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经典课堂介绍
国学经典课堂介绍
国学经典专业教学大纲 第一篇章:启蒙教育篇 忠孝信悌 家规家训
《弟子规》—— 精读精解 学以致用
该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分五个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守则规范。该书被认为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国学堂通过解读、引导背诵及实践指导等方式让少儿在无形中将圣贤言行贯穿于日常生活。《龙文鞭影》——历史掌故 自然知识
《龙文鞭影》在传统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识字两千来个之后,为进一步读《四书》、《五经》和写作文打下基础。它和初读的“
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几种蒙书比较起来,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书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话、小说、笔记,是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朱子治家格言》——治家格言 古为今用
《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 为主的启蒙教材,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口头传训,也可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在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菜根谭》——正心修身 养性育德
此书为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课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程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
设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
置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第二篇章:为人修身篇 修身养德 博文广智
诸子百家通讲—— 问道诸子 思想争鸣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散文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双重地位。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 传世经典 寻根溯源 《论语》以记言为主,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广泛,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课程通过其中经典语句的讲解使孩子对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的仁、义、礼、智、信等有一定理解,摄取经典智慧,奠定国学文化基石。
《孟子》——民本为政 伦理道德
课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之一。比《论语》有明显的发展。语言气势磅礴,议
程论尖锐、机制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
设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置《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诗经》—— 风雅颂词 生活画卷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沿用至今。《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书”。《四大名著赏析》—— 文学经典 智慧根基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第三篇章:为学为政篇 以史为鉴 明净信德
《左传》——情韵并美 文彩照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历史风云人物》——英明于世 叱咤乾坤 数千年历史,数人才辈出,一代代伟名流传于世,他们的经典人生总结,精炼的心得智言,课豁达的人生态度,知人善任的慧眼谋略。我们不仅要透视其成功之道,而且要传承其成仁程之本,讲述其成功成仁之路,领会其站在时代社会前沿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先见独到的思想,设以及对理想坚持不懈的意志,学其优良,从其品质,习其良德,以从中领悟从世之理,成
置材之道。
第四篇章:帝王篇 先贤智语 安国定邦
《皇明祖训》——皇家祖训
以诫后人
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诫,初名《祖训录》,内容记述了对犯法皇亲国戚的处置方法及对四方各国方针、关于敬天法祖的问题,节俭持身之道等皇室礼仪和执政之要。课《帝范》 —— 饬躬阐政 帝王之细
程此时系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论述人君之道的一部政治文献,曾再三叮嘱,作为遗训:言简设意赅,论证有据,此书包括君体、建亲、求贤等十二篇,看问题的高瞻远瞩、伦理的深邃
置透彻,确实令人佩服。
第二篇:国学经典进课堂
五寨县第四中学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实施方案
为积极响应五寨县教育局的号召,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生、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我校特制定《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实施方案》。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深化全民主题教育的需要。主题教育明确指出:“诵读经典是以青少年学生和干部职工为重点。”教育系统是开展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推动师生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将对全社会开展经典诵读起着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打造高效课堂,已初见成效,步入常规阶段,而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一项教育基础工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振兴和提升我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3、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经常诵读经典的学生,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能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增强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和道德修养,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需要。“办出各自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向中小学提出的办学要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
此外,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有助于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
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措施
1、开展范围:初
一、初二年级。
2、教材选定:免费配发的《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材。
3、课时安排: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学校要将学习国学经典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与校本课程合用课时,确保初
一、初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结合早读、大课间等时段,开展诵读活动。
4、师资配备:尽可能配备专职教师,也可安排语文教师兼任,或利用电教设备进行音像教学。为使经典诵读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为教师购买相关教学参考用书、音像资料,并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教师重点研究诵读课的结构和方法,提高诵读质量。
三、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国学经典集中学习,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系列培训,再让其就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内容进行自学,通过网上学习等形式,认识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交流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2、开展系列国学经典教育的研讨活动。鼓励我校教师大胆尝试上国学经典研讨课,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突出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使学生充分认识国学经典进校园的深远意义。
3、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展板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两周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板报中进行展览。
4、重视实践,普及推广。根据学习内容,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诵读经典主题活动,通过校园板报、朗诵比赛、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形式,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将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推向校园,扩大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全面普及推广国学经典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读书节、青年节、儿童节、建队节等节日和推普周、弘扬民族精神月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实践活动。
5、收集材料,注重宣传。要重视收集活动开展过程的方案、图片资料,并适时在学校展出,多渠道、多方位宣传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
6、分步实施,逐步推进。要及时总结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的成效和方法,教研室应不断对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方法进行调研,以便制定后续推进的方案和措施,使国学经典进课堂持久、深入、广泛开展。
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估办法
1、教研室成立国学经典评估小组,对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察、评价。
2、每学起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成果展评活动,对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抽测、评比,对各班学生诵读过关率进行统计,并评出优秀学生和优秀辅导教师。
3、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品生、品社优质课评比活动,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能手”。
五寨县第四中学
第三篇:初稿,介绍,国学300字
国学社成立于2009年9月,隶属于教育学院。
口号:立足师院,垂范天下
理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品牌活动:围绕“中国梦,国学情”开展一系列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主要有“国学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学而国学讲坛”,“说课比赛”,“格言收集---三行情书”,“晨沐晨读活动”等活动。社团指导老师为教育学院的党委书记徐公领,龚岩,金秀芳 ,活动期间,我们邀请“许振东,王颖”等在国学方面深有造诣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国学社凭借“中国梦,国学情”系列活动,曾在廊坊市获得廊坊优秀院校社团,并在校园内获得优秀社团、社团标兵、校园优秀集体、国学先锋等荣誉称号。其举办的活动在廊坊市被评为市文化活动先驱,并在学校内多次被评为最具影响力活动,最受学生欢迎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活动等。“中国梦,国学情”系列活动在新浪微博中也获得广泛好评,其活动主页被数次点击,其上传的活动视频更是被频频点击观看,反响颇好。
国学社“中国梦,国学情”系列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一阵国学热潮,使更多学子投身到国学复兴运动中去,跟随党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弘扬国学,传承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特此申报2014年河北省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第四篇:国学经典进课堂实施方案
文富市镇黄塘完小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组织机构:
组 长:周国发
副组长:周铁山、马晓阳
成 员: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及品生课、品社课教师
四、课程实施范围:语文课,品生课,品社课
五、课时设置
1、每天晨读开设1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2、语文、品生、品社课前的三分钟训练,品生、品社的课程关注点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国学经典培训。首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国学经典集中学习;其次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系列培训,再让其就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内容进行自学,就国学经典教育课通过网上学习等形式来认识,并利用好学校的教研活动来交流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2、开展系列国学经典教育的研讨活动。鼓励我校教师大胆尝试上国学经典研讨课,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展板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两周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进行展览。
(2)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每学年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3)比一比: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
5、与家长共同进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国学经典的德育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国学经典,为子女做好榜样。
七、评价方式
1、每学期期末,由学校领导对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抽测、评比,对各班学生诵读过关率进行统计。
2、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品生、品社优质课评比活动,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能手”。
3、对一学年来工作认真,落实到位的班主任予以表扬,并作为“评先选优”评定的参考条件。
本实施方案从2014年2月21日起实施
第五篇:让国学回归课堂
让国学回归课堂
国学的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对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帮助。让国学经典回归课堂不仅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还可以引领我们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教学的国学经典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平日里大家说得比较多的国学启蒙经典;也有《声律启蒙》、《古代名句选读》、《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书籍,此外还有著名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生所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学生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国学回归课堂让我们来了解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何其重要,它能为学生点燃一盏智慧心灯,能雕琢孩子温文尔雅的气质,能塑造孩子知书达礼的童年,能奠基孩子德行高尚的一生!
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回归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知识、国学思想,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现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浓厚国学氛围。
国学回归课堂,老师的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文——背诵默写”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在校园布局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等在校园美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国学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国学经典点滴渗透,加深兴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家之计在于和”,它的字面意思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是春天,一天之中最好的时间是早晨,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勤劳,一个家庭中最宝贵的是和谐。好多孩子都知道这句俗语,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们再稍稍指引,他们不是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需要懂得有很好的规划,每年都给自己制定一定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施,这样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 而有意义。
三国刘备文曰:“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班级里开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班会活动课,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使同学们能更好的分辨善恶,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抑恶扬善,让孩子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动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的学生做智慧之人。
三、让经典诵读成就学生的人文气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像这样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含义,正是我们的孩子平时很难接触到的。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孩子们挑选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通过诵读,使学生感悟我国所独有的诗词歌赋优美的语言、韵律,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性美,进一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学校和班级的布置中也可以体现这些内容,板报、手抄报、文化墙都可以作为宣传阵地,校园广播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班为单位利用跑操前整队进行经典诵读,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的课程,新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话题和新思维方式,提供给老师和孩子们一个新的平台。国学的研究和实践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在语文课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方法思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长期坚持经典诵读,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能让国学的儒雅恬淡、坚韧含蓄走进学生的心灵,内化为高贵的气质,使其受益终生。
四、通过诵读国学激发情感,悟出道理。
小学作文教学中,素材的选择取舍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呵护是其中极好的素材,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被宠被惯,与父母的隔阂渐增,从这一角度讲,如何突破学生的这一认识障碍就成了作文训练的难点。
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诵读《三字经》中品味含义,“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朗朗上口的文字,读起来容易记忆,比一般的说教更易深入学生心理。可能在学生心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触动,但最起码也是个触动。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想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会慢慢显现。
谚语有:说个篱笆不是墙,哪有女儿不疼娘?说个喇叭不是铁,哪有女儿不疼爹? 《棉鞋的里的阳光》、《胖乎乎的小手》等课文,都是在歌唱亲情,提倡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由于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爱”及如何向父母表达“爱”,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讲“只要爸爸妈妈高兴我就会很高兴”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爱”的火苗正在所有人的心中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将会燃起“大爱”的火苗。
五、让诵读经典进入习惯。
利用学校开设每天二十分钟“诵读国学经典”,精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古诗词、格言警句等,每天利用投影仪播出,让学生每天诵读,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每天的校园音乐也融入中国古曲。借此提升学生的修养品味。由此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国学文化回归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经史子集,学习民族的诗词歌赋及其它经典作品,使语文教学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链条。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竭尽全力,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已任,让国学教学回归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