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唐红梅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四川省万源市第三中学 唐红梅
中文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从实际出发,滥用、误用多媒体的现象,本文浅谈了对多媒体的认识,试着从语文学科特点、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找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着重从实际(学生的自身特点、多媒体的特点)出发,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由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使之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矛盾;对策
“多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加以数字化, 并进行组合、处理和控制, 通过人机交互式操作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计算机集成环境”。[1]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诚然,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教学的直观性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然而,各种信息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皮亚杰说“事实上,教育学里面令人感到最痛心的困难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最困难的方法。”[2]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 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 不是盲目且无原则的, 而应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 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反之, 则可能是画蛇添足。
本文就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做些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趋利避害, 促进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着:“盲目崇拜多媒体, 忽视语文学科特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3]如果不能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 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那么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区和矛盾。
(一)多媒体的特点与语文学科特点的矛盾
语言文字所包蕴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丰富性,给读者多样的个性化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 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对文本的阅读,通过联想和想象, 实现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从而达到对文本内涵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优美的音乐和逼真的画面,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提高认知能力。如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把粉妆玉砌的济南冬景放映出来;教《木兰诗》分析木兰的性格时,可以把动画片《花木兰》放映出来。然而, 这个优势也暗含
了很大的劣势, 图像把人和景直观化固定化,抑制了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优美形象的语言所包涵的丰富多彩的意蕴绝不是简单的画面所能体现的,如果过分强调画面的逼真, 过分强调形象直观化的教育,而忽视学生自身对教材、对文本本身的阅读和品味,一方面就等同于把答案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用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自身的理解,学生根本用不着阅读和思考就直接获得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依据自身的经验展开联想想象去体会文本内涵的机会,从而影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 多媒体提供的画面和音乐其实只是老师自身对文本的一种理解, 即使没有偏颇也只是“一家之言”,如果教师不注意在提供画面和音乐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和引导,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联想和想象, 就有可能把学生的理解“定格”在那些画面和音乐上,“定格”在老师的理解上, 使原本极有可能发生的生动活泼、对文本充满个性的多样化的解读变成只有一种观点, 一种声音,变成千人一面, 很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多媒体的应用与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矛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通过合作、对话, 主动地发现,探究,建构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起主导的作用”。[4]
多媒体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自主发现、探究。但是课堂教学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信息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实需要来提供,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主体内在需要而展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通过与文本、老师、同学的对话,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去领略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丰富美好情感,健全人格,提升语文素养。如果一味强调多媒体的应用,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死死按照原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要是学生的反应偏离预设的模式,学生的回答与课件中的答案不同,就一步一步地纠正,引导到多媒体课件原先设计的轨道上来,多媒体俨然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这几乎就是在多媒体漂亮外衣下上演传统“满堂灌”教学的翻版,由原先“人灌”变成“机灌”[5],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完全抹杀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学生能力水平、经验背景等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设计组织语文教学,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结合课件的展示, 及时点拨和引导,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到深层,不断深入,不断求异;而是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和内容全都纳入课件中,甚至是本应由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学习状态的反应、评价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移动鼠标, 操纵课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大削弱了,变成简单的电脑
操作员。这样的教学只能告诉学生最终结论,而不能传授学习的方法;只能灌输知识,就不能捕捉到创新的灵感。
下面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几点建议,希望多媒体能够很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改进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经过实践,适时、适当、合理、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6]与传统教学媒体手段相比,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高效性以及易操作等优越特点,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才能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呢?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会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要“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结合实际,找准教材切入点
尽管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从某些角度看它并不是十分完美的教学手段。网络的高技术容量易使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或单一崇拜。当代中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个性强,自控能力差,要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发挥,就必须重视心态的培养,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平等相待,使他们在学习中有一种轻松感和愉悦感。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沉迷于图像化,平面的、标准式的网络文化,而导致思考能力不足。一些学生计算机操作技术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等。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做到: “适时”、“适当”。
1.“ 适时” 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时机要选择最有利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 或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的时机时出现。多媒体在什么时机使用,绝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该出手时就出手。
2.“ 适当”就是多媒体要用在“精彩” 之处,用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之处。选用的多媒体要与所要呈现的语文课程内容、阅读教学内容非常贴切。
总之,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要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另外,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实效,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归纳与延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包含了师生精神上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沟通,而这种交流、碰撞与沟通的前提必然是师生的双边对话,要使得多媒体能更好为语文教学服务,应着重从学生说、听、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1.创设学生的“说”
“说”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另一种称法,在信息技术下的口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流的虚拟情境。大部分的口语教学活动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逼真的说话情境,都是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这样的锻炼对口语的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在说的方面同时结合视觉的条件,比如,教师在展开正式教学前,组学生展示各种图像及动画,学生观察图画后互相进行交流,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指导纠正学生说话中不完整、不规范的地方,真正的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表达,如何正确的用语,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
2.创设学生的“听”
语文教学中,“听”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教学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出现了多媒体网络化。人们在学习时,不光需要视觉的冲击,而且还要有声音的刺激,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的知识进行获取和记忆。不管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离不开听。现代教育教学媒体可以进行虚拟教学,让人身临其境。
3.创设学生的“读”
“读”,即阅读能力的另一种称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取得的教学成效也最显著。“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与朗读—利用课件阅读—阅读竞赛—师生共同总结”[7]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扩大了阅读量。
4.创设学生的“写”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写是借助于黑板,写作信息的范围很有局限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写作教学的质量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同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写作教学模式,每一种模式较传统写作模式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他们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相对以前来说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的宝贵时间。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方法,也必然走向信息技术化。只有这样才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十分必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出过这样的论断:“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但是物极必反,多媒体使用不能过多、过滥,因为语文教学毕竟不是美术教学,也不是音乐教学,语文是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美。因而我[8]
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有辩证的认识,本着辅助教学的原则,不断深入研究和改进设计,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为人类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敬涛.教育信息化[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怡.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与注意事项[J]. 河南教育 , 2005.
[4] 李建国 张小真. 计算机辅助教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5] 胡平.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 2006.
[6] 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6.
[7] 邵战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8] 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与定位
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与定位
摘要:
多媒体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给教师教学注入了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怎样才能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准确定位,我认为应以先进的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作指导。更教育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走出误区,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整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教学整合创设情境创新教育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人类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不断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强烈影响和冲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地综合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职业,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教学的方法与技术。如同医生做手术时运用手术刀的技术,否则会误人子弟。所以作为教师应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选择、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技术。多媒体教学是我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它“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一、走出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确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但由于认识的偏差,目前,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误区:
(一)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二)教师一手放录音一手按鼠标,俨然一位多媒体的操作者;
(三)将原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用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搬到了银幕上,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替代功能取代了真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四)以视听代替想象和朗读;
(五)一味追求形式等。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指出:“今年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确实,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也好,网络环境也好,大多数教师使用的仅仅是它的演示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就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那么,怎样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由“拼凑”提升到“整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二、更新理念
教师应为语文学习的终身化打开一片新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应吃透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下面就我在教改中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首先应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进一步转变,促使我们必须对现代教师、学生及其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如何迎接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而又紧迫的任务,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清楚的认识,必须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合理的整合。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最佳的整合方式便是课件,而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处理的软件。但它绝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不能代替教师上课时的随机应变。1 所以多媒体绝不能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替代物,更不能使课堂教学变成千篇一律的桎梏,因此我们必须对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准确定位。
三、实践与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比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无疑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大量的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美国教育家F·戴维在为“认知法”制定的基准体系中提出,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欢欣鼓舞、多姿多彩、激动人心的课堂环境。而多媒体就是很好的营造工具。
课前准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词七首》之前,先让学生查找词的有关常识,了解了词是入歌的,我又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了李煜的《虞美人》、李叔同的《长亭送别》、李清照的《月满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并让学生学唱。事实上学生在学唱时感知了词的基本内容,也感受到了词人的不同情感与不同的风格流派。以诵读(唱)促理解,读(唱)而有感,感而能发,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运用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魏书生说: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记得我在讲授高一语文的《神奇的极光》一文时,我紧扣“神奇”二字做文章。开场时轻点鼠标,一组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极光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了,兴趣陡然高涨,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了。
在教学展开阶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从而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突破《神奇的极光》的重点、难点——极光的形成时,我联系现实生活,拿平时大家熟知的电视作说明,并及时呈现了电视成像示意图,将抽象难懂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了。学生既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从理论的高度得以认识,又对自己陌生的事物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我还设计了一道自主选择题:当你作为一位探险家或旅行家或科学家或摄影爱好者„„时,你会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会关注哪些信息?为什么?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整堂课效果非常好。
创设情景,激发动机。我在讲授杜甫传诵千古的名篇《登高》时,对于作者,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先让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整体感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然后用多媒体播放配乐的朗诵词带,创设了一个极为伤感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注释粗知诗歌内容,也可以借助工具书、阅读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须稍加点拨,在这种阅读中加强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在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背诵比赛中,学生表现积极,效果很好。
优秀的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整合。因为语文是一个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这已经为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肯定。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争辩、独立探索或合作学习后,应让学生交流与沟通,此时教师的点拨作用是关键。我在分析《项脊轩志》的写法时,设计了三道题:
1、本文在题材的选择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本文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3、生活中最细小的事往往也是最感人的,在家庭生活中有你感受最深的小事吗?请说说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述说让每个倾听、关注的人感动不已。那些平常被自己忽视的、不以为意的,或是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一经说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所以我觉得大问题、好问题,能带活一堂课。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送别诗,我先设计一张素色的无任何点缀的男女主人公送别图,然后出示问题:如果你是导演或画家,请结合全词和生活经历,为愁苦不堪、生离死别的一对恋人添置背景。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联想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能身临其境感受词人与恋人凄楚哀怨的离情别绪。
四、感悟与启迪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味到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技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我们在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应力求优秀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整合。另外还要加强学习管理、课外辅导,要重视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语文运用策略的研究。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深知: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体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使用好其他种类的媒体,并形成比较理想的多种媒体组合方式。运用好现有的教学环境,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有利机遇,开展教学活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多媒体的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使多媒体使用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实现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
第三篇: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几点思考
大坝小学校本部 涂显萍
【内容摘要】虽然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有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但,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直接代替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广泛开展,逐步暴露出其缺点和不足:很多老师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一个误区,认为多媒体运用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却不曾想到有时是舍本逐末,主次不分了,整堂课华而不实,偏离了它的正确轨道。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弊病 限制
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日渐成为时尚、潮流,许多学校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选语文优质课的必备条件。是否离开了多媒体,我们的语文老师就不会上课了呢,抑或语文课堂离开了多媒体辅助就无法开展了?毋庸置议,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等特点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扩大了课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日益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它的弊端也逐渐呈现出来。
一、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视频、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然而语文课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你的面前,使学生的思绪无法得到放飞。
曾听一位教师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文中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领悟作者所表现的四季美景,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上课老师选用许多表现小兴安岭美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体会、理解。很美丽,很具体,但总觉得美中不足,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不出来,未能深刻体会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课堂上,学生当然是很兴奋的,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哇!好美啊!好漂亮啊!”学生们在很投入地看,他们有没有很投入地想呢?在欣赏的同时,学生们只会告诉自己,原来小兴安岭就是这样美,我们不能不说,是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学生的思想中就把它固化为“这个样子”的。
语文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这个“感悟”从何而来?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一段视频,它应该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的意韵,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诗魂、文魂、爱国魂所寄托于文字的那种人文精神。我觉得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读书就成了一堂好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二、范读丢了,板书丢了,讲解丢了。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渐渐逝去,几乎销声匿迹。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而且,教师范读时的表情、体态语等,都是录音无法带给学生的。听一位教师上《伯牙绝弦》,她以深情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师生。朗读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知怎的,她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课堂一片寂静,学生被老师的情绪深深打动。
教师范读少了,学生的朗读也日渐减少甚至销声匿迹。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媒体辅助中,课堂教学的板书也被预设的投影所代替。教师事先准备好课件内容,忽略板书,甚至舍弃了板书。板书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许多时候,板书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共同参与的结果,它是活动的,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不断充实完善的,学生根据板书能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复习课堂教学内容,而预设的投影是无法做到的,它甚至会使师生互动变得僵硬,影响学生对试课文更深刻的理解。
三、预设的课件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
目前,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不分重点、难点,将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各个教学环节,课堂中需要提出的问题及答案等等都事先设计在课件上。为防止意外,上课时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既定的流程上来,围绕着课件操作、演示、讲解、灌输,使教学程式化。一旦学生的思维偏离课件既定的轨道,教师总会极力将其“引入”甚至“强拉”到课件既定的程序里。
人们经常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念、想法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同,作品在每个人心目中所塑造的形象也不同,我们不能用预设的答案去“引导”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其“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预设答案的投影正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拦路虎。现在许多所谓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正充斥这类预设答案的投影,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反思。
我提出以上弊病,不是要否定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是要语文教师回到一张嘴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中,只是提醒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在设计课件时,更想想新课标的要求,要估量自己学生的实际,要更灵活,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毋庸置议,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提出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多钻研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精华,扬长避短,实现两者优势整合,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总而言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关键在于简单、实用、有效。
第四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思考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日益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发展,特别是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提升小?W语文教育教学的效率至为关键,就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多媒体思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深入和完善,将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当它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后,不但可以丰富语文教材知识,拓宽语文课堂的知识内容,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氛围。但是,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教师过分依赖从而走进了教学误区,影响了教学目标。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的成效与听课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息息相关。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又是最不稳定、不持久的,小学生的记忆大部分是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利用动漫、儿童剧、图片等,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可以将大海、西湖和桂林的水进行对比,将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进行对比,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身临其境地走近桂林山水,并欣赏到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去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从实践组织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尚未开发的时期,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直观具体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非常抽象,要借助多媒体的手段通过展示各个角度的庐山的图片,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诗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思考明白“为什么作者会看到不一样的庐山的面貌”这一问题,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情感生活。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情感是感性转化为理性的桥梁,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同时也要给予学生感性的体验。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生活阅历太少,情感体验机会太浅,要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之余,利用多媒体教学,催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情动辞发。如学习《王二小》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少儿剧或者动画片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感受当时的那份紧张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王二小那份伟大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现代,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情感反应,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
二、多媒体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必须扎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自信心,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时必须恰到好处,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还会对教学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事倍功半。
1.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忽略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小学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的使用,认为只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其实这恰恰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小学生处于懵懂时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更看重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与对话,从而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的效果,并及时做好一些教学目标上的调整,这恰恰又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
2.偏爱现代教学手段,冷落了常规教学形式。现在很多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向,不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语文教师在面对现在新媒体普及的情况下,都偏爱于使用现代新媒体教学的手段,而往往冷落了一些传统的、常规性的教学形式。比如,一块板书、一段对话、一张卡片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往往不受教师所待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如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背诵、写书等,可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的预想目标和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第五篇:关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临澧一中 汪琼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教学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现代课堂教学要素的构成已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学材料三个要素转变为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和媒体。在最新编写的(中国)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其辅助器材,装配多媒体教室等,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其功能远远大于印刷品、粉笔、黑板等传统手段,它介入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崭新的发展方向,能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创造魅力。就拿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诗歌来说吧。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的壮志未酬,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得太多,诗歌的味太淡;讲得太少,学生体会不透。只靠常规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多媒体无疑能助一臂之力。
一、利用图片,再现形象,用心描绘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诗歌“景语”中所蕴涵的“情语”,将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如果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学生的联想,将比较容易地体会诗歌的感情、意境。譬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画面的展示,就能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感受。
二、声音,配乐朗诵,用心感受诗歌。诗歌是需要多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这便使多媒体有了用武之地。艺术化的朗读,不仅能省去教师由于无法尽情表达而产生的教学困难,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譬如我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课时,我从网上找到一段很好的录音,于是我决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去读,去体会,去模仿,下课后,很多学生都感叹,“这节课怎么这么快?”我相信这是我的学生完全融入诗歌的意境所至。
如此看来,多媒体对优化教学作用不小。也正因为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特别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笔者以为,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能“为用而用”,而要讲究适用的原则。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例如,讲授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传统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师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解析上,显得比较抽象乏味。如果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电脑荧屏上逐一给原先黑白的枫林、碧水等染上鲜艳的颜色,“层林尽染”;再逐一勾画出竞发的大小船只、翱翔的雄鹰、嬉戏的游鱼„„,便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景致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益。而比较阅读往往信息量大,这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显身手了。就如讲授《沁园春·雪》一课,为了理解毛泽东同志的伟大胸襟和豪情,可以列举古诗文中同是描写“雪景”的语句,再配上音乐和画面,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也许正因为这样,有些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然而图片有限的表现力与文字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的强烈反差只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是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不是“越多越好”,要讲究适量的原则。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成了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减了,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就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曾听过一堂高二的公开课,教师的落落大方、妙语连珠让我感叹,课件的精美让我自叹不如,但有一点实在不敢苟同。在其课件中,掌声与叹息声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答对或答错一个问题,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如此周密的设计是否必要,单就面对的高二学生而言,这样的设计是否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网络教学,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再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总之,当一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这样方能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多媒体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