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模式总结
“1+4”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 郭恒春 272000 自2011年9月开始,我校开始实施“1+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1+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1”指的是课前“自主学习”,“4”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精讲点拨一测评巩固。”.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2)自主学习要求:①预习课一般让学生根据“学案”自学。②让学生展示的内容要提前准备,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2.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的时间:正课的前5-8分钟。
(2)合作探究的目的:让学生对自学中的疑难点进行交流,学生间互助解决部分问题,同时把交流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供教师在“精讲点拨”中重点讲解。
(3)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在预习时可与对桌一对一交流,解决自学遇到的部分疑难;在小组探究时把一对一未能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研讨:借助“展示反馈”、“精讲点拨”中教师、其他同学的讲解,解决其它疑难。
3.展示反馈
(1)展示反馈的任务:展示自主学习的初步成果,预习中生成的其它问题,教师认为的重难点等。
(2)展示反馈的形式有五种:①学生先在组内展示,选出优秀者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学案、练习本上总结的内容等,或到黑板演示,口述,师生点评等等;②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由教师确定×组×号学生到前台展示;③以抢答的形式展示;④展示错误,剖析原因;⑤组内轮流展示。
学生做的比较好的要在班级公示栏继续展示,让其他同学借鉴。教师对学生或小组的展示情况予以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
4.精讲点拨 教师提前批阅学生的“预习案”先筛选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收集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行精讲。同时,对学生展示、点评中存在的不恰当或错误进行点拨、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5.测评巩固
(1)测评巩固的任务:对预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检测,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2)测评巩固的方式: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检测等。
二、“1+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改成果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素质得到根本转变
老师们正在努力由单纯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创新精神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转变。观念的转变也带来了行动的转变,高效课堂改革由领导要求变成了老师们的主动意愿、积极行为。新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既要在备课中设置多个预案,又要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既要检查指导学生预习,又要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师的教学压力因此增加了,学科的教研氛围因此更浓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乘着课改的东风,也举办了大量的活动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发展,自主、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统计数据表明,实施“1+4”教学模式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堂上能够积极有效交流、表达和争论的学生达81%,比改革初提高了70个百分点;课外能积极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的达69%,比改革初提高56个百分点;学生自信感或自信心明显增强的占84%,比改革初提升了46个百分点;对学科学习有兴趣的达86%,比改革初提升了30个百分点。高一〃17班魏玉霜同学深刻地感受到“1+4”的魅力,她说:“初中所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上课老师讲,下课自己背,完全是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兴趣也很低,而新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这对我们是一种鞭策,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锻炼,一种提升。”事实证明,“1+4”高效课堂改革不仅激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发展了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实现了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改善,实现了教育价值的回归。对学生评价也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由过去只注重少数优等生变为关注全体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变为更加关注德智体技等全面发展,由过去的教师单一评价变为教师、同学和个人自我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更加融洽。
三、“1+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反思
人们的认识总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我们推进的“1+4”高效课堂改革也是这样,在实施课堂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升华着对新的教学模式和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根据课改的要求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课改的 “风向标”。教师评价体系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所占的比重;学生评价体系中应提高过程性数据的比重。这样可以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学习由仅仅记住结果向积极参与结果取得的过程转变。
(二).进一步提高学案的质量。学案是“1+4”课堂改革的载体,是“总抓手”。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水平的高低。根据课改师生调查反馈意见,我们认为在学案的编写上应注意:
1.适当降低学案难度,在问题设置方面增加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讨论。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学案编写时分清难易层次,因材施教,增强学案的实用性、独创性。
2.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调动老师编写学案的积极性、主动性。订阅相关参考资料,便于提高学案编写质量。
(三).提高预习环节的质量。如果把“1+4”高效课堂模式的五个环节比喻成一只手,那“1”即课前预习就是大拇指。预习质量差学生就没法讨论、展示、点评。为提高预习环节的质量必须:
1.提高学生对预习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和培训,解决好“为什么预习”和“怎么样预习”的问题。
2.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预习时间。
(四).加快小组长培训工作,明确小组长职责。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领导者,是核心,是灵魂。所以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学生对小组长的反馈意见,应对小组长加强一下几方面的培训:
⑴责任心培训。要让小组长意识到是教师的助教,也是小组内的“小老师”,帮助小组成员共同提高。
⑵协调能力培训。如何维持小组内的秩序?如何组织大家讨论?如何调动全组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做好组内的“帮带”工作?等等。
二年来,我校全体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这场课改当中去了,并开始尝到了课改的甜头。相信课改的路子是阳光多于风雨的,相信“1+4”高效课堂模式一定会在济宁市实验中学这片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模式总结
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总结
阳泉市漾泉学校
郭瑞红
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应用题在新课程中常被叫做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生动有趣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数学老师,我曾多次参加近几年来学区内小学数学期末素质检测的阅卷工作,发现有许多的学生数学试卷上面“解决问题”部分是错误最多的,甚至有部分学生的这部分是“白卷”。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呢?抛开部分存在智力缺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不谈,如何才能根据学生水平和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应用题的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学中,要让应用题的情节具有现实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除应用题本身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外,还要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如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增加利息的计算,以及一些保险、纳税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老师认为应用题的本质是习题,所以一般都采用 “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反复做题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面对类同的问题,他们能很快的采用已知的方法完成解题。这种教学方式环节固定,实际上也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分析题意,让学生掌握题目的结构,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应用题教学,我有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对模式进行解释。
1.复习引入
主要目的是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要利用数学较强的知识系统性,使前期所学知识真正促进后继知识的发展和深入。再现与新知密切相关的题目,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做好向新知识过渡的准备,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引起探究的欲望。
2.比较发现
利用准备题,理清解题思路。由于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比较繁杂,过难过易的知识都会使学生兴趣索然,思维停滞。教学时,教师可巧设“铺垫”化难为易。通过改变题的条件,让学生将例题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新知识点。
3.尝试探究
新知识点发现后,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在数量关系中寻找必要的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解答,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要想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学生完成一点点。在独立探究过程中,教师进行点拨、讲评,参与学生之间的议论,交流。
⑵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新知识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不留死角。
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加强直观教学,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把语言 思维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装说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另外,质疑问难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建议将质疑顺难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一定专门安排一个时间进行质疑,以避免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4.强化训练
数学课堂强化训练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过程。通过课堂练习,能促使学生将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另外,通过强化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训练可以从基本训练、对比训练、变式训练、综合训练、提高训练依次进行,也可以选择进行。5.归纳总结
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利于应用,教师 指导学生对本课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总之,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用题教学内容丰富,能够反映周围环境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兴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了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和开放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在小学学习期间,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为此,数学教学应成为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教学,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数学”、“大至天文、地理、环保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小至利率计算、古尸年代测定„„均可在数学中找到其应用的踪影。”
第三篇:135互动模式总结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娄丈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阶段总结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教育局135互动课堂改革为契机,把“135互动课堂”模式探索与实践作为我校教学的工作重点。这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展“135课堂及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并给全体教师提出了实施意见。经过学习相关材料,我们知道了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教师有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在于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要求学校教师将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135课堂模式的培训。
我校对各个学科教师进行多次培训、指导,对“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解读,对导学卡及教案编写工作做了细致解说;对问题的出示时机做了举例讲解,强调了反馈检测环节的重要性,10分钟的检测反馈不能缩水;教师精讲的巧妙之处也做了举例讲解。使老师们对135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组织对教师进行过理论关。
二、学科典范。
为了让老师们深入领会“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我校每学科选拔出1名学科主讲人,自己深入研究,践行课堂,集体备课之后,为本学科教师做示范课。
三、展示交流。
每位教师把“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课标要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成既定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周一课”活动:每周每个学科都有一名教师做公开课,然后一起研讨,提出存在问题,找出解决策略,最后进行二次备课,写出优秀教学设计,同组资源共享。
四、注重教师对135教学模式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要求教师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更加快速地提高了他们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五、在“135互动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1,教师方面: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逐渐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较大的关注。
2,学生方面:学习方式变了,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有了效果,集体荣誉感强了,完成任务的学生多了,争先恐后发言的多了,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
六、在“135课堂”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我校在实施“135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
1、因我校建楼合并,前期学校没电,导学卡印制很困难。
2、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担心,不敢放手。
3、教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
4、教研活动发言不积极,形式化还有待改进。
5、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只关注几个学生的典型发言。
6、教师对学生评价操作不细致,缺少习惯性。
7、学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趋于走形式,实效性不强。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135课堂教学模式”刚刚起步,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努力下,大家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地进行各个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了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实现135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穿新课程理念,将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课堂教学高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135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我校领导与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下不断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 “135课堂”的研讨活动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例会总结模式
例会总结
2012年7月16日上午,本部门工作例会在1楼办公室在召开。秘书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各营业大区负责人参加会议。
秘书长提出,为了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实行例会制度。每周一上午9:00,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例会,不准请假。各科室在参加例会前,要将上周的工作情况及下周的工作计划形成书面材料,在例会上进行汇报。各科室在计划工作时,要敢于自我加压,集中精力、创新思维。
本次例会上,秘书长就学会当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做出以下汇总:
一、通报情况。上半年整体业务情况,虽然业绩有所下滑,但在营业人员恪守利益下,利润总额没有下降,反而有部分提升,XX业绩尤为突出,XXXXXXXXXXX吹吹牛逼
二、各项活动。秘书长指出负责各项活动的同志,尤其是主抓实验区的同志,要确保及时交流信息和经验,每个人都要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并且做到位。
二、加强学习。在同一个平台上只要用心就能上升的很快,从而进一步提升业务和文化水平。这个人在社会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习和业务工作相关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人物。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环境,同一起跑线上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创新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服从领导分配、指挥。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吸纳新成果,丰富创新内容。
通过秘书长对例会的改革,我相信在秘书长的带领下,使大家善于思考,更有灵性智慧,学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五篇: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语文学科中段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总结
李利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听、说、读、写)。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确定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批注式阅读模式”
面对文本,指导学生积极运用“批注式”阅读——在语文书上圈点勾画,并静思默想,像品茶一样品出文字的芬芳。然后动笔在语文书上批写注解,并在老师的组织下互动交流分享,用相互的交流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引起课堂的和谐共振,实现生本高效教学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有效的批注式阅读。
课堂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课堂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2分钟)——字词训练(10分钟)——朗读指导(15分钟)——理清文意(3分钟)——分工感悟(10分钟)。
第二课时课堂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2分钟)——检查反馈(3分钟)——组内交流(5分钟)——展示汇报(2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将语文学科中段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组于本学期三月份进行了组内教研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通过类似的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且参照“批注式阅读”的课堂基本流程,语文组特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自学生字词,排除读文障碍。
2.借助工具书解决难懂的词语。
3.对子互相检测生字词,教师抽测读文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两到三遍,对课文有整体印象。
2.再次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脉络。
3.围绕课后问题进行初次感悟批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对子互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补充批注,全班交流。
1.深入读文感悟,再次走进文本。
2.对子交流感悟。
三、组内练习,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拓展提升。
交流感悟、朗读、评价、补充、导读、积累语言、写法……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
每一位教师上课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风格以及方法,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为准则,所以我们应该探寻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迎来美好的春天!
以上就是对中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粗略总结,如有更改,语文组会及时通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