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和田地区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第五章和田地区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节社会各界对实施“维汉”双语教育的不同观点与争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实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各种类型双语教育模式并存的中小学双语教育体系,并在双语教育的 办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师培训、教材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教训。目前基本形成了民族学校模式的双语实验班、汉族学校模式的双语实验班和新建 的民汉合校双语班等比较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和田双语教育还处在实 验阶段,因此必定存在很多问题。同时,社会各界对双语教育也有不同的认识,对和田这样的地区实施双语教育、双语教育的有关问题,和田的广大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疑虑和担忧。笔者 把这些分歧大体上总结为如下几点,主要有:
一、双语教育中两种教学语言的比例问题
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表现在维汉语言在教学当中的使用比例上。争论的重点 是在双语班的教学当中应该怎样分配维汉语言教学的课时问题。(一)有的人认 为,汉语课时应该大于维语课时,因为我们地区双语教育的重点是提高维吾尔族 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二)有的人认为,和田 地区是维吾尔族高度聚居的地区,维语课时应该大于汉语课时,这样有利于学生 理解本民族文化。(三)有的认为,两种语言的教学应该是均衡的,这才叫双语 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文化,现在的这种以汉语教学为重的双 语教育不应该叫双语教育,它还是单语教学。
二、双语教育中维吾尔语言文化传承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实施双语教育会给民族语 言文化的传承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学校是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主要场所,如果 学校继续搞现在的教学模式(汉语课时>维语课时),对维吾尔族儿童学习本民 族的语言文化是大为不利的。(二)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又是有帮 助的,因为民族文化不是单一封闭的,它需要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中先进的因素 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在我国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双语教育给维吾尔族 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和活力。
三、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双语教育中双语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反映的是内地的城市和现代化社会,体现 和田地区和维吾尔族文化传统、生计方式的内容太少,这对学生理解本民族地区 的特殊生计方式、文化传统是不利的、,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抵触。这 样下去维吾尔族儿童可能会由于不理解本民族文化而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四、双语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双语教育中,学校利用与学生家庭和当地社会语言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语言对 学生进行教学,但下课以后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还是主要用维吾尔语来进行交 流。双语教育当中学生同时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会感到困惑,吃不消课程内容,同时要求用两种语言来思考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儿童时期智力的发展是不利 的。
五、双语教育实施的最佳年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 期应该是3-6岁的儿童时期,但是和田地区大部分县城和乡村没有开设学前班,也没有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儿童几乎在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环境中长大的,在 这种情况下入学的儿童接受双语教育是不对的,这会给儿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智 力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我们既然没有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那就应该加 强入学以后的培训。没有理由因为儿童小时候没有学过汉语就不搞双语教育,应 该加大双语教育的力度,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重点问题
(一)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先不管别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汉语思考能力,想方设法将他们送到内地学校去上学,这样和 田的维吾尔族儿童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进入内地高中和内地的高校学习时也不会感到困难。他们在内地城市将会学习到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和观念,为和 田地区将来的发展作出贡献。如果不搞双语教育,从长期来看对和田的发展是不 利的。
(二)现在和田地区双语教育在课程设计上,汉语课程居多,但是学生由于 语言能力差,不大理解汉语课程的内容。很多民族老师在上双语课程时由于语言 障碍,只局限在解释表面上的东西,课程的真正内涵和深层次的内容教授不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理解问题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七、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实施双语
教育会对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两种语言文化的碰撞会贬低民 族语言文化在维吾尔族儿童心中的价值,这样下去再过几代维吾尔文化会丢失独 有的价值。比如说,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已经丢失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文化,维吾 尔族将来也不能避免。(二)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有利的。民族文化不 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改变,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其他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不断地接受世界和国内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成分才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由之 路。比如说,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也搞了几十年的双语教育,但他们还是朝鲜 族和蒙古族,并没有消失本民族的文化,而且本民族文化还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八、现有教育资源条件对双语教育实施的影响
现有教育资源条件对双语教育的实施有应影响,这种观点在知识分子和教育 工作者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他们认为,根据目前和田地区教师队伍和其他教育资 源的现实情况来看,还未满足全面推行双语教育的条件。在和田地区双语教师队 伍里,维吾尔族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大部分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不高,无法承担 双课程的教学任务,再加上和田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单语单文化地区,除了城市以 外的地方没有汉语言文化环境,因此在和田地区民族学校开展“除了部分课程用 母语以外,其它课程均用汉语讲授”的双语教育办学模式是不合理的。有的人认 为,和田地区双语教育还未形成一套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的办学模式,也没有统 一的双语教育政策,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把孩子当成双语教育的实验品,如果将 来孩子的出路出了问题由谁来负责?因此他们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双语实验班,他 们强调政府应该加强维语教学。
九、双语教育对维吾尔语言社会功能的影响
加强双语教育会降低维吾尔语的社会功能,虽然学生学汉语可以增加现代化 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渠道,但是在学校大力加强汉语教学以后,维吾尔语将来主要 履行家庭语言的社会功能,可能会使维吾尔语丧失其教学语言、社会交流语言和 科学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与国家大力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原则相 违背,维吾尔语在和田地区学校里应该保持其重要教学语言的地位,双语教育当 中两种语言同时发挥自己的功能,两种语言教学的课时分配和教材建设方面应该 得到同样的地位.保持和发展民族语是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体现我国各民族 多元文化特色的保障。
十、双语教育对民族语言文化产业的影响
(一)在以前的单语教学体制下,除了汉语课程的教材以外的所有课本都是 维吾尔文的,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双语班的课本除了母语等部分课程是用维 语教材以外,其它都是使用汉文的,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维语出版物不感兴趣的现 象,这对民族语言出版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二)现在从事出版工作的大部分 工作者都是在以往的单语教学环境中接受教育的,他们的母语水平大大高于汉 语。他们从事的工作也与民语紧密相关,如果民族出版物减少了,他们会面临下 岗的危机,经济利益也遭到损失。
上述十种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人们对“维汉”双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不同 认识以及双语教育对维吾尔社会,维吾尔语言文化保护、传承等问题带来的影响 的不同认识。
那么,和田的维吾尔族社会要不要接受我国主流社会的语言文化,有无必要 在和田中小学里实施“维汉”双语教育呢?这不仅仅是和田维吾尔族社会所面临 的独有的个案问题,而且是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多元文化社会的人类都面临的、不能回避的严肃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和田地区的中小学校实施双语教育,下 面从几个方面对和田地区中小学实施“维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第二节和田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维汉”双语教育客观反映了多数维吾尔族群众面向世界的社会语言文
字态度
语言态度指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以 及发展前途的看法。由于语言是人民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工具,与人民的各种 行为、社会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因而人民在多元文化社会里使用语言或接触另 一语言时,必然会产生对语言使用价值的认识,对语言价值的各种估量。‘在一 个实施双语教育的多元文化社会里,语言态度是影响双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 一,双语学习者的语言态度主要体现在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态度上。了解某个民 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首先了解该地区少数民族 群众对两种语言文字的态度。要研究和田地区中小学到底是否要实施双语教育,就必须考察该地区群众和双语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学生对维汉双语的社 会语言文字态度。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和学生的双语态度是指他们对待母语 —维著尔语和对待族际语言—汉语的态度。维吾尔族学生邓语态度关系到他 们学习和运用母语和汉语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的成效问题。为了具体了解和田 地区群众、教师、学生的语言评价、语言喜好、学习汉语的需要等信息,本研究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观察法、访谈法等。从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过程 来看,调查问卷分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调查内容两大部分。按三种双语教育 实验模式划分的六所学校(一种模式两所学校)里有84名主要担任双语课程教 学的教师,双语实验班和普通班的251名学生参加了问卷的填写。因为笔者在上 一章探讨研究调查方法的内容里,己具体分析了问卷调查范围的确定和实施过 程,在此仅详细介绍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语言态度。
(一)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
1.教师基本情况及其分析。参加问卷调查教师的有效百分比各项指标如下* 男性占28.6%,女性占71.4%;年龄分布:21岁一30岁的占78.6%, 31岁一40 岁的占21.4%;教龄分布:1年以下的占7.1%, 1-4年的占23.8%, 5-10年的 占47.6%, 11-20年的占19%, 20年以上的占2.5%;文化程度分布:初中的占 7.1%,高中或中专以上的占31%,本科及以上的占59.5%;民族成分:维吾尔族 教师占91%,汉族教师占9%;城市教师占68%,乡村教师占32%;公办教师81%, 民办教师11.9%,代课教师7.1%;第一语言为母语(维吾尔语)者占64.3%,双 语者(维吾尔语和汉语)占4.8%,汉语者占26.2%;汉语水平方面能熟练地听、说、读、写者占35.7%,能熟练地说、读,但不能写者占11.9%,能熟练地说,但不能读写者占28.6%,说起来比较困难或能听懂,但不会说者占19.5%(无效 值为4.3%);双语(维吾尔语和汉语)平衡者和汉语(汉语更好)者占59.2%, 母语者(母语更好)33.3%;只阅读汉语读物的教师仅为19%,双语平衡阅读者 占35.7%,只阅读或主要读母语(维吾尔语)读物的为38.1%;收看广播、电视 节目(听)两种语言分布为专门收看维语节目者38.1%,双语收看者为54.8%;在学校交谈用语:68%的教师采用维语,32%的教师采用双语;教学语言使用方面 9.5%的教师授课语言使用维语,57.1%的教师采用汉语,33.4%的教师使用双语;教案编写用语9.5%的教师用维吾尔文字写教案,9.5%用汉语,81%用双语(两种 语言混用)。
(1)这些数据说明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在性别、年龄、教龄、文化程度、语言使用情况、民族构成、城市与乡村等方面基本上能够反映和田地区中小学教 师的基本情况,因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在各类双语教育模式的学校里从事双语教育的教师民族构成上,91%的 教师民族成分为维吾尔族,.9%是汉族老师。这说明90%以上的教师是维吾尔族,基本上符合目前在和田地区开办双语班的民族中小学从事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师 队伍的基本民族结构。调查将主要反映该地区双语老师(包括汉族教师)对双语 及双语教育的基本看法。
(3)第一语言为母语(维吾尔语)者占64.3%,双语者(维汉)占4.8%,汉
语者占26.2%,能熟练操双语者仅为35.7%,大部分教师能写、听懂汉语,但说 起来困难的教师有20%左右。填写问卷的教师的语言使用情况基本上符合学校和 田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师交际用语、课堂教学与教案书写语言与文字的实际状况。
2.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分析。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和田地区中小学学生对双 语学习的态度,根据目前和田地区现有各种类型的学校的双语教育模式,分别对 六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总数为251名。民族学校双语教育模式 的学生占38.6%(97名),民汉合校的学生占27.996(70名),汉族学校双语教育 模式的学生占33.5%(84名)。参与调查的学生100%是维吾尔族学生,性别上男 生占49%,女生占51%;;城市中小学的学生占60%(151名),乡村中小学的学生 占40%几(100名);父母完全不会或会一点汉语的学生占60.2%,父母会汉语的学 生占39.8%;在家庭里以维吾尔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学生占86.5%,用双语的学生 占13.5%;在家里喜欢看维语电视节目的学生占48.6%,喜欢看汉语节目的学生 占51.4%;喜欢看双语(维语和汉语)报纸的学生占77.7%,喜欢看汉文报纸的 学生13.9%0
(1)这组数据说明在和田地区现有的各种类型双语教育模式的学校里,参 与问卷调查的三种类型的学校的学生数量比例,城市、乡村学校学生的比例、性 别比例比较均衡,学生都是维吾尔族学生,能够客观反映和田地区中小学维吾尔 族学生的语言观念。
<2)参与调查的学生家庭语言环境方面,不懂或懂一点汉语的家长占60% 多一点,大部分学生在家庭里主要使用维吾尔语,这表明了学生的家庭交流语言 主要以维吾尔语为主的实际情况。
(3)学生里面50%多的学生喜欢看汉语电视节目,大部分学生喜欢看维吾 尔文和汉文的报纸,这表明汉语逐渐成为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班学生获取信息和 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对维汉双语及双语教育的态度
对“维汉”双语教育的态度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对维吾尔语和维语教育 的态度;对汉语及汉语教育的态度;对维汉双语及双语教育态度。这三项语言态 度相互关系紧密,基本成正相关。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如下。
1.对维语与母语教育的态度
<1)学生
第二篇: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以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为例
摘要:新疆是国家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地区,而双语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对维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考察对于把握新疆双语教学现状,指导维汉双语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策勒县第二小学维汉双语教学模式为例,从而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何推进发展双语教学、采取了哪种模式,该模式实施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当前影响与制约双语教学模式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提出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改进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维汉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成效;问题
一、背景
新疆是国家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地区,而双语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对维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考察对于把握新疆双语教学现状,指导维汉双语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策勒县第二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学生来源主要是汉族学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是汉族学生,三分之一的是维吾尔族学生,学校对双语教学比较重视。以前的双语教学模式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而现在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开始实施汉族学生学习维语,自治区、地区以及策勒县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越来越重视,对双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本次选题就以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为例,分析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的模式,从而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和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进行一定的阐述和分析,从而对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中从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终为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的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双语教学。
二、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类型探析
在新疆和田地区,由于各市、县、乡、镇的生源质量,师资、资金、语言环境、教学设备等不同,各个学校都采取了适合自己的双语教育类型。通过调查,可以把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一)模式一
即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普通班所采用的教育类型,也就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的常规模式。这种类型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汉语只是作为一门课程而开设,这就是所谓的模式一。
(二)模式二
这种模式比较普遍,指的是所有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三)学前“双语”班
2006年9月,和田地区开始在农村开办学前“双语”班。开办学前“双语”班,让农民的孩子在学前就能接受到“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截至2009年6月,和田地区招收学前“双语”班227个,在校幼儿10810名。在墨玉县人口比较多的乡镇,有的一年就开办了近10个学前“双语”班,免费招收农村5—6岁的幼儿入班学习。在洛浦、皮山、策勒等县,农村学前“双语”班都开办了起来。
(四)汉族学生学习维语
双语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维吾尔族学生要学好汉语,而且要求汉族学生学好维语,这也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三、模式选择
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双语教学模式转型的新时期,能否学好、用好、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就业和发展前途问题,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是我国主要交流媒介,是承载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任务十分艰巨。策勒县第二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在校的教职工大多数是汉族教师,学生的来源也大多数是汉族学生,这也就造成了学校语言环境主要是以汉语为主,维语为辅,为了适应学生教育发展,因此策勒县第二小学的教学模式是模式二。
四、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生是双语教育中的主体,在参与双语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了解学生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才可以采用相应的手段来补救,提高教学质量。对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学生调查和了解,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语法规则搞不清。这是因为维语和汉语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维吾尔族的思维方式和汉族也不相同。同时,词汇量小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词汇量小将直接导致学生口语差,表达困难。再则,在使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时,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专业术语的理解,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向其他学生或者老师请教,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学生主动学习和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这就对双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任何课程的发展都离不开师资,缺乏师资双语教育必定步履维艰,就策勒县第二小学来看,双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民族教师中汉语比较好的教师。这些教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上了双语教学的岗位。大部分双语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是因为学校指派,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也未必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双语教师比普通教师需要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双语教师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教材等问题,学生不懂的地方除了用汉语讲解外还得再用维语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进度,双语教师压力较大。因此一部分民族教师本身并不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因为学校指派才不得不从事双语教学。一般来讲,双语教育系统中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对他们用来教学的那种语言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并能熟练地以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这说明一些双语教师还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双语教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学校环境的衬托,需要文化氛围的熏陶,现在的教育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注重学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成绩,这样就造就了教师对教学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其接受教育的认识。就策勒县第二小学来看,近年来加强了对学校的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学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校每周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开展汉字听写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学校校园墙的建设,在学校粘贴和宣传一些日常用语,加强学生对双语的学习,学校成立了国学社,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子”要求少数民族学生教汉族学生学维语,汉族学生教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给老人端茶倒水,要求学生在敬老院说维语,这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对双语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事实证明,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有严重的影响。
(四)家庭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双语教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在家庭教育当中,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不理想,就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的双语水平低,也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双语水平,在学生放学回到家里,汉族家长与学生沟通用的是汉语,维吾尔族家长与学生沟通用的是维语,这样学生不能够对当天学习的汉语或维语不能够得到及时的锻炼,这也就对学生的双语的提高不利。在学校里,仅有一小部分学生用汉语和同学和老师交谈。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使用汉语的机会都很少,学生语言学习基本上只在课堂上进行,课下交流还是以母语为主。自然、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学习最为有利的条件,脱离这样的环境,儿童语言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双语班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之所以困难重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课下得不到巩固,学习成绩不理想。
就以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学生为例,其为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时学生对汉语几乎是不会,与老师和学生沟通极为困难,这就对孩子的教育有了严重的影响,可是学生家长要求家里的人在家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坚决不用维语,动员家人说汉语,这样一来,不到半学期,孩子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进行最基本的日常沟通,可见家庭的教育对孩子双语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五、措施
就上面的几个问题看来,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本身、教师的水平、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要正确和理智的看待这些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鼓励学生多向别人请教,能够及时处理遇到的各个困难,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当中的。
(二)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解决双语师资问题
1、强化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方式多样的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期数和班数,让多数少数民族年轻教师都能获得深造机会,代课教师也要有培训的机会。有计划地加大赴内地和自治区内各师范院校的学习培训力度,选定一批品德好、能扎根边疆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师到师范院校接受再教育和接受学历教育。根据大多数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建议培训时间延长到两年或给双语教师安排再培训。合格的教师是需要不断培训和学习,以确保逐步提高现有民族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确立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养与非学历培养相结合,以学历提高为主的培养思路。
2、拓宽渠道,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优秀的 “民汉兼通”的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任教,及时补充有志于双语教师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建立 “下得去、留得住”的激励机制,在稳定教师队伍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内地学校的经验。
(三)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
1、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不论是硬化还是软化设施,给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多安装椅子,供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多种花草树木,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利用双语来张贴名言名语,将黑板报能够即使更新,多举办以文化为引领的主题活动,加强民汉学生“结对子”的学习效果。
(四)民汉“结对子”
和田地区是一个相对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地区,维吾尔族同胞占绝大部分,这就造成了学习语言环境的局限性,对双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也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也起了促进作用。解决语言环境这一大问题是很困难的,我们只能从学校的语言环境着手,因此我们学校采取民汉“结对子”的方法来改进学生的学习语言环境,通过民汉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仅可以加强汉族学生对维语的学习,也可以加强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六、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采取的措施,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变化。在交流上面,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能够很好的掌握双语,还可以熟练的用双语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很好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汉族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维语的基本日常用语,平时可以用维语与维吾尔族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维吾尔族学生可以熟练的用汉语与老师和学生交流。
在学习上面,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和考试试卷的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语法的运用有所提高,可以熟练的进行造句、写短文,基本上没有以前乱写的现象。
在活动当中,明显的可以看出民族团结的气息,不再有以前的冷漠与自私,民汉学生之间可以很好的进行配合,互相加油,学生之间很融洽。
七、结论
总体来看,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双语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学校的实际问题当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在师资方面,缺乏有经验的双语教师,双语教师缺少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对双语教育的管理经验也很缺乏等等。因此建议,策勒县第二小学进行双语教学既要持积极的态度,又要从学校的实际(学校资金、学生的来源、办学水平条件等)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双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2] 万明钢,刘海健.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从政策法规体系构到教育教学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2,(8).[3] 郭燕花.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5).[4] 周诗伍,王凌.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思考--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0(4).[5] 陈雪英.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A].2007.[6]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祁伟,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类型探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6 [8]郭燕花,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以新疆疏勒县小学双语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5
第三篇:和田地区中小学C班强化学习实施方案
和田地区中小学C班强化学习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和田地区存量年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重点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存量年级C班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确保到2018年9月,C班学生基本适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到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措施办法
(一)精准摸清存量年级C班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1.精准摸清C班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短板,按类别 进行强化,C班强化由水平高的语文学科教师任教,对C班学 生按类别组建学习小组,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2018年3月19日,常态化落实
2.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师 资
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2018年3月16日,常态化落实(二)C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
1.侧重加强拼音教学,用1-2周时间复习掌握全部拼音,会认会读会写,人人过关,狠抓落实,会查字典,用1-2周的时间能借助汉 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拼音检字法、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重点掌握部首法,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重点加强字、词的识记、书写、理解及简单运用,增加词汇量,能读课文,大概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简单的写作格式、方法,加强日常口语交际训练。
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立即部署,常态化落实
2.结合字、词汇编内容,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图文结合认识字词,指导学生多读、多记、多背、多听、多写,强化训练,增加词汇量。
二、三年级C班在《语文》周课时当中安排六课时时间用于学习字、词汇编,剩余时间用于本学期的《语文》教材上新课;四、五、六、八、九年级C班在《语文》周课时当中安排八课时时间用于学习字、词汇编,剩余时司用于本学期的《语文》教材上新课。
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立即部署,常态化落实
3.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朗读示范,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化写作教学,仿写重点句、重点段;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能够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立即部署,常态化落实
4.每天下午利用1小时,由语文教师负责强化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口语,以班级为单位,确保有一名老师,组织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辩论赛”、“读书周”、讲故事、观看儿童影视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心得交流、写家庭作业。落实好午写,每天每个班确保有一名老师对学生,进行常用汉字及词句的听写、教材中课文、理科公式及定义的抽背。
责任单位: 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立即部署,常态化实施
5.利用早读、上课、晚读等方式,由老师领读课文,学生采用指读的方法去读课文,逐步取消对拼音的依赖。能用重点词句进行日常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生活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责任单位: 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立即部署,常态化实施
6.在保证起始年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师资的前提下,优先倾斜C班,安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能力强的教师。各县市教育局要加强调研、督导和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要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立即部署,常态化实施
(三)完善动态管理
1.实施C班学生动态管理,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C班学生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标准要求,以期中、期末一张试卷成绩和平时学习效果为依据,参照B班标准要求,每学期末调整教学班级,逐步消除C班。
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立即部署,常态化落实
2.各县市教研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进班级指导学校切实落实好C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学习,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效果。建立县教育局领导包片责任制度,教研员包联学校工作制度,校领导包联年级工作制度。
责任单位: 各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
完成时限: 2018年3月20日,常态化落实(四)强化C班“爱心班”、“夜校班”学习
各级各类学校针对C班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精准摸底现状,由学校将学生花名册推送给“访惠聚”工作队、包户住户干部,工作队夜校教师、包户住户干部结合各学生的实际短板,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效果。6月30日前教会学生认读500个常用字词。
责任单位: 各级各类学校,“访惠聚”工作队、包户住户 干部
完成时限: 2018年3月20日,常态化落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力度,及 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二)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按照《和田地区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规范化办学(园)行为专项督导办法的通知》(和行办发[2017] 121号)要求,常态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督导。
(三)加强管理,做好监测。地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完善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效果监测机制,定期与不定期监测,做到常态化督导评估,定期公示通报,落实追责问责。
(四)树立典型,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完善奖惩措施,创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示范班、示范校、优秀工作队,评选地区级优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教师(干部),“学国语、用国语”先进个人,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世界各国中小学外语教育(含双语教育)的策略
世界各国中小学外语教育(含双语教育)的策略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在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外语教育在20世纪前后迅速发展起来。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带来社会的更大发展,推动了外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促使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各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下,纷纷把发展外语教育、培养外语人才作为战略性的发展目标,掀起了一波波外语教育浪潮。综观国际外语教育发展,总结各国采取的外语教育发展策略,有助于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兴旺。
一、颁布外语教育政策
在外语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实行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作外语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外语教育政策涉及诸多方面,如经费投入、语言地位、语种选择、课程比例等。1.确立外语教育地位
德国非常重视学校的英语教育。1964年,联邦德国各州文化部长会议通过的《汉堡协定》规定:在中学,英语课程为必修课。西班牙政府在法案中明确规定外语为核心课程,小学外语教学总时数必须达到9%一11%。这样,既确立了外语教育的核心地位,又保证了外语教育的早日开展和足够的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进行了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1947年,日本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等,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把以往的双重学校体制改为单线型学校体制。为了及时指导新学制学校的外语教育,日本公布了《学习指导要领英语篇(试行方案)》,把外语定为选修学科。1952年,《日美和平条约》生效,日本作为独立国家重新进入国际社会。随着文化、科学、工业的飞速发展,日本的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语教育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1955年12月,日本对《初、高中学习指导外语科英语篇》中的高中部分进行修订,规定外语为必修科目,1956年开始实施。1958年10月,日本又公布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外语在初中阶段仍作为选修学科,每年105课时以上。60年代,日本国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为此有必要对学科、科目的内容进行重大调整和质的改善,外语教育在高中改为选修学科,设“初级英语”、“英语会话”两个新科目。
为了促进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支持本国的外语教育。198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外语教育政策——《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同时,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机构,这是一个联结澳大利亚大学和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的组织。2.提早外语初学年龄
90年代,法国教育部长杰克·朗宣布了一项外语教育滚动计划,即2000年秋季起,所有幼儿园最后一年的儿童开始学习外语。这意味着法国儿童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提前到了5岁。
针对青少年语言学习能力强的特点,1980年起,克罗地亚的公立小学为9—10岁的孩子(小学四年级)开设英语课。1997年,克罗地亚政府规定:有条件的公立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在奥地利的公立小学,孩子们通常从8岁(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1983年开始,部分孩子从6岁(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2003年,奥地利政府统一规定:学生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为6岁。3.丰富外语教育语种
《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中的亚洲语言与亚洲研究》(The 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ies)明确规定,实施亚洲主要语言教育的州立教育机构可以获得各种资助,使得澳洲学生的外语学习扩展到欧洲语言以外的多种亚洲语言,如汉语、日语、印尼语、韩语等。1996年,以色列教育部根据学校实际推出“3+X”的外语教育政策,要求犹太人除了掌握希伯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外,还必须学习其他语言.如依地语、拉地诺语等传统语言,俄语、阿姆哈拉语、西班牙语等共同语言,日语、汉语、德语等世界语言。
克罗地亚政府对小学外语教育的语种有明确说明:公立小学的学生,除了学习英语外,也可以选择学习法语、德语或意大利语。法国教育部长杰克·朗希望在推动英语教育的同时,各学校开设其他外语课,使外语种类多样化。以避免英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比例偏高。4.加强课程标准指导
为了促进和指导外语教育朝着计划、统一、明晰的体系和方向发展,各国外语教育界十分重视建立完整的课程标准。德国中学的英语教育分为初级阶段(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中等教育第二阶段)。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一般语言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了解这些国家有代表性的作品;学习英语的习惯用法,认识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理解和尊重英语国家的语言、行为标准。高级阶段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笔头交际能力,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学习获得英语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继续学习英语打好基础。1993年,在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目标2000》的资助下,美国的一些全国性语言组织——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联合美国法语教师协会、美国德语教师协会、美国西班牙语一葡萄牙语教师协会——历时两年多编制了新的外语学习标准。《标准》制定出外语学习的五C目标: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沟通(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参与社区(Communities),为各州、各学区、各学校提供了明确的外语教学指导。
二、拓展外语教学视野 1.培养外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针对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而且包括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由此,他首次提出了包含“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的交际能力。
交际功能法从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的目标。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交际功能法在很大程度上以日常使用的语言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掌握语言本身,而是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使用语言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和愿望时.语言学习最有成效。
荷兰的外语课程设计以“单元”组成,每单元由一些交流情景、话题或主题构成,鼓励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进行语言学习和广泛实践。法国强调“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敢于开口、乐于开口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气氛。小学外语教学通过儿歌、童谣、短故事、游戏等,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在英国小学五、六年级,外语虽是选修课,但教学目标仍强调初步的交际能力的获得:教学以听、说为重点,教材、练习以对话为主,课堂活动灵活多样,3/4的时间用于各种听说活动。2.推进双语教育实践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全球化高科技时代。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以及在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外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逐渐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同时,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对外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各国的外语教学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传授学科知识、融学科内容与外语为一体的双语教育在各国得到广泛实践。70年代在北美兴起的“浸入式”,作为一种用外语讲授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被许多地区所采用,并发展了多种模式。
在德国,许多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实施“通过外语来学习”(Learning through a foreign language)的双语教学计划,半天使用德语学习,半天使用外语学习。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俄语、现代希腊语、土耳其语等。芬兰于20世纪90年代初采用了双语教育的方式,作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双语教育得到迅速传播。90年代中期的一项调查发现,至少有1/3的职业学校开展了双语教学。1996年对中小学的调研发现,5%的小学(1~6年级)、15%的初级中学(7~9年级)和25%的高级中学在进行双语教育。
荷兰有些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旅馆管理)实行双语教育,使用法语或西班牙语教授一些课程。在卢森堡,德语和法语都是教授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
作为移民国家的澳大利亚,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有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计划。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包括汉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日语、高棉语、柬埔寨语、马来印尼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这些教学计划分布在各个教学阶段上,其中大多数在小学阶段。3.重视外语学习基础
在多元文化社会进行外语教学,应重视第一语言的作用,这已成为外语教育界的共识。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背景知识。使其产生安全感,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最基本的外语阅读能力和“高级”语言能力。卢森堡的DECOLAP实验和DECOPRIM实验充分证明了第一语言的作用。摩洛哥一项调查也发现,成功的英语学习得益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两门语言——阿拉伯语和法语。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经验之一。它使外语学习者充分地、自由地接触所学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外语学习者的兴趣,使外语学习更具直观性、交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开发教学软件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的一大特点。美国开发了许多极具创意的交互式模拟教学软件,如蓝狮公司的“车票”教学软件,在保留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和语法操练的同时,强调把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世界,通过亲身感受,在文化熏陶中掌握语法。荷兰的“英语I与II"教学软件则侧重学习英语常见的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领域运用的突出特点。卢森堡教育部开发的全能口语文字处理器TEO(Text Editor Oral),鼓励学生用外语编故事,开发口头表达技能。TEO主要用于小学,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校。此外,卢森堡的“欧洲语言教学创新品牌”通过计算机把现代教育技术融汇到语言学习中。培养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口头、笔头交际能力。
教育网络的建构与运用也在外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外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接触外语,许多学校建立了专供外语学习的网站,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如上网、订阅电子杂志、收发电子邮件、聊天等,进行更广泛、更真实的交流。
三、完善外语评价体系
各国不断完善外语评价体系,以期评价更加科学、合理。目前的趋势是:从重视语言要素转向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从强调书面转向口头、书面相结合;从重视结果转向过程;从重视共性转向个性等。听说能力的测试采用课堂口语练习、角色扮演、配对练习、小组互动等形式;书面测验以自由表达为主。小学以口语为主;中学则口头、笔头相结合。评估方式并不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更多关注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1.外语教师单独评定
目前,各国大部分的外语测试都由任课教师完成,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对象,设计不同的评价模式,做到尽量生活化、多元化。与此同时,教师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通过档案收集学生信息,对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方式已成为评价的重要趋势。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风格、方法等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了解学生发展的进程,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2.政府组织统一测试
由政府组织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规模语言能力考试一般在学生阶段学习结束时才举行。荷兰的中学毕业生必须参加国家考试局(CITO)组织的全国性考试。大约30%的学生在12年级(18岁)参加统一考试,这种学业成绩考试包括3门外语:英语(听、说、读、写)、法语(阅读)和德语(阅读);约40%的学生在10年级(16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包括英语水平测试、法语或德语的听力或口语一测试。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一般占学生学业总成绩的50%。《欧洲语言手册》和《入门水平》也正在设计其他各种语言水平测试。
四、提高外语师资素质
各国的外语教育极其重视师资素质,不断对教师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使其与外语教育同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外语教育的进步。1.保证职前教育质量
语言教师的职前教育一般由学科教学、教学法、教育实习等部分组成。’ 摩洛哥外语教师在大学或师范院校接受高水平的职前教育,其英文系教师大部分拥有’英美国家大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通常学习4年英语,其中1年专修文学或语言学,1年学习教学法,并在教育学院进行教育实习。
法国所有新招聘的小学教师必须胜任语言教学。教育部长指示,教师培训学院应开设语言专业课程。从2003年起,小学教师教育引入语言考试.并以此作为颁发文凭的一项条件。
战后,德国的中小学师资主要由高等师范学校和大学培养。新型的外语教师培训强调语言技能和教学法训练。师范生的招生条件为持有13年一贯制完全中学毕业证书者。中小学的外语教师训练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的语言学习阶段。语言学习分两部分:专业学科和与应用语言学或教学法有关的课程。此外,还有6周实习课。学习结束时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一篇学术论文、笔试和口试。第二阶段是学校见习阶段,亦称教师预备期。师范生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获得大学学位后,才有条件进入第二阶段。学校见习时间一般为18—24个月,由专家教师指导,每周参加教材教法研讨会,着重教学实践方面的训练。见习期结束时,师范生必须参加由州教育部门官员、高等学校教授以及学校教师共同主持的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相当严格:考生必须上两节公开课,撰写一篇与语言教学相关的论文,参加长达2小时的口语测试。考试通过后由州政府任命,方可成为正式外语教师。
荷兰和英国则要求外语师范生到国外进修学习。荷兰外语师范生获得第一个学科学位课程后,还必须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在英国,几乎所有专攻语言教育学位课程的全日制学生,都要求到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
2.发挥职后培训效能外语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继续教育渠道不断扩展,网络、教师职业发展学校、外语教师协会及其他机构也加入到外语教师培训的行列。与此同时,培训内容也进一步扩展。外语教师培训从教学理论的构建和教学技巧的训练转向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教学能力的改造。欧洲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专家为提高外语教师的语言习得能力,合作编写了以小学教师为对象的外语专著。在德国,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随处可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地方或州的课程进修。每个教师每年享有州提供的一周培训课程。捷克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到国外学习或参加国外有较好声誉的国际课程的学习。美国外语教师的在职培训特别强调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长期以来,中国英语教学基本上承袭前苏联的、源于欧洲大陆的老传统,以基础训练为重点,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法,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近十年来,中国的外语教学开始把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世界各国在外语教育领域中所采取的策略,各具所长,又各有所短。如果我们的外语教师抱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外的策略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取其优点,结合我国实际,做到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那么,中国的外语教育和教学,一定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迎来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
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为科学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民„2010‟6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下简称汉语)。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我区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把推进双语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发展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双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双语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全区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29.01万人,其中民考汉幼儿2.62万人;学前双语教育岗位教师0.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0.66万人。中小学(含职业高中,下同)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46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22.2%;中小学民考汉学生24.09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11.6%;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2.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7万人。我区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为普及双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新形势下,我区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于适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5.我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6.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5%左右。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掌握一门外语。
7.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到2012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53万人;到2015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19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0.51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9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39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万人);到2020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33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4.22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11.33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7.72万人)。
三、主要措施
8.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我区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两种模式: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从2010年起,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
积极推行民汉合校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班级学习。
9.相应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10.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实行双语教育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确保实现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各类考试对提高民族语文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坚持把民族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必考科目。
在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的汉语授课学校,进行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实验,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民汉兼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1.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制定双语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未经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帮助受援地区建设幼儿园双语图书角和中小学双语图书馆(室)。
12.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按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全面覆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到2012年,通过扶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具有新疆特色、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具有计算机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全区中小学75%以上的双语教学班具有“班班通”设备,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
通过开发、译制、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学前和中小学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加快双语教学光盘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努力提高双语教育资源利用率。
实现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及开播双语教育节目的其它频道在我区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免费落地。加强新疆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建设,加强电视课程制作和远程教学研究,开设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数字频道。
13.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建设自治区和地州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内地9所师范大学与我区师范院校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能力。扩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面向我区的招生规模,加大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扩充农村双语教师来源补给。
我区师范院校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要任务,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为重点,构建满足双语教育需要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行师范院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少数民族师范生插班学习,母语为汉语的师范生要开设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
落实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向我区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建设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争取对口支援省市为受援地区免费培训双语教师。在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对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
14.完善自治区统筹的双语教师补充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管理办法》,做好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招聘和聘后管理工作。实施“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自治区统一招聘中小学双语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有空编的直接入编,满编或超编的,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超编问题通过增加人才储备编制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
争取对口支援省市根据受援地区需要扩大教师支教规模。继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扩大我区和对口支援省市师范院校实习支教规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扩大大学生赴我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志愿行动规模。
15.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双语教师标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定期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挂钩。适当提高实施双语教育的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新补充的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可适当放宽岗位比例。
在自治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学校服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有关规定执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
对在学校工作多年、不适应双语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在保证其原有教师身份不变、待遇不减的前提下,调动其积极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妥善予以安排。
16.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把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纳入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双语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双语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促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实践研究,鼓励开展双语教育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双语教育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与双语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国家双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自治区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整合全区双语教育研究资源,发挥研究、指导、咨询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针对双语教育模式,研究授课形式,形成样板,组织培训,进行推广。办好双语教育报刊杂志,建立研究成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17.加强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双语教育要落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防止并纠正教育形式小学化的倾向。中小学双语教育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双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双语教育学生和教师进行动态监测,实行实名制管理,建设覆盖全区的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网点。依托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以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引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四、保障机制
19.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动双语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主要职责,统筹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双语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政府对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具体负责落实推进双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学校开展双语教育工作。地(州、市)、县(市、区)都要设立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编制标准配备工作人员。
20.科学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要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把握好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解决好各学段衔接和不同教学模式过渡的问题,确保双语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1.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自治区财政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寄宿学生补助范围。建立并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13年起,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覆盖全区的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双语教育硬件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结合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和普通高中,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和双语图书,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快农村学校新增双语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
22.积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积极开展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双语幼儿园,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继续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好2008-2012年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工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双语幼儿园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建设一所示范性双语幼儿园。在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安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双语幼儿园。
23.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继续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果,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4.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依据《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学段双语教育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强对双语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