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第四章教育目的

时间:2019-05-13 01:3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概论》第四章教育目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概论》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篇:《教育概论》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设想和规定。1、从内涵分:广义教育目的和狭义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本章主要研究狭义的教育目的,特别是我国的教育总目的。2、从形态上分: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应然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两种目的的统一和背离 3、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始于蔡元培的《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教育方针:国家、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教育方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措施、途径、方法。)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科根据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的性质、任务对培养提出的特定要求。

两者的关系是普遍与具体、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目标(Objectives)一词流行于美国上世纪 30 年代。泰勒教授提出了目标评价理论。按教育评价学的观点,教育目标具有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布卢姆的《教育评价》指出,教育目标就是以一种比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从具体到抽象(由下而上)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1)、教育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规定(2)、教育培养的人的素质规定 分析下列教育目的的结构: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

“培养终身追求自我完善、自强自立的人;培养具有公共精神、主动参加国家与社会建设的国民;培养继承传统文化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2006《教育基本法》(日)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

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我国的实然标准是什么?

(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主观依据: 哲学观点(举例)

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和其教育目的:

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就是现实世界中可感知到的事物,即自然界;理念世界是精神世界。他认为,现象世界是不可靠的、不真实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映像;理念世界中存在着普遍的、一般的、值得认识的东西,是真理的化身,是宇宙精神;而神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主宰一切。人是神所创造的万物中最优者;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人的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当灵魂和肉体相结合“投胎”为人时,就暂时失去了对最高理念的认识和记忆;然而在现象世界万物的刺激下,又可以把忘掉的记忆捡回来。因此在认识论上,柏拉图由他的哲学观推理出来,认识不是对万物存在的现象世界的感知,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教育就是促使灵魂的转向。人性假设(举例)孟子——“性善论”

教育目的——“存心养性” 荀子——“性恶论”

教育目的——“化性起伪” “内展说”和“外塑说” 理想人格(举例)

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儒家的教育目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定义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教育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布鲁巴克)教育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就是我们因为这些价值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教育的理想价值和工具价值、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两种观点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应该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观点: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两者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对立起来。分歧的实质是在教育中人是作为目的,还是作为社会发展的手段来培养的。杜威的调和、科学合理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标准 判断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最根本的是看它是否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

培养“人”和培养“人才”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基础上的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本质存在于、落实于“社会关系总和”之中。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所有说明都建立在社会历史尤其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基础上。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也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避免了人的发展的抽象化。2、指明了人的发展方向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生产发展普遍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1)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2)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原始社会人的身心处于未开垦状态,具有原始的完满性 2)人的片面发展是劳动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产物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达到人的片面发展的顶点)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提出了客观要求。A、“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B、由于自然科学和工艺学在生产中的运用,机器大工业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可能性。C、由于机器大工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部门越来越要求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不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受生产关系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教育的制约。

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唯一途径。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三个有代表性的目的: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德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质是: a、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b、坚持全面人才观念

c、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2)要求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是个体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第二层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有包含多种因素;第三层的每个因素(体、智、德、美)又各有多种因素构成。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不能把理想作为现实的出发点

(3)具有独立个性 个性:创造性 自主性 独特性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的关系

全面发展着眼与个体素质的不可或确性、丰富性;独立个性着眼与个体发展的素质结构的独特性。

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全面发展——门门五分——平均发展 与个性发展对立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遗憾的是,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碰上这样一种乖谬的事实:学生在学习,在掌握知识,然而在实质上却没有精神生活。”

“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的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什么别的东西都没有,如果智力生活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阴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情。只有在学校里充满生机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情况下,掌握知识才能变成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这种事情就是到了学生毕业参加劳动以后也还能继续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过仁爱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真理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令他 / 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让他 / 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 / 她就没有受过真正良好的教育。

五、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一)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 3、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基础教育是教育之本,在国家发展中起着基石的作用。

(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1、五育的定义及作用

(1)德育德育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导向和提供内部动力的作用。

(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认识基础。

(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体质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提供物质基础。促使人的身心的和谐。(4)美育培养学生审美、立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美育一方面提供动力,同时促使人的心理的平衡和和谐。(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是人的素质外化、产生社会价值的途径。2、五育的关系

(1)我国中小学教育在处理五育关系上存在的问题 A、理论范畴实体化

把五育理解为五种独立的教育 把五育划分等同于学科划分 B、厚此薄彼、重此弃彼(2)正确理解五育的关系

A、五育是一种理论划分,不能将理论范畴实体化。B、五育是立体的层次关系,不是平面的并列关系。

C、一个好的教育活动必定是体现五育和谐美的教育活动。厚此薄彼、重此轻彼的结果是一损俱损,最终损害学生的全面发展。讨论: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节

六、素质教育与我国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的概念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99 年三次全教会)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否对立?

如果应试教育理解为考试主义和考试中心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应试成立最终目的,为考而教,为考而学。那与素质教育就是对立的。

应试教育

为考而教、为考而学 人的片面发展

牺牲多数、保全少数 读死书、死读书 压制个性和创造性 轻视实践

知识和学科的孤立与割裂

人的发展的表面化(高分低能)

素质教育

为发展而教、为发展而学 人的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活化知识、建构知识和积淀智能 鼓励个性和创造性 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知识和学科的关联与综合 人的内在潜能的激活与开发、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 应试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双重挤压下的中国教育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教育病

影响教育的往往是教育以外的东西 教育-一种稀缺资源

第二篇:教育概论

By

DJ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

广义:是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关系:三要素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首先,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其次,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是去了对象。

最后,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2、关于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

1)19C法国社会学家托尔诺:提出教育起源于“人类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的观点 2)20C初,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之说 3)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4)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等

3、各个阶段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2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3教育场所的社会化 ○4教育价值原始教育:○的实用化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以人古代教育:○文学科为主

1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并重 ○2基础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

近代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社会的学习化 ○4教育一体化 ○5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现代化

4、教育学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及代表人物、著作

四个阶段

a)萌芽阶段 孔子《论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b)独立形态阶段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是教育学独立形态时期的起点性标志。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被确立了。

c)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实验教育学:德国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拉伊《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By

DJ 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批判教育学:鲍尔斯和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瓦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制度教育学:瓦斯凯和乌里《走向制度的教育学》洛布罗《制度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凯洛夫《教育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个体发展的功能

(一)经济: 是指教育得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1、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

2、教育通过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3、教育影响劳动力收入分配

(二)政治: 教育是维护社会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

1、教育维持社会政治稳定

2、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教育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三)文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另一表现

1、教育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社会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3、教育的社会文化创新功能(四)个体: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个体观念;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职业、身份和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人的个体特征;个体价值的实现

3、教育提升个体素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人

2、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1、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作用、构成

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的角度看: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

以及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

从教育目的是否能够落实看:理想的教育目的和实际的教育目的 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看: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

By

DJ 从教育目的的持有者看: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政府的教育目的、社区的教育目的

作用(意义):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调控作用

3)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作用

构成:人才价值和人才素质

2、历史上有关目的价值取向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一)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人的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二)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三)人格本位论

教育目的在于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四)生活本位论

教育目的为适应社会生活

(五)伦理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来制定

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六)文化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和实现策略 基本内涵:

1)明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坚定的政治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全面发展素质要求-德智体等发面的全面发展 4)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 实现策略:

1)全面落实全面发展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

3)制定完备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4)努力形成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的意识和教学目标意识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广义 指有意识地利用某种影响使人的身心发生某种变化的人

狭义 指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通过对学生施加特定影响,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主要职责的人

2、人的发展:人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3、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完成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4、教师专业发展:以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知识和专有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1、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质由职业道德结构、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三部分组成

(一)职业道德结构

By

DJ 1)

2)

3)

4)1)对待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教师集体:团结协作 4)对自己:以身作则(二)教师的知识结构 1)较为广博的一般知识 2)较为精深的所教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结构

1)对教育内容的开发能力 2)对教育内容的传导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能力 5)教育研究能力

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1自我反思策略○2同伴互助策略○3专业引领策略 ○

3、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

1)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2)学生有主观能动性 3)学生有创造性(二)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

1)学生有不同于成人的身心特点 2)学生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三)学生是完整的人

(四)学生是以制度化的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4、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指人在出生前所具备的先天素质,包括遗传性先天因素和非遗传性先天因素。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

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人后天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环境因素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外部世界。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具体内容 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主体因素

作用:是人发展的重要动力

1)个人所选择的活动性质 2)个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By

DJ 3)个人进行活动的坚持性

5、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教育策略

1)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青少年儿童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其间的变化表现为变量,经过一段时间的量的积累,发生质变,达到一个新的发展发展阶段。

策略:青少年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2)发展的顺序性

发展的顺序性是指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有先后次序。策略:青少年儿童发展的顺序性特征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遵循人的发展顺序,循序渐进地施教,不能拔苗助长。3)发展的不平衡性

是指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的不均衡性和发展时间的早晚差异性

策略: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其发展的关键期,在人的身体、能力和品德等处于最佳的发展时期给予学生最适宜的教育,不失时机地促进他的发展 4)发展的互补性

是指其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可以相互补偿,某一方面发展的缺陷可以用其他方面的突出发展来弥补。

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的互补、心理机能之间的互补 策略: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即通过充分发展学生身心某一方面的长处,实现高水平的发展。5)发展的整体性

是指身心各个基本方面的发展是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某一基本方面的发展状况会制约其整体发展水平。

策略:全面施教,促进学生在基本素质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6)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不同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影响下,在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人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智能水平及身体发展诸方面各不相同。策略: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要了解、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6、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理想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一)指向目标类型

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非正式)(二)表现形式类型

1)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 2)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包括 认知关系(成见现象、晕轮效应、投射机制、反馈机制)、情感关系

理想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1)尊师爱生 是教育实践对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2)民主平等 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提倡师生民主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3)教学相长 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师生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By

DJ

第五章 课程

1、课程: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课程设计: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校本课程: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学校内部、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5、综合实践课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6、课程目标:广义 教育意图

狭义 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1、课程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类型: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显性课程,隐形课程

根据课程的性质: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 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必修课,选修课

价值取向: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与学科中心课程

从课程的层次分: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课程的组织方式: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表现形式:(一)课程计划(二)课程标准(三)教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基本理念

1课程模式单一凝固 背景:○2课程结构不合理 ○3课程内容偏重、偏难、偏深、偏旧 ○4缺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 ○1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基本理念:○2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观 ○3张扬个性,追求卓越的创新教育观 ○4重在开发,立足育人的课程资源观 ○5多变性,多元化的教师角色观 ○

By

DJ

第六章 教学

1、教学: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3、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4、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1、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1几种主要的教学过程本质观: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多重○本质说。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和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相结合的规律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结合的规律 5)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2、教学目标的分类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3、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觉材料的思想性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材料(三)直观性原则

1)根据教学目的教材性质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直观教具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同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四)启发性原则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五)循序渐进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By

DJ 3)按照学生 认识活动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六)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要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巩固知识(七)因材施教原则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四)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发现法 2)研究性学习

(五)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5、为什么以启发式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1)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它符合内因外因相互关系的原理

3)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心理因素的认识

第七章

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课程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

2、班级授课制: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程度编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 形式。

3、课的类型、结构: 课的类型是指课的种类,依据教学任务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依据教学的主要方法划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参观课、实习课。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它是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

By

DJ

4、教学策略: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5、学习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营可行的科学手段,系统的手机信息,对教育现象和活动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6、信度:指一个测验结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7、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的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一项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成功程度的指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及行为目标的表达要素 1)提出的目标要明确、具体

2)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起点能力

3)每一个小知识单元对应一条教学目标,根据学科基本要求确定每一目标层次的高低 4)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弹性

表达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2、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含义及指导策略

(一)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1为学生提供自学自问题单 策略:○2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3运用问题训练单 ○(二)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合理分组 策略:○2明确任务 ○3规范操作 ○4加强监控 ○5全班交流 ○6及时评估 ○(三)探索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

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1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策略:○2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

3、学习评价的种类和改革

种类: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前进行)、形成性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评价)学习评价的改革

1)提倡发展性学习阶段,淡化甄别与迭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2)提倡过程性学习阶段,密切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提倡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4)提倡质性评价,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第三篇:教育法规概论

教育法规概论

一 依法治教

1.依法治教的概念及如何理解——3 2.什么事法治?与人治有什么不同?2,3 3.什么是法治和教育法治?4

4.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法制化的含义?6 5.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3 6.高校教师如何实施依法治校?25二

1.教育法的特征?31 2.教育法的渊源?41 3.教育法的基本原则?38 4.教育法的监督体系?49

5.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51‘

1.高等教育的性质?60 2.高等教育的原则?63

3.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证书制度的主要内容?66-67

4.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5.政府在高教管理体制中的主要权利与职责?77

1.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87 2.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89

3.简历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93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96 5.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系?五

1.教师的法律概念?101

2.高校教师的权力有那些?如何理解?109

3.高校教师的义务有那些?如何理解?116

4.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107 5.教师职务制度的内涵及助教职务的职责。121,122/123

6.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126,127

7.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130六

1.高校学生的权利。139

2.高校学生的义务。143

3.高校教师应当如何维护学生的权利?151

4.结合案例说明与高校教师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和教师承担的法律责任。155 七

1.违法行为的概念。158 2.刑事、民事、行政及经济法律责任的特征。161

3.高等学校的法律责任有哪些?168 4.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责任有哪些?171 5.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责任有哪些?179

1.法律救济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85,186 2.教师申诉制度的概念、特征与适用范围。191.192

3.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与特征。194

4.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特征与范围。196-197

5.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区别。203

第四篇:生命教育概论

学习《生命教育概论》有感

2012151515刘振雄 生命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前提,而生命则是在生活中是最容易珍惜又是最难珍惜的。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加强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学期我上了《生命教育概论》这门课程以后,让我懂得了很多。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也知道生命的脆弱。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更让我知道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加强了我的对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教育的第一节课,我就被老师的授课方式深深吸引了,虽然我们上我们生命教育课的老师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她没有年轻老师激情演讲,但是她那种带有带有真情实感的讲课方式,似乎在诉说着她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教育课使我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生命教育课的内容使我更加正确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使我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造福社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是非常短暂的,失去了就无法挽回。通过生命教育课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现实中的人总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或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我们能认真对待就可以转化成积极的正能量。而我们大学生缺少的就是耐挫力,存在小计、懈怠心里。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找到无数的生存理由,要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让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通过生命教育,让我认识到,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大学是有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小型社会。各色的人都有,所以就让一些大学生产生自卑、高傲……..的心理。因为这些心理的存在,才导致了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这些惨剧的酿成,是因为他们缺少了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忽略了生命的可贵。而造成这些惨剧的,间接或直接是人为因素对于个体生命的不尊重,才会促使个体产生这么一个漠视生命的动机。而我们通过这些案例,要做到,尊重他人生命并尊重他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而言仅有一次,是父母的给予和上苍的恩赐。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人生要有所追求,追求事业,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的事物,只有不断的追求,生命才会更精彩,世界才会更美好。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总有一天会走到终点。所以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学习了生命教育课,让我学会了很多对于生命的概念。

第五篇: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年里学习数学教育概论让我学得了不少知识,也了解了不少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本来刚开始觉得数学教育概论应该是一门非常无聊的课,觉得怎样上都可以,但是当自己真正去体会才发现这门课是这么有意思。泽西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打破常规老师的教学流程,让我对数学教育概论这门课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先来谈谈在这门课上的收获吧。

在这门课上,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以前自己机会从来不碰数学软件,也感觉自己应该学不会吧,但在这门课上我慢慢地开始接触数学软件,觉得数学软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软件,你可以在上构造一些自己喜欢的图形。记得学习怎样使用超级画板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至少觉得能够多学一门软件的使用还是很有帮助的。当老师在讲解怎样使用超级画板的过程中,自己还是觉得很简单的。但当自己进行使用的时候觉得好多东西都不会,觉得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太少了。在这次学习中,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以前都过高的估计自己,但是在泽西老师的带动下,我不仅认识到了自己不足,也开始想去学习一些知识,而这位老师又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觉得数学教育概论不但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让我们能够掌握一些有趣的软件。在学习数学教育概论这门课程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因为这门课不像传统教学那么枯燥无聊,因为在这门课上我们能够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这门课上老师教学会了我怎样制作PPT,怎样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软件,而且我觉得这位教师是一位非常仁慈的教师,总是给人一种很和蔼的感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在这门课上第一次让我有了当老师冲动,第一次觉得老师这个职业也是一个不错选择。这门课给我好多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老师带领我们去听课的时候。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出现在中学里,但是在这门课中我却真正的以这种身份出现在了中学里。记得刚听老师说我们可能会去中学听课,我当时就想肯定是骗人的吧,怎么可能让我们真的去中学听课呢。但是心里还是蛮期待,结果终于有一天老师叫我们准备去中学听课,当时我真的很激动。想想曾经的自己总是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出现在教室里,而现在出现在教室里确实以一名准老师的身份,想着就叫人兴奋。当那天自己真的以一名准老师的身份的出现在校园的时候,真有一种不能言语心情。坐在自己曾经坐过的座位,一种莫名的喜悦涌上心头。当上面老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还在想自己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而现在已经快成为一名教师了。听完上面老师的教课,想想以后自己也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讲台上,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这门课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也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

而在这一学期中最让我震惊也最让我激动的就是上讲台讲课吧,记得当自己听见这一消息的时候真的有点害怕,害怕自己没有那个勇气,害怕自己讲不好,害怕自己…….,反正就是各种复杂的心情相交在一起。曾经的自己是一个非常胆小怕事,而在这学期学习过程中,我开始改变了这种性格。并且在这次讲课中,我竟然是第一个,当时我真的乱了,好担心好担心,担心自己这里会出错,那里也不行。当真到了教课的那一天,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讲台,站在讲台上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袭来,感觉自己都快不能呼吸了。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虽然讲的不太好,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那几天,天天都在教室试讲,总担心自己会出错。结果到讲课的时候还是出错了,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了。其实自己还是挺满意的,至少鼓起了勇气讲到了最后。我非常感觉老师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至少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也了解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这门课真的让我对课堂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没有传统课堂的那种沉闷,给人一种欢快感,使自己想融入到这门课当中去。记得自己在编写教案的过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我还是完成了自己的教案。老师说教案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而说课主要部分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而我在试讲过程中,刚开始的引入就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后面我慢慢地不再那么紧张了。总之我还是很感谢老师能够给我们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的。

再来说说对书本上知识的体会吧。第一章讲的是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是一门专业的学科,而数学教师的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养的专业人士,从而需要学习数学教育来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经要求具有启发性,而且要值得回味,留有思考的余地。对于中学生而言,学生证处在个性形成和发展阶段,心理上还比较脆弱,迫切需要教师的关爱,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学生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把自己的人格放在首位,他们又维护自尊的意识和要求,他们希望教师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相比之下,学生对“训斥责骂的”语言的承受力要大于“侮辱人格的”和“讽刺挖苦的”语言的承受力,这种语言已见不到教师的丝毫“爱心”,留给学生的只是心灵的“痛处”。所以学习数学教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好学生。

第二章讲的是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人们创立了数学,就有传承数学的需要,数学教育也就出现了。经过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数学渐渐成为公民教育中的核心成分。时至今日,世界各国都设置了9年以上的学校数学课程。数学,也成为最具国际可比性的一门教育学科。在学习这章中,了解到了数学教育发展是日新月异。

第三章讲的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数学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初,目前还不满一百年。1908年成立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数学教育成为国际的事务。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数学教育的研究只局限于各国的“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教学计划”等文件的交流,尚无数学教育的理论著作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数学教育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各种数学教育的著作大量出现。但是,真正形成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的研究并不多。心理学家皮亚杰倡导的构建主义学说,对数学教育有很大影响。学习本章了解到了数学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是非常艰难坎坷的。

第四章讲的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必然要接受一般教育规律的指导。先进的教育学理念,对于数学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教育学+数学例子”的阐述是必要的研究工作。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此。数学教育有其与一般教育学相适应却又独特的规律。一门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规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学习这一章体会到了数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讲的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特定课题。其中包括数学本质的揭示、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文化与数学史、数学教育技术、数学竞赛、数学学差生的教育等课题。

第六章讲的是数学课程的制定和改革。数学一直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目。在21世纪到来之际,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00年,美国的“全国数学教师协会”颁布了已准备10年之久的《数学课程标准》,向全国推行。同样,日本的数学教学“指导要领”,也在21世纪初正式推出。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也都相应地进行了数学课程的改革。中国于2001年首先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接着又在2003年推出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这样,我国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进入到实施阶段。实验将持续5~10年。因此,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数学教育将有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第七章讲的是数学问题与数学考试。中国古代把科学研究称为“做学问”,一个人“有知识”叫做“有学问”。一个“问”字,显示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就是对246个应用数学问题的回答。在西方,数学问题的含义更加广泛。最著名的有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其中包括哥德巴赫猜想。至于数学教育,则以解答数学问题为目标。检测一个人的数学水平,主要用解答数学考试的成绩加以评定。

通过学习数学教育概论,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育是我们在进入教师岗位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学好了数学教育概论等知识后,我们在才能在教师的岗位上走的更远,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老师。

下载《教育概论》第四章教育目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概论》第四章教育目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教育概论

    生命中不能忘却的往事 20111413班 黄丹芝 2011116108 每当婴儿呱呱落地,就预示着生命来到人世,从此人生的脚步就开始迈出!然而,生命如列车,总会有来来往往的人与我们相遇,相识,理解......

    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一章 信息化教育概述 一.教育观念的变革 ①传统教育 ②信息化时代教育 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① 过分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② 更......

    教育技术概论

    教育技术概论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专科以上水平的学习者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入门课程。课程在着重介绍当前国际上教育技术的新理论和新观点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

    教育法规概论

    1教育法规的作用:教育法规具有指引、评价、教育和保障作用. 2教育法规的特点: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第一篇基本原理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 健康的涵义【识记】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

    生命教育概论——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 傍晚我在海边散步,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正在捡海浪抛到沙滩上的一个一个的海贝,并将每一个海贝都送回到海里。我抬头望去—沙滩上还有数不清的海贝。我问他:“沙滩上......

    《社区教育概论》读后感

    审视乡镇社区教育内涵构建和谐社区幸福生活 --------读顾侠强《社区教育概论》后随笔 宜兴市官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史 杏 芬 2012年10月20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

    教育概论读书报告

    《地球概论》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与内容梗概 (一)作者简介 金祖孟(1914-1991),男,浙江省义乌县青口镇下朱村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后留校任在职研究生。1944年获中央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