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1:2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

小学音乐课必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成长环境。因为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净化孩子们的心灵、陶冶小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的责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无限乐趣,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享受音乐中的无限“美”,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升共同体验,调控课堂氛围。

新课程中强调学生对音乐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生成新的音乐体验。正因为此,我们才应该更清晰地理解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避免“生吞活剥式”的教学。对于音乐学科的教材内容,我们提倡学生的聆听丰富多彩,富有个性,我们希望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莫扎特,这些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精细地“研听”教材,要对教材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样可以在课堂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更为恰当的引导,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共同体验。音乐中也难以得到答案。因此,自然就归结到一个共同的体验,乐曲本身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教师只有把自己视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对所学内容好好尝试,认真体验,有了认识后,才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更好地互动,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引领者,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新课程理念中,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和谐的发展,调控好课堂气氛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基础。要重视课堂生成的东西,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最好土壤。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机会。整合课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归类,支持有创新的推断和结论,创设环境让学生进行有创新性的实践和发挥。除了让学生可以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尝试去创作音乐,利用一些MIDI电脑软件改编乐曲、改编配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进行一些创作性练习,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创作节奏、旋律,依次写在黑板上,既繁琐费力,又杂乱耗时。而计算机的引入,轻而一举就将此事避免了。计算机容量较大,课前教师可将创作题出现的几种情况事先存入软盘内,然后根据课堂上学生创编情况依次显现,既节约时间,又可引起学生兴趣,练习结束时,再给予完整出示,做个小结,给予鼓励,还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课前,我已把能出现的九种情况存入电脑中,所以课上我自然就能自如的根据学生创作的顺序,依次让他们制作一次,平行班还可反复使用,可谓好处多多。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结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景,全面增强音乐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然而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关注美感享受,调整课堂进程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我们音乐课的律动中孩子们忘我地展现自己,不求整齐划一。他们的歌唱与表演相结合,音乐与律动相结合,相得益彰,饶有情趣。孩子们通过律动体会音乐,表现音乐,这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感受“美”的活动。他们尽力地舒展着自己的头、手、脚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虽然他们的动作显得那么幼稚,有的甚至很不协调,可他们毕竟在认真地做,他们在尽情享受着律动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节奏是旋律的骨架,试唱、创作旋律,首先必须认识节奏、创作节奏。利用音乐课教给孩子们一些节奏知识,逐渐让孩子们在排排打打中学会组合、创造节奏。要想让孩子牢固地掌握节奏,必须根据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中的见闻来巩固、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组织创造一拍、一小节、一个乐句的节奏谱,根据不同课题的需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型等,让孩子们在拍拍打打中认识节奏、创造节奏,充分感受音乐课中的节奏美。有时教师让孩子们看着画面,听着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轻轻哼唱起来.在美妙的旋律中,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们似乎也看到了歌曲中的美丽景象,在动人的旋律中,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那是情的熏陶,美的享受。、注重能力培养,提升课堂效率。

四、注重能力培养,提升课堂效率。

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了想上音乐课和更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愿学、乐学。因为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课改对学生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要求把素质教育落实到音乐教学。因此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来完成的。原来的各科教学中较多的是只重视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重视。以音乐教学来说,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是传授音乐技能的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个性的培养。而教改后的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包括智力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协调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否则再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练,呆板的重复。这种比较有新意的课堂教学,不仅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新颖,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音乐课改力求体现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音乐课改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在音乐课教学的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只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份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德育因素与健康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作品中蕴涵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健康的心理,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第二篇:音乐教学之我见

音 乐 教 学 之 我 见

——参加课改后的思考

立仓中学 刘 冲

【内容摘要】:

2006年7月14日,我们音乐老师在蒙城电大迎来了第一轮课改培训,期间和利辛县的老师交流教学心得,听到这么一句话“上平行班级音乐课,第一节生,第二节顺,第三节熟,第四节第五节以后就是厌”,作为教学者,我们扪心自问过为什么产生“厌”这个问题吗?如果一味重复相同的内容,不顾及教学对象的变化,这和念经的和尚又有什么区别呢?是的,我们该认真的反思一下,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本文将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

认识兴趣投入学风

一、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通过几个月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只是“三分钟的热情”,老师也是满怀一腔热血,到头来也是哀声叹气。为什么音乐课,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呢?在我看来,不是学生不愿意学,而是老师不愿意教。其实学生很喜欢音乐课,因为学生觉得音乐课可以开怀大唱,尽情地享受,去寻找快乐。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教的歌曲学生不喜欢,而有的流行歌曲自己又不会唱,所以久面久之,便丧失了信心,音乐课就成了“自由课”,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音乐没有用,升学考试也不考音乐”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教学音乐的积极性,再加上学校对音乐课的不重视,更是给老师当头一棒。即便如此,我们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不应该放弃,我们应坚守自己的职责,好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服务。

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大家都清楚,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

第1页

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是喊着口号,真正在教学中碰到一系列问题时,却很少记得他们的主人地位,甚至于喧宾夺主,一味指责对方的不是。深究下去,还是教师几十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起着作用。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强调情感体验和表达,多注重基础乐理、识谱和技能的训练。导致一些课堂唱出的歌,像是音符的堆积,没有形象和感情,缺乏感染力,更谈不上审美。谁的课堂唱的“有劲”谁就上的好。歌咏比赛第一名当然是唱得最“响亮”的班级了,哪管什么情感不情感。当今教育部颁布的新音乐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将情感体验和表达提到重要位置,无疑是个飞跃!在提倡创新教学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新型角色应该是一位促进者,是一位合作者,而不是一位单纯的传授者。因此,我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音乐欣赏、音乐表演、歌唱学习、器乐演奏等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满自信参与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把老师当作与自己共同学习的朋友,消除心理上的距离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音乐教学中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使全体学生们都积极投身到音乐中来„„,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学从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过程变成了师生互动的多向交流的过程,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同时也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二、培养兴趣,寓教于乐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第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①《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课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应“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给学生第一堂音乐课,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十分重要。譬如,可以告诉学生: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给学生上的“礼、乐、射、御、书、数”课时,把音乐放在第二位,这就说明了音乐的重要性。我在上初中第一堂课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的大脑分为几个半球,而每个半球都是干什么的呢?学生大多数都不知道,于是,我便告诉同学们,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脑进行聚合性思维活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右脑进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活动的基础,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我们仅需要智能型的人才,也需要创造型的人才。而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就要加强训练右脑,而学习音乐正是开发右半脑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强烈要求学生学习音乐吧,音乐使你变得更加聪明。并且,我还让学生记住德国伟大爱国诗人歌德的名言:“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以完全称作人。”③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也是开展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兴趣,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功能。如果针对学生学习音乐来说,兴趣就是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因此,作为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可以建议学校在教室、楼道的墙壁上适当的悬挂音乐家画像,张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还可以出版一些音乐墙报或音乐板报等;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播放、评论优秀的音乐作品,介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发表学生对社会音乐生活的种种议论或评价等等;老师还应联系国庆节、元旦举办庆祝活动,发现并培养人才。

不仅如此,音乐老师还应对自己所教学科喜爱,对自己所教学科负责,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备课、兢兢业业地上课以外,还必须在仪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问题上多下功夫,让自己的言教和身教去激发、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音乐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信息、声像技术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实行“开放式”的音乐教育,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组织好教学,培养良好学风

我认为要想让每一节课都成功,很不容易,但是有几点值得关注。

1、制定并认真执行课堂教学常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新学期伊始,就应该把音乐纪律逐条打印成篇,好的习惯的养成可以终生受益。纪律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对认真执行的学生要表扬鼓励。这对培养学生自学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班风,树立教师威信,都有很大影响。

2、上好每一节课,很关键

上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对的,如何把握这短短的45分钟,是需要一定艺术的。我的一贯做法是:课前一支歌。为了安定学生的情结,把学生引入音

乐的环境之中,在课前播放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或是师生共同演唱一首歌曲。这对整节课的教学都很大帮助。有一点不能忽略,上课时一定要互相问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心回到课堂,更重要的这是尊师爱生的具体体现。接着,一定要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简明扼要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当然,要想感动学生,先要感动自己,我会在课下不停地唱,反复地唱,即便课前准备得再充分,课堂上也难免出现意外。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音乐时就碰到过:一节音乐课上,我准备教学生唱《团歌》,当时学生嘘声一片,说这不好听,让我教流行歌曲,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不高兴,相反,我很镇定地告诉学生,让我唱一遍给大家听听,若好听,我们就学,不好听,我们再换也不迟。等学生安静下来,我开始用心去演唱这一首歌,学生听后感觉还不错,于是我又给学生讲,这学期团委要举行《团歌》比赛,你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争取拿个第一名。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学得都很认真。

3、培养学生的信心和毅力

初中学生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出畏难、泄气、灰心,在行为上,他们往往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有些学生喜欢唱歌,但不求唱好,只是“三分钟热情”;有些学生不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往往以为自己唱的好而骄傲自满,不把其他学生放在眼里,或把教师的劝告置之不理;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音乐认识上的不足,也就是不良学风的表现。怎样才能纠正学生这种错误认识呢?我认为:一定要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移风易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表扬、鼓励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错误及不良表现,要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将音准不好、节奏感不强的学生定为“五音不全”的小音盲,为了取得好的课堂效果,课堂集体唱时,不让他们开口,久而久之,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害怕上音乐课。有时学生的观点和老师不一致时,出于“师道尊严”有的教师会采取粗暴、压制、断然否定的态度对待。因此,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我真佩服你”、“要有自信”、“你真棒”、“你的想象比我还丰富”等等,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我常常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教师只有不歧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达到音乐教学目的。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价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看法,让学生在充满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美感和享受。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毅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保证音乐投入

为什么我们农村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寥寥无几,而经济发达的城市却人才济济,大家有没有思考一下,到底什么原因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1999年,我在阜阳师范学院进修学习两年时,我深有体会,在这里所到之处,到处都可以见到学习音乐的人的影子,什么视唱班,声乐班,器乐班,真是班班爆满,在小沟旁,马路边,“ma„„.mi „„”、“aaoai、aaoai、aaoai '练声的人此起彼伏。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音乐,谁谁在谁的班今年考上哪个音乐学院。总之,大家都在为音乐而活着,都是为了音乐梦想而学习。社会上的一些家长,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什么电子琴班,舞蹈班,声乐班,绘画班等,去接受艺术的洗礼和熏陶。再看看我们农村,有什么?平常上课连一件乐器出没有,就连放磁带的录音机学校也舍不得买,基本上音乐老师都是凭嗓子教,并且每周只安排一节课,教师想教,学生想学,时间大少了。因此,我想,多开展课外活动至少可以弥补学生学习音乐时间上的不足,当然辅导老师的角色就显得重要了,除了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外,还应多才多艺,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正在使用的录音、摄像设备,以及CD机、VCD机、DVD机等音像设备,为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当然,最重要的是学校应为课外活动提供场所,音乐器材,配备一定的资金,积极提供有利于课外活动发展的条件。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入,“新课标”实施正在顺利地进行。我们要紧跟形势,转变音乐教育的观念。要把音乐教学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要以真善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增强音乐学习的初中意识,切实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最后,让我们所有的音乐老师记住一句话:我们再也不能把音乐的残疾让孩子们带着它步入成年。再者,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我们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⑤让我们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献给农村的孩子

们吧!

【注释】

①《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5页 ②《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33页 ③《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9月,第118页 ④《校园歌声》校园歌声编辑部,2005年9月-10月,第50页 ⑤苏霍姆林斯语

【参考文献】

1、《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2、《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9月

3、《校园歌声》校园歌声编辑部,2005年9月-10月

4、《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出版社,1993年6月

第三篇:关于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关于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83-01

1.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2.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3.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3.1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它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它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可以说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技能训练,有悖于新课程要关注学习者情感态度,关注学习者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这一理念。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能够在音乐中享受到乐趣与喜悦,从中受到启迪。教师应把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作为教学的目标。

3.2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如我们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让学生一边聆听教师对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分析,一边观赏雪山、辽阔的草地等青藏高原独特的美丽风光,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族歌舞,并倾听通俗优美的旋律。这种知识、想象、音乐的完美结合,令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3.3 有效地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有效的教学互动应该包含实践互动、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在音乐教学中,外视、可视、操作性强的音乐活动、表演等实践性活动,因较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新课程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法宝经常使用。但是,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情感是复杂而含蓄的,并不是一些简单的即兴表演能演绎的,有时不当的表演还会误导学生的情感。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具体学情合理设计的音乐表演、音乐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加深音乐记忆,增强情感表现力,才是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表演形式来进行教学。

4.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付出努力。

第四篇: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摘要音乐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说明了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观念和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对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因材施教、创新评价体系等方面,较全面地探讨了实现音乐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新的时代,需要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的人才源自创新型的教育,因此,21世纪被认为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一部分,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新时代同样呼唤音乐教育的创新。对音乐创新教育的两点认识

1.1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施音乐创新教育的基本前提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然而,长久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被夸大,而学生往往被当做单一的知识承载体。教学方法常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一切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尤其是,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课堂容量被不断增大,导致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是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潜能,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音乐教学模式,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不断营造自由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

1.2 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是实施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

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音乐教师成为激发、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引导者,而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权威代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就是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要竭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展现自我的“小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个“小舞台”上获得老师的赞许,获得同学们的欣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就是要求教师要注重指导、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如探索新音响、自制乐器、即兴创作等,这些创造性的教育方法,都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这些教育方法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

只有正确认识以上两点,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实施音乐创新教育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音乐创新教育的实现途径

2.1 创新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

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主动去体验、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由于音乐包含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教师的观点与学生的想法难免出现分歧,此时,教师应允许学生“非正常”思维,鼓励他们的“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多向思维”,而不是给学生“泼冷水”。教师不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要积极地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课堂上,没有老师的指责、没有同学的嘲笑,有的只是宽容与鼓励。不断创新教学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就会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不断孕育出来。

相反,如果对那些有所谓“非正常”想法的学生,不屑一顾、大声训斥、甚至粗暴嘲讽,就会无情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的两个教学案例就说明这一点。

案例一,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小种子躺在土壤里都在想些什么呀?”“老师,他们在想:‘这儿太令人害怕了’”一位小同学说。“不对,请坐!”老师说,“他们应该是想:‘小雨滋润着我,好舒服!’”这样一个温柔的否定,便熄灭了一个闪烁欲燃的火种。试想一下,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不难想到小种子被埋在土里那憋闷、潮湿、黑暗的感觉。那怎能不让孩子感到害怕呢?

案例二,音乐课上,老师领着同学们欣赏琵琶曲《大浪淘沙》, “那起伏的旋律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色呢?”老师似乎是在提问,又仿佛是自言自语。一学生回答“像空中乱云翻滚。“老师听罢,脸色一沉,讽刺道:“就数你神气!也不想想这首曲子的曲名是什么。是大浪淘沙!难道乱云是可以淘沙的吗?”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首曲子就只能被理解成这位老师说的这样么?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见,如果我们教师一定要以个人的观点统一学生对某些音乐的认识,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大牢笼里,对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的不适当的言语评价,甚至冷嘲热讽更是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性就这样被抹杀了。

2.2 坚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是创新活动的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音乐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内容,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契合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里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那些时代气息浓、更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

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在学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时,根据生活中每天都能听到的各种声音,如“换――煤气哟”、“雪糕――棒冰”、“汽车喇叭声”、“小鸡叫声”等,利用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将大小不等的鼓,甚至盛有不同水位的玻璃杯,搬进课堂,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体验音的高低。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共同完成一段自己创编的音乐,并演奏给大家听,学生的兴趣会被迅速调动起来。

总之,现代音乐教育应当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的内容应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更多地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在音乐中体验生活,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创新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不断发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鼓励音乐创造指出“:教师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这是对传统音乐教学评价方法的一个突破,是与音乐创造性活动的行为特点和实质是相统一的。

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参与音乐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充满自信,并体现自身的价值。除了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外,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内容不能过于单一,要有一定的差异性,给学生主动选择的空间。例如,有些学生乐理学得好、而有些学生琴弹得好;有些学生歌唱得好,而有些学生舞跳得好等等。在进行考试评价时,除了规定项目外,应该允许增加自选项目。一些学生可以用自选项目上的优秀成绩,弥补规定项目上的不足。学生选择好强项后,可以自行选择确定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并自主组织排练,此时,教师适当加以辅导。准备成熟后,以班级特长展示会等形式,人人上台展示自己的音乐强项。这样,通过自选强项,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智能,也带到了其他不擅长此项目的同学在这方面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另外,建立“音乐档案袋”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评价方法。“音乐档案袋”改变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一歌”定成绩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可以全面记录学生学习音乐、探索音乐的过程。通过“音乐档案袋”,还能帮助老师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及对比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能帮助学生认识和思考自己的音乐学习历程,激励他们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因材施教,创新评价体系,都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不断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学荣.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中国音乐教育.[2]缪娥.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浅探.中国音乐教育.[3]李素萍.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策略.江西教育,2009.7.

第五篇: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内容摘要: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让学生理解音乐,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成为所有小学音乐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我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同样感同身受。在本文中,我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形式多样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三个大的方面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个人的一些见解。深入实践,积极探索,用新的教学理念应对课堂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到学习音乐带给他们快乐。

关键词:音乐欣赏

兴趣

教学形式

快乐

主动性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形象的审美教育价值。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

记得一位音乐家说过:“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去体验音乐之美,支聆听音乐,表现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过去的音乐欣赏教学课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的教学模式。我也基本采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有的时候并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因此我大胆尝试着改变以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一直以来,谈到小学音乐欣赏课,老师便会自然而然的与想到是否将教作者,时代背景,音乐形象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欣赏教育单纯地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欣赏教育是十分片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欣赏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音乐感受能力,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学生个体多方面的价值,是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小学生天生就对音乐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所以,我在每上每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我在一个班按照先整听、分段听、再完整听。在听第一遍时学生还有兴趣,当一遍遍往下听时,就有学生坐不住了,不是说话就是不认真,学生也没什么兴趣了,整堂课上下来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另外一个班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在导入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在钟表店里的情景,首先就激发了学生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欣赏过程中,还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现钟表店里的情景,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比采用传统的欣赏方法好了很多。在欣赏四年级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因为是民族唱法,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我就抓住这首歌的主题——歌唱老师。结合在抗震救灾中很多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救自己的学生,甚至为此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这些先进事迹来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在欣赏六年级《魔法师的弟子》时,我利用视频跟音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的欣赏音乐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老师的教学形式多样性也至关重要。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愉快的欣赏音乐,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音乐欣赏中。许多教师只顾自己不关注学生,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理解不了音乐,结果失去了音乐欣赏本身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与方法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1、听唱结合的方法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有很的歌曲需要我们去欣赏。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还要唱。如果它本身是一首歌曲,如果只让学生去聆听,这样显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既让学生听歌曲,又让学生唱歌曲。他更容易接受。如欣赏六年级《天堂》这首歌曲时。学生中很有多人都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如果你只让学生听,不让学生唱,学生一会儿就乏味了,听完后对这首歌曲所表现的内容还是一无所知。采用听唱结合的形式,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还掌握了音乐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在欣赏《洪湖赤卫队》时,让学生听唱结合,深刻感受这首歌曲情景的同时,还可以亲身体验女声二重唱这种演唱形式带给我们的音乐感受。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象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象、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例如:欣赏《森林的歌声》时,先让学生聆听了一遍音乐,说说它们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自己认识的动物,老师再将这些动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由于乐曲的旋律性很强,容易启忆,我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唱旋律,这样不仅很快掌握了这首乐曲,学生还能唱出乐曲的旋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客观事物中包含中无限丰富的音响,这些音乐具有音乐性和音乐美。选择一些儿童熟悉的事物。如鸟鸣,溪流声、马蹄声,钟声等,再配上适当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时充分去想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如欣赏《春水》这首童声合唱时,我就在大屏幕上配上春天的画面和水流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让孩子在音乐中去寻找春天,从学生初听后讲出在春天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就不会感到音乐的神迷莫测而是很有趣,也能听懂,激发学生聆的热情。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在聆听贺绿汀的《摇篮曲》时,将乐曲中的雷雨,闪电,乌云迷布等场景跟音乐同步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抓住儿童想像力丰富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环境,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感受音乐

教学《龟兔赛跑》、《彼得与狼》、《黄鹤的故事》等这样的欣赏课都可以以音乐童话故事为契机,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比如《龟兔赛跑》一课,老师可以从讲故事入手:描绘出一片美丽的大森林,林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兔子和勤恳、谦虚的乌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描述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幅画才知道的。其实除了用图画能画出树林里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4、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提高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低年级的欣赏教学,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在低年级,游戏是他们喜欢和乐于接受的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广泛性。例如:在欣赏《我的小鸡》这首童声合唱歌曲时,我就将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都分别扮演不同的小鸡和主人,分角色来表现歌曲,最后选出最好的一组给大家展示。还让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强,参与的面也很广,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欣赏《跳绳》,我让小朋友们边听力听音乐边做跳绳的动作,在感受音乐快乐、活泼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听《捉迷藏》时,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音乐,然后将学生分组在音乐进行中来玩这个游戏,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愉悦。

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广泛系统的欣赏音乐作品,增强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在音乐欣赏课中,除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不像学龄儿童那样天真,但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年龄特点,因而,在给这一年龄阶段学生上欣赏课时,充分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恰当的使用多媒体电教化设备进行教学,制作幻灯片课件,充分发挥少儿学生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纸、游戏、情景表演,将以形象思维寓于音乐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定期的安排综合欣赏内容,用新颖生动、喜闻乐见的作品或表演形式,进行直观欣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渴求和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出音乐,这样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还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了音乐,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通过动作,语言,舞蹈等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说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说用三角铁表现小猫灵敏等等。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坐看静听,那就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听起来也很不知所以。我就让学生选择一些打击乐器和身边的一些物品,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表现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鸭子戏水、吵闹时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与内容,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教学二年级的《时间像小马车》,在欣赏音乐时,很多学生跟着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不由自主的跳起来,舞起来,就像是他们置身于音乐中一样。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学时,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

    新课改下音乐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音乐课 莘县实验小学赵先华 摘要:新课标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培养兴趣爱好是重要的一面,兴趣是学习......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黄集初中 汪珍 [内容提要]多了解音乐对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趣、遍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提出:“通过......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教学模式是思考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用一组精心安排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几个主要的变量来解释课堂教学的师生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的内容、方式以达到预期......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抓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特点,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和环境,并进行多......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也头疼,素不知这两种“疼”不是一回事。教师头疼的是不会教作文,学生头疼的是不会写作文,细分析,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特级教师于永......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教师:肖义文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一)、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堂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敢于开口 英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语言,他们往往不敢大胆说,大声说,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