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捏小猪、企鹅、泥娃、电视里的开心娃娃、青蛙等。
2、中年级(3—4年级)初步学习拍打泥板和盘筑的制陶成型方 法,培养做陶兴趣。
三年级第一学期:在拍制的泥板上粘贴泥片、做花卉、蝴蝶等,或者镂挖脸谱。
第二学期:搓泥条盘制成瓶、花盆、篮子等。
四年级第一学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基础上变化泥条盘筑的方向和形式,制作花瓶、花篮、草帽等。
第二学期:练习拍打泥巴成泥片,制作鱼、盒、储蓄罐或用模具制作花盆之类。
3、高年级(5—6年级)练习制陶方法,了解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和陶制品的实用功能,丰富对陶艺的认识。
五年级第一学期:运用泥板围合裁切,运用数学原理计算,用几何原理裁切,用物理原理制作圆形、圆锥形的杯、盆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用模型或手工裁切,做成筝插,高耳环花瓶等。六年级第一学期: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山水、树竹花,或用泥片制作围合有创意的作品。
第二学期:运用各种技法,制作车辆、军舰,捏制各种人物,充分
运用学习中的计算方法裁切粘合成各种器皿,并修理得光、平后刻上绘画、粘贴图案。
一、指导思想: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陶艺带有浓厚的自我娱乐的特点,陶艺教育使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了无限的空间。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内容: 陶艺教学,小学阶段的教材目前还没有现成的,但社会上有关陶艺的资料相当多,教师可以筛选整理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材。课程内容初步设想为以下几个内容: 1.陶艺发展史 2.陶艺作品欣赏
3.丰富陶艺的制作方法,适当引入一些特殊技法有(手捏成形、泥条盘筑成形法、挖空法、捏塑……)
三、研究目标: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3、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 教学的人文性。文明:变革
四、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
6、评价原则:
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对学生在美术活动表现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陶艺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空间。在学校定期开展陶艺展
化土成器
教学内容:
教课书12-13页 教材分析: 陶是人类文化的最早载体,陶艺是人类最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人类的审美智慧创造性的得到了发挥。本课中让学生感受陶艺作品带给人的独特审美趣味。通过学习泥条盘制法来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学情分析:
在学生所喜爱的各种活动中,玩泥巴是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在教学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心灵的快乐,你会发现他们脸上充满动人的表情。他们的双手可以不停的摆弄,或搓,或揉,或压使手中冰凉的泥团变的温暖,变得富有灵性。教学目标:
1.初步探索陶艺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文化,2.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3.体验玩陶的快乐,感受古代陶艺作品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趣味。教学重点:
学习陶艺的简单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学生对陶艺的鉴赏力和感受力的提高。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民间泥塑作品图片,古代陶艺作品图片,紫沙泥等 学生准备:紫沙泥和紫沙泥的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了解陶艺的历史:
中国历来有“陶瓷的故乡”之称。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经熟练制作陶器了。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的一次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人类的审美智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二、陶艺的认识:
什么是陶艺?陶瓷艺术的简称。是人们的创造意识智慧地通过对陶瓷原材料加工后并进行造型、装饰赋予人为的形态,经过炉火炼烧获得新形态的全部过程和结果的总称。陶艺的起源:陶艺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认识并掌握粘土的可塑性能,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懂得了土块经过烧烤之后而变得坚硬,于是人类尝试将粘土制成泥坯,把它烧制成能盛放液体并能耐火烧的陶器。
陶艺的工具材料:儿童玩陶的工具材料有很多,除泥以外,竹签、梳子、牙签、筷子、擀面杖、树皮、纱布等都可用做工具材料。
陶艺制作的一般过程:拉坯或手捏成型——晾干(约两周)——上釉——上窑烧制——冷却取出。
三、认识我国古代泥塑:《秦兵马俑》、《少女头像》《人面鱼纹盆》、《舞蹈纹彩陶盆》等。欣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影视作品或图片,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陶艺的壮观、浩大和精美。
四、民间泥塑代表:天津泥人张、凤翔泥塑、无锡惠山泥人。
五、现代泥塑作品。
六、学习泥条盘制法(作业本P7)1.揉泥条要均匀
2.设计自己要做作品的形状
3.将泥条一层层堆起来(底盘上泥条要压紧)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
七、作品创作练习: 1.学生制作: 2.教师辅导: 教后小记: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陶艺的历史并不感兴趣,他们都喜欢摆弄手中的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他们都基本能掌握泥条盘制法的方法,只是有的学生掌握的比较好,搓的泥条粗细均匀。在教学中我感觉老师要通过讲讲、做做、评评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的进行评讲指出学生的问题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惠台小学三年级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 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四、教学内容
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简单的花、小动物,或用泥片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马利娟
2017年9月5日
第三篇:陶艺课程
陶艺课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陶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幼儿陶艺教学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启蒙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启发式教育。一方面从生理机能上来说,可以锻炼幼儿的活动机能,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共同运作促进脑部发育,锻炼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从作品的形式来说,幼儿创作的陶艺作品具有一种原始的活力和亲切的艺术感染力。顺应幼儿的天性,开启儿童的思维。幼儿陶艺教育,是培养、启迪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因而,我园在开展陶艺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创造”而不是“制作”,注重驰骋想象与质朴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单纯技术技法的训练。幼儿的世界是多彩多姿、妙趣横生的,让我们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在陶艺活动发扬创造精神,还孩子一片奇思妙想玩陶泥的世界吧!
陶艺成型方法
成型是陶艺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所谓成型就是将加工备用的泥料以各种方法做成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尺寸的生坯。手捏成型:
手捏成型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体验泥性最基本的练习,可以不用工具。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由度,只需要用手把泥团捏成你自己想要的形状即可,也可用雕塑刀等工具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时将雕像挖空。
泥条盘筑成型:
泥条盘筑是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之一。它是用粗细一致的泥条,层层盘叠垒筑,按着渐次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连接在一起,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大型的、变化较多的形体,这种方法是拉坯等其他一些成型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现代陶艺创造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成型方法。
泥片成型:
泥片成型就是将泥片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片,然后用这些泥片来进行泥塑造成型。滚泥片时,应把泥块放在两块布中间进行,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扩散、(转动布块),注意泥的厚度,要符合所做陶艺作品的需要,制作时要利用泥的柔软性,可以像用布一样成型,而利用泥片的坚硬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成木板一样来成型。泥板成型应用范围很广,从平面大立体,都可以进行造型变化。
拉坯成型:
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在拉坯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种常见、传统的成型方法。但由于它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练习者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拉坯是体验泥性、感受泥性最直接的方法。
平面造型:平面造型,是泥塑创作中的浮雕创作形式,这种泥塑表现形式比较适合低领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陶泥做一个“饼”容易,做一个球就很难。所以在陶艺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陶泥的孩子,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平面造型为主。在这种创作形式中,运用的泥塑技法会相对简单些,主要以压、画、添三种技法为主。在作品的表现内容上多选取孩子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物品。
立体造型:
相对于平面浮雕造型,立体造型在陶艺创作中更为多见。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创意,更加灵活地组合多种技能来进行综合表现,因此作品的视觉冲击更要明显强于平面造型。手捏造型:
泥球成型:
泥条成型:
泥片成型:
综合成型:
快乐陶吧创作花絮
2017.03.30
第四篇:陶艺教学教案一
《陶艺》校本课程(1)
知识目标
1、了解陶瓷的发明,知晓陶瓷的生产。
2、了解“五朵金花”知晓陶艺基本特点。
3、了解陶瓷成型的手段、特点。能力目标
1、能制作盘筑成型器皿。
2、能制作粘接成型物件。
3、能制作印模成型作品。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爱 “陶艺”、爱 家乡爱祖国 的热情,激 发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 “ 陶艺”的情趣。
3、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
山东是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光辉灿烂的陶文化及其精美的陶瓷制品,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一。
1、我校《陶艺》教学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特定时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希望和未来--青少年学生在弘扬陶文化过程中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为此在紧贴地方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于1998年下半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
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在教学的实效上,首先是增进了相关学生对陶文化和陶瓷基础知识的了解;其次是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相关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少数学生就能利用双休日回家帮助父母在茶壶或花盆上刻字雕花,制成商品,深受家长赞誉;再次是其中的佼佼者,擅长陶制品的人物刻画,几年的探索只是初步的,很不成熟,也走了不少弯路。一是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很不科学、规范。二是课程设置不很合理,尚缺乏理论依据。总之,需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主要操作:
一、主要是录像资料,欣赏中国各代的制陶工艺,欣赏中国各代的经典陶器作品,使学生对陶器有一个大概认识,提高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陶艺》校本课程(2)(一个周)
知识目标
1、了解器皿的结构种类、功能
2、器皿的主要成型手段,主要手段的应用。
3、雕塑的种类,平面雕塑的制作过程,立体雕塑的创作步骤。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器皿有代表性的紫砂花盆。
2、能够制作2-3种平面雕塑作品。
3、能够制作动物人物写实、夸张作品。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陶艺”的乐趣
2、培养学生审 美情趣。
3、激发学生创 作欲望,培养 学生的创造精神。
4、增强学生的 成就感,培养 自强不息的精神。主要操作:
一、大量的录像资料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主要的制陶手段,这样就形成直观的视觉体验,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制陶的各种手法。
二、体验两种造型手法,感觉制陶的乐趣。
三、认识陶器的经典陶器品种。
书法对陶艺的影响 知识目标
1、掌握书法字体知识应用特点。
2、掌握水墨国画黑白灰的效果。
3、掌握紫砂刻绘的种类,表现手法的手法、刀法、刀具的运用。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刻绘中的主要刀法。
2、能够掌握刻绘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3、能够掌握刻绘制作装裱的全过程。情意目标
1、激发学生对书画及陶艺的志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审美爱美的情趣。
3、从装饰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4、激发成就动机培养创新精神。一 录像资料:
第五篇:陶艺计划
陶艺教学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陶艺课是一门真正的寓教于乐的课程,既能满足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在娱乐中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我们学校开展陶艺课教学,就是要从生活中、游戏中,去满足孩子的快乐,让老师、学生都在活动中学习对陶的认识,对立体雕塑的理解,以及如何欣赏立体雕塑,同时推动陶艺的发展。儿童玩陶,必须用手,这大概是培养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是手捏成形、泥条盘筑和泥板拼接,这些方法学起来不难,掌握后可肆意发挥,创造层出不穷的新招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质。并把它作为我们在今后的陶艺实验的方向标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并结合我校的情况开展今后的教学和一系列活动。
今年校本课程——陶艺教学,共30名学生。有专用的陶艺教室,购置了拉胚机、泥条机、30套专用工具、特制了工作台和展示柜等。本学期每周上一节课。
教学内容是:
1、用变化的泥条盘筑器皿。
2、学习泥板切割、粘合。
3、学习拉坯的方法。
4、给作品上色装饰。
5、用软陶制作动物或人物。开展动漫主题彩塑,制作出各种动漫形象。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手法基础,下面把这学期的课程进度大概安排如下:
第一周:软陶制作-----蛇 第二周:软陶制作-----萝卜
第三周:软陶制作——鱼 第四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五周:泥板制作——盘
第六周:泥板制作——碗 第七周:泥板制作——白菜 第八周:泥塑制作——乌龟 第九周:软陶制作——蜗牛 第十周:泥塑制作——老鼠 第十一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十二周:泥塑制作——兔子 第十三周:泥塑制作——烟灰缸 第十四周:泥塑制作——玉米 第十五周:软陶制作——高跟鞋 第十六周:泥塑制作——花瓶
第十七周:软陶制作——房子
桌子 第十八周:软陶制作——美味甜点
蛋糕
教学成果展示:
1、每节课将每位学生的作品以照片的形式收集好、学期末将照片放进学生成长记录册。
2、将有创意的作品,注意保留,并晾干烧制。
3、本学期每位学生的作品可以保留8--12件,其余照片留存。
陶艺教师应看到学生作品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都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对这种活动更加感兴趣,就会更投入,就会提高得更快。在快乐的参与中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更多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陶艺课 总结
陶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例如,在教授“手捏成型”这种陶艺技巧时,教师除传授简单的制作技法外,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对制作材料和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陶艺造型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比如,可以启发学生对事先做好的小陶碗自由地添加装饰或变形图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小乌龟、大蘑菇等形象,使呆板、生硬的陶碗焕发出生动活泼的艺术气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练习了制陶技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陶艺教育能使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天地,这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开辟了空间。陶艺教育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教育内涵丰富,涉及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当代学生较为薄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无法体会成功的乐趣,对于事物的好奇感明显不够强烈。在陶艺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过程刚好能够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陶艺创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探究和反思,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让学生捏制某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初步的尝试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中动物的那种形象。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所制作动物的典型特征,然后再让其加以修改。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仅只是单一的形体塑造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陶艺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并上升为理论,以确定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陶艺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人类通过身体的器官感知生活中的一切,并从中得到乐趣。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杯、碗、碟等餐具,大多都是陶瓷。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可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普通的生活用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和知识的广博。在课后,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品味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让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将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长处和特色。在小学阶段实施陶艺教育,不仅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要求,而且更是培养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