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白板来了之十六:信息化教学的主动学习探究
电子白板来了之十六:信息化教学的主动学习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到来,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形成。使“不完美的教师,带着不完美的学生,在黑白共舞中,共同走向灵动的完美课堂”成为现实。
我认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灵动的完美课堂过程是:课前的网络梳理信息资源;课堂的白板展示信息成果;课后的网络温习信息难题。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体现。例如:灵宝市第一小学的一节科学课,让学生课前在家里,先自个上网搜索整理生命科学的信息资料,然后,小组远程协作整合信息资源,课堂上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白板上展示信息成果。最后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评各组的信息价值。课后,学生在家整理课堂上的信息收获。由此而产生的学生利用家庭网络,“到课不到堂”的自主学习,更加凸显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的时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是使学习者主动地卷入学习并从中体会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认为,信息化教学尽管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使学生从网上随心所欲的获取信息。然而在大量信息面前,学生容易出现求新、求快、求刺激,而不求甚解的倾向。有的则盲目浏览大量网络信息,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还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甚至会产生坏的影响。因此,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学生,否则课堂将会导致失控。毕竟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必须给出明确的任务与规定的时间,一方面需要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研究信息的技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自主学习,有的放矢,不至于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迷失自我,偏离学习目标。在灵宝市,很多教师采取为学生配送“资料包”、“资源城”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课程信息海洋里遨游。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所以,信息化教学中,仅仅把教学内容讲明白、讲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灵宝市中州实验学校的一位参加全市音乐优质课大赛的音乐教师,课件中最关键的音响部分,是她上六年级的孩子帮着制作的。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一位参加国家级电子白板优质大赛的数学教师,课件中最鲜亮的三角形,是班里的学生主动为她做的。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得的图片绘画、课件网页制作等技能,转化成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技巧。使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会成长为不一般的人才。
信息化教学意味着信息占基础地位,会改变阅读、写作和计算的方式,使主动的、探索式的、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充分体现了民主性,也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别化,学生就像走进了信息化的知识超市,尽情实现生命的狂欢。灵宝市焦村一中一位参加省级电子白板优质课的英语教师,她的课堂,每个学生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学生的老师。既要专心听别人的讲,又要专心准备自己给别人讲。课堂上,没有了学生和老师的区分、黑板和白板的区分、上课和下课的区分、教室前与教室后的区分。每个学生都具有多重的身份,既是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者,又可以是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
尽管,信息化教学追求的是灵动的完美课堂,但往往是在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学堂的同时,又带着遗憾走出教室,学生在弥补遗憾的拓展训练过程中,又一次地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兴趣。
第二篇:电子白板来了之十三:教育信息化的新策略
电子白板来了之十三:教育信息化的新策略
电子白板的到来,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使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与时俱进地酿造出了新策略。
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数字校园。它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应用,呈现出教育管理智能化,课堂教学网络化的现代教育特征。
这既是“硬件”、“软件”和“人件”的整合,也是“天网”、“地网”和“人网”的整合。我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新策略,就是把“硬、软、人”或 “天、地、人” 进行有效地珠联璧合——科学管理。
从科学发展观来讲,“人脑”的管理,难于“电脑” 管理。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新策略是:发挥“理念优势、管理优势、机构优势、人才优势、硬件优势、软件优势、网络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应用优势”等十大优势,重视“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档案建设、评估建设” 等十大建设,提供“理念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课题服务、竞赛服务、视频服务”等六大服务。下面,以灵宝市为例进行概述。
近年来,灵宝市坚持以“硬件建设、网络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先后实施了远程教育“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建设了高标准的教育网络中心机房,实施了光纤(宽带)入校工程;全市教育系统计算机总数7000余台、计算机教室96个,多媒体教学设备1500套,新型交互式设备达到70%以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三门峡市先后两次在灵宝市召开电化教育工作现场会。今年4月,灵宝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
灵宝市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电教馆和远程教育中心,共有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内设办公室、资源应用与教研培训部、网络管理与新闻采编中心、“班班通”项目部等四个科室,形成了“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优势互补、服务周到”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灵宝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重点责任目标和督查项目,权重比例占15%;将信息技术教育列入了教育教学监测范畴,每学期考核通报一次,此项工作已连续开展五年。灵宝市二中等学校,不仅利用数字校园网络平台,鼓励教师吸收接纳前沿的教育信息,而且还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效的教学资源。既重视了教师制作课件的劳动价值,又减轻了教师重复编写纸质教案的劳动负担。
2011年10月,《灵宝市校园网建设标准》的制定,使不同类别和办学规模的学校,明确了建设标准。灵宝市有一支组由20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组成的市级技术服务队伍,主要承担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研究、培训指导和设备巡检任务。灵宝市自主创新、提升的培训模式是“任务驱动、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网络拓展”;培训方法是“拆开它懂得原理,装上它学习技术”;培训管理是“培训过程与档案管理同步进行,培训结束,档案健全,达到了精致化的管理水平”;培训班级为“三三六零”班级授课制;培训特色是“关注环节、注重细节、过程严谨、落实到位”。河南省教育厅和三门峡市教育局主管领导对灵宝市的培训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8年以来,灵宝市参加省级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3600余人,教育技术校本培训6000余人。特别是近500名高中教师也参加了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使高中新课改的信息化操作水平明显得到提高。灵宝市先后组织专业电教人员和学校骨干技术人员,对校园网技术标准、校本资源库建设构建模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巧和课例录制、三分屏网络课堂录制、远程互动教学系统、远教微机室升级等技术革新,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特别是《实施班班通工程,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区域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三个省级课题的研究,突破常规、强化教研、扭转质量,填补了自主立项省级信息技术课题的空白,增强了灵宝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软实力,从均衡教育、专业成长、学习方式等方面,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的理论引领、典范引导和技术支撑。
对国家(省)教育资源网、市(县)级资源中心、社会资源网、和校本资源库,灵宝市按照基础性资源、区域性资源、社会性资源、个性化资源进行类别功能区分,构建资源体系。截止目前,已接收国家基础教育卫星资源1200G,建成了覆盖小学至高中的全学科“灵宝教育资源库”,各学校电教教材使用、校本资源库建设已成常态。
灵宝市还以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契机,统一组织了资源应用的体验式培训。并依托省教育资源网搭建了县域教研备课和师训平台。在国家、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注册的教师达到2600余人。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的学校,特别是针对农村边远学校的教师,灵宝市采取直接配送资源包的措施解决资源问题。同时,对这些学校不强调应用整合课件,倡导直接应用素材。通过培训和引导,教师资源共享意识逐步树立,同时也明确了资源引用的途径,熟悉了网络教研的方法,消除了资源应用的障碍,破解了构建网络化课堂的瓶颈。课堂容量更大、气氛更活、效果更好,使学生激发了兴趣,使教师尝到了甜头。在2011年省第二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成果评选中,灵宝市获奖成果70项,占全省12%,其中获一等奖7项,3位教师被聘为省教育资源网兼职编辑;在第三届评选中,目前上报作品数量和参赛人数居全省县市级前列。
按照城市学校、乡镇学校、农村学校、边远教学点四个层面,灵宝市确定8所中小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试点学校,明确试点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探讨。灵宝市实验中学自主开发了“班班通”集中管理平台、网络听评课系统、远程双向教研系统、校本资源库平台等7个平台,并与三所农村初中实现了远程交互教研教学,其中最远距离达到60公里,开辟了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城关镇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朱阳镇数字化校园建设,豫灵镇上屯小学的农村数字化校园模式,均为相应层面的学校提供了良好借鉴。
2011年,灵宝市启动了动漫教育实验基地和实验学校建设和申报工作,累计投入80余万元,新建、改建标准化动漫实验教室5个。组建了15人的动漫实验教师队伍,选拔了150名动漫实验班学员。已被三门峡市确定为动漫教育实验基地,市二中等5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动漫教育实验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在国家和省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灵宝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的连年攀升。在灵宝市承担的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信息化带动均衡发展模式成为重要经验之一。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惜时增效,轻负高效”教育理念,打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品牌效应。高考成绩连年处于三门峡市领先位置,特别是2012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在考生减少700人的情况下,各批次人数均有大幅度增长。全市本科上线3803人,其中一本(重点)上线534人,占三门峡市54.1﹪;二本以上1795人,进一步巩固了我市的教育强市地位。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第9期教育技术二级培训班作业
作者姓名 题
目
信息化教学探究 机电工程学院 2014年11月5日
所在单位 日
期
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机电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的分析,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各个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学习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策略;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他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其缺陷则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它不仅能提供充分的交互性,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而且能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过程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而是利用信息资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自主、合作、创新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组织教学,而课件往往是书本内容的电子版,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同时信息技术的其他形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最常使用的是讲授法,而研究性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则很少被采用。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对课程学习有很大帮助,它培养了自学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促进了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但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做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系统,它需要各种教学因素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通常有三种学习策略:
1、任务驱动学习。采用各种类型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可以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与协作式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3、研究型学习。研究型课程任务通常用于课后延伸,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协作学习问题。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非常有效。在协作学习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协作小组借助于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竟争、辩论等。协作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查阅,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放到网络的资源中心。
2.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历存在差异,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教学之初,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交互式课件中,可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在资料库中应包含与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信息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还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充分交流,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已取代教师成为知识的主要源泉,只有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4.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模拟实验,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想像力的发挥提供了动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想像力的推动下,思维高度活跃,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
结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知识重新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开放的课程系统,此外还需要建立多元化、多角度的考评系统,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晓,浅谈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2] 杨润强,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0).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徐雷1,张莉2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沈阳市金融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1)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对此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要从观念、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走进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特征
国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信息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对此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信息化教学以及相应的教学新模式,离开了信息化教学,教育创新就没有载体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管理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从而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表现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从观念、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它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理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教学模式结构是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所构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来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通过异质协同作业、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的链接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源丰富,有利于创设情境。
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分层次交互,有利于因材施教。
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的交互给学生提供了分层次学习的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与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逐步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了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因材施教。
3.个性化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
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是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多形式互助,有利于协同合作。
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在网络的帮助下,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同、互相竞争或分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参加学习,这对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很有好处,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育特征
信息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1.个别授导类,具有针对性。
典型模式包括个别指导、操练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辅导。
教育特征:计算机作为智能导师直接与学生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内容特定,形式灵活,实现个别化教学。
2.情景模拟类,具有趣味性。
典型模式包括教学模拟、教学游戏、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
教育特征:利用计算机建模技术,为学生构造仿真模拟的体验情境,可操纵,可建构,可竞争,寓教于乐。
3.调查研究类,具有主导性。
典型模式包括案例学习、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
教育特征:计算机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检索工具,帮助学生分析和决策。4.课堂授导类,具有直观性。
典型模式包括情景化学习、计算机支持讲授、电子讲稿、问题解决。
教育特征:计算机作为教具及助教,创设实际情境,进行信息播送、收集与处理。5.远程授导类,具有开放性。
典型模式包括虚拟教室,包括实时授递、异步学习、作业传送、小组讨论等。教育特征:计算机网络作为传播工具,利用实时通讯功能和异步通讯功能构造学习环境,实现教学活动。
6.合作学习类,具有交互性。
典型模式包括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伴、虚拟学社。
教育特征:计算机与网络作为虚拟社会,强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机的交互和协作,是对真实与虚拟的集成。
7.学习工具类,具有辅助性。
典型模式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解题计算工具。教育特征:计算机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
8.集成系统类,具有综合性。
典型模式包括集成学习环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集成教育系统。
教育特征:把授递、情境、信息资源、工具、教学、管理等功能综合在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中。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展望
教学模式是教育系统的文化敏感因素,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只要是真正有效的,还是比较容易被教育者所接受的。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正面临着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要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走进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们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已有的网络教室、校园网、Internet和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起来,并对它们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并使其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去,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如虎添翼,蒸蒸日上。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商们的不断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教学会有一个新的飞跃,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作者简介:徐雷(1970-),男,辽宁锦州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张莉(1974-),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市金融学校商贸系副主任,讲师。
第五篇: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
教育的信息化之路从开始的“校校通”,到“校园网”,再发展到现在的“数字校园”,经历了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潜件建设的过程。在“数字校园”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解决课堂面授教学的信息化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又称为互动白板或交互白板,是基于pc机的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输入设备,它包括电子白板、电子笔和相应的应用软件。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书写与随时批注、凸出重点、记录和储存、智能绘图等功能,它让我们告别了刻板的课堂,既体现了传统教学的精彩,又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因此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它在未来的发展势不可挡,不容小觑。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及优势
互动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展示和板演,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找规律》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情境,让学生利用拖拽功能来排列不同颜色的气球。这一简单的操作就能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编辑功能。传统的电教平台依靠于鼠标控制展示平台,限定了教师的活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易操作性使这种教学手段得到了变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它轻松书写、转换、标注。
突出重点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聚光和缩放功能,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聚光灯、缩放和拉幕这些特殊效果使重点更突出,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记录和储存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保存与记录功能,可以将课上生成的内容及时地存储下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积累资源,还可以方便学生的再学习或复习。
远程链接和建立资源库。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存储现场生成的资源以备后用,还可以远程调用资源。白板资源库中有很多主题资源,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下载。如在语文教学时,学生需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主人公。白板资源库为教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弥补了书本的不足,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交互式白板在信息化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用策略
很多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的同时,也透露出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电子白板在实际教学运用中的效果。
为技术而技术,违背教学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忙着应用白板的各种先进功能,而忽视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导致白板技术喧宾夺主。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应用白板设计教学的能力,突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缺乏积极建立白板教学资源库的意识。大多教师授课结束后不能及时地将自己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储存,致使每次需要时还要重新整理,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在授课结束时应该及时进行整理和储存,存放于资源库或者上传至远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不能以白板工具替代学生的学具。电子白板带有很多工具,如圆规、三角尺等,这是为了方便教师演示而设计的,然而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只用白板演示而忽视了实际工具的操作。白板虽然替代了黑板,但绝对不能替代实际工具。因此教师还应让学生运用实际工具更多地去实践。
随着技术研究的深入与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日益完善。交互式电子白板终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课堂互动的平台、资源管理的平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