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育机构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体系,完善师范学校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实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实现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提升幼教生的思维品质与口语能力
良好的口语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教师只有口语表达清晰、语音标准、语法合理才能有效的与他人进行沟通,提升学生口语技能。但在当前教学中,由于师范幼教生多为女生,心理素质偏低,较为羞涩,难以在众人面前流利的讲话,日常活泼、好动的幼教生,当站在讲桌旁时便手足无措。为有效解决这一状况,师范教师可采用语文口语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命题“说话”方式来提升师范幼教生语言运用技能。
1.将普通话口语测试融入到教学中
普通话口语测试要求讲话者说话流利,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应符合白话文规定,语速应适合。教师可在教学中,穿插普通话口语测试,如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幼教生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练习。
2.鼓励幼教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有些来自农村的幼教生在升入大学前,接触普通话的机会不多,初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也习惯运用地方方言进行讲课,这导致幼教生基本不会说普通话,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教师在幼教新生入学前,应提前告知,幼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使幼教生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幼教生提供讲话的计划,努力帮助幼教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进而提升幼教生普通话水平,实现地方语言风貌的改变。
3.将“说话”总成绩纳入成绩考评,鼓励幼教生进行思考,提升幼教生思维品质
为有效杜绝幼教生刻意的逃避进行讲台讲话,教师可将“说话”成绩纳入成绩考评中,督促幼教生进行课堂讲话训练,帮助幼教生克服羞怯心理。此外,讲话课题应具有开放性,避免幼教生照本宣科,鼓励幼教生进行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幼教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改变课堂讲课模式,凸显幼教生主体地位
1.改变传统讲座、会议模式
将课桌摆放成圆形的宴会桌式,鼓励幼教生围桌而坐,当幼教生回答问题时,需要离开课桌,站到没有课桌遮挡的地方,鼓励幼教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紧张与羞涩。经过几次训练后,幼教生便会慢慢的消除恐惧、羞涩心理,这对幼教生未来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将课桌摆放成圆形的宴会桌式,有利于教师布置教学任务,便于幼教生进行讨论和教学任务的展开,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短,采取圆桌的教学与互动模式,既可以对幼儿进行观察,让幼儿教师及时的掌握幼儿动态,也能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发展幼儿的思维。
2.转变教学模式,凸显幼教生主体地位,提升幼教生专业素养
师范教师在进行课材理论知识教学时,对于幼教生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应科学的设置教学计划,鼓励幼教生进行自主学习、相互探讨,教师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在进行专业能力训练上,可分为综合能力和单个能力训练两种任务。如在进行“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章节中,教师可设置的单人能力训练任务为:讲童话故事训练、主体设计活动、幼儿表演等,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引导幼教生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并有效执行,以培养学幼教生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教学活动地开展,能够有效培养幼教生独立学习能力,激发幼教学生探究能力,进而为幼教生将来的教学研究打下坚定的基础。
四、科学利用教学观摩,帮助幼教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在师范专业教学中,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向幼教生展示典型的教学案例,帮助幼教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观摩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通过对媒体播放典型的幼教视频,引导幼教生便观看、边思考、便记忆,鼓励幼教生对幼儿教学活动结构、教师的素养、幼儿行为、活动改进环节等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幼教生将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活动相融合,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类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并具备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仪态、教学语言等基本教学素质。
在进行幼儿观摩教学时,师范教师应积极引导幼教生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帮助学生掌握幼儿的认知水品、言语特点,使幼教生在将来的幼儿教学中,学会尊重幼儿,能够因材施教,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设计游戏与教学计划,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五、优化培养模式,注重幼教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师实践知识、实践技能与其专业素养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实践知识作为后盾,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难以提升。在当前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对幼教的实践技能与知识要求低。如有些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只看学历的高低,忽略了其职业素养及实践经验。这体现出社会及学生对幼教生实践技能的不重视。此外,幼儿教师在入职后,进行的培训与教育,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致使幼儿教师职业素养难以有效提升。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学校、社会都应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幼儿教师搭建实践技能与继续教育培养平台,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幼教
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从而实现幼教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幼教生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前提。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只有通力合作,关注教学细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实现幼儿师范
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幼儿教育关系到幼儿的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德育教育,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