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教学法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应用 胡苏芳[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1: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段式教学法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应用 胡苏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段式教学法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应用 胡苏芳》。

第一篇:三段式教学法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应用 胡苏芳

“三段式”教学在物理实验课的应用

胡苏芳

和纯知识性“新授课” 相比,实验课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的课堂上减少了动脑探究的成份,更多的是按照课本的要求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验证,所以现行的实验课对学生来说少了几份神秘感,好奇感,整齐化的实验器材对学生而言多了更教条的束缚,少了许多创造的惊喜和发现的神秘感。

如何在“三段式教学法”的模式下上好实验课,我有如下的思考: 首先还实验课本来的面目:实验课的本来的面目是什么呢?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在小组成员的团结与协作中体验规律得出过程的课堂。在教室里他们的听觉、视觉开发的太多了,走进实验室的学生不愿意再听老师的唠叨了,所以本来面目的定位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从理论上着手,我打算这样安排实验课的学生学习过程的。

一、以学定教(自学)

我认为,每节实验课前老师要安排好自学的内容,实验课上学生自学主要是依据课本自学,对书上知识不条理的,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展示自学内容。自学的内容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会选择和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等。自学的过程还要求学生做一些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比如电学要画出电路图,数据性实验要画实验记录表格等。另外还要核对实验器材的数量以及有无损坏现象等,凡是为实验做的准备工作都可以看作是自学的过程。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注意巡回于学生之间,以便了解学情,或个别指导,促进弱生自学的效率,同时也为教师的二次备课积累了材料。教师通过二次备课,设计出一定层次的问题,以便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用。

二、有效生成(互动)

通过自学,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已解决。解决不了的,如实验的设计,实验表格的设计不合理的,教师要点拨到位。实验课上学生的互动更多的体现在实验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上,操作、检查、观察现象、时间记录、读数、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总结得出结论,还有对实验过程中操作有争议地方地讨论、优化的过程,当然也包括对现象的分析,对故障的查找等。互动是整节实验课的核心部分,也是实验课的主体,在小组的互动与合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参观记录,及时留意各小组的差异、优点和不足,除了出现个别可能损坏器材的现象或是小组向老师发问以外,尽量不要轻意插足,以保证学生实验和思考的完整性。

而另一互动的体现则是组间的交流及师生之间的问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各小组的相对独立性,让组内学生更多地注意本小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及结论的记录,这就难免会出现数据的错误的偶然性和结论的片面性,所以在实验基本操作结束以后进行一次整体的互动,衡量和把控是有必要的。而在这一互动中,小组可以呈现比对测量数据,在误差允许的情况下寻找错误,并剖析其原因,在小组详细阐述结论的过程中相互补充优化,达到规律的优化统一,同时还可以提出问题和实验中的困惑,在解惑答疑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实验。若学生提不出,教师要抛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科学开放(检测)

反馈检测:首先要了解当前实验类型试题多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可以用多媒体出示问题,也可用小试卷的形式或以口述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多从实验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器材的不正当操作,不合理顺序,故障分析处理等方面,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认识实验。巩固实验课的劳动成果。三段式教学法,我学习的还不够到位,很多些环节理解的不够,还没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因此平时的教学渗透的还不多,我将更加认真学习三段式教学法的精髓,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努力的去向优秀教师多请教,使自己今后的教学效率更高。这就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二篇: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容易忽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进行了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为全面实现新课堂理论作出贡献,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高效。利用课堂实现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价值,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师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式地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三段式教学法;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高中时期是学生的关键时期,在以往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下,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创新型的思维模式下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逐渐地成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一、三段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

三段式教学法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的高中化学教学环节分成三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的知识比较繁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学习效率不高,成绩得不到提高等问题。在高中学习的每一个单元中,课本整合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代入式地学习,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原子结构,让学生利用在家里的时间进行复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将问题找出来在课堂上解决,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在课前学习的疑惑,按照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解决一部分问题,找出重点难点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集中解决。课后巩固学习可以通过单元测试复习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不断地反思、讨论和总结,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任务教学法

通过任务教学法可以通过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最终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问题,向学生布置任务。通过有目标性的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求知欲望。

2.输入和输出理论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灵活地运用知识点。输入和输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知识输入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三段式教学法注重的就是学生将知识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的输出过程就是能够在平时的做题和测试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做出正确的答案。

二、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预习阶段

在教育的改革中,高中的化学知识点虽然比较零散,但是经过单元性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整个单元的知识。按照原来的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地传输给学生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并没有进行思考,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帮助学生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学习,提前预习接下来老师要讲的知识,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将不懂的问题列出来在课堂上问老师。比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四中《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对于这部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含硫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综合应用,性质可以通过课本上的概念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搜查资料掌握含硫化合物的应用,并根据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了解知识的内涵,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课,解决自己的疑惑,真正地掌握化学知识。

2.课堂教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自己的重要性,教师要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自己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首先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一部分,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为教师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地掌握知识,提升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条理性。教师要在旁边进行观察,也可以参加讨论。比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将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这一内容通过解读化学式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剩下的时间内将学生真正不懂的问题集中讲解,节省了课堂时间,营造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要抓住课堂的核心,进行课堂提问,讨论问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课堂效率。

3.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巩固这一阶段往往不被学生看重,主要是因为在前两个阶段中学生自认为知识掌握的已经差不多了,但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这一阶段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主要是因为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跨度比较大,如果没有按照一定的时间学习,就会逐渐忘记,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堂之后,学生要及时地复习,可以通过翻看课本和做题两种方式进行课后复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询问同学和老师,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够真正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一周内学习的知识系统地综合起来提出关键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在考试的阶段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对知识的需求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表扬和激励,在课堂上解决试卷中的难题,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增长,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地增长。高中生是走向未来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努力成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人。高中化学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黄显涵,李子建.课程改革中教学取向的转变:从建构主义路径源发的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编辑 王团兰

第三篇:PBL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

【摘 要】本文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经验之谈。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传统模式下学习信息技术,不符合其学科特点,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难于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本文对信息技术课程PBL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PBL

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的简称,它被称之为问题式学习。它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的“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它强调的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教师的导向作用下,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教育思路。

信息技术是一门日益更新发展的学科,信息技术知识不仅仅限于书本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特别是信息技术科在机房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自主学习。基于这些考虑,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更具有优越性。笔者利用该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对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下面把自己的体会汇报给大家:

PBL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学习任务。刚开始时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我校已经适应了填鸭式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以小组任务的形式提出了要完成的问题。开始时很多学生不适应,不知道自己如何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无法完成小组任务,在第一节课后我又给了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一节课的时间,指导他们如何自主的学习,效果很好。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同学们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了。

成功之处:在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我充当提出问题引入情境、提供信息资源、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的角色。第二、以问题为载体进行知识学习,融问题解决、知识获得、能力提升于一体,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进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第三、协作学习形式灵活,避免了为协作而协作、协作形式单

一、方法僵硬的常规,在堂课的教学中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主探究与不定人数的小组讨论结合等多种协作方式。第四、提供了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机会。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课程教学应该使学生在多元智能中取得平衡,所有的智能都应该结合到课程中去。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检索、讨论、归纳、总结等多种学习形式,有效地提供了学生发展言语、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机会。

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问题的设计应注意紧贴生活实际,只有真实的问题情境,才能真正唤起学习者内心强烈的学习需求,才有利于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其次是把握问题涉入的时机和技巧。问题涉入过早,学习者尚不具备解决问题的基础;问题涉入过迟,教学难免牵强、生硬。再次是针对不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要及时、灵活、适切。由于学习者自身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这无疑加重了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指导过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小结:在以课堂环境下进行的PBL教学中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不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以课本为准,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了,而是由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解决,同学们亲身参加到问题的讨论中,自己想办法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和资料,在交流合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与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展开了自己的思维。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不仅团结合作,还互相借鉴各自的想法,在讨论中出现不同观点,我们不批判谁对谁错,而是互相包容对方,针对问题进行思考,互相讨论观点的正误。以下是我总结的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PBL教学中学生们能够提高的能力与素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了组织利用时间的能力。提高了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相信PBL教学模式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

[2]刘德儒.《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3]薛维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4]张建伟,孙燕青.《能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

第四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应用

作者:李家阳

(广西梧州林业技工学校,广西 梧州 543001)

发布时间: 2008-3-31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学校计算机基础课上的应用实践,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评价,以及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等操作要点的实施,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开发学生潜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分层递进;计算机基础课;学生素质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我校于2004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递进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

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作出的积极行为。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辨证的也是统一的,而分层递进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最早起源于上海。1991年开始,上海市“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对分层递进教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总结出关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评价,以及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等操作要点的实施方法,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内容

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并为各层学生设立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目标和评价手段,其目的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使学生从各自的基础出发,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达到“递进”的效果。

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要点分为五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一)学生分层

我们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非智力因素为辅”的分层标准,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B层为基准,A层降低起点,C层适当提高,各层比例大约为20%-60%-20%。

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我们采用动态隐性分层的方式,名单不向学生公开。隐性分层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但比较有效地避免了“标签效应”。我们对C层学生的名单是公开的,而B层和A层的名单不公开。这样既能培养尖子,又保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每隔一段时期,我们就对学生的学习表现重新评价,变动各层名单。

(二)目标分层

根据这门课程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订分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掌握五笔打字、Word、Excel的基础知识,上课能注意听讲,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学习习惯;B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五笔打字速度快,能独立排版编辑,上课专心听讲,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C层:培养较强的分析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进行ATA办公应用高级培训,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分层施教

在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尽量适应学生的“学”。我们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分层讲授、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测验、异质组合作学习(学生按C-2×B-A模式分组)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各层学生都有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和练习,“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尽可能消除C层“做完了没事做”和A层“反正我不会做”的情况。

1.分层讲授。授课要有“分”有“合”,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一些共性的问题在全班讲授,另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指导。特别对A层的学生应强调多关心、多指导、多启发,尽量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2.分层提问。A层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针对性,避免出现C层学生独占课堂的局面。为此教师在设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多关注A层学生,如果他们能立即回答的,可以表扬鼓励,如果他们回答不是很完整,表述不是很清楚,再让B层和C层学生补充,然后让他们复述,加深印象。备课时设计问题要把握难易程度,既不能使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过于简单的“是不是”和“对不对”,要精心设问,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注意启发,使学生在问题中受到启迪。

3.分层练习。课堂练习分别设计三种题型,设计的原则是,A层和B层侧重基础,强调对知识的理解,A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B层能独立完成,C层侧重灵活运用。练习时让C层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讨论,教师则利用这段时间对A层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鼓励学生在掌握、完成本层题目的同时选做高一层的题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其个体的发展,实现递进的目的。

4.分层作业。A层学生课后学习自觉性较差,作业要适当降低难度,可以布置与课堂例题和练习类似的题目,或者布置整理笔记,而B层和C层要求高一些,C层要布置思考题,开拓学生思路。

在作业的批改上也要体现出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如A层学生的作业当面批改,C层学生适当时可相互或自行批改作业。

5.分层测验。测验采用异质异分卷,一份试卷中有A、B、C层编程题目各三题,A层每题20分,都是课堂上的例题和经典的习题,B层每题30分,都是课后的作业题和思考题,C层每题40分,都是学生没有见过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A层和B层的学生可以任意向高层选题,分数不封顶,C层学生如果感觉C层题目太困难,也可以向B层选题,确保及格,但如果做A层题目则不计分。

6.异质组合作学习。将学生按C-2×B-A模式分组并安排座位,C层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课堂上可以进行组内讨论,计算机基础课上机出现的情况很多,教师如果一个个去解决,则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异质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有时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缺陷,另一方面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让学习好、领会快的同学帮助指导学习差、领会慢的同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教师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调控,不能放任自由,应当适时地参与各组的讨论,适当点拨,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评。

(四)分层评价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各层学生是否达到本层目标做出及时评价,重新调整分层名单。未能达到本层目标的退到下一层次,而顺利达到本层目标的进到上一层次。

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评价最好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个体的状态决定小组的评价,使学生处在良好的竞争激励的氛围中,人人都努力取得进步。

(五)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我们根据分层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进度进行调节,改进教学方法,对少数不能达到本层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课内外补救措施,开展分组学习后C层的学生可以和A层学生“一帮一”学习,鼓励一部分顺利达标的学生按高一层次的要求进行学习。

三、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改善了学习习惯

在分层递进的课堂里,各层学生都有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和练习,“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基本消除了C层“做完了没事做”和A层“反正我不会做”的情况。学生在不断地努力尝试中看到了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各层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有所改善,特别是A层的学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增多了,基本能做到认真听课,完成作业,不懂敢问,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合作,改变不会做作业,只想玩游戏的坏习惯。

(二)转变了师生关系

分层递进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状况,尊重每个层面的学生,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着重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形成民主型的教学风格,教师真正从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转移到一个“激励者”、“合作者”的角色上来。

(三)培养了全面发展、技能水平突出的学生

全年级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全部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ATA)考试,通过率达到90%,优秀率达到40%以上。一批技能水平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四)实验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必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更新知识,全方面的提高个人素质,同时教师的观念也发生根本转变,在教学中一切以发展学生为本,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适应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要求。

分层递进教学消除了传统教学中用一个模子培养学生的弊端,为因材施教注入深刻内涵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已经在本校大力推广,各种分层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异质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高年级专业教学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汪小莲.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2004,(6).

[3]张勤华.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作者简介】李家阳,男,广西梧州林业技工学校讲师,教务科副科长,研究方向: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

第五篇:在信息技术课上应如何正确应用演示教学法

在信息技术课上应如何正确应用演示教学法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不能仅靠说教式的讲授,而应结合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法应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在进行演示时要注意演示的时间、内容、形式和规范性,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应用 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运用了实物直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学生在观看了操作流程后,然后再独立上机操作,这样就能很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模仿能力比较强的中小学生而言,教师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接收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给学生演示实际操作的过程、结果,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再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且有所创新。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演示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什么时间演示,演示操作的过程还是演示操作的结果,演示的内容、形式以及演示的动作。笔者根据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正确应用演示教学法。

一、演示的时机应灵活掌握

合理的演示时机是演示成功的前提。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记忆也更加深刻。例如让学生在“写字板”中录入文字,并按照要求编辑、保存。这个任务对于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并不难,而对于计算机水平不高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观察并模仿教师的演示才能完成。然而演示的时间不应该固定在学生没有开始操作之前。在实际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去录入编辑,在巡视的过程中,去发现有多少学生遇到困难,多数遇到那些困难,然后根据情况再进行演示。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甚至可以取消演示,改为个别辅导。如果遇到困难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个别答疑辅导时间不允许,就要及时进行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如果在学生没有发现问题之前,教师先进行正确操作步骤演示,那么学生在随后的操作中一旦遇到问题还是不知所措。当然,在学生没有自主操作之前,将完成好的成果演示出来也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的。

例如在学习Excel 2000的函数时,笔者首先调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求班级学生总成绩的Excel表(当然总分一栏是空的)进行演示,接着快速地利用求和函数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然后利用Excel表格的功能快速用鼠标“拖拉”出其他人的总分成绩。学生很是佩服,我便及时提示“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到哦!”最后提出配合教材上三个习题,让学习通过联系掌握三个函数的学习任务。

再如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效果,体验学习的快乐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学生都乐于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这时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师机上演示学习的成果。演示完毕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指出成功和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若有错误,可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给以积极的评价。最后,教师对于重点问题要进行操作演示,辅以讲解说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小结本课内容,提出巩固练习的目标和要求

二、演示的内容应详略得当

演示重在内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演示的目的来确定演示内容。演示的目的可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是示范正确的操作,也可以是针对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集中的解疑释惑。

如果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演示,那么可以把操作的成果作为演示的内容。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之前,先给学生演示一篇多媒体演示文稿,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神奇魅力,产生发自内心的赞叹从而激发自己动手操作的想法,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浓厚兴趣。

再举上面录入并编辑、修饰文字的例子,对于初一的学生,汉字录入应该不是难点,困难的是如何编辑、修饰文章。所以在进行演示前,教师最好先在“写字板”中录入文字,演示中应详细讲解“居中”操作,添加下划线等内容。如果演示输入汉字,就会浪费课堂时间。

再如在讲解文件的建立及保存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演示并讲解文本文件、位图文件和声音文件的建立和保存的整个流程,总结出任何文件的建立及保存都需要三个步骤:(1)打开建立该文件所需的软件;(2)在该软件中输入文件的内容;(3)保存该文件(需设置保存文件的路径、文件名和文件类型),然后让学生独立建立三个文件。由于教师已直观的以任务的形式把建立文件的流程演示了三次,并总结出了建立文件的一般方法,学生们完成相关的操作就能轻松自如。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演示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于演示中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放慢操作的速度,并且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三、演示的形式要合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演示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投影仪或大屏幕电视演示;一种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将教师机的屏幕内容演示在学生机的屏幕上。采用第一种形式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可以边看屏幕边在自己的电脑上模仿操作。采用第二种形式学生可以集中精神近距离的观察教师的操作。

采用什么形式演示,首先要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如果没有大屏幕和投影仪,那就只能采用通过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来演示。如果两种形式都能够实现,那就要合理选择。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普遍较高,且学习态度端正的班级,可以采用投影仪和大屏幕背投电视的形式演示,这样可以让那些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演示内容的情况下,去练习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并且不用但心学生会自己去操作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游戏、聊天等。对于多数学生计算机水平一般的班级,最好采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演示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观察教师的演示。

四、演示的动作要规范

演示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正确操作的范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中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合理,同时还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从小就掌握的操作计算机的正确方法步骤,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教师在保存文件时,一定要保存在事先建好的专门存放文件的文件夹里,告诉学生不要直接保存在程序的文件夹里。这样学生以后也会这样做,养成有条理的好习惯。

中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模仿能力强,辨别对错的能力差,而演示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去模仿,如果教师的演示中不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很可能让学生学到不好的甚至错误的操作方法,久而久之养成坏习惯就很难改正。因此,在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姿势正确,动作规范。由于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中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演示法已经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演示,应首先明确演示的目的,在确定演示内容时应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采用的演示形式要考虑教学条件和教育对象的情况,再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演示,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姿势正确,动作规范。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上运用演示教学法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演示,加强学生知识学习和上机操作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三段式教学法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应用 胡苏芳[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段式教学法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应用 胡苏芳[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五篇范文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作者:希来摘要:新时代的物理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国际的教育目标接轨。如何在物理课堂上来实现这一目......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上的应用[合集5篇]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愉快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应用(共5篇)

    小学语文 愉快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应用摘要:愉快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法论思想,它强调的是在育人的思想和方法上要开发培养和发展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的奥秘的内驱力——求......

    小实验在物理课堂中应用

    小实验在物理课堂中应用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手段及方法,而“情景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也可以是多......

    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一、引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探究教学法属于其中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的......

    2021关于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实验的应用[本站推荐]

    2021关于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实验的应用范文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实验,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

    数字化实验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精选五篇)

    数字化实验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戴儒京(江苏省特级教师 ) 所谓数字化实验技术,是以数字化设备为实验数据采集处理的工具、配套其它实验器材构建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数字化数......

    边学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大全5篇)

    边学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