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

时间:2019-05-13 01:4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

第一篇: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

人教版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论坛搞得很精彩,我们使用浙教版的教师很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愿意为大家提供相应的资料。先发表一篇本人撰写的教学论文,与大家分享。

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

一、现状描述:

案例1《不好好学习就扫大街》

某老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中的《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出示一道辨析题:妈妈说:“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就要扫大街。”这句话对还是不对?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对!”“为什么不对?”课堂上只举起稀稀拉拉几只手,老师请一名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回答,他站起来,侃侃而谈,痛斥这样的言论不正确,大谈劳动光荣。

课后轮到该生做值日,他劳动不认真,同学批评他,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只要把书读好就行,没本事的人才会去扫地!”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事后,老师找他谈心,最后,他诚恳地说:“老师,其实课堂上说的都是大道理,骗骗人的,生活中的现实就是读不好书只有扫地,说不定还要下岗。” 老师问:“那你为什么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学生诧异地看着老师,回答道:“怎么可能?如果我那样说,老师和同学们会怎样看我?”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说真话,求真知的勇气?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我们辛勤教育下的学生具有双重人格?为什么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难以体现?

当前,品德教学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存在三种倾向:

一是“理想化”,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中的真、善、美,回避假、丑、恶,学生带着理想化认识进入社会,一旦遇到假、丑、恶现象,要么对已经接受的教育产生疑惑,要么无所适从,不能有效抵制,甚至被“感染”。

二是“成人化”,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教育。”这样的流传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学校品德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第二,学校品德教育没有取得预期的实效。

三是“抽象化”。品德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假、大、空,导致出现抽象的口号式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限,难以接受抽象的内容,所以实效性难以体现。

因此,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处理生活问题,在正视各种冲突与选择的过程中,构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并将这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道德教育的成功起始于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

二、《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实效性教学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普雷什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大门的墙壁上,总是挂着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8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祖国吗?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已习惯于把预设的德育目标作为德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并以此准绳来检验学校德育的成效,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么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家长、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只要浏览一下周围形形色色的关于中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其中大多数都是从社会的立场出发所提出的要求,把学生看作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杜威语)或“美德袋”(科尔伯格语)。三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生活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现实生活中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我们教师描画。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信息途径的多样化,孩子们从各种途径能够积累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形成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认知是有限的,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今年实施颁布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回归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成长,重视学生的切身感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品德与社会》其主线就是儿童的社会生活,其课程内容都是从儿童的现实和生活的需要出发,遵循生活的逻辑,这些内容正是他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正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把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全书都是用孩子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卡通画、真实生活的照片、形象生动的孩子简笔画和简洁易懂的文字来呈现和引导。学生感到亲切,乐于走进。这就需要教师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儿童”,并根据儿童道德认知水平,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活化选择教材所提供的素材。

◆案例2:《走进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超市、商店、专业市场相继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们已经能够独立购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也积累了一些购物的经验,也有过教训,于是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学习初步的选购商品的知识,如:认识商品名称、出产厂家、识别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认识质量合格证书。

2、在模拟环境中初步培养学生购买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

其中的教学难点定位于选购商品时,质量和价格首先考虑谁?

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模拟超市,通过观察录像,看看到市场购物的方法——模拟市场购物——反馈评价——课外实践。在购物指导中,学生通过在模拟超市中购物的体验,最终得出结论:

师:别的小组都选购到合适的商品,你们小组为什么今天没有选购到规定的商品——牛奶?没有完成任务?

生1:因为没有好牛奶。

师:那不是有好几家店都在卖牛奶吗?

生2:可是他们有的是过期的,有的是三无产品。

师:你怎么知道是过期和三无产品?

生1:左边那家店牛奶,封口上的产品有效日期是昨天的;另一家店的牛奶上没有生产厂家。

师:可是他们的价格很便宜,还买一送一。(教师举起买一袋牛奶送一支铅笔的实物。)

生3:万一吃坏了肚子,就要上医院,付的钱可比一支铅笔多多了。我还是首先要选择质量好的,然后才选择价格便宜的。我妈说:“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便宜没好货。”

生4:老板太可恶,竟然给过期食品进行伪装,骗我们去买,幸亏大家都睁大了眼睛,没有上当。我们要向市场管理员举报他。

生1:不行,他们有时狼狈为奸,要打12345市长热线。

师:同学们,虽然你们今天没有买到规定选购的商品,但是你们的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对于侵害消费者的行为敢于斗争,不过还有一个更合适的电话可以打,消费者投诉电话:96315

生3:那个老板肯定要破产了,大家都知道他为了自己赚钱,伤害他人,谁还会去他的店里买东西啊!

在一片欢笑声中,全体学生都认可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纷纷鼓起掌来。

因此,道德价值教育不能离开生活场景,不能抽象化和被剥离,更不能贴标准答案的标签。如果这样教化道德,是白费力气。本课的教学效果显著,其根本原因是目标定位准确,没有把认同和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而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与行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最好的适合于生活经验和和社会经验的道德价值观,同时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变化的世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一个理智的角色。

在实施本策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教材预设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分解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若干小目标,只有切口小一点,才会效果好一点。例如《走进市场》一课中关于购物的知识很多:辨别什么是“三无”产品、认识各种计量工具、识别假币、价格制定的方法。这些知识点都要在两节课中落实,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最后把目标定位在辨别“三无”产品,其他知识点,让学生只作一些了解。

2、根据目标,合理使用教材。《品德与社会》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素材,教师在上时,常常觉得内容太多,完不成,有的干脆完全抛弃文本所提供的素材,到课外搜集。其实,文本提供给我们的素材,也是来源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要以目标为本,从教材所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

(二)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学生才能够体验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比如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自身体验;也可以模拟生活情景,在这种“准生活”中模拟学习,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自己,建构起个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案例3:《家人关怀我成长》

我在教学《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件能表达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很有意义的物品,并思考这件物品为什么很有意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物品,有手表、戏服、小鞋子、奖状等等。上课那天早上,我先对全班47名学生所带来的物品做了一个统计:

物品名称

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玩过的玩具

奖状、照片等纪念品

其他

没带

数据

6 7 8 6

上课了,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物品,开始向大家进行温馨回忆:一件奶奶带着老花镜织就的毛背心,让人联想起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浓浓的亲情回荡在心中;一块爸爸在8岁生日会上送的手表,孩子解读出父母对自己殷切的期望;穿上戏服,唱一段越剧,从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体会到家人为培养我们健康成长付出的心血;一名没有准备东西的学生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讲诉了自己生病住院期间,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时,我扮演成一名记者,举着话筒现场对学生进行采访:“今天,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并增强了体验强度,孩子们对于家人关爱的体验在课堂中犹如被放大镜放大了,强化了,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真。”

实施本策略时要注意:

1、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资源,求真实,不求完美。《品德与社会》的公开课,感觉形式非常丰富,教师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作铺垫,课堂上,学生抑扬顿挫地演讲,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感觉到学生的真情实感,似乎是在进行一场表演,作一场“秀”,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很低的,甚至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道德教育”。让真实回到我们的教学中,也许孩子的语言很朴实,也不流利,也许他的故事不那么吸引人,不完美,但是他的体验是发自内心的,已经悄然拨动他的心弦。

2、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把学生零散的道德体验上升到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三)给学生一个情境,让他们说真话。

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一点“我要学生怎么做”,多一点“我能帮助他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成长”!

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用成人所期望的道德价值观念搪塞一番。

我们同时又发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学习者更易张扬个性,更易克服对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畏惧和羞涩心理,虽然自己的意见独树一帜,但不会遭受来自大多数人的白眼和异议,也不会觉得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是件难堪的事,可以直率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网络环境中采用匿名等方式使得学习者降低了正常的社会限制,对自己的抑制减少,可以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

我们能否创设一个类似于网络的虚拟环境,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与教师各自敞开自我,接纳对方,相互倾听、相互包容,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在这种交流和融合中,“把儿童放进教材之中,借助„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进行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文本不断地向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观点、认识与教材的观点、认识在不断融合。学生在这种融合中进行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这个新的意义世界既不是教材所呈现世界的翻版,又不是原本自己的主观世界,而是教材和他自己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意义世界”。

◆案例4 《你是我的榜样》

9月15日,全校一年一度的大队干部竞选结束了,在班里表现突出的小A在大队干部竞选中失利了,而小A的好朋友小B却当上了劳动部长。几天来,小A情绪不好,很少理睬小B,小B布置工作时小A还故意找茬,两个人都很不开心。《你是我的榜样》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嫉妒的危害,懂得欣赏和尊重别人的道理。如何让俩人在课堂上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开心结呢?课前,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块带有颜色的小磁铁。

上课了,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表示心情的脸谱,分别代表四种心情,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小测验,要求只有一个,诚实地选择:

(高兴

无所谓

生气

伤心)

第一题:我和好朋友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老师经常表扬他,每次表扬他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什么?

第二题,我和好朋友一起参加比赛,结果好朋友得了第一名,我却什么名次也没有,我的心情是什么?

投票开始了,除了投票的孩子,其他人闭上眼睛,老师也面对学生,不去看投票孩子的选择。全班47个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有序地拿着自己的小磁铁,到心情脸谱下面投上自己的一票,谁也不知道别人的选择,两题结果如下:

心情脸谱

高兴

无所谓

生气

伤心 第一次票数

3

15 第二次票数

0

30

只有我关注着小A,从她的眼神里,我分明读到他诚实的选择,并期盼着教师的答案。我说:“孩子们,请记住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当别人取得好成绩时,我们那种不友好的表情都是不利于健康的,这种心理疾病的名字叫嫉妒。接下来我们学习新课——《你是我的榜样》。”

随着课文深入的学习,小A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化着,当我讲到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讲到嫉妒是一种心理疾病,讲到嫉妒的危害,讲到学会欣赏别人是进步的动力,小A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在沉思。

下课了,我把刚才的两个问题再让学生进行一次选择,结果是: 心情脸谱

高兴

无所谓

生气

伤心 第一题

0

0 0 第二题

0

0 7

下课铃声响了,小A走到小B身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嘿,玩去!我站在教室的一角会心地笑了。

(四)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们去选择。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观点和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

——鲁洁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进而形成多元文化结构、多元利益群体、多元价值的取向。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还是存在着一些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标准,是反映人类共同的理想道德境界,是应当通过学校教育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在社会急剧变化,价值多元的今天,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宗旨已经不仅仅限于让他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更要培养他们选择并确立自己价值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将新时代的价值观溶入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过去我们的品德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灌输给他道德知识,让他去按照这样的道德价值去追求,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人的道德价值观,学生缺少对道德价值的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自主性,对选择的后果也很少进行思考。因而,对老师所讲的道德价值与现实社会冲突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否定教师灌输的道德价值。

美国学者路易斯•拉思斯于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过“价值辨析”的理论,它是以生活中具有争议的道德意义事件为导入,激活儿童的价值意识,实践道德推理技能,积累道德选择经验,以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价值评判与选择能力。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要呈现真实的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拓宽活动思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

◆案例5: 《生活中的你我他》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尊重并珍惜劳动成果。我对本课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社会职业分工及特点后,让学生对10种职业用小磁铁进行投票,选择你最不喜欢的职业,投票结果如下:

职业名称

清洁工

农民

司机

医生

得票数

1

然后请学生谈谈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职业,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理由概括为:又脏又累,太辛苦;工资少;文化程度低,社会不尊重。孩子们没有生活在真空状态,应该说从孩子的投票中充分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真实的,我心中暗暗为孩子们诚实的回答喝彩,如果我强硬地批评孩子们思想认识不正确,强塞给他们一个道德价值,也许不等出课堂,这样的道德价值观就已经被粉碎了。

我给四人小组一个合作研究的任务,研究的主题为:既然这个职业大家都不愿意做,我们就取消这个职业,大家都不要做,行不行? 这下,教室里开了锅,经过研究,大家得出结论:绝对不行,因为他们的劳动是人类生活下去必须的,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也活不下去。这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现代清洁工和农民的形象,告诉他们,随着社会进步,这些职业工作的环境质量会不断进步,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将来也会成为人们喜爱的职业。

这时,我又给学生一组选择题,对以上的职业,你现在会采取什么态度:

态度

开始喜欢这个职业,长大愿意做。

不喜欢这个职业,但是我会尊重他们,我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不喜欢这个职业,我不会

尊重他们、不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人数

45 0

小组继续合作研究:选择清洁工或农民,怎样做才是尊重和珍惜他们劳动的行为?各小组经过研究,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不少内容。见下表:

职业名称

清洁工

农民

行为表现

1、不能挖苦、嘲笑他们。

2、不随地乱抛垃圾。

3、扔垃圾时要小心,不要撒在外面。

4、看见地上有纸屑及时捡起来。

5、不往楼下扔杂物。

6、看见有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要主动制止。

7、上厕所后主动冲厕所。

8、男孩子小便要对准便池。……

1、不能挖苦、嘲笑他们。

2、盛饭时吃多少打多少。

3、不挑食。

4、每天把饭菜吃完。

5、端饭菜时要小心,不要打翻。

6、每天的水果要吃完。

7、吃饭不掉饭粒。

8、餐馆里,吃不完的菜要打包。……

我布置学生把大家讨论出来的行为表现,作为下个阶段的考评内容。

1、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道德的传授者,应该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引导者,努力做一个“平等中的首席”。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压制学生,而是允许学生构建其个体的道德价值观,不要求其一次达成,允许其在今后的道德学习活动中不断生成开放、宽松的环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地对话、互动,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建构,师生的情感和思维得以同频共生。例如,在教学《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学生在感受家人关爱的同时,反问我:“老师,你也有家人关爱你的故事吗?你也有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物品吗?”于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敞开自我,接纳对方,相互倾听,相互包容,不断地交流与融合,共同创建出新的意义世界。

2、从“教会顺从”走向“教会选择”,并权衡选择的后果。教育要立足和尊重人的生命存在,老师不要用简单的“对”或“错”来判断学生的想法,而是要坦诚地承认每个人的想法总是有他的道理,创造出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发自孩子内心的真话,说明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是相通的,是平等的。学校德育应该采取“澄清”姿态,让学生勇敢面对现实,在价值观教育中遵循个人取向和集体取向统一、一元性和多元性统一的原则,在师生互动情境中相互澄清。只有在具有开放环境的民主公正团体中,才有可能具有免疫力,也只有在这种充满多种诱惑的环境中,人才能生长出抗诱惑的能力。雨果说过:“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却是为人常规。”学校的品德教育应该首先立足于培养一个正当的常人,因为只有在“道德底线”达到要求以后,才能有向“圣人”接近的真正基础。

(五)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亚里斯多德

品德的效果应是知行并重,“教学不能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情感的内化,道德具有实践性的特征,离开道德实践活动无法在真实意义上学习道德。正如杜威所言: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活动化品德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的行为规范评比、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

例如,学习《走进市场》,将课堂教学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真正走进市场,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购物,学生在活动回来后,写了日记,谈了自己的感想。

◆案例6《在超市里上课》 ……

我先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巧克力的价格、出产厂家、食品有效期等项目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超市里的巧克力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没有发现巧克力中有“三无”产品,巧克力也比较新鲜,现在离有效期的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可以放心购买。我还发现:几乎每种巧克力都分市场价和会员价,会员价比市场价便宜,原来作为会员还有很多优惠呢!

我喜欢书,就去图书区买书,发现有些少儿读物的质量不够好,有的印刷比较模糊,有的还有错误,我就没有买,最后我看见一本《酷酷猫》,格外好笑,价格也不贵,只要3.5元,就把它扔进我的购物篮。我喜欢喝“芬达”,就又去食品区,发现:“雪碧”正在搞促销活动,买二送一,想想买两瓶也喝不了,老爸说:“不需要的,再便宜也不要买。”于是我还是决定还是买“芬达”,经过检查,没有质量问题,价格也比小区商店便宜,就又把它扔进购物篮。

付款了,我发现王紫嫣带了会员卡,于是我和她一起付帐,哈哈哈,又省了几角钱!我觉得自己可真能干!

……

(三(3)班

陈**)

实施本策略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阶段性活动过程的反馈评价,注重将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通过不断强化,从而演变成一种习惯。例如,《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中布置学生课后制定一张放学以后到睡觉前的时段作息时间表,在2周内每天对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和家长评价,2周后,用日记的形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对进步的学生进行全班表扬,鼓励其在今后保持下去。

2、注意《品德与社会》的活动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活动实效性。因为《品德与社会》一册有4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各自的教育主题,相对独立,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各项活动,如学校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教学时间、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一个活动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参与,丰富体验与收获,提高每次活动的实效。

三、在实践中收获,在困惑中思索

1、在实践中收获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实施一个学期以来,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实践证明,在道德教育中是有实效的。

其一,学生乐学。我们改变了以往简单机械的道德说教,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往往切合学生实际,有一定的情趣,再加上教师不直接做出价值判断,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有助于产生一种更为轻松而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很喜欢上这类课。课上积极发言,气氛热烈,注意力、积极性均被调动。

其二,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反思。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过程评价,而不是强迫灌输某种价值观,这有利于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积极回答有关问题,即使是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往往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生活问题冲突中形成个人道德价值观,并在现实生活遇到类似的问题,引发学生不断进行道德反思,拓展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促进道德自律,实现自我教育。

2、在困惑中思索

新课程实施半年来,我们欣慰地感到《品德与社会》实验的步伐迈得坚实有力,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1、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的矛盾。教师面对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 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造成品德教学实效性难以体现。

2、教材空间比较大,重组与整合教材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等 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3、教学配套的材料比较少,比如光盘、磁带、图片等,特别是学生平时生活难以接触的场景,比如《农产品的家园》有关“胡柚的旅行”,没有配套音像材料,影响学生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教师要从课外搜集素材制作,负担比较重。

参考资料:

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版 王建敏:《道德学习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鲁 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 吴慧珠:《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潘慧芳、陈先凤:《新教材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徐红芬:《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浅探》

第二篇: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常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一切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作为品德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品德课的课堂。给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如何让我们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这点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关键词] 选取场景 创设情境 参与实践

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品德课的课堂。应让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下面我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如我听过的一堂《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一开始,这位上课教师就用多媒体播放著名歌手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并在歌声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年秋天,一对夫妇带他们的孩子去效游,在乘做高山缆车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途中发生故障,眼看就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这时,教室里雅雀无声,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看得出故事和歌曲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歌曲播放完后,这位教师首先

说了自己的感受:“我被故事中伟大父母无私的爱和歌声感动的同时,也非常气愤,为什么呢?”学生马上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并且说和老师一样气愤。因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护,甚至人身安全都未能得到保护,这时这位教师就很自然地提出了问题,切入主题: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最后得出结论,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要依靠司法机关,运用法律武器。这里教师运用教学媒体循循善诱,使学生有话可讲,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情绪

新课标指出“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显然,鲜活的生活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没有了学生的观察,经历的生活情境,没有他们的具体而生动的表象认识,同样也就没有他们抽象知识的升华,没有具体的事件,没有可以借以分析讨论的东西,哪来的判断,评价呢?从此看出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是品德与社会课开展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老师在每备一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你要利用何种事物来创设生活情境,方法比较多,手段也比较多,但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创设一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越真实越好,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漫画邮政》这一课中,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了一个“少年邮局”的招募会。因为学校正好有一个“当湖少年邮局”,而且少年邮局的局长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这位老师就利用这个真实的生活资源,把少年邮局的局长请到课堂上,先让局长介绍了“当湖少年邮局”的一些发展和活动资料,让学生对少年邮局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采用了有关邮政知识的有奖竞猜环节,考考大家,答对的奖品就是一张邮政明信片。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涨,邮局局长是一位本校的大姐姐,她的到来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少年邮局之间的距离。因为真实存在,所以学生表现得非常投入,纷纷要求加入少年邮局,也对邮政知识更感兴趣了,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参与生活实践,扎实落实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说道根本上是“育人”,教育出一个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观的社会主义新人。想一想,如果没有体验的过程,没有自己亲身

经历的过程,你讲的再精彩,学生学的再扎实,事件分析的再怎样正确,那也只是纸上谈兵,与实际生活的经验有这一段距离。因此,在课堂上要扎实地进行活动体验,让他们当再遇到此类事件的时候,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这种体验的经验来进行处理,获得感受。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上的《走近你,亲爱的消防员》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消防员在平时训练的刻苦,加深对消防员叔叔的了解。这位教师先让学生看了有关消防队员平时训练的录像和图片。看完之后让学生马上体验消防队员的一个训练项目之一:做俯卧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双手做俯卧撑比赛,时间为一分钟。做好之后,教师马上采访这两个小朋友,问:“怎么样,累不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累!”教师马上说道:“小朋友,你们才做了一分钟,做了二十几个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可是我们的消防队员叔叔每天要做600个俯卧撑,而且还是单手做,是不是很厉害?”学生纷纷点头说道:“是”。教师马上又按排了第二个体验项目:穿消防衣。教师先让学生看消防队员穿消防衣的视频。然后请大家猜一猜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学生有的猜5分钟,有的猜10分钟,教师马上邀请班上动作比较快的学生上来体验一下,看看到底花多少时间。一个学生兴致勃勃上来穿,结果花了两分钟,老师马上采访:“感觉怎么样?”学生说道:“衣服实在太重了,不好穿。”教师马上说道:“是呀,这件衣服不是普通的衣服,很重,可是我们的消防员叔叔只要花30秒就穿好了,这是他们平时经过刻苦训练得来的。”学生听了这个数据之后,都感到非常惊讶。都觉得消防队员叔叔非常的了不起。这位教师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消防队员叔叔,真正做到了走近消防队员,从而加深了对消防队员的敬佩之情。从而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生活赋予品德课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也能成为品德课教学的最大动力。生活化教学给品德教学涂上了“七色彩虹”,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只有立足于生活,着眼于生活,让品德课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课生活化,才能使品德课熠熠升辉,使之成为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第三篇:付出才会有收获

付出才会有收获

解放区王褚乡新庄小学李永年

引言:着手开始写教育日记至今,教育日记的内容主要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为主,其中也不乏个人对工作、生活及做人方面的一些感悟。

经过与学生长时间的书面交往,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有进步。教育日记必须持之以恒的进行,使孩子能从中真切感受到教师或家长对他的关心,所以,为了使你的孩子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勇敢、坚强、自立,请拿起笔给他写教育日记吧!

2008年4月26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你的表现就很不错,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身为组长,老师希望你能在平时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有集体活动也要带头参加。使自己能勇敢地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解,万事开头难,但迈出了最难的一步,以后会更有勇气,你说是吗?

不知你觉得这几天有没有收获,“业精于勤”,勤于动口、动手、动脑,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2008年5月1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是“五一”节。你不要每天睡到中午再起床,玩够、看够了再写作业,这样可不行。要合理安排时间,我不可能天天看你,你一天天在长大,但是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成正比例,我及关心你的人都没有少说你,我只希望你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

上都学会“独立”,学会照顾自己。

2008年6月5日星期二天气晴

我发觉你特别爱看课外书,一有好的课外资料,你总是爱不释手地翻看着,这是个优点。所以你的作文和日记内容才不会那么贫乏,但你会把自己看到的、写下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吗?没事的时候,可以对着镜子练练自己的口才和胆量,找找自己身上的不足,每天练习5分钟试试,坚持一段时间,说什么都可以,说自己的心里话,说自己的不满,说高兴的事情,只要说出来,就是进步。

2008年6月15日星期五天气多云

这几天时雨时阴时晴,虽闷热,但也稍凉快。

婴儿时期如同美丽的春天,少年时期如同万物滋生迅速生长的夏天,青壮年时期如同果实累累的秋天,老年时期如同暖洋洋的冬天。

春、夏、秋、冬,犹如一首生命的乐师,在不同的时期奏响不同美好的乐章,又宛如历史的车轮,带领我们走向更高更新的境界!

2008年6月20日星期三天气雨转晴

《你丢下的是垃圾,我捡起来的是品质》,我觉得很好,是啊,有颗水晶般的心,多为别人着想,为大家着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你不觉得吗?

环境靠大家来保护,希望每个人,当然也希望你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哲理,并能影响自己,影响他人。

2008年9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

羊吃草的启示

小羊儿吃草,能把“土香草”滤掉,吃掉的是嫩草、嫩茎,晚上再“翻草”。作为学生,也应有羊吃草的精神,补充自己的精神粮食,吸取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会温故。知识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难就难在你有没有恒心去复习、消化。预习要有正确的方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效果。

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2008年9月22日星期六天气晴

以前升旗的时候,朗读人要么老师亲自选,要么交给班长完成。就那一次,你主动提出要在升旗仪式上朗读,我当时听了很高兴,你比以前有进步了,班里的活动你能参加的就踊跃参加,不管最终怎么样,这毕竟对你是个锻炼的好机会。

第四篇: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生物教学实效研究

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生物教学实效研究

摘 要:文章对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生物教学实效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提供借鉴。要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开展生活化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意识;注重组织生活化实践,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质量;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64-01

生活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课堂,蕴藏着无数知识。如果将其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就会让课堂焕发无限光彩。长期以来,生物学科在学生眼里就是一门内容复杂、分值较少的学科,对其缺乏重视,并且兴趣低迷。要改变这种现状,生物教师就要将生物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营造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生物源于生活,并揭示生活本质,两者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挖掘新知蕴藏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时,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准备。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在四天前就对紫色洋葱鳞片进行处理:将洋葱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剥离为片状,放置于阳光下直至变成紫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顺利进行探究,观察到结果。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除了洋葱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寻找替代品,并开展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比如各种草的叶柄、茎秆以及叶子等,都可做尝试性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想到用生活中常见的青菜叶子、花生等做实验,并有很多发现,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给课堂增添了活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在亲身操作中学到知识,还在生活化情境中收获了探究的乐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认知,提升了学习效率,达到了预期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实验动向,及时提供帮助,以保障学生的实验顺利进行。

二、开展生活化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意识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生活学科,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尝试从生活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对其进行引导、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操作、体验,以此加深感悟,进一步认识生活与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充分发挥学科作用。这样,不仅能夯实学生理论基础,还能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使学生能力培养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熟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积极融入到课堂探究中。教师要借助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认知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为什么苹果吃了几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色?为什么秧苗不能一次性过度施肥?为什么腌渍食品、糖渍食品不容易变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可以加强对生活的认知。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让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并针对正确答案进行二次交流。

借助生活化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解决学科问题,还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保持学习热情,在不断探索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升华课堂教学效果,落实能力发展目标。

三、组织生活化实践,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课外活动是高中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思维,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课外作业和课外活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教师可进行充分利用,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与学生实际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科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活动设计,如设计制作小生态瓶,或设计不同的课题让学生研究,如探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调查身边常见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的发病率等。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实地探究,如“蔬菜大棚经常用什么颜色的塑料”“本地果园的生态系统结构”等。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选择实验题目,可以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有所收获即可。最后,教师要设计交流会,让学生交流探究收获,以此促进思维碰撞,达到共同分享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还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科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源头活水”,不仅能给教师以丰富的启示,还能给学生提供探究平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良好情境、多彩活动以及实践探究中产生兴趣,进而促进能力培养,达到素养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青春.?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9).[2]牟丽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11).[3]温璧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例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6(03).

第五篇:真心付出,才会有收获

真心付出,才会有回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新地乡小学的一名特岗老师,今天由我代表我校的几位对调体验过的老师进行发言。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到二小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我很荣幸在10月15日这天来到了吉木萨尔县二小进行一周的教学体验。早晨,我伴着第一缕朝阳,怀着紧张而好奇的心情走进校园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而洁白的教学楼,从干净整洁的地面上似乎可以看到他们认真打扫卫生的的身影,还有那绿树怀抱的校园更是孩子们嬉戏的天堂。

还没进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我之前紧张而焦虑的心情烟消云散。一下子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我执教的是六年级(3)班,踏进教室,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双双好奇又渴望交流的眼睛,一张张陌生而洋溢着笑容的脸庞,让我顿时感到责任之重。我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肩负着孩子们对新老师的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交流,勤学好问的课堂气氛,更加印证了其他老师的夸赞,也让我对这个班集体的热爱之情愈加浓烈。

一节课在我的预想中园满的结束了,我轻轻地舒一口气。来到办公室,老师们的热情让我感到宾至如归,老师们有的彼此交流着教学经验,有的相互分享着教学趣事,我也融入其中,真是身心愉悦。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方面:一是语文课堂教学,二是班级管理工作。

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很少,课外延伸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学生少,上课时,孩子们几乎没有不注意听课、做小动作的现象,老师的一个眼神就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基本上能够因材施教,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可在二小这一套教学方法就有局限性了,首先人数就是我们班的4到5倍,一堂课要做到对每个孩子量体裁衣般分类指导,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县城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可供孩子查阅的学习资源多,这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更高,在备课时就得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课文,必须搜集多方面资料,并经行筛选,挖掘课文中最

有价值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否则学生就会对内容失去兴趣,这点就需要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班级管理方面也让我感触颇深,在我校凡事基本上就是靠班主任全权管理,而在二小我看到的是学生自主管理。对于高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领导和管理的能力,在一个集体中可以发挥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组织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这对我以后引导学生管理集体事务很有借鉴性。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一周的教学生活结束了,五天的日子犹如白驹过隙,但这段快乐的教学生活却似乎如同昨天发生的一般,我和孩子们由陌生到相识再到熟悉,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段体验将更加坚定我在教育岗位上奋斗的信心,也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带着这份收获,我整装待发,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县二小体验培训一周心得体会

新地乡小学 王倩

2012年10月29日

下载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梦想才会有追求

    有梦想才会有追求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回首你们的初中生活,两年前你们幼稚的步伐延伸到了桂外,稚嫩的肩膀背着书包寻找自己花季的归宿。那时侯心里还藏着一丝对未知的恐惧。那......

    坚持梦想才会有希望(定稿)

    坚持梦想才会有希望 ——201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前进的目标,是胜利的号角,是沙盘上的指南针,是推进......

    激励才会有正能量

    激励才会有正能量孩子们对实验课有着莫名的期望,可能相对于枯燥的课堂内容,自己动手来操作更能让孩子们的好动的特性发挥的自然而又淋漓尽致。偏偏自己也是那种讨厌死读书,最喜......

    求职信怎么写才会有亮点

    求职信怎么写才会有亮点大部分求职信过于平庸,过于普遍化,很多人都是从网上直接搜索一个,稍加改动就将此完成,虽然方便, 但是雷同性太高,没有特点,缺乏亮点!现献上一份求职信,供大家......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梧州机场道德大讲堂有感: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来源:中国民航网 2013年9月19日 11:45:20 人生的最高目标和最大的追求,就是去追逐与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

    努力才会有收获说课稿

    《努力才会有收获》说课稿 边墙山小学 李艳玲 一、立足课标说教材 《努力才会有收获》这个教学主题选自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个以“愉快的收获......

    地理课堂生活化

    地理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

    政治课堂生活化

    政治课堂生活化长期以来,原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主要原因是它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概念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