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论文

时间:2019-05-13 01:5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做合一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做合一论文》。

第一篇:教学做合一论文

教学做合一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大体上是一致的,文章从五方面来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语文;更新;模式;促进;兴趣;空间;技能;创新能力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都成为当代教育的方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教育,尊重了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练。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在生活的说明方面,他主张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的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

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而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正是新课改所大力提倡的。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了“教学做合一”,受益匪浅。

1.更新了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决定你服从的师生关系;不再求全责备,要允许学生有异议,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表现,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否听老师的话或老师的个人喜好而对学生有不一样的表现。教师应主动地和学生去沟通,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想法;在课堂上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改变了课堂传统教学的模式

传统教育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把自己单方面的认识、理解和教参内容一股脑儿倒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充分思辨的时间、充分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形成了等分析、等答案的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这样的教

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课堂教学上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陶行知先生的这些教育理论和现在所倡导的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是一致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引导学生学的方法。例如中学语文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这样做的: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并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他们合作的信心。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一定要每个人都在小组承担一定的任务,使得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有责任,这样的任务安排,一定需要老师事对学生的了解,最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这样他们才有自信完成任务,才有合作的信心。其次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小组参与课文的预习。中学的语文课相对小学来说,增加了深度、难度和广度,如果没

有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按小组学习来完成任务,是很难的。所以必须事先让学生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弄清楚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字词,在预习中自主发现那些问题等等,这种预习最好能让小组成员参与,有了小组的参与,他们的预习任务就很容易完成了。第三是发挥合作功能,共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预习中,虽然完成了字词方面的任务,但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这时候,需要小组成员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了。在这一步,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的手续、程序,一些讨论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就是学生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解决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后,学生再把自己还有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在讨论和争议中,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对问题探究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寻求合理的答案了。这就真正体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也是真正体现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了。

3.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基本上是把知识的答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好好的记牢学过的知识,考试能把答案写对了,取得好成绩了,就是成绩好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殊不知,这样

一来,却把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充分思辨的时间、充分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形成了等分析、等答案的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批判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过程了。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以及现在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为了改变过去的那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过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懂得不但自己学会知识,还要懂得怎样去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在事情中学,在学中做,学生在做中发现了问题,就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各种途径就包括了老师的教。学生是在阅读上发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自己又能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品尝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丰收的喜悦。有了这种喜悦,就可以坚定了学生的自信心,他们相信自己的是最棒了;有了这种信心,就更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就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就能将学生过去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生长过程改变成为“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的生长过程了。比如

教学生学习《空城计》这篇文章时,我是采取这样做的:第一,让学生阅读体味关键语句,并分组动手查阅工具书;第二,动手划出写人物的语句,对比观照人物;第三,把握人物的心态。这三种方法通过问题组合形式加以呈现。诸葛亮“分拨以定”而司马懿“望西城蜂拥而来”,二千五百文官对十五万大军,喧染了怎样的气氛?文官“尽皆失色”而“吾自有计”,说明诸葛亮怎样的心态?“笑容可掬”是一种什么样的笑?“抚掌而笑”又是一种怎样的笑?“拍手大笑”呢?“亮生平谨慎,不曾弄险„„汝辈岂知!”这又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看出诸葛亮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终司马懿败,诸葛亮胜的原因是什么?倘若是司马昭率大军,情形又怎样?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争论,想象和探究。在思考和争论中,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就慢慢地浮出水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诸葛亮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神机妙算;司马懿老谋深算,刚愎自用,不会变通。学生经过阅读、查阅、思考,发表意见等过程后,发现了学习的成功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扩大了学生学的空间,锻炼了学生做的技能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由是:教学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获得“自得”的能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获得学习的主动性,让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终身的学习。学生经过了“学中做”“做中学”这个过程,知道了自己那些懂的,那些还不懂,知道了不懂的就动手去解决,动手解决了问题,也就积累了解决的办法。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以后再有这种问题发生,自己也可以举一反三地把它解决了。另外因为多了一个“做”,并且“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所以,学生在学起来真正做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解放”。例如,我在备《万紫千红的花》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到野外去观察野花,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或者生长过程记录下来,最好还要把自己看到这样的花的感悟也记录下来,作为上课的准备。当我和学生开始欣赏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给一些时间让同学们分组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各小组学生纷纷把自己的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接着,我再问同学们:“大自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种颜色和形状的花呢?请同学带着问题来看看我们今天上的课文《万紫千红的花》”。学生们为了找到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就很有兴趣地阅读起课文来。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时空,扩大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课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热烈的学习气氛, 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手和脑在一块儿干了,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经过多次的做的锻炼,他们的做的技能和学的水平都提高了,手和脑双全了,这就达到了创造教育的目的了。

5.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会学习才能会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自己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所以,在教学操作上,必须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课堂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有了“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后,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自己的,获得的方法也是他们自己的,老师只不过是引导而已,因此,学生会为自己的学习就有了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一种收获,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收获了成功了喜悦。有了这样的喜悦,就很自然地增加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加了他们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更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了。

参考文献:

第二篇:论文 教学做合一

江阴市2011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做合一

【摘要】“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一致的,本文就以生活为中心,以教人者教已,实践出真知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做

合一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1891─1946)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优化了数学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创造等方式,探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结合新课标的新观念,新思想,这对数学教学也具有有益的启示:

第一、以生活为中心——教

“教学做合一”是主张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指出教育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及方式要面向生活、社会,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首先让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新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确,数学就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常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校园里的绿化问题等等,使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身为教育者,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使教材变“动”,变“活”。

其次让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学”和“用”联系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是为了“用”,这里的“用”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几道习题,而是在“生活”这本活的教科书中的运用。鉴于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手、脑”并用测算出教室的面积,课桌的面积、操场的面积、自家住房的面积。在认识“元、角、分”后,在班级开设“小银行”“小小超市”进行一些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在学习了“利息”计算后,在“小银行”里增设“储蓄与贷款”的业务。在统计知识的初步学习后,请学生统计出本班同学的生日各是几月,制成统计表或条形图,并能就图表提出各种问题。学习“求平均数”后,请学生求出本组(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因此,教者既要忠实于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要把教材内容和生活中“活教材”结合起来,学“要用的书”,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第二、“以教人者教已”——学

“教学做合一”另一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提出三项主张:一是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是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三是先生许一面教一面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完善自己,教育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以教人者教已”,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出具有现实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与比较,明白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与过去我们一贯的做法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实践新课标,在行动中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第三、实践出真知——做

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都应该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总之,要真正做到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师应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再深造、再学习,即陶先生所说的“以教人者教已”和“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使人明白,自己更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 二是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从“权威”的角色和位置转变过来,应与学生平等地学习与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大胆地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教学方法的精髓与重要成果,我们不能以各种理由摒弃它,要做到,吸收旧的传统教法中有益的成分,在新形势下努力贯彻课改精神,体现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其突出特点是都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促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注意启发、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来。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情感志度和价值观也在得到培养和变化,所有这些都将成为衡量课改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把教育从“应考”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因此我们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构建和谐的教育“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探索、积极实践。

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沈玉叶 *** 邮编:214407

第三篇:浅析“教学做合一”(模版)

浅析“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多年潜心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核心。它是现代教育倡导的科研型教学方法。足见“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做是发明,是演示,是实验,是探寻出路。”同时“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现就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谈谈我的认识。

1、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实践,即“做”,“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生不在学”。化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学科,其中观察和实验是实践的重要内容。如在探究“如何收集一瓶空气”时,首先提出:人吸入的气体(空气)与人呼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讨论。于是得出许多结论,其一:人呼入的是氧气,其二: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作出假设)。随即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人呼入的全部是氧气吗?哪个结论正确,只有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这一实践活动充分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坚持

以“做”为中心,努力在“做”上下功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是机械重复,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去之又去,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做,真正的做必经将劳力与劳心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在化学教学中,观察、实验就是“做”、是行动;分析、思考就是“创造”,必然产生“新观点”(科学结论)。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活动和手段。科学的观察、规范的实验,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前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思考这一良好的认知习惯,力求通过“实验上用心思考获得真知。

3、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教学做合一才是教学的真谛论文

摘 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等,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也非常地投入与精彩。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往往都不缺趣味;但课后随着兴趣的退去,知识却没有得到巩固。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于知识没得到强化。那应该如何强化呢?本文就是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做”,以达到“教学做合一”,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 做 知识 强化

在教学上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却忽略另一面,就是学生的“做”。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做中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所以本文就是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做”,以达到“教学做合一”,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做”,实际是一种行为的强化,先学后做,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温习,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先做后学,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通过实际的动手寻找到真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充分地锻炼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做”的范围很广,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用笔写、用笔画、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等;也即从学生最基础层面的动笔开始,再慢慢到能自行设计实验,最后能进行实验操作。对于我们中学的学生,因为学习主动性差,在课堂、课后,连动笔都不愿意。生物学习,实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很多图、表都是要通过动手画才能巩固的,学生恰恰没有重视这一方面,导致知识得不到扎实的巩固,容易遗忘。对于这样的学生,“做”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如何进行“做”的有效教学呢?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通过“做”巩固知识,并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

一、“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科实践兴趣

“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的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缺乏兴趣。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做”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做”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做”中,把抽象的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知识,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

要使学生有兴趣,关键是让学生有成功感。学生学不好,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没投入。为什么没投入?关键是失败大多,没信心。如果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那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慢慢浓起来。所以先要让学生做一些较为简单的、容易获得成功感的训练,然后,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模拟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的老鼠生存状况。这个实验简单,而且容易操作,成功率高,学生就会获取最初的学习兴趣。然后可让学生动手做《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淀粉的生成。当学生看到叶片中颜色变化,会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有光照与无光照条件,进一步探索颜色的变化,通过多组实验后,学生的实践兴趣就被逐步激发出来。而且这些实验都不需要课上来做,可安排学生在课外或家中做,在上新课前完成。当学生有了这些实验基础后,再来学习光合作用的知识就简单了。所以说兴趣产生动力。

二、“做”要能反映课程实质的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内容的选择并非越全面、越真实、越复杂,效果就越好。选取内容应注意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内容的简洁程度要与学生的心理简化水平相适应,要做到典型恰当,有时可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自行制作。从“做”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从“做”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生物老师在做《使用显微镜》实验的时候,都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并说出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也观察了显微镜,但一收起显微镜,让学生说出有哪几部分组成,有的学生就记不清了。如果学生边观察边画显微镜的构造图,效果就不同了。在平行班的教学中,让一个班的同学来画图,另外一个班只观察不画,动手画过图的学生错误率明显减小。这样的画图,跟教学内容相符合,难度也不高,但很有实效。

三、“做”要能促进学生揭示知识的内涵

“做”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做”的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后,还是不明白“细胞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低”,可以让学生做这样的模拟实验:在学校操场上,画两个半径分别为20米、10米的圆,两名学生,将一物品,以相同的速度,从圆周走向圆心,再圆心回到圆周,看哪个花的时间多,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大小的圆物质交换率的大小。做完后再让学生在纸上分别画出半径为5CM、2CM的圆,再分别在圆中画半径为0.2CM的小圆,看那个圆中能容纳更多的小圆。这样就会使学生明白,细胞也不能太小,因为细胞里还必需一定数量的酶和细胞器等。通过一些特殊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外显与内隐之间的关系。

四、“做”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做”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做”,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做”。“做”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做”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从学生“做”中产生,即创新意识在“做”中萌发。通过学生的“做”,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高中实验都很重视探究或验证。选修1课本,都是实验,而且有一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有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大部分学校都只讲不做,学生听起来也缺乏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好不了。但如果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来做不同风味的豆腐乳、泡菜,再将学生做的产品集中一起,搞个交流会,你想效果会怎样?学生毕业后,不时都会谈起如何才能做出更美味的豆腐乳、泡菜出来。这也许是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的形成。

五、“做”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做”是学生由抽象逻辑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动手“做”引导学生从动作中发现、探索、领悟、抽象、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同时,通过动手“做”等活动,学生对于将要形成的抽象的概念已经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头脑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表象,“做”之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做”的过程整理、复述,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讲《基因表达》这一章时,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因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首先要回顾什么叫做基因、什么叫做遗传信息、转录与翻译的过程又是怎样,特别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mRNA与tRNA等,专有名词多,学生就更不明白了。但如果能先让学生做一个DNA的物理模型,再利用这个模型看着来讲什么叫做基因及遗传信息,然后让学生构建转录模型,再用红笔标记密码子与反密码子,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直观的物理模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所以说“做”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同时合作交流也能取长补短并获得快乐。从“做”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培养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能力,正是“做”的真正目的。

教学并不只是“教”和“学”,还有“做”,所以“教学做合一”,才是教学的真谛。

第五篇: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

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思想在英语课堂中的体悟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然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科教育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学科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过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生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合理的人生。”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生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标,所以说也是生活教育培养合理人生的最好注脚。“真人”的具体目标是:(1)做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2)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3)做有道德的人;(4)做整个的人,即是有健康身体,有独立思想,有独立职业,手脑双全、智仁勇合一的人;(5)做主人,即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 大自然的主人;(6)做创造的人;(7)做现代人。可见,生活教育培养的合理人生就是全面发展、不断创造、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如果运用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学科教育,把“生活教育”的方法化为我们的具体行动,必将把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通过这些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我们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就此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三者的整合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同学之间要彼此信任、团结、融洽。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激情。

例如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中的模仿操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学小鸟飞,边学便朗诵bird, bird ,会飞的bird。几十个学生可以有几十种或更多的姿势,甚至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游戏,课前的复习准备,以形象模仿的形式,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自己去练习。只要我们给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空间,学生就会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优化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对教材的二度创作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教材的二度创作并不是全盘否定教材内容,而是指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改编或增加一些有生活性、社会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向上、进取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在参加英语课堂表演活动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英语单词记忆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个学生的学习心得等。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回答。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单词“bed”时,首先让学生看图,初步了解床的结构——床头靠背、床尾架和架于床头床尾的床垫。向学生提出问题:“这跟单词bed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bed”的书写方法,就象“床”的构造:b——床头,e——床垫,d——床尾。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结论更利于记住单词。

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这样使学生在顺利完成动作的同时,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做”合一,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人人是创造之人。”英语课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客体,而学生这个客体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他(她)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体,更重要的还是思维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法,使我们的英语创新教育更上一层楼。

例如:四年级英语教学中,利用时间游戏。教学前,先布置准备,让学生想想时钟可以有多少种“玩”法。教学时,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进行实践练习、游戏。有的学生用“英语化的老狼老狼几点了”;有些学生直接用手表示时间,激发同学快速反应,并进行比赛;有的学生直接把自己的双手作为时钟的失真和分针,让同学说几点„„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下载教学做合一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做合一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做合一 文档(精选5篇)

    “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我院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早年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同时也是陶行知先生教学论思想的集中反映。......

    教学做合一读后感(精选)

    《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求真名言,相信没有一名教师会不知道是谁说的。对,他就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论文 【摘要】 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做,把这三者统一结合才能创造出和谐、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做合一(共五篇)

    “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方法的主线、重要基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认真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着......

    读《教学做合一》有感[精选]

    读《教学做合一》有感 王俊 读陶老先生文章的过程并不像读小说那样轻松愉悦,有很多话甚至需要想很长时间才能弄明白,而且,有些话即使是读了、思考了,也并不知道自己想的是不是正......

    教学做合一【文5篇范文

    教学做合一①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是本校的校训,我们学校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比明了这五个字还重要了。说来倒很奇怪,我在本校从来没有演讲过这个题目,同志......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摘要:文章对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教法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整合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和转变教学方法,以期在机械专业专业课教学中实现......

    应当重新认识及评价“教学做合一”

    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教学做合一” 南通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主张之一的“教学做合一”,长期被认为是生活教育的“教学理论”。八十年代修订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