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3 01:2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专题名称:微型课题研究 授课者:史芸 班级:3016 姓名:周奕新 学号:100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我开始探索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以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学案导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现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而学困生则被忽视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

二、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避免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有时教师布臵好学习任务之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交流的状态,小组自学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

3、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交流不深入

小组成员间缺乏有效的管理与领导,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深入进去,甚至偏离主题,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缺乏深层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4、学生层次不同,合作参与不均衡 由于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据了小组交流的主动权,使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

2、探索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策。

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

2、通过与学生课下交流和小组学习成绩分析等方式调查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得出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2、调查法 : 通过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3、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根据研究相应对策的过程中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五、研究步骤

1、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学校要定时开学生家长会,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以及家庭教育的认识,让他们能够重视教育,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

2、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及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每4-6人为一组。以4人小组为例,可以选出两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正副组长,各带一名学习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实行一帮一活动。让合作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课后学生照常能够进行合作学习。

3、建立学习小组后,每位成员都要给他们一定的分工,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责任,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各小组长能自如地组织小组成员,还能合理的分配学习任务,管好纪律。

4、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提前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性差异,使设计的小组活动符合学生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5、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与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6、注意评价,重视团体。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团体评价。教师可以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以此促进组间竞争,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六、预期的结果及表现形式

通过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我们应深层次地推广实施初中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让所有农村初中生都热爱数学,对数学有好奇心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

新人才。

谈谈如何营造中学魅力课堂 班级:3016

姓名:周奕新

学号:100 魅力课堂应该是洋溢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和人性的魅力,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对学习充满强烈的兴趣,师生双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革新,巧妙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新的教法建立互动型的“魅力课堂”。那么,该如何打造魅力课堂呢?我将归纳为以下三大点。

一、备教材

1、课前:注重备课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针对备课这一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要明确。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依据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该目标要具体、准确,课堂以什么任务导学,怎样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并且让学生知道应该从课堂中获得些什么让学生真正明白本节课的具体要求。

第二,教学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中的案例、相关章节对应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生活的技巧,懂得生活的真谛。

第三,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多专研教材,让教材内容具备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发掘那些存在学生身边又暗藏某种现象规律的实际问题,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课中:实施有效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与辅助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指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不管是哪一种教学行为,只要能发挥作用就行。

3、课后:及时反思。

每次上完课后我们都应该及时针对这堂课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反思: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听课状态如何?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哪些地方上来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除自我反馈之外,还可以向学生征求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向同行学习、听课。

二、备学生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仅是主导者,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 生的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在新课改下,我们必须改变传 统的教学方式,一改填鸭式的教学风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压抑沉闷的课堂变得阳光明媚,活力四射。

三、掌握教学语言

营造魅力课堂不仅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应熟练掌握教学语言。好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逻辑性、针对性、启发性、形象性。掌握教学语言并不是要求教师字字珠玑,出口成章,而是既要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头语言,又要有优美的严密的书面语言,口语书面结合,让学生臵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所以,营造魅力课堂还需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魅力课堂的营造需要我们不断革新,巧妙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新的教法。

让我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索实践去实现一节又一节的魅力课堂吧。

第二篇: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

《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地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帮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随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的有效的学习形式。浙教版教材中编写了较多的“合作学习”材料,其目的就在于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案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我校实际来看,我校是位于乡镇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结构复杂:有外来民工子弟、有单亲家庭的、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双亡跟随爷爷奶奶的等等。学生就象飞出笼子的小鸟一样,缺乏家庭的管教,导致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班内学习气氛不浓厚,这是影响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配置不够先进,这些都是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

初中数学新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发展性、趣味性等特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教学方式恰好能真正体现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去掌握知识,然后由老师作适当的点拔释疑,并给学生能力展示的机会,在知识掌握的情况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趣,真正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深厚学习氛围。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为了成绩拼命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甘于平庸,不愿参与学习等等各种现象。

针对以上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课题所说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各个动态因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合作学习在我国也受到相当的重视,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在农村学校里面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有关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刚起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重难点及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农村学校课堂合作学习的几种基本形式。(2)从老师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老师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出现哪些低效的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

(3)从学生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低效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

(4)从学习效果方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各自收到什么样的效果。2.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农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以及针对低效的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根据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让老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我校老师与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方式,并能使双方愉快而又有效地合作,这是研究的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同本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加强对学生引导。3.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对学生及老师各个方面的分析,找出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以及根据这些低效的因素找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我校老师的策略。

(2)通过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有效的开发现代教学的人力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的互动理论。

(4)通过学生进行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合作融洽,学习轻松愉快。

(5)通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使教师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通用一定时期的分析及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今后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提供更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方法及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先通过问卷、访谈等一些必要的手段,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了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等情况。我校初中数学组的老师开会讨论研究:上课的老师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后数学组老师再根据该班学生的情况确定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上完课后,数学组的老师对课堂上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其优缺处。对于好的地方、值得借鉴的地方大力推广,对于不足之处则加以改正。

通过几轮的试验,找出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再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2.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调查法:

以九年级为样本,通过深入学生、老师的细致调查和访问,了解学生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对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并对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典型案例收集分析。(2)实验法:

在研究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实验活动,比如上公开课、微型课、习题分析课等。从具体的实验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策略。(3)文献法:

查阅、收集、学习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或理论文章,吸纳、借鉴、充实,为我所用,指导和保证实验向健康方向发展。(4)总结法:

及时跟踪观察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设计和研究教学能力的变化,收集、记录、整理各阶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案例、教案及有关数据,测查、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和质量。

3.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2)阶段性报告;(3)结题报告;

(4)有校本特色的课堂合作学习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已有的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老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对合作学习的使用频率。

(1)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

(2)确定研究方向,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提交上级部门审批;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完成各个子课题方案。

(3)健全、完善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0月):

根据实验老师上课的情况,对我校合作学习情况作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分阶段收集相应的调查统计数据。

(1)完成资料的积累。

(2)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3)组织研究交流。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分析、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并撰写“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并对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校进行推广。2.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十分重视,亲自并时刻跟踪此课题的进展程度。

(2)上级研究部门的关心与帮助,尤其是县教育局教研室始终关注课题进展情况,从而确保课题始终能朝着科学、良好的方向前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物质基础坚实,学校有完善的网络设备,网络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对于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将经常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吸取各种有得资源,为建立我校特色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提供更广的舞台。

第三篇:数学教学低效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初探

数学教学低效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初探

摘 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耗低效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寻求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成因作简单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何解决数学教学高耗低效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手段,落实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低效成因 有效教学 解决对策

现代教育主张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尽管我校老师不断辛勤努力地工作,而学生数学成绩却让人心寒与哀叹,教学质量出现下降趋势,领导、老师和家长们均为之担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目前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合作研讨、求异创新,但是,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课程中,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

一、造成数学教学低效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知道要用韦达定理分解,但又不能完整正确地应用。在教学中多次发现学生在分式的化简与解分式方程,练习、作业时都采用去分母方法解题,讲评了改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老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受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早恋现象也较普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

(二)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

农村学校地处偏远,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自我反思意识及教学能力较弱,同伴互助受到条件限制,专业引领有一定困难。老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年轻教师敢于尝试,善于标新立异,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的弊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培养目标容易导致教师教学关注点定位的偏差,使得教学活动以“知识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大纲、教材的“刚”性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淡化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意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使得数学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还受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三、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取长补短,虚心向同行学习。要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最优化,教师要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明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合理、科学的运用,该点破的要点破,该精讲的要精讲,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打破“教材中心论”,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和使用教材,必须善于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要辩证地看待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设计理念,切不可为了赶热闹,违背教材的设计的理念,而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凭主观意识无原则地修改教材。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亲身实践,故教师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教师可联系教材内容,结合本地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学生才能对粉刷房屋的费用有个初步估计。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逐步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如复习概率时,以纯数学题出现,学生觉得很抽象,听都懒得听,而以判定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形式出现,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贴近其生活,如出这类题目:“手心手背”是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的游戏,游戏时甲、乙、丙三方每次做“手心”“手背”两种手势中的一种,规定:⑴出现三个相同手势不分胜负须继续比赛;⑵出现一个“手心”和或一个“手背”和两个“手心”时,则一种手势者为胜,两种相同手势者为负。假定甲、乙、丙三人每次都是等可能地做这两种手势,那么,甲、乙、丙三位同学胜的概率是否一样?这个游戏对三方是否公平?若公平,请说明理由,若不公平,如何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对三方都公平?这种题目一出现,学生就产生了兴趣,个个想弄明白,在内动力的驱使下,自然地学会概率的求法。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最近的心理研究表明,有效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师如果加强对学习不好学生的方法指导,其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目前不少学生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导致学习成绩差,并对数学学习畏惧或焦虑不安,很可能丧失信心。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记忆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而良好的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甚至书写要强调格式规范,步骤完整,达到基本正确,再逐步加强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利用情商激励,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一90%,故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后要及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进步,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如作业、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难度、不同的题量,只要有进步就给与表扬,对接近及格者要舍得送分,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自信心。记得05届的一个女生,自小学就怕数学,从未有过及格,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试题简单,给分松,让他她得了80分(100分 制),当时,就兴奋不已,之后数学成为她唯一的强项。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真正喜爱数学,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商以外,更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他们的情商,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实践证明,以暗示激发学生的情商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

教无定法,适合的有效的就是好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看自己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才能最好、最优地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

摘要: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培养的力度不够,致使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从2010年起,我开始探索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并提出了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合作学习,低效成因,有效策略。

近年来,桓台县积极进行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生本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其灵魂。2009年,桓台县唐山中学开展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五个环节:目标认定、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了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关键。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培养的力度不够,致使在课堂教学合作探究的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从2010年起,我开始探索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以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研究,我认为影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主要有:

1、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有很多不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也会有出路,因而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个别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好好学习,成天上网、聊天、玩游戏,也影响着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自制力差的初中生渐渐缺少了学习的动力,迷恋于网上游戏不能自拔,如果学生家长不配合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可以说社会与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也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2、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配臵不够先进,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城里的学校教室内电化教学配套设施先进,运用多媒体教学成效显著,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所有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不能比的。另外,农村学校的孩子,从小学起,受到合作学习的训练比较少,影响了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

3、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班内学习情绪不高涨,学习气氛不浓厚,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有的学生有懒惰思想,有依赖心理。在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时候,不积极参与,专等着抄别人的答案。更有甚者借此机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浪费了学习时间。当然这与班风、学风有关。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者在进行小组合作时不仅不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解,甚至会扰乱学习秩序,分散别人的精力。个别学生破坏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全班合作学习的效率。

4、分组不够合理。合作学习的分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与能力,只凭所坐位臵,就近分组,势必造成组与组之间组员的水平不均衡。有的组整体水平差,组内成员不善于交流,小组的学习气氛不好,学习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分组一定要合理,每个组员还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还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

5、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时机、内容等安排不适当。实施合作学习的时机要安排恰当,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设计好,不能太简单,否则无意义,也不能太难,否则空浪费时间。

6、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任务不明确,教师也未对合作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小组学习往往以优等生完成目标而草草收场。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7、学习的竞争太激烈,有些学生的自私心太强。老师,家长每天向学生灌输要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争取在升学考试的时候考上理想的学校。现在很多地市把高中统招生的名额分配到了各校。这样,加大了本校学生间的竞争。在合作学习的时候,个别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怕别人超越自己,不肯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别人。由此可以看出,招生的政策,人的自私的本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显然需要正确的引导。

8、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在从初三升为毕业班的时候,有的学校往往要重新分班,分班后实施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比较陌生,缺乏信任,没有默契,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9、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恰当,也会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本着公正、公平、友爱、宽容、真诚、尊重的精神,否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基于以上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分析,特提出以下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

1、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二是学校要定时开学生家长会,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以及家庭教育的认识,让他们能够重视教育,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通过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另外,初中的教育教学,应采用大循环,让所有的老师都得到锻炼,得到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让学生融入到温暖的集体生活中,没特殊情况,不随意分班。作为班主任还应当通过班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集体主义责任感,懂得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道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及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每4-6人为一组。以4人小组为例,可以选出两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正副组长,各带一名学习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实行一帮一活动。让合作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课后学生照常能够进行合作学习。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习小组后,要给各组员一定的分工,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责任,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各小组长能自如地组织小组成员,还能合理的分配学习任务,管好纪律。所选拔的小组长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思想品德优秀,学习刻苦,乐于助人。集体责任感强,对工作尽职尽责,有组织管理才能,对组员能严格要求,有大局观。在合作学习时,能及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使全组成员共同进步。至于角色扮演,主要有鼓励者、表扬者、教练、任务控制者、纪录者、反思者等角色。[1]其中教练、任务控制者主要有组长担任,他们主要负责合作学习讨论时不能偏离了主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工作。象纪录者、反思者、鼓励者、表扬者这样的角色可由其他人来担任。这样,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积极表现自我与尝试成功的欲望,经常反省,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提醒各成员要相互监督,以保证本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提前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性差异,使设计的小组活动符合学生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4、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与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顺利时及时表扬,声音过大时及时提醒。出现问题时及时干预、指导。偏离主题时及时制止,讨论受阻时及时点拨。对于个性问题,及时解答,对于共性问题可全班指导。

5、注意评价,重视团体。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团体评价。教师可以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2]开展组间竞争,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每隔一段时间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并进行适当奖励,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口头表扬是必要的。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优秀小组的成果,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开班会时进行表扬与奖励。

通过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我们应深层次地推广实施初中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让农村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主编: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G]。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4 [2] 肖成全等编著。《有效教学》[G]。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第五篇: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乡镇财政的运转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基层公共职能的实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探讨乡镇财政解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乡镇政府财政困境为研究对象,从财政体制的视角分析原因,并提出取缔乡镇独立的财政职能,由县级政府实施统收统支管理体制,以解决乡镇财政困境问题。

【关键词】 乡镇财政困境 成因分析 分税制 统收统支

一、引言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对缓解我国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困境、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贡献卓著(周飞舟,2006)。但是,在为中央政府带来巨额财政收入的同时,分税制的实施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日益严峻的乡镇财政困境即是其中之一。乡镇政府是中国五级政府中最基层的一级,服务的对象是中国最广大的农民。乡镇财政的运转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基层公共职能的实现。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财政运行效果不佳,很多乡镇财政甚至陷入困境。

时至今日,论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内文献甚多,讨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探讨改善分税制体制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效果;二是探讨解决基层地方政府主要是县级政府财力困境的方法;三是探讨规范和管理预算外收入及非预算收入问题。遗憾的是,国内文献对于中国最基层且最接近广大民众的乡镇政府的财政困境问题关注较少,而探讨解决乡镇政府财政困境的研究更是鲜有涉猎。

县级政府财权和财力固然有所欠缺,但是通过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可以部分弥补这一缺口,而且通过现行的三级财政扁平化财政管理模式,通过省直管县,可以更大程度上解决县级政府面临的支出问题(贾康,2002)。但是对于我国最基层的乡镇政府,其与县级政府的财权、财力相比,县强乡弱则更为明显。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分税制体制下乡镇政府的财权、财力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使其已难以成为一级财政。因而可以考虑取缔其独立的财政功能,将其作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县级以上政府继续实行分税制的大环境下,县级政府对辖区采取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从而为乡镇政府解困。

循此思路,本文第二部分分析归纳了目前我国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成因;第三部分探讨了取消乡镇财政职能实施体制改革的必然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对策建议部分,提出了当前实施统收统支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二、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

分税制设计的是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之间的分配格局,但是这种格局对省级以下财政,尤其是对县乡两级财政也会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原来属于县乡收入的部分企业税收按分税制规定划为中央收入;其次,按照中国目前的财政体制设计,上一级政府有权决定它与下一级政府采取的财政划分方法,所以各级财政遵循“本级优先”原则,中央政府的做法被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效仿,上级财政都将税源集中且易于征收的税收划归本级财政,最终形成了层层向上集中的收入分配格局。而现行分税制对各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并未明确划分,导致支出责任层层下放,这就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基层政府的收入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支出责任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

1、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

分税制改革后县乡财政的财权大大缩小,事权不断下移,成为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贾康、白景明,2002)。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的资金集中度得到提高,省级政府的资金集中度更是平均每年增加2%,市级政府同样在想方设法提高资金集中度(周飞舟,2006)。财权和事权对称的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均有自己大宗稳定的、与事权相适应的财源,而乡镇财政却没有自己大宗稳定的税源。上级财政在财力分配上层层“向上集中”,将大税种、大税源划归到自己手中,而将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税源分散的小税种“甩”给了县乡政府,造成县乡税收增长乏力。

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政府还要负责诸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本该属于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而这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又不是均匀地分配给各级地方政府的。由于上级政府拥有分配公共服务的主导权,往往把本应承担的责任推给下级政府,下级政府不堪重负。从而使现行财政体制造成的收入上敛以及地方教育支出沉重成为造成乡镇财政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周飞舟、赵阳,2003)。对于乡镇政府而言,财权和财力的丧失、事权的加重,收支的矛盾愈发加剧。

2、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

如果一个国家要强调地区之间的财力均衡和社会公平,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

度(Robin Boadway,2006)。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基层政府收入与支出的不匹配,需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等方式来弥补。在地县本级财政支出里,本级财政收入大约占65%左右,上级转移支付占了35%左右;而基层政府即县乡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达35%,部分山区农业乡镇依赖度甚至更高。因此,转移支付成为基层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体系中,四种主要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形式均有自身的缺陷:税收返还的设计是为了鼓励地区兴办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与建设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相背离;一般目的转移支付的测算基础不够科学,实现不了财力与事权的匹配;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很小,起不到太大的调节作用;专项拨款名目太多,很多专项拨款需要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这种转移支付资金数额的决定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解决“基层政府可利用财政资源的巨大区域性差异以及贫困地区日益严重的财政收入短缺”这一农村公共财政的最大问题,最为科学可行的制度——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随着分税制推行而建立起来(黄佩华,2002)。因此,转移支付的不科学、不完善是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李茂生、陈昌盛,2004)。

3、农业税费改革,大幅减少乡镇税源

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农业税改革之前,农业税和农业的提留统筹以及其他的集资收费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点。县与乡镇政府对农业税费实施了划分,县政府保留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农业税,乡镇政府则主要依靠提留统筹和其他的集资收费。这导致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倒闭、转制之后,农民负担突然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县乡政府而言,农业税、提留统筹以及面向农民的集资收费远远超过了其他税收,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主体。这成为2002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背景(周飞舟,2006)。

2002年,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取消了村级“三提五统”,2004年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其他农业特产税,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些都是山区农业县乡镇的“看家”税费,这些税费的取消导致乡镇财政锐减。税源锐减、财政减收直接挑战分税制在农业乡镇的运行基础。

4、举债负担沉重

由于财政收支缺口大,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支出需要,转移支付又存在时滞和配套资金的问题,因此乡镇政府将举债作为财政开支的主要来源。

在乡镇二、三产业落后的情况下,县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收入。近年来,原料成本上涨,传统种植业盈利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间接制约了县乡财政收入的增长。此外,个别乡镇领导利用借款搞投资,形成重复建设,投资后没有形成经济效益,承担的债务无法偿还,也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债务包袱。

在税源短缺、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债务严重制约了乡镇政府发挥其为辖区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功能。并且基层财政的债务危机,如果处置不当,任其发展,也会影响上级财政的安全和基层社会的稳定。

三、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分税制实施愈发艰难

一是乡镇分税制已有名无实。尤其是山区农业县乡镇,税费主要来自于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烟叶税也只在少数乡镇征收。由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其他税收更是微乎其微。在无税可以分享的局面下,乡镇财政已然失去了分税和开支的基础。

二是税收征管与财政体制脱节。税源减少,导致乡镇财政工作重心发生转变,乡镇开展税收征管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也就日渐减弱。为节约征收成本,税务机构对一乡一所的机构作了调整,一个基层税务所要管辖几个乡镇的税收。并且,乡镇税务机构只对上级税务部门负责,乡镇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税收部门的协调能力日渐减弱,已无法形成协调机制和工作合力。

三是财政管理措施乏力。在分税的范畴内不管制定怎样的财政管理体制,其管理措施产生的作用都不会大,反而会因财政管理不到位,引发一些财政管理、财政支出、财政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有必要思索一种有别于分税制的管理体制,以解决乡镇财政日益严峻的现状。

2、取消乡镇政府的独立财政职能

财政联邦制理论认为,从经济效率上考虑,由最了解信息(并且具有做出正确决策动机)的人做出决策能够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一个客观事实,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比中央政府在了解公共服务偏好信息(以及

成本信息)方面,由于更贴近当地居民而具有天然的优势(王雍君,2007)。因此,理论上来看,作为最贴近普通民众的乡镇政府,在收集和处理民众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信息以及提供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具有最佳优势。然而,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乡镇一级财政,名义上是基层财政,但一直缺少相应的财力支持。分税制之前基本上就是“吃饭财政”,实行分税制后,基层财政上划中央很多,乡镇政府保运转、保工资更加困难。近年来,随着农业税取消,乡镇政府职能和财政供养人员上划,税务、金融、工商等机构己经按经济区域而非行政区域设置,维持原有乡镇财政体制的配套环境己经发生重大变化。财政系统如仍坚持按乡、镇行政区划建立乡财政机构,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配套环境。并且,占乡级支出大半的乡镇教师工资由县级统一发放后,乡镇财政的主要任务只剩下政府人员工资支出,乡镇财政的内容就更虚了,在省地方财政级次中,乡镇已称不上一级财政。作为一级财政的作用和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

3、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

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又称“收支两条线”,基本特征是中央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并且中央政府统一制定所有收支项目管理办法,一切开支标准也同样由中央政府统一决定。地方政府组织的财政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地方政府所需的相关支出全部由中央财政另行拨付。

无论是从税源的分布情况、预算管理级次、金库的建立,还是从乡镇政府机构的设置来分析,乡镇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一直很不完备。因此,可以考虑撤销乡镇一级财政,简化财政级次,由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实施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对策建议

处理好县乡两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关键就是要科学界定县、乡两级事权和财权。就当前的乡镇财政实际情况而言,可以考虑在县级以上政府继续推行分税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乡镇一级财政实施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以解决日益严峻的乡镇财政困境。

1、乡镇收入纳入县级收入

不再对乡镇下达税收任务,国税、地税及财政所在乡镇征收的税收、非税收入不再区分乡镇,全部纳入县级收入。同时,取消对乡镇税收工作的考核,乡镇的财政收入数量不再作为评估乡镇政绩的依据和标准。

2、县级财政承担乡镇支出

乡镇收入收归县级之后,乡镇所有支出也相应由县级财政按照部门预算的原则统一核定后给予财力转移支付补助。基层干部可以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上。

3、鼓励税源建设

乡镇税收任务取消后,其对税源建设、税收征管的积极性肯定会减弱。要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可以把乡镇辖区内的个人建房装修税、部分车船使用税、畜牧行业税等税收委托给乡镇代为征收,并将征收额度的补助返还乡镇,用于补充业务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

4、防范新增债务

规范乡镇支出,防范乡镇新增债务。例如,对待乡镇赤字方面可以采取以奖代补及共同消化的办法,帮助乡镇消化财政赤字。对县级以上安排的乡镇项目建设配套经费由县级全额承担,避免乡镇发生新的债务。

5、抓好过渡期管理

实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继续实施分税制前提下进行的,因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替需要过渡性的政策和时间。过渡期间,要坚持利益分配格局、预算管理权限、资金管理和财务审批权限不变,确保乡镇的财政支出不影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ean Oi,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J].World Politics,1992(10).[2] 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6).[3] 贾康、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2002(2).[4] 朱清: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的分税制改革[J].财贸经济,2010(3).[5] 王春娟、焦雨生:分税制下的县财政来源分析[J].当代经济,2007(4).

下载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五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建业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课堂低效的原因分析: 第一,课堂纪律涣散,教师抓不住学生。老师讲,学生却在下边各玩各的,甚至睡着了,试想如何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全五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06年秋我省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几年来,新课改的争议一直不断,毋庸置疑,我省的新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历史学科而言,......

    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雾霾形成原因,综合多种类数据,揭示了北京雾霾成因的一些误区,指出空气污染物并不是北京地区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气象原因才是罪魁......

    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课堂效率低效的问题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效”主要是针对“无效”而言,研究“课堂高效”,首先要考虑如何减少“无效”行为。通过日常调研,我们发现“课堂无效......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大全)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一.成因: 造成一年级学习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除了极个别由于智力的某一方面(主要是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发展水平低于当前课程要求的......

    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

    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小课题 担山小学:王爱英2014、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