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教育学资料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杜威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大教学论》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终身教育观、教育主体观、教育民主观、效益效率观、整体优化观等。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人口数量与增长率、生产力发展水平。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政治制度因素的制约。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个别差异性进行教育。1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14.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15.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示范性。
17.“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8.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伴奏者、协助者、领导者、促进者。
19.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少年期时期的表现。
20.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110-120。
21.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科学性原则的要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做出解释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_劳动。3.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4.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两个方面是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5.苏格拉底采用一步步追问的方式使对话一方对所讨论的问题不断阐释质疑,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是“苏格拉底法”,也称为“产婆术”。6.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7.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8.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智力发展的速度先快后
慢,5岁前是智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9.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阶段。
10.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1.德育基本方法大体有认知明理法、心理咨询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
12.所谓封闭制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模式。
13.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师范” 的涵义是学高身正。
14.《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未成年人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15.青春期是指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内分泌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青春期是人生的突变期,也被认为是个“困扰期”。16.学校工作中一直贯穿着两条活动主线:其一是学校教育活动,其二是学校_管理活动。17.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18.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9.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审议监督机构。
三、辨析题
1.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社会和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2.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
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
3.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错 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3.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错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不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具有时代性。4.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错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方针。5.学制即指修业年限。错
学制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6.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
7.新课改教材提倡的“多样化”,就是“多本化”。
错
“多样化”不等于“多本化”,具体体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材,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适用群体的特点。
8.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错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9.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错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在现实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德育
过程都能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0.德育中对人的陶冶,其内涵就是环境陶冶。错
陶冶教育法的方式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及各种活动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11.在学校德育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对
12.只有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才能获得专业发展。错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包括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自主发展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涵养教学智慧。
13.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错
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一些条件。
14.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错
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题
答案仅供参考
四、简答题(本)(每小题8分,共16分)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P50 答: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3.培养社会政治人才4.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P77 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
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P218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阶段1.心理准备阶段2.感知知识阶段3.理解知识阶段4.巩固知识阶段5.运用知识阶段6.评价学习效果的阶段
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226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等等
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P235 1.有效教学2.对话教学3.体验教学4.实践教学5.反思性教学6.生成性教学7生命化教学 简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P303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从教的能力,是教师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本领。通常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P325
受教育者应尽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8.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321
(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1)学生是未完成的人(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儿童(1)学生是儿童(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
9.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P324
我国宪法规定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1.生存的权利2.安全的权利3.受教育的权利4.受尊
重的权利5.人身自由的权利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P90
论述要点:学校教育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引导个体发现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3)唤醒个体的发展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4)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P181 1.改变课程过于注意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果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生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P181 新课改的理念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实际与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显示生活和
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超越“书本世界”,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的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论述为什么档案袋评价会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P202
档案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1)该方法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表现为:方便评价与教学的结合;提高评价的效度,与课程保持一致;评价广泛领域的任务和活动。(2)评价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过程。允许学习有更多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成长记录袋;评估自己的作业,并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进行反省;允许学生较多地位自己设定
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P220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只有从食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中去探索,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间接性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学生认识的来源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想同意的规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的关系,做到教书育人。遵循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人强调对知识的掌握,认为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就自然地发展了,而有的人则强调开发学生的能力,护士系统知识的学习。这两者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既有智力因素的活动,又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主导与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学。要正确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结合实践谈谈你对生命化教学理念的认识。P242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及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与兴趣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感情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生命化教学的特
征1.关注生活的体验2.教学的交往互动性3.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7.结合实际论述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反思性教学新理念。P239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特点
1.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反思性教学的思想强调“反思”和“内省”。教师们反思的过程即将新旧教学理念作对比的过程,因此,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反思,就能不断锻炼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升教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们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意识到不足,才能“竭尽所能”地更好地完成任务,进一步生成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2.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
反思性教学立足于教学实际,面向广大老师的实践问题,主张教师们通过反思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另一突出特质。反思性教学反映了人们对于实践合理性的永恒追求,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在行动前,中,后有效的反思,就能真切提高教学质量,加速实现教学专业化。下面一位生物学科的教师,将反思性教学独特的教育理念应用在其课堂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现状,值得我们借鉴。
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P267
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相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的产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知,情,意,行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生道理和道德常识。当然,理要为学生晓之,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付诸实践,并使用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不仅要注意使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还要注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而努力地提供多种帮助和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
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统一的品格。
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在德育中,任何方法上的不当,都没有比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更糟糕的了。
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P263
长善救失,既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因
势利导,长善救失。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的主要问题是: 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德育工作者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抑其所短,“沙里淘金”,扬其所长。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P327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分享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主体间的交往和理解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共鸣,知识的交流,能力的相长,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体悟,人格的敬仰,而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强者对弱者的控制。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反映的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尊重,理解,融合。教师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被动地听和接受,而要在课堂上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如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由探索的空间,自我表达的机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课下,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思考,动口,动脑,动手,在整个过程中去体验,实验,创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其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因为全身心的参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第二篇:电大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初创阶段,和 四阶段。
2.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3.学前教育学是以 和 的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4.学前教育与人内在发展的分析主要是从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个性、情绪能力、和 五个方面进行。
5.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等。
6.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和 两个方面。7.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和。
8.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 和。9.学前教育是面向 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10.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1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和。1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包括主动性原则、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教养结合性原则和 原则。
13.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和个别教学。
14.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 和 两类。
1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和。
16.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17.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担当的角色有、开拓者、工程师、支持者、养护者、和中介者等。
18.教师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和帮助三种形式。
19.“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和。20.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
21.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
22.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有、、和其它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二、选择题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下面选项属于学前教育特征的是()
A.直接性 B.迟效性 C.单一性 D.短期性
4.法国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A.基础学习期 B.巩固期 C.努力期 D.前学习期 5.教师互助中的对话的具体形式有()
A.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 B.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讨论
C.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 D.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深度讨论 5.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6.与培养教师沟通能力有关的是()
A.培养多种兴趣 B.提高阅读能力 C.多参加集体活动 D.提高语言速度
7.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8.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社会功能 B.个体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9.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系统性和()A.专门化 B.完备化 C.丰富性 D.理论性 10.社区教育起源于()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11.能使榜样起到刺激儿童模仿的作用的特征是()
A 释放自己的情感 B 树立威望 C 严厉冷漠 D 标新立异
12.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
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渡期的存在 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1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14.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的是邻近学科和()
A.心理学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 D.生理学
15.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是()
A集体教学 B认知教学 C一般教学 D特殊教学
三、判断题
1.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陶行知。()
2.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特点出现在萌芽阶段。()3.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满足儿童的需要。()
4.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5.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
6.学前儿童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身心健康、个性完善”。()
7.学前教育只具备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8.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单项性。()
9.学前儿童智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10.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
11.社区教育起源于美国。()
12.把儿童心理分为四个阶段的是皮亚杰。()
13.在我国幼儿园中,按教育的作用可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类。
()
14.儿童的一切发展首先都是从学校开始的。()
15.学前阶段是儿童主观能动性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16.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即是指幼儿园的物理环境。()
17.学前教育不影响一个将来的文化水平发展。()
18.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19.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
20.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原则是单项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内容。2.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是如何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的。4.简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5.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6.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7.简述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8.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9.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对于人外在发展的影响。
4.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6.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师幼关系? 7.论述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8.论述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内容。
9.联系实际分析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六、实例分析
1.材料: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父母看孩子的;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角色要求。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根据材料讨论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3.一位母亲向专家咨询时说:“我女儿上幼儿园中班,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就是特别嗜好表扬。在家里,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我和她爸不及时给予表扬,或者说表扬得不到位,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情绪一下子就从山顶跌入山谷。在幼儿园也是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点名提醒她,她的反应异乎寻常地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哭鼻子。难道是我们对她的表扬太多了?”
根据这个案例,结合工作经验谈谈你认为幼儿园应该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萌芽阶段,发展阶段 2.《理想国》
3.教育学,心理学
4.社会化,心理健康发展
5.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
6.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 7.想像力,表现力
8.理想的功能/期望功能,实际功能 9.0—6 10.育人效益
11.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12.渗透性,实践性
13.集体教学,分组教学
14.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1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16.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7.指导者,研究者 18.对话,协作
19.教学叙事,生活叙事 20.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1.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
22.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二、选择题
B D B D C A C A D B B A D B A
三、判断题
错 对 对 错 错 对 错 错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内容。答案要点:
①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概述。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③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④学前教育的管理与领导。2.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答案要点:
学前教育是个体的启蒙教育阶段,它在人一生的内在发展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认知的发展;学前教育与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3.分析学前教育是如何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的。答案要点:
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
4.简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答案要点:
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智力的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等
(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引导幼儿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3)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幼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
5.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答案要点:
生活活动既是儿童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又是形成儿童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并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具体地表现为: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②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③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6.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答案要点:
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②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③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行为态度;④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7.简述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答案要点: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狭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指教师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恰当地利用各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小组和个别形式与儿童有效地互相作用的能力,分层次指导儿童的能力,指导游戏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广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是指教师开展学前教育活动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有生活指导能力、把握学前儿童心理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创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教学的应变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8.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答案要点:
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优化社区学前的教育功能;②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③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9.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答案要点: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答案要点: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答案要点:
概括起来讲,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即奠定学前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萌芽,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和个性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1)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文化功能
(4)家庭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对于人外在发展的影响。答案要点:
①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主要是从学前教育对个体外在利益的影响来说。②学前教育影响学习成就。③学前教育影响中学毕业率。④学前教育影响文化水平。⑤学前教育影响职业发展。⑥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⑦学前教育与犯罪率。
4.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 答案要点: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①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②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③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答案要点:
(1)游戏条件的创设(2)角色游戏的指导(3)结构游戏的指导(4)表演游戏的指导(5)有规则游戏的指导
6.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师幼关系? 答案要点:
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环境,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2)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7.论述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答案要点:
(1)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2)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3)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4)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8.论述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内容。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有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两种。个别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书面联系等;集体方式则包括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以及家长座谈会等。
9.联系实际分析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答案要点: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六、实例分析 1.答案要点: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答案要点: ①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总之,对于大班儿童,教师要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3.答案要点:
(1)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
(2)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3)运用评价法要适时适度。
第三篇: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一)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4、素质: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平等性;(2)服务于生产与生活;(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改革;(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7)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手段和
设施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发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开展、生成的动力。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
答题要点:(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的状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
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二)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
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4、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
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2)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3)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1)彻底改变就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分工;(3)缩短
劳动时间;(4)实施全面教育。
4、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1)基础教育体系;(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3)高等教育
体系;(4)成人继续教育体系;(5)特殊教育学校体系。
三、论述题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答题要点:《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2、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改的内容:(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
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原则。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主要有:(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三)一、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
2、课程评价:是一个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
3、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5、德育:即品德教育,指整体教育中对人德性予以影响和教化的概念,它是以人生活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从多方面对人品德给予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简述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1)均衡性;(2)综合性;(3)选择性。
2、简述教师自我评价的基本实施程序。(1)前期准备;(2)自我评价;(3)征求意见;(4)总结经
验。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效地和大量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能够系统的传授知识;(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能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5)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化过程。
4、简述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1)认知明理法;(2)心理咨询法;(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陶冶教育法;(6)自我修养法;(7)品德评价法。
三、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答题要点:(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答题要点:七种教学理念,分别是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生命化教学,这些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运用的。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唯真情能感人,唯爱能教育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言传身教,还要以自己对学生深切的期望和真诚的爱去接触、感化学生
(1)良好的班集体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2)如果我是邹老师,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3)我首先会确立科学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同班干部或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和确立班级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使学生有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
(4)其次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健全班级组织。通过了解考察,选举或委派班级干部,培养班级积极分子,产生能够发挥核心作用的班委,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5)
第四篇: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一)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4、素质: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平等性;(2)服务于生产与生活;(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改革;(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7)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手段和设施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发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开展、生成的动力。(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
答题要点:(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的状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二)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
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4、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2)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3)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1)彻底改变就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分工;(3)缩短劳动时间;(4)实施全面教育。
4、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1)基础教育体系;(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3)高等教育体系;(4)成人继续教育体系;(5)特殊教育学校体系。
三、论述题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答题要点:《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2、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改的内容:(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原则。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主要有:(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三)一、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
2、课程评价:是一个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
3、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5、德育:即品德教育,指整体教育中对人德性予以影响和教化的概念,它是以人生活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从多方面对人品德给予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简述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1)均衡性;(2)综合性;(3)选择性。
2、简述教师自我评价的基本实施程序。(1)前期准备;(2)自我评价;(3)征求意见;(4)总结经验。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效地和大量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能够系统的传授知识;(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能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5)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化过程。
4、简述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1)认知明理法;(2)心理咨询法;(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陶冶教育法;(6)自我修养法;(7)品德评价法。
三、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答题要点:(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答题要点:七种教学理念,分别是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生命化教学,这些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运用的。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
(四)一、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教育角度,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从教师个体角度,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
2、学校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有效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3、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领导体制。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
4、非智力因素: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二、简答题
1、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
(1)教师的专业情意;(2)教师的专业知识;(3)教师的专业能力。
2、简述男女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
(1)生理因素;(2)传统观念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不足。
3、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6)有效性原则。
4、简述学校管理的方法。
(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经济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社会心理方法。
三、论述题
1、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两个例子,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答题要点: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显著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者要掌握他们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很多,比如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给小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类补习或者兴趣班。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
2、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答题要点:
在我国,班级组织与各级社会组织机构在建制上具有一致性:即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但是,这里是针对初中一年级来组建班级组织,就没有少先队了。
行政组织也称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组成。中学班级以团支部为主,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开学
第五篇:中学教育学资料
一、单选
1、考试的核心环节是【B】
A、选择题型B、命题C、确定评分方法D、阅卷
考试的核心环节在于命题。考试分为三阶段,核心是命题。
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A】较高。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信度主要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可靠性。
3、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 【A】
A、舒尔茨B、恩格斯C、列宁D、马克思
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说。
4、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D】,它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A、说服教育法 促进B、榜样示范法 推动C、陶冶教育法 强化D、品德评价法 强化 品德评价法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
5、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C】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它在课程类型上属于隐性课程。
6、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B】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考试用书D、教科书
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教学大纲。
7、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
埃拉斯莫斯正式提出“班级”一词。
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的力量实现的。
9、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
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0、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C】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由班级授课的特点可知,它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的培养学生。
1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A】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
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1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14、教学原则是依据【C】制定的。
A、教学内容B、国家统一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D、教学目的 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制定的。
15、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A】
A、操作性和指导性B、指导性和灵活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D、操作性和灵活性
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page]
二、填空
16、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______。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17、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__,他的作品是______。.凯洛夫;《教育学》
1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______。癸卯学制
19、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都是______教育思潮的代表。非制度化
2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______地位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主体
21、“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陶冶法
2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______的再生产。有计划高效率
23、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的规律。个别差异性
24、人的______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
2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和______等。教育
26、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卢梭的《______》一书中。爱弥儿
27、“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___ 开篇这样写道。《中庸》
28、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______。社会关系
29、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______和CIPP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0、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德育、智育、体育、______、劳动技术教育。美育
31、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______、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方式。表扬奖励
32、现代教育要充分发挥两个基本功能,即满足______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社会发展
33、在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导生制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______。班级平行管理
3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__,三是角色规范。规章制度
三、简答
36、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
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整,相互配合,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3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按照严格的标准,通过多种途径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教育通过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互派留学生、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信息高速公路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进而创造文化高等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
38、教科书与教材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材除了包括教科书外,还包括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南手册、教学挂图和视听教材等。
39、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答案】: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40、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答案】:(1)传统教育派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其主要教育主张有: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和权威;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主要教育主张有: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第二,从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41、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
【答案】: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的人才又红又专。
(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为人师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3)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是作为教师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广度和兴趣专长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为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成功,教师还应具备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修养。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
(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
(6)优良的身心素质。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往往有助予师生之间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推进教学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page]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2、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矛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人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43、一堂好课应符合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结合实际谈谈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是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3)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
(4)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5)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