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

时间:2019-05-12 23: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

第一篇: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背景与成因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却出现了相对严重的态势。这实在令人费解,迫人深究。尤其是对于我们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在推行新课程理念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尚处在摸索阶段,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处于浅层次上,还没能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高度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由于我校处于工业区附近,大部分的留守子女以及外来人员子女都到我校就学。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数学学习成绩提前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呢?

为此,我确定了以“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作为研究课题。

2、研究的必要性

开展“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整体需要,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少,同时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低、课堂目标不能很好达成、教学质量低的现象。所以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是我们整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

(3)、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学生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2、认知差异。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

3、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

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二、课题的理解与研究假设

1、对课题的理解

两极分化中的关键词为“两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可将其解释为两个极端,延伸结合到我们教学来说,一个极端为优秀,即优生;另一个极端为学困生,即差生。其次,优生与差生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在班级中,两极分化刚产生时,优生占少数,差生也占少数,而既不是优生又不是差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只有当两极分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不仅差生的数量有变化,而且,差生与优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两极分化。而两极分化又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因为学生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两极分化确实不应该扩大。从心理学上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应该符合正态分布。教育理论表明,在正确或正常的教育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应该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如果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那是不正常的,需要在教学和教育上找原因。

2、课题的研究假设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但是,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如果能通过对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学困生解“困”,使每一个孩子在知识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孩子爱上数学,走出两极分化的枷锁,让每个孩子都争当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预设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策略

(一)关注学生,减少两极分化

1、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人人学有所成。因此我们要从分析学生基础开始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在基础上找回学习的自信。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且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孩子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别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改进教学方法,缓减两极分化

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三)、完善教学评价,从新认识两极分化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四)改善学习环境,驱除两极分化

1、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到学校不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还有多种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别是留守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和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

2、家校互动,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环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留守子女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因文化程度太低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在家庭管理上过分的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教师遵循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进程,从容易到稍难,从笼统到细致一步一个脚印,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

1、准备阶段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 第一实验阶段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

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案例及课题研究总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

第二篇: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我校虽是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较高的家长期望,要求学校以高质量的教育来回报。综合以上认识,为了确实贯彻《新课标》的任务与要求,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阻止“好生与差生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蔓延,有效遏止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趋势,是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一个急与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教师、教材的变化。

2、学业负担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3、数学认知结构欠缺,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4、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变化。

5、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二)减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营造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产生感动力,推动力,进而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

3、融合各类学科,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增加学习的乐趣。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深度。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数学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中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

第三篇:关于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

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小课题

担山小学:王爱英2014、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改变,课改中一个中心词汇即:积极主动的态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学生的主主体得到了发挥,教师的评价方式多但在我校数学课堂中,这种现象逐步减少,同时也由于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的内容,数学题目由于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及开放性,课堂教学由于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等原因,加具与提早了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数学学习兴趣还是数学学习能力,原本在初中才有的现象,现在在小学阶段已经普遍存在,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正在急速扩大,这使我们许多教师感到担忧。

2、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压力都在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导致家长大量精力都在改善家庭经济上,从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3、我校虽是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较高的家长期望,要求学校以高质量的教育来回报。当前我校正处于创建学习型学校和

以质量、科研兴校时期,正赶上新农村这一史无前例的变革时期,综合以上认识,为了确实贯彻《新课标》的任务与要求,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视学生主体差异意识,阻止“好生与差生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蔓延,有效遏止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趋势,是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一个急与解决的问题,为此由本人主持的课题“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由此展开,并成功在担山小学实验。此实验从2014年9月8日立项后启动,协助参与课改年级为4年级6个实验班,实验教师6名,平均年龄40岁,学历全部合格,在实验中,我利用测验法、学生试卷分析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当面考核等多种方法进行探讨实践。

(二)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的成因与对策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整体需要,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我们担山小学,由于教师的编制紧张,所以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少,其次农村教师的新教育理念来的相对比较慢,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低、课堂目标不能很好达成、教学质量低的现象。所以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是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整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课程呼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彻底改变已往教学课堂“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导致的“目中无人”状况,无疑是这次“新课改”最基本的理念与最根本的追求,显然运用数学知识,认识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我们的愿望不仅没有达到,相反,学生的两极分化似乎变得更加严重。大多数一线教师感受到的是,课堂上,能够回答有点难度问题的学生不仅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少,合作学习小组事实上也只能依靠那么几个人支撑。目前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以前提前的趋势,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构筑和谐师生关系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校近四年多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析。

二、课题的实验步骤

1、初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实验计划,明确课题目标,研究策略。

2、采用个体调查法,分别对6个实验教师,6个班学生进行数学能力测评,采用问卷、试卷、课堂听课等方法,初步摸清了教师们的数学专业水平,实际教学能力,科研意愿以及生源情况。情况如下:

其一,教师对数学学科新课程课改理论生疏,对实施教学策略理解不透,不能在实践中运用。

其二,教师都愿意承担实验,但有顾虑,怕教学质量上不去,科研知识少,不知从何处着手,感到困惑。

其三,教师数学专业知识不扎实,数学基本功欠缺,对理解教材有困难,难以驾驭教材。

3、实验期间措施

第一,进行校本培训。培训学习内容有新课程继续教育理论,教科研方法,数学实际能力等。

第二,启动实验学科带头人整体实验工程,推动实验不断开展。第三,专业引领,自主探究。请上级业务专家指导、讲座、讲评,实验教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探索实验策略与方法。

第四,检查指导,总结完善,实验领导掌握实验动态,定期对实验进行检查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不断使实验向前推进,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三、课题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教师、教材的变化。

新课标的教材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觉可亲、可用,但是教材为降低难度,对有些内容进行了删、添,对有些教材内容及顺序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排,使得知识的跳跃性大,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内化,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分化。

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性也随即

大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预设,又要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教法,努力应对课堂生成,所以教师的负担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无暇顾及那些学困生,久而久之就使得分化更加严重了。

2、学业负担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想学、都愿意学,孩子的思想也比较单纯。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由原本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能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缺乏了对学习的兴趣,也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再者,学生之间个别差异较大,在生活体验上也存在差别,因此出现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再加上自身的不重视和学习目的不明确,就引发了两极分化。

3、数学认知结构欠缺,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框架是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全貌,然后再具体问题上细究。教材的结构跳跃性、系统性强。在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如人教版四下的简便运算这一章节中,首先学习的是加法和乘法的几种运算定律,在此之后就要巧妙的用到这几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定律掌握不好的同学来说简便运算一点都不简便,因为他连最简单的运算定律都没有熟练掌握,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了,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是困难重重,使他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4、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变化。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有时违背,有时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这时的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勇气或者怕大错被人取笑,这种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长此以往,课堂就缺乏竞争氛围、合作意识,学生思维缓慢,学习懒散。特别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的部分学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使他们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在农村的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有的甚至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学习那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不识几个字,怎么给孩子辅导呢?还有部分家长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试问,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怎么会安心、认真地学习呢?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引导正确的方向,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当然家长在处事中还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专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减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2)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记得前几天听过的《年、月、日》这堂课,教师在解决一年有几个月和每个月分别有几天这几个知识点之后,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之前我们讲的这些知识(手指着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我猜想教师接下来肯定要解决2月

这个特殊月的问题了,那还了得,老师给的范围这么大,学生肯定会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为什么一年要365或366天呢?等等,但是就不会提到教师所预设的问题的,没想到问题抛出之后,第一个学生站起来之后一针见血地说“为什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呢?”这个问题真是提得好啊,他一眼就看出2月的特殊,这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个问题不但让这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到解释2月的特殊性上,还激起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个问题是他们自己的疑问,是在解决自己的困惑。教师的这一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啊,巧妙!(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例如:在学习“平行和相交”一节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对折两次,再打开,通过折一折,看一看,拼一拼的方法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学生对于这样的任务都欣然接受,并且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在反馈的时候学生基本上能讲清楚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操作过程,这比教师一味的讲解来的有效的多,当然在学生的反馈之后教师应更深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平行线

和垂线,从而能正确叛断。正是由学生自己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践操作后得出的结论他们理解地更加深入记得更加牢固,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效果非常好,整堂课的学习气氛和谐、愉快,学生兴趣高昂,知识掌握地又理想,那么对教师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4)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例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口决记忆法:“角的度量并不难,度量方法要记全。点点重合是关键,边线重合记心间。办圈外圈不能混,读准度数才算完。”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每一个细节和体会,循循善诱,必将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赋予灵性。

2、营造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产生感动力,推动力,进而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寻找到温暖和安慰,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希望学生成才的期待上。教师可以通过笑貌,眼神,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关心学生。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就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感情“投身”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亲近感和信赖感,进而把教师的爱转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具体表现为学生喜欢听自己敬慕的教师的课,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他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也会克服,碰见疑难也会主动问老师,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越学越有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恶程度,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认真地上好他的课,反之则不然。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

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他的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这包括学习、思想、生活等等方面的信息,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习惯也能被及时纠正或者制止。作为老师从家长所提供的信息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建立他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3、融合各类学科,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增加学习的乐趣。

(1)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固然有它的优势:教学容量较少,书写较慢,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领悟、理解和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节奏较快,对数学教学有不利之处。但是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算理,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形象地观察数学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

比如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形象的感知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自然能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提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2)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深度。

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加强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有机地融入旧知识的框架中,从而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要学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新知识,使学生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循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定势思维的基础上,多让他们做一些穿插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稍高的问题,刺激他们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数学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中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

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新课改实验给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活力,把我校小学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我们在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新课改一定会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拓展,不断地取得可喜的成果。

五、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问卷式调查)、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分析法、总结法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教师遵循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进程,从容易到稍难,从笼统到细致一步一个脚印,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

教师遵循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进程,从容易到稍难,从笼统到细致一步一个脚印,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

1、准备阶段(2014.09——2014.10)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2014.10——2015.10)

第一实验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题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第二实验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0月)(1)课题组交流、研讨。

(2)在第一实验研究基础上扎实进行实践性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5.10——2015.12)

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案例及课题研究总报告。

七、课题预期成果

1、文本类成果: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等。

2、实践类成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两极分化现象有效控制。(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八、参考文献

1、李烈著:《我教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6

2、于振海:《走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误区》小学数学教育杂志社,2006.07-08

3、认识平行与垂直教学案例与反思。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数学关于“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论文)

教 学 论 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关于“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乌鲁木齐市第八小学 姜萍

2017年6月 小学六年级数学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程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加剧,因此,有效缓解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关键字:两极分化 成因 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着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发生着改变;但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发挥,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解题的思路更活跃了。同时也由于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的内容,数学题目由于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及开放性,课堂教学由于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等原因,加剧与提早了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数学学习兴趣还是数学学习能力,原本在初中才有的现象,现在在小学六年级已经普遍存在,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正在急速扩大,这使我们许多教师感到担忧。

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压力都在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于社会压力过大,导致家长大量精力都在改善经济上,从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六年级学生属于高段学生,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但自控性差,这也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六年级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现状分析。

1、学生自身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2、教师认知的差异。由于受传统教学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许多地方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

3、教师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

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务工家长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部分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二、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找出并分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通过对本校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详见附件一)的调查,研究者发现:喜欢数学的有77.3%,而较喜欢数学和不喜欢数学占到22.7%,且这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平常成绩处于中(60到74)或差(60分以下),可见,学习兴趣是影响两极分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数学学习中,家长不指导或有时指导有时不指导的占到28.7%,反而是成绩处于优(85分以上)的家长能够辅助孩子学习,这也说明了要想让学生快速地取得进步,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成绩处于中(60到74)或差(60分以下)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数学基础知识太 难了,根本无从下手,占到25.4%,可见,新教材的改版确实让五年级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也是引起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89.3%的学生认为,上课听懂了,但一进行综合考试,就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可见,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整体知识梳理的能力;当问到学生在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时,有49.4%的学生认为,害怕说错了,怕被同学和老师嘲笑,长期以往的不发言,让教师无法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薄弱部分,这也就直接引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

综上所述,将以上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教师、教材的变化。

新课标的教材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觉可亲、可用,但是教材为降低难度,对有些内容进行了删、添,对有些教材内容及顺序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排,使得知识的跳跃性大,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内化,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分化。

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性也随即大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预设,又要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教法,努力应对课堂生成,所以教师的负担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无暇顾及那些学困生,久而久之就使得分化更加严重了。

2、学生欠缺对整体知识梳理的能力。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框架是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全貌,然后再具体问题上细究。教材的结构跳跃性、系统性强。在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如人教版四下的简便运算这一章节中,首先学习的是加法和乘法的几种运算定律,在此之后就要巧妙的用到这几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定律掌握不好的同学来说简便运算一点都不简便,因为他连最简单的运算定律都没有熟练掌握,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了,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是困难重重,使他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3、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有的甚至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学习那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不识几个字,怎么给孩子辅导呢?还有部分家长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试问,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怎么会安心、认真地学习呢?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引导正确的方向,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当然家长在处事中还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专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变化。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有时违背,有时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这时的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勇气或者怕出错被人取笑,这种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长此以往,课堂就缺乏竞争氛围、合作意识,学生思维缓慢,学习懒散。特别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的部分学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使他们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学业负担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想学、都愿意学,孩子的思想也比较单纯。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由原本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能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缺乏了对学习的兴趣,也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再者,学生之间个别差异较大,在生活体验上也存在差别,因此出现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再加上自身的不重视和学习目的不明确,就引发了两极分化。

三、减少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融合其他教学途径,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1)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固然有它的优势:教学容量较少,书写较慢,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领悟、理解和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节奏较快,对数学教学有不利之处。但是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算理,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形象地观察数学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比如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形象的感知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自然能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提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2)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深度。

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加强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有机地融入旧知识的框架中,从而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要学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新知识,使学生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循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定势思维的基础上,多让他们做一些穿插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稍高的问题,刺激他们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及时与家长沟通,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有计划地调整教学策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家长平时要经常与孩子谈心,查看他们的作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辅弱转差工作,切实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减少学习中的分化现象。

4、有效加工教材,分层备课,缩减差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渠道。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不同学生中各自的不同状况,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在备课时,老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袁松华老师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他认真撰写的教学设计中,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先学好侧面积计算,再学新知。

5、多元评价,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 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四、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及疑惑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数学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小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新课改给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活力,把我校小学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我在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新课改一定会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拓展,不断地取得可喜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版。3.《教学评价》 柯孔标著 知识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4.《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廖志坚 《广州教研》第374期 附件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和现状,加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特制定了本调查表。本调查在于了解你的班级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情况的调查,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求真实,调查与你的任何学习成绩都无关联,调查不公开,不署名,我承诺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不良的影响和后果,调查结果主要用于本课题的研究。只要填上你认为合适的选项的序号,希望你实事求是填写。一般情况下,进行单项选择,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多项选择。谢谢你的合作!

一、基本情况调查

1、你喜欢数学吗?()

A:很喜欢

B:较喜欢

C:不喜欢

2、你平时的数学成绩(以100分计算)()A:优(85分以上); B:良(75到84分); C:中(60到74); D:差(60分以下)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家长给予指导情况()A:指导; B:不指导; C:有时指导有时不指导

二、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的现状调查:

1、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发言调查:

A:发言积极;

B:有时有发言;

C:很少发言

2、你在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A:老师的问题太简单了,我不屑回答 B:害怕说错了,被同学和老师嘲笑 C:问题太难了,实在不会回答

3、你认为上五年级以来,数学基础知识对于你来说:

A:太简单了;

B:有点难度;

C:太难了,根本无从下手

4、单元测验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你认为考不好的原因是: A:上课没有听懂;

B:上课听懂了,但一综合考试时,就不能面面俱到;

C:考不考好无所谓,反正学习也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5、当你需要老师单独指导数学学习时,什么原因使你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A:不好意思去找老师,怕被老师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

B:老师每天太忙了,不好意思去打扰老师;

C:我每天的课(作业)也好多,根本没时间去找老师

6、你认为影响数学成绩的根本原因是: A:课业负担太重了,感觉力不从心;

B:我其实真的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

C:贪玩,是我学不好的主要因素

第五篇: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广西桂平市中沙镇中和中心小学 姚明森 卢超连

1.前言

目前,许多小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存在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何在,并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全民的素质,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重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理念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性质与目的,体现了“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

本文以“大众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基础理论,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2.原因分析 2.1 教师因素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水平低下,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

2.1.1 教师对学生的偏爱。

我曾对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召开座谈会(优秀学生,后进学生),以探寻造成该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在座谈中,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所看到的教师存在着较大差异。优秀学生看到教师上课时常会走到他们身旁,了解情况,上课时常得到教师的提问,课后,教师常把他们请到办公室,辅导做思考题、星号题或改正作业。而后进学生看到的却截然相反,在上课时,教师很少注意到他们,只要不出声影响课堂教学,他们可以玩东西,当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课外教师只喜欢与优秀学生交谈。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因学生的容貌、智力、性格品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一些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偏爱,特别是对服从听话、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不顺从、有些固执己见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偏爱严重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态度,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行为,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优秀学生在教师的特殊照顾之下,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热情高,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愉快的体验,学习成绩就好,因成绩好又得到教师、学校、家长的表扬,他们为了保持这种“特殊照顾”会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成绩越学越好。后进学生则由于教师对他们缺少尊重、理解、关怀、温暖,使得后进学生本来就有困难,再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的抵触行为。有的后进学生因不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而导致讨厌数学,如一些学生一到数学课就逃学。另外,后进学生一旦被教师“瞧不起”,周围的同学也会看不起,这样一来,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就极易形成两个情绪对立的群体,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提高、竞赛,学习越来越好,后进学生和后进学生在一起,学习热情越来越低,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2.1.2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证明,大多数优秀学生处于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中,大部分后进学生则处于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中。优秀学生因处于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感到自己处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良好的心境下踏实地专注于学习,具有足够的自尊、自信,从而以高涨的热情来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他们常常会对教师和学校采取积极、正面的行为,迎合教师和学校的期望。后进学生常因处于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中,他们极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把数学学好,努力也没有用,这种心理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加工能力。其次,他们往往对教师和学校采取消极、负面的行为,无视教师的管理,产生对抗、逆反情绪。在我校某个班曾有三位学生一到数学课就敲桌子,数学教师多次教育、谈心无效,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竟是:就是要他上不了课。无论是上例中的逆反地对抗还是消极地抵触,都会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差。另外,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不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害怕、担心教师的出现,时刻准备应对教师的“威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应对教师,从而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

2.1.3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2.1.3.1 讲课速度快

我镇的一所学区中心校,数学科曾有过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后来镇中心校组织深入听课、示导后,发现该校的数学科教师讲课速度快,授课进度快,一个学期不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完成了新课的教学。下面是一节听课实录

课题:垂直(人教版第八册)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条直线的一种特殊关系——垂直(师板书课题)师:观察下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右边的有一个是直角。师: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30页集体读一遍。

生读

师: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

生:电线,门,电话线,锤子„„(显然学生还未理解什么叫互相垂直)师:根据书本的示例,自学画垂线的方法。学生尝试画垂线。(但大部分学生不会画)

师指名学生上黑板画,由于学生不会画,师又示范了两遍,但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会画。

师:没有学会的同学,课后再看看书。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书本131中间的图,并量一量,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生:第2条最短。

师:第2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直的。(不晓得“互相垂直”)

师讲述“距离”的定义,然后生打开书本读一遍。

师: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由于教师讲课速度快,授课进度快,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练习的时间就少,教师拽着学生往前跑,优秀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且思路也快,适合他们的学习节奏,学习效率高,所以学习成绩好。而后进学生,由于跟不上,如上面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还未理解“互相垂直”,就开始画垂线,垂线画法未掌握,又开始教学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布置学生做的课堂练习,只要有几位学生完成就开始讲评了,而大部分学生未完成,他们因缺少思考的过程,即使听讲评时明白,但过后很快就又忘了,这样后进学生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2.1.3.2 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与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所组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优秀学生常因与教师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距离近,在课堂上保持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大胆提问,这也常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赞许,上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学习成绩好。而后进学生常与教师处于不良的师生关系,缺少交往,在课堂上产生冷漠、沉闷的心理,这种心理环境会抑制他们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保持“沉默”,不会主动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由此可见,课堂心理环境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2.2 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成效都要通过学生才能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到原有知识、兴趣、个人特质、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2.2.1.原有知识

原有知识指学生对学习新课必须具备的旧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原有知识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相比小学其它学科而言,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为强烈。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后面的知识是建立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的。知识1是学习知识2的基础,知识2是学习知识3的基础,以此类推。在这种情况下,知识1实际上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如果有些学生对知识1没有适当掌握的话,在以后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觉得越来越难学。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话,就造成了自己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分化。例如,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悉,会导致乘法计算、估算的困难。下面是一节校级研究课(人教版第七册第46页《乘法估算》)的节选。

复习。估算下面各式大约等于多少。

68×7≈490 8×73≈560 52×3≈250 5×49≈250

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指名学生讲想法。生3:我想:把52看成50,50乘3等于250。师:先想5乘3等于多少? 生3:5乘3等于25 师:口诀三五得多少 生3:三五二十五

另外,许多教师在备课、教学时并未注意到后进学生在原有知识上的差异,开始教学新课时,都假定全体学生已掌握了前面的学习内容,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对后进学生以同样的时间教同样的教材,以至前面内容还未学扎实,未掌握又继续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一点,后进生由于缺乏勇气,怕丢面子,对一些疑难的问题,一时难于理解弄懂,又不敢大胆提问及时求得解决,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或不懂状态。由于对一些错误的看法不能及时纠正,造成数学学习上知识不扎实、缺漏多。在以后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就像滚雪球一样,所以与优秀学生的差距就加大了。

2.2.2.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是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就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在2004年秋季期期中测试后,我校组织对3至6年级的318名学生进行学习调查,发现对学习数学较感兴趣的有166人,占52%,感兴趣的有72人,占23%,不感兴趣的有80人,占25%。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经不起困难的挫折的考验,极易失去信心,导致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差,在这次测试中,3至6年级最低的只有9分,与最高分100分相差了91分。也有研究表明,获得良好成绩的学生中兴趣因素占25%,学习失败的学生中缺乏兴趣占35%。

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3.对策

前面已主要分析了影响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教师、学生因素,使我们明白要改变后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就须从教师及学生本人出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践,下面我就小学阶段我们可采取的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3.1 相信、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不是在发展限度上的分化,而是在发展速度上的分化,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很多有待开发的智能,因此教师只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真正地相信、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就完全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效地消除“两极分化”。

3.1.1 换一种思维方式,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教师只要抛开学生的缺点,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是好学生。如学生的作业做错了,教师可以抛开作业的对错,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独立完成,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等,这样教师就不会觉得学生总是缺点了。

3.1.2 重视情感效应,通过书信与学生交谈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好、恶等的心理反映。情感是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心理状况,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热情疏导,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书信交谈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通过书信与学生交谈更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了解许多教师不曾知道的事情。与直接面对面交谈相比,有以下优势:可消除一些学生面对教师时的紧张心理,学生有更多的“说话”权,可以不被“第三者”知道。我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期至少与学生进行三次的书信交流,时间选择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开学初主要让学生谈对教师的要求、希望,谈自己的奋斗目标,期中,主要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教师和“我”,期末主要让学生谈一谈一期来的收获和遗憾,当然还可以和教师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通过交流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许多参考,让教师更民主地施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后进生也会觉得与教师没有了隔阂,可以大胆地去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的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要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师生和谐的关系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了解原因,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积极表现,肯定其细微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欢乐,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样就会学得好,防止“两极分化”。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与学生恰当换位,让学生讲老师听。本人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小数乘整数的乘法的例1时(书本第1页)是这样进行的:

出示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学生读题,审题,列出算式。

师一边讲“先算出135乘5的积,然后再数出一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一边板书

接下来由学生讲为什么能这样算,让老师来听。结果,有学生根据刚才复习的因数和积的关系进行解释,也有学生先把题目的13.5元换成135角进行计算,再把结果换成元。

如果能抓住合适的内容,多与学生换位,这样会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是主人了,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有得于改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为了能说服老师、同学,平时需付出不少努力,有利于培养自学的习惯,增强成就感。

3.3 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改善课堂心理环境,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和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及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建议教师:

上课做到和颜悦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微笑的表情,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保持高昂的情绪,全身心投入。

善于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表达对学生的赞赏。

3.4 采取合理灵活的分班形式,实施分层次教学,减小差异。

学生数学水平差异越大,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就越困难。因此,合理灵活地分班,是缩小差异的一种挺实用的办法。我校以前对学生的分班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后进学生,两班各半,6年基本不变。经过实践,这样的分班形式不利于因材施教。于是,自2004年秋季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采取这样的分班方式:优秀学生分在一个班,未接受过幼儿、学前教育的又分在一个班,中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班,两个班安排同一个数学教师教,成绩的评定把两个班合成一个班来评定,期中考试后安排一周的时间作为开放周,学生可以在任何一班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再一次进行分班。经过一年的实践,采取这样灵活的分班形式,更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有效地防止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我分析有以下原因:(1)减少班内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相对较统一,便于课堂教学。如没有读过幼儿园、学前班的学生,教师一开始就得示范或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握笔,培养基本的课堂习惯等。(2)因是合班考核,教师得两个班兼顾。(3)相同或相近的层次学生在一起,便于相互学习,竞争,培养信心。

3.5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数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利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生活中需要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也一样,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也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

2011-09-29 人教网

下载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

    农村小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实施方案长兴二小学李惠婷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大全5篇)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阶段总结刘加英 库山中心小学 2012.1 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个体差异、家庭情况、教师教学方法、社会环境......

    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泾川县黄家铺中学 李生福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新的课改理念下。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智力因......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归因与对策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改变: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

    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和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和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

    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

    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 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