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道小学文明规范月创新案例1
公道中心小学文明规范月活动创新案例
一、产生背景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足见抓住时机的重要。在开展队活动中,引导队员抓住有利的活动时机,就能增强活动的效果。以“热情迎奥运,文明伴我行”为主题,倡导优雅言行,大力提升师生文明素质,营造人人关心奥运、支持奥运、奉献奥运的浓厚氛围,用实际行动迎接奥运。着力推进全校的文明风尚建设,促进师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使全体学生在迎奥运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定
“热情迎奥运,文明伴我行”
(二)氛围宣传
1、学校悬挂 “热情迎奥运,文明伴我行”的横幅,展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图片戗牌。2、3月1日,“规范月”的第一天,举行隆重的“规范月”启动仪式,通过《三月因你我而更精彩》的讲话和一千多名队员的集中文明宣誓。
3、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台、主题队会、橱窗、板报、班级文化氛围布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奥运知识、十大文明礼仪宣传的力度,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好习惯伴我一生”的重要性。
(三)活动开展
引导队员认真开展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引导队员开展队活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足见抓住时机的重要。在开展队活动中,引导队员抓住有利的活动时机,就能增强活动的效果。像北京申奥成功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活动机会。我校结合“热情迎奥运,文明伴我行”的主题开展以下活动:
1、奥运知识知多少:举办奥运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充分利用这百年一遇的机会,通过举办奥运知识讲座、奥运知识竞赛等活动,普及奥运知识、宣传举办奥运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了解奥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奥运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去。
2、“迎奥运,礼仪在你我”。奥运年中,要让学生带着礼仪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同学、走进校园,让学生在礼仪中感受文明。
3、“迎奥运,重塑形象志气高”。各班级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远大抱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素养,使每一个学生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奥运年中。活动中,开展一次以“奥运年中的我”为主题的自我形象设计,从理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对自已的形象进行设计、定位,并要求学生按照自我设计的形象进行自我塑造。
4、“迎奥运,文明风貌靠你我”。
(1)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今年是奥运年,也是全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年,各班按照《并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以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来表现班级的精神价值取向,表现班级的奥运年的班风班貌;
(2)发挥学生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动员学生每人种植一棵小树、养护一片绿草、确保以窗明几净、清新优雅的校园环境迎奥运。另外成立“奥运志愿者社会服务队”通过保洁一段路面、擦试一堵墙面、为孤寡老人表演个节目、为留守儿童补习功课等形式投身到社会大家庭中,迎接奥运、展示文明。
5、最是书香能致远:各个中队在教室里建立了自己的图书角柜,拥有各类图书近百册,全校就有近3000多册在队员中流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3月13日著名儿童作家黄蓓佳老师走进公小校园,举行了主题为“阅读让我们高尚和优雅”为主题校园读书报告会。在各个中队都建立图书角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图书要登记,借阅要登记,利用晨会、班队活动课时间组织经典名著推介、赏析,利用手抄报、电子报、班级墙报等阵地和通过开展美文颂读、读书征文等活动展示队员们读书的成果,进一步激发队员“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情感。
6、广泛开展校园歌曲演唱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队员爱国、爱校、爱队的热情,我校把国歌、校歌和队歌作为必唱曲目,加上中队自选曲目,在分年级段初赛的基础上举行校园歌会,并且要求人人参与。
7、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我们集合学校电脑绘画教学的传统优势,在队员中举行了信息技术应用(电脑绘画)比赛活动。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队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批小选手从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电脑绘画)训练队的后备人才。
8、开展了一次以“奥运年中守法纪”为主题的队会。各中队结合本中队实际情况,辅导员老师和队员们一起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就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等话题展开活动。
三、树立榜样
“文明规范月”活动的开展,净化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灵,陶冶了大家的情操。通过规范月各项活动的开展公平、公正地评选出各项竞赛的优胜者、榜样,让他们影响中队的队员,这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激发队员主动参与热情的有效手段。在评选中不光要设立单项奖,也要设立团体奖。这样让个人和团体始终保持统一的目标。
四、活动反思
“文明规范月”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活动的作用力应该是持久的、连贯的,有不少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解决。改革开放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少先队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做法都借鉴了少先队工作,只是少先队工作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把少先队工作融入新课程中,我们将大有可为。因此,只要我们以“规范月”活动为新的起点、新的契机,在工作中,积极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模式和内容,就一定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为辅导员,我们肩负着少先队工作的重任。只有引导队员在活动中不懈进取,大胆创新,我们才能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佳绩,从而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3月31日
第二篇: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山里各庄小学 蒋云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村庄,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一方面,在大城市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大城市相对较高的收入使得他们能够为家中父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最基本的经济支持。但与此同时,也给当今中国农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学生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往往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学习,重养轻教,面临现代人、现代社会形态以及现代社会背景,大多还是使用过去那套“只管学生吃饱吃好、穿好穿暖,其它一并放任。”的老办法,好吃、好玩的给学生留着;天冷了或下雨了,给学生送衣、送伞;而对学生学业、行为习惯均无干预。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的,不能标本兼治。这样常常致使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父母的关爱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留守学生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甚至逃学厌学,自暴自弃,沾染上不良习惯。留守儿童这些问题就像一块块厚厚的坚冰深深的嵌在学生的心中,靠学生自己本身没有能力解决,即使有别人的帮助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针对上述情况,从2013年开始,我就围绕着留守学生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经过多方面研究创新,在教育、管理、监护“留守学生”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二、班级成立互助组。互助是关爱留守学生的起跑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留守学生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生活上予以爱护和尊重,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三、建立家、校一体制度。我通过电话、微信群、座谈会和家访,与家长沟通,弥补父母“失察”对学生的管理、关爱,商议教育方案。
四、坚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精神上正确的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在开班会时给学生们讲问什么要感恩,父母即使不在我们身边,她们同样也是非常非常的爱我们。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吃饭时,父母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每年总是给我们买好多新衣服,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在我班掀起感恩教育热潮,通过多种形式比如主题班会、文娱活动等探讨“感恩是什么”、“为什么感恩”、“怎样感恩”等问题,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礼物、写一封信给老师与家长,对老师说句心里话,为父母做一件事等行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并能实际行动起来。把留守学生与其父母不断地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下面是几则案例,具体介绍一下我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案例一
张娜同学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其生活、学习皆由其二姨监护。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辞。跟老师、同学交流较少。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在课堂上,胆子也很小,从不敢主动地举手发言,即使老师叫到她,也是常常脸红害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针对这些情况,我找她谈了一次话。起初她很紧张,总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半天也没讲一句话。后来在我不断鼓励下,她才开了口。她说,自己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上课很怕老师让她发言,怕大家取笑他。我耐心地开导她,“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其他同学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你可以试着举手发言,你会发现,你可能学得更快乐”。
接下来,我在课堂上有意的留心张娜,时不时的给她给鼓励的眼神,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让她回答,多给她发言的机会。我又告诉其他的老师,多给她一些发言的机会。该生的课堂发言多了一些。无论对错,我都鼓励他,慢慢地,该生课堂发言越来越精彩,答错的也越来越少,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也渐渐增多了。其它任课教师也对她的表现越来越满意,对她的表扬也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
石耀旭,父母均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在一起,饮食起居由爷爷奶奶照管,父母亲只偶尔来几个电话,或寄些钱来。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无力帮助他学习功课,双休日在家也因溺爱而任由其发展。因此,他骄横、爱撒谎,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在一次傍晚放学时,就因他同桌的一句话“徐欢骂我,你帮我教训他一下!”他二话不说,上前对准徐欢的后背就是一拳,致使徐欢向前跌倒,膝盖上擦破好几处。当我第二天问起此事时,石耀旭竟将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说是他奶奶告诉他在外面千万别挨欺负,你挨了欺负,回来奶奶打你,你太没出息了。只要不挨欺负,你要是打了别人,奶奶领着他们去医院。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每次出事都有奶奶护着。我和他的父母沟通时,他却说:“他们只知道挣钱,他们眼里只有钱,那里有我呀!”说话时眼里也满是泪花。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心里也特别苦,他特别渴望父母的关心与疼爱。又是他也感觉这样不对,但是没有人告诉他该怎样做。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开导他:天下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得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候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父母是爱你的,只不过他们没有表达出来或者是我们太粗心没有发现。我把孩子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听后,感到吃惊,但也感觉是对孩子关心太少了。以后会多多的关心孩子。在班中我又多次举行感恩教育的活动,我发现石耀旭变了,他不再欺负班里的同学,慢慢地向班里比较要好的同学说:“爸爸妈妈今天回来看我了”,“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狼牙山完了”,等等。现在他已经是我班的劳动委员,特别爱劳动,还帮助同学呢!
通过以上这些典型案例,我深深得体会到歌德那句名言:“教师如果征服了学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样在学生的心中发光。”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对学生来说,师爱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所以,要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想法开启他们心灵的天窗,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入学生中间,去询问,去了解,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理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对学生辱骂或进行体罚,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所以,在管理班级时,要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育人,会令孩子更爱你,也使你的工作更轻松,心情更舒畅。
我又在班里设立了“心语传递”信箱。这个信箱就挂在教室前面墙上,学生有心理“疾病”,可以以书面形式随时投递到信箱里。我每周开箱两次,然后,采取书信反馈,或用促膝谈心的方式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
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感到老师的爱,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留守学生的爱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爱护留守学生,促使留守学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优秀班集体的建设重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热切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关注问题学生的顺利成长,注重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解困,更要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和思想上脱贫,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帮助他们融入学校的大家庭生活中去,促使他们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互帮互助,加强全体学生的感恩教育,营造良好的和谐班级文化氛围,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当然,我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我还要继续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深入探索,锐意创新,努力用我们的爱融化开每一个留守学生心中的“坚冰”。
第三篇: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案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刘某,8岁,是一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是我班的学困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刘某的父母在她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和母亲一起过,母亲在她小的时候出车祸把头部撞坏了,导致大脑有问题。平时对孩子关心方式不对。总是和老师交流孩子在校情况,但很少有实际行动去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也就让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刘某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她的贪玩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刘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刘某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刘某同学„„”渐渐的,刘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刘某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由全校纪律最差的班级一路直升到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之一。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刘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刘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她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刘某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3.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父爱,多了孤独,令刘某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她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4.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使刘某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刘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四篇: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好家风好家训带来好校风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好的家教家风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近日,岔河小学开展“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国家情怀”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目的是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选树优秀家教家风典范,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活动期间,主要开展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读家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家训诵读活动,通过诵读《朱子家训》、《范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名篇佳句,汲取经典精髓,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组织专家学者进校园,做经典家训读书报告会,引导、指导学生阅读;定期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向家长学生推荐国学经典书录;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开展“小小百家讲堂”、家训学习交流论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引导中小学生理解经典家训的深刻内涵。
二是写家书——传真情树家风。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写家书传真情”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以书信的形式,围绕友善、孝敬、诚信、勤俭、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家风家训以及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惑等方面展开交流。撰写的家书要有真情实感,具有可读性和启示性。
三是宣扬家风——召开关于传承家风家训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良好的家风是什么,认识到良好家风对于我们的意义。
四是微生活——展现家风故事。组织学生利用图片或者微视频采录生活中的家风故事,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使得活动切实取得实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学生在变。有老师说:同学们渐渐有了一颗宽容、尊重、理解他人的心,不再那么自我了,同学间互相帮助的氛围也浓了,不再为了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有的家长反映,自从开展这一项活动以来,孩子在家写完作业后,不再只盯着电脑和电视了,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见了。孩子的这些改变让他们非常欣慰。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主题班队会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家风是什么,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2.针对自己的家风,讲讲家风的故事。3.通过不同的的形式了解各种家风,接受正能量的熏陶,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搜集相关家风的资料,把自己的家风记录在卡片上。尽量做得精美一些。
准备讲述自己家风的故事。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家风的资料,并把自己的家风写在纸上,根据自己的家风写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看视频,写家风。
1.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采访片段《你家的家风是什么?》
师:看完以后,你觉得家风是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2.讨论之后,请写出能够表示家风的词语,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勤劳、节俭、爱国、自强、敬业、诚信、友善、谦虚、礼让„„
师总结: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二、搜资料,共分享。学生读一读搜集到的家风资料,与同学们共享。分四个组:名言组,对联组,谚语组,故事组。小组内先交流,再按组展示。
三、听故事,明是非。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到目前,两个家族都已经都已经传到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8位当过教授、86位是文学家、65位做过医生、21位当过议员、2人位当过大使、1人做过副总统;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罪或盗窃罪、7个是杀人犯,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为什么两个家族的境遇区别会如此之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个家庭的家风截然不同。两个家族的成员一代一代的在不同的家风中潜移默化地成长,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代代延续。致使爱德华家族让人尊敬、爱慕,而珠克家族让人憎恶、唾弃。
从这个故事里,你们明白了什么?交流讨论。
四、说家风,讲故事。
同学们拿出做好的卡片,说说自己家风的故事。说完后,教师把卡片粘在墙壁画板上。
五、学家风,知班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每个班级也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也有一个家风,你们知道吗?其实就是我们的班风:自尊自信、求实创新。
你们理解其中的含义吗?指名说一说。
自尊----尊重别人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自己。自信----相信自己,我能行!
求实----说话做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做假。创新----学习上要肯动脑勤思考,有自己独到见解。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做得怎么样?如何改进?
六、齐宣誓、记在心。
请同学们右手握拳,高过肩膀,跟我一起宣誓:自尊自强、求实创新。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宣誓。
案例摘要
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带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道德力量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量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醇厚,家风也就会纯美。
实施过程: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条不紊的把“好家风好家训带来好校风”开展下去。一是读家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家训诵读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引导中小学生理解经典家训的深刻内涵。
二是写家书——传真情树家风。撰写的家书要有真情实感,具有可读性和启示性。三是宣扬家风——召开关于传承家风家训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良好的家风是什么,认识到良好家风对于我们的意义。
四是微生活——展现家风故事。组织学生利用图片或者微视频采录生活中的家风故事,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使得活动切实取得实效。
第五篇: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
近几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基层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城乡结合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保障不足等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党员群众学习、活动的场所及设施亟待完善。基于以上现状,同时与密云新城总体规划协调统一,改造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一、建设“一元多核”综合性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综合性服务的密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基地占地约××平方米,内设学习教育基地,老年大学、多功能活动厅、图书室、电影厅、排练室等文化活动场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场馆,涵盖学习阅读、科普教育、创业引导、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文化活动、体育锻炼等六大功能,可容纳近××人同时活动,满足了民众多层次需求,优化提升了在文化、教育、健康、体育等方面优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
“一元多核”复合型密云镇新时代文明基地。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有机统一,统筹部门力量,整合服务资源、志愿资源等可用一切资源,创新方法理念,以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服务群众,近距离、面对面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打造成“红色平台”、服务群众的“亲民平台”、党员、群众教育培训的“学习的平台”。
二、全面把握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总体要求。
明确分工,落实职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要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依托各种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指导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工作,经验总结、宣传推广、监督检查等工作;
辖区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重点结合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负责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生态环保、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更好的促进群众开展自主自发的文明实践活动。
提升水平,精准服务。通过合理配置管理员,壮大服务人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各活动室按照管理规定,紧贴“服务群众”这一内在要求,做到“常开常新”、各尽其用,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组织、宣传、文化、工会、妇联等各个党群部门之间,相互协作贯通,不定期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跟进群众发展新需求,提供配套跟踪服务,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新时代文明实践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服务作用。
建立“发展天地”,展现建设风采。致力于把阵地建好、管好、用活,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有限资源,在走廊、墙壁等纵向空间设置“风采”展示区,激发基层党支部的作用与活力,突出发展的历程与成果,展现党群、干群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融融之情,使之真正成为全方位展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群团改革、党建引领的一个新窗口,起到凝聚共识、凝聚人气、凝聚心力的作用。
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实践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好一级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作用,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放以来,共组织开展了××余次文明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