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师生的文本体验,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现行的公开课中,老师们都喜欢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一些公认的优秀的课例,无不是情蕴丰富的文学作品,但是对关于文学作品怎样教学是好课的争论一直是个热点。案例一:孙老师的困惑
在江苏省新教材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孙老师上孙犁的《黄鹂》一文,在这堂课上,他用近三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后,介绍作者及此文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本的内涵。此课获得了省一等奖,有关专家对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设计赞赏有加。而在一次全国性活动中这样的设计却受到了专家的质疑:外加的东西太多,不应该将写作背景及作家生平作为学生解读文本的累赘,应该让学生和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同一篇课文、同样的设计、同一个执教者,几乎相同的教学效果,却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孙老师倍感困惑。[1] 案例二:一封家书引发的争议 《傅雷家书》片段再现:
师:傅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父亲循循善诱的说理为他指点人生的方向,有细致入微的关爱给他前行的力量。或许我们同学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可能还会觉得自己的父亲对自己总是那么严格,挑剔。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或许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那份爱的真,爱的纯是一样的。在这里老师也想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一段经历。
课件展示资料:(教师个人成长的黑白照片配文字展示,背景音乐是舒缓的钢琴曲,出示图片后是一段文字)“„„1974年,儿子出生,产房是家里的九平方米的房子,接生婆就是隔壁余公义的母亲。没有分娩设备,好在还顺利,母子平安。假如难产或者产后大出血,那真是束手无策,很后怕,也很后悔。那时没有经验„„”[2] 在该课中,老师通过自己说家书,让学生体会父爱。但这封家书的引用引发了关于这个引用是有用和无用的争议,人们的看法不一。
这些争论和困惑都涉及到了文学作品的教学评价标准问题,对同一节课,由于评价者评判有效性标准的不同,他们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标准的不同会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不知路在何方。
一、文学作品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
目前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我们发现,现有的评价标准大都是针对公开课实施的,对常态课则缺乏可操作的标准。许多公开课评价标准都是立足于整个语文课堂对教学过程进行评判的,一般都从学生、教师、学科、课堂四个方面设定了评价标准。但是看起来感觉这样的评价标准都是从宏观教学论角度上进行的,似乎适合所有的学科,而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再加上设置的评判点比较多,使评价标准模糊,侧重点不明。
姚利民认为“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可以界定为取得了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3]语文教学要讲效率,但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效果。教学效果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不能由于显性效果的不明显而轻易认为那是“无效教学”。在前面“孙老师的困惑”和“一封家书引发的争议”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上述案例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对引入内容有效与否的评判上。我们认为,如果所引入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应视为是有效的,相反,如果所引入的内容对学生体验文本无用,自然是无效的。对学生来说,教材文本的终极价值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文本的深层内蕴,“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语文教学意义的达成就是使教学文本实现对学生的影响,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语文教学要讲效果,但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学生的接受效果。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接受效果的达成是评判文学作品教学有效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接受就是对文本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因此笔者认为,评价文学教学是否有效,师生对文学文本的体验开展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指标。
二、教师对文本的体验引领是文学作品有效教学评价的基点
对教师而言,教材上的文学文本就是自己的解读文本,教师有自己对于文本独立的思考、情感的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对于文本的体验和理解传达给学生,甚至会从讲课文到讲“我”,脱出文本的羁绊,创造性地讲解自己的见解和体验。案例节选:《风筝》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王开东
(一)走近鲁迅——牵住那一根线
1.关于“人”的问题;2.关于主奴一体化;3.关于话语霸权;4.关于中国人的健忘;5.关于鲁迅式的无路可走。
(二)走进《风筝》——解剖这一个风筝 师:《风筝》是鲁迅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多年来它像风筝一样飘扬在思想的天空,给人们无限的启发和深思。下面请一个同学友情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感悟。
(三)走进心灵——放飞风筝
师: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鲁迅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我们现在不妨放飞风筝,来谈谈“精神虐杀”这个话题,你们认为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精神虐杀?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以他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广博的知识涵养、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带领学生走进了鲁迅的内心深处,展示了鲁迅深刻的魅力,师生在共同的对话碰撞中实现了更高意义的解读。王老师的讲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另一个层面来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丰富了文本的阅读,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教师必须做一名忠实的读者,走进文本,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体味作者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匠心。在此基础上,要跳出文本,从自身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体验文本。每一个文本都是作者生活体验的鲜活再现,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它不再是简单的认识物,而是内含生活意义的生命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自己本身就是读者,但又需要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向往和期待。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创设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体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不是要将文本当做金科玉律,而是要吃透文本,将文本内容当做与学生进行谈话的部分材料,能依据不同的情境的变化,适当调整教学的计划与进度,打乱原有的安排,适当穿插新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课堂虽有些不顺,显得不是环环相扣,还有点随意、松散,但正是在这样随意中散发的知识火花和知识碰撞,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效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是“拉”学生来理解文本意义和作家意义,而是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欲望,拓展学生解读文本的视野,真正提高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真正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生成作为了课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对文本有无独特的正确的体验引领是我们评价其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点。
三、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生成是文学作品有效教学评价的核心
有效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文学接受是一项特殊的审美与文化的精神活动,是读者与具体作品碰撞、沟通、契合的双向互动过程。[4]读者投身于接受过程时,他的头脑并不像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的是一块意识的“白板”,而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文学素养与阅读准备,已经进入了前理解与前审美的精神状态。[5]所以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时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自己的心理定势的。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文学接受心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说明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是自觉不自觉地带入自己对生活世界的心理体验的,这种体验会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把握。所以文学作品的教学也可从学生的心理体验出发,尊重每个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的差异,考虑学生对文学文本的接受能力,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
文学作品文本的独特性,要求读者只有和文本亲密接触,才能发挥文本的文学性功能;只有当文学作品真正在人的内心发生作用时,它才是真正有效的。吴伟昌认为,考量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该是“学生成长”。[6]学生是文本最终的接受者,学生的文学文本体验的实现是文学作品教学效果实现的关键。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就是师生体验文本的过程,但“文本的反映和实现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对于文本的机械‘复制’过程。文学文本解读绝不是对文本、被动的接受。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定是融会了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欣赏经验的,读者的感受能力、艺术趣味以及已经具有的对于社会生活、对于人生以及对于艺术本身的认识。”所以文本一经读者阅读,它就是一个读者文本,这个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课堂是文本解读的呈现之地,一切有效无效的解读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师生对文本的体验在课堂上要进行展示,就需要师生的交流对话。在课堂上,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文学作品教学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客观要求我们关注师生对文本的体验。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将师生对文本的体验开展作为评判文学作品教学的一条直观的标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和有效。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关注人的生命状态,为了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评价时,我们有必要关注师生对文本的体验与生成,重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立足于师生的文本体验,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文学教学也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精神的相遇,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要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
情感
有效
正文:
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未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关注课堂教学学生的情感体验,应搭建积极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一、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夸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我在苏教版七年级《长大的感觉》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记录学生生活片段的照片展示出来,引出学生很多回忆。本节课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多彩的青春,二是矛盾的青春。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就叫“猜猜我是谁?”让学生把小时候的照片给我,上课时我随机抽取其中的照片投影出来,让同学们猜猜“我”是谁?学生也许能猜出来是谁,也许猜不出来。紧接着设问: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长大了,发生了很多变化。顺理成章,让学生谈谈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引到课题《感悟成长》。没曾想学生看到第一组照片——艺术节。英姿飒爽的航母style造型。前排表演的学生身着迷彩服,后排是统一黄色班服。一见到这张照片,学生立即回想起当时的紧张排练。杨同学说:“为了排练好节目,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认真训练每一个动作,力争完美不留缺憾,终于取得好的成绩,同学们我之欢欣鼓舞”。第二组照片——运动会身影。朱同学说:“虽然自己不是运动员,但主动为班级里参赛运动员提供后勤服务、摇旗呐喊也很自豪。虽然我们不是第一名,但我们尽力了,努力过、拼搏过就无怨无悔”。第三组照片——开学典礼。刘同学说:“现在看到这张照片我依然很激动,因为终于走进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实现了我的理想。”“怎样描述我们的青春呢?”我说,能否这样概括:“运动会——我秀我风采;艺术节——我展我特长;恐龙园之旅——我释放我飞翔;开学典礼——我实现我理想。”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保护学生自尊,扬起自信风帆。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三个主题写在黑板上:生命的叹息、生命的呵护、生命的家园。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你的角度出发,你认为这三个主题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果有,又是怎样的联系?我听到很多精彩的回答:王同学说,“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因为有的人为了逃避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开始呵护生命,要呵护生命就要保护生命的家园。”李同学说:“正是因为听到生命的叹息,才会呵护生命,人们总是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而要呵护生命就要呵护生命的家园——地球。”另一李同学说,“因为有了生命的家园,才会有每一种生命的绽放,只有懂得生命的宝贵,才不会轻易毁灭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听到这些答案,我不禁感慨,他们的想法如此独到,他们的语言如此的美妙,他们的逻辑如此的清晰,他们的分析经得起推敲。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三、打动学生心灵
引发情感共鸣。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给学生播放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的获奖感言。主题是《讲故事的人》。短短五六分钟的视频,莫言就讲了很多故事,我提前就告诉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记住莫言讲了哪些故事,等会儿让你来讲述。把截取的视频放完后,我就开始让学生讲,一人一个故事即可。被叫到的第一个同学开始讲他所听到的印象最深的故事:莫言小时就家里很贫困,好不容易吃顿饺子,这时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我”给了他一包红薯干,他却不肯走,一定要吃饺子,“我”便叫他滚,母亲骂了我,把自己的一碗饺子倒给了乞讨的老人。简短的语言、明确的表述,我很满意。第二个同学第二个故事:莫言小的时候手拎一热水瓶去打水,因为贫穷、饥饿,双手无力,热水瓶掉在地上,为此他吓得躲进草垛一天不敢出来,害怕母亲的责骂,直到要吃晚饭的时候听到母亲在呼唤自己乳名才不得不出来。可是母亲并没有责骂自己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第三个同学第三个故事: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拾麦穗,被看麦田的人追赶,因为母亲是小脚跑不快,那人追上后狠狠的打了母亲一巴掌,多年过后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那个曾经打了母亲一巴掌的人,我欲上前还他一巴掌,母亲却制止了我,说:“这个老人和曾经打我的人不是同一个人”。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讲下去,开始时我喊到谁就谁讲,后来是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要求讲。我很震惊,为何他们能如此生动的描述这些故事,我想是因为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们。趁热打铁,我从第一个故事启发他们思考:为何“我”让乞讨的老人滚,而母亲却把自己的饺子给了他?“因为饥饿,莫言不想把自己的美食分给让乞讨者。”“因为母亲善良、乐于助人。”“因为母亲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听着孩子们 的回答我很欣慰,说明他们在思考,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我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母亲不识字、没有文化但她知道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虽然母亲不知道什么是人格,但她知道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要有一颗同情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人;虽然母亲没有学过宽容的重要性,但她知道有时宽容带来的震撼远远比惩罚更强烈。”
四、营造和谐氛围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感受与体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人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课前无法预设,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要出现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对话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探索人生的真谛》这节课教学中,有个标题是“不同的人生态度”,谈到人不同的人对快乐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甲说:我清闲,我快乐。乙说:我创造,我快乐。丙说:我享受,我快乐。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的?邱同学说:我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道理,在我们工作之余可以清闲一下,在假期里可以出去旅游,走进大自然看看风景,放松心情,领略异国风情,这样能够更好的投入工作,在我们有点累的时候可以享受一下,约朋友聊聊天、喝喝茶、唱唱歌,所以他们的想法都有道理。张同学说,我认为这个题应该加一个条件:这是贯穿他一生的人生态度,比如这样改一下,只有清闲才会快乐,只有享受才会快乐,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有意义的人生在于为他人、为社会贡献点什么。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社会。同样如果一个人只有创造才会快乐也是不对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始终在创造会活得很累。杨同学说:我认为前面两个观点可以统一到第三个观点中去,因为有的人认为清闲就是中享受,而有的人认为创造就是享受,所以我享受我快乐。在辩论中,既在反驳他人的观点,也在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辩论会使观点越来越清晰。要想在辩论中取胜,就必须具有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就必须懂得这个角度不好反驳,就换个角度去反驳的道理。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趋向,探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全面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参考资料和文献:
1、徐建成著:《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关注师生情绪,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2010-2011学英语学科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关注师生情绪,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姓名:相 海 演
工作单位:新楼小学
教 育 组: 梅林镇教育组
关注师生情绪,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摘要:良好积极的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对深化小学英语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更有效的学习英语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师生情绪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浅谈师生情绪的关系,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自我情绪调节的重视,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师生情绪关系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和减低学习效果。所以,师生的情绪在课堂中对能否有效地学习英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中情绪的重要作用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理念的贯彻彻底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观念的改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有时要把握这个度并不是件易事,有的教师只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而忽略教师本身某些方面的重要性。要使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容忽视,而其中尤以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为重。著名的外语教育家H.H Stern曾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积极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在英语学习中,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尤其不可忽视。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因此英语教学应该重视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保持积极、愉悦的授课情绪,加强师生情绪互动,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的相互制约
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要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教师的情绪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如果老师这节课是积极活跃的,那么学生同样会受到感染。如果老师无精打采,这种消极的情绪同样会传递给学生,可想而知,那节课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记得有一次自己在生活中碰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上课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把这种情绪隐藏起来,结果学生似乎受到了我的感染,那节课上得特别的闷,学生无精打采,自己都感觉很糟糕,通过反省才知道原因是出在这里。可见,想要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自己良好积极的情绪是多么重要。
学生积极活跃的情绪又是教师创新能力的源泉。例如在教授PEP三年级英语Unit3 Let‟s paint 颜色的单词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各色的蜡笔,用“Listen and do”的游戏来巩固这些颜色的单词,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踊跃举手,这使我感受到了学生对我的肯定,于是激发了我Imaginary game的产生,联想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的联想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次成功有效的教学使我意识到原来热情高涨的学习气氛也能促进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发散。让教师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有回报,就会加倍努力去创造。
这两种奇妙的感受,让我意识到不仅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情绪,还要努力促进教师积极快乐授课的情绪。两者相辅想成,相互影响。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较差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如何使师生情绪都保持在积极乐观的状态呢,可有以下几方面操作: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故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爱他们的,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的,没有偏颇谁。学生对你的好感就会产生,接着就会对你产生信赖,进而喜欢上你的课。同样的,你看到学生那一双双信赖的眼光,你又怎么会让他们失望呢,这样,师生的积极情绪就培养起来了。
(2)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
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创造这样的一个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看到学生们那么积极地学习英语,教师怎么能不热情高涨地授课呢?
(3)完善教师情绪调节和学生奖励体系,培养自信心
教师自我情绪的调节很重要,无论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在上课前深呼吸,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情感,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又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感染,教师积极或消极的动作、眼神、语音语调都能传递给学生,儿童有巨大的情感能量,只有在儿童积极、主动的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实践、探索。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肯定的威力是无法估量的,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肯定的方式不尽相同,有言语的、肢体的、表情的、物质的。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运用好以上的肯定方式非常的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结语
由上文可见,师生情绪对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师生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通过以上的方法来调
节师生的情绪,以达到积极状态,最终完成英语的有效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朱萍 张英,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庞士让,课堂教学艺术新论。《教育学》2000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出版。
4.揭阳市教育学会(主办),《揭阳教育》2010年第7期 揭阳市教育局。
第四篇:体验单元整合,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单元整合,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综合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是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
【关键词】单元整合;教材;方法;有效教学
早期的外语教学,十分强调将语言划分为各个小部分“重复不断操练”,然后再将各部分还原为语言整体训练。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当语言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时,就已不再是语言。全语言小学英语的课程应以主题式单元为核心架构。在对学生的需求和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的、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建立在此分析基础上,变“单一课时备课”为“单元整体备课”。过去我们常常以“单课时”为备课及教学的对象,但在教学中往往感到“捉襟见肘”。全语言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以“单元”为单位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前,二师所有的小学都在使用新版PEP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内容生活化,知识覆盖面广。缺点是:教材跨度大,内容难,容量多,情景缺乏。那么我们将如何更好的使用这套教材,真正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呢?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标准。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使用教材时,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单元整合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一、明确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特点
新版PEP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是按照单元体系编写的,每个单元有三个部分。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教材一律按单元进行设计和编写,每册书共有6个新授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新授单元又分为“A、B、Story time”三个板块,“A、B”板块主要有“Let’s learn、Let’s talk、Read and spell 或Let’s check”等主要模块。PEP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专门的话题。而且在这些单元话题中,很巧妙地安排了相对应的语言结构和交际功能。同时,教材又会为每一个话题设计出相关的语言知识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语言知识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话题所要求的语言知识项目,并形成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了解教材整合的方法SARS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适当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删减。那么什么是SARS呢?
S=Select :教材的哪些部分是最重要的?
A=Adapt:教材的哪些部分你基本保留,哪些部分需要修改以达成教学目标? R=Reject:教材的哪些部分要去掉?
S=Supplement:哪些内容要补充以满足需要?
在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整合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务必使教学内容成为围绕着单元主题相互联系的内容网络,使学生有机会对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并形成系统的知识联系,进行单元整合时必须基于学生的角度去整合,关键是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经验和体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进行单元整合时要将有意义的语言以全面的、完整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实现语言学习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目标。
3、在处理教材时,必须对教材进行 “解压”,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读学科知识,将知识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为了考试而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所删减或增添的教学内容在总体上应不低于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在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
如在教授字母A---I时,当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教师就可以增加难度,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不同组别的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A组(优秀)
1、能打乱顺序正确默写这十个字母
2、知道这十个字母的正确书写格式和笔顺
3、知道这十个字母的发音及有这些发音的单词 B组(良好)
1、能按顺序默写这十个字母
2、知道这十个字母的正确书写格式和笔顺
3、知道这十个字母的发音及有这些发音的单词 C组(基础)
1、知道这十个字母的正确书写格式和笔顺
2、知道这十个字母的发音及有这些发音的单词
四、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调整教学顺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调整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是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现实生活中周围发生了某件重要事情,教材中某个模块的内容恰巧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情相关,如果在语言知识的衔接方面没有太大问题,就可以提前教学这个模块。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后,原来的顺序也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
2、调整单元内的教学内容的顺序
单元内的调整指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教学内容的联系,把某个单元中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并调整先后顺序,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以PEP四年级上册Unit 4 Part A Let’s learn部分为例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的是有关食物的几个单词soup, vegetables, beef等和句型“How much is it?”构成的一段小对话。这是学生所熟知的一个购物过程,教学中可以一步一步由食物引到对话,添加单元中与此对话相关联的其他重点单词、句型等,高效率的整体把握教材,促使教学的结果的高效呈现。先由幻灯引出已学的食物单词,结合新授单词soup,vegetables形成新的单词词组egg vegetable soup等。通过句子“I ’d like egg vegetable soup.What would you like?”进行延伸,过渡到去KFC买食物,在这一熟悉的场所进行的交易也是十分熟悉的,因此,购物过程就变得简单有趣了。学生可以通过表演之类的活动,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有趣,既解决了基本知识学习,又加深了日常交际场景的重现,集生活与学习为一体,为真正的学习。
3、调整单元各板块内教学内容的顺序
板块内调整指的是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单元内几个板块的顺序。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art A中的内容时,就可以先学习第二部分中的内容(Let’s do)。因为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动作复习了之前的Hello的内容,先学习这部分作为复习巩固,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调整教学方法
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参中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设计各种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活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眼到,手到,口到,更要心到。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法对我们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不仅要懂得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而且要善于 “瞻前顾后”地设计任务以及“化零为整”地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整体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整合教材,让教材能更好的利用与课堂,不是简单的避重就轻,删繁去难,而是需要教师全面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正确把握教材的基本信息,才能让教材的整合利用发挥效果。细水长流、水滴石穿,对教材的整合、利用、第二次开发是不可能一撮而就的,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勤于总结反思,以及对教材透彻理解和钻研。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在不断地反馈中提高自己,才能灵活整合教材,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版PEP小学英语教师用书》
三、四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3.《英语中高年段跨越式教学要点》培训讲稿 张媛媛
第五篇:实现有效教学反思
“实现有效教学反思”研究方案
--------幸福镇中心校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校,.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反思,有的甚至没有反思。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教学设计和过程的研究,对教学反思和总结没引起足够重视。不少教师甚至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有的反思流于形式。众多的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教学反思形式存在单一化、模式化倾向。这种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重叙述,轻分析。重面上的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深刻的分析,重在问题的概括和罗列,对于出现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不够具体。重在教师单方面的教,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有的不能正确处理细节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分析这些现象时我们感到,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有必要通过校本研究,引导教师通过科研的理论、方法,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教学反思的内容。
3、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二、研究方法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论知识,调查、分析目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实验总结法。通过指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反思案例,找到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总结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三、研究思路
筛选问题→形成预案→进行前期调研→研究中及时调控→不断总结经验→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1)将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听课、访谈、问卷等方式,听取教师的建议,全面掌握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基本教学情况,细致调研、归纳、分析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抓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反思模式的探讨研究。
(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指导,阶段性的观摩研讨,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策略等对实验进行调控;
(3)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交流,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撰写研究成果,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
调查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现状,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
1、成立研究小组,召开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研究人员培训,明确研究的意义,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3、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校领导传授新课程理念。
4、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深入阶段
1、坚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活动。请一些名校名师到我校上公开课,课后教师集中反思。
2、开展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系列教研活动。通过教师讨论会对教师的反思进行讨论。
3、编写教师反思集。
4、请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进行讲座和指导。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
1、对反思的模式进行探索总结和提炼。
2、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以便于修整。
3、总结概括反思经验,撰写总结报告。
5、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五、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典型案例集、论文集、博文等。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