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音乐教学应该走向“器乐化”
基础音乐教学应该走向“器乐化”
朱则平
摘要:中国的基础音乐教学是否应该走向“器乐化”道路?这是一个针对基础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而言十分重要的命题。“器乐化”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快速而科学地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中国传统的基础音乐教育思维模式不同的意义在于:音乐教学“器乐化”就像农业实现机械化一样,只有实现“器乐化”才能使音乐教学的效率得到飞速地提升。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
器乐化
现状
中国的基础音乐教学是否应该走向“器乐化”道路?这是一个针对基础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而言十分重要的命题。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器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也有器乐教学的内容。所以说从理论课程上来讲,我国对器乐教学是很重视的,但实际音乐教学却不然,全国大面积的学校器乐教学远远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真正开展课堂器乐教学的学校可谓寥寥无几。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就是在这种非器乐化的状态下低效运行。
一、“非器乐化”音乐教育之根源
中国的音乐教育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人文语境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这个发展进程大致肇始于周代。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一整套影响后世的“礼乐”制度。“六艺”中“乐”居其二,仅次于礼。由此,与之相配套的音乐教育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就此萌发并展开。当时,“庞大的音乐教育机构从机构编制、教学内容、学制、艺术实践等方面,都不愧为我国最早的音乐学校。”①然而,由于“乐”从属于“礼”,“乐”的具体实施完全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使得这套音乐教育本身充满了“工具化”的意味。如何通过“乐”来宣扬“礼”、阐释“礼”,最为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通过直观的造型 作者介绍:朱则平,男,生于1955年5月,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音乐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暨基础教育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地址:广州市中山四路172号,邮编:510030,手机:***。① 袁善琦 周刚 《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音乐研究》,1999.6第二期 p68 舞蹈以及具有语言文字意味的声乐的演唱,前者诉诸于“乐舞”的形式,后者以“登歌”较为典型。而器乐的使用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使其难于得到上层阶级的大力提倡。
在先秦时期,确实也曾经有过器乐的发展。“钟鼓乐”的辉煌伴随着宫廷的礼制,它不属于寻常人家;琴瑟之音为“士”阶层所独钟,并不适合于民间歌曲般广泛的普及,它属于精英式音乐教育;竽、笙的演奏在这一时期曾暂露头角,特别是竽,为“五声之长”,“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竽的演奏在当时是较为普遍的,也受到过一些上层统治者的青睐,齐宣王、齐缗王父子就是竽的忠实推崇者,宣王曾组织过三百人的乐队进行齐奏。当时竽、笙的演奏也开始有了独立演奏的段落,但是仍然是与声乐相绑定,共同作为食举乐的组成部分而存在,这个现象也正好突出地体现了声乐的主导性地位难以动摇。
纵观早期的中国音乐教育与传承,基本集中在三个层面:
1、宫廷;
2、“士”阶层;
3、民间。宫廷音乐教育方面,其培养对象,一般主要是贵族子弟以及杰出的民间青年,学习的主要内容没有单独的器乐演奏,而是声乐、舞蹈和音乐美学理论为主②;“士”阶层的音乐教育,其对象为平民知识分子,以私学的勃兴为先导,“乐”的传承带有着深刻的哲学意涵。而这种文人式的音乐教育更加重视的是文字式的体现,因此,声乐类的语言音乐艺术显然也是被优先思考的对象;民间音乐的传承则较为单纯,但谈不上具体的音乐教育体系。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数千年的时间段里,声乐一直牢牢地掌握着中国音乐领域的主导地位,当然其间也不乏有器乐发展的辉煌,但是与声乐两相比较,器乐的发展仍是次要的,从属的。
反观欧洲的音乐,其早期的发展情况与中国有着些许类同,甚至更甚。在长达千年的黑暗中世纪,宗教的势力蔓延整个欧洲,除了少数的民间音乐以外,在主流音乐领域,声乐的地位至高无上,几乎一切的器乐都被禁止。但是似乎遵循着“物极必反”的必然规律,这种极端的现象终于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唤醒以及记谱法的完善而土崩瓦解。器乐有着天生的、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是人声所不能比拟的。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音乐的声乐“工具化”时代基本宣告结束。其后,器乐的发展之势十分迅猛,乐器制作工艺也日趋精良,与之相配 ② 参见《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套的器乐作品也不断出新。虽然此后的声乐仍然还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早已丧失了其主导性的统治地位。这样的现象在传统的中国音乐领域是无法想象的。
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几乎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传统体制的迅速瓦解与国门的敞开,大量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传入,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来自西方的音乐文化。这一次的变革具体体现在基础音乐教育的展开。大量西洋乐器的传入丰富了乐器的品种,学堂的设立以及“学堂乐歌”的开设,更是标志着音乐教育开始朝着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化以及社会化方向迈进。但是,传统的思想根基并未被马上扭转,“学堂乐歌”的开设,仍然是以声乐的形式作为主导。当然其“工具化”的性质也并未改变,其作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载体,可以说起到了绝佳的效果。这种“工具化”的声乐主导形式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及大众群体中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的各个时期(如抗日战争、“大跃进”、“十年文革”等重要时期的各种歌咏活动)。“二战”前后,在欧美日等地区兴起了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器乐化”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但我国均因为前述原因而未能使基础音乐教育进入到“器乐化”的时代。
二、基础音乐教学“器乐化”的理论依据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听觉艺术,若是从“纯音乐”的角度来讲,器乐显然更加符合独立的艺术情感体验。从目前我国对于提高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全面实施“器乐化”的音乐教学,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器乐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形成音乐听觉、音乐视觉(读谱)和音乐动觉(指法)三觉联一的音乐联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学习音乐。如前所述,目前国外一些先进音乐教学法多为“器乐化”的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等均为器乐化的教学法。就连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本是针对歌唱教学为主的教学法,也非常倚重器乐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大量采用音条打击乐器,综合歌谣、舞蹈等因素,并吸收了瑞士的雅各――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中在钢琴上进行即兴创作教学的长处,形 3 成了一种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法。此法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
日本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其主要观念是认为所有的人,只要不是存在严重智力障碍,如果采用类似母语训练的方式来训练其学习乐器,都会成为音乐家。在让小孩子反复地听完音乐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凭借其对于音乐的记忆使用乐器演奏出来,就如同熟练的使用母语一般。乐器的学习对于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流派对国际上器乐教学的影响较大。
爵士乐原本是美国的一种器乐体裁,由于其十分突出演奏中的即兴部分,因此在美国,音乐教育家们十分看重爵士乐能培养人的创造思维的功能,遂将爵士乐演变成一种教学法——爵士乐教学法。
美国很重视器乐教学,一些音乐教育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器乐教学理念。如美国音乐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尔曾指出“器乐是通往音乐学习的更好的桥梁”,他还说“器乐是通过欣赏产生动机,以欣赏为目的的。”
美国在其1994年“国民音乐教育内容标准”中特别规定,在全部学生的基础教育之中,必须包括以下的音乐学习内容:
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内容标准
1)演唱各种曲目,独唱并与他人合唱。2)用乐器演奏各种曲目,独奏并与他人合奏。3)即兴创作表演旋律、变奏和伴奏。4)在具体指导的范围内作曲并改编乐曲。5)读谱记谱。
6)听赏、分析并描述音乐。7)对音乐和音乐表演进行评价。
8)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与人文艺术以外的学科之间的关系。9)理解音乐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从以上九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让我们清晰地发现:“器乐化”的学习要求在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内容中所折射出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器乐化”的教学早已成为美国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主流方式。
在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滨野正雄认为音乐教育不能忽视孩子们对乐器的兴 4 趣。乐器的发音演奏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成为其音乐学习的动机。特别是对那些喜欢音乐却又不善歌唱的孩子们有更大的意义。如果音乐教育只是限于歌唱的话,那些嗓音不好的孩子们也许就会被排除出教室了。显然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生本主义理念和平民教育理念,也能让我们理解“器乐化”教学的重大意义。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校的课堂音乐教学几乎完全是“器乐化”的。在该国的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所有的歌曲全部编配了供学生直接学习用的竖笛、口琴、口风琴以及各种打击乐器伴奏的乐谱,教材中还有大量器乐合奏的总谱。而他们似乎还觉得不够,除此以外,文部省还组织专家另外编写了《中学生器乐》和《小学生器乐》总谱集,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用。
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情况与日本非常相似。
不仅如此,在其他多数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领域,情况大抵如是。
三、基础音乐教育“器乐化”现状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观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器乐化”进程,可谓举步维艰。这其中固然存在着前述的一些因素影响,另外,还有其他若干客观因素也是导致“器乐化”进程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与西方音乐大相迥异,西方音乐进入其“活跃期”与其传播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剧场的繁荣以及记谱法的完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者,线谱的广泛使用几乎解决了音乐传播中存在的大多数疑难问题。尤其针对于西方的诸多传统乐器及其演奏而言,五线谱显得是那样的完美。人们根据记谱基本就能表现出音乐的大致面貌。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则有着巨大的差异,人们很难通过记谱表达出音乐的内容,尽管人们也尝试过众多不同的记谱方法。从早期的“文字谱”一直发展到后来的“工尺谱”,围绕着不同乐器以及人声所展开的一系列谱式,层出不穷。但是,这些谱式要想很好地诠释乐器的演奏,几乎遥不可及,例如古琴的“打谱”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再创作过程,其他乐器趋同。近代音乐理论家王光祈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对中国传统音乐作过一番细致的研究,并且总结出了三大体系:中国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欧洲乐系③。在谈到中国乐系的音乐特点时,后来的学者杜亚雄先生指出:中国乐 ③ 参见王光祈 《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系的一大基本特征是其具有“乐音的带腔性”,“即在单个乐音的进行过程中有意识运用的、与特殊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音高、音色、力度)的某种变化。”④这种“带腔性”对于中国音乐及乐器而言,具有普遍的意义。显然,试图通过现有的记谱法来表现出这种特点是非常不易的,五线谱更加适合于十二平均律乐器演奏。因此,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以文字的表述来阐释这种音乐,但是事与愿违。所以视谱演奏也只能是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作辅助性的记忆补充,“口传身授”成为了传统音乐传承的主要途径。
“口传身授”与乐谱传播相比较而言,显然前者是由于条件不足而导致的“权宜之计”,具体表现更为原始化、简单化、抽象化。它对于中国人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对于器乐音乐教学而言更甚。当然,这种模式下的教育也的确培养出了一些专业领域的精英,但是显然并不具备普遍性。对于基础音乐教育领域而言,我们不是要求培养少数的精英,而是培养大众的音乐素质。现在的中国音乐教育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受到了西方音乐理论强大地冲击,但是中国人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念的改变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不是区区一两百年就能够颠覆的。基于此,我国音乐教学的器乐化的真正实施,目前仍然驻守在高等教育范畴。而在基础音乐教学领域,则较少真正实施,因为基础教育面向的是广大的中小学生。最近国内举办的两次全国优秀音乐课比赛即为重要的观察点:2007年全国第五届音乐优秀课现场比赛活动在黄山市举行,参加比赛的四十多节中小学音乐优秀课没有一节器乐教学课例;2011年十二月初在山城重庆落幕的第六届全国优秀音乐课现场比赛中,全国四十多节课例中唯有一节来自哈尔滨市的小学器乐(竖笛)课。全国最优秀的音乐课尚且如此,日常普通课堂音乐教学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引发出一个问题:受众人数与传承方式的矛盾。由于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偏重于对个体的言传身教,如果面向广大的中小学生,这种方式则显得力不从心。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人数众多一直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多数西方国家。如何引入器乐教学,并将器乐学习的优势注入到学习对象中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个问题:在中国的基层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贫困地区,如果 ④ 沈洽 《音腔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1983年第1期连载。要将器乐教学广泛引入到音乐课堂,存在着超乎想象的困难。在一些地区,学校对于音乐课程的开设与否都广泛存在着很大的顾虑,音乐课程名存实亡的现象是屡见不鲜,更不用说投入经费来进行器乐教学了。器乐教学对于这些贫困学校而言显然被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第三个问题:器乐师资相对薄弱。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器乐培训(钢琴除外)。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接受的是较为普遍的以声乐、钢琴为主的专业学习。当然,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善,器乐教学的比重正在国内各大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逐步提高。
第四个问题:是受制于禁止乱收费的问题。虽然在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规定了器乐教学的内容,国家音乐教科书也明确编写了器乐教学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又下发了关于禁止乱收费的文件,课堂乐器也名列其中,在一些地区课堂器乐教学的开展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针对人数众多导致了教学实施困难的问题,引入适合群体性合奏以及独奏的小型便携类乐器较为适宜。在学习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与地区音乐教育“器乐化”的经验(针对学额较大的班级开展竖笛、口琴、口风琴的教学)的基础上,二十多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已经引入了一些这类乐器的教学,其中以欧洲八孔竖笛较为典型。八孔竖笛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音乐的学习空间,与其他相同类型的乐器相比较音域更为宽广,能够分声部演奏织体丰富的合奏曲目。从这个方面来说,它对于增强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是很有优势的。此外,八孔竖笛的体积便携、价格低廉,不同于其他诸如奥尔夫教学法之类采用的木琴等庞大乐器(虽然奥尔夫教学法也少量采用竖笛,但不是主要乐器),从这一点上看,它对于学生又是十分方便的。对于第三个问题,器乐师资的薄弱,八孔竖笛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对象,它具有方便易学的特点,只要组织音乐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相信它的教学也应该能够较为顺利地展开。当然,对于欧洲八孔竖笛的教学推广,只是我们在中国基础音乐教育器乐化改革中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能否最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与验证。
自二零零五年五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在广州召开第一届全国新课程器乐教学研讨会,并成立全国基础教育器乐学术委员会至今,已经陆续召开了四届全国新课程器乐教学研讨会。自那之后又于二零零八年九月在广州、二零零 7 九年十一月在天津、二零一一年十月在上海分别召开了第二、三、四届全国新课程器乐教学研讨会。笔者作为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亲自筹备和主办、协办了这四次会议。在这一系列的研讨会的前后,我与我的同仁组织举办了海峡两岸的竖笛教学学术交流、培训了全国近三千人次的教师学习八孔竖笛的演奏法和教学法、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生的竖笛比赛、举办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竖笛重奏与合奏比赛,并在研讨会期间展演优秀节目和优秀的课堂器乐教学课例。此外,笔者还于二零零六年立项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培养研究》(笔者担任课题负责人),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五百多所学校分两批参加课题研究,至二零一一年十月在上海全部结题。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这五百多所学校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校采用欧洲八孔竖笛开展器乐教学的实验并取得成效,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创造思维得到有效提升。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力地推进了全国中小学的“器乐化”进程,也使得欧洲八孔竖笛进一步确立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实施“器乐化”的重要地位。非常可喜的是在参与上述课题研究的各地实验学校,前面所述的第四个问题未能阻挡学校实施“器乐化”教学的努力。
四、结语
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器乐化”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快速而科学地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中国传统的基础音乐教育思维模式不同的意义在于:音乐教学“器乐化”就像农业实现机械化一样,只有实现“器乐化”才能使音乐教学的效率得到飞速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善琦 周刚 《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J].《音乐研究》,1999.6第二期发表。
[2] 斯琴高娃 《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理念与目标》[J].《教育观察》,2011年11月发表。[3] 沈洽 《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1983年第1期连载。
[4]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培训与研究》1997年2月发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1997年第六期全文复印转发。[5]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6] 尹爱青 曹理 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7][加]洛伊斯·乔克西著 赵亮 刘沛译《柯达伊教学法》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8][日]滨野正雄著 曹理 缪裴言 王昌逵译 新版《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9] 朱则平《审美、创造、母语、器乐化——广州市音乐教育发展战略及实施》《儿童音乐》2008年第二期发表。
[10]朱则平《略谈器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的培养》 《音乐天地》杂志2009年第8期发表。
作者通讯方式:
手机:*** 电子邮箱:648983066@qq.com 地址:广州市中山四路72号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邮编:510030。
第二篇: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实况表述:
1、第一课时——初尝甜头鼓舞人心
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教材,六年级的老教材就那么几首歌都快被我教完了,自己从小带到大的这批孩子的心思我算是摸透了。再过两个多月就毕业了,到了初中学习任务一重,这音乐课是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了。想想在一起六年了,我的音乐课总得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点什么。我看了看教材末页的几首器乐合作谱,计上心头。对,这个月就把它定做器乐合作月。
我叮叮当当地捧着一箱子打击乐器进了音乐教室。孩子们伸长了脖子对我探头探脑,“音 乐 老师,你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啊?”我笑了笑:“这个月咱们的音乐课主题是器乐合作,这电视里不是有女子十二乐坊什么的吗?我们也搞一个,我们全班有60多个人,就叫六七乐坊吧。哈哈”我的话刚落,全班一阵欢笑,“音 乐 老师,真逗,取这么个名字。”“想不想来合作一下。”“想——”我知道,我的情感渲染已起到了作用。随后,我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座位就近组成小组。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识谱训练,于是,教室里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碰铃的,有响板的,有小堂鼓的。20分钟以后,我分别根据乐器的不同分工对各个乐器组进行了检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演奏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根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让学生进行了演奏,先是全班,然后是四个大组,最后是五人一组的小组。于是,动听的瑶族舞曲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在整个音乐教室里回荡。一次演奏完,我从孩子们快乐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和兴奋。我乘机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你们演奏得都非常动听,但是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我借给你们这些打击乐使,可如果我下节课不借你们了呢?你们还能演奏出动听的器乐合作曲吗?”“哦,你们能不能自己做呀?”“自己做?怎么做啊?”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于是我把他们手中的各个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一一进行了讲解,然后布置了一星期后展示乐器的的作业。看,几个沉不住气已经在咬耳朵了商量怎么做了。
2、第二课时——自己动手别样风情
走进教室的门口,我已经听到了一些丁丁冬冬的声音,好家伙,孩子们做得还真不错,每个小组都有作品呈现,有拿易拉罐做沙锤的,有拿啤酒瓶盖做串铃的,有拿一串调羹做碰铃的,有拿竹板做响板的。真是想象力丰富,无奇不有。这一堂课中,学生们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3、第三课时——再接再厉深层探索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演奏的都是作曲家给我们配好的乐谱,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打击乐的发声特点自己给一首曲子配上伴奏演奏一下呢?”“行,我们行”。第一次看他们配的乐谱,真是错误百出,很多乐理知识性错误都出现了,借这个机会我又给学生复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并用简单的话对配伴奏这一音乐技能进行了辅导,学生们兴趣很浓,看着自己配的乐谱被同学们演奏出来,他们别提有多高兴。
4、第四课时——横向比较印象深刻
我决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全班级都展示一下,看看他们合作的效果怎么样。班主任 老师也很支持。这一次活动在全班学生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思:
经过这一个月的音乐实践工作,我收获到了很多,对器乐合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现反思如下:
通过一些小组上台表演及学生之间互相打分进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既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重点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认为在器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庭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将学习过程置于多项交流之中。让学生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在吹吹,敲敲,打打,做做中迸发出合作的火花,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
第三篇: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
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器乐教学不仅仅是学会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几首歌曲,它对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实践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器乐教学的成效,将器乐教学与唱歌、欣赏、乐理、视唱,表演,创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合作、参与、表演、欣赏、创造的天地,使学生愿学、乐学、学用、学好。
一、关于音乐课程目标与器乐教学目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与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器乐教学目的是以音乐为材料,以演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器乐学习,即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识读乐谱的能力;既可丰富课内外、校内外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可以通过乐器的学习与演奏,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中小学器乐教学既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必要的途径与方法。既可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更利于学生借助器乐演奏,在实践中创新,从而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关于音乐教材与音乐教参
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器乐教学内容体现了与其它内容的统一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侧重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降低了难度,淡化了“双基”,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面对全新的教材,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我们的教材只是我们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一种材料,不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就一定要生搬硬套,完全能够加以科学合理地整合与挖掘。同样的教材不同的用法,有时会取得不同的成效。在课堂器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克服“本本主义”,打破传统的欣赏、唱歌、器乐、识谱、游戏专项操练观念,打通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领域的经脉。
教学参考书是我们实施课堂器乐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认真阅读,从中吸收丰富营养。因为参考书中不仅具有我们一时难以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而且体现了一些前瞻的教学理念;既是一些经过实践而获得的成功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推敲与探讨的新的课题,因此,我们既可以把教参看作我们在教学中的良师益友,同时也可以当作我们能够充分的相互交流与碰撞的平台,更可以视之为我们在器乐教学改革中的参照物。借助教学参考书,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借鉴到实践、运用、再到创新的过程,这同样也是一个实践与比照、学习与超越的过程。同时我们更需集思广益,合理开发身边的资源,加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形成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教参”,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
三、关于课堂器乐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1.课堂器乐教学宜从何时开始
新课标中对1―2年级学生的演奏,提出了“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它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的要求,这里的“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两个领域,我们就可以认为,小学生从跨进学校的第一节音乐课训练有节奏的行走、拍手,就开始了演奏教学。
2.宜选择何种乐器作为课堂乐器
新课标中既然找不到相应的答案,这就说明课堂乐器具有一定范围的可选性。1―2年级学生宜将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以及很大空间的“其他音源”作为首选乐器,小学中高年级及中学宜选择简单易学、经济条件能普遍承受的旋律乐器(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当然这需因地制宜、因校而异。
3.应该如何选择教学过程与方法
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是以情感人,以乐动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弄清一个问题,摆正一种理念,即在器乐教学中,我们是通过器乐教音乐,还是通过音乐教器乐。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与不同的教学方法。毋庸置疑,乐器是为音乐而学,我们要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制定教学目的,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演奏水平做支撑,更需要我们像语文老师教写作一样先“下水”,只有亲身去体验乐曲的演奏,才能在教学中很准确的把握所教乐曲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先于学生体验乐曲的情感所在,才能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也才能最终巧妙地设计出理想、合适、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
4.宜选择何种教学过程与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孤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各种手段学音乐。我们课堂器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与兴趣,关键要看学生通过课堂器乐教学学到了什么。以前的教学强调的是“双基”,新课改的要求不是不要“双基”,而是要“淡化”双基,即淡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而言的。也就是说,课堂器乐教学不要过于专业化,应首先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学生是否愿意接受等因素。
课堂器乐教学应与唱歌、识谱、音乐欣赏、音乐创造等内容相结合,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相联系。多进行演唱、鉴赏、律动、表演、创作、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训练。课堂器乐教学应通过试奏、范奏、欣赏、多种形式的评价等手段培养学生对演奏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想象、创造能力。通过有效的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互动能力。如为演唱伴奏、为器乐曲创作歌词,对乐曲的节奏进行变奏,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或用其他音源为演奏伴奏。
课堂器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的完整性与音乐的表现,要把音乐的强弱、快慢、连断、高低、明暗等表现出来,否则演奏就只有音高而没有音乐了。
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着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器乐教学的优势,努力让课堂器乐教学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四篇:关于器乐教学
课堂小乐器器乐教学的研究
马睿妤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器乐教学,将之视为培养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极好手段,如美国、朝鲜、日本、欧洲、港澳及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
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唱游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钩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如果在器乐教学中忽视这些,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训练,甚至以学生演奏器乐的水平高低来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必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器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应用。
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传授乐器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两个方面。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合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主要有儿童打击乐、简易的民族乐器等,对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使用哪种乐器,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大纲中器乐教学的内容要求、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学校场所、师资、经济等条件选择教学用乐器。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地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当教师确定了学生使用的器乐后,应根据其性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可以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也可选择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简单易学的器乐教材。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器乐教学方法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特别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器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加以推广使用。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器乐合奏指导法。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
器乐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
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
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是从“有趣”至“乐趣”最后为“志趣”三个层次。“有趣”是少年儿童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兴趣的“幼芽”,表现在一旦学生看到某种乐器独特外形和奇妙音响时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过过瘾,这种好奇心理是有限度的,不稳定又容易自我转移或消失。“乐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发展、形成的中层次,他们在“乐趣”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内容产生求知欲望。根据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是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在“器乐进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乐趣”,并引导学生将这项”有趣”的学习内容视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大乐事来做。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认真听的习惯。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
(2)认真看的习惯。看教师演奏,严格跟着模仿,严格按要求演奏。
(3)积极投入的习惯。音乐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之中。
(4)自我复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巩固提高。
(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一切服从教师指挥,保持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四、按器乐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组织环节。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撰写器乐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分析与了*学生学习器乐的基本状况,并与全学期音乐教学工作的总计划相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留有余地,使器乐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其次,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备课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器乐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音乐教师要熟悉《音乐教学大纲》,从全局出发,掌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为确立重点难点做好准备。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教案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要熟悉乐器性能,掌握所演奏乐曲的技巧,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形式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理想的教案,更好地完成器乐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器乐教学对中小学教育从应试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轨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它是新大纲增设的新内容,在贯彻实施中有许多问题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仅是抛砖引玉,期待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不断予以总结和提高。
第五篇:小学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
李玥
一、案例背景: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教师都想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与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而且通过合作,形成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格局,增强了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使师生共同自由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如何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付诸与教学实践中。我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进行了摸索和实践,得到了一点反思,今把它写成文和同行共思。
二、实况表述:
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教材,六年级的老教材就那么几首歌都快被我教完了,自己从小带到大的这批孩子的心思我算是摸透了。再过半年就毕业了,到了初中学习任务一重,这音乐课是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了。想想在一起六年了,我的音乐课总得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点什么。我看了看教材末页的几首器乐合作谱,计上心头。我叮叮当当地捧着一箱子打击乐器进了音乐教室。孩子们伸长了脖子对我探头探脑,“黄老师,你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啊?”我笑了笑:“几天这节音乐课主题是器乐合作,这电视里不是有女子十二乐坊什么的吗?我们也搞一个,我们全班有40个人,就叫四零乐坊吧。哈哈”我的话刚落,全班一阵欢笑,“黄老师,真逗,取这么个名字。”“想不想来合作一下。”“想——”我知道,我的情感渲染已起到了作用。随后,我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座位就近组成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座位组成小组而不是让他们自行组成,正是因为培养他们适应跟各种性情的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否则六年级的学生肯定在班上有自己的小团体,而成绩好的同学也肯定不喜欢和差的同学合作,怕拖小组的后腿。这一点教师在合作的时候是都要要注意到的问题。)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识谱训练,于是,教室里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口琴的,有碰铃的,有响板的,有小堂鼓的。10分钟以后,我分别根据乐器的不同分工对各个乐器组进行了检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演奏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根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让学生进行了演奏,先是全班,然后是四个大组,最后是五人一组的小组。(因为小孩子胆小,而人越少对各个演奏者的要求就越高。)于是,动听的瑶族舞曲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在整个音乐教室里回荡。一次演奏完,我从孩子们快乐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和兴奋。我乘机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你们演奏得都非常动听,但是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我借给你们这些打击乐器,可如果我下节课不借你们了呢?你们还能演奏出动听的器乐合作曲吗?你们就不能自己做吗?”“自己做?怎么做啊?”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于是我把他们手中的各个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一一进行了讲解,借这个机会我又给学生复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并用简单的话对配伴奏这一音乐技能进行了辅导,学生们兴趣很浓。