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生活化

时间:2019-05-15 16:0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课堂生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课堂生活化》。

第一篇:政治课堂生活化

政治课堂生活化

长期以来,原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主要原因是它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概念和观点建立起来的理论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并明确写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纠正。

一、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当代的学生接受,更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使学生接受。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解决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与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形成健康、理解、宽容的个性,以及享受快乐,过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应体现生活性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学内容主要指教材内容,但教材只是可供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

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才艺大舞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中的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的最后一目,如果从书本到书本进行教学,只要15分钟就可以把书本内容讲完。张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开辟了一个“才艺大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才艺。教学内容如下。

1.才艺大舞台。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2)叙述自己的或欣赏到的生活情趣。

2.经验分享。

(1)对同学表现的才艺或生活情趣,让学生自己自由发言点评。(2)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3.学会欣赏。

(1)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欣赏要点等。(2)结合实际指出在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案例“难报三春晖”】:在讲授“难报三春晖”一课,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感恩情感缺失现象,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我先发给学生一张卡片,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父母的年龄和生日写在卡片上,并出示给同学看。这时,我发现多半数学生面露难色、抓耳挠腮,被这道“易”题难住了!当我让他们出示卡片时,他们都显得很不好意思,只有少数同学知道父母的年龄。我因势利导地教育他们: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接着,我用多媒体显示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让学生们阅读后得出结论:孝敬父母不仅仅是道德义务,同时也是法律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然后,我要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最后,我把学生说的进行归类,让学生们领悟到,孝敬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它的主要环节有课首导入、课中展开和课尾处理。罗曼·罗

兰曾经说过:“唯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教学的过程,应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地育人的过程。要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应在以下三个环节中均有所体现。

1.课首导入生活化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学在课首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

【案例“男生女生”】:讲《男生〃女生》一课,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题目。同学们看到题目后,意料中的有些噪动。我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男生〃女生……”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我更是听出了他们的好奇。于是,我巧用课本中的活动题目接着说:“男生、女生,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字眼,但你们想过自己心目中的男(女)生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我再“推波助澜”:“今天,我们让男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女生形象,让女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男生形象……”课堂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孩子们在交流中提高了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同学们的眼神中更是闪烁着兴奋。

在课首导入课题的常用方法有:呈现具有普遍性和思考价值的生活事件的呈现法;让学生与实物见面,调动多种感官并亲自操作,从中孕育直觉感受的实物法;以小品等游戏为中介,搭起教学内容通向学生与生活的桥梁的游戏法;引发学生回忆、反思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唤起法;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倾述个人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验的倾述法。在这里,我运用了唤起法和倾述法,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开启新课。

2.课中展开生活化

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课中展开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生感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的共进共长。教学的展开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既用脑子想,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郭思乐教授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拓展的工作。感悟是孕育在学生心中的道德花蕾。”课中展开,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师生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要接纳和欣赏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课堂教学成为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变成学生精神焕发、德性成长的沃土。

【案例“青春畅想曲”】:让学生全面理解青春是《感悟青春》这一节课的难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我校的张老师在“青春调色板”和“青春进行时”这两个板块的基础上,进行了“青春畅想曲”这一板块的教学。“同学们,让我们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来畅想美丽的青春,每组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诗词、漫画、歌曲、文字等)来描绘青春,进行交流。”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热情被点燃了,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小组出谋划策:

“这里用红色,象征青春的朝气”,“这句话不好,重新想一句”,“别画错了,慢慢来……”这一刻学习真正成了一种快乐。最后的展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每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企盼,整个课堂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并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掌声不约而同地响起……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那些学生们所折服,他们太富有创造力了,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学生都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

3.课后延伸生活化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现实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所以,一节课的课尾不能突然停止,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如果用标点符号形象表征的话,课尾不是句号,而应是逗号、问号或冒号。所谓“逗号”,是指在课尾一环要将课内教育有机地延续到校外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去。所谓“问号”,是指课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又会触发学生继续去探究新的问题。所谓“冒号”,是指在课尾要召唤和趋动学生将课中学习的收获和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学习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后,张老师让学生回去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要求:作品应便于携带,上面印有匪警、火警电话和当地派出所、医院、消防队的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等。张老师还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周末收看CCTV1的《今日说法》并要求写出观后感。这个案例,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为学生行为践履提供了生机勃勃的表现平台,既复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也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生活的预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世界是构成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能够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如果脱离生活世界,学生对生活、人生及世界的真切认识便无法形成。所以,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自主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二篇: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

《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1.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实际背景

中考把初中政治列为开卷考试科目,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这无形中给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一方面,中考政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其成绩仍然计入考试总成绩。因此,政治教师们要尽量保证学生考试的分数。另一方面,开卷考试要求使用完全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方式,那种灌输式、狂轰烂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那么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寻找一种代替性的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堂教学。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开卷考试的好处就是不强求死记硬背,这对于初中政治课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着深远意义。虽然对教师们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只要顺利地进行下去,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深刻影响。

(二)研究的价值

1.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 1

我们教育的范围。这一思想与初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讲授,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脱节,使学生认为上课就是上课,生活是生活,只要记住一些理论去应付考试就行了。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学习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切实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2.利于改变灌输式的政治课教学方式

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在列宁看来,政治课就必须进行灌输。这一观点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们的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虽然这在当时看来有着其提出的实际情况。但从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个论断,这一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就我国来看,每一轮课改纲要的发布,其内容虽然有所变动,但指导思想仍然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探究学习。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传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生则是被动的“学”。加之初中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基于解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倡导政治教师充分挖掘政治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使之生活化,使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在说故事、表演中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论内容

研究的进行不仅仅只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解决的同时,对既有理论也是一个充实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为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既然为应用性学科,那么我们就要不断为其输送能源,使其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该项研究的顺利进行可以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论中的政治教学法理论、教学形式理论。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于以下两点:

1.研究内容上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提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收集一些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发现:无

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什么?如何构建政治课堂?这些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等没有做出十分清晰合理的界定。经验论述和理论研究脱节比较严重。本研究寄希望于突破这个局限。在理论构建上,争取在整理分析以往研究合理成果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工作者的切身经历。努力构建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成果。使这些成果既能为身处教学一线的工作者使用,也对丰富和发展初中政治课课程论有着实际效用。

2.研究方法上

教育理论工作者由于其研究工作的特殊性,对文献和书籍资料的依赖性远远大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关于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研究上。理论工作者倾向于采用文献法作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式,再加之一定的理论思辨从而形成理论。而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会参考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其根本上则更加重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因而,他们关于初中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以经验汇总和介绍的方式层现出来。因此,正如上所述,本研究试图突破这种二元分离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我们会使用文献法收集分析整理以往的材料和相关论述,以增加本研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与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展开密切合作,以增加本研究的适用性。

二、研究概念界定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将政治课堂生活化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新课程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使之对学生有意义,而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的实际。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

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即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政治课堂将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将因政治课堂而更加丰富。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辅之定量研究法。具体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访谈调查法。用访谈调查法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态度和教育现象。以便于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利于研究者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问卷调查法。为了研究某些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严格编制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获得相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信息或资料。问卷调查法在本研究中是作为原始资料收集的一种方法。

3.内容分析法。对一些教育文献的内容做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一些教育现象做出事实判断,可以有效反映教育活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现状。

4.文献研究法。系统搜集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文献法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文献搜集和整理的一种方式,在本研究中只起着辅助作用。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通过与师寨镇二中的政治教师们进行交流,了解老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确定政治学科所需研究的课题。这期间,需要完成课题报告书的填写。

(二)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

根据制订的计划;分步组织研究实施,按所确立的研究内容由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担任负责人,带领本教研组教师进行研究,力争达到预期要求。

(三)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针对研究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统计、总结,最后编入课题研究报告中。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理论研究结题报告

(二)生活化政治课堂教学相关学术论文

第三篇:构建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探究

构建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探究

摘 要:政治课堂不能是空洞的理论教学,而应该更接地气、更具有生活化。文章从开展贴近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和构建喜闻乐见的政治生活化课堂两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91-01

“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是为了适应和改变现代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问题。主要含义是指: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大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能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要和追求。

一、开展贴近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1.教学与现实生活事例相结合

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是老师进行教学的最好素材,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空洞泛白的现象,政治教师应该将政治教学内容和现实中的事例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中,讲到民主选举的方式,主要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选举方式、方法及制约选举的因素,但是在现实中,学生所见到的、听到的几乎全是直接选举,即便如此,学生在本质上仍缺乏对直接选举的亲身体验。为了让学生对直接选举有直接的体验,政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选举,选举出一个大家公认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片,让学生在纸片上写下被推举人的名字,写好后将纸片折叠好交给老师。在学生参与选举的过程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才不会失去意义。之后,再由老师挑几名班干部,分别负责点名、盯票、在黑板上公布被选举人及票数。通过在政治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紧密联系,不但解决了教学空洞无趣的问题,还切实使学生感受到了政治内容和现实生活不可分割的道理。

2.用政治内容解决现实问题

有学生认为政治教学是空洞呆板的,距离自己很远,没有经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政治课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观念,教师可以利用政治课堂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让学生知道政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教材的“经济生活”中涉及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针对2015年银行存款利率下降问题,可以通过我们所学的政治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帮学生分析如下: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慢,银行利率下降,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减少存款,增加消费,使货币在市场不断循环流通,以此来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在这种时刻,我们应该规劝父母,减少在银行的存款,根据家庭需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做出合理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喜闻乐见的政治生活化课堂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课堂情境

政治课堂教学中所选的教学素材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应用到政治课堂教学情境中。例如,学生也是一个消费主体,但他们的消费心理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从众消费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很多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具有攀比、从众和求异心理,这些错误的消费心理会造成学生经济困难和心理扭曲。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讨论如果在学校口渴了,一般会买什么饮料解渴,很多学生选择雪碧、可乐、红牛、加多宝等,为什么不买更解渴的矿泉水呢?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认为矿泉水便宜,在同学面前显得小气、没有面子。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消费攀比心理。社会上还存在着买商品的时候,买的人越多就越有人买的现象,给很多商家找“托儿”误导消费者造成可乘之机。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避免各种消费误区和陷阱。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问题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最终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更好地生活。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探究,让他们知道政治就在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政治的欲望,增加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爱国是一个人自发的神圣情感。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但不能脱离法制轨道。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理性爱国。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让学生搜集资料,深入探究。一些学生经过思考,认识到:日本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挑衅,激起了所有中国民众的爱国之情,但我们应该正当、理性地表达爱国之情,而如果出现毫无理性的“打砸”式的行为,甚至伤及无辜,则破坏了社会秩序。我们应该理性爱国,不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不能上了坏人的当。作为学生,我们要时时刻刻好好学习,学好本领,用知识的力量让我们国家繁荣强大。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不但对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

三、结束语

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在教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现实分离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功地构建起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使政治课堂逐步走向生活化、现实化。

参考文献:

[1]史?Z.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2]贺伟.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08(08).

第四篇:政治教学生活化

政治教学生活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提出,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必须把握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过去的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学生发展上来。

一、创设经验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枯燥乏味、一讲到底的做法,应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创设经验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真正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受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了解,把握学生生活与认知特点;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找到恰当的情境切入点。例如在讲银行的知识时,我考虑到贷款业务专业性强,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理解起来较难,于是以学生较有生活经验的存款和结算业务为切入口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收到良好效果。一个精当的问题,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应仅是生活的再现,问题的设置要既能引发学生心理冲突,激发其求知欲,又要易于学生把握。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从而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二、把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是指学生的生活世界。现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强。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要注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结合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课前我让学生去市场上调查月饼的价格问题(正是中秋节前后)。学生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不同时间不同市场上月饼价格有很大不同,对这一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学生就会对影响价格的因素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讲非公有制经济时,让学生去实地调查访问,通过前后几年当地经济与人民生活巨大变化的分析,学生对非公有制经济类型及作用从感性的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回归现实,服务生活,注重学生发展

我国德育教育家汪广仁说过:“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得服务于生活。”所以,政治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应回到生活中去。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更新知识,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在讲《公民的政治参与》时,以环境保护问题为课题,我把学生分成几个个小组,通过调查走访了解群众意见;通过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通过打电话、写信、找人大代表等形式,向相关单位或媒体提出环保建议。这时,政治课的学习已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转变成实践课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加深了知识理解,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品质,锤炼了生活参与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同时,同学们充分意识到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同学关系更亲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邮编:061300;详细地址: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育才路盐山中学;电话:*** ;邮箱:zhyyszx@163.com)

第五篇:地理课堂生活化

地理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与生活相近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欲望。

我校高一地理组在各级领导的督促与指导下,积极开展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学习、研究与推进,把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搬到了课堂,将生活地理与课本知识、生态课堂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将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值得精心设计的部分,导入处理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设置的思路进入课题。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能激发较为持久而又稳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人新课的教学。

例如,如在讲“地转偏向力”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当把一水池的水放掉时,水流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现在我们可以品尝到很多反季节的和来自域外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这得益于农业区位的什么条件?同学们喜欢在夏季游泳说明海陆气温有何不同?2014年暑假期间大家观看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时,为什么大多在深更半夜观看?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担当角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充满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作探究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及自然界的生动实例来学习地理知识,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获得技能。

例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当地大量人口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对当地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及怎样解决农村人才流失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交流展示生活化

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通过个人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提出相应的案例,并做出合理解释。

例如,在学习“谋求人口合理容量”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解释出来。一小组用举例的方式来解释:把教室比作一个小型社会,教室所能容纳学生数量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环境承载力”,教室能容纳的最多学生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教室容纳的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人口合理容量”。虽然学生解释得不甚准确,但至少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三个概念有了相应的理解,并可以迁移应用到生活实例中去了。当然,除了对生活实例的迁移外,学生还需将其他学科知识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四、学习迁移生活化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的习惯,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对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新知,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活化了课本知识。

因此,地理课堂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能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学以致用,从而切实体现地理的应用价值。

下载政治课堂生活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课堂生活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内容摘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听省级数学教学能手评选课心得体会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泰安市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共安......

    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常进行中的现实......

    地理课堂生活化探究

    将“生活”融入地理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

    德育课堂生活化(合集五篇)

    德育课堂生活化 内容摘要:“教育即生活”,德育课应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

    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论文

    【摘 要】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让学......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程......

    生活化教学演绎精彩课堂

    生活化教学演绎精彩课堂 沈应忠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